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11/T 282-2005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地方标准】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16:35:11
- DB11/T282-2005
- 现行
标准号:
DB 11/T 282-2005
标准名称: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备案号:17036-2005
北東京東市東地
方标准
DB11/T282—2005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the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 wheat loose smut (Ustilago tritici (Pers.Rostr.2005-05-10发布
2005-06-10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282—2005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爱婷、杨建国、金晓华。0
1范围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DB11/T282—2005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散黑穗病(参见附录A)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分级指标,调查数据记载及资料汇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病穗率
发病穗数占调查总穗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2.2
病点率
发病点数占调查点总数的百分率。2.3
病田率
发病田块数占调查田块总数的百分率。3病情调查
3.1调查田块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的麦田进行调查,调查田块一般不少于10块田,每块田代表面积不少于1.5万亩。
3.2调查时间
小麦扬花期进行一次调查,即5月15日~5月20日。3.3调查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10点取样,每点调查1m2,调查总穗数、发病穗数,并计算病点率和病穗率。结果填入表1。
表1小麦散黑穗病病情普查表
代表面
积(hm)
调查田块总数: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调查点
数(个)
调查单位:
发病点
数(个)
病点率
发病田块总数:
调查穗
数(个)
发病穗
数(个)
率(%)
病田率(%):
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为5级,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表2。
DB11/T282—2005
发生程度
病穗率(a)
测报资料收集汇总汇报
测报资料收集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2
中偏轻
1.0≤a<3.0
3.0≤a<5.0
中偏重
5.0≤a<10.0
小麦播种面积、主栽品种、发生防治情况、种子来源(自留、串换、购买)等资料。2测报资料汇总、归档
大发生
记载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填入附录B.1。将所有调查数据和表格整理后归档,永久保存。2
A.1症状描述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描述与识别
DB11/T282-2005
主要在穗部发病,最初病小穗外面包有一层灰白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在大多数情况下全部被毁,有时只有下部的小穗被毁,上部留有少数健全小穗。一株发病,往往主茎和所有分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不发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黑色条状孢子堆。A.2病原菌识别
Ustilagotritici(Pers.)Jens.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厚垣孢子球形,褐色,一边色稍浅,表面布满细刺,直径5μm~9μm。厚垣孢子萌发温限5℃~35℃,以20℃~5℃最适。萌发时生先菌丝,不产生担孢子。侵害小麦,引致散黑穗病,该菌有寄主专化现象,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麦,但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厚垣孢子萌发,只产生四个细胞的担子,不产生担孢子。A.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随小麦生长发育侵入穗部(穗原基)和其它分生组织。孕穗时,菌丝体在小穗内迅速发展,破坏花器,形成厚抱子。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4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菌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刚产生厚垣抱子24小时后即能萌发,温度范围5℃~35℃,最适20℃~25℃。厚垣抱子在由间仅能存活儿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小麦扬花期的空气湿度是影响病菌萌发和侵入寄主的主导因素。小麦扬花期间,田间空气湿度大、多雾或经常下小雨,则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当年种子带菌率就高,次年发病就重:相反,此时气候干燥,孢子难于萌发当年种子带菌率就低,第二年发病就轻。3
DB11/T282—2005
小麦面积(hm)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表B.1
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
发生面积(hm)
杀菌剂拌种面积(hm)
发生程度
挽回损失(kg)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耕地面积(hm)
占小麦面积比率(%)
种子来源(自留、串换、购买)实际损失(kg)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17036-2005
北東京東市東地
方标准
DB11/T282—2005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the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 wheat loose smut (Ustilago tritici (Pers.Rostr.2005-05-10发布
2005-06-10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282—2005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爱婷、杨建国、金晓华。0
1范围
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规范
DB11/T282—2005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散黑穗病(参见附录A)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分级指标,调查数据记载及资料汇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小麦散黑穗病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病穗率
发病穗数占调查总穗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2.2
病点率
发病点数占调查点总数的百分率。2.3
病田率
发病田块数占调查田块总数的百分率。3病情调查
3.1调查田块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的麦田进行调查,调查田块一般不少于10块田,每块田代表面积不少于1.5万亩。
3.2调查时间
小麦扬花期进行一次调查,即5月15日~5月20日。3.3调查方法
每块田单对角线10点取样,每点调查1m2,调查总穗数、发病穗数,并计算病点率和病穗率。结果填入表1。
表1小麦散黑穗病病情普查表
代表面
积(hm)
调查田块总数: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调查点
数(个)
调查单位:
发病点
数(个)
病点率
发病田块总数:
调查穗
数(个)
发病穗
数(个)
率(%)
病田率(%):
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为5级,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表2。
DB11/T282—2005
发生程度
病穗率(a)
测报资料收集汇总汇报
测报资料收集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2
中偏轻
1.0≤a<3.0
3.0≤a<5.0
中偏重
5.0≤a<10.0
小麦播种面积、主栽品种、发生防治情况、种子来源(自留、串换、购买)等资料。2测报资料汇总、归档
大发生
记载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填入附录B.1。将所有调查数据和表格整理后归档,永久保存。2
A.1症状描述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描述与识别
DB11/T282-2005
主要在穗部发病,最初病小穗外面包有一层灰白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在大多数情况下全部被毁,有时只有下部的小穗被毁,上部留有少数健全小穗。一株发病,往往主茎和所有分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不发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黑色条状孢子堆。A.2病原菌识别
Ustilagotritici(Pers.)Jens.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厚垣孢子球形,褐色,一边色稍浅,表面布满细刺,直径5μm~9μm。厚垣孢子萌发温限5℃~35℃,以20℃~5℃最适。萌发时生先菌丝,不产生担孢子。侵害小麦,引致散黑穗病,该菌有寄主专化现象,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麦,但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厚垣孢子萌发,只产生四个细胞的担子,不产生担孢子。A.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随小麦生长发育侵入穗部(穗原基)和其它分生组织。孕穗时,菌丝体在小穗内迅速发展,破坏花器,形成厚抱子。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4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菌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刚产生厚垣抱子24小时后即能萌发,温度范围5℃~35℃,最适20℃~25℃。厚垣抱子在由间仅能存活儿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小麦扬花期的空气湿度是影响病菌萌发和侵入寄主的主导因素。小麦扬花期间,田间空气湿度大、多雾或经常下小雨,则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当年种子带菌率就高,次年发病就重:相反,此时气候干燥,孢子难于萌发当年种子带菌率就低,第二年发病就轻。3
DB11/T282—2005
小麦面积(hm)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表B.1
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
主栽品种
发生面积(hm)
杀菌剂拌种面积(hm)
发生程度
挽回损失(kg)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耕地面积(hm)
占小麦面积比率(%)
种子来源(自留、串换、购买)实际损失(kg)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23/T208.6-2008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第6部分: 简易式脱粒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