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 第1部分:前照灯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8 05:53:17
  • TB/T2325.1-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325.1-2006

  • 标准名称:

    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 第1部分:前照灯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6-21
  • 实施日期:

    2006-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69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29.280电力牵引设备
  • 中标分类号:

    铁路>>机车车辆通用标准>>S35牵引电气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6-11-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孙立范、王朝霞、王东华、陈安俊、焦京海
  • 起草单位:

    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 提出单位: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相关标签:

    机车 动车组 辅助 照明灯 标志灯 技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机车、动车组前照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铁路干线机车、调车机车、动车组使用的各种光源前照灯,其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可以参照使用。 TB/T 2325.1-2006 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 第1部分:前照灯 TB/T2325.1-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325.1—2006
代替TB/T2325—1992
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
第1部分:前照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ont illuminators, auxiliary illuminators andlightingmarks usedforlocomotiveandmultipleunits-Part1:Front illuminators
2006-06-21发布
2006-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2325.1—2006
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第1部分:前照灯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机车、动车组前照灯(以下简称前照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铁路干线机车、调车机车、动车组使用的各种光源前照灯,其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TB/T2325本部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2001,IEC60068-2-1:1990,IDT)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2—2001,IEC60068-2-2:1974,IDT)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4-1993,IEC60068-2-30:1980,EQV)GB7000.1—2002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IEC60598-1:1999,IDT)TB/T1333.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TB/T1333.1一2002,IEC60077-1:1999,IDT)
TB/T3034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3034—2002,EN50121-3-2:2000,EQV)
TB/T3058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TB/T3058—2002,IEC61373:1999,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前照灯frontilluminator
位于机车前部,有夜间照明和警示作用的灯具。3.2
基准轴geometricaxis
垂直于灯具发光面并通过发光面几何中心的直线。3.3
光中心高度lightcentralhighness灯具的安装平面或预聚焦式灯泡的定位平面到发光体中心的距离。3.4
前照灯的照射距离illuminativerangeofthefrontilluminatorTB/T2325.1—2006
在规定条件下,从前照灯到能够观察到的被前照灯照射下的移动行人或物体的最远距离,单位为米(m)。启动装置startingdevice
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能够产生适当电气状态以启动气体放电光源的装置。4分类与型号
卤钨光源前照灯;
