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10152-2009 B型超声诊断设备
标准号:
GB 10152-2009
标准名称:
B型超声诊断设备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1-15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4.12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 10152-1997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40.55;11.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152—2009
代替GB10152-1997
B型超声诊断设备
B mode 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2009-11-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12-01实施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本标准与GB10152一1997相比的主要变化为:-增加了8个新的定义;
GB10152—2009
第4章“要求”中,增加了切片厚度、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三维重建容积计算偏差、使用功能要求等五项技术指标;一表1的技术要求是按照探头类型和标称频率,对设备技术性能的最低要求,制造商可在随机文件中公布优于上述指标的要求
第5章“试验方法”中,对增加的技术指标规定了对应的试验方法;简化了第6章“检验规则”,删除了出厂检验的内容;删除了原标准第7章“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全面贯彻通用安全标准GB9706.1,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A“安全”,将原资料性附录C“体模的技术要求”改为附录A,并对其做了一定修改;-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B\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分档及性能要求”,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性能测试时的B超设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武汉医用超声波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俭、忙安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0152-1988、GB10153—1988;—GB10152—1997。
1范围
B型超声诊断设备
GB10152—2009
本标准规定了B型超声诊断设备(以下简称B超)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标称频率在1.5MHz~15MHz范围内的B型超声诊断设备,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彩超)中的二维灰阶成像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眼科专业超声诊断设备和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9706.1—2007,idtIEC60601-1:1988)GB9706.9医用电气设备第2-37部分: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9706.9一2008,idt1EC60601-2-37:2001)GB9706.15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GB9706.15--2008,idtIEC60601-1-1:2000)GB/T14710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YY/T0108—2008超声诊断设备M模式试验方法YY/T1142--2003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轴向分辨力axialresolution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沿超声波束轴能够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个靶之间的最小间距。单位:毫米(mm)。
侧向分辨力
lateral resolution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扫描平面中垂直于超声波束轴的方向上,能够显示为两个清晰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单位:毫米(mm)。
探测深度
Edepthofpenetration
体模中能够明确成像的纵向线形靶群中最远靶线与声窗之间的距离。单位:毫米(mm)。
deadzone
体模扫描表面(声窗)与最近的、能明确成像的体模靶线之间的距离。单位:毫米(mm)。
GB10152—2009
切片厚度slicethickness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垂直于扫描平面方向上显示声信息的仿组织材料的厚度。单位:毫米(mm)。
标称频率nominalfrequency
设计者或制造商公布的系统超声工作频率。3.7
面scanplane
扫描平面
超声扫描线所在的平面。
体模phantom
由仿组织材料和其中嵌理的一组或多组靶结构所构成的B超性能检测装置。3.9
体模扫描表面(声窗)phantomscanningsurface在测试期间,体模与探头耦合的表面。3.10
tissue-mimickingmaterial,TMM仿组织材料
在0.5MHz~15MHz频率范围内,其超声的传播速度(声速)、反射、散射和衰减特性类似于软组织的材料。
4要求
4.1安全要求
4.1.1通用安全
B超的通用安全应符合GB9706.1的要求。若B超为医用电气系统则同时应符合GB9706.15的要求。4.1.2专用安全
B超的专用安全应符合GB9706.9的要求。4.2性能要求
4.2.1声工作频率
声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差应在士15%范围之内。对宽频带探头,应给出中心频率和频率范围,4.2.2探测深度
探测深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3侧向分辨力
侧向分辨力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4轴向分辨力
轴向分辨力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2
