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行业标准(DL)】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9506-1和ISO9506-2) 及ISO/IEC8802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06 11:10:15
- DL/T860.81-2006
- 现行
标准号:
DL/T 860.81-2006
标准名称: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9506-1和ISO9506-2) 及ISO/IEC8802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12-17 -
实施日期:
2007-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0.4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L/T860的本部分规定了通过映射ACSI到MMS及GB/T15629.3Z帧,利用局域网进行实时性和非实时性数据交行的方法。 DL/T 860.81-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9506-1和ISO9506-2) 及ISO/IEC8802 DL/T860.81-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240.01
备案号:194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860.81 -- 2006 /IEC 61850-8-1:200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wwW.bzxz.Net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 MMS (ISO 9506-1 和 ISO
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 -Part 8-1 : Specific Communication Service Mapping (SCSM)mapping to MMS (ISO 9506-1 and ISO 9506-2) and to ISO/IEC 8802-3(IEC61850-8-1:2004,IDT)
200612-17发布
200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引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综述,
概述·
DL/T860服务器对象
5.3MMS通信协议集
5.4非MMS通信协议集
5.5使用的MMS对象…
6通信协议栈
6.1协议使用概述
6.2客户/服务器服务和通信协议集6.3GSE管理和GOOSE服务通信协议集:6.4GSSE服务和通信协议集…
6.5时间同步(Timesync)
7DL/T860的对象(ObjectsofDL/T860)7.1服务器(Server)
7.2逻辑设备(LD)
7.3逻辑节点(LN)
8DL/T860.72和DL/T860.73数据属性的映射次
8.1DL/T860.72规定的属性映射(MappingofAttributesspecified inDL/T860.72)8.2DL/T860.73中规定的品质公用数据属性类型的映射,9服务器类模型(Serverclassmodel)9.1服务器映射(Servermapping)9.2服务器类属性(Serverclassattributes)9.3服务器类服务-读服务器目录(ServerclassserviceGetServerDirectory)10关联模型(Associationmodel).10.1与通信协议集的关联(Associationrelationtocommunicationprofiles)DL/T860.81—2006
客户/服务器通信协议集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client/server10.2
communicationprofile)
用于GSE管理通信协议集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GSEmanagement10.3
communication profile)
10.4用于时间同步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timesync)10.5多播关联模型(Multicastassociationmodel)逻辑设备模型(Logicaldevicemodel)11
DL/T860.81—2006
12逻辑节点模型(Logicalnodemodel)12.1逻辑节点类(Logicalnodeclass)12.2逻辑节点类属性(Logicalnodeclassattributes)12.3逻辑节点类服务(Logicalnodeclassservices)13数据类模型(Dataclassmodel)..13.1数据类(Dataclass)..
13.2数据类服务(Dataclassservices)14数据集类模型(Datasetclassmodel)14.1数据集类(Datasetclass):14.2数据集属性(Datasetattributes)14.3数据集服务(Datasetservices)15取代模型(Substitutionmodel)16定值组控制类模型(Settinggroupcontrolclassmodel)16.1定值组控制类定义(Settinggroupcontrolclassdefinition)16.2定值组控制类服务(Settinggroupcontrolclass services)17报告和日志类模型(Reporting and logging class model)17.1报告模型(Reportmodel).17.2报告服务(Reportingservices)17.3日志模型(Logmodel)..
18通用变电站事件(GSE)模型的映射(Mapping ofthegeneric substationeventmodel (GSE)) ...
18.1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18.2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SSE)19采样值类传输模型
20控制类模型·
控制服务参数,
控制对象的映射…
控制服务映射
选择·
带值选择
取消·
否定控制服务响应中额外原因诊断.命令终止:
时间和时间同步模型.
命名规则
23文件传输
23.1文件传输模型
23.2文件服务,
24.-致性
24.1标识
24.2PICS(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24.3PICS声明-
··26
25变电站配置语言(SCL)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用于GOOSE和GSE管理的应用协议规范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多播地址选择.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用于GSE管理和GOOSE的ISO/IEC8802-3顿结构概述附录D(资料性附录)
SCL致性.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控制服务映射的特定CDC.
