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46/T 130-2008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程
标准号:
DB 46/T 130-2008
标准名称: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150
备案号:23416-2008
方标准
DB46/T130—2008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程
2008-09-04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10-30实施
DB46/T130—2008
为规范我省吉富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技术,实行对吉富尼罗罗非鱼生产的指导和监督,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强、陈傅晓、李向民、陈永平。1
1范围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DB46/T1302008
本标准规定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的来源、要求、鉴定,亲鱼培育、苗种繁育、饲养技术、越冬保种技术,食用鱼养殖技术,饲料使用与病害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境内养殖的吉富尼罗罗非鱼,其他罗非鱼的养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407.4
GB11607
NY5051
NY5071
NY5072
SC/T1008-1994
SC/T1044.3
SC/1006-1992
SC/T1007
GSO3001-1997
3定义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渔业水质标准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淡水网箱养鱼操作技术规程
吉富尼罗罗非鱼
吉富尼罗罗非鱼(GeneticImprovementOfFarmedTilapia)是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与挪威、菲律宾等国家研究机构,通过四个非洲原产地尼罗罗非鱼品系与亚洲广泛养殖的四个尼罗罗非鱼品系,混合选育获得的子代4环境条件
4.1养殖场建场条件
4.1.1场地选择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附近没有污染源,供电可靠。4.1.2养殖池塘要求通风向阳;养殖网箱设置要求背风向阳。4.2水质
4.2.1养殖水源:江河水、水库水、地下水均可。4.2.2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4.3养殖设施要求
4.3.1养殖池要求见表1。
养殖池类别
亲鱼与繁殖池
苗种培育池
水泥培育池
食用鱼养殖池
面积或规格
0.3~0.6(km)
0.2~0.4(km)
表1养殖池要求
8m(长)×5m(宽)×1.2m(高)0.3~0.6(km)
4.3.2养殖网箱要求见表2
表2养殖网箱要求
网箱类别
苗种培育网箱
食用鱼养殖网
5亲鱼
10m(长)×2m(宽)×1m(深)按SG/1006-1992中第4、1
要求执行
网目(2a)
20~40目
2.0~6.0(cm)
壤土或沙壤
DB46/T1302008
淤泥厚度
≤10cm
≤20cm
≤20cm
淤泥厚度
配备增
氧设备
5.1来源亲鱼来源必须由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提供所选亲鱼应符合GSO3001一1997规定。5.2生物学特征
应符合GSO3001-1997的规定。
5.3亲鱼体重
繁殖用的亲鱼体重:雌鱼应在250克/尾以上,雄鱼应在300克/尾以上。5.4雌雄鉴别
吉富尼罗罗非鱼,可用肉眼区分雌雄。雌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成熟的个体其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和泄殖孔,成熟的个体其泄殖孔大而突出,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6繁殖
6.1亲鱼培育
6.1.1培育池准备
亲鱼培育池以土池为宜,规格要求见表1。亲鱼放养前应按SC/1008中第5、2规定清理和消毒,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要求,进水用80一100目筛绢过滤。亲鱼培育池要实行严格单养,防止混杂其他罗非鱼。亲鱼培育池按1km水面配功率1.0Kw-1.5Kw增氧机3-4台。
6.1.2亲鱼消毒
DB46/T130—2008
亲鱼放养时进行药物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浴5min或使用20×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min。
6.1.3放养时间
当池塘水温达到20°C以上时,可将分塘饲养的雌雄亲鱼合池养殖,雌雄配比2.5~3:1。
6.1.4放养密度
亲鱼放养密度为500~600g/m,如果是使用人工采卵网箱培育,亲鱼放养密度为150~200g/m。
6.2饲养管理
6.2.1巡池建档
每天巡视池塘,观察水质、水温变化,以及亲鱼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浮头,及时清除病鱼。安排专人专管,详细登记培养过程情况,建立饲养档案。6.2.2水质调控
