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

【国家标准(GB)】 腧穴名称与定位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18:39:48
- GB/T12346-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T 12346-2006
标准名称:
腧穴名称与定位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9-18 -
实施日期:
2006-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44 MB
替代情况:
替代GB 12346-1990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腧穴体表定位的方法和362个经穴、46个经外奇穴的名称和定位;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出版及针灸学术交流。 GB/T 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 GB/T12346-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346-—2006
代替GB123461990
穴名称与定位
Nomenclature and loc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2006-09-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2-01实施
GB/T 12346-—2006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标推计量单位
2.2方位本语
2.3定穴体表标志
基准穴点
3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胸穴体表定位的原则
穴体表定位的方法
标准件位
穴定位的表述
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足太阴牌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足殿阴肝经穴,
酱脉穴·
任脉穴·
5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头颈部穴
胸腹部穴-
5.3背部穴·
上肢穴·
5.5下肢穴·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用定穴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十四经穴名称索引
经外奇穴名称索引,
GB/T12346-—2006
本标旅穴位命名依据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0)颁布的讨灸穴名国际标准》(90/8579-A1ar8o0o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rnenclature)。本标准代替GB12346一1990经穴部位。本标准与 GB 12346—1990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一标准名称修订为穴名称与定位》;一将三焦经、督脉、任脉三条经脉的经穴代码分别改为“TE”,“GV”\CV\,与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命名法相一致;
一将“骨度”折盘寸表作了如下调整:删去“眉间→大椎18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3寸\“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寸、\肩峰缘→后正中线8寸\四项,增如\两肩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内踝尖→足底3寸”“嫔尖(膝中)→内踝尖15寸”“髋尖→髋底2寸\四项,将原“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課上缘”改作“耻骨联合上缘→髋底”,一穴定位的标准体位及方位术语改用现代解学标推体位和方位术语;新增了22个确定脑穴定位的”基准穴点”,将脑穴定位的文本中属于取穴法的内容析出,同时定位文本中需要说明的部分,都归于新设的“注”下,
一统一了穴定位描述的体例,更正了陷谷,风市、中读3穴的定位错误以及部分逾穴的表述不规范,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姗去了经外奇穴中的“藤眼”条;一印堂穴由经外奇穴至替脉。
将原“经穴定位依据”“经穴定位方法”中的部分内容调整后,作为“附录A常用定穴解部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本标推主要起草人:黄龙样、赵京生、韩钟、王雪菩、李鼎。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0年6月,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
GB/T12346—2006
GB12346一1990经穴部位实施以来,对于促进针灸教育的规范化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语应针灸学发展的带要,有必要对该标推进一步加以修订,使其科学性与权戚性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鉴于GB12346—1990经穴部位》除了361个经穴之外,还包含了48个经外奇穴,除了确定上述穴位的定位之外,还确定了相应的名称,故本次修订版改名为“脑穴名称与定位”。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扇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耻的方法一一骨折盘法描述穴部位,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国际会议确定采用“寸”作为针灸经穴标谁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蹦穴定位采用这种计单位。1范围
穴名称与定位
GB/T12346—2006
本标难规定了人体穴体表定位的方法和362个经穴、46个经外奇穴的名称和定位。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出版及针灸学术交流。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标准计量单位
骨度分寸bone proportional cu,B-cun将标准人体的高度设定为75等分寸,依此比例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合全身务部的长度和宽度。具体方法:将人体的高度定为75等分寸.再将人体一定的区段的长度和宽度,折合为一定的等份,一份即为“一”。全身常用骨度分寸见3.2.2““骨度\折量定位法”。2.1.2
手指同身寸fingercun,F-cun
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瞻穴的方法。常用的折算方法见3.2.3“指寸\定位法”。2.2方位术语
