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5019.2-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GB)】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2 02:22:56
- GB/T5019.2-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T 5019.2-2009
标准名称: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6-10 -
实施日期:
2009-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7.49 MB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绝缘材料>>29.035.50云母基材料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5电工绝缘材料及其制品
替代情况:
替代GB/T 5019-2002采标情况:
MOD IEC 60371-2:2004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5019的本部分规定了粘合云母材料、以粘合云母材料为基的产品及云母纸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有关电气设备用、由粘合云母或云母纸、带或不带补强材料粘合而成的绝缘材料,并适用于云母纸。 GB/T 5019.2-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5019.2-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9.035.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19.2—2009
代替GB/T5019·2002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Specification for insulating materials based on mica--Part 2: Methods of test
(IEC 60371-2:2004,MOD)
2009-06-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GB/T501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一-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GB/T5019.2—2009
一·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本部分为GB/T501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371-2:2004《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英文版)。本部分根据IEC60371-2:2004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60371-2:200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371-2:2004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本部分代替GB/T5019-—2002《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5019··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加热减量”、“柔软性”、“边缘弯曲度”、“起层率”、“可塑性”、“体积电阻率”、“高温绝缘电阻”。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先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019-1985.GB/T5019—2002。1范围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5019.2—2009
GB/T5019的本部分规定了粘合云母材料、以粘合云母材料为基的产品及云母纸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有关电气设备用、由粘合云母或云母纸、带或不带补强材料粘合而成的绝缘材料,并适用于云母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501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ISO1183-1:2004,IDT)
GB/T1408.1-2006
IDT)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60243-1:1988GB/T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IEC60250:1969,MOD)GB/T1410-2006
GB/T9341--2008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IEC60093:1980,IDT)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178:2001,IDT)GB/T11026.1--2003
电气绝缘材料
(IEC60216-1:2001,IDT)
GB/T11026.2—2000
(IEC60216-2:1990,IDT)
GB/T11026.3—2006
(IEC60216-3:2002,IDT)
GB/T11026.4--1999
(IEC60216-4-1:1990,IDT)
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第2部分: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
第3部分:计算耐热性特征参数的规程第4部分:老化烘箱
单室烘箱
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ISO67:1981白云母块、片和薄片按尺寸分级3对试验的一般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取下的试样应在温度23℃士2℃和相对湿度50%士5%下处理24h。试验可在15℃~35℃的温度下进行。有争议时,试验应在温度23℃士2℃和相对湿度50%士5%的条件下进行。
4可固化材料的试样制备
4.1一般说明
按下述方法制备试样,该方法只适用于可固化材料。1
GB/T5019.2—2009
4.2方法1