溶解氧
透明度
氨氮浓度
26-31℃
3mg/L以上
30-40cm
0.1-0.3mg/L
碱度CaCO3100-200mg/L
硬度CaCO,50-150mg/L
养殖期间,每6一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在低温季节时,加深水位,使水深达2m以上,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可视水质变化使用沸石粉、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控制和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和病害发生。6.2.3投喂管理
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为30~35%。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投喂时间:每天8:00~9:00,17:00~18:00。投饲量: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0.5~2.0%。6.3鱼苗捕捞
在繁殖季节,当发现池塘周边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20目筛绢三角网或使用20目筛绢拖网将鱼苗捞起。白天捕捞鱼苗应选择在7:00~12:00时或15:00~18:00时进行,夜晚捕捞鱼苗可使用照明灯光诱捕7鱼苗培育
7.1池塘培育
鱼苗放养密度为200~350尾/m,培育方法按SC/1068规定执行。7.2水泥池培育
鱼苗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m,采用充气增氧,微流水。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5%以上,可使用能过80目筛的粉状料,每天投喂4~5次。7.3网箱培育
培育网箱的规格要求见表2。每公项水面设置网箱3000~4500m2。饲料营养要求按7.2执行。日常管理每3~5天清洗网箱网衣或每10天更换网衣1次,鱼苗长至全长2.5cm左右进行分箱喂养或出售。8苗种越冬
8.1越冬池塘准备
DB46/T1302008
越冬池塘要求最好背北朝南,水深2m以上,清塘消毒按SC/T1008中5.2规定执行。
8.2放养密度
体长3cm以上的鱼苗放养密度为80~100尾/m。8.3管理
8.3.1水质调控
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更换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阴雨天要注意增氧。水质调控按6.2.2执行。8.3.2投喂管理
饲料的投喂视天气和摄食情况定,水温低于18℃时,少喂或停喂8.3.3鱼病防治
越冬鱼苗易发生如车轮虫、小瓜虫、水霉病等病害,防治方法参照表3规定执行。9食用鱼养殖
9.1池塘准备
食用鱼养殖池塘清理消毒按SC/1008中第5.2规定执行。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要求。进水用40~60目筛绢网过滤。9.2鱼种放养规格、密度
9.2.1池塘放养规格、密度
池塘在水深达2m、水质好、配备增氧机的条件下,每公项放养全长3.0cm以上苗种2.5~3.0万尾。
9.2.2网箱放养规格、密度
每立方米放养全长10cm以上鱼种80~150尾。9.3饲养管理
9.3.1巡塘建档
按6.2.1执行。
9.3.2水质调控
养殖水质控制按6.2.2执行,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池水保持在2m以上。每天清晨及午后开机增氧一次每次2h~3h,遇高温季节、阴天低压、闷热天气要增加增氧时间。
9.3.3投喂管理
饲料要求:投喂配合饲料,其饲料要求应符合NY5072的规定。定时投饲:每天8:00-9:00时、下午5:00-6:00时投喂二次,投喂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8~3.0%9.4起捕
在饲养鱼体平均达500g/尾以上时,即可起捕出售。捕捞方法以拖网全池捕捞,最好一次性捕完。
9.5网箱养殖
9.5.1网箱规格、设置
按SC/T1006规定执行。
9.5.2鱼种放养
9.5.2.1鱼种消毒
按6.1.2执行
9.5.2.2鱼种规格、密度
按9.2.2执行。
9.5.3日常管理
按SC/T1007-1992规定执行。
9.5.4投喂管理
投喂饲料宜用罗非鱼配合浮水料,饲料要求应符合NY5072。DB46/T1302008
投饵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摄食情况定,日投饵量一般为体重的3%~5%,每日投喂3~5次。
10病害防治
吉富罗非鱼常见病及防治方法见表3表3常见鱼病及防治
小瓜虫病
水霉病
车轮虫病
假单胞菌
爱德华氏
链球菌病
发病季节与条件
冬季,水温低于18℃
早春、冬季水温20℃
春、夏、冬初期,阴
天多雨天气易发生
低温天气水质恶化
高温天气,水质老化、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密度过大。
过密养殖,水温
25℃~28℃时易发
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囊
鱼体伤处有白色棉絮状菌丝,
寄生部位充血。
病原体寄生于鳃部、体表,鳃
丝肿胀、损坏。
眼球突出,混浊发白,腹部膨
胀,腹水,腔内有土黄色浓
汁贮积。
腹部膨大,肛门发红,体色发
黑,眼球突出,腹腔积水,肝、脾、有白色结节,有臭味。
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眼
