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46/T 98-2007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企业标准】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8:30:25
- DB46/T98-2007
- 现行
标准号:
DB 46/T 98-2007
标准名称: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备案号:21243-2007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方标准
DB46/T98—2007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07-09-14发布
2007-09-14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萍、符斋、陈理、冯书云、周泽雄、云白杨、黄奕深。DB46/T98—2007
1范围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DB46/T98—2007
本标准规定了黄灯笼辣椒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栽培季节、育苗、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本地黄灯笼辣椒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
GB/T8321
GB16715.3
GB/T18407.1
3术语与定义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下列术语与定义适合用于本标准。黄灯笼辣椒,又称黄帝椒、黄辣椒。指果形似灯笼状,果皮黄色,辛味特强并有奇香,主要用做加工的专用辣椒品种,为海南特有的地方珍稀辣椒品种。4产地环境条件要求
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三废”、禽畜集约化养殖场、医院等污染源。同时选择前茬无同科作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PH值5.5~7.0之间的沙壤土。并符合GB/T18407.1的规定。5栽培季节
黄灯笼辣椒一年四季可种植。海南最适宜的播种育苗季节为8月10月。6育苗
6.1播种前的准备
6.1.1穴盘50~70个孔,双行横向排盘,每大田667m需盘18片。6.1.2苗床选前茬无同科作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不粘重,易灌溉,较肥沃的高旱地或坡园地6.1.3作哇哇面按150cm(包沟)起哇,哇高10cm~15cm,哇面整平。6.1.4苗床消毒
按每m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ml,加水3L,喷洒苗床上,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后播种。
6.1.5营养土配制
因地制宜选用无病虫害的肥沃田土、腐熟的猪、牛粪及火烧土和椰糠按体积比为5:3:2配制,并用50%多菌灵750倍液消毒,覆盖农膜2~3天,然后重新翻动营养土装入穴盘。6.2种子处理
6.2.1品种选择选择海南特有的黄灯笼辣椒。6.2.2种子质量
DB46/T98--2007
必须符合GB16715.3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8%。
6.3种子消毒
针对黄灯笼辣椒主要病虫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1)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的热水,水量大于种子量的5倍为宜,然后用棍子不断搅拌种子,均匀浸泡15分钟。
(2)磷酸三钠浸种: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然后用清水浸种4~5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3次,将药液冲洗干净
6.4催芽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双层纱布包好,置于28℃~30℃的恒温条件下保湿催芽,露白前每天用清水冲洗一遍,并把水珠甩干。
7播种
7.1播种量每667m大田用种量为15克。7.2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60%露白即可播种。每孔播出芽种子1粒,播种深度0.5cm,播后薄洒一层营养土盖种子,并用稻草薄盖一层,淋足水分,出苗后及时揭草。8苗期管理
8.1环境调控
8.1.1温度
苗期最适宜温度为18℃~28℃。苗期温度主要靠农膜和遮阳网调节,白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揭开膜或遮阳网:夜间覆盖保温。烈日高温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遇低温用小拱棚覆盖农膜加温,8.1.2:水分
正常天气每天下午浇水一次,干早或大风时每天早晚各浇一次,保持苗床湿润。阴雨天可用农膜或遮阳网覆盖防雨。
8.1.3光照
出苗后而未现真叶前,在中午太阳太强时加盖遮阳网。干燥风及雨天要另加盖农膜,以免幼苗失水或冲刷。
8.2追肥
当二叶一心时开始追肥。第一次可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也可用0.3%磷酸二氢钾+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施。以后每长出1片叶喷1次叶面肥。视苗情每隔7天用0.1%三元复合肥液追肥一次。