从足够的材料上清除松散的颗粒及露出的毛边,以提供特定试验所需要的试样。裁取并堆叠制备试样所需的材料。对于带状材料,用半叠层法,采月相邻层间相互垂直的办法使试样叠层达到所要求的厚度,如有要求,则切边以获得所要求的尺寸,除非另有规定,加压温度为160℃±5℃。在15℃~35℃下,把试样叠层置于两块厚度不超过1.5mm抛光钢板的中央。放入与所需试样厚度相同的定位挡块。把抛光钢板和试样叠层的组合件置人已预热的压机中央。立即闭合压机并施加足够的压力至定位挡块。试样叠层周化至少30min。取出试样,按单项材料规范给定的或按供方推荐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后固化处理。4.3方法2
从足够的材料上清除松散的颗粒及露出的毛边,以提供特定试验所需要的试样。对于全幅宽和片状材料,裁取并堆叠制备试样所需要的材料。对于带状材料,有两种推荐方法供制备试样叠层:把带材切成片,其长度等于试样叠层的长度,再把这些片平行、半搭接地叠在一起。下一层的a)
搭接边缘应与上-一层的搭接边缘错开。推荐用热的斗或烙铁固定这些片。取一块其长宽与所要求的试样叠层相同、厚度为2mm~3mm的金属板。以半搭接方式用带b)
材绕包金属板,每层均沿着同一方向进行缠绕,直到厚度符合要求为止。建议缠绕时每层分别起头,下一层的搭接边缘应与上一层的搭接边缘错开。在金属板与带材之间要放置一张防粘衬垫材料。最终形成两个相同厚度的试样叠层。把制备好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试样叠层置人压机内。下述压制程序(见图2)仅作为一个例子,其他压制程序应按合同规定。闭合压机并施加0.15MPa的压力。在0.15MPa的压力下.加热压机至7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的压力下,加热压机至9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压力下,加热压机至11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压力下,加热压机至160℃士5℃,并保持到树脂开始胶化。该胶化时间点用-根试验棒通过目测加以控制,目树脂开始胶化,增大压力至3MPa。-在3MPa及160℃士5℃下固化60min或在其他规定的温度下固化。在该压力下冷却试样
压制完毕之后,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的或按供方推荐的时间和温度对试样进行后固化。5厚度
5.1试验仪器
根据被试材料,测量厚度的仪器有如下几种:5.1.1恒压测厚仪,其测量平面直径为6mm~8mm,分度为0.0lmm,允许读到0.005mm。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0.1×(1土0.1)MPa。当用校正量规校验时,测量的准确度应在0.005mm之内。5.1.2种符合5.1.1规定的仪器,但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0.7×(1士0.1)MPa。5.1.3一种符合5.1.1规定的仪器,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7.0×(1土0.1)MPa。5.1.4-种能产生恒压为30×(I±C.1)MPa并能均匀地分布于试样整个面上的试验设备。它是由一2
台带有平行压板的压机和一个允许测量到士0.02mm的系统组成。5.2试样
5.2.1以板状或片状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一块整板或整片。GB/T 5019.2—2009
5.2.2以成卷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沿卷的整幅宽切下的窄条,其面积为0.2m2。5.2.3以带状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长度2m的窄条。5.2.4以换向器隔板的形式供货的材料。5.2.4.1面积为10cm2或以下的换向器隔板,试样为五块单独的隔板。5.2.4.2面积大于10cm2的换向器隔板,试样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试样为一块隔板;
试样为一叠压至规定尺寸的隔板(如果需要,可用隔离层来分开),隔板的数量由购方规定。5.2.4.3对于切成不同于隔板形状的平板,试样为一块平板。5.3程序
厚度测量应按下述程序之一进行:5.3.1除换向器隔板以外,按薄板(含窄条)、卷、带供货的材料,在每个试样上均匀地测量十点:板材沿两条对角线;卷材和带材(不在边缘)沿着试样长边的近似中间线进行测量。测量仪器按5.1.1的规定,压力为o.1MPa。
5.3.2换向器隔板及用于制作换向器隔板的薄板和条材,采用下述程序之一:5.3.2.1薄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按5.3.1规定的方法测量每个试样的厚度。
5.3.2.2面积为10cm或以下的隔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在五块隔板上各测量一点。
5.3.2.3面积大于10cm2的隔板:按下述的a)或b)测量厚度,所用的方法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对于单块供货的隔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均匀地在试样上测量三点。a)
对于压至规定尺寸成叠包装供货的隔板,每个试样由一叠层组成,在5.1.4规定的条件下,用b)
具有30MPa压力的设备测量厚度。测量时要保证被试叠层中所有隔板对齐。在每次测量之前,用一块尺寸已知并大致等于被测试样尺寸的钢块对压机形变进行测量。在获得单个试样厚度(d,),其中包括隔离层厚度(d2)时,应把压机形变的修正值加人测得值中或从测得值中减去修正值。
对于一叠含有(n一1)块隔离层和n块隔板的总厚度(d),按式(1)计算:d= nd,+(n-1)d2
式中:
d--由n块隔板和(n一1)块隔离层组成的叠层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n-隔板数;
d——块隔板的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n-1——隔离层数;
d2--一块隔离层的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5.4结果
....(1)
对于包装好的成叠隔板,以nd,值作为该叠层的厚度,并报告每叠层隔板的数目。对于所有其他情况,以结果的中值作为试样的厚度,并报告最大值和最小值。6密度
本试验按GB/T1033.1--2008中的浸渍法进行对可固化的材料,每个试样用-一块尺寸适宜并边缘修齐的试样板,该板应按第4章规定制备。GB/T5019.2—2009
7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由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的中值按式(2)计算:×103
式中:
表观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m.