球外突,肛门红肿。
注:渔药使用和休药期参照NY5071的规定执行。11苗种计数
防治方法
1、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
为15~20×10*。
2、干辣椒粉与姜干片混合煮
沸后全池泼洒,各4g/m。
1、避免操作时损伤鱼体;
2、用3%食盐水浸洗3~5分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全池泼酒,0.7×10。
1、保持水质良好;
2、氟苯尼考拌料投喂,
10mg/kg鱼体重,连用7天;
3、0.3×10\二氯异氰尿酸钠
全池泼酒。
1、控制合理养殖密度:
2、1g/m漂白粉全池泼酒,
连续三天。
3、按10mg/kg鱼体重,用氟
苯尼考拌料投喂连用7天。
1.避免过密养殖;
2.按10mg/kg鱼体重,用氟
苯尼考拌料投喂连用7天。
使用干容量法在同一规格的鱼苗中,用杯或碗随意捞取鱼苗二至三杯,计数后取其平均值,乘以总杯数。
12运输
12.1苗种运输
12.1.1运输前准备工作
DB46/T1302008
苗种在运输前10小时停止喂食,8小时前进行拉网或吊水锻炼。12.1.2水车增氧运输
主要用于近距离和大规格(9朝以上)鱼种运输,运输时配备增氧设备或者使用纯氧增氧,运输水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水温避免高于30℃,每立方米水体装苗80~100kg。
12.1.3塑料袋充氧运输
塑料袋充氧运输就是将鱼苗放在塑料袋里加水、加纯氧密封后运输,一般塑料袋规格为80cm×55cm加水3~5kg,水温控制在20~30℃,可运输10~15个小时。鱼苗装袋按不同的规格有不同要求,其不同规格鱼苗装袋密度见表4。表4不同规格鱼苗装袋密度
数量(尾)
10000~15000
12.2食用鱼运输
2000~2500
1500~2000
1000~1500
500~800
按12.1.2执行,但其装车密度根据鱼的大小、水温高低、运输路程而定。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3416-2008
方标准
DB46/T130—2008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程
2008-09-04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10-30实施
DB46/T130—2008
为规范我省吉富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技术,实行对吉富尼罗罗非鱼生产的指导和监督,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强、陈傅晓、李向民、陈永平。1
1范围
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DB46/T1302008
本标准规定吉富尼罗罗非鱼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的来源、要求、鉴定,亲鱼培育、苗种繁育、饲养技术、越冬保种技术,食用鱼养殖技术,饲料使用与病害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境内养殖的吉富尼罗罗非鱼,其他罗非鱼的养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407.4
GB11607
NY5051
NY5071
NY5072
SC/T1008-1994
SC/T1044.3
SC/1006-1992
SC/T1007
GSO3001-1997
3定义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渔业水质标准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鱼苗鱼种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淡水网箱养鱼操作技术规程
吉富尼罗罗非鱼
吉富尼罗罗非鱼(GeneticImprovementOfFarmedTilapia)是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与挪威、菲律宾等国家研究机构,通过四个非洲原产地尼罗罗非鱼品系与亚洲广泛养殖的四个尼罗罗非鱼品系,混合选育获得的子代4环境条件
4.1养殖场建场条件
4.1.1场地选择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附近没有污染源,供电可靠。4.1.2养殖池塘要求通风向阳;养殖网箱设置要求背风向阳。4.2水质
4.2.1养殖水源:江河水、水库水、地下水均可。4.2.2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4.3养殖设施要求
4.3.1养殖池要求见表1。
养殖池类别
亲鱼与繁殖池
苗种培育池
水泥培育池
食用鱼养殖池
面积或规格
0.3~0.6(km)
0.2~0.4(km)
表1养殖池要求
8m(长)×5m(宽)×1.2m(高)0.3~0.6(km)
4.3.2养殖网箱要求见表2
表2养殖网箱要求
网箱类别
苗种培育网箱
食用鱼养殖网
5亲鱼
10m(长)×2m(宽)×1m(深)按SG/1006-1992中第4、1
要求执行
网目(2a)
20~40目
2.0~6.0(cm)
壤土或沙壤
DB46/T1302008
淤泥厚度
≤10cm
≤20cm
≤20cm
淤泥厚度
配备增
氧设备
5.1来源亲鱼来源必须由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提供所选亲鱼应符合GSO3001一1997规定。5.2生物学特征
应符合GSO3001-1997的规定。
5.3亲鱼体重
