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4135-2009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国家标准(GB)】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1 04:19:17
- GB/T24135-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T 24135-2009
标准名称: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6-15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2.9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四种评价涂覆织物耐加速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 24135-2009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GB/T24135-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08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135—2009/IS01419:1995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Rubber-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Accelerated-ageing tests(ISO14191995,IDT)
2009-06-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19:1995《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419:1995。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GB/T24135—2009/ISO1419:1995加速老化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覆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第四橡胶(厂)有限公司、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发家、郝晓菲、下正军。GB/T241352009/IS01419:1995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警告一一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责任。1范围
本标规定了四种评价涂覆织物耐加速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133一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231:1989,IDT)HG/T3050.1~3050.3橡胶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HG/T3050.1~3050.3—2001,ISO2286-12286-3:1998,IDT)
3方法A:增塑PVC涂覆织物受热挥发性物质的损失3.1概述
由于自然老化结果,PVC涂覆织物可能会因挥发而损失增塑剂,并且这迟早会对涂覆层的性能有不利的影响。某种材料被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涂覆层的组成,因此,希望能够有一个方法来评价这一特性。本方法是将试样暴露于高温下来加速挥发分的损失:然后测定涂覆层质量的损失。3.2仪器
3.2.1空气烘箱
烘箱内要有每小时的变化不小于三次不多于十次的缓慢的空气循环,并且要装有适用的控制和测量气流速度的装置。烘箱内还应有能将温度保持在所要求的温度的装置。为了测量其工作条件,要插入温度测量装置。进人的空气应达到规定温度后才能与试样接触。屏蔽用于加热进入空气的电气元件,以避免对试样的直接辐射。烘箱的老化箱部分不应含铜或铜合金。烘箱的大小应能确保试样的总体积不超过烘箱自由空间的10%。烘箱内应有垂直悬挂试样的装置,每个试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离烘箱内壁的距离不小于50mm。烘箱的温度应保持在100℃士1℃。3.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3.2.3天平
测量精度为1mg。
3.3试样的制备
从样品一端到另一端尽可能等间距地切取六个面积为100cm士1cm2的试样,但要离开样品边缘50mm以外。
3.4试样调节和质量的测量
试样按GB/T24133一2009规定在环境A、B或C中进行调节,根据HG/T3050.3测量并记录每1
GB/T24135—2009/IS01419:1995个试样的质量mt,精确到1mg。根据HG/T3050.1~3050.3测定三个试样涂覆层的单位面积质量PA。
3.5程序
选取三个经过调节的试样,记下每个试样调节后的质量m1。将烘箱预热到试验温度100℃士1℃。将试样放人烘箱,试样应无变形,并使其两面皆暴露于自由流通的空气中,经过16h,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并使其冷却。按3.4所述将试样再进行调节,并根据HG/T3050.1~3050.3的规定测量并记录每个试样的质量mz,精确到1mg。注:如果制备试样按3.4所述进行调节后丛游后曲线湿侧接近平衡,则可能由于老化后从滞后曲线干侧再调节引起滞后损失面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对高吸温性衬底的试样,这种横况更为明显。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在将试样按3.4规定进行调节前在干燥环境下(即在相对湿度小天10%的环下)进行预调节。3.6结果表示
用式(1)计算每个试样质量的损失,以涂覆层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二mx医x100
Am(%)=m
式中:
Am--涂预织物涂愿质量损失百分比,%;m,-老化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a--老化后减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PA,——-被试照扇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PA.———涂短黑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3.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景吸所用的方法(即方法A);a)
b)被试验的涤覆织物的详细说明;c)所用的调前钙境
d)以涂覆层质量的前分数表示的每个试样的质量损失,及其平均值;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
4方法B:一般方法
4.1概述
本老化试验是使试样在高温和大气压力下受空气的作用,然后对涂覆织物的状态进行评价。在本试验中,氧的浓度比较低,如果氧化作用进行得很快,则氧不能很快地扩散到涂覆层中以保持均匀的氧化作用。因此,除非涂覆层非常薄,否则本试验可能会给出涂覆层耐老化的错误结论。如果需要,可将选定的样品在大大超过规定的试验周期下进行老化,以确保样品发生降解,用这样的样品说明老化作用。
4.2仪器
4.2.1空气烘箱
除另有规定外,烘箱温度能保持在70℃士1℃,其他如3.2.1所述。4.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2
4.3试样
GB/T24135—2009/ISO1419:1995试样的数量和尺寸应符合所选取的暴露后的特殊物理试验的要求。试样不应在样品边缘50mm以内裁取。
注:建议在任何情况下,老化后的对比试验应至少选取五个试样。4.4程序
4.4.1将烘箱预热到工作温度,然后把试样放入烘箱中,试样应无变形,试样的两面皆暴露于自由流通的空气中,并避免光的照射。确保烘箱内的空气压力不超过大气压力。应避免不同类型胶料同时进行老化,以确保硫或抗氧剂不发生迁移。4.4.2经过168h(7d)或336h(14d)或其倍数的老化周期后,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然后按GB/T24133—2009规定的环境AB或e进行调节。4.5评价
将老化材料的性能与来
老化材料的性能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4.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吸所用的方法(即方法B)b)被试验的涤覆织物的详细说明;c)所用的环境调节;
d)按4.