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包括氙灯前照灯、金卤灯前照灯);封闭式光源前照灯。
机车前照灯的型号由光源类型、功率和设计序列号等组成。口回回口-口
设计序列号,生产厂自定
额定功率(W)
前照灯
光源类型,卤钨灯为L,氙灯为X,金属卤化物灯为J,封闭式灯为F5使用环境、电源标称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5.1环境条件
前照灯使用环境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40℃~+70℃;
b)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空气压力:不低于70kPa(相当于海拔3000m以下);d)其他按TB/T1333.1的规定。
5.2电源标称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前照灯在下列标称电源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内应能可靠点灯并能稳定工作。a)标称电压:DC110V,电压波动范围:77V~137.5V。b)标称电压:DC48V,电压波动范围:33.6V~60V。c)标称电压:DC24V,电压波动范围:16.8V~30V。6技术要求
6.1基本要求
前照灯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所采用的标准件、外购件及原材料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相同型号产品的零部件应能互换。6.2外形尺寸
前照灯的外形尺寸及灯箱有效空间尺寸见附录A。6.3光照性能
6.3.1基准轴上的光强度及照射距离(参考值)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3
TB/T2325.1—2006
前照灯类型
干线机车前照灯
调车机车前照灯
动车组前照灯
卤钨光源
光强度
x103cd
照射距离wwW.bzxz.Net
(参考值)
封闭式光源或半封闭式光源
(双灯)
光强度
x103cd
照射距离
(参考值)
装车后基准轴上的光强度及照射距离不应低于表1规定值的85%。相对光强度分布的下限值见表2。6.3.2
气体放电光源
光强度
×10°cd
相对光强度分布
前照灯类型
卤钨灯光源、封闭式光源前照灯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
垂直方向
水平方
照射距离
(参考值)
6.3.3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应具有全光、半光两种工作状态,半光光强度应不高于全光的65%,不低于全光的30%。
6.4启动装置性能
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启动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启动性能:冷态启动时间不应大于2s;热态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a)
触发次数:不应低于100000次。b)
稳弧功能:不应使灯的电弧出现闪烁、抖动、扭曲、翻滚、灭弧等现象。绝缘性能:启动装置的高压输出端对相邻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8mm,爬电距离d)
不应小于10mm,启动时不应出现击穿和闪络现象。电源接反保护性能:电源输入极性接反时,各元器件应无任何损坏。e
f)应能够给灯提供稳定的功率,功率变化不大于7%。6.5耐振动和冲击能力
TB/T2325.1—2006
前照灯应能够经受机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按TB/T3058中规定的1类B级试验工况进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试验后零部件不应破损,前照灯应能正常工作。6.6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
6.6.1应满足TB/T1333.1的规定,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前照灯带电部件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Q;
6.6.2经过湿热试验后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2。6.6.3应能承受50Hz,10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电源和启动装置应能承受50Hz,15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7电气连接和载流部件
6.7.1电气连接和载流部件应符合GB7000.1一2002的要求。用做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子要牢固,端子的温升应符合TB/T1333.1的规定。6.7.2电源引线应使用低烟、无卤、耐热、阻燃电缆,气体放电光源与启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屏蔽线。
6.8前照灯光源
6.8.1光源的光通量、平均寿命、平均功率应满足表3的规定。表3
光通量
光源类型
110V卤钨灯泡
气体放电光源灯泡
封闭式灯泡
前照灯型式
单灯型
双灯型
单灯型
双灯型
金属卤化物灯
金属卤化物灯
表中所列的数值均为对单只灯泡的要求。Im
平均光通量最低光通量
平均寿命最低寿命
(不小于)
18 000
10 000
(不小于)
对于标称电压不是110V的卤钨灯泡,其光效不应低于20lm/W。(不小于)
(不小于
6.8.2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应小于60;光通量维持率不应低于85%。6.8.3玻壳应无失透、发黑等缺陷。560
