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地方标准】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16:30:13
- DB11/T397-2006
- 现行
标准号:
DB 11/T 397-2006
标准名称: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
备案号:19856-2007
北京市地
方标准
DB11/T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of pest rodents in the farmland2006-11-03发布
2007-02-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华。DB11/T397—2006
1范围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DB11/T397—2006
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A)、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由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目的调查参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标准。2.1
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observedregions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2.2
samplefield
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
夹夜trap-night
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踏板感量为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1夜为1个夹夜。2.4
夹夜法trap-nightmethod
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50支鼠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5m。与其平行间隔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50m)布放另1条夹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2条。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放3天。每次布放的地点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夹地相距100m以上2.5
the count of effective rattrap有效布夹数
有效布夹数=布夹总数-(遗失夹数+空翻夹数)2.6
the rate of Trap-night capture夹夜捕获率
夹夜捕获率(%)=
捕鼠总数
有效夹夜总数
去hillockcount
土丘记数法
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骼鼠(Myospalaxspp。)、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的调查方法。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1/4hm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土丘密度(个/hm2)=
土丘数(个)
调查面积(hm2)
DB11/T3972006
食虫目的麝(Scaptochirusmoschatus)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2.8
鼠体重the weight of mouse carcass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
3观测区鼠情调查免费标准bzxz.net
3.1观测区选择
观测区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鼠害状况的典型地段。调查数据应能够反映特定环境中害鼠的平均密度和危害等级。采用夹夜法调查,一次调查布夹总数应≥300夹夜。3.2调查次数
观测区每年至少2次,依据农业生产需要可增加调查次数。第1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前,为4月份。第2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为10月份。具体时间可根据各地鼠情确定或由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3.3调查内容
调查害鼠的种类、夹夜捕获率(%)、作物被害状况、危害等级以及害鼠造成的经济损失量。有条件的地方应调查危害特征。其结果填入表B.1。4样地鼠情调查
4.1样地选择
样地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害鼠的典型栖息环境,其区域应能够满足长期取样的需要。采用夹夜法调查,每次调查捕鼠量不少于30只。样地与观测区不重合,样地的地点设置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当样地内的鼠密度不能反应出害鼠数量变化时(例如:改变农田使用性质),可更换样地。样地距村镇距离不少于200m。
4.2调查次数
每季度调查1次,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增加次数,直至每月1次。4.3调查内容
害鼠种类、夹夜捕获率(%)、种群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繁殖状况、环境生态因子及其它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记入表B.2。调查结果应能够根据环境特点预测出鼠类种群变动趋势。害鼠种群繁殖特征
样地的害鼠种群特征记入表B.3,其中各项参数采用下列方法计算。5.1雌鼠繁殖特征
紧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雌鼠繁殖率。繁殖雌鼠比(%)_妊娠雌鼠数+有子宫斑雌鼠数×100成体雌鼠数
平均胎仔数=
胚胎总数
有胚胎雌鼠总数
雌鼠繁殖率=繁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5.2雄鼠繁殖比
依据雄鼠性发育特点,计算雄鼠繁殖比。翼丸下降到阴囊的雄鼠数(包括率丸膨大的个体)×100雄鼠繁殖比(%)=
5.3年龄划分
成体雄鼠数
DB11/T397—2006
鼠类年龄根据躺体重或白齿磨损程度或题骨骨缝愈合程度划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老体四个年龄组。