行的评价结果;
在空气烘箱中的暴露周期和条件,e)
任何与规是的试验程序的差异。5方法C:湿热试验
5.1概述
某些聚合物材料明显地受湿度以及高温的影响,并且在其某些应用场合要经授非常高的湿度并伴随相应的高温作用。
可能遇到这样的应用条件时,由于因素的相互影响,最好将材料同时暴露于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本章规定的老化试验,就是将涂覆试样暴露于空气的相对湿度至少为95%温度为70℃的环境中经过
定的周期。对某些特殊应用,可适当选用替代的相对湿度、温度和暴露时间。应提请注意,本试验不适用于那些使用过程中连续浸泡在水中的材料。5.2仪器
5.2.1空气烘箱
除保持温度为70℃士1℃及相对湿度至少为95%外,其他应符合3.2.1的规定。不应采用通人71℃以上的直接蒸汽作为达到要求的相对湿度的手段。5.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5.2.3湿度测量装置
用于监视实际的相对湿度。
5.3试样
试样的数量和尺寸应符合所选取的暴露后的特殊物理试验的要求。试样不应在样品边缘50mm以内裁取。
注:建议在任何情况下,老化后的对比试验应至少选取五个试样。3
GB/T24135—2009/IS01419:19955.4程序
将烘箱预热到70℃士1℃及至少95%的相对湿度。然后把试样放入烘箱中,试样应无变形,试样的两面皆暴露于空气的自由流通中,并避免光的照射。确保烘箱内的空气压力不超过大气压力。应避免不同类型化合物同时进行老化,以保证硫或抗氧剂不发生迁移。经过168h(7d)或336h(14d)或其他倍数的老化周期后,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然后按GB/T24133一2009规定的环境A、B或C进行调节5.5评价
将老化材料的性能与未老化材料的性能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5.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及所用的试验方法(即方法C);b)被试验涂覆织物的详细说明;所用的调节环境;
按5.5进行的评价结果;
在空气烘箱中的暴露周期和条件;e
任何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6方法D:硝化纤维型涂覆层用的老化试验6.1概述
与PVC涂覆织物相似,硝化纤维涂覆织物可能因挥发面损失增塑剂,并且这迟早会对涂覆层的曲挠性能有不利的影响。这特别与装订有关,而装订是这类产品主要的最终用途。在折合处要求有长期的耐曲挠性能。本试验试图模拟和加速该过程,因此,试验的终点是基于目视检查而不是质量损失。6.2仪器
6.2.1试管
150mm×Φ25mm,三个。
6.2.2清洁的软木塞
堵塞试管用,三个。
6.2.3空气烘箱
除能保持温度为70℃士1℃以外,其他应符合3.2.1的规定。6.3试样的制备
从样品一端到另一端尽可能等间距地切取三个试样,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75mm,要离开样品边缘50mm以外,并且其长边为样品的纵向或横向。6.4程序
使涂覆层朝外将每个试样沿其长度方向卷起并插入一个150mm×25mm的试管中。然后将每个试管用清洁新鲜的软木塞轻轻盖上,将此组合件放人烘箱中,温度保持在70℃士1℃。在该温度下保持168h(7d),然后将试管从烘箱中取出,取出试样,并在GB/T24133一2009规定的环境A、B或C中进行调节。
仍保持在标准环境中,沿试样长度方向使涂覆层朝外用手指压折每个试样。然后检验试样并记录涂覆层任何龟裂现象。
6.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及所用的试验方法(即方法D);被试验涂覆织物的详细说明;
所用的调节环境;
涂覆层是否有龟裂现象;
任何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GB/T24135—2009/ISO1419:19955
GB/T2413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GB/T24135—2009/ISO1419:1995*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9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0千字
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609
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135—2009/IS01419:1995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加速老化试验
Rubber-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Accelerated-ageing tests(ISO14191995,IDT)
2009-06-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19:1995《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419:1995。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GB/T24135—2009/ISO1419:1995加速老化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覆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第四橡胶(厂)有限公司、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发家、郝晓菲、下正军。GB/T241352009/IS01419:1995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警告一一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无意涉及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制度并确保符合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责任。1范围