8.3炼苗移栽前3~5天开始炼苗,控制肥水。8.4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每7天喷1次农药,药剂以发生病虫害情况可参考后面大田防治所用药剂进行喷施。苗期农药用量应比大田管理的剂量少,以免伤苗,并注意轮用和正确混用。8.5壮苗标准6叶1心或7叶1心,株高15~20cm,茎粗0.4cm以上,叶色浓绿,无病虫害。9定植
9.1定植前准备
9.1.1整地
DB46/T98—2007
整地必须深耕,应做到二犁二粑,犁地前每667m撒施石灰粉50kg~100kg,犁后晒地7天,粑9.1.2起哇哇面宽80cm,哇高25~30cm,行间沟宽35cm,哇面呈龟背状,9.2施基肥
每667m用农家肥1000kg~1500kg,三元复合肥10kg,饼肥30kg~50kg,充分堆区腐熟后撒施于哇面,后用锄头将基肥与土壤混均匀。9.3覆盖地膜
施入基肥后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前土表应整碎整平,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压实。9.4定植时间当椒苗长6叶1心时可定植,定植时间一般以晴天下午为宜。9.5定植规格单行种植,株距为60~70cm,行距115cm,错位种植,每667m种植800~1000株。9.6定植方法
移苗的当天早晨或前天傍晚应对椒苗进行浇水,从盘中取椒苗时应保持营养土完整,回土后淋定根水,定根后再用干燥土封口,植后灌一次水,水深为沟深的三分之一。植后一周内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10田间管理
10.1养分管理
移植后5~7天,每667m用5担10%人粪尿(40kg/担)+三元复合肥0.5kg混合淋施于穴中,每间隔20天施三元复合肥10kg,共施两次。坐果后,每667m施三元复合肥20kg,然后第一次采果后施三元复合肥15kg,以后每采收二批果施三元复合肥10kg.叶面肥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其中座果前喷一次0.1%硼砂水溶液。(使用的肥料种类可参照附录A)10.2水分
灌水深度为1/3沟深,每次灌水落干后及时再灌,保持土壤湿润。10.3中耕除草及时除去沟里和穴里的杂草。10.4植株调整打掉第一分叉以下的所有分枝和其它垂直生长分枝。10.5病虫害防治
10.5.1主要病害
10.5.1.1苗床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10.5.1.2田间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青枯病、枯萎病。10.5.2主要虫害
10.5.2.1苗床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10.5.2.2田间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螨类、地老虎等。10.5.3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10.5.4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哇,覆盖地膜: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及时清洁田园。
10.5.5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10.5.6生物防治
天敌: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生物药剂:多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BT粉等防治病虫害。
10.5.7药剂防治
DB46/T982007
农药的安全使用按GB4285、GB/T8321.7的规定执行。推荐使用附录B中的防治病虫害农药种类禁止使用附录C中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10.6采收
及时把完全转黄的果实采收,采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4
农家肥料
商品肥料
2.这肥
6:秸秆
9.草木灰
商品有机肥
腐殖酸类肥料
3.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
固氮菌肥料
磷细菌肥料
硅酸盐细菌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肥料种类
DB46/T98—2007
以各类秸秆、落叶、人畜粪便堆积而成堆肥的原料在淹水下进行发酵而成猪、羊、牛、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堆成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的肥料沼气液或残渣
作物秸秆
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
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以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废物为原料加工制成
甘蔗滤泥、泥炭土等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环亚氨基酸等
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菌的根瘤菌剂含有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剂的肥料含有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剂的肥料含有硅酸盐细菌、其它解钾微生物制剂含有二种以上有益微生物,它们之间互不拮抗的微生物制剂
