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21/T 1560-2007 农产品质量安全 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 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7:26:38
- DB21/T1560-2007
- 现行
标准号:
DB 21/T 1560-2007
标准名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 粳米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辽宁省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7-11-01发布
方标准
DB21/T1560—2007
鞭米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前言
DB21/T1560—-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抚顺市新宾县科技局、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
本标准起草人:刘成雁、赵庶、蔡忠杰、王丽华、张旭明、邵国军、王疏、王德海、曹志军、高一平、杨丽辉、冯春国、王洪田。1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瘦米生产技术规程DB21/T1560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梗米生产过程中的产地选择、品种选用、育苗、苗期管理、整地、插秧、本田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包装、贮运等生产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
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CB/T17109粮食销售包装
NMIT5190无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范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MI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MIT419绿色食品大米
3产地选择和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116的要求,每年播种前监测一次。地域的环境不同,农事时间、病虫害种类、用药品种及方式可有不同。
4品种选用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梗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禁止使用转基因水稻品种。5可追溯性管理
在梗米的生产过程中,按照HCCp体系要求,采用关键点控制技术,应建立并保持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农事记录,以保证来可追溯性的管理要求。见附录A6育苗
6.1种子处理
6.1.1晒种
选晴朗、温暖天气,放在背风向阳处,晒种2d~3d。每天翻动3次~4次,6.1.2浸种
用浸种灵消毒,2m药加入10kg水,放种子6kg。稻种消毒和浸种同时进行,水温15℃~20℃时需5d~6d。每天上下翻动种子一次
6.1.3催芽
DB21/T1560—2007
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控干,放入容器中,保持30℃~35℃,2d~3d露白后可进行播种。6.2整地做床
6.2.1苗床地选择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水方便的高台或园田地,也可选通透性好的稻田育苗。6.2.2整地、做床
秧田地要进行旋耕,除净残茬,整平土地,之后做床。床宽1.8m床长10m~15m步道沟深15cm20cm沟宽40cm
6.3播种
6.3.1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一般由70%大田土或园田土,加30%腐熟的农家肥及适量的床土调制剂配制而成,6.3.2播种期
当气温稳定在5℃~6℃时,可以开始播种。一般4月中旬播种为宜。6.3.3播种量
软盘早育苗,每盘播种量为50g~60g干籽;隔离层育苗,每m100g~150g干籽。机械插秧每盘干籽100g~120g。
6.3.4播种方法
先在苗床上浇足底水后,摆放软盘或隔离物,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放在上面、每m需20kg。用板刮平,厚度为2cm浇透水后播种、压种、覆土、用1.2%扑粉剂(每20m~25m用250g)封闭灭草。插架后覆盖薄膜或无纺布保温,用防风绳固定。6.4秧田管理
6.4.1水分管理
应经常检查苗床内土壤湿度,发现床土变白,及时补水。出苗前后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6.4.2温度管理
秧苗长至1叶1心~2叶,床内温度达4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2叶期前后床内温度不应超过30℃,练苗中后期不要超过25℃,温度下限不低于20℃。当秧苗长至3叶1心,外界气温稳定在12℃时,可撤掉薄膜。
6.4.3施肥
