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气象行业标准(QX) >>
- QX/T 11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气象行业标准(QX)】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7 07:02:44
- QX/T117-2010
- 已作废
标准号:
QX/T 117-2010
标准名称: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标准类别:
气象行业标准(QX)
英文名称:
Quality control of surface radiation observational data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2010-01-20 -
实施日期:
2010-06-01 -
作废日期:
2020-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44 MB
替代情况:
被QX/T 117-2020代替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太阳能应用领域也可参照执行。 QX/T 11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QX/T117-2010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太阳能应用领域也可参照执行。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1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of surface radiation observational data2010-01-20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0-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质量控制内容
质量控制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晴天条件下各纬度带最大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RDs)干洁大气下最大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Rb)质量控制步骤
QX/T117—201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芝花、刘小宁。QX/T117—2010
1范围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QX/T117—2010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太阳能应用领域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Www.bzxZ.net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QX/T5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QX/T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3术语和定义
QX/T55一200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QX/T118—2010中确立的2.2~2.13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surfaceradiationobservationaldata地面观测中用于表征到达地球表面以及从地球表面发射的各种辐射量数据。注:本标准涉及的辅射量是指光谱在0.3μm~3.0μm的短波辐射和光谱在0.3m~100um的全波段辐射。4.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4.1质量控制内容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以及数据质量标识。4.2质量控制方法
4.2.1格式检查
格式检查见QX/T118—2010中3.2.1。4.2.2缺测检查
缺测检查见QX/T118—2010中3.2.2。4.2.3界限值检查
界限值检查包括值域检查和气候学界限值检查。4.2.3.1值域检查
超出值域范围的资料为错误资料。相关要素值域范围如下:a)作用层及其状况编码:作用层情况编码在0~5之间,作用层状况编码在0~7之间;b)极值出现时间范围:00:00~23:59;c)反射比:1%~100%。
4.2.3.2气候学界限值检查
超越气候学界限值的资料为错误资料。相关要素气候学界限值如下:1
QX/T117—2010
a)0≤总辐射日总量≤(1十20%)RpggRb附录A中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b)0≤直接辐射日总量≤Rps。
R—附录B中干洁大气下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c)0≤每日日照时数≤该日可照时数。d)0≤总辐射最大辐照度≤2000W/m。e)0≤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1374W/m。4.1.4主要变化范围检查
主要变化范围检查见QX/T118—2010中3.2.4。4.1.5内部一致性检查
要素观测资料应通过如下检查,未通过某一项检查时,至少有一个数据为错误资料:a)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均>0时,反射比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当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中有一方为0,则反射比为缺测。b)各辐射要素的日总量应等于该日时总量之和。c)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十散射辐射日总量二总辐射日总量。d)散射辐射时(日)总量≤总辐射时(日)总量。e)反射辐射时(日)总量≤总辐射时(日)总量。f)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g)净全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h)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直接辐射日总量。i)总辐射日最大辑照度散射辐射日最大辐照度。j)总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反射辐射日最大辐照度。k)净全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净全辐射日最小辐照度。4.1.6质量控制综合分析
质量控制综合分析见QX/T118—2010中3.2.8。4.1.7质量控制标识
质量控制标识见QX/T118—2010中3.2.9。2
北纬('N)
(资料性附录)
晴天条件下各纬度带最大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Rm)QX/T 117—2010
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
注:表中数据来自《Revised InstructionManualonRadiationInstruments andMeasurements》(WMO,1986)。12月
QX/T117—2010
北纬()
(资料性附录)
干洁大气下最大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R)3月
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
注:表中数据来自《Revised Instruction Manual on Radiation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s》(WMO,1986)。12月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质量控制步骤
QX/T117—2010
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最后为数据质量标识。质量控制过程中,可根据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类别、用户需求的差异对上述环节进行增减。QX/T117—2010
参考文献
中国气象局.气象辐射观测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QX/T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WMO.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2008WMO.Guide on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forData from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2004WMO.Revised Instruction Manual on Radiation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s.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117—2010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剧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2010年5月第版
字数:30千字
印张:1