性能指标
探测深度
分辨力
分辨力
横向几何
位置精度
纵向几何
位置精度
表1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探头类型和标称频率
2.0≤f<4.0
线阵,
R≥60凸阵
≥160
(深度≤80)
(80<深度
≤130)
(深度≤80)
(80<深度
≤130)
相控阵,
机械扇扫,
R<60凸阵
≥140
(深度≤80)
(80深度
≤130)
(深度≤80)
4.0≤f<6.0
相控阵,
线阵,
R≥60凸阵
≥100
(深度≤60)
(深度≤80)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40)
(深度≤40)
6.0≤f<9.0
R≥60凸阵
(深度≤40)
(深度≤50)
相控阵,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40)
GB10152—2009
相控阵,
线阵,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30)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30)
注1:表中的技术指标是对B超的最低性能要求,在进行最低性能要求测试时,对体模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注2:制造商可在随机文件中公布优于上述指标的要求。若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性能指标,则应同时公布进行性能指标测试时.所使用体模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4.2.5盲区
盲区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6切片厚度
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切片厚度的指标。4.2.7横向几何位置精度
横向几何位置精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8纵向几何位置精度
纵向几何位置精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9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
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应在土20%范围之内,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3
GB10152—2009
4.2.10M模式性能指标
具有M模式的B超探头,应进行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的性能测试。M模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4.2.11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
配备有三维重建功能的B超,体积计算偏差应在士30%范围之内,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
4.2.12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在额定电压的士10%范围内,B超应能正常工作。4.2.13连续工作时间
B超的连续工作时间应大于8h。
若B超为内部电源设备,则连续工作时间应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4.3外观和结构要求
4.3.1外表应色泽均匀、表面整洁,无划痕、裂缝等缺陷。4.3.2
面板上文字和标志应清楚易认、持久。4.3.3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部位无松动。4.4使用功能要求
B超应具备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规定的使用功能。注:本条不涉及产品设计参数或无法通过直观的试验手段进行核实的功能项目。4.5环境试验要求
B超环境试验要求由制造商按GB/T14710中的规定,根据产品预期使用环境确定气候环境试验的组别和机械环境试验的组别。试验时间、恢复时间及检测项目按表2的补充规定执行。表2环境试验补充规定
试验要求
环境试验项目
额定工作低温
低温贮存
额定工作高温
高温贮存
额定工作湿热
湿热贮存
持续时间
恢复时间
负载状态
额定工作
额定工作
额定工作
检测项目
中间或最后检测
4.2.2.4.2.3,4.2.4
通电检查
4.2.2,4.2.3,4.2.4
通电检查
4.2.2.4.2.3,4.2.4
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
注1:通电检查是在额定工作电压条件下,B超通电工作足够长时间,观察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注2:温湿度条件和振动、磁撞参数根据产品的气候环境试验组别、机械环境试验组别按GB/T14710分别确定。注3:运输试验带包装进行。
注4:移动式设备的振动、碰撞试验由制造商自行规定。5
试验方法
5.1测试设备
5.1.1声工作频率测试装置
应符合YY/T1142的规定。
5.1.2仿组织体模
超声体模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
5.1.3M模式测试装置
应符合YY/T0108的规定。
5.2试验设置
5.2.1概述
GB10152—2009
B超主机控制端的设置和探头有许多种组合,不可能对所有的组合状态进行试验。在本标准中,对每种主机和探头组合只在规定的设置下进行试验。规定的设置模拟B超在临床使用中最常用的状态,临床使用状态通常要求有较深的探测能力,超声波束的聚焦范围尽可能地扩展,对整个靶目标有最佳的平均分辨能力。各项性能在探头的标称频率下进行试验。对变频探头,按照使用说明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称频率处,进行探头的性能指标试验。对宽频带探头,探头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探头中心频率所对应频段范围内的基本性能要求。对变频探头或宽频带探头,若制造商在使用说明书中有特殊说明,则也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分别将探头频率设定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测试。5.2.2试验时B超的设置
推荐性的试验设置见资料性附录B。本标准允许制造商自行规定性能试验时B超的设置条件,但在试验报告中B超的设置状态(聚焦、亮度、对比度、频率、抑制、输出功率、增益、TGC、自动TGC等)应随测试结果一起公布。5.3性能试验
5.3.1声工作频率试验