8组成
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厚度,单位为毫米(mm),
8.1试样
(2)
试样质量约5g(对薄的材料,取约250cm\),试样数量为两个,试样应包括材料的完整厚度,8.2“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在23℃土2℃的温度下从原包装中取出试样并在4h内进行试验,称量试样(m:),准确到1mg,测量试样面积(A)准确到土1%
“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按式(3)计算:mt =
式中:
“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收货”状态下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3挥发物的含量和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3)
除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外,将8.2称量过的试样(m,)在150℃士3℃的温度下加热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挥发物的含量按式(4)计算:
Tv = ml= m2 × 100
式中:
挥发物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收货”状态下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按式(5)汁算:m;=mz
式中:
m,-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4胶粘剂的含量和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8.4.1无补强或无机物补强的材料(4)
·(5)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m:)放人500℃±:25℃的马弗炉加热灼烧。除非另有规定,加热时间为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胶粘剂的含量按式(6)计算:
式中:
C, = m2= m2 × 100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B/T5019.2—2009
·(6)
有争议时,加热应延续到质量恒定。当连续两次称量的差不大于0.1%时,认为质量是恒定的。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7)计算:mb = m2 _ma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
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8.4.2有机物补强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7)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m2)放人容量为500cm2的索氏(Soxhlet))抽提器或脂肪抽提器的过滤增埚中,抽提试验装置见图3。
供方推荐的溶剂应能完全溶解胶粘剂,但不应溶解补强物。在回流下沸腾2h,或如果需要完全溶解胶粘剂,可延续更长的时间。把处理过的试样从过滤中取出,在135℃士2℃下干燥半小时。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4)。胶粘剂的含量按式(8)计算:
m2 - m= × 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4--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9)计算:m2m
式中:
m一-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
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正常抽提时间为2h。对较厚的材料可小心地把材料剥开以促使溶剂渗透。8.4.3有机物补强的材料(不溶性胶粘剂)....(8)
用m2值(见8.3)和m3值(见8.4.1)以及由供方提供的补强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求出的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ms),按式(10)计算胶粘剂的含量:C m2 -(ms+m.)×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C-
....(10)
GB/T5019.2—2009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1)计算:mz-(ma+ms)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4.4有机硅胶粘剂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按合同规定测定有机硅胶粘剂的含量。-种可行的方法如下。..(11)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放入··个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过滤埚中称量,质量之差即为试样的质量(mz)。
把足量的二乙胺(试剂级)注入索氏(Soxhlet)抽提器的烧瓶内,使其量能充满虹吸管高度的1.5倍。以每小时六次~十次的虹吸速率完全抽提试样(对薄材料抽提时间至少4h,对厚材料则要更长时间)。让仪器冷却,再以丙酮代替二乙胺,如前述抽提1.5h。取出抽提器中的过滤埚,把它放在表面Ⅲ上在空气中干燥10min,然后在105℃土2℃的烘箱中加热30min。
过滤埚在干燥器中冷却至温后称量,减去过滤的质量得抽提后试样的质量(m)。胶粘剂的含量按式(2)计算:
C,= ma= m × 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白分数表示(为);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4-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3)计算:mb = mz_ m.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rn\)。8.4.5有机硅胶粘剂无补强的材料(不溶性胶粘剂)按8.4.1进行。由制造厂说明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胶粘剂的含量按式(14)计算:
