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27 18:09:39
  • DL/T698.31-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698.31-2010

  • 标准名称: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0-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0.4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0-10-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L/T 698.3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L/T698.31-20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7.220
备案号:29035-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行业标准
DL/T698.31—2010
代替DL/T698—199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for electrical energypart 3-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general requirement
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运输、贮存
DL/T 698.312010
DL/T698.312010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安排,对DL/T698一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进行修订。由于原DL/T698一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只是解决城市电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后大量低压用户的电能量采集,已经不适应当前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力营销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修订的标准扩展为电力系统各类终端侧电能实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系统。
本次修订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别如下:一标准名称改为《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并按部分标准进行编写:一-系统构成(4.1条)修订为DL/T698的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结构和总体要求;
一主站功能(5.1.1条)修订为DL/T698的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一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分别在DL/T698的第3-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3-5部分(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叙述:一增加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和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的第3-2部分、第3-3部分和第3-4部分);
一增加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DL/T698的第4-1部分)和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DL/T698的第4-2部分)。
本标准分为下列9个部分:
DL/T698.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T698.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698.3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DL/T698.3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一DL/T698.4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信》;
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专变采集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公变采集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低压集中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DL/T698.4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本部分是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第3部分。本部分是对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通用要求,各种类型的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除了要满足本部分的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DL/T698相应的特殊要求部分。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698—1999。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I
DL/T698.31-2010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威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宣、王思彤、陈向群、冯喜军、何保红。DL/T698于2000年2月24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范围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DL/T698.31—2010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L/T698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IEC60068-1:1988,IDT)GB/T2423.1-2008
2007,IDT)
GB/T2423.2—2008
2007,IDT)
GB/T2423.32006
60068-2-78:2001,ID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EC60068-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423.10—2008
60068-2-6:1995,IDT)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振动(正弦)(IEC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T5169.11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60695-2-11:2000,IDT)GB/T12192—1990
GB/T12193—1990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IEC60489-2:1978,NEQ)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IEC60489-3:1979,NEQ)GB/T16935.12008
2007,IDT)
GB/T17626.2—2006
GB/T17626.3—2006
2002,IDT)
GB/T 17626.4—2008
2004,IDT)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60664-1: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1
DL/T698.31-2010
GB/T17626.5—2008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2005,电磁兼容
GB/T17626.6-2008
61000-4-6:2006,IDT)
GB/T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IEC61000-4-11:2004,IDT)
GB/T17626.12—1998
DL/T645
电磁兼容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698.41—2010
JB/T6214—1992
YD/T1028
YD/T1050
YD/T1214
移动台
YD/T1215
移动台
3术语和定义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2:199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80O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数据转发datatransfer
一种借用其他设备的远程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主站通过数据转发命令,可以将电能表的数据通过主站与电能采集终端间的远程信道直接传送到主站。4技术要求
4.1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4.1.1分类
终端设备按应用场合分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低压集中抄表终端。按功能又分为有控制功能和无控制功能两大类。按通信信道分为230MHz专用无线网、无线公网(GSM/GPRS、CDMA等)、电力线载波、有线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以及其他信道。4.1.2类型标识代码
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如下:
区X区x
一产品代号
温度级别
-/O配置
上行通信信道
终端分类
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见表1。2
终端分类
CC—厂站终端
FK一有控制专变
FC一无控制专变
GB一公变终端
DJ一低压集中器
DC一低压采集器
TX一通信单元
气候环境条件
与上一级通信信道
W—230MHz专
G一无线G网
C一无线C网
J—微功率无线
Z一电力线载波
L有线网络
P一公共交换电
T-其他
终端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
IO配置/与下一级通信信道
低压集抄终端
下·级通信信道
J一微功率无线
Z一电力线载波
L一有线网络
X—无下--级信
集中器
IO配置:
A一交流模拟量
B一基本型
D一外接装置
采集器
路数:
1~9-1~9路电
能表接口
A~W10~32
路电能表接口
其他采集终端
路数:
1~9—1~~9路控
制出/双位置状态
入/脉冲入/电能表
VO配置:
A一交流模拟量
B—基本型
D一外接装置
接口(厂站采集终
A~W—10~32
路控制出/双位置
状态入/脉冲入/电
能表接口(厂站采
集终端)
X一大于32路
通信单元
上一级通信信道
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2。下一级通信信道
表2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场所类型
协议特定
-5~+45
-25~+55
40~+70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相对湿度包括凝露。
空气温度
最大温度变化率“
相对湿度b
10~100
DL/T698.31—2010
温度级别
1—C1
2—C2
3—C3
4—cx
-××××
产品代号
由不大于
8位的英文
字母和数字
组成。英文
字母可由生
产企业名称
拼音简称表
示,数字代
表产品设计
最大绝对湿度
DL/T698.31—2010
4.3机械影响
终端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
—频率范围:10Hz150Hz
—位移幅值:0.075mm(频率≤60Hz):—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60Hz)。4.4工作电源
4.4.1一般要求
终端使用交流单相或三相供电。三相供电时,电源出现断相故障,即三相三线供电时断一相电压,三相四线供电时断两相电压的条件下,交流电源能维持终端正常工作。4.4.2额定值及允许偏差
—额定电压:220V/380V/100V/57.7V,允许偏差-20%~+20%;—频率:50Hz,允许偏差-6%~+2%。4.4.3功率消耗
在非通信状态下,采用单相供电的终端,有功功耗应不大于7W,视在功耗应不大于15VA;采用三相供电的终端,每相有功功耗应不大于5W,视在功耗不大于10VA。电流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25VA(单相);电压输入回路功率消耗≤0.5VA(单相)。4.4.4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存储数据保存至少十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三年。
4.4.5抗接地故障能力
终端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在此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4.5结构
4.5.1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4.5.1.1机械强度
终端的机箱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4.5.1.2阻燃性能
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要求见本部分5.2.3。4.5.1.3外壳防护性能
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一2008规定的IP51级要求,即防尘和防滴水。4.5.2接线端子
4.5.2.1终端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及其绝缘部件可以组成端子排。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电流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4mm2~6mm2的引出线配合。其他出线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为1.5mm2~2.5mm的引出线配合。4.5.2.2端子排的绝缘强度应符合本部分4.6.2的要求。4.5.2.3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T5169.11的阻燃要求,试验要求见本部分5.2.3。4.5.3天线
采用无线信道时,应保证在不打开终端封印的情况下无法使天线由终端上拔出或拆下。4.5.4接地端子
金属的外壳和端子盖板以及终端正常工作中可能被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接地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0mm2。4
电气间隙和肥电距离
DL/T698.31-2010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他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3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T16935.1的规定进行修正。
额定电压
U≤25
2560250加封印
终端应能加封印:
门应能加封印: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机架式终端无门且小机箱为可抽出结构的,小机箱应能加封印,不拆除所加封印,小机箱应无法抽出。
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4.6
绝缘性能要求
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4所示。表4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正常条件
≥>10
≥>10
绝缘电阳
湿热条件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4.6.2
绝缘强度
测试电压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5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表5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缘电压
125250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注:
验电压不低于2500V。
试验电压有效值
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