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DB)】 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0 17:01:46
  • DB11/T633-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11/T 633-2009

  • 标准名称:

    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2-06
  • 实施日期:

    2009-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9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5-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11/T 633-2009 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 DB11/T633-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XXX-XXXX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633—2009
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20090206发布
2009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建设地点
7经营:
8验收与档案管理
附录A,
附录E
DB11/T 633—2009
DB11/T633—2009
为规范北京市水土保持林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果林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海、余新晓、宁月胜、陈丽华、刘松、王晓东、史宇、岳永杰。I
1范围
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
DB11/T633—2009
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林的总体要求、建设地点、营造、经营、验收与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11/T22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11/T290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水土保持林soii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坡面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源边防护林、护岸林、水库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等。3.2
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erosion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3.3
生态疏伐ecologicalthinning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3.4
景观疏伐forestlandscapethinning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新的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一种抚育方法。4总体要求
4.1水土保持林建设应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吸收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或防止重力侵蚀及泥石流的发生、保护农田及水土保持配套工程设施等重要作用。4.2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合理配置、科学营造。4.3应注重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治理,协调发展。4.4应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采取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将造、管、防、治、补等措施相结合,营建高效稳定健康的水土保持林。1
DB11/T633—2009
5建设地点
5.1水土保持林主要建设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分水岭、坡面,侵蚀沟的沟头、沟坡、沟底,梯田地、河道两岸、池塘水库边,以及其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荒地和疏林地。5.2根据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由镇(乡)及以上人民政府调整为用于建设水土保持林的其他土地。
6营造
6.1树种选择
6.1.1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同时可引进优良品种。6.1.2宜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萌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落叶丰富、根系发达,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或景观价值的树种,宜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比例。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A。6.2营造方式
6.2.1人工造林
6.2.1.1模式设计
以营造复层混交林为主,在结构上形成多层次、多树种、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格局。6.2.1.2种苗质量
主要造林树种应达到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具体要求应符合DB11/T222的要求。6.2.1.3造林方式
a)混交类型:应选择乔木混交、乔灌混交,常用的混交造林树种搭配表见附录B。混交方法:应采取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方法。b)
混交比例:应确保主要树种在树种组成中占优势,一般要求主要树种株数占总株数的50%~c)
75%。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加大灌木的比重。6.2.1.4造林技术