水稻苗期一般施肥2次。在3叶期追施一次氮肥。一般每667m施20kg33kg硫酸铵,对水3kg~5kg浇施;插前4d~5d再追施一次送嫁肥,每667m施17kg20kg硫酸铵,对水2.5kg~3kg浇施6.5病虫草害防治
按规程11.1~11.4执行。
7本田整地
7.1旱整地
用旋耕机进行旱旋耕。在旋耕前撒施肥料,之后进行旋耕,做到全层施肥。实行机械翻地的,要进行旱粑地、旱整平、旱打。耕翻前撒施农家肥。7.2水粑地
灌水、泡田,粑地水整平,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结合水耙地施底肥。8插秧
8.1插秧期
在5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4℃以上时,进行移栽。8.2插秧密度
DB21/T15602007
插秧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梗稻品种分力强弱确定。一般行距30cm~33cm穴距16cm~20cm每穴插3株~4株苗。抛秧每平方米20株~24株苗。8.3插秧质量
做到行要直、穴距要准、不丢穴、不缺苗、不漂秧、不窝苗,随插随补苗,保穴率要达98%以上。9施肥
9.1肥料的要求
肥料施用应符合NM/T394的规定,禁止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肥料。9.2肥料的施用
首先应选用有机肥料,保持氮、磷、钾成分平衡,在缺乏有效磷钾的水田,增施磷钾肥料。具体施肥量应根据测土施肥结果确定。在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667m产600kg稻谷需纯氮12kg~14kg,纯磷5kg,纯钾5kg,硫酸锌1kg~1.5kg。
9.3底肥
每667m施农家肥2000kg~2500kg,或施有机无机复合肥50kg~70kg撒施地面,结合翻耕进行深施:无农肥时,可每667m施硫酸铵20kg、磷酸二铵10kg,底肥中氮肥数量为总氮肥量的40%~45%9.4追肥
9.4.1分藻肥
移栽一周后,每667m追施硫酸铵10kg,占总氮肥量的25%9.4.2保藥肥
6月20日~25日,每667m施硫酸铵8kg~10kg,占总氮肥量的20%25%在最高分肇期施用钾肥5kg~10kg。
9.4.3调整肥
若稻苗生长不整齐或出现三类苗,可在7月5日前后,每667m补施硫酸铵4kg~5kg。9.4.4穗肥
孕穗期长势过差施穗肥,可每667m施硫酸铵4kg~5kg。9.4.5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15天以上。
10灌溉
10.1灌溉水质要求
应符合NY5116的规定。
10.2灌溉方法
运用节水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坚持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每次灌水深度不超过5cm水层消失后,再进行灌水。
11病虫草害防治
11.1禁用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NM/T393的规定。梗米生产中禁用的农药以国家最新发布的禁用农药目录为准。常见禁用农药见附录B。
11.2除草
11.2.1田除草
播种、复土后,在覆盖薄膜前,每20m~25m用1.2%扑粉剂250g,与细土搅拌均匀,闷4小时,均匀撒于床面,封闭灭草。出苗后如仍有稗草,人工拔除。11.2.2本田除草
DB21/T1560—2007
每667m用60%草胺100ml~140ml加10%嘧黄隆15g或吡嘧黄隆10g拌成毒土:在插秧缓苗后撒施,保持5cm水层5d~7d,防治水田杂草。安全间隔期35d。11.3主要病害防治
11.3.1立枯病
应改良秧田土壤,加强秧田水肥管理,适时早炼苗,使用壮秧剂或调酸剂,保持pH值4~5:亦可于1叶1心期用育苗灵500g对水100kg~200kg,或用灭枯灵500g对水60kg~75kg,喷苗床30m~40m。11.3.2白叶枯病
应选用抗病品种,在抽穗后每667m用20%十枯青70g~100g对水50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1.3.3纹枯病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外运深埋;加强栽培管理,实行浅湿干交替晾田,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早封垄:发生纹枯病地块,每667m用稻丰灵250g或20%岗霉素25g~50g,对水45kg喷雾或泼浇。此药一定要喷均匀,最好能打到叶面往叶鞘滚水珠。安全间隔期35d。11.3.4稻瘟病
选用抗病品种,按抗源轮换种植:实行浅湿干管理,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含钾复合肥。在分菜末期和孕穗末期,每667m用40%瘟灵乳油或40%富士一号75g~100g,对水45kg喷施:在叶瘟初发期或抽穗前3d~4d,每667m用75%环唑20g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20d。11.3.5稻曲病
应选择无病、饱满的种子,后期要少施氮肥,在叶面喷施钾肥,调节氮肥与磷、钾肥的比例,调解施肥期与施肥量。每667m用20%岗霉素25g或15%唑酮乳油100ml,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35d。11.3.6条纹叶枯病
应选用抗病品种。先防稻飞虱,条纹叶枯病是由飞虱传毒引起的病害,结合防稻飞虱,发现有条纹叶枯病时,每667m用阿克泰2g对水45kg喷施即可。安全间隔期35d11.4、主要虫害防治
11.4.1物理防治
在虫害发生初期或一般发生时,应使用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压低虫口基数。虫害大发生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11.4.2化学防治