时间范围和纪元
DL/T860.812006
对GB/T16720.1--2003和GB/T16720.2—2003的类型扩展.104
DL/T860.812006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制定了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该标准为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适用于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向设备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作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具,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还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工程管理、一致性测试等方面的要求。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将提高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促进自动化技术发展及互操作性实现。本部分是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的一部分。DL/T860标准由下述部分组成:DL/Z860.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概论DL/Z860.2
DL/T860.3
DL/T860.4
DL/T860.5
DL/T860.6
DL/T860.7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变电站通信有关的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描述语言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DL/T860.72
服务接口(ACSI)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抽象通信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公用数据类DL/T860.7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兼容逻辑DL/T860.74
节点类和数据类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
DL/T860.81
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DL/T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
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
DL/T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8802-3的采样值
DL/T860.1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致性测试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BC61850-8-1:2004《对MIMS(ISO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C、附录E、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上海华东电力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自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任雁铭、黄健、谭文、何卫、刘佩娟、潘勇伟、马文龙。IV
DL/T860.81—2006
本标准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安排编制的。
DL860标准的本部分是分层变电站通信结构规范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DL860标准第8部分是为了实现多种变电站设备和馈线设备之间的操作。第8部分通过详细描述如何生成和交换具体的通信报文,实现互操作。这些报文实现了DL/T860.74、DL/T860.73、DL/T860.72规定的抽象服务和模型。映射支持基于GB/T156293(以太网)局域网变电站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于本部分采用的一些协议栈是可路由导址的,所以实际通信路径可以不局限于局域网。数据交换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如测量值等。
本部分不提供指导材料。建议将DL/T860.5、DL/T860.71与DL/T860.72结合在一起阅读。1范围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860.812006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 MMS (ISO 9506-1 和 ISO 9506-2) 及ISO/IEC8802-3的映射
DL/T860的本部分规定了通过映射ACSI到MMS及GB/T15629.3帧,利用局域网进行实时性和非实时性数据交换的方法。
MMS的服务和协议可以在完整OSI和TCP兼容的通信协议集上运行。MMS可用于集中和分散结构。本部分包括实时数据指示、控制操作和报告通知的交换。本部分规定了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DL/T860.72)的对象和服务到MMS(制造报文规范GB/T16720—2005)和ISO/IEC8802-3之间的映射。本部分也规定了实时信息到非MMS协议的映射。该协议的语义在DL/T860.72中规定。本部分包含了协议语法、规定、到ISO/IEC8802-3格式的映射,以及使用与ISO/IEC8802-3的相关规定。从ACSI到MMS的映射规定了使用MMS概念、对象和服务,实现ACSI的概念、对象和服务。该映射使得不同生产商能实现功能之间的互操作。本部分规定了使用GB/T16720--2005服务来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方法。对于DL/T860.72·中规定的不映射到MMS的ACSI服务,本部分将规定其他协议。本部分使用面向对象方法,依据实际装置的外部可见数据和行为,描述实际装置。这些对象本身是抽象的,可以在更广范围中应用。但这种应用已经超出了变电站通信的应用范围。本部分提供了DL/T860.72、DL/T860.73和DL/T860.74所规定的对象和服务的映射。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idtIEC61850-2:2003)DL/Z860.2
DL/T860.5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idtIEC61850-5:2003)DL/T860.7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原理和模型(idtIEC61850-7-1:2003).DL/T860.7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idtIEC61850.7-2:2003)DL/T860.7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公用数据类(idtIEC61850-7-3:2003)DL/T860.7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idt.IEC61850-7-4:2003)
DL/T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idtIEC61850-9-1:2003)DL/T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8802-3的采样值(idtIEC61850-9-2:2004)1