4.有机-无机复合肥
5.无机肥料
复合肥
6.叶面肥
7.微量元素肥料
以有机物质和少量无机物肥料复合而成的肥料尿素、氯化铵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
氯化钾、硫酸钾
二元、三元复合肥
磷酸二氢钾、云大120、高美施、含有铜、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配置肥料5
防治对象
猝倒病
(苗期)
立枯病
灰霉病
早疫病
病毒病
使用农药
普力克
大生M45
雷多米尔
霜霉疫克
速克灵
宝丽安
灰霉特
抑快净
病毒A+83增抗剂
病毒必克+厥叶灵
菌克毒克
阿米西达
杀毒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推荐防治主要病虫害农药种类
剂型及含量
72.2%可湿性
80%可湿性粉
58%可湿性粉
72%可湿性粉
50%粉剂
10%可湿性粉
0.3%可溶性液
52.5%水分散
50%悬浮剂
72%乳油
8%水剂
20%水剂
50%可湿性粉
25%悬浮剂
72%可湿性粉
64%可湿性粉
使用量(稀释倍数)
或ml/666.7㎡.次
600倍液
500倍液
500倍液
500倍液
1500倍液
1000倍液
800倍液
800~1000倍液
600倍液
500~600
1000倍液
500~600倍液
2500~3000倍液
1500倍液
600~800倍液
600倍液
使用方法
DB46/T98—2007
安全间隔
期(天)及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茎
枯萎病
根腐病
炭疽病
褐斑病
疮痴病
叶斑病
爱力杀
络氨酮
得力生
使百克
世高水分散
施保功
阿米本达
加瑞农
龙克菌
绿乳铜
克菌康
敌力脱
晴菌唑
吡虫啉
阿维菌素
啶虫腿
赛特生
好年冬
克螨特
虫螨克
阿维.苏
螨即死
71%可湿性
23%水剂
32%水剂
12%水剂
25%乳剂
10%粒剂
50%可湿性
25%悬浮剂
47%可湿性
20%可湿性
12%乳油
3%可湿性粉
25%乳油
12%乳油
30%乳油
10%可湿性
2%乳油
3%乳油
3%乳油
20%乳油
73%乳油
1.8%乳油
2%可湿性粒
9.5%乳剂
800倍液
300倍液
1500~2000倍
200~300倍液
600~800倍液
1000~1500倍
2500~3000倍
1500倍液
500~600倍液
400~500倍液
600~800倍液
800~1000倍液
2000~3000倍
800~1000倍液
3000倍液
1500~2000倍
2000~3000倍
20003000倍
1500~2000倍
1000倍液
20003000倍
2000倍液
1500~2000倍
20003000倍
DB46/T98—2007
甜菜夜蛾
棉铃虫
烟青虫
地老虎
地下害虫
托尔克
铃虫净
辛硫磷
好年冬
扑生畏
毒丝本
乐本斯
百草枯(克无踪)
茅草枯(达拉朋)
券去津(阿特拉津)
50%可湿性粉
24乳油
15%悬乳剂
18.1%乳油
10%悬乳剂
25%乳油
40%乳油
20%乳油
10%乳油
40%乳油
48%乳油
20%水剂
60%钠盐
50%可湿性粉
15002000倍液
3000倍液
3000~4000倍液
2000~3000倍液
20000~3000倍液
2000倍液
20倍液
800~1000倍液
2000倍液
1000倍液
1000倍液
200~300ml
500~1500g
150~250g(沙壤
土)300~400g(壤
土)400~500g(粘
喷茎叶
DB46/T98—2007
生长旺盛
禾本科杂
草,药液中
加适量洗
衣粉增效
一年生杂
农药种类
无机砷杀虫剂
有机砷杀菌剂
有机锡杀菌剂
有机汞杀菌剂
有机杂环类
氟制剂
有机氯杀虫剂
无机氯杀虫剂
卤代烷类薰蒸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二甲基臊类杀虫杀螨剂
取代苯类杀虫菌剂
苯醚类除草剂
附录℃
(规范性附录)
黄灯笼辣椒生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农药名称
砷磷酸、砷酸铅
甲基肿酸锌、甲基肿酸铁铵(田安)、福美甲肿、福美肿
薯瘟锡(三苯基酯酸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氯化锡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敌枯双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硅酸钠、氟铝酸钠
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氯丹
三氯杀螨醇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甲拌磷(3911)、久效磷(纽瓦克、铃杀)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多灭磷)、氧乐果(氧化乐果)、治螺磷、蝇毒磷、杀扑磷(速扑杀)、特丁硫磷(特丁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水胺硫磷(羧胺磷)、磷胺、内吸磷、甲基异硫磷、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马拉硫磷
克百威(呋喃丹、大扶农)、涕灭威、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
杀虫臊
五氯酚(五氯苯酚)、五氯硝基苯、苯菌灵(苯菜特)除草醚、草枯醚
高残留
高残留
DB46/T98—2007
禁用原因
剧毒高残留
剧毒、高毒、易药害
高残留
我国生产的工业品含有
定数量的滴滴沸
致癌、致畸
剧毒高毒
国外有致癌报导或二次药
慢性毒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1243-2007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方标准