内侧与外例 medil and lateral近于正中面(inedianplane)者为内,远于正中面(medianpl.ane)者为外。在描述前臂时,相同的概念用“尺侧\上与下 superior and inferior分别指靠近身体的上端与下端。2.2.3
前与后 anterior And posterior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2.2.4
近侧[端]与远侧端了
jproximal and distal
距四肢根部近者为近侧[端],距四肢根部远者为远侧[端]。2.3定穴体表标志
前发际正中midpoint of anterior hairline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midpoint of postcrior hairline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额角发际anteriorhairlineatthecorner of forehead前发际藝部曲角处:
GB/T 12346—2006
眉间glabella
两眉头之间的中点。
耳尖 apex of ear
在耳向前折时耳的最离点处。
腋前纹头anterior axillary fold腋窝皱前端。
腋后纹头posterioraxillaryfod腋密皱髪后端。
center of the axillary fossa脏窝正中央
腋窝的中点。
肘横纹cubitalcrease
屈肘90°时肘窝处横纹。
赤白肉际jnnction af the redand white skin手擎、手背皮肤移行处;足底、足背皮肤移行处。2.3.11
corner of the nail
甲根角
指或趾中侧缘和甲体基底缘所形成的夹角。2.3.12
脑横纹popliteal erease
胭窦处横纹。
外 尖prominence of tbe lateral malleolus外踝最凸起处。
内尖prominence of themedial mafieolus内踝最凸起处。
2.4基准穴点
基准穴点的性质、作用与体表解剖标志点相间。正文使用基准穴时,用括号标出相应的国际穴名代码,如偏历定位\在前臀,豌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LI5)与曲池(L.111)连线上”。2.4.1
尺泽Chize(LU5)
在肘区,肘横纹上胶二头肌避烧侧缘凹陷中。2.4.2
太渊 Taiyudn(LU9)
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软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2
阳溪Yangxi(1.J5)
在腕区,在豌背侧远横纹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英烟宽”凹陷中。2.4.4
曲池Quchi(L111)
在肘区,尺泽(LUS)与肱骨外上连线的中点处。2.4.5
肩假Jianyi(LI15)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脑骨大结节衡骨间凹陷中。2.4.6
头维Touwei(ST8)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2.4.7
气冲Qichong(ST30)
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2.4.8
梁丘Liangqiu(ST34)
在股区,眠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2.4.9
阴陵泉Yinlingquin(SP9)
在小腿内侧,腔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2.4.10
冲门Changmen(SP12)
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嵌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2. 4. 11
民仑Kinlin(BL60)
在踝区,外踝尖与限腱之间的凹陷中。2. 4.12
特Dubi(sT35)
在膝前区,髋韧带外侧凹陷中。2.4.13
Jiexi(ST41)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2.4.14
太溪Talxi(K13)
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闻的凹陷中。2. 4. 15
臀风Yifeng(TE17)
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2. 4. 16
角孙Jiaosun(TE20)
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GB/T12346—2006
GB/T12346—2306
曲馨Qubin(GB7)
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2.4.18
天冲Tianchong(GB9)
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人发际2 寸。2.4.19
完骨Wangu(GB12)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2.4.20
风池Fengchi(GB20)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2.4.21
百会Baihui(Gy20)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时尖Zhoujan(EX-UE1)
在肘后区,尺骨库嘴的尖端。
3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3.1穴体表定位的原则
采用文献分析、临床实际应用及实测比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舱穴定位。在文献的选择上,特别注重古今其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脑穴定位文献,如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于金方·明堂》,“铜人穴针灸图经》等。当古代文献定位文字插述不明确时,根据以下4条原则综合判定:一体装解剖标志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不吻合时,优先考虑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一充分考虑原文献中包括舱穴排列区域及次序、穴名,取穴法在内的一切相关信息:一在确定某一俞穴定位时,综合考案其相关穴的定位,如原文献存有相应的穴图或穴模型,则需参照穴图或穴模型理解原文献。3.2穴体表定位的方法
3.2.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穴定位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独。