Cm2-m: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6
·(12)
(13)
·(14)
于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B一一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5)计算:m2-m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B一—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8.5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
GB/T5019.2—2009
·(15)
供方应说明所用补强材料的单位面积的质量。测定该项性能的方法按合同规定。另外,可用下述程序之一并在合同中说明。a)对于无机物补强的材料:
按8.4.1完成加热周期后,小心地分离补强材料并称量(m。)。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按式(16)计算:m, =ms
式中:
m;-一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试样中无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对于有机物补强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b)
按8.4.2完成加热周期后,小心地分离补强材料并称量(mz)。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按式(17)计算:m, =m,
式中:
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一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8.6云母的含量和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能计算云母的含量和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对于无补强或有机物补强的材料:m3×100
mm = ms
式中:
云母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
(16)
·(17)
·(18)
(19)
GB/T5019.2—2009
试样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对于无机物补强的材料:
c -ma/A=m×100
m - m' - mb -- m'
式中:
云母的含量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灼烧后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i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m'
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8.7剥片云母的尺寸
8.7.1试样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薄板试样尺寸应是300mm×300rmm带材试样及特殊试验条件由单项材料规范规定。8.7.2试验方法
(20)
.(21)
为除去胶粘剂,把试样置于:·个盘或浅槽中,用15%苛性钾(K()H)溶液煮沸直到发生解体。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除去胶粘剂,则可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溶剂或把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热直到胶粘剂完全除去,使得能够测定剥片云母为止。另外,也可以用机械方法将剥片云母取下,但在这过程中剥片云母不应被撕裂。
解体后,用热水或未使用过溶剂把取下的剥片云母清洗几次.然后使其于燥。用IS0)67:1981规定的模板确定剥片云母的尺寸。
9加热减量
称量按8.3干燥过的试样约5g,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30min,取出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加热减量按式(22)计算:
h=m=m×100
式中:
加热减量,以百分数表示(%);干燥后试样的质,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22)
进行两次测定,其测定值均应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0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10.1试验仪器
可使用恒速加荷试验机或恒速移动试验机。试验机最好采用动力驱动,分度到能读出单项材料规范要求值的1%。
10.2试样
至少取五个试样,试样长度应能使试样在试验机两夹头间的距离为200mm长8
GB/T5019.2-—2009
当测试全幅宽和片状材料时,试样宽度为25mm,沿纵向和横向各切取五个试样。如果试样中含有纺织补强物,切自同一方向的任何两个试样在长度方向上不应含有同根织线。带状材料沿其纵向取样,并按供货宽度,最宽不超过25mm。10.3程序
把试样固定于试验机上。按以下说明施加负荷:恒定位移10mm/min
未补强云母或未浸渍云母
50mm/min
补强云母或浸渍云母
记录断裂的力和断裂时的伸长或补强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破坏时的力和伸长如果试样断在试验机的夹头内或夹头处,则此结果无效,用另一试样重做试验。当需要测定接头处的拉伸强度时,把接头置于近似两夹头中间处。注:对某些材料,可要求采取附加措施以防止试样在试验机夹头处打滑。10.4结果
分别报告两个方向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有要求时)。拉伸强度取五个断裂负荷的中值,以N/10mm宽表示。伸长率取五次测量的中值,以对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同时报告最大值和最小值11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11.1试样