DL/T860.81—2006
GB/T12507.1—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eqVEC60874-1:1993)分类号L51GB/T12507.1一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2部分:F-SMA型光纤光缆连接器分规范(idtIEC60874-2:1993)分类号L51
IEC60874-10-3:1997
光纤、电缆连接器第10-3部分:用于单模及多模光纤的BFOC/2.5类型光纤连接器的详细规范
GB/T9387.1-1998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分类号L79GB/T9387.3-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3部分:命名和编址(idtISO/IEC7498-3:1997)分类号L79ISO/IEC8072: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传输服务ISO/IEC8073: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连接模式的传输层服务协议ISO/IEC8326:1996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联会话层服务规定ISO/IEC8327-1: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面向连接的会话层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348:200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网络服务规定ISO/IEC8473-1:1998信息技术提供无连接模式的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17179.2一2000信息技术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2部分:由GB/T15629(ISO/IEC8802)子网提供低层服务(idtISO/IEC8473-2:1996)分类号L78GB/T16723—1996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idtISO/IEC8602:1995)分类号L78
ISO/IEC8649: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关联控制服务元素的服务规定ISO/IEC8650-1: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关联控制服务元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802-2:199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和城域网络特定要求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ISO/IEC8802-3:20011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和城域网络特定要求第3部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撞检测介质访问方法(CSMA/CD)及物理层规范ISO/IEC8822: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表示层服务规定ISO/IEC8823-1: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面向连接的表示层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824-1:1999信息技术抽象语法标识(ASN.1):基本标识规范修订版1(2000)
修订版2(2000)
ISO/IEC8825-1:2000信息技术ASN.1编码规则:基本编码规则规范编码规则和区别编码规则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在S和T参考点上定位的ISDN基GB/T17535—19981
本接入接口用的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分配(idtISO/IEC8877:1992)GB/T‘17180-1997信息处理系统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提供无连接方式的网络服务协议联合使用的端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选择交换协议(idtISO9542:1988)分类号L78ISO/IEC9548-1: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无连接会话层协议:协议规范GB/T17546.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无连接表示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idtISO/EC9576-1:1995)分类号L79GB/T17545.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联系控制服务元素的无连接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idtISO/IEC10035-1:1995)分类号L79ISO/IECISP10608-1:1992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的传输框架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上实现连接模式传输服务‘第1部分:概述和子网独立要求ISO/IECISP10608-2:1992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的传输框架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上实现连2
DL/T860.81—2006
接模式传输服务第2部分:TA51框架包括载波监听多路访间/碰撞检测局域网(LANs)的子网独立要求
ISO/IECISP11188-1:1995信息技术国际标准框架通用顶层要求第1部分:面向连接的基本要求
ISO/IECISP11188-3:1996信息技术国际标准框架通用顶层要求第3部分:最低限度OSI上层设备
GB/T16720.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制造报文规范第.1部分:服务定义(idtISO9506—1:2003)J07
GB/T16720.2—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2:2003)J07
制造报文规范第2部分:协议规范(idtISO9506-ISO/ISP14226-1:1996工业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第1部分:ACSE规范
MMS使用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协议
ISO/ISP14226-2:1996
第2部分:通用MMS要
业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ISO/ISP14226-3:1996
工业自动化系统
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第3部分:专用MMS要求
IEEEC37.111
IEEE用于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的通用格式(COMTRADE);IEEE754:1985IEEE二进制浮点算法的标准
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IEEE,可从http://wwW.ieee.orgIEEE 802.101998
RFC542
RFC768
RFC791
RFC792
