-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13/T 619-2005 海蜇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 海蜇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14:44:41
- DB13/T619-2005
- 现行
标准号:
DB13/T 619-2005
标准名称:
海蜇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方标准
河北省地
DB13/T 6192005
海蛰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05-06-10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5-06-10实施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DB13/T6192005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金、苏文清、白美萍、刘志强、黄金臣、葛怀礼、李向新。1范围
海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13/T619—2005
本标准规定了海蟹(Rhopilemaesculenta)苗种繁育设施、亲、受精卵孵化和浮浪幼虫、熄状幼体、蝶状幼体、幼蟹培育、病害预防及幼出池、运输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垂苗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浮浪幼虫
海暂受精卵发育成的会游动的虫状幼体。3.2媳状幼体
浮浪幼虫附着后发育成的四触手、八触手、十六触手幼体通称。3.3足囊
十六触手螂状幼体移位后在原附着点留下的外披角质膜的活细胞组织。具有无性繁殖特性,在温度、光照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四触手,进而发育成八触手和十六触手螂状体。3.4横裂体
十六触手状幼体变态形成凹陷后的“糖葫芦”状幼体。3.5碟状幼体
脱离横裂体后的八角形幼体。
3.6稚蛰
碟状幼体中央口由方形闭合成圆形后,伞径1.0cm以下的稚水母。3.7幼蛰
伞径1.0cm以上的海蜜幼水母。
4环境条件
4.1生产环境
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4.2水源水质
符合GB11607的要求。
4.3繁育用水
符合NY5052的规定,溶解氧3mg/L以上,pH值7.8~8.6,透明度20cm~30cm,盐度20~26。1
DB13/T619--2005
5育苗设施
5.1育苗室
普通海水育苗室配备砂滤及进排水、增温、充气等设施。5.2水池
普通育苗池,亲蓄养池采用池壁光滑或镶嵌瓷砖方形抹角或圆形水泥池。5.3附着基
聚乙烯波纹板,40cm×30cm×0.1cm,间距5cm~6cm,15片~20片一组,立体组装为状幼体附着基。
5.4卤虫卵孵化设施
1m~2m玻璃钢槽或水泥池,配备进排水及增温、光照、充气设备。6亲的采捕、选择、鉴别及暂养
6.1亲蛰采捕
8月末至9月初从自然海区或养殖池塘采捕性成熟的亲截,用容器带水捕捞。6.2亲蟹选择
伞径30cm以上,体色暗红或青蓝色,无病、无伤、无畸形,活动能力强。6.3亲蛰运输
将捕到的亲立即移入船上备好水的大桶中,5头/m~10头/m,运回育苗场。运输3h以上需充氧或中途添加新鲜海水。
6.4雌雄鉴别
用锻子从生殖下穴插入,取出小块性腺置于40倍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卵子为大小不等的球形颗粒,精子为不规则肾形或三角形。6.5亲蛰暂养
6.5.1密度
将运回的亲蛰雌雄分池暂养,密度2m水体1头。6.5.2换水
每12h换水一次,每次1/3~1/2。6.5.3投喂
投喂适量卤虫无节幼体或轮虫进行强化培育。6.5.4温度
20℃~25℃。
6.5.5盐度
20~26。
6.5.6放气
将充有气泡的亲董在水中倒置放气。7产卵与孵化bzxz.net
7.1产卵孵化池准备
产卵孵化前将产卵孵化池刷洗干净,注入新鲜海水50cm~60cm,加入EDTA-2Na4mg/L~8mg/L,水温控制在20℃~25℃,微量充气。7.2亲董移池产卵
凌晨5点左右将亲从暂养池移入孵化池,雕雄比例1:1~2:1,密度为2头/m~3头/m。移入亲暂3h后移出亲暂,次日重复用于产卵,可连续产卵10d~15d。7.3受精卵的孵化
控制水温20℃25℃,微量充气,受精卵经过24h孵化为浮浪幼虫。8浮浪幼虫的培育
8.1投放附着基
受精卵孵化为浮浪幼虫后24h内投放附着基,附着基投放密度为10m2/m。8.2添加海水
海水添加量以能淹没附着基为宜,每2d添加适量新鲜海水,10d内不换水。8.3重复投放浮浪幼虫
DB13/T6192005
将孵化出的浮浪幼虫定量投入已放置附着基的培育池中,供已附著的四触手娘状幼体摄食并增加附着密度。
9媳状幼体培育
9.1四触手状幼体培育
9.1.1水体环境
浮浪幼虫经过3d~4d的培育变态为娘状幼体。水温20℃~25℃,盐度20~26。9.1.2投饵
饵料以轮虫和浮浪幼虫为主,投喂时间应在投放附着基5d后开始,每4d投喂1次,投喂数量约为附苗量的5倍以上。
9.2八触手總状幼体培育
9.2.1水体环境
四触手状幼体经过7d左右的培育,发育为八触手娘状幼体。水温、盐度同9.1.1。9.2.2投饵