固定标志,指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中,乳头、脐窝等。例如,于排头前下方定阳陵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联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如下:一第2助:平陶骨角水平,锁骨下可触及的助骨即第2肋。:-一第4肋间凉:男性乳头平第4肋间隙。一第7颈椎棘突:颈后隆起最高且能随头旋转而转动者为第7颈椎棘突。-一第2胸椎棘突:直立,两于下垂时,两房胖骨上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一第3胸推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肿冈内侧端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第7胸样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肿骨下角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4
GB/T 12346—2006
第12胸推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横平两肩脾骨下角与两骼鳞最高点连线的中点。-第4腰推棘突两嗜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2椎: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骶管裂孔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角平齐的后正中绒上。一时横纹:与肱骨内上鯉、外上踝连线相平。一腕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苯突尘下连线相平。一腕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3.2.2“骨度”折盘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整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脑穴定位的方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耻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份,每1等份为1寸,10等份为1尺),作为定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表1。
表1“骨度”折盘寸表
头面部
胸腰助部
背庭部
上肢部
下肢部
起正点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月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奕(完骨)之间
胸骨上度(天突)一剑胸结合中点(歧骨)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脐中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两肩归骨喙突内侧缘之间
两乳头之向
肩脾骨内侧缘→后正中线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尺骨盛瞻)时横纹(平尺骨脏嗜)一腕萃(背)侧远端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一底
槟底→酶尖
髋尖(麟牛)→内躁尖15寸
(经骨内货踝下方阴陵泉内躁尖为 13 寸股骨大转子→横纹(平眸尖)
臀沟→国横纹
胭横纹(平猴尖)→外踝尖
内躁尖→足底
3“指寸定位法
折过寸度盘法
用于确定头部脑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胸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头前部脸穴的横向距。用于确定头后部幽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腹部验穴的圾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腹部脑穴的绒向矩离。用于劲定胸部胸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胶部脑穴的横问距离,用丁确定背腰都舱穴的横向斯离。用于确定上对部脑穴的娠问距离,用于确定前臂部脑穴的绒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部脑穴的纵向更离。用于确定小腿内部胸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后都脑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小腿外部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足内侧部穴的纵向距离。是指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穴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当在骨度折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方法,以确定穴的标准定位。3.2.3.1中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的中指中节桡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回身寸:以被取穴者拇指的指闻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2.3.2
3.2.3.3横指同身小(一夫法):被取穴者手四指并拢,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GB/T12346—2006
跪穴定位的以上三种方法在应用时需互相结合,即主要采用体表解部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而对少低难以完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腑穴,则配合使用\指寸”定位法。3. 3标准体位
传统穴定位所规定的人体体位与方位术语与现代解削学不完全相同。如将上肢的宰心一侧即厕侧称为“内侧”,是手三阴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外侧\,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卜肢向正中线的-侧称为“内侧”,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将下肢远离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外侧*,下肢的后部称为“后侧”,是足三阳经穴分布的部位。头面驱下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酱脉六的分布部位,是确定分布于其两测穴的基准。本标准穴定位的描述果用标准解剖学体位,即:身体直立,两眼平前方,两足并扰,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举心向前。3.4穴定位的衰述
3.4.1瞻穴定位“部位尽量采用明确的纵横两坐标法,即两线相交定一点,先确定纵坐标(Y轴)上距离,再定横坐标(X轴)上距离。
3.4.2穴定位表述中有关解剖分区采用1998年由解剖名词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最新版《国际标准解剖名词》Internationalanatomical terminology)。根据穴定位的实际情况选用该标推中适用级别的分区术语。