ARPA网的文件传输协议IETP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数据报协议;IETF,可从http.l/www.ietf.org获得美网协议DARPA工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可从http://www.letf.org获得义DARPA互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前从http://www.ietf.org获网控制报文协议
传输控制过程处理DARPA互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可从htp://wWw.ietf.org获得RFC793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或将网络协议地址转化为48位以太网地址;ETF,可从RFC826
http://www.ietf.org获得
在以太网P数据报传输标准;IETF,可从http://wwyw.ietf.ong获得RFC894
RFC919
RFC922
RFC950
RFC959
RFC1006
RFC1112
RFC1122
RFC1123
RFC2030
3术语和定义
互联网数据报广播;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在子网上互联网数据报广播;IETF,可从http:/l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子网处理标准;IETF可丛http:www.ietf.org获得文件传输协议(FTP)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在传输控制协议上实现ISO传输层服务版本3;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对于IP多播的主机扩展;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主机要求通信层;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主机要求应用和支持;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简单网络时间协议版本4(SNTP);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DLIZ860.2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194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860.81 -- 2006 /IEC 61850-8-1:200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wwW.bzxz.Net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 MMS (ISO 9506-1 和 ISO
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 -Part 8-1 : Specific Communication Service Mapping (SCSM)mapping to MMS (ISO 9506-1 and ISO 9506-2) and to ISO/IEC 8802-3(IEC61850-8-1:2004,IDT)
200612-17发布
200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引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综述,
概述·
DL/T860服务器对象
5.3MMS通信协议集
5.4非MMS通信协议集
5.5使用的MMS对象…
6通信协议栈
6.1协议使用概述
6.2客户/服务器服务和通信协议集6.3GSE管理和GOOSE服务通信协议集:6.4GSSE服务和通信协议集…
6.5时间同步(Timesync)
7DL/T860的对象(ObjectsofDL/T860)7.1服务器(Server)
7.2逻辑设备(LD)
7.3逻辑节点(LN)
8DL/T860.72和DL/T860.73数据属性的映射次
8.1DL/T860.72规定的属性映射(MappingofAttributesspecified inDL/T860.72)8.2DL/T860.73中规定的品质公用数据属性类型的映射,9服务器类模型(Serverclassmodel)9.1服务器映射(Servermapping)9.2服务器类属性(Serverclassattributes)9.3服务器类服务-读服务器目录(ServerclassserviceGetServerDirectory)10关联模型(Associationmodel).10.1与通信协议集的关联(Associationrelationtocommunicationprofiles)DL/T860.81—2006
客户/服务器通信协议集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client/server10.2
communicationprofile)
用于GSE管理通信协议集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GSEmanagement10.3
communication profile)
10.4用于时间同步的双边关联模型(Twopartyassociationmodelfortimesync)10.5多播关联模型(Multicastassociationmodel)逻辑设备模型(Logicaldevicemodel)11
DL/T860.81—2006
12逻辑节点模型(Logicalnodemodel)12.1逻辑节点类(Logicalnodeclass)12.2逻辑节点类属性(Logicalnodeclassattributes)12.3逻辑节点类服务(Logicalnodeclassservices)13数据类模型(Dataclassmodel)..13.1数据类(Dataclass)..
13.2数据类服务(Dataclassservices)14数据集类模型(Datasetclassmodel)14.1数据集类(Datasetclass):14.2数据集属性(Datasetattributes)14.3数据集服务(Datasetservices)15取代模型(Substitutionmodel)16定值组控制类模型(Settinggroupcontrolclassmodel)16.1定值组控制类定义(Settinggroupcontrolclassdefinition)16.2定值组控制类服务(Settinggroupcontrolclass services)17报告和日志类模型(Reporting and logging class model)17.1报告模型(Reportmodel).17.2报告服务(Reportingservices)17.3日志模型(Logmodel)..
18通用变电站事件(GSE)模型的映射(Mapping ofthegeneric substationeventmodel (GSE)) ...
18.1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18.2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SSE)19采样值类传输模型
20控制类模型·
控制服务参数,
控制对象的映射…
控制服务映射
选择·
带值选择
取消·
否定控制服务响应中额外原因诊断.命令终止:
时间和时间同步模型.
命名规则
23文件传输
23.1文件传输模型
23.2文件服务,
24.-致性
24.1标识
24.2PICS(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24.3PICS声明-
··26
25变电站配置语言(SCL)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用于GOOSE和GSE管理的应用协议规范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多播地址选择.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用于GSE管理和GOOSE的ISO/IEC8802-3顿结构概述附录D(资料性附录)
SCL致性.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控制服务映射的特定CDC.