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每3d投喂1次,投喂量同9.1.2。9.2.3换水
每次投喂3h后换水1/4~1/2。
9.3十六触手螂状幼体培育
9.3.1水体环境
八触手媳状幼体经过10d左右,发育为十六触手媳状幼体。水温10℃~20℃,盐度20~26。9.3.2投饵
投喂次数依水温而定,10℃~20℃时7d投喂2次。投饵量为状幼体数量的10倍~20倍。媳状幼体饱食后呈桔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可根据娘状幼体额色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投饵次数和投饵量。9.3.3换水
同9.2.3。
10状幼体越冬
10.1水温调控
控制水温在0℃~5℃。
10.2控制光照
水池上方覆盖黑布,控制水面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10.3换水
15d~30d换水1次,换水量1/3~1/2。11碟状幼体培育
11.1水温调控
DB13/T619—2005
水温控制在18℃~22℃,促进横裂体释放碟状幼体。11.2光照控制
室内自然光线,水面照度1800Lx~2400Lx。11.3充气控制
保持微量充气。
11.4换水
每日1次2次,每次换水1/31/2。11.5投饵
以鲜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日投喂2次3次,每次投喂数量为碟状幼体数量的10倍~20倍;10 d左右发育为稚蛰。
11.6密度
控制在1万个/m~2万个/m。
12幼董培育
12.1水温调控
控制在18℃~22℃。
12.2光照控制
同11.2。
12.3调节充气
保持微量充气,并将充气气石拔掉。12.4换水
同11.4。
12.5投饵
以鲜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日投喂4次~6次,每次投喂量为幼蛰数量的50~100倍。12.6密度
0.5万个/m~1.0万个/m。
13病害预防
育苗室严格消毒,坚持使用砂滤海水,保持适宜培育密度,饵料投喂新鲜适量,及时换水,换水时使用虾蟹养殖类底质改良剂(用量按说明书减半)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用量按说明书使用)。14幼蛰出池计数
先将池水水位降至50cm左右,然后用泼网将幼蛰捞出,采用干容计数法计数。15幼蛰运输
运输3h以内使用内壁光滑的器具,不充氧;运输3h以上使用塑料袋充氧方法,装伞径15mm~20mm的幼蛰40片/L60片/L,夏季高温季节须降低运输密度并采取降温措施。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河北省地
DB13/T 6192005
海蛰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05-06-10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5-06-10实施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DB13/T6192005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金、苏文清、白美萍、刘志强、黄金臣、葛怀礼、李向新。1范围
海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13/T619—2005
本标准规定了海蟹(Rhopilemaesculenta)苗种繁育设施、亲、受精卵孵化和浮浪幼虫、熄状幼体、蝶状幼体、幼蟹培育、病害预防及幼出池、运输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垂苗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浮浪幼虫
海暂受精卵发育成的会游动的虫状幼体。3.2媳状幼体
浮浪幼虫附着后发育成的四触手、八触手、十六触手幼体通称。3.3足囊
十六触手螂状幼体移位后在原附着点留下的外披角质膜的活细胞组织。具有无性繁殖特性,在温度、光照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四触手,进而发育成八触手和十六触手螂状体。3.4横裂体
十六触手状幼体变态形成凹陷后的“糖葫芦”状幼体。3.5碟状幼体
脱离横裂体后的八角形幼体。
3.6稚蛰
碟状幼体中央口由方形闭合成圆形后,伞径1.0cm以下的稚水母。3.7幼蛰
伞径1.0cm以上的海蜜幼水母。
4环境条件
4.1生产环境
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4.2水源水质
符合GB11607的要求。
4.3繁育用水
符合NY5052的规定,溶解氧3mg/L以上,pH值7.8~8.6,透明度20cm~30cm,盐度20~26。1
DB13/T619--2005
5育苗设施
5.1育苗室
普通海水育苗室配备砂滤及进排水、增温、充气等设施。5.2水池
普通育苗池,亲蓄养池采用池壁光滑或镶嵌瓷砖方形抹角或圆形水泥池。5.3附着基
聚乙烯波纹板,40cm×30cm×0.1cm,间距5cm~6cm,15片~20片一组,立体组装为状幼体附着基。
5.4卤虫卵孵化设施
1m~2m玻璃钢槽或水泥池,配备进排水及增温、光照、充气设备。6亲的采捕、选择、鉴别及暂养