3.4.3胞穴定位的表述中不涉及“取穴法“内容。根据要,将有关瀚穴定位所要求的特定体位、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的技法,骨度寸的折取方法等“取穴法”内容,以及与相邻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以注文的形式说明。
3,4.4将取穴的一般体位集中说明,而只将某些穴定位所第的特殊体位,在相关瀚穴定位条目下,加注具体说明。
3,4.4,1注\是根据输穴定位文字描逆,给出相应的取穴要领,补充说明以下相关信息取穴所要求的特殊体位;
一骨度分寸的折取方法;Www.bzxZ.net
一对于某些解部标志敢法的说明:一一与相邻穴或标恶穴的邻关系体表标志的性别及个体差异情况的说明。3.4.4.2取穴的一般体位:
前头、面部及前颈部:常取仰卧位或正坐仰靠。一例头、侧面及侧颈部:常取侧卧位或侧伏,或正坐。一后头、颈项及后背的上部:常取俯伏,或俯卧位。一后背中下部:常取俯卧位或俯伏位。一腰骶部:紫取俯卧位。
——胸部及上胶部:常取仲卧位或仰靠位。下胶部:常取仰卧位。
一侧胸,助部及腾部:常取侧卧位。肩部;常取侧卧位或正坐垂肩,或臂外展位。一腰部,髋部、肩脚部及上肢外侧穴:常取侧卧位或横眩俯伏坐位,或两手按部平坐,上肢内侧、手擎面穴常取伸拷仰载,或仰举位或仰卧位。一一大肠经前样穴:常取横脑屈时,或侧掌位。一三焦经前臂、手背穴常取俯举位。一下肢内侧、前侧穴:常取正坐届膝,或仰卧位。一下肢外测穴:常取正坐屈藤,或侧卧位。6
一臀部外侧穴:常取侧卧位。
一大腿后侧穴:常取俯卧位。
一小腿后侧及足跟部穴:常取俯即,或正坐垂足位。一足背部穴:常取仰卧,或正坠垂足位。4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
4.1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Zhongfu(LU1)
在胸部,横平第1助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E寸,注 1:先确定云门(1U2),中府即在云门(EU2)下1 GB/T 12346—2006
注2:横平内侧的库房(ST14),感中(KI26),华盖(CV20),4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殖度与第 1肋同晾亚度相应,4.1.2
云门 Yinmen(LU2)
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骨咚牵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注,横平内侧的气户(ST13)、俞府(KI27),避玑(CV21),4穴略呈--弧形分布,其弧度与锁骨下缘弧度相迹。4.1.3
天府Tianfu(LU3)
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脑二头肌烧缘处,注:脏二头肌外例海平腋前纹头处至尺泽(1.1J5>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4.1.4
侠白Xihai(LU4)
在臂前区,蔽前纹头下4寸,眩二头肌桡侧缘处。4.1.5
尺泽Chize(LU5)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注:用肘,肘横纹上,曲池(LI11)与曲泽(PC3)之间,与曲泽(PC3)相随一肌腱(肱二头肌腱)。4. 1.6
孔最Kongzui(LU6)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译(LU5)与太渊(1.U9)连线上。注:尺涵(LU5)下5寸,即尺泽(LU5)与太谢(LU9)连线的宁点上1寸。4.1.7
列缺Liequ(LU7)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4.1.8
经渠Jinggu(Lu)
在前臂前区,腋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注:太渊(LU9)上1寸·约当豌掌侧近端横纹中。4. 1.9
太渊Taiyuan(U9)
在腕前区,榄骨萃突窦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例叫陷中。注:在腕掌侧远端描纹榄侧·桃动脉搏动处:4.1.10
鱼际Yaji(LU10)
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7
GB/T 12346—2006
少商Shaoshang(LUi1)
在于指,拇指未节税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注:拇指侧指甲根角侧上方(印沿角平分线方向)0,1 寸。相当于沿严甲烧侧画一直线与瓜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4.2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Shangyang(LJ1)
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注:食指桃侧甲根角侧上方(即滑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瓜桃侧画一度线与爪甲装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二间rjianL12)
在手指,第2挚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4.2.3
三间 Sanjian(1.13)
在手背,第2挚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4.2. 4
合谷Hegi(L14)
在手背,第2挚骨桡侧的中点处。A.2.5
阳溪Yangxi(L15)
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舜烟窝凹陷中。注:手抑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手背外侧部拇长仲肌健与拇短伸肌避之间形成一明显的凹陷一一解剖学“算退窝”,其最凹陷处即本穴。
偏历Piaali(L16)
在前臂,腕登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15)与曲池(L111)莲线上。注:阳澳(L15)第曲池(L111)连毁的下1/4与上3/4的交点处。4.2.7
温酒Wenliu(L17)
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15)与曲池(LI11)连线上。4.2.8
下廉Xialian(L18)
在前臂,肘横纹下 4寸,阳溪(L15)与曲池(1.[11)连线上。注:阳锲(LI5)与曲他(L11I)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上搬(L19)下1寸。4.2.9
上廉Shanglian(L19)
在前臂,附横纹下 3寸,阳溪(LI5)与曲池(L.I!1)连线上。4.2.10
手三里Shousanli(Ll10)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15)与曲池(LI11)连线上。B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346-—2006
代替GB123461990
穴名称与定位