本标规定了四种评价涂覆织物耐加速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133一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231:1989,IDT)HG/T3050.1~3050.3橡胶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HG/T3050.1~3050.3—2001,ISO2286-12286-3:1998,IDT)
3方法A:增塑PVC涂覆织物受热挥发性物质的损失3.1概述
由于自然老化结果,PVC涂覆织物可能会因挥发而损失增塑剂,并且这迟早会对涂覆层的性能有不利的影响。某种材料被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涂覆层的组成,因此,希望能够有一个方法来评价这一特性。本方法是将试样暴露于高温下来加速挥发分的损失:然后测定涂覆层质量的损失。3.2仪器
3.2.1空气烘箱
烘箱内要有每小时的变化不小于三次不多于十次的缓慢的空气循环,并且要装有适用的控制和测量气流速度的装置。烘箱内还应有能将温度保持在所要求的温度的装置。为了测量其工作条件,要插入温度测量装置。进人的空气应达到规定温度后才能与试样接触。屏蔽用于加热进入空气的电气元件,以避免对试样的直接辐射。烘箱的老化箱部分不应含铜或铜合金。烘箱的大小应能确保试样的总体积不超过烘箱自由空间的10%。烘箱内应有垂直悬挂试样的装置,每个试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离烘箱内壁的距离不小于50mm。烘箱的温度应保持在100℃士1℃。3.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3.2.3天平
测量精度为1mg。
3.3试样的制备
从样品一端到另一端尽可能等间距地切取六个面积为100cm士1cm2的试样,但要离开样品边缘50mm以外。
3.4试样调节和质量的测量
试样按GB/T24133一2009规定在环境A、B或C中进行调节,根据HG/T3050.3测量并记录每1
GB/T24135—2009/IS01419:1995个试样的质量mt,精确到1mg。根据HG/T3050.1~3050.3测定三个试样涂覆层的单位面积质量PA。
3.5程序
选取三个经过调节的试样,记下每个试样调节后的质量m1。将烘箱预热到试验温度100℃士1℃。将试样放人烘箱,试样应无变形,并使其两面皆暴露于自由流通的空气中,经过16h,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并使其冷却。按3.4所述将试样再进行调节,并根据HG/T3050.1~3050.3的规定测量并记录每个试样的质量mz,精确到1mg。注:如果制备试样按3.4所述进行调节后丛游后曲线湿侧接近平衡,则可能由于老化后从滞后曲线干侧再调节引起滞后损失面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对高吸温性衬底的试样,这种横况更为明显。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在将试样按3.4规定进行调节前在干燥环境下(即在相对湿度小天10%的环下)进行预调节。3.6结果表示
用式(1)计算每个试样质量的损失,以涂覆层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二mx医x100
Am(%)=m
式中:
Am--涂预织物涂愿质量损失百分比,%;m,-老化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a--老化后减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PA,——-被试照扇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PA.———涂短黑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3.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景吸所用的方法(即方法A);a)
b)被试验的涤覆织物的详细说明;c)所用的调前钙境
d)以涂覆层质量的前分数表示的每个试样的质量损失,及其平均值;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
4方法B:一般方法
4.1概述
本老化试验是使试样在高温和大气压力下受空气的作用,然后对涂覆织物的状态进行评价。在本试验中,氧的浓度比较低,如果氧化作用进行得很快,则氧不能很快地扩散到涂覆层中以保持均匀的氧化作用。因此,除非涂覆层非常薄,否则本试验可能会给出涂覆层耐老化的错误结论。如果需要,可将选定的样品在大大超过规定的试验周期下进行老化,以确保样品发生降解,用这样的样品说明老化作用。
4.2仪器
4.2.1空气烘箱
除另有规定外,烘箱温度能保持在70℃士1℃,其他如3.2.1所述。4.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2
4.3试样
GB/T24135—2009/ISO1419:1995试样的数量和尺寸应符合所选取的暴露后的特殊物理试验的要求。试样不应在样品边缘50mm以内裁取。
注:建议在任何情况下,老化后的对比试验应至少选取五个试样。4.4程序
4.4.1将烘箱预热到工作温度,然后把试样放入烘箱中,试样应无变形,试样的两面皆暴露于自由流通的空气中,并避免光的照射。确保烘箱内的空气压力不超过大气压力。应避免不同类型胶料同时进行老化,以确保硫或抗氧剂不发生迁移。4.4.2经过168h(7d)或336h(14d)或其倍数的老化周期后,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然后按GB/T24133—2009规定的环境AB或e进行调节。4.5评价
将老化材料的性能与来
老化材料的性能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4.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吸所用的方法(即方法B)b)被试验的涤覆织物的详细说明;c)所用的环境调节;
d)按4.