11.4.2.1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生产基地稻种应由特定无病虫留种田提供,禁止疫区稻种、秧苗、稻草运入生产基地。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防治越冬场所和田的越冬代成虫,可采用秋翻、晒堡:第二阶段:防治本田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幼虫,可采用落干、烤田:第三阶段:防治本田新一代成虫,每667m用阿克泰2g或用灭蝇胺10g,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15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成虫防治适期,每667m用10%多来宝悬浮剂65ml~130ml对水45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1.4.2.2二化螺
要抓住防治适期,把幼虫消灭在三龄前。一般6月下旬~7月上旬,每667m用18%条虫双水剂200g~250g对水15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15d。11.4.2.3稻螺
稻螺为害高峰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每667m用18%条虫双水剂200g对水40kg50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15d。
11.4.2.4稻负泥虫、稻潜叶蝇
每667m用25%阿克泰4g或灭蝇胺10g,对水40kg50kg喷雾。安全间隔期15d。11.4.2.5稻飞虱
每667m用40.7%乐斯本乳油80ml~100nl对水45kg喷雾,或每667m用25%扑虱灵25g~30g对水50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35d。
11.4.2.6稻纵卷叶螺
每667m用稻丰灵200g~250g对水30kg~40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2收获
12.1收获期
在黄熟期,稻谷含水量为17%20%时即可收获。12.2收割与晾晒
DB21/T1560—-2007
收获前7d~10d进行由间排水,可采用人工收割和机械化收割。如采用人工收割,稻捆不宜过大。割后及时晾晒使稻谷干燥,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晾晒稻谷。12.3脱谷
稻谷水分达到15%时可脱谷。脱谷损失率应控制在3%以内,破碎率不大于0.6%清洁率高于97%12.4稻谷贮藏
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稻谷水分14%15%稻谷严禁与农药、化肥等混贮。防止家禽、家畜、鸟类、老鼠进入。
13稻米加工
来的加工应符合NMIT5190的要求14检验
米的质量应符合NM/T419的规定。15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15.1包装
米的销售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一次性使用、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物料。15.2标志
产品标志按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厂(公司)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贮存办法、产品标准标号、CS认证标志等。15.3运输
成品运输工具、车辆应清洁、卫生、干燥。运输过程中应防雨、防晒、严禁与有害有毒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15.4购存
成品不得露天堆放、垫板离地10cm以上。成品仓库应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无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无潮湿物品。
DB21/T1560—2007
A1播种前记录
见表A1.1、A1.2、A1.2、A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事记录
表A1.1种子处理记录
处理时间:
处理方式
地块名称
播种人
播种量
育苗方式
软盘早育苗
营养土配制方法
床土调制剂
名称、用量
及使用方法
温度(℃)
药剂名称
年月日
药剂数量
苗期播种育苗记录
地块面积
播种时间
口隔离层育苗
用水量(m)
苗期管理记录
农事内容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年月日
操作人员
年月日
配制人(签字):
操作人
2丰田管理记录
见表A2.1、A2.2、A2.3、A2.4、A2.5、A2.6A2.7、A2.8。表A2.1整地、插种记录
地块名称
整地时间
整地方式
插秧时间
插秧方式
插秧密度
耕地名称
施肥日期
肥料名称
肥料生产厂家
年月日
口旱旋耕整地
口耕翻整地
年月日
口插秧人工手抛秧口人工手摆秧整地人
插秧人
表A2.2施肥记录
施肥人签字
肥料类型
有效成分及含量
施肥量(kg)
施肥方式
灌溉时间
农药名称
口手工
口机械
本田灌溉用水记录
灌溉地块名称
生产厂家及
配置方法
施用量
用水量
灌溉人
地块农药施用记录
所用器械
DB21/T1560--2007