Nomenclature and loc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2006-09-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2-01实施
GB/T 12346-—2006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标推计量单位
2.2方位本语
2.3定穴体表标志
基准穴点
3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胸穴体表定位的原则
穴体表定位的方法
标准件位
穴定位的表述
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
手太阴肺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
足太阴牌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足殿阴肝经穴,
酱脉穴·
任脉穴·
5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头颈部穴
胸腹部穴-
5.3背部穴·
上肢穴·
5.5下肢穴·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用定穴解剖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十四经穴名称索引
经外奇穴名称索引,
GB/T12346-—2006
本标旅穴位命名依据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0)颁布的讨灸穴名国际标准》(90/8579-A1ar8o0o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rnenclature)。本标准代替GB12346一1990经穴部位。本标准与 GB 12346—1990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一标准名称修订为穴名称与定位》;一将三焦经、督脉、任脉三条经脉的经穴代码分别改为“TE”,“GV”\CV\,与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命名法相一致;
一将“骨度”折盘寸表作了如下调整:删去“眉间→大椎18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3寸\“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寸、\肩峰缘→后正中线8寸\四项,增如\两肩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内踝尖→足底3寸”“嫔尖(膝中)→内踝尖15寸”“髋尖→髋底2寸\四项,将原“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課上缘”改作“耻骨联合上缘→髋底”,一穴定位的标准体位及方位术语改用现代解学标推体位和方位术语;新增了22个确定脑穴定位的”基准穴点”,将脑穴定位的文本中属于取穴法的内容析出,同时定位文本中需要说明的部分,都归于新设的“注”下,
一统一了穴定位描述的体例,更正了陷谷,风市、中读3穴的定位错误以及部分逾穴的表述不规范,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姗去了经外奇穴中的“藤眼”条;一印堂穴由经外奇穴至替脉。
将原“经穴定位依据”“经穴定位方法”中的部分内容调整后,作为“附录A常用定穴解部部位及方位术语对应词”。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本标推主要起草人:黄龙样、赵京生、韩钟、王雪菩、李鼎。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0年6月,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
GB/T12346—2006
GB12346一1990经穴部位实施以来,对于促进针灸教育的规范化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语应针灸学发展的带要,有必要对该标推进一步加以修订,使其科学性与权戚性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鉴于GB12346—1990经穴部位》除了361个经穴之外,还包含了48个经外奇穴,除了确定上述穴位的定位之外,还确定了相应的名称,故本次修订版改名为“脑穴名称与定位”。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扇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耻的方法一一骨折盘法描述穴部位,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国际会议确定采用“寸”作为针灸经穴标谁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蹦穴定位采用这种计单位。1范围
穴名称与定位
GB/T12346—2006
本标难规定了人体穴体表定位的方法和362个经穴、46个经外奇穴的名称和定位。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科研、医疗、出版及针灸学术交流。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标准计量单位
骨度分寸bone proportional cu,B-cun将标准人体的高度设定为75等分寸,依此比例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合全身务部的长度和宽度。具体方法:将人体的高度定为75等分寸.再将人体一定的区段的长度和宽度,折合为一定的等份,一份即为“一”。全身常用骨度分寸见3.2.2““骨度\折量定位法”。2.1.2
手指同身寸fingercun,F-cun
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瞻穴的方法。常用的折算方法见3.2.3“指寸\定位法”。2.2方位术语
内侧与外例 medil and lateral近于正中面(inedianplane)者为内,远于正中面(medianpl.ane)者为外。在描述前臂时,相同的概念用“尺侧\
前与后 anterior And posterior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2.2.4
近侧[端]与远侧端了
jproximal and distal
距四肢根部近者为近侧[端],距四肢根部远者为远侧[端]。2.3定穴体表标志
前发际正中midpoint of anterior hairline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midpoint of postcrior hairline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额角发际anteriorhairlineatthecorner of forehead前发际藝部曲角处:
GB/T 12346—2006
眉间glabella
两眉头之间的中点。
耳尖 apex of ear
在耳向前折时耳的最离点处。
腋前纹头anterior axillary fold腋窝皱前端。
腋后纹头posterioraxillaryfod腋密皱髪后端。
center of the axillary fossa脏窝正中央
腋窝的中点。
