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
- JGJ 135-2007 载体桩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载体桩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7 22:24:20
- JGJ135-2007
- 现行
标准号:
JGJ 135-2007
标准名称:
载体桩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标准类别: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6-04 -
实施日期:
2007-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99 MB
替代情况:
替代JGJ/T 135-200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载体桩设计规程
JGJ135-2007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am-compacted pileswith bearing base
2007 -06 -04发布
2007 -10 -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载体桩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am-compacted pileswith bearing base
JGJ135-2007
J121-2007bzxZ.net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年10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649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载体桩设计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载体桩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5-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1、4.5.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JGJ/T135-2001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6月4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件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载体基的计算:承台设计和载体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
本规程的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载体桩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2.对用于初步设计时载体承载力特征值估算的参数A。进行了修订:3.增加了当载体桩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4.对原规程中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资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太平家园31号楼;邮政编码:102218;[email protected])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中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
哈尔滨波森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继忠杨启安李广信闫明礼凌光容方继圣沈保汉
杨立杰
葛宝亮
麻水歧孙玉文戚银生
季强杨浩军忠彦
马治国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载体桩计算
4.1一般规定,
载体桩桩项作用效应计算
4.3单桩竖向承载力
4.4单桩水平承载力
4.5载体桩基沉降计算
5承台(梁)设计
6载体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6.1一般规定
6.2成桩质量检查·
6.3单桩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附录A载体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本规程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使载体桩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的载体桩设计。1.0.3载体桩设计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特征及施工设备等因索。1.0.4载体桩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填充料filling material为挤密桩端地基土体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2.1.2挤密土体soil in compacted zone夯实填充料时周围被挤密的地基土体。2.1.3载体bearingbase
由混凝土、劵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2.1.4载体桩ram-compactedpileswithbearingbase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2.1.5载体桩桩长length of the ram-compacted piles withbearing base
载体桩的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度和载体高度。2.1.6被加固土层strengthened soil stratum载体所在的土层。
2.1.7载体桩的持力层bearing stratum for ram-compactedpiles with composite bearing base直接承受载体桩传递的荷载的士层。2.1.8三击贯人度 the total penetration of three drives指填充料夯实完毕后,以锤径为355mm,质量为3500kg的柱锤,落距为6.0m,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2.2符号
A。一载体等效计算面积;
Ap身截面面积;
d—混凝土桩身直径;
士的孔隙比;
桩基沉降计算范围内第层士的压缩模量:经深度修正后的载体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上部结构传到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
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上部结构传递到承台梁上单位长度的竖向力;Gk
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顶的水平力;土的液性指数;
混凝土桩身长度:
l混凝土桩身长度范围内第i层士的士层厚度;N一一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作用于载体桩单桩上竖向力设计值:Nk—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推组合下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顶的竖向力:NEk
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维组合下,每一根载体桩的竖向承载力;
载体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P。——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压缩层顶部的附加压力;
R.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S一桩基最终沉降量:
α:一一载体桩基础底面(或洗降计算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3
底面深度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地基土自重应力;
地基土某点的附加应力。
3基本规定
3.0.1对无相近地质条件下成桩试验资料的载体桩设计,应事先进行成孔、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设计及施工参数。3.0.2被加固士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土及可塑、硬塑状态的黏性土。当软塑状态的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经过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作为被加固土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3.0.3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且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2.0m。
3.0.4身长度应由所选择的被加固土层和持力层的埋深及承台底标高确定。
3.0.5桩身构造应符合下列规: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灌注桩不得低于C25,预制不得低于C30:
2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3载体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20%0.6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对抗压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910,对受水平力的桩主筋不应少于8912;箍筋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300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3~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应适当加密,钢筋笼应沿混凝土身通长配筋;当钢筋笼的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4抗压桩纵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倍主筋直5
径:抗拨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铺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
3.0.6载体施工时的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对于桩径为300~500mm的载体桩,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m;当填料量大于1.8m3时,应另选被加固士层或改变施工参数。3.0.7当桩身进人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突涌。
3.0.8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士已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mm;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mm。
3.0.9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载体桩设计规程
JGJ135-2007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am-compacted pileswith bearing base
2007 -06 -04发布