繁殖用的亲鱼体重:雌鱼应在250克/尾以上,雄鱼应在300克/尾以上。5.4雌雄鉴别
吉富尼罗罗非鱼,可用肉眼区分雌雄。雌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成熟的个体其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和泄殖孔,成熟的个体其泄殖孔大而突出,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6繁殖
6.1亲鱼培育
6.1.1培育池准备
亲鱼培育池以土池为宜,规格要求见表1。亲鱼放养前应按SC/1008中第5、2规定清理和消毒,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要求,进水用80一100目筛绢过滤。亲鱼培育池要实行严格单养,防止混杂其他罗非鱼。亲鱼培育池按1km水面配功率1.0Kw-1.5Kw增氧机3-4台。
6.1.2亲鱼消毒
DB46/T130—2008
亲鱼放养时进行药物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浴5min或使用20×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min。
6.1.3放养时间
当池塘水温达到20°C以上时,可将分塘饲养的雌雄亲鱼合池养殖,雌雄配比2.5~3:1。
6.1.4放养密度
亲鱼放养密度为500~600g/m,如果是使用人工采卵网箱培育,亲鱼放养密度为150~200g/m。
6.2饲养管理
6.2.1巡池建档
每天巡视池塘,观察水质、水温变化,以及亲鱼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浮头,及时清除病鱼。安排专人专管,详细登记培养过程情况,建立饲养档案。6.2.2水质调控
溶解氧
透明度
氨氮浓度
26-31℃
3mg/L以上
30-40cm
0.1-0.3mg/L
碱度CaCO3100-200mg/L
硬度CaCO,50-150mg/L
养殖期间,每6一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在低温季节时,加深水位,使水深达2m以上,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可视水质变化使用沸石粉、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控制和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和病害发生。6.2.3投喂管理
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为30~35%。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投喂时间:每天8:00~9:00,17:00~18:00。投饲量: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0.5~2.0%。6.3鱼苗捕捞
在繁殖季节,当发现池塘周边有集群的鱼苗后,采用20目筛绢三角网或使用20目筛绢拖网将鱼苗捞起。白天捕捞鱼苗应选择在7:00~12:00时或15:00~18:00时进行,夜晚捕捞鱼苗可使用照明灯光诱捕7鱼苗培育
7.1池塘培育
鱼苗放养密度为200~350尾/m,培育方法按SC/1068规定执行。7.2水泥池培育
鱼苗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m,采用充气增氧,微流水。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5%以上,可使用能过80目筛的粉状料,每天投喂4~5次。7.3网箱培育
培育网箱的规格要求见表2。每公项水面设置网箱3000~4500m2。饲料营养要求按7.2执行。日常管理每3~5天清洗网箱网衣或每10天更换网衣1次,鱼苗长至全长2.5cm左右进行分箱喂养或出售。8苗种越冬
8.1越冬池塘准备
DB46/T1302008
越冬池塘要求最好背北朝南,水深2m以上,清塘消毒按SC/T1008中5.2规定执行。
8.2放养密度
体长3cm以上的鱼苗放养密度为80~100尾/m。8.3管理
8.3.1水质调控
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更换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阴雨天要注意增氧。水质调控按6.2.2执行。8.3.2投喂管理
饲料的投喂视天气和摄食情况定,水温低于18℃时,少喂或停喂8.3.3鱼病防治
越冬鱼苗易发生如车轮虫、小瓜虫、水霉病等病害,防治方法参照表3规定执行。9食用鱼养殖
9.1池塘准备
食用鱼养殖池塘清理消毒按SC/1008中第5.2规定执行。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要求。进水用40~60目筛绢网过滤。9.2鱼种放养规格、密度
9.2.1池塘放养规格、密度
池塘在水深达2m、水质好、配备增氧机的条件下,每公项放养全长3.0cm以上苗种2.5~3.0万尾。
9.2.2网箱放养规格、密度
每立方米放养全长10cm以上鱼种80~150尾。9.3饲养管理
9.3.1巡塘建档
按6.2.1执行。
9.3.2水质调控
养殖水质控制按6.2.2执行,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池水保持在2m以上。每天清晨及午后开机增氧一次每次2h~3h,遇高温季节、阴天低压、闷热天气要增加增氧时间。
9.3.3投喂管理
饲料要求:投喂配合饲料,其饲料要求应符合NY5072的规定。定时投饲:每天8:00-9:00时、下午5:00-6:00时投喂二次,投喂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8~3.0%9.4起捕