肘横纹cubitalcrease
屈肘90°时肘窝处横纹。
赤白肉际jnnction af the redand white skin手擎、手背皮肤移行处;足底、足背皮肤移行处。2.3.11
corner of the nail
甲根角
指或趾中侧缘和甲体基底缘所形成的夹角。2.3.12
脑横纹popliteal erease
胭窦处横纹。
外 尖prominence of tbe lateral malleolus外踝最凸起处。
内尖prominence of themedial mafieolus内踝最凸起处。
2.4基准穴点
基准穴点的性质、作用与体表解剖标志点相间。正文使用基准穴时,用括号标出相应的国际穴名代码,如偏历定位\在前臀,豌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LI5)与曲池(L.111)连线上”。2.4.1
尺泽Chize(LU5)
在肘区,肘横纹上胶二头肌避烧侧缘凹陷中。2.4.2
太渊 Taiyudn(LU9)
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软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2
阳溪Yangxi(1.J5)
在腕区,在豌背侧远横纹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英烟宽”凹陷中。2.4.4
曲池Quchi(L111)
在肘区,尺泽(LUS)与肱骨外上连线的中点处。2.4.5
肩假Jianyi(LI15)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脑骨大结节衡骨间凹陷中。2.4.6
头维Touwei(ST8)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2.4.7
气冲Qichong(ST30)
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2.4.8
梁丘Liangqiu(ST34)
在股区,眠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2.4.9
阴陵泉Yinlingquin(SP9)
在小腿内侧,腔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2.4.10
冲门Changmen(SP12)
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嵌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2. 4. 11
民仑Kinlin(BL60)
在踝区,外踝尖与限腱之间的凹陷中。2. 4.12
特Dubi(sT35)
在膝前区,髋韧带外侧凹陷中。2.4.13
Jiexi(ST41)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2.4.14
太溪Talxi(K13)
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闻的凹陷中。2. 4. 15
臀风Yifeng(TE17)
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2. 4. 16
角孙Jiaosun(TE20)
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GB/T12346—2006
GB/T12346—2306
曲馨Qubin(GB7)
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2.4.18
天冲Tianchong(GB9)
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人发际2 寸。2.4.19
完骨Wangu(GB12)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2.4.20
风池Fengchi(GB20)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2.4.21
百会Baihui(Gy20)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时尖Zhoujan(EX-UE1)
在肘后区,尺骨库嘴的尖端。
3穴体表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3.1穴体表定位的原则
采用文献分析、临床实际应用及实测比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舱穴定位。在文献的选择上,特别注重古今其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脑穴定位文献,如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于金方·明堂》,“铜人穴针灸图经》等。当古代文献定位文字插述不明确时,根据以下4条原则综合判定:一体装解剖标志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不吻合时,优先考虑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一充分考虑原文献中包括舱穴排列区域及次序、穴名,取穴法在内的一切相关信息:一在确定某一俞穴定位时,综合考案其相关穴的定位,如原文献存有相应的穴图或穴模型,则需参照穴图或穴模型理解原文献。3.2穴体表定位的方法
3.2.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穴定位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独。
固定标志,指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中,乳头、脐窝等。例如,于排头前下方定阳陵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联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如下:一第2助:平陶骨角水平,锁骨下可触及的助骨即第2肋。:-一第4肋间凉:男性乳头平第4肋间隙。一第7颈椎棘突:颈后隆起最高且能随头旋转而转动者为第7颈椎棘突。-一第2胸椎棘突:直立,两于下垂时,两房胖骨上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一第3胸推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肿冈内侧端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第7胸样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肿骨下角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4
GB/T 12346—2006
第12胸推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横平两肩脾骨下角与两骼鳞最高点连线的中点。-第4腰推棘突两嗜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2椎: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一骶管裂孔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角平齐的后正中绒上。一时横