6.1亲蛰采捕
8月末至9月初从自然海区或养殖池塘采捕性成熟的亲截,用容器带水捕捞。6.2亲蟹选择
伞径30cm以上,体色暗红或青蓝色,无病、无伤、无畸形,活动能力强。6.3亲蛰运输
将捕到的亲立即移入船上备好水的大桶中,5头/m~10头/m,运回育苗场。运输3h以上需充氧或中途添加新鲜海水。
6.4雌雄鉴别
用锻子从生殖下穴插入,取出小块性腺置于40倍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卵子为大小不等的球形颗粒,精子为不规则肾形或三角形。6.5亲蛰暂养
6.5.1密度
将运回的亲蛰雌雄分池暂养,密度2m水体1头。6.5.2换水
每12h换水一次,每次1/3~1/2。6.5.3投喂
投喂适量卤虫无节幼体或轮虫进行强化培育。6.5.4温度
20℃~25℃。
6.5.5盐度
20~26。
6.5.6放气
将充有气泡的亲董在水中倒置放气。7产卵与孵化bzxz.net
7.1产卵孵化池准备
产卵孵化前将产卵孵化池刷洗干净,注入新鲜海水50cm~60cm,加入EDTA-2Na4mg/L~8mg/L,水温控制在20℃~25℃,微量充气。7.2亲董移池产卵
凌晨5点左右将亲从暂养池移入孵化池,雕雄比例1:1~2:1,密度为2头/m~3头/m。移入亲暂3h后移出亲暂,次日重复用于产卵,可连续产卵10d~15d。7.3受精卵的孵化
控制水温20℃25℃,微量充气,受精卵经过24h孵化为浮浪幼虫。8浮浪幼虫的培育
8.1投放附着基
受精卵孵化为浮浪幼虫后24h内投放附着基,附着基投放密度为10m2/m。8.2添加海水
海水添加量以能淹没附着基为宜,每2d添加适量新鲜海水,10d内不换水。8.3重复投放浮浪幼虫
DB13/T6192005
将孵化出的浮浪幼虫定量投入已放置附着基的培育池中,供已附著的四触手娘状幼体摄食并增加附着密度。
9媳状幼体培育
9.1四触手状幼体培育
9.1.1水体环境
浮浪幼虫经过3d~4d的培育变态为娘状幼体。水温20℃~25℃,盐度20~26。9.1.2投饵
饵料以轮虫和浮浪幼虫为主,投喂时间应在投放附着基5d后开始,每4d投喂1次,投喂数量约为附苗量的5倍以上。
9.2八触手總状幼体培育
9.2.1水体环境
四触手状幼体经过7d左右的培育,发育为八触手娘状幼体。水温、盐度同9.1.1。9.2.2投饵
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每3d投喂1次,投喂量同9.1.2。9.2.3换水
每次投喂3h后换水1/4~1/2。
9.3十六触手螂状幼体培育
9.3.1水体环境
八触手媳状幼体经过10d左右,发育为十六触手媳状幼体。水温10℃~20℃,盐度20~26。9.3.2投饵
投喂次数依水温而定,10℃~20℃时7d投喂2次。投饵量为状幼体数量的10倍~20倍。媳状幼体饱食后呈桔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可根据娘状幼体额色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投饵次数和投饵量。9.3.3换水
同9.2.3。
10状幼体越冬
10.1水温调控
控制水温在0℃~5℃。
10.2控制光照
水池上方覆盖黑布,控制水面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10.3换水
15d~30d换水1次,换水量1/3~1/2。11碟状幼体培育
11.1水温调控
DB13/T619—2005
水温控制在18℃~22℃,促进横裂体释放碟状幼体。11.2光照控制
室内自然光线,水面照度1800Lx~2400Lx。11.3充气控制
保持微量充气。
11.4换水
每日1次2次,每次换水1/31/2。11.5投饵
以鲜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日投喂2次3次,每次投喂数量为碟状幼体数量的10倍~20倍;10 d左右发育为稚蛰。
11.6密度
控制在1万个/m~2万个/m。
12幼董培育
12.1水温调控
控制在18℃~22℃。
12.2光照控制
同11.2。
12.3调节充气
保持微量充气,并将充气气石拔掉。12.4换水
同11.4。
12.5投饵
以鲜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日投喂4次~6次,每次投喂量为幼蛰数量的50~100倍。12.6密度
0.5万个/m~1.0万个/m。
13病害预防
育苗室严格消毒,坚持使用砂滤海水,保持适宜培育密度,饵料投喂新鲜适量,及时换水,换水时使用虾蟹养殖类底质改良剂(用量按说明书减半)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用量按说明书使用)。14幼蛰出池计数
先将池水水位降至50cm左右,然后用泼网将幼蛰捞出,采用干容计数法计数。15幼蛰运输
运输3h以内使用内壁光滑的器具,不充氧;运输3h以上使用塑料袋充氧方法,装伞径15mm~20mm的幼蛰40片/L60片/L,夏季高温季节须降低运输密度并采取降温措施。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49.2-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2部分:信用评价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35/T822-2008 白芽奇兰茶 初制加工技术规范
- DB32/T1332-2009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