测定弯曲强度时,沿着与样品一个边缘相平行及相垂直的方向各取五个试样。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被测试样厚度的20倍,试样的宽度为10mm~25mm,厚度为4mm士0.2mm。测定弯曲弹性模量时,沿着与样品一个边缘相平行及相垂直的方向各取两个试样。对于可固化材料,试样应从一块按第4章制备的试样板上切取。11.2程序
按GB/T9341--2008进行试验。应在23℃和155℃或单项材料规范规定的温度下测定该性能。11.3结果
分别报告两个方向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取五次测量的中值,弯曲弹性模量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12折叠
试样在23℃土2℃温度下保持1h后,在此温度下进行试验。把任一合适尺寸的试样折叠180°,补强材料面朝内。尽可能快地用大拇指和食指进行折叠操作。检查试样是否断裂或分层。
13挺度
13.1条件处理和试验环境
试样应在标准的试验室温度23℃士2℃下达到平衡。13.2试样
全幅宽材料:纵横向各取五个试样,长度为200mm,宽度为15mm。带状材料:取五个试样,长度为200mm,对于带宽大于10mm的带材,宽度为带宽。当沿横向试验时,带宽即为试样的长度。
13.3程序
测量试样尺寸应准确到士0.5mm。按图4和图5所示放置试样,将试样对称地放在支承台上,试样的长边与槽平行,试样的补强面朝下。驱动压梁使其进入槽内,此时遇到来自试样的阻力,直到出现最大阻力为止。支承台相对压梁移动的速率应是能使最大力在15s士3s内达到。一种如台式天平的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19.2—2009
代替GB/T5019·2002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Specification for insulating materials based on mica--Part 2: Methods of test
(IEC 60371-2:2004,MOD)
2009-06-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GB/T501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一-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GB/T5019.2—2009
一·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本部分为GB/T501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371-2:2004《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英文版)。本部分根据IEC60371-2:2004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60371-2:200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371-2:2004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在附录B中列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本部分代替GB/T5019-—2002《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5019··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加热减量”、“柔软性”、“边缘弯曲度”、“起层率”、“可塑性”、“体积电阻率”、“高温绝缘电阻”。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先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019-1985.GB/T5019—2002。1范围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5019.2—2009
GB/T5019的本部分规定了粘合云母材料、以粘合云母材料为基的产品及云母纸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有关电气设备用、由粘合云母或云母纸、带或不带补强材料粘合而成的绝缘材料,并适用于云母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501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ISO1183-1:2004,IDT)
GB/T1408.1-2006
IDT)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60243-1:1988GB/T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IEC60250:1969,MOD)GB/T1410-2006
GB/T9341--2008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IEC60093:1980,IDT)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178:2001,IDT)GB/T11026.1--2003
电气绝缘材料
(IEC60216-1:2001,IDT)
GB/T11026.2—2000
(IEC60216-2:1990,IDT)
GB/T11026.3—2006
(IEC60216-3:2002,IDT)
GB/T11026.4--1999
(IEC60216-4-1:1990,IDT)
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第2部分: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
第3部分:计算耐热性特征参数的规程第4部分:老化烘箱
单室烘箱
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ISO67:1981白云母块、片和薄片按尺寸分级3对试验的一般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取下的试样应在温度23℃士2℃和相对湿度50%士5%下处理24h。试验可在15℃~35℃的温度下进行。有争议时,试验应在温度23℃士2℃和相对湿度50%士5%的条件下进行。
4可固化材料的试样制备
4.1一般说明
按下述方法制备试样,该方法只适用于可固化材料。1
GB/T5019.2—2009
4.2方法1