时间范围和纪元
DL/T860.812006
对GB/T16720.1--2003和GB/T16720.2—2003的类型扩展.104
DL/T860.812006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制定了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该标准为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适用于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向设备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作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具,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还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工程管理、一致性测试等方面的要求。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将提高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促进自动化技术发展及互操作性实现。本部分是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的一部分。DL/T860标准由下述部分组成:DL/Z860.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概论DL/Z860.2
DL/T860.3
DL/T860.4
DL/T860.5
DL/T860.6
DL/T860.7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变电站通信有关的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描述语言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DL/T860.72
服务接口(ACSI)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抽象通信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公用数据类DL/T860.73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兼容逻辑DL/T860.74
节点类和数据类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MMS(ISO
DL/T860.81
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DL/T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
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
DL/T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8802-3的采样值
DL/T860.1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致性测试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BC61850-8-1:2004《对MIMS(ISO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的映射》。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C、附录E、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上海华东电力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自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任雁铭、黄健、谭文、何卫、刘佩娟、潘勇伟、马文龙。IV
DL/T860.81—2006
本标准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安排编制的。
DL860标准的本部分是分层变电站通信结构规范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DL860标准第8部分是为了实现多种变电站设备和馈线设备之间的操作。第8部分通过详细描述如何生成和交换具体的通信报文,实现互操作。这些报文实现了DL/T860.74、DL/T860.73、DL/T860.72规定的抽象服务和模型。映射支持基于GB/T156293(以太网)局域网变电站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由于本部分采用的一些协议栈是可路由导址的,所以实际通信路径可以不局限于局域网。数据交换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如测量值等。
本部分不提供指导材料。建议将DL/T860.5、DL/T860.71与DL/T860.72结合在一起阅读。1范围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860.812006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对 MMS (ISO 9506-1 和 ISO 9506-2) 及ISO/IEC8802-3的映射
DL/T860的本部分规定了通过映射ACSI到MMS及GB/T15629.3帧,利用局域网进行实时性和非实时性数据交换的方法。
MMS的服务和协议可以在完整OSI和TCP兼容的通信协议集上运行。MMS可用于集中和分散结构。本部分包括实时数据指示、控制操作和报告通知的交换。本部分规定了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DL/T860.72)的对象和服务到MMS(制造报文规范GB/T16720—2005)和ISO/IEC8802-3之间的映射。本部分也规定了实时信息到非MMS协议的映射。该协议的语义在DL/T860.72中规定。本部分包含了协议语法、规定、到ISO/IEC8802-3格式的映射,以及使用与ISO/IEC8802-3的相关规定。从ACSI到MMS的映射规定了使用MMS概念、对象和服务,实现ACSI的概念、对象和服务。该映射使得不同生产商能实现功能之间的互操作。本部分规定了使用GB/T16720--2005服务来实现数据交换的标准方法。对于DL/T860.72·中规定的不映射到MMS的ACSI服务,本部分将规定其他协议。本部分使用面向对象方法,依据实际装置的外部可见数据和行为,描述实际装置。这些对象本身是抽象的,可以在更广范围中应用。但这种应用已经超出了变电站通信的应用范围。本部分提供了DL/T860.72、DL/T860.73和DL/T860.74所规定的对象和服务的映射。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idtIEC61850-2:2003)DL/Z860.2
DL/T860.5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设备模型(idtIEC61850-5:2003)DL/T860.7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原理和模型(idtIEC61850-7-1:2003).DL/T860.7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idtIEC61850.7-2:2003)DL/T860.7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公用数据类(idtIEC61850-7-3:2003)DL/T860.7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idt.IEC61850-7-4:2003)
DL/T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上的采样值(idtIEC61850-9-1:2003)DL/T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ISO/IEC8802-3的采样值(idtIEC61850-9-2:2004)1
DL/T860.81—2006
GB/T12507.1—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eqVEC60874-1:1993)分类号L51GB/T12507.1一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第2部分:F-SMA型光纤光缆连接器分规范(idtIEC60874-2:1993)分类号L51
IEC60874-10-3:1997
光纤、电缆连接器第10-3部分:用于单模及多模光纤的BFOC/2.5类型光纤连接器的详细规范