a)时间:春季、雨季、秋季。
b)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林、扦插造林。整地: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1~2个季节。应保护造林地已有植被,宜采用小破土面整地方c)
式。整地方式主要采用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等。各种整地方式的规格及应用条件见附录C。
d)密度:按照建设区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造林密度。主要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见附录D。
栽植:应达到苗直、根展、深度适宜,踏实并留蓄水坑,灌足底水。e)
播种:应符合GB/T15776的要求,播种量见附录E。f
幼林管护:松土除草连续进行3~5年,每年1~2次。间苗、除定株、修枝。加强幼林管护,防止人畜破坏。
6.2.2封山育林
应符合GB/T15163的要求。
6.2.3飞播造林
应符合GB/T15162的要求。
7经营
7.1保护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人畜破坏的发生。7.2抚育
7.2.1抚育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都应抚育:
a)郁闭度0.8以上,林下植被光照不良的中幼林:b)密度过大,竞争激烈,林木分化明显的林分;c)
影响审美和风景游憩需求的林分;DB11/T633—2009
d)遭受病虫、火灾、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受害木中幼林达到10%以上、成近熟林达到5%以上的林分。
7.2.2抚育方法
以间伐为主,根据树种、林分密度、郁闭度、林层等选择生态疏伐、景观疏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应符合DB11/T290的要求。
7.3改造
7.3.1改造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林分应进行改造: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大,郁闭度<0.3;a)
近中龄林生长发育不良,郁闭度<0.4;b)
单层纯林尤其是单一针叶树种的纯林,林下植被盖度<20%c
低效多代萌生林,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e)
病虫害或其他自然灾害严重,病腐木超过20%的林分。7.3.2改造技术
7.3.2.1补植:适用于林相残破的疏林,采用均匀补植和局部补植的方式。7.3.2.2疏伐:密度过大或病虫害危害严重的林分应伐除过密林木和受害木。疏伐应符合GB/T18337.3的要求。
8验收与档案管理
8.1验收
8.1.1人工造林验收
8.1.1.1新造林验收:在造林一年后对造林成活率、混交比例等进行验收。成活率、混交比例应符合GB/T15776的要求。
8.1.1.2成林验收:造林后3~5年进行成林验收。造林保存率≥80%、郁闭度≥0.2、植被盖度≥40%,分布均匀的林分为合格的水土保持林。8.1.2封山育林验收
封山育林验收应符合GB/T15163的要求。8.1.3飞播造林验收
飞播造林验收应符合GB/T15162的要求。8.2档案管理
8.2.1以小班为基本单元逐级建档,全市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8.2.2水土保持林建设中涉及的文件均应归档,市、区(县)、镇(乡)各级主管部门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并定期检查。
8.2.3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档案应包括:小班档案记录卡;
水土保持林营造和经营的实施方案、年终总结;一调查规划设计文件,包括图、表等;一成效调查和检查验收成果;
一各项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资料和材料。DB11/T633-2009
栓皮栎
辽东栎
元宝枫
杨树1
白皮松
华北落叶松
紫穗槐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造林树种名称
主要造林树种名称
毛泡桐
胡枝子
注1:杨树主要包括:毛白杨、沙兰杨、意大利214杨、加杨、北京杨等。4
主要树种
华北落叶松
栓皮栎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混交造林树种搭配
表B.1混交造林树种搭配
搭配树种
DB11/T633—2009
栓皮栎、榭树、辽东栎、侧柏、落叶松、元宝枫、白蜡、椴树、桦树、刺槐、山杏、山桃、紫穗槐、黄枪、胡枝子、沙棘等栓皮栎、白皮松、油松、刺槐、元宝枫、黄连木、山皂角、紫穗槐、山杏、山桃等白杆、辽东栎、桦树、山杨、水曲柳、椴树、春榆、白蜡、油松等油松、侧柏、元宝枫、紫穗槐、黄胪等杨树、栓皮栎、白榆、臭椿、紫穗槐、黄胪等DB11/T633—2009
整地类型
鱼鳞坑
水平阶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主要造林整地方式、规格及应用条件主要造林整地方式、规格及应用条件表c.1
整地规格
直径0.3m~0.4m,深0.4m
直径0.6m~1.0m,
0.6m~0.8m
坑长0.6m~0.8m,宽2
0.5m~0.6m,深0.4m
0.5m,高0.2m
长1.0m~1.5m,
宽0.5m~
0.6m,具有3°~5°的反
整地要求
栽植穴挖好后要进行表土回填
栽植穴挖好后要进行表土回填
鱼鳞坑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布置,上下两行呈“品”字形相错排列;坑两端开挖各约0.2m~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沟;表土回填。
以暴雨中斜坡径流能全部(大部分)容纳入渗,来确定阶面宽度和反坡坡度或调整阶间距离
应用条件
小苗造林
大苗造林
用于坡面破碎、土
层较薄的造林地
用于山地坡面完
整、坡度在15°
25°的坡面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华北落叶松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
栓皮栎
注:造林(或栽植)密度未考虑造林地实有植被覆盖状况。DB11/T633—2009
造林密度(株/hm)
825~1650
1050~1650
825~1650
825~1650
825~1650
DB11/T633—2009
播种方式
人工穴播www.bzxz.net
胡桃楸
油松、侧柏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主要播种造林树种播种量
主要播种造林树种播种量
每穴播种量(粒)
30~40
25~30
紫穗槐、荆条
白皮松、华山松
栓皮栎
栎、树
山杏、山桃
每穴播种量(粒)
8~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