从足够的材料上清除松散的颗粒及露出的毛边,以提供特定试验所需要的试样。裁取并堆叠制备试样所需的材料。对于带状材料,用半叠层法,采月相邻层间相互垂直的办法使试样叠层达到所要求的厚度,如有要求,则切边以获得所要求的尺寸,除非另有规定,加压温度为160℃±5℃。在15℃~35℃下,把试样叠层置于两块厚度不超过1.5mm抛光钢板的中央。放入与所需试样厚度相同的定位挡块。把抛光钢板和试样叠层的组合件置人已预热的压机中央。立即闭合压机并施加足够的压力至定位挡块。试样叠层周化至少30min。取出试样,按单项材料规范给定的或按供方推荐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后固化处理。4.3方法2
从足够的材料上清除松散的颗粒及露出的毛边,以提供特定试验所需要的试样。对于全幅宽和片状材料,裁取并堆叠制备试样所需要的材料。对于带状材料,有两种推荐方法供制备试样叠层:把带材切成片,其长度等于试样叠层的长度,再把这些片平行、半搭接地叠在一起。下一层的a)
搭接边缘应与上-一层的搭接边缘错开。推荐用热的斗或烙铁固定这些片。取一块其长宽与所要求的试样叠层相同、厚度为2mm~3mm的金属板。以半搭接方式用带b)
材绕包金属板,每层均沿着同一方向进行缠绕,直到厚度符合要求为止。建议缠绕时每层分别起头,下一层的搭接边缘应与上一层的搭接边缘错开。在金属板与带材之间要放置一张防粘衬垫材料。最终形成两个相同厚度的试样叠层。把制备好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试样叠层置人压机内。下述压制程序(见图2)仅作为一个例子,其他压制程序应按合同规定。闭合压机并施加0.15MPa的压力。在0.15MPa的压力下.加热压机至7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的压力下,加热压机至9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压力下,加热压机至110℃。减小压力至零,短时打开压机(放气)-在0.15MPa压力下,加热压机至160℃士5℃,并保持到树脂开始胶化。该胶化时间点用-根试验棒通过目测加以控制,目树脂开始胶化,增大压力至3MPa。-在3MPa及160℃士5℃下固化60min或在其他规定的温度下固化。在该压力下冷却试样
压制完毕之后,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的或按供方推荐的时间和温度对试样进行后固化。5厚度
5.1试验仪器
根据被试材料,测量厚度的仪器有如下几种:5.1.1恒压测厚仪,其测量平面直径为6mm~8mm,分度为0.0lmm,允许读到0.005mm。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0.1×(1土0.1)MPa。当用校正量规校验时,测量的准确度应在0.005mm之内。5.1.2种符合5.1.1规定的仪器,但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0.7×(1士0.1)MPa。5.1.3一种符合5.1.1规定的仪器,施加在试样上的压力为7.0×(1土0.1)MPa。5.1.4-种能产生恒压为30×(I±C.1)MPa并能均匀地分布于试样整个面上的试验设备。它是由一2
台带有平行压板的压机和一个允许测量到士0.02mm的系统组成。5.2试样
5.2.1以板状或片状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一块整板或整片。GB/T 5019.2—2009
5.2.2以成卷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沿卷的整幅宽切下的窄条,其面积为0.2m2。5.2.3以带状的形式供货的材料,试样为长度2m的窄条。5.2.4以换向器隔板的形式供货的材料。5.2.4.1面积为10cm2或以下的换向器隔板,试样为五块单独的隔板。5.2.4.2面积大于10cm2的换向器隔板,试样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试样为一块隔板;
试样为一叠压至规定尺寸的隔板(如果需要,可用隔离层来分开),隔板的数量由购方规定。5.2.4.3对于切成不同于隔板形状的平板,试样为一块平板。5.3程序
厚度测量应按下述程序之一进行:5.3.1除换向器隔板以外,按薄板(含窄条)、卷、带供货的材料,在每个试样上均匀地测量十点:板材沿两条对角线;卷材和带材(不在边缘)沿着试样长边的近似中间线进行测量。测量仪器按5.1.1的规定,压力为o.1MPa。
5.3.2换向器隔板及用于制作换向器隔板的薄板和条材,采用下述程序之一:5.3.2.1薄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按5.3.1规定的方法测量每个试样的厚度。
5.3.2.2面积为10cm或以下的隔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在五块隔板上各测量一点。
5.3.2.3面积大于10cm2的隔板:按下述的a)或b)测量厚度,所用的方法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对于单块供货的隔板,用5.1.3规定的具有7.0MPa压力的仪器,均匀地在试样上测量三点。a)
对于压至规定尺寸成叠包装供货的隔板,每个试样由一叠层组成,在5.1.4规定的条件下,用b)
具有30MPa压力的设备测量厚度。测量时要保证被试叠层中所有隔板对齐。在每次测量之前,用一块尺寸已知并大致等于被测试样尺寸的钢块对压机形变进行测量。在获得单个试样厚度(d,),其中包括隔离层厚度(d2)时,应把压机形变的修正值加人测得值中或从测得值中减去修正值。
对于一叠含有(n一1)块隔离层和n块隔板的总厚度(d),按式(1)计算:d= nd,+(n-1)d2
式中:
d--由n块隔板和(n一1)块隔离层组成的叠层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n-隔板数;
d——块隔板的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n-1——隔离层数;
d2--一块隔离层的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5.4结果
....(1)
对于包装好的成叠隔板,以nd,值作为该叠层的厚度,并报告每叠层隔板的数目。对于所有其他情况,以结果的中值作为试样的厚度,并报告最大值和最小值。6密度
本试验按GB/T1033.1--2008中的浸渍法进行对可固化的材料,每个试样用-一块尺寸适宜并边缘修齐的试样板,该板应按第4章规定制备。GB/T5019.2—2009
7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由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的中值按式(2)计算:×103
式中:
表观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m.