GB/T9387.1-1998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分类号L79GB/T9387.3-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3部分:命名和编址(idtISO/IEC7498-3:1997)分类号L79ISO/IEC8072: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传输服务ISO/IEC8073: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连接模式的传输层服务协议ISO/IEC8326:1996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联会话层服务规定ISO/IEC8327-1: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面向连接的会话层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348:200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网络服务规定ISO/IEC8473-1:1998信息技术提供无连接模式的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GB/T17179.2一2000信息技术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2部分:由GB/T15629(ISO/IEC8802)子网提供低层服务(idtISO/IEC8473-2:1996)分类号L78GB/T16723—1996信息技术提供OSI无连接方式运输服务的协议(idtISO/IEC8602:1995)分类号L78
ISO/IEC8649: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关联控制服务元素的服务规定ISO/IEC8650-1: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关联控制服务元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802-2:199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和城域网络特定要求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ISO/IEC8802-3:20011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和城域网络特定要求第3部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撞检测介质访问方法(CSMA/CD)及物理层规范ISO/IEC8822: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表示层服务规定ISO/IEC8823-1: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面向连接的表示层协议:协议规范ISO/IEC8824-1:1999信息技术抽象语法标识(ASN.1):基本标识规范修订版1(2000)
修订版2(2000)
ISO/IEC8825-1:2000信息技术ASN.1编码规则:基本编码规则规范编码规则和区别编码规则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在S和T参考点上定位的ISDN基GB/T17535—19981
本接入接口用的接口连接器和接触件分配(idtISO/IEC8877:1992)GB/T‘17180-1997信息处理系统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提供无连接方式的网络服务协议联合使用的端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选择交换协议(idtISO9542:1988)分类号L78ISO/IEC9548-1: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无连接会话层协议:协议规范GB/T17546.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无连接表示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idtISO/EC9576-1:1995)分类号L79GB/T17545.1一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联系控制服务元素的无连接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idtISO/IEC10035-1:1995)分类号L79ISO/IECISP10608-1:1992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的传输框架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上实现连接模式传输服务‘第1部分:概述和子网独立要求ISO/IECISP10608-2:1992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的传输框架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上实现连2
DL/T860.81—2006
接模式传输服务第2部分:TA51框架包括载波监听多路访间/碰撞检测局域网(LANs)的子网独立要求
ISO/IECISP11188-1:1995信息技术国际标准框架通用顶层要求第1部分:面向连接的基本要求
ISO/IECISP11188-3:1996信息技术国际标准框架通用顶层要求第3部分:最低限度OSI上层设备
GB/T16720.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制造报文规范第.1部分:服务定义(idtISO9506—1:2003)J07
GB/T16720.2—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2:2003)J07
制造报文规范第2部分:协议规范(idtISO9506-ISO/ISP14226-1:1996工业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第1部分:ACSE规范
MMS使用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协议
ISO/ISP14226-2:1996
第2部分:通用MMS要
业自动化系统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ISO/ISP14226-3:1996
工业自动化系统
国际标准框架AMM11:制造报文规范总体应用基础框架第3部分:专用MMS要求
IEEEC37.111
IEEE用于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的通用格式(COMTRADE);IEEE754:1985IEEE二进制浮点算法的标准
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IEEE,可从http://wwW.ieee.orgIEEE 802.101998
RFC542
RFC768
RFC791
RFC792
ARPA网的文件传输协议IETP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数据报协议;IETF,可从http.l/www.ietf.org获得美网协议DARPA工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可从http://www.letf.org获得义DARPA互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前从http://www.ietf.org获网控制报文协议
传输控制过程处理DARPA互联网编程协议规范;IETF,可从htp://wWw.ietf.org获得RFC793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或将网络协议地址转化为48位以太网地址;ETF,可从RFC826
http://www.ietf.org获得
在以太网P数据报传输标准;IETF,可从http://wwyw.ietf.ong获得RFC894
RFC919
RFC922
RFC950
RFC959
RFC1006
RFC1112
RFC1122
RFC1123
RFC2030
3术语和定义
互联网数据报广播;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在子网上互联网数据报广播;IETF,可从http:/l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子网处理标准;IETF可丛http:www.ietf.org获得文件传输协议(FTP)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在传输控制协议上实现ISO传输层服务版本3;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对于IP多播的主机扩展;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主机要求通信层;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互联网主机要求应用和支持;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简单网络时间协议版本4(SNTP);IETF,可从http://wWw.ietf.org获得DLIZ860.2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DL/T596-2005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096-2008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