在饲养鱼体平均达500g/尾以上时,即可起捕出售。捕捞方法以拖网全池捕捞,最好一次性捕完。
9.5网箱养殖
9.5.1网箱规格、设置
按SC/T1006规定执行。
9.5.2鱼种放养
9.5.2.1鱼种消毒
按6.1.2执行
9.5.2.2鱼种规格、密度
按9.2.2执行。
9.5.3日常管理
按SC/T1007-1992规定执行。
9.5.4投喂管理
投喂饲料宜用罗非鱼配合浮水料,饲料要求应符合NY5072。DB46/T1302008
投饵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摄食情况定,日投饵量一般为体重的3%~5%,每日投喂3~5次。
10病害防治
吉富罗非鱼常见病及防治方法见表3表3常见鱼病及防治
小瓜虫病
水霉病
车轮虫病
假单胞菌
爱德华氏
链球菌病
发病季节与条件
冬季,水温低于18℃
早春、冬季水温20℃
春、夏、冬初期,阴
天多雨天气易发生
低温天气水质恶化
高温天气,水质老化、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密度过大。
过密养殖,水温
25℃~28℃时易发
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囊
鱼体伤处有白色棉絮状菌丝,
寄生部位充血。
病原体寄生于鳃部、体表,鳃
丝肿胀、损坏。
眼球突出,混浊发白,腹部膨
胀,腹水,腔内有土黄色浓
汁贮积。
腹部膨大,肛门发红,体色发
黑,眼球突出,腹腔积水,肝、脾、有白色结节,有臭味。
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眼
球外突,肛门红肿。
注:渔药使用和休药期参照NY5071的规定执行。11苗种计数
防治方法
1、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
为15~20×10*。
2、干辣椒粉与姜干片混合煮
沸后全池泼洒,各4g/m。
1、避免操作时损伤鱼体;
2、用3%食盐水浸洗3~5分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全池泼酒,0.7×10。
1、保持水质良好;
2、氟苯尼考拌料投喂,
10mg/kg鱼体重,连用7天;
3、0.3×10\二氯异氰尿酸钠
全池泼酒。
1、控制合理养殖密度:
2、1g/m漂白粉全池泼酒,
连续三天。
3、按10mg/kg鱼体重,用氟
苯尼考拌料投喂连用7天。
1.避免过密养殖;
2.按10mg/kg鱼体重,用氟
苯尼考拌料投喂连用7天。
使用干容量法在同一规格的鱼苗中,用杯或碗随意捞取鱼苗二至三杯,计数后取其平均值,乘以总杯数。
12运输
12.1苗种运输
12.1.1运输前准备工作
DB46/T1302008
苗种在运输前10小时停止喂食,8小时前进行拉网或吊水锻炼。12.1.2水车增氧运输
主要用于近距离和大规格(9朝以上)鱼种运输,运输时配备增氧设备或者使用纯氧增氧,运输水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水温避免高于30℃,每立方米水体装苗80~100kg。
12.1.3塑料袋充氧运输
塑料袋充氧运输就是将鱼苗放在塑料袋里加水、加纯氧密封后运输,一般塑料袋规格为80cm×55cm加水3~5kg,水温控制在20~30℃,可运输10~15个小时。鱼苗装袋按不同的规格有不同要求,其不同规格鱼苗装袋密度见表4。表4不同规格鱼苗装袋密度
数量(尾)
10000~15000
12.2食用鱼运输
2000~2500
1500~2000
1000~1500
500~800
按12.1.2执行,但其装车密度根据鱼的大小、水温高低、运输路程而定。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
- DB53/T272.27-2008 楚雄烤烟综合标准 第27部分: 烟叶质量追踪
- DBl2/T348-2007 网纹甜瓜栽培技术规范
- DB65/T2939-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
- DB65/T2964-2009 绿色食品 阿魏菇北疆地区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 DB53/T277.21-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1部分:初烤烟叶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53/T272.30-2008 楚雄烤烟综合标准 第30部分: 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及验收规范
- DB53/T272.12-2008 楚雄烤烟综合标准 第12部分: 烤烟大田预整地技术规程
- DB11/T285-2005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 DB62/T1744-2008 无公害农产品 庆阳市花生生产技术规范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8-2008 无公害农产品 庆阳市向日葵生产技术规范
- DB31/329.13-2008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12部分: 枪支弹药生产、经销、存放、射击场所
- DB43/T434-2009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实验室无害化处理规范
- DB53/T272.9-2008 楚雄烤烟综合标准 第9部分: 烤烟苗期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