施用人
负责人
DB21/T1560—2007
仓库名称
仓库名称
清洁日期
杀虫剂
消毒剂
表A2.5储存仓库清洁记录
清洁方式
种植人姓名
表A2.6储存仓库杀虫记录
杀虫剂来
使用量
表A2.7存仓库消毒记录
消毒剂
表A2.8仓库诱捕记录Www.bzxZ.net
诱捕方式
诱捕结果
使用量
清洁责任人
种植人姓名
种植人
种植人
操作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辽宁省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7-11-01发布
方标准
DB21/T1560—2007
鞭米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前言
DB21/T1560—-2007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抚顺市新宾县科技局、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
本标准起草人:刘成雁、赵庶、蔡忠杰、王丽华、张旭明、邵国军、王疏、王德海、曹志军、高一平、杨丽辉、冯春国、王洪田。1范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瘦米生产技术规程DB21/T1560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梗米生产过程中的产地选择、品种选用、育苗、苗期管理、整地、插秧、本田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包装、贮运等生产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
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CB/T17109粮食销售包装
NMIT5190无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范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MI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MIT419绿色食品大米
3产地选择和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116的要求,每年播种前监测一次。地域的环境不同,农事时间、病虫害种类、用药品种及方式可有不同。
4品种选用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梗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禁止使用转基因水稻品种。5可追溯性管理
在梗米的生产过程中,按照HCCp体系要求,采用关键点控制技术,应建立并保持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农事记录,以保证来可追溯性的管理要求。见附录A6育苗
6.1种子处理
6.1.1晒种
选晴朗、温暖天气,放在背风向阳处,晒种2d~3d。每天翻动3次~4次,6.1.2浸种
用浸种灵消毒,2m药加入10kg水,放种子6kg。稻种消毒和浸种同时进行,水温15℃~20℃时需5d~6d。每天上下翻动种子一次
6.1.3催芽
DB21/T1560—2007
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控干,放入容器中,保持30℃~35℃,2d~3d露白后可进行播种。6.2整地做床
6.2.1苗床地选择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水方便的高台或园田地,也可选通透性好的稻田育苗。6.2.2整地、做床
秧田地要进行旋耕,除净残茬,整平土地,之后做床。床宽1.8m床长10m~15m步道沟深15cm20cm沟宽40cm
6.3播种
6.3.1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一般由70%大田土或园田土,加30%腐熟的农家肥及适量的床土调制剂配制而成,6.3.2播种期
当气温稳定在5℃~6℃时,可以开始播种。一般4月中旬播种为宜。6.3.3播种量
软盘早育苗,每盘播种量为50g~60g干籽;隔离层育苗,每m100g~150g干籽。机械插秧每盘干籽100g~120g。
6.3.4播种方法
先在苗床上浇足底水后,摆放软盘或隔离物,再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放在上面、每m需20kg。用板刮平,厚度为2cm浇透水后播种、压种、覆土、用1.2%扑粉剂(每20m~25m用250g)封闭灭草。插架后覆盖薄膜或无纺布保温,用防风绳固定。6.4秧田管理
6.4.1水分管理
应经常检查苗床内土壤湿度,发现床土变白,及时补水。出苗前后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6.4.2温度管理
秧苗长至1叶1心~2叶,床内温度达4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2叶期前后床内温度不应超过30℃,练苗中后期不要超过25℃,温度下限不低于20℃。当秧苗长至3叶1心,外界气温稳定在12℃时,可撤掉薄膜。
6.4.3施肥
水稻苗期一般施肥2次。在3叶期追施一次氮肥。一般每667m施20kg33kg硫酸铵,对水3kg~5kg浇施;插前4d~5d再追施一次送嫁肥,每667m施17kg20kg硫酸铵,对水2.5kg~3kg浇施6.5病虫草害防治
按规程11.1~11.4执行。
7本田整地
7.1旱整地