DB46/T98—2007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07-09-14发布
2007-09-14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萍、符斋、陈理、冯书云、周泽雄、云白杨、黄奕深。DB46/T98—2007
1范围
黄灯笼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DB46/T98—2007
本标准规定了黄灯笼辣椒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栽培季节、育苗、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本地黄灯笼辣椒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
GB/T8321
GB16715.3
GB/T18407.1
3术语与定义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下列术语与定义适合用于本标准。黄灯笼辣椒,又称黄帝椒、黄辣椒。指果形似灯笼状,果皮黄色,辛味特强并有奇香,主要用做加工的专用辣椒品种,为海南特有的地方珍稀辣椒品种。4产地环境条件要求
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三废”、禽畜集约化养殖场、医院等污染源。同时选择前茬无同科作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PH值5.5~7.0之间的沙壤土。并符合GB/T18407.1的规定。5栽培季节
黄灯笼辣椒一年四季可种植。海南最适宜的播种育苗季节为8月10月。6育苗
6.1播种前的准备
6.1.1穴盘50~70个孔,双行横向排盘,每大田667m需盘18片。6.1.2苗床选前茬无同科作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不粘重,易灌溉,较肥沃的高旱地或坡园地6.1.3作哇哇面按150cm(包沟)起哇,哇高10cm~15cm,哇面整平。6.1.4苗床消毒
按每m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ml,加水3L,喷洒苗床上,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后播种。
6.1.5营养土配制
因地制宜选用无病虫害的肥沃田土、腐熟的猪、牛粪及火烧土和椰糠按体积比为5:3:2配制,并用50%多菌灵750倍液消毒,覆盖农膜2~3天,然后重新翻动营养土装入穴盘。6.2种子处理
6.2.1品种选择选择海南特有的黄灯笼辣椒。6.2.2种子质量
DB46/T98--2007
必须符合GB16715.3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8%。
6.3种子消毒
针对黄灯笼辣椒主要病虫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1)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的热水,水量大于种子量的5倍为宜,然后用棍子不断搅拌种子,均匀浸泡15分钟。
(2)磷酸三钠浸种: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然后用清水浸种4~5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3次,将药液冲洗干净
6.4催芽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双层纱布包好,置于28℃~30℃的恒温条件下保湿催芽,露白前每天用清水冲洗一遍,并把水珠甩干。
7播种
7.1播种量每667m大田用种量为15克。7.2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60%露白即可播种。每孔播出芽种子1粒,播种深度0.5cm,播后薄洒一层营养土盖种子,并用稻草薄盖一层,淋足水分,出苗后及时揭草。8苗期管理
8.1环境调控
8.1.1温度
苗期最适宜温度为18℃~28℃。苗期温度主要靠农膜和遮阳网调节,白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揭开膜或遮阳网:夜间覆盖保温。烈日高温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遇低温用小拱棚覆盖农膜加温,8.1.2:水分
正常天气每天下午浇水一次,干早或大风时每天早晚各浇一次,保持苗床湿润。阴雨天可用农膜或遮阳网覆盖防雨。
8.1.3光照
出苗后而未现真叶前,在中午太阳太强时加盖遮阳网。干燥风及雨天要另加盖农膜,以免幼苗失水或冲刷。
8.2追肥
当二叶一心时开始追肥。第一次可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也可用0.3%磷酸二氢钾+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施。以后每长出1片叶喷1次叶面肥。视苗情每隔7天用0.1%三元复合肥液追肥一次。
8.3炼苗移栽前3~5天开始炼苗,控制肥水。8.4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每7天喷1次农药,药剂以发生病虫害情况可参考后面大田防治所用药剂进行喷施。苗期农药用量应比大田管理的剂量少,以免伤苗,并注意轮用和正确混用。8.5壮苗标准6叶1心或7叶1心,株高15~20cm,茎粗0.4cm以上,叶色浓绿,无病虫害。9定植
9.1定植前准备
9.1.1整地
DB46/T98—2007
整地必须深耕,应做到二犁二粑,犁地前每667m撒施石灰粉50kg~100kg,犁后晒地7天,粑9.1.2起哇哇面宽80cm,哇高25~30cm,行间沟宽35cm,哇面呈龟背状,9.2施基肥