声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的测量应按照YY/T1142的规定执行。5.3.2探测深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纵向深度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观察距探头表面最远处图像能被分辨的那根靶线,该靶线与探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该探头的探测深度。5.3.3侧向分辨力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特定深度处的侧向分辨力乾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可分开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该深度处的侧向分辨力。若侧向分辨力要求规定的深度范围内有多个靶群,应分别对各靶群进行测试,取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侧向分辨力,同时记录该深度范围内所有靶群的检测数据。5.3.4轴向分辨力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特定深度处的轴向分辨力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可分开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该深度处的轴向分辨力。若轴向分辨力要求规定的深度范围内有多个靶群,应分别对各靶群进行测试,取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轴向分辨力,同时记录该深度范围内所有靶群的检测数据。5.3.5盲区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盲区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平移探头,观察距探头表面最近且其后图像能被分辨的那根靶线,该靶线与探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该探头的盲区。5
GB10152—2009
5.3.6切片厚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散射靶薄层,扫描平面垂直于超声体模窗口,扫描平面与体模窗口的交线平行于散射靶薄层,如图1所示。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调整扫描平面和散射靶薄层的交线使之定位于特定深度,以电子游标测量散射靶薄层成像的厚度,并计算该深度处的切片厚度t(见图1)。
扫描平面
/(垂直于纸面)
约250mm
散射体薄层
切片厚度r-x/tanα
发射信号
来自散射层的回波
图1切片厚度的测量和计算
GB10152—2009
针对配备的探头,若其探测深度为d,则在d/3、d/2、2d/3深度处分别进行切片厚度的测量,取特定深度处散射靶薄层切片厚度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切片厚度。5.3.7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横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利用设备的测距功能,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横向每2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2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若探头的横向视野不大于40mm,则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横向每1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1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横向几何位置精度。G = M=T×100%
式中:
G—几何位置精度;
M测量值;
T—实际距离。
5.3.8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
...*(1 )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纵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利用设备的测距功能,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纵向每2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2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若探头的纵向视野不大于40mm,则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纵向每1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1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纵向几何位置精度。5.3.9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扫描横向和纵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将靶群中心维持在视场的中央,在显示的中央近似等于75%视场范围的区域内绘制封闭的图形(长方形或圆形),测量周长和面积并计算百分比误差。5.3.10M模式性能试验
B超M模式的性能试验按照YY/T0108的规定执行。5.3.11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超声体模声窗表面上,扫描已知体积数值的卵形自标,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按照三维重建体积步骤和体积的测量步骤,获得卵形目标的体积测量值,计算百分比误差,偏差应在士30%范围之内。
5.3.12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将电源电压分别设定在额定值的110%和90%,设备应能正常工作。5.3.13连续工作时间
B超处于扫描显示工作状态,连续开机8h后应能正常工作。若B超为内部电源设备,则应按照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进行连续工作时间试验。若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规定了探头的运行要求,则连续工作时间试验期间,探头的运行持续率按照制造商的规定执行。
5.4安全试验
B超的通用安全要求按照GB9706.1的规定执行。若适用,B超的系统安全要求按照GB9706.15的规定执行。B超的专用安全要求按照GB9706.9的规定执行。5.5外观和结构检查
通过目力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核实。7