平均功率
(不大于)
6.8.4气体放电光源灯泡点亮20s之后不应存在电弧抖动、飘弧、闪烁、灭弧等现象。最大功率
(不大于)
6.8.5灯头与玻壳粘结应牢固,在0.3N·m的扭力矩作用下,不应松动,外径不大于15mm的灯头不进行扭力试验。
导丝与灯头的焊接要牢固可靠,焊点应圆滑,无影响使用特性的缺陷。光中心高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6.8.6灯头部位应具有清晰牢固的型号、额定电压、功率、生产企业代号等标记。6.9前照灯的结构及外观
6.9.1前照灯的结构应便于安装、使用,便于迅速更换灯泡和擦拭作业。5
TB/T2325.1—2006
6.9.2前照灯的可调部位应灵活,便于调整照射方向和焦距。在工作状态下,其主光轴应该下俯约1°~1.5°,不应仰起,以免光束脱离轨道。6.9.3灯具表面漆层应平整、光滑美观,不应有皱纹、流痕、起泡、针孔等缺陷;电镀层应光亮均匀,不应有漏镀、起泡等。
6.10反光镜
6.10.1反光镜镀层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在下列条件下反光镜不应破裂,镀层不应脱落:
高温:200℃,24h;
b)室温条件下,在3%盐水中浸泡48h。6.10.2表面不应积聚灰尘、沾染油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擦拭。6.11透明灯罩
6.11.1抗冲击强度不应小于0.2kgm。6.11.2从90℃急剧冷却到0℃不应破裂、不应翘曲。6.11.3表面平整、光滑,不应存在明显皱纹、料痕等影响透光性能的缺陷。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85。表面不应积聚灰尘、沾染油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擦拭。6.11.4边缘安装面应为平面,宽度不应小于10mm,平面度不应大于1mm。6.11.5形状应规整,边缘破损面积不应超过5mm2。6.11.6不应存在目视可见的气泡。6.12电磁兼容性
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电磁兼容性(EMC)应满足TB/T3034的规定。在启动和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骚扰不应使机车电子设备运行状态或存储数据有所改变。6.13灯
6.13.1与前照灯底板相连接的基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偏差不应大于0.5。2通光孔的尺寸应大于前照灯发光面尺寸,不应阻挡光束射出。6.13.2
6.13.3灯箱内的电缆、接线端子等应远离发光体。通风、散热、防尘应良好,防止雨水浸入。6.13.4
6.13.5灯箱的结构应有利于前照灯的调整和维护,便于更换灯泡和擦拭反光镜。7试验方法
7.1外观检验
7.1.1用目视法检验灯具及各部件的外观,应符合本部分6.4(c),6.8.3,6.8.4,6.9,6.13的规定。7.1.2使用通用的计量器具测量前照灯的外形尺寸,应符合6.2的规定。7.2光照性能试验
7.2.1照射距离试验
前照灯的照射距离采用目视法试验。至少视觉正常的3人为观察者,被观察者为身穿白色衣服的行人或边长0.6m的正方形白色标志板。试验场地应在无外界光干扰的夜间,大气透过率不低于0.8的铁路现场或视觉开阔的旷野进行。试验过程:将被试前照灯按标称电压点灯10min后,调整灯光方向和焦点,使前照灯光斑最亮处对准正前方6.3.1条规定距离处的轨道中心,被观察者按照预先标记的距离位置左右走动,从近至远进行试验,位于前照灯附近的观察者能够确认被观察者或白色标志板存在的最大距离(m)即为被试前照灯的照射距离。
7.2.2发光强度及光强度分布测试发光强度及光强度分布应在暗室或黑暗环境中用照度计或光强度分布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距离6
不应小于10m。
TB/T2325.1-—2006
光照度计和光强度分布测试仪的准确度不低于1级,并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按国家标准检定合格。测试过程:
将前照灯点亮10min,待光电性能稳定之后,调整灯光方向和焦点,使前照灯光斑最亮处对准前方白色板中心位置,用照度计测量白板中心处的光照度,再测量水平、垂直截面内与光轴成不同角度处的光照度,并测量发光面与照度计探头间的距离,用公式(1)计算光轴方向的发光强度及水平、垂直截面内与光轴成不同角度方向上的发光强度:I=E×S2
式中:I——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cd);E—-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Ix);S—发光面至照度计探头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也可用光强度分布测试仪直接测量出光强度分布曲线。7.3灯泡光通量及寿命的测试
7.3.1光通量的测试
将被测灯泡按使用方向装在球型光度计中,发光体位于球型光度计的中心位置,按额定工作电压接通电源,预热10min后读取光电流值ib,再测量至少2只标准灯的平均光电流is,用下式求出被测灯泡的光通量Fb:
Fp=F,>
式中:F标准灯泡的平均光通量。测试用的标准灯泡及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标定。7.3.2平均寿命试验
卤钨灯泡及封闭式灯泡的寿命可以在标称电压或不高于20%标称电压下试验;气体放电光源灯泡应在标称电压下试验。被试验灯泡数量不应少于5只。电源电压稳定度不应大于1.5%。将灯泡按使用方向安装,点燃4h,熄灭0.5h,累计每只灯泡的点灯时间,再求出其平均值,应满足6.8.1的规定。
7.4光源显色指数测试
在暗室中用额定电压点灯10min后,用光谱分析仪测出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并自动计算出显色指数Ra。光谱分析仪应满足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光和颜色测量的要求,并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波长准确度:±0.2nm。