6作物被害情况调查
6.1调查内容
农田类型、主要作物种类、产量(k/hm)等,可参照当地农业生产部门的数据。调查包括:鼠数量指标(捕获率或土丘密度)、受害面积、平均损失量、平均经济损失和总计损失。结果记入表B.4。6.2危害分级
危害程度根据受害特点和经济损失分为5级。0级:基本无鼠害或有轻微鼠害,经济损失不明显,或受害面积<1%。1级:有明显鼠害,平均经济损失<2%,或受害面积<10%。2级:鼠害较严重,平均经济损失2%-5%,或受害面积在10%-30%之间。3级:鼠害严重,平均经济损失5%-30%,或受害面积30%-50%。4级:重大灾害,经济损失>30%,或受害面积50%。7环境调查
7.1气象条件
可利用当地气象台(站)资料。根据需要记录温度、降水、灾害天气等7.2农田现状
记录地形、地貌、灌溉方式、鼠害防治措施及主要农事操作等7.3其他
鼠间流行病、鼠类群落结构、鼠类天敌等,可根据需要从当地防疫部门或专项调查获取资料。鼠情记载归档、上报
8.1鼠情记载归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未将资料整理后正式填入表B.5,归档保存。8.2
鼠情上报
调查地区主要害鼠的种类、数量、分布与危害等鼠情动态应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调查操作应遵守的规则
DB11/T397—2006
A.1防疫措施:调查人员在操作时应穿经过消毒处理的防蚤衣、防蚤袜、戴手套和工作帽。所捕获鼠必须装入专用鼠袋,并用专用消毒、杀虫药品等处理。凡直接接触鼠的仪器、设备、工具均为专用,使用前后均应做无蚤、消毒处理。A.2
处理后的鼠体应及时就地深理。3制作的标本应保存完整的头骨、填写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生境等相关内容)。A.3
A.4野外调查时的原始记录必须完整、字迹规整,使用普通铅笔(HB)或黑色墨水笔记录,不得涂改、如记录有误可在错误的地方划线,再将正确的内容注在旁边DB11/T397—200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鼠害调查记录表
表B.1鼠害调查统计表
危害等级
经济损失量
危害特征
作物被害状况
捕获率(%)
鼠种类
调查时间
制表人:
DB11/T397—2006
环境类型
注:表中的鼠龄指年龄组
布夹日期
收夹日期
鼠害调查野外捕鼠记录表
布夹数
躺体重
收夹数
捕获率
后足长
调查人:
翠丸是
否下降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调查地点
注:此表适用于地下害鼠调查。环境类型
样点编号
表B.3鼠害调查野外记数土丘法调查记录表样点面积
样点形状
土丘数
(个/0.25hm)
调查人:
DB11/T397—2006
土丘密度
(个/hm)
DB11/T397—2006
率(%)
表B.4鼠害调查汇总
睾丸下
鼠种群特征登记表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调查人:
鼠害等级
捕获率
(%)
表B.5××××年××月××区
(县)鼠害调查汇总鼠害分级危害登记表土丘
平均密度
(个/hm2)
受害面积
平均损失量
(kg/hm2)
平均损失
(元/hm)
制表人:
损失估计
(元)
DB11/T397—20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19856-2007
北京市地
方标准
DB11/T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of pest rodents in the farmland2006-11-03发布
2007-02-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华。DB11/T397—2006
1范围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DB11/T397—2006
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A)、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由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目的调查参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标准。2.1
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observedregions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2.2
samplefield
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
夹夜trap-night
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踏板感量为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1夜为1个夹夜。2.4
夹夜法trap-nightmethod
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50支鼠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5m。与其平行间隔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50m)布放另1条夹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2条。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放3天。每次布放的地点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夹地相距100m以上2.5
the count of effective rattrap有效布夹数
有效布夹数=布夹总数-(遗失夹数+空翻夹数)2.6
the rate of Trap-night capture夹夜捕获率
夹夜捕获率(%)=
捕鼠总数
有效夹夜总数
去hillockcount
土丘记数法
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骼鼠(Myospalaxspp。)、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的调查方法。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1/4hm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土丘密度(个/hm2)=
土丘数(个)
调查面积(hm2)
DB11/T3972006
食虫目的麝(Scaptochirusmoschatus)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2.8