GB10152—2009
使用功能检查
按照被测B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主要使用功能进行逐项检查,核实其能否正常工作。注:使用功能检查不包括产品设计参数或无法通过直观的试验手段进行核实的功能项目。5.7环境试验
B超的环境试验应按GB/T14710规定的方法及程序执行,试验时间及条件应符合表2的补充规定。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由制造商自行规定。6.3型式检验
6.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注册检验;wwW.bzxz.Net
连续生产中每年不少于一次;
长期停产后再恢复生产;
在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可能引起B超的安全或性能改变时;d)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要求时。型式试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项目,型式试验的样本数量为一台。6.3.2
型式试验判定规则
6.3.3.1在检验项目中,若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时,允许对不合格项进行修复。调整修复后,可能与不合格相关的项目,复测必须全部符合要求,否则判为不合格。6.3.3.2
质量监督检验的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由质量监督机构另行规定A.1对通用体模的技术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体模的技术要求
GB10152—2009
进行表1所列B超盲区、探测深度、轴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纵向与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时,检测所用体模的技术参数如下:
仿组织材料声速:1540m/s士10m/s,23℃士3℃;仿组织材料声衰减:0.7dB/(cm·MHz)士0.05dB/(cm·MHz),23℃士3℃;尼龙靶线直径:0.3mm士0.05mm;靶线位置公差:土0.1mm;
纵向线性靶群中相邻靶线间距:10mm;横向线性靶群中相邻靶线间距:10mm或20mm;分辨力靶群所在深度应能满足测试需要。A.2对切片厚度体模的技术要求
背景仿组织材料声速:1540m/s土10m/s,23℃土3℃;背景仿组织材料声衰减:0.7dB(cm·MHz)士0.05dB/(cm·MHz),23℃土3℃;散射靶片层厚度:不大于0.4mm。A.3对体积测量用体模的技术要求背景材料声速:1540m/s土10m/s,23℃土3℃;卵形体材料声速:1540m/s士10m/s,23℃士3℃;至少应标注经校准的卵形体的体积数据A.4关于超声体模的其他选择
为满足特定B超性能指标的测试要求,本标准允许制造商选用不同于上述技术参数的体模。使用特殊靶结构的试验体模,在声速、声衰减系数、靶的材料和直径等技术参数的选取不同于上述参数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提供技术性能指标的数值时,建议一并提供试验用体模的规格型号,声速、衰减、靶的结构形状等技术参数和靶群分布图。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152—2009
代替GB10152-1997
B型超声诊断设备
B mode ultrasonic diagnostic equipment2009-11-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12-01实施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本标准与GB10152一1997相比的主要变化为:-增加了8个新的定义;
GB10152—2009
第4章“要求”中,增加了切片厚度、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三维重建容积计算偏差、使用功能要求等五项技术指标;一表1的技术要求是按照探头类型和标称频率,对设备技术性能的最低要求,制造商可在随机文件中公布优于上述指标的要求
第5章“试验方法”中,对增加的技术指标规定了对应的试验方法;简化了第6章“检验规则”,删除了出厂检验的内容;删除了原标准第7章“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全面贯彻通用安全标准GB9706.1,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A“安全”,将原资料性附录C“体模的技术要求”改为附录A,并对其做了一定修改;-删除了原规范性附录B\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分档及性能要求”,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性能测试时的B超设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武汉医用超声波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俭、忙安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0152-1988、GB10153—1988;—GB10152—1997。
1范围
B型超声诊断设备
GB10152—2009
本标准规定了B型超声诊断设备(以下简称B超)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标称频率在1.5MHz~15MHz范围内的B型超声诊断设备,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彩超)中的二维灰阶成像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眼科专业超声诊断设备和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9706.1—2007,idtIEC60601-1:1988)GB9706.9医用电气设备第2-37部分: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9706.9一2008,idt1EC60601-2-37:2001)GB9706.15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GB9706.15--2008,idtIEC60601-1-1:2000)GB/T14710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YY/T0108—2008超声诊断设备M模式试验方法YY/T1142--2003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轴向分辨力axialresolution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沿超声波束轴能够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个靶之间的最小间距。单位:毫米(mm)。