每667m用农家肥1000kg~1500kg,三元复合肥10kg,饼肥30kg~50kg,充分堆区腐熟后撒施于哇面,后用锄头将基肥与土壤混均匀。9.3覆盖地膜
施入基肥后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前土表应整碎整平,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压实。9.4定植时间当椒苗长6叶1心时可定植,定植时间一般以晴天下午为宜。9.5定植规格单行种植,株距为60~70cm,行距115cm,错位种植,每667m种植800~1000株。9.6定植方法
移苗的当天早晨或前天傍晚应对椒苗进行浇水,从盘中取椒苗时应保持营养土完整,回土后淋定根水,定根后再用干燥土封口,植后灌一次水,水深为沟深的三分之一。植后一周内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10田间管理
10.1养分管理
移植后5~7天,每667m用5担10%人粪尿(40kg/担)+三元复合肥0.5kg混合淋施于穴中,每间隔20天施三元复合肥10kg,共施两次。坐果后,每667m施三元复合肥20kg,然后第一次采果后施三元复合肥15kg,以后每采收二批果施三元复合肥10kg.叶面肥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其中座果前喷一次0.1%硼砂水溶液。(使用的肥料种类可参照附录A)10.2水分
灌水深度为1/3沟深,每次灌水落干后及时再灌,保持土壤湿润。10.3中耕除草及时除去沟里和穴里的杂草。10.4植株调整打掉第一分叉以下的所有分枝和其它垂直生长分枝。10.5病虫害防治
10.5.1主要病害
10.5.1.1苗床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10.5.1.2田间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青枯病、枯萎病。10.5.2主要虫害
10.5.2.1苗床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10.5.2.2田间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螨类、地老虎等。10.5.3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10.5.4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哇,覆盖地膜: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及时清洁田园。
10.5.5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10.5.6生物防治
天敌: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生物药剂:多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BT粉等防治病虫害。
10.5.7药剂防治
DB46/T982007
农药的安全使用按GB4285、GB/T8321.7的规定执行。推荐使用附录B中的防治病虫害农药种类禁止使用附录C中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10.6采收
及时把完全转黄的果实采收,采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4
农家肥料
商品肥料
2.这肥
6:秸秆
9.草木灰
商品有机肥
腐殖酸类肥料
3.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
固氮菌肥料
磷细菌肥料
硅酸盐细菌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肥料种类
DB46/T98—2007
以各类秸秆、落叶、人畜粪便堆积而成堆肥的原料在淹水下进行发酵而成猪、羊、牛、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堆成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的肥料沼气液或残渣
作物秸秆
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
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以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废物为原料加工制成
甘蔗滤泥、泥炭土等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环亚氨基酸等
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菌的根瘤菌剂含有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剂的肥料含有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剂的肥料含有硅酸盐细菌、其它解钾微生物制剂含有二种以上有益微生物,它们之间互不拮抗的微生物制剂
4.有机-无机复合肥
5.无机肥料
复合肥
6.叶面肥
7.微量元素肥料
以有机物质和少量无机物肥料复合而成的肥料尿素、氯化铵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
氯化钾、硫酸钾
二元、三元复合肥
磷酸二氢钾、云大120、高美施、含有铜、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配置肥料5
防治对象
猝倒病
(苗期)
立枯病
灰霉病
早疫病
病毒病
使用农药
普力克
大生M45
雷多米尔
霜霉疫克
速克灵
宝丽安