显色指数:测量误差不大于±(0.3%rdg+0.5),其中rdg为仪表的读数。7.5启动性能试验
7.5.1启动试验
分别在标称电压、最高电压、最低电压下各试验3次,每次点灯3min后切断电源4min,重新启动,用秒表计量每次从接通电源到灯点亮的时间,即冷态启动时间。分别在标称电压、最高电压、最低电压下各试验3次,每次点灯3min后切断电源10s,重新启动,用秒表计量每次从接通电源到灯点亮的时间,即热态启动时间。7.5.2启动装置触发次数试验
金属卤化物灯的前照灯:在标称电压下点灯4min后开始试验,点灯1min,断电10s,进行99000次;点灯1min,断电3min,进行1000次。累计启动装置正常工作次数。7
TB/T2325.1—2006
氙灯光源的前照灯:在标称电压下点灯4min后开始试验,点灯15s,断电10s,进行100000次。累计启动装置正常工作次数。
7.6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按照TB/T3034中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试验。7.7低温试验
按GB/T2423.1进行,将前照灯放入低温箱内,不接通电源,将箱温从室温逐渐降至-40℃,保持2h,试验末期接通电源,应能正常工作,灯具部件不应破损。7.8高温试验
按GB/T2423.2进行,将前照灯放入高温箱内,接通电源,将箱温从室温逐渐升至+70℃,保持2h,应能正常工作,灯具部件不应破损。7.9交变湿热试验
按GB/T2423.4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7.10冲击、振动试验
按TB/T3058的规定进行冲击、振动试验。试验后检查前照灯各部件,应无机械损伤,前照灯能正常工作。7.11绝缘电阻测量
按照TB/T1333.1的规定,用500V兆欧表测量前照灯带电部位与金属壳体或底板之间的绝缘电阻。
7.12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按照TB/T1333.1的规定,用绝缘耐压测试仪在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带电部位与底板之间施加50Hz,15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不应出现击穿和闪络现象。其他光源前照灯施加电压为1000V。
对于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经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后,启动3次,应工作正常。7.13反光镜镀层牢固度试验
7.13.1耐热试验
将反光镜放入高温箱中,温度由室温逐渐升至200℃,保持24h,自然冷却后取出,用脱脂棉擦拭,反光镜不应脱膜、不应破裂。
7.13.2化学稳定性试验
在室温条件下,将反光镜全部浸泡在3%盐水中保持48h,取出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脱脂棉擦拭,反光镜不应脱膜。
7.14透明灯罩性能试验
7.14.1耐冲击强度试验
将被试透明灯罩水平放置,凸面朝上,用质量为0.2kg的钢球在透明灯罩中心部位上方1m处自由落下进行冲击,共3次,被试样品不应破损。7.14.2温度变化试验
将被试透明灯罩放人(90土2)的热水中浸渍10min,取出后立即放人0℃的冰水中,浸渍3min,反复进行2次,试验后擦干被试样品表面,检查是否破损和翘曲。8检验规则
8.1前照灯的试验分为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两种。8.2每台前照灯均需经例行试验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后才能出厂。8.3例行试验项目见表4。
试验内容
基准轴上的光强度
启动性能
绝缘电阻
工频耐受电压
气体放电光源电弧稳定性
前照灯的结构及外观
反光镜
8.4在下述情况下进行型式试验:a)
新产品试制鉴定或产品转厂生产;表4
技术要求条款
当产品设计、工艺或材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停产超过1年恢复再生产时;c
d)、连续生产5年或累计生产5000台。8.5型式试验包括本标准各项技术要求中的全部试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B/T2325.1-2006
试验方法条款
9.1每台前照灯应有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及出厂时间或序号的标志或标牌。9.2出厂时应用硬纸箱包装牢固,箱内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维护说明书。9.3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称,并标明“小心轻放”“怕湿”等标记。9.4在运输中严禁碰撞、挤压、雨雪淋袭,搬运时应轻拿轻放。9.5前照灯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TB/T2325.1--200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机车前照灯外形尺寸及灯箱有效空间尺寸A.1干线机车前照灯、动车组前照灯的外形尺寸及灯箱有效空间尺寸见表A.1,图A.1。表A.1
外形尺寸(不大于)
前照灯形式
单灯型
双灯型
L(长)
单灯型前照灯
W(宽)
H(高)
灯箱有效空间尺寸(不小于)
L(长)
W(宽)
双灯型前照灯
A.2调车机车前照灯:当其形状为圆筒形时,灯体直径(不包括安装盘)不应大于428mm。10
H(高)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