侧向分辨力
lateral resolution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扫描平面中垂直于超声波束轴的方向上,能够显示为两个清晰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单位:毫米(mm)。
探测深度
Edepthofpenetration
体模中能够明确成像的纵向线形靶群中最远靶线与声窗之间的距离。单位:毫米(mm)。
deadzone
体模扫描表面(声窗)与最近的、能明确成像的体模靶线之间的距离。单位:毫米(mm)。
GB10152—2009
切片厚度slicethickness
在体模的规定深度处,垂直于扫描平面方向上显示声信息的仿组织材料的厚度。单位:毫米(mm)。
标称频率nominalfrequency
设计者或制造商公布的系统超声工作频率。3.7
面scanplane
扫描平面
超声扫描线所在的平面。
体模phantom
由仿组织材料和其中嵌理的一组或多组靶结构所构成的B超性能检测装置。3.9
体模扫描表面(声窗)phantomscanningsurface在测试期间,体模与探头耦合的表面。3.10
tissue-mimickingmaterial,TMM仿组织材料
在0.5MHz~15MHz频率范围内,其超声的传播速度(声速)、反射、散射和衰减特性类似于软组织的材料。
4要求
4.1安全要求
4.1.1通用安全
B超的通用安全应符合GB9706.1的要求。若B超为医用电气系统则同时应符合GB9706.15的要求。4.1.2专用安全
B超的专用安全应符合GB9706.9的要求。4.2性能要求
4.2.1声工作频率
声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的偏差应在士15%范围之内。对宽频带探头,应给出中心频率和频率范围,4.2.2探测深度
探测深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3侧向分辨力
侧向分辨力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4轴向分辨力
轴向分辨力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2
性能指标
探测深度
分辨力
分辨力
横向几何
位置精度
纵向几何
位置精度
表1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探头类型和标称频率
2.0≤f<4.0
线阵,
R≥60凸阵
≥160
(深度≤80)
(80<深度
≤130)
(深度≤80)
(80<深度
≤130)
相控阵,
机械扇扫,
R<60凸阵
≥140
(深度≤80)
(80深度
≤130)
(深度≤80)
4.0≤f<6.0
相控阵,
线阵,
R≥60凸阵
≥100
(深度≤60)
(深度≤80)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40)
(深度≤40)
6.0≤f<9.0
R≥60凸阵
(深度≤40)
(深度≤50)
相控阵,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40)
GB10152—2009
相控阵,
线阵,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30)
机械扇扫,
R<60凸阵
(深度≤30)
(深度≤30)
注1:表中的技术指标是对B超的最低性能要求,在进行最低性能要求测试时,对体模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注2:制造商可在随机文件中公布优于上述指标的要求。若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性能指标,则应同时公布进行性能指标测试时.所使用体模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4.2.5盲区
盲区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6切片厚度
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切片厚度的指标。4.2.7横向几何位置精度
横向几何位置精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8纵向几何位置精度
纵向几何位置精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若探头的类型和标称频率不包括在表1列举的范围之内,则制造商应在随机文件中公布该探头的指标。4.2.9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
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应在土20%范围之内,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3
GB10152—2009
4.2.10M模式性能指标
具有M模式的B超探头,应进行M模式时间显示误差的性能测试。M模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4.2.11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
配备有三维重建功能的B超,体积计算偏差应在士30%范围之内,或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
4.2.12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在额定电压的士10%范围内,B超应能正常工作。4.2.13连续工作时间
B超的连续工作时间应大于8h。
若B超为内部电源设备,则连续工作时间应符合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4.3外观和结构要求
4.3.1外表应色泽均匀、表面整洁,无划痕、裂缝等缺陷。4.3.2
面板上文字和标志应清楚易认、持久。4.3.3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部位无松动。4.4使用功能要求
B超应具备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规定的使用功能。注:本条不涉及产品设计参数或无法通过直观的试验手段进行核实的功能项目。4.5环境试验要求
B超环境试验要求由制造商按GB/T14710中的规定,根据产品预期使用环境确定气候环境试验的组别和机械环境试验的组别。试验时间、恢复时间及检测项目按表2的补充规定执行。表2环境试验补充规定
试验要求
环境试验项目
额定工作低温
低温贮存
额定工作高温
高温贮存
额定工作湿热
湿热贮存
持续时间
恢复时间
负载状态
额定工作
额定工作
额定工作
检测项目
中间或最后检测
4.2.2.4.2.3,4.2.4
通电检查
4.2.2,4.2.3,4.2.4
通电检查
4.2.2.4.2.3,4.2.4