行的评价结果;
在空气烘箱中的暴露周期和条件,e)
任何与规是的试验程序的差异。5方法C:湿热试验
5.1概述
某些聚合物材料明显地受湿度以及高温的影响,并且在其某些应用场合要经授非常高的湿度并伴随相应的高温作用。
可能遇到这样的应用条件时,由于因素的相互影响,最好将材料同时暴露于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本章规定的老化试验,就是将涂覆试样暴露于空气的相对湿度至少为95%温度为70℃的环境中经过
定的周期。对某些特殊应用,可适当选用替代的相对湿度、温度和暴露时间。应提请注意,本试验不适用于那些使用过程中连续浸泡在水中的材料。5.2仪器
5.2.1空气烘箱
除保持温度为70℃士1℃及相对湿度至少为95%外,其他应符合3.2.1的规定。不应采用通人71℃以上的直接蒸汽作为达到要求的相对湿度的手段。5.2.2温度计
或其他温度显示装置,用于监视烘箱的温度。5.2.3湿度测量装置
用于监视实际的相对湿度。
5.3试样
试样的数量和尺寸应符合所选取的暴露后的特殊物理试验的要求。试样不应在样品边缘50mm以内裁取。
注:建议在任何情况下,老化后的对比试验应至少选取五个试样。3
GB/T24135—2009/IS01419:19955.4程序
将烘箱预热到70℃士1℃及至少95%的相对湿度。然后把试样放入烘箱中,试样应无变形,试样的两面皆暴露于空气的自由流通中,并避免光的照射。确保烘箱内的空气压力不超过大气压力。应避免不同类型化合物同时进行老化,以保证硫或抗氧剂不发生迁移。经过168h(7d)或336h(14d)或其他倍数的老化周期后,将试样从烘箱中取出,然后按GB/T24133一2009规定的环境A、B或C进行调节5.5评价
将老化材料的性能与未老化材料的性能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5.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及所用的试验方法(即方法C);b)被试验涂覆织物的详细说明;所用的调节环境;
按5.5进行的评价结果;
在空气烘箱中的暴露周期和条件;e
任何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6方法D:硝化纤维型涂覆层用的老化试验6.1概述
与PVC涂覆织物相似,硝化纤维涂覆织物可能因挥发面损失增塑剂,并且这迟早会对涂覆层的曲挠性能有不利的影响。这特别与装订有关,而装订是这类产品主要的最终用途。在折合处要求有长期的耐曲挠性能。本试验试图模拟和加速该过程,因此,试验的终点是基于目视检查而不是质量损失。6.2仪器
6.2.1试管
150mm×Φ25mm,三个。
6.2.2清洁的软木塞
堵塞试管用,三个。
6.2.3空气烘箱
除能保持温度为70℃士1℃以外,其他应符合3.2.1的规定。6.3试样的制备
从样品一端到另一端尽可能等间距地切取三个试样,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75mm,要离开样品边缘50mm以外,并且其长边为样品的纵向或横向。6.4程序
使涂覆层朝外将每个试样沿其长度方向卷起并插入一个150mm×25mm的试管中。然后将每个试管用清洁新鲜的软木塞轻轻盖上,将此组合件放人烘箱中,温度保持在70℃士1℃。在该温度下保持168h(7d),然后将试管从烘箱中取出,取出试样,并在GB/T24133一2009规定的环境A、B或C中进行调节。
仍保持在标准环境中,沿试样长度方向使涂覆层朝外用手指压折每个试样。然后检验试样并记录涂覆层任何龟裂现象。
6.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及所用的试验方法(即方法D);被试验涂覆织物的详细说明;
所用的调节环境;
涂覆层是否有龟裂现象;
任何与规定的试验程序的差异。GB/T24135—2009/ISO1419:19955
GB/T2413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GB/T24135—2009/ISO1419:1995*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9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0千字
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609
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14048.2-202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
- GB11120-2011 涡轮机油
- 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 GB16663-1996 醇基液体燃料
- GB/T5009.21-2003 粮、油、菜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
- GB/T40826—2021 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试验方法图板电子扫描仪法
- GBZ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 GB/T4504-1998 轿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试验方法
- GB/T462-2023 纸、纸板和纸浆 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
- GB/T5009.93-2003 食品中硒的测定
- GB/T50328-2001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 GB/T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3-2003 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7-2003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128-2003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