灰霉特
抑快净
病毒A+83增抗剂
病毒必克+厥叶灵
菌克毒克
阿米西达
杀毒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推荐防治主要病虫害农药种类
剂型及含量
72.2%可湿性
80%可湿性粉
58%可湿性粉
72%可湿性粉
50%粉剂
10%可湿性粉
0.3%可溶性液
52.5%水分散
50%悬浮剂
72%乳油
8%水剂
20%水剂
50%可湿性粉
25%悬浮剂
72%可湿性粉
64%可湿性粉
使用量(稀释倍数)
或ml/666.7㎡.次
600倍液
500倍液
500倍液
500倍液
1500倍液
1000倍液
800倍液
800~1000倍液
600倍液
500~600
1000倍液
500~600倍液
2500~3000倍液
1500倍液
600~800倍液
600倍液
使用方法
DB46/T98—2007
安全间隔
期(天)及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茎基部、叶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面
喷雾叶、茎
枯萎病
根腐病
炭疽病
褐斑病
疮痴病
叶斑病
爱力杀
络氨酮
得力生
使百克
世高水分散
施保功
阿米本达
加瑞农
龙克菌
绿乳铜
克菌康
敌力脱
晴菌唑
吡虫啉
阿维菌素
啶虫腿
赛特生
好年冬
克螨特
虫螨克
阿维.苏
螨即死
71%可湿性
23%水剂
32%水剂
12%水剂
25%乳剂
10%粒剂
50%可湿性
25%悬浮剂
47%可湿性
20%可湿性
12%乳油
3%可湿性粉
25%乳油
12%乳油
30%乳油
10%可湿性
2%乳油
3%乳油
3%乳油
20%乳油
73%乳油
1.8%乳油
2%可湿性粒
9.5%乳剂
800倍液
300倍液
1500~2000倍
200~300倍液
600~800倍液
1000~1500倍
2500~3000倍
1500倍液
500~600倍液
400~500倍液
600~800倍液
800~1000倍液
2000~3000倍
800~1000倍液
3000倍液
1500~2000倍
2000~3000倍
20003000倍
1500~2000倍
1000倍液
20003000倍
2000倍液
1500~2000倍
20003000倍
DB46/T98—2007
甜菜夜蛾
棉铃虫
烟青虫
地老虎
地下害虫
托尔克
铃虫净
辛硫磷
好年冬
扑生畏
毒丝本
乐本斯
百草枯(克无踪)
茅草枯(达拉朋)
券去津(阿特拉津)
50%可湿性粉
24乳油
15%悬乳剂
18.1%乳油
10%悬乳剂
25%乳油
40%乳油
20%乳油
10%乳油
40%乳油
48%乳油
20%水剂
60%钠盐
50%可湿性粉
15002000倍液
3000倍液
3000~4000倍液
2000~3000倍液
20000~3000倍液
2000倍液
20倍液
800~1000倍液
2000倍液
1000倍液
1000倍液
200~300ml
500~1500g
150~250g(沙壤
土)300~400g(壤
土)400~500g(粘
喷茎叶
DB46/T98—2007
生长旺盛
禾本科杂
草,药液中
加适量洗
衣粉增效
一年生杂
农药种类
无机砷杀虫剂
有机砷杀菌剂
有机锡杀菌剂
有机汞杀菌剂
有机杂环类
氟制剂
有机氯杀虫剂
无机氯杀虫剂
卤代烷类薰蒸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二甲基臊类杀虫杀螨剂
取代苯类杀虫菌剂
苯醚类除草剂
附录℃
(规范性附录)
黄灯笼辣椒生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农药名称
砷磷酸、砷酸铅
甲基肿酸锌、甲基肿酸铁铵(田安)、福美甲肿、福美肿
薯瘟锡(三苯基酯酸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氯化锡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敌枯双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硅酸钠、氟铝酸钠
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氯丹
三氯杀螨醇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甲拌磷(3911)、久效磷(纽瓦克、铃杀)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多灭磷)、氧乐果(氧化乐果)、治螺磷、蝇毒磷、杀扑磷(速扑杀)、特丁硫磷(特丁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水胺硫磷(羧胺磷)、磷胺、内吸磷、甲基异硫磷、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马拉硫磷
克百威(呋喃丹、大扶农)、涕灭威、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
杀虫臊
五氯酚(五氯苯酚)、五氯硝基苯、苯菌灵(苯菜特)除草醚、草枯醚
高残留
高残留
DB46/T98—2007
禁用原因
剧毒高残留
剧毒、高毒、易药害
高残留
我国生产的工业品含有
定数量的滴滴沸
致癌、致畸
剧毒高毒
国外有致癌报导或二次药
慢性毒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企业标准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49.2-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2部分:信用评价
- DB33/T2250-2020 企业综合能耗确权核算通则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35/T822-2008 白芽奇兰茶 初制加工技术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