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
注1:通电检查是在额定工作电压条件下,B超通电工作足够长时间,观察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注2:温湿度条件和振动、磁撞参数根据产品的气候环境试验组别、机械环境试验组别按GB/T14710分别确定。注3:运输试验带包装进行。
注4:移动式设备的振动、碰撞试验由制造商自行规定。5
试验方法
5.1测试设备
5.1.1声工作频率测试装置
应符合YY/T1142的规定。
5.1.2仿组织体模
超声体模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
5.1.3M模式测试装置
应符合YY/T0108的规定。
5.2试验设置
5.2.1概述
GB10152—2009
B超主机控制端的设置和探头有许多种组合,不可能对所有的组合状态进行试验。在本标准中,对每种主机和探头组合只在规定的设置下进行试验。规定的设置模拟B超在临床使用中最常用的状态,临床使用状态通常要求有较深的探测能力,超声波束的聚焦范围尽可能地扩展,对整个靶目标有最佳的平均分辨能力。各项性能在探头的标称频率下进行试验。对变频探头,按照使用说明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称频率处,进行探头的性能指标试验。对宽频带探头,探头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探头中心频率所对应频段范围内的基本性能要求。对变频探头或宽频带探头,若制造商在使用说明书中有特殊说明,则也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分别将探头频率设定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测试。5.2.2试验时B超的设置
推荐性的试验设置见资料性附录B。本标准允许制造商自行规定性能试验时B超的设置条件,但在试验报告中B超的设置状态(聚焦、亮度、对比度、频率、抑制、输出功率、增益、TGC、自动TGC等)应随测试结果一起公布。5.3性能试验
5.3.1声工作频率试验
声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的测量应按照YY/T1142的规定执行。5.3.2探测深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纵向深度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观察距探头表面最远处图像能被分辨的那根靶线,该靶线与探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该探头的探测深度。5.3.3侧向分辨力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特定深度处的侧向分辨力乾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可分开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该深度处的侧向分辨力。若侧向分辨力要求规定的深度范围内有多个靶群,应分别对各靶群进行测试,取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侧向分辨力,同时记录该深度范围内所有靶群的检测数据。5.3.4轴向分辨力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特定深度处的轴向分辨力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微动探头,可分开显示为两个回波信号的两靶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该深度处的轴向分辨力。若轴向分辨力要求规定的深度范围内有多个靶群,应分别对各靶群进行测试,取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轴向分辨力,同时记录该深度范围内所有靶群的检测数据。5.3.5盲区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盲区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线图像清晰可见,平移探头,观察距探头表面最近且其后图像能被分辨的那根靶线,该靶线与探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该探头的盲区。5
GB10152—2009
5.3.6切片厚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散射靶薄层,扫描平面垂直于超声体模窗口,扫描平面与体模窗口的交线平行于散射靶薄层,如图1所示。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调整扫描平面和散射靶薄层的交线使之定位于特定深度,以电子游标测量散射靶薄层成像的厚度,并计算该深度处的切片厚度t(见图1)。
扫描平面
/(垂直于纸面)
约250mm
散射体薄层
切片厚度r-x/tanα
发射信号
来自散射层的回波
图1切片厚度的测量和计算
GB10152—2009
针对配备的探头,若其探测深度为d,则在d/3、d/2、2d/3深度处分别进行切片厚度的测量,取特定深度处散射靶薄层切片厚度的最大值作为该探头的切片厚度。5.3.7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横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利用设备的测距功能,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横向每2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2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若探头的横向视野不大于40mm,则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横向每1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1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横向几何位置精度。G = M=T×100%
式中:
G—几何位置精度;
M测量值;
T—实际距离。
5.3.8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