2007 -10 -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载体桩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ram-compacted pileswith bearing base
JGJ135-2007
J121-2007bzxZ.net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年10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649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载体桩设计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载体桩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5-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1、4.5.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JGJ/T135-2001同时废止。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6月4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件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载体基的计算:承台设计和载体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
本规程的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载体桩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2.对用于初步设计时载体承载力特征值估算的参数A。进行了修订:3.增加了当载体桩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4.对原规程中沉降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资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太平家园31号楼;邮政编码:102218;[email protected])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中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
哈尔滨波森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继忠杨启安李广信闫明礼凌光容方继圣沈保汉
杨立杰
葛宝亮
麻水歧孙玉文戚银生
季强杨浩军忠彦
马治国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载体桩计算
4.1一般规定,
载体桩桩项作用效应计算
4.3单桩竖向承载力
4.4单桩水平承载力
4.5载体桩基沉降计算
5承台(梁)设计
6载体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6.1一般规定
6.2成桩质量检查·
6.3单桩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附录A载体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本规程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使载体桩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的载体桩设计。1.0.3载体桩设计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特征及施工设备等因索。1.0.4载体桩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填充料filling material为挤密桩端地基土体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2.1.2挤密土体soil in compacted zone夯实填充料时周围被挤密的地基土体。2.1.3载体bearingbase
由混凝土、劵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2.1.4载体桩ram-compactedpileswithbearingbase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2.1.5载体桩桩长length of the ram-compacted piles withbearing base
载体桩的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度和载体高度。2.1.6被加固土层strengthened soil stratum载体所在的土层。
2.1.7载体桩的持力层bearing stratum for ram-compactedpiles with composite bearing base直接承受载体桩传递的荷载的士层。2.1.8三击贯人度 the total penetration of three drives指填充料夯实完毕后,以锤径为355mm,质量为3500kg的柱锤,落距为6.0m,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2.2符号
A。一载体等效计算面积;
Ap身截面面积;
d—混凝土桩身直径;
士的孔隙比;
桩基沉降计算范围内第层士的压缩模量:经深度修正后的载体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上部结构传到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
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上部结构传递到承台梁上单位长度的竖向力;Gk
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顶的水平力;土的液性指数;
混凝土桩身长度:
l混凝土桩身长度范围内第i层士的士层厚度;N一一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作用于载体桩单桩上竖向力设计值:Nk—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推组合下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顶的竖向力:NEk
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维组合下,每一根载体桩的竖向承载力;
载体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P。——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压缩层顶部的附加压力;
R.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S一桩基最终沉降量:
α:一一载体桩基础底面(或洗降计算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3
底面深度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地基土自重应力;
地基土某点的附加应力。
3基本规定
3.0.1对无相近地质条件下成桩试验资料的载体桩设计,应事先进行成孔、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设计及施工参数。3.0.2被加固士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土及可塑、硬塑状态的黏性土。当软塑状态的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经过成桩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作为被加固土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3.0.3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且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2.0m。
3.0.4身长度应由所选择的被加固土层和持力层的埋深及承台底标高确定。
3.0.5桩身构造应符合下列规: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灌注桩不得低于C25,预制不得低于C30:
2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3载体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20%0.6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对抗压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910,对受水平力的桩主筋不应少于8912;箍筋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300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3~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应适当加密,钢筋笼应沿混凝土身通长配筋;当钢筋笼的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4抗压桩纵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倍主筋直5
径:抗拨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铺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
3.0.6载体施工时的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对于桩径为300~500mm的载体桩,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m;当填料量大于1.8m3时,应另选被加固士层或改变施工参数。3.0.7当桩身进人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突涌。
3.0.8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士已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mm;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mm。
3.0.9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标准计划
- JG/T572-2019 建筑木结构用阻燃涂料
- JGJ159-2008 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JGJ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 JGJ/T322-201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 JG/T255-2009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 JG/T433-2014 建筑幕墙用平推窗滑撑
- JGJ/T372-2016 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JG76-1965 锅炉水位计云母
- JG/T471-2015 建筑门窗幕墙用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胶
- JG/T571-2019 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
- JG/T224-2007 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
- JGJ27-1986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27-86
- JGJ37-19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JG/T246-2009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 JG/T409-2013 供冷供暖用辐射板换热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