用旋耕机进行旱旋耕。在旋耕前撒施肥料,之后进行旋耕,做到全层施肥。实行机械翻地的,要进行旱粑地、旱整平、旱打。耕翻前撒施农家肥。7.2水粑地
灌水、泡田,粑地水整平,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结合水耙地施底肥。8插秧
8.1插秧期
在5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4℃以上时,进行移栽。8.2插秧密度
DB21/T15602007
插秧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梗稻品种分力强弱确定。一般行距30cm~33cm穴距16cm~20cm每穴插3株~4株苗。抛秧每平方米20株~24株苗。8.3插秧质量
做到行要直、穴距要准、不丢穴、不缺苗、不漂秧、不窝苗,随插随补苗,保穴率要达98%以上。9施肥
9.1肥料的要求
肥料施用应符合NM/T394的规定,禁止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肥料。9.2肥料的施用
首先应选用有机肥料,保持氮、磷、钾成分平衡,在缺乏有效磷钾的水田,增施磷钾肥料。具体施肥量应根据测土施肥结果确定。在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667m产600kg稻谷需纯氮12kg~14kg,纯磷5kg,纯钾5kg,硫酸锌1kg~1.5kg。
9.3底肥
每667m施农家肥2000kg~2500kg,或施有机无机复合肥50kg~70kg撒施地面,结合翻耕进行深施:无农肥时,可每667m施硫酸铵20kg、磷酸二铵10kg,底肥中氮肥数量为总氮肥量的40%~45%9.4追肥
9.4.1分藻肥
移栽一周后,每667m追施硫酸铵10kg,占总氮肥量的25%9.4.2保藥肥
6月20日~25日,每667m施硫酸铵8kg~10kg,占总氮肥量的20%25%在最高分肇期施用钾肥5kg~10kg。
9.4.3调整肥
若稻苗生长不整齐或出现三类苗,可在7月5日前后,每667m补施硫酸铵4kg~5kg。9.4.4穗肥
孕穗期长势过差施穗肥,可每667m施硫酸铵4kg~5kg。9.4.5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15天以上。
10灌溉
10.1灌溉水质要求
应符合NY5116的规定。
10.2灌溉方法
运用节水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坚持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每次灌水深度不超过5cm水层消失后,再进行灌水。
11病虫草害防治
11.1禁用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NM/T393的规定。梗米生产中禁用的农药以国家最新发布的禁用农药目录为准。常见禁用农药见附录B。
11.2除草
11.2.1田除草
播种、复土后,在覆盖薄膜前,每20m~25m用1.2%扑粉剂250g,与细土搅拌均匀,闷4小时,均匀撒于床面,封闭灭草。出苗后如仍有稗草,人工拔除。11.2.2本田除草
DB21/T1560—2007
每667m用60%草胺100ml~140ml加10%嘧黄隆15g或吡嘧黄隆10g拌成毒土:在插秧缓苗后撒施,保持5cm水层5d~7d,防治水田杂草。安全间隔期35d。11.3主要病害防治
11.3.1立枯病
应改良秧田土壤,加强秧田水肥管理,适时早炼苗,使用壮秧剂或调酸剂,保持pH值4~5:亦可于1叶1心期用育苗灵500g对水100kg~200kg,或用灭枯灵500g对水60kg~75kg,喷苗床30m~40m。11.3.2白叶枯病
应选用抗病品种,在抽穗后每667m用20%十枯青70g~100g对水50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1.3.3纹枯病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外运深埋;加强栽培管理,实行浅湿干交替晾田,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早封垄:发生纹枯病地块,每667m用稻丰灵250g或20%岗霉素25g~50g,对水45kg喷雾或泼浇。此药一定要喷均匀,最好能打到叶面往叶鞘滚水珠。安全间隔期35d。11.3.4稻瘟病
选用抗病品种,按抗源轮换种植:实行浅湿干管理,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含钾复合肥。在分菜末期和孕穗末期,每667m用40%瘟灵乳油或40%富士一号75g~100g,对水45kg喷施:在叶瘟初发期或抽穗前3d~4d,每667m用75%环唑20g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20d。11.3.5稻曲病
应选择无病、饱满的种子,后期要少施氮肥,在叶面喷施钾肥,调节氮肥与磷、钾肥的比例,调解施肥期与施肥量。每667m用20%岗霉素25g或15%唑酮乳油100ml,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35d。11.3.6条纹叶枯病
应选用抗病品种。先防稻飞虱,条纹叶枯病是由飞虱传毒引起的病害,结合防稻飞虱,发现有条纹叶枯病时,每667m用阿克泰2g对水45kg喷施即可。安全间隔期35d11.4、主要虫害防治
11.4.1物理防治
在虫害发生初期或一般发生时,应使用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压低虫口基数。虫害大发生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11.4.2化学防治