...*(1 )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对准纵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利用设备的测距功能,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纵向每2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2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纵向几何位置精度。若探头的纵向视野不大于40mm,则在全屏幕范围内按照纵向每10mm测量一次距离,再按式(1)计算每10mm的误差(%),取最大值作为纵向几何位置精度。5.3.9周长和面积测量偏差试验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体模声窗表面上,扫描横向和纵向线性靶群,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保持靶群图像清晰可见。将靶群中心维持在视场的中央,在显示的中央近似等于75%视场范围的区域内绘制封闭的图形(长方形或圆形),测量周长和面积并计算百分比误差。5.3.10M模式性能试验
B超M模式的性能试验按照YY/T0108的规定执行。5.3.11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偏差
开启被测B超,将探头经耦合剂置于超声体模声窗表面上,扫描已知体积数值的卵形自标,在规定的设置条件下,按照三维重建体积步骤和体积的测量步骤,获得卵形目标的体积测量值,计算百分比误差,偏差应在士30%范围之内。
5.3.12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将电源电压分别设定在额定值的110%和90%,设备应能正常工作。5.3.13连续工作时间
B超处于扫描显示工作状态,连续开机8h后应能正常工作。若B超为内部电源设备,则应按照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公布的指标进行连续工作时间试验。若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规定了探头的运行要求,则连续工作时间试验期间,探头的运行持续率按照制造商的规定执行。
5.4安全试验
B超的通用安全要求按照GB9706.1的规定执行。若适用,B超的系统安全要求按照GB9706.15的规定执行。B超的专用安全要求按照GB9706.9的规定执行。5.5外观和结构检查
通过目力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核实。7
GB10152—2009
使用功能检查
按照被测B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主要使用功能进行逐项检查,核实其能否正常工作。注:使用功能检查不包括产品设计参数或无法通过直观的试验手段进行核实的功能项目。5.7环境试验
B超的环境试验应按GB/T14710规定的方法及程序执行,试验时间及条件应符合表2的补充规定。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由制造商自行规定。6.3型式检验
6.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注册检验;wwW.bzxz.Net
连续生产中每年不少于一次;
长期停产后再恢复生产;
在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可能引起B超的安全或性能改变时;d)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要求时。型式试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项目,型式试验的样本数量为一台。6.3.2
型式试验判定规则
6.3.3.1在检验项目中,若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时,允许对不合格项进行修复。调整修复后,可能与不合格相关的项目,复测必须全部符合要求,否则判为不合格。6.3.3.2
质量监督检验的检验项目和判定规则由质量监督机构另行规定A.1对通用体模的技术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体模的技术要求
GB10152—2009
进行表1所列B超盲区、探测深度、轴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纵向与横向几何位置精度试验时,检测所用体模的技术参数如下:
仿组织材料声速:1540m/s士10m/s,23℃士3℃;仿组织材料声衰减:0.7dB/(cm·MHz)士0.05dB/(cm·MHz),23℃士3℃;尼龙靶线直径:0.3mm士0.05mm;靶线位置公差:土0.1mm;
纵向线性靶群中相邻靶线间距:10mm;横向线性靶群中相邻靶线间距:10mm或20mm;分辨力靶群所在深度应能满足测试需要。A.2对切片厚度体模的技术要求
背景仿组织材料声速:1540m/s土10m/s,23℃土3℃;背景仿组织材料声衰减:0.7dB(cm·MHz)士0.05dB/(cm·MHz),23℃土3℃;散射靶片层厚度:不大于0.4mm。A.3对体积测量用体模的技术要求背景材料声速:1540m/s土10m/s,23℃土3℃;卵形体材料声速:1540m/s士10m/s,23℃士3℃;至少应标注经校准的卵形体的体积数据A.4关于超声体模的其他选择
为满足特定B超性能指标的测试要求,本标准允许制造商选用不同于上述技术参数的体模。使用特殊靶结构的试验体模,在声速、声衰减系数、靶的材料和直径等技术参数的选取不同于上述参数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制造商在随机文件中提供技术性能指标的数值时,建议一并提供试验用体模的规格型号,声速、衰减、靶的结构形状等技术参数和靶群分布图。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20797-2006 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 GB/T14946-2002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 GB/T41251-202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 GB/T51435-2021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
- GB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50777-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7521—1987 多个控制器在一CA MAC机箱中
- GB/T43542-2023 机关办公区域物业服务监管和评价规范
- GB/T13477.19-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9部分:质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 GB12838-1999 大芯腔轮胎气门芯
- GB/T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GB917.2—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 GB/T3836.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