鼠体重the weight of mouse carcass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
3观测区鼠情调查免费标准bzxz.net
3.1观测区选择
观测区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鼠害状况的典型地段。调查数据应能够反映特定环境中害鼠的平均密度和危害等级。采用夹夜法调查,一次调查布夹总数应≥300夹夜。3.2调查次数
观测区每年至少2次,依据农业生产需要可增加调查次数。第1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前,为4月份。第2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为10月份。具体时间可根据各地鼠情确定或由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3.3调查内容
调查害鼠的种类、夹夜捕获率(%)、作物被害状况、危害等级以及害鼠造成的经济损失量。有条件的地方应调查危害特征。其结果填入表B.1。4样地鼠情调查
4.1样地选择
样地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害鼠的典型栖息环境,其区域应能够满足长期取样的需要。采用夹夜法调查,每次调查捕鼠量不少于30只。样地与观测区不重合,样地的地点设置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当样地内的鼠密度不能反应出害鼠数量变化时(例如:改变农田使用性质),可更换样地。样地距村镇距离不少于200m。
4.2调查次数
每季度调查1次,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增加次数,直至每月1次。4.3调查内容
害鼠种类、夹夜捕获率(%)、种群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繁殖状况、环境生态因子及其它有关数据。调查结果记入表B.2。调查结果应能够根据环境特点预测出鼠类种群变动趋势。害鼠种群繁殖特征
样地的害鼠种群特征记入表B.3,其中各项参数采用下列方法计算。5.1雌鼠繁殖特征
紧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雌鼠繁殖率。繁殖雌鼠比(%)_妊娠雌鼠数+有子宫斑雌鼠数×100成体雌鼠数
平均胎仔数=
胚胎总数
有胚胎雌鼠总数
雌鼠繁殖率=繁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5.2雄鼠繁殖比
依据雄鼠性发育特点,计算雄鼠繁殖比。翼丸下降到阴囊的雄鼠数(包括率丸膨大的个体)×100雄鼠繁殖比(%)=
5.3年龄划分
成体雄鼠数
DB11/T397—2006
鼠类年龄根据躺体重或白齿磨损程度或题骨骨缝愈合程度划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老体四个年龄组。
6作物被害情况调查
6.1调查内容
农田类型、主要作物种类、产量(k/hm)等,可参照当地农业生产部门的数据。调查包括:鼠数量指标(捕获率或土丘密度)、受害面积、平均损失量、平均经济损失和总计损失。结果记入表B.4。6.2危害分级
危害程度根据受害特点和经济损失分为5级。0级:基本无鼠害或有轻微鼠害,经济损失不明显,或受害面积<1%。1级:有明显鼠害,平均经济损失<2%,或受害面积<10%。2级:鼠害较严重,平均经济损失2%-5%,或受害面积在10%-30%之间。3级:鼠害严重,平均经济损失5%-30%,或受害面积30%-50%。4级:重大灾害,经济损失>30%,或受害面积50%。7环境调查
7.1气象条件
可利用当地气象台(站)资料。根据需要记录温度、降水、灾害天气等7.2农田现状
记录地形、地貌、灌溉方式、鼠害防治措施及主要农事操作等7.3其他
鼠间流行病、鼠类群落结构、鼠类天敌等,可根据需要从当地防疫部门或专项调查获取资料。鼠情记载归档、上报
8.1鼠情记载归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未将资料整理后正式填入表B.5,归档保存。8.2
鼠情上报
调查地区主要害鼠的种类、数量、分布与危害等鼠情动态应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调查操作应遵守的规则
DB11/T397—2006
A.1防疫措施:调查人员在操作时应穿经过消毒处理的防蚤衣、防蚤袜、戴手套和工作帽。所捕获鼠必须装入专用鼠袋,并用专用消毒、杀虫药品等处理。凡直接接触鼠的仪器、设备、工具均为专用,使用前后均应做无蚤、消毒处理。A.2
处理后的鼠体应及时就地深理。3制作的标本应保存完整的头骨、填写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生境等相关内容)。A.3
A.4野外调查时的原始记录必须完整、字迹规整,使用普通铅笔(HB)或黑色墨水笔记录,不得涂改、如记录有误可在错误的地方划线,再将正确的内容注在旁边DB11/T397—200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鼠害调查记录表
表B.1鼠害调查统计表
危害等级
经济损失量
危害特征
作物被害状况
捕获率(%)
鼠种类
调查时间
制表人:
DB11/T397—2006
环境类型
注:表中的鼠龄指年龄组
布夹日期
收夹日期
鼠害调查野外捕鼠记录表
布夹数
躺体重
收夹数
捕获率
后足长
调查人:
翠丸是
否下降
调查日期
年月日
调查地点
注:此表适用于地下害鼠调查。环境类型
样点编号
表B.3鼠害调查野外记数土丘法调查记录表样点面积
样点形状
土丘数
(个/0.25hm)
调查人:
DB11/T397—2006
土丘密度
(个/hm)
DB11/T397—2006
率(%)
表B.4鼠害调查汇总
睾丸下
鼠种群特征登记表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调查人:
鼠害等级
捕获率
(%)
表B.5××××年××月××区
(县)鼠害调查汇总鼠害分级危害登记表土丘
平均密度
(个/hm2)
受害面积
平均损失量
(kg/hm2)
平均损失
(元/hm)
制表人:
损失估计
(元)
DB11/T397—20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50/T307-2008 重庆市商务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标准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32/T1332-2009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65/T2971-2009 绿色食品 黄瓜北疆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 DB35/T822-2008 白芽奇兰茶 初制加工技术规范
- DB32/T1165-2007 鸡肝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DB65/T2933-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野生菌种采集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