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464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8.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1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of surface radiation observational data2010-01-20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0-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质量控制内容
质量控制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晴天条件下各纬度带最大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RDs)干洁大气下最大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Rb)质量控制步骤
QX/T117—201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芝花、刘小宁。QX/T117—2010
1范围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QX/T117—2010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太阳能应用领域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Www.bzxZ.net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QX/T5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QX/T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3术语和定义
QX/T55一200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QX/T118—2010中确立的2.2~2.13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surfaceradiationobservationaldata地面观测中用于表征到达地球表面以及从地球表面发射的各种辐射量数据。注:本标准涉及的辅射量是指光谱在0.3μm~3.0μm的短波辐射和光谱在0.3m~100um的全波段辐射。4.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4.1质量控制内容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以及数据质量标识。4.2质量控制方法
4.2.1格式检查
格式检查见QX/T118—2010中3.2.1。4.2.2缺测检查
缺测检查见QX/T118—2010中3.2.2。4.2.3界限值检查
界限值检查包括值域检查和气候学界限值检查。4.2.3.1值域检查
超出值域范围的资料为错误资料。相关要素值域范围如下:a)作用层及其状况编码:作用层情况编码在0~5之间,作用层状况编码在0~7之间;b)极值出现时间范围:00:00~23:59;c)反射比:1%~100%。
4.2.3.2气候学界限值检查
超越气候学界限值的资料为错误资料。相关要素气候学界限值如下:1
QX/T117—2010
a)0≤总辐射日总量≤(1十20%)RpggRb附录A中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b)0≤直接辐射日总量≤Rps。
R—附录B中干洁大气下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各站可根据纬度线性内插求得。c)0≤每日日照时数≤该日可照时数。d)0≤总辐射最大辐照度≤2000W/m。e)0≤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1374W/m。4.1.4主要变化范围检查
主要变化范围检查见QX/T118—2010中3.2.4。4.1.5内部一致性检查
要素观测资料应通过如下检查,未通过某一项检查时,至少有一个数据为错误资料:a)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均>0时,反射比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当反射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中有一方为0,则反射比为缺测。b)各辐射要素的日总量应等于该日时总量之和。c)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十散射辐射日总量二总辐射日总量。d)散射辐射时(日)总量≤总辐射时(日)总量。e)反射辐射时(日)总量≤总辐射时(日)总量。f)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g)净全辐射日总量≤总辐射日总量。h)水平面直接辐射日总量≤直接辐射日总量。i)总辐射日最大辑照度散射辐射日最大辐照度。j)总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反射辐射日最大辐照度。k)净全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净全辐射日最小辐照度。4.1.6质量控制综合分析
质量控制综合分析见QX/T118—2010中3.2.8。4.1.7质量控制标识
质量控制标识见QX/T118—2010中3.2.9。2
北纬('N)
(资料性附录)
晴天条件下各纬度带最大可能的总辐射日总量(Rm)QX/T 117—2010
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
注:表中数据来自《Revised InstructionManualonRadiationInstruments andMeasurements》(WMO,1986)。12月
QX/T117—2010
北纬()
(资料性附录)
干洁大气下最大可能的直接辐射日总量(R)3月
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
注:表中数据来自《Revised Instruction Manual on Radiation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s》(WMO,1986)。12月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质量控制步骤
QX/T117—2010
对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质量控制综合分析,最后为数据质量标识。质量控制过程中,可根据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类别、用户需求的差异对上述环节进行增减。QX/T117—2010
参考文献
中国气象局.气象辐射观测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QX/T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WMO.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2008WMO.Guide on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forData from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2004WMO.Revised Instruction Manual on Radiation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s.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117—2010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剧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2010年5月第版
字数:30千字
印张:1
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464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8.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气象行业标准(QX)标准计划
- QX/T515-2019 气象要素特征值
- QX/T511-2019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冰雹
- QX/T513-2019 霾天气过程划分
- QX/T179-2013 船舶气象导航服务
- QX/T118-2010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 QX/T512-2019 气象行政执法案卷立卷归档规范
- QX/T102-2009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 QX/T369-2016 核电厂气象观测规范
- QX/T148-2020 气象领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测试与评估规范
- QX/T89-2008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 QX/T102-2009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 QX/T100-2009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 QX/T525-2019 有源L波段风廓线雷达(固定和移动)
- QX/T519-2019 静止气象卫星热带气旋定强技术方法
- QX/T76-2007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