11.4.2.1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生产基地稻种应由特定无病虫留种田提供,禁止疫区稻种、秧苗、稻草运入生产基地。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防治越冬场所和田的越冬代成虫,可采用秋翻、晒堡:第二阶段:防治本田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幼虫,可采用落干、烤田:第三阶段:防治本田新一代成虫,每667m用阿克泰2g或用灭蝇胺10g,对水45kg喷施。安全间隔期15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成虫防治适期,每667m用10%多来宝悬浮剂65ml~130ml对水45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1.4.2.2二化螺
要抓住防治适期,把幼虫消灭在三龄前。一般6月下旬~7月上旬,每667m用18%条虫双水剂200g~250g对水15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15d。11.4.2.3稻螺
稻螺为害高峰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每667m用18%条虫双水剂200g对水40kg50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15d。
11.4.2.4稻负泥虫、稻潜叶蝇
每667m用25%阿克泰4g或灭蝇胺10g,对水40kg50kg喷雾。安全间隔期15d。11.4.2.5稻飞虱
每667m用40.7%乐斯本乳油80ml~100nl对水45kg喷雾,或每667m用25%扑虱灵25g~30g对水50kg喷雾或泼浇。安全间隔期35d。
11.4.2.6稻纵卷叶螺
每667m用稻丰灵200g~250g对水30kg~40kg喷雾。安全间隔期35d。12收获
12.1收获期
在黄熟期,稻谷含水量为17%20%时即可收获。12.2收割与晾晒
DB21/T1560—-2007
收获前7d~10d进行由间排水,可采用人工收割和机械化收割。如采用人工收割,稻捆不宜过大。割后及时晾晒使稻谷干燥,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晾晒稻谷。12.3脱谷
稻谷水分达到15%时可脱谷。脱谷损失率应控制在3%以内,破碎率不大于0.6%清洁率高于97%12.4稻谷贮藏
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稻谷水分14%15%稻谷严禁与农药、化肥等混贮。防止家禽、家畜、鸟类、老鼠进入。
13稻米加工
来的加工应符合NMIT5190的要求14检验
米的质量应符合NM/T419的规定。15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15.1包装
米的销售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一次性使用、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物料。15.2标志
产品标志按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厂(公司)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贮存办法、产品标准标号、CS认证标志等。15.3运输
成品运输工具、车辆应清洁、卫生、干燥。运输过程中应防雨、防晒、严禁与有害有毒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15.4购存
成品不得露天堆放、垫板离地10cm以上。成品仓库应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无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无潮湿物品。
DB21/T1560—2007
A1播种前记录
见表A1.1、A1.2、A1.2、A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事记录
表A1.1种子处理记录
处理时间:
处理方式
地块名称
播种人
播种量
育苗方式
软盘早育苗
营养土配制方法
床土调制剂
名称、用量
及使用方法
温度(℃)
药剂名称
年月日
药剂数量
苗期播种育苗记录
地块面积
播种时间
口隔离层育苗
用水量(m)
苗期管理记录
农事内容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口浇水口施肥口施药口通风
年月日
操作人员
年月日
配制人(签字):
操作人
2丰田管理记录
见表A2.1、A2.2、A2.3、A2.4、A2.5、A2.6A2.7、A2.8。表A2.1整地、插种记录
地块名称
整地时间
整地方式
插秧时间
插秧方式
插秧密度
耕地名称
施肥日期
肥料名称
肥料生产厂家
年月日
口旱旋耕整地
口耕翻整地
年月日
口插秧人工手抛秧口人工手摆秧整地人
插秧人
表A2.2施肥记录
施肥人签字
肥料类型
有效成分及含量
施肥量(kg)
施肥方式
灌溉时间
农药名称
口手工
口机械
本田灌溉用水记录
灌溉地块名称
生产厂家及
配置方法
施用量
用水量
灌溉人
地块农药施用记录
所用器械
DB21/T1560--2007
施用人
负责人
DB21/T1560—2007
仓库名称
仓库名称
清洁日期
杀虫剂
消毒剂
表A2.5储存仓库清洁记录
清洁方式
种植人姓名
表A2.6储存仓库杀虫记录
杀虫剂来
使用量
表A2.7存仓库消毒记录
消毒剂
表A2.8仓库诱捕记录Www.bzxZ.net
诱捕方式
诱捕结果
使用量
清洁责任人
种植人姓名
种植人
种植人
操作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