8组成
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厚度,单位为毫米(mm),
8.1试样
(2)
试样质量约5g(对薄的材料,取约250cm\),试样数量为两个,试样应包括材料的完整厚度,8.2“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在23℃土2℃的温度下从原包装中取出试样并在4h内进行试验,称量试样(m:),准确到1mg,测量试样面积(A)准确到土1%
“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按式(3)计算:mt =
式中:
“收货”状态下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收货”状态下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3挥发物的含量和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3)
除供需双方另有协议外,将8.2称量过的试样(m,)在150℃士3℃的温度下加热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挥发物的含量按式(4)计算:
Tv = ml= m2 × 100
式中:
挥发物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收货”状态下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按式(5)汁算:m;=mz
式中:
m,-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4胶粘剂的含量和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8.4.1无补强或无机物补强的材料(4)
·(5)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m:)放人500℃±:25℃的马弗炉加热灼烧。除非另有规定,加热时间为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胶粘剂的含量按式(6)计算:
式中:
C, = m2= m2 × 100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B/T5019.2—2009
·(6)
有争议时,加热应延续到质量恒定。当连续两次称量的差不大于0.1%时,认为质量是恒定的。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7)计算:mb = m2 _ma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
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8.4.2有机物补强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7)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m2)放人容量为500cm2的索氏(Soxhlet))抽提器或脂肪抽提器的过滤增埚中,抽提试验装置见图3。
供方推荐的溶剂应能完全溶解胶粘剂,但不应溶解补强物。在回流下沸腾2h,或如果需要完全溶解胶粘剂,可延续更长的时间。把处理过的试样从过滤中取出,在135℃士2℃下干燥半小时。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4)。胶粘剂的含量按式(8)计算:
m2 - m= × 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4--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9)计算:m2m
式中:
m一-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2-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
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正常抽提时间为2h。对较厚的材料可小心地把材料剥开以促使溶剂渗透。8.4.3有机物补强的材料(不溶性胶粘剂)....(8)
用m2值(见8.3)和m3值(见8.4.1)以及由供方提供的补强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求出的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ms),按式(10)计算胶粘剂的含量:C m2 -(ms+m.)×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C-
....(10)
GB/T5019.2—2009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1)计算:mz-(ma+ms)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4.4有机硅胶粘剂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按合同规定测定有机硅胶粘剂的含量。-种可行的方法如下。..(11)
把按8.3干燥过的试样放入··个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过滤埚中称量,质量之差即为试样的质量(mz)。
把足量的二乙胺(试剂级)注入索氏(Soxhlet)抽提器的烧瓶内,使其量能充满虹吸管高度的1.5倍。以每小时六次~十次的虹吸速率完全抽提试样(对薄材料抽提时间至少4h,对厚材料则要更长时间)。让仪器冷却,再以丙酮代替二乙胺,如前述抽提1.5h。取出抽提器中的过滤埚,把它放在表面Ⅲ上在空气中干燥10min,然后在105℃土2℃的烘箱中加热30min。
过滤埚在干燥器中冷却至温后称量,减去过滤的质量得抽提后试样的质量(m)。胶粘剂的含量按式(2)计算:
C,= ma= m × 100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白分数表示(为);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4-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3)计算:mb = mz_ m.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抽提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rn\)。8.4.5有机硅胶粘剂无补强的材料(不溶性胶粘剂)按8.4.1进行。由制造厂说明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胶粘剂的含量按式(14)计算:
Cm2-m:
式中:
胶粘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6
·(12)
(13)
·(14)
于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B一一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按式(15)计算:m2-m
式中: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B一—有机硅漆漆基有机物的含量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8.5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
GB/T5019.2—2009
·(15)
供方应说明所用补强材料的单位面积的质量。测定该项性能的方法按合同规定。另外,可用下述程序之一并在合同中说明。a)对于无机物补强的材料:
按8.4.1完成加热周期后,小心地分离补强材料并称量(m。)。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按式(16)计算:m, =ms
式中:
m;-一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试样中无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对于有机物补强的材料(可溶性胶粘剂):b)
按8.4.2完成加热周期后,小心地分离补强材料并称量(mz)。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按式(17)计算:m, =m,
式中:
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
一试样中有机物补强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A---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8.6云母的含量和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能计算云母的含量和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对于无补强或有机物补强的材料:m3×100
mm = ms
式中:
云母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m2---干燥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3.
(16)
·(17)
·(18)
(19)
GB/T5019.2—2009
试样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对于无机物补强的材料:
c -ma/A=m×100
m - m' - mb -- m'
式中:
云母的含量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灼烧后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试样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米(m);单位面积云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单位面积补强材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mi
··单位面积胶粘剂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m'
干燥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8.7剥片云母的尺寸
8.7.1试样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薄板试样尺寸应是300mm×300rmm带材试样及特殊试验条件由单项材料规范规定。8.7.2试验方法
(20)
.(21)
为除去胶粘剂,把试样置于:·个盘或浅槽中,用15%苛性钾(K()H)溶液煮沸直到发生解体。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除去胶粘剂,则可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溶剂或把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热直到胶粘剂完全除去,使得能够测定剥片云母为止。另外,也可以用机械方法将剥片云母取下,但在这过程中剥片云母不应被撕裂。
解体后,用热水或未使用过溶剂把取下的剥片云母清洗几次.然后使其于燥。用IS0)67:1981规定的模板确定剥片云母的尺寸。
9加热减量
称量按8.3干燥过的试样约5g,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30min,取出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加热减量按式(22)计算:
h=m=m×100
式中:
加热减量,以百分数表示(%);干燥后试样的质,单位为克(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22)
进行两次测定,其测定值均应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0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10.1试验仪器
可使用恒速加荷试验机或恒速移动试验机。试验机最好采用动力驱动,分度到能读出单项材料规范要求值的1%。
10.2试样
至少取五个试样,试样长度应能使试样在试验机两夹头间的距离为200mm长8
GB/T5019.2-—2009
当测试全幅宽和片状材料时,试样宽度为25mm,沿纵向和横向各切取五个试样。如果试样中含有纺织补强物,切自同一方向的任何两个试样在长度方向上不应含有同根织线。带状材料沿其纵向取样,并按供货宽度,最宽不超过25mm。10.3程序
把试样固定于试验机上。按以下说明施加负荷:恒定位移10mm/min
未补强云母或未浸渍云母
50mm/min
补强云母或浸渍云母
记录断裂的力和断裂时的伸长或补强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破坏时的力和伸长如果试样断在试验机的夹头内或夹头处,则此结果无效,用另一试样重做试验。当需要测定接头处的拉伸强度时,把接头置于近似两夹头中间处。注:对某些材料,可要求采取附加措施以防止试样在试验机夹头处打滑。10.4结果
分别报告两个方向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有要求时)。拉伸强度取五个断裂负荷的中值,以N/10mm宽表示。伸长率取五次测量的中值,以对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同时报告最大值和最小值11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11.1试样
测定弯曲强度时,沿着与样品一个边缘相平行及相垂直的方向各取五个试样。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被测试样厚度的20倍,试样的宽度为10mm~25mm,厚度为4mm士0.2mm。测定弯曲弹性模量时,沿着与样品一个边缘相平行及相垂直的方向各取两个试样。对于可固化材料,试样应从一块按第4章制备的试样板上切取。11.2程序
按GB/T9341--2008进行试验。应在23℃和155℃或单项材料规范规定的温度下测定该性能。11.3结果
分别报告两个方向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取五次测量的中值,弯曲弹性模量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12折叠
试样在23℃土2℃温度下保持1h后,在此温度下进行试验。把任一合适尺寸的试样折叠180°,补强材料面朝内。尽可能快地用大拇指和食指进行折叠操作。检查试样是否断裂或分层。
13挺度
13.1条件处理和试验环境
试样应在标准的试验室温度23℃士2℃下达到平衡。13.2试样
全幅宽材料:纵横向各取五个试样,长度为200mm,宽度为15mm。带状材料:取五个试样,长度为200mm,对于带宽大于10mm的带材,宽度为带宽。当沿横向试验时,带宽即为试样的长度。
13.3程序
测量试样尺寸应准确到士0.5mm。按图4和图5所示放置试样,将试样对称地放在支承台上,试样的长边与槽平行,试样的补强面朝下。驱动压梁使其进入槽内,此时遇到来自试样的阻力,直到出现最大阻力为止。支承台相对压梁移动的速率应是能使最大力在15s士3s内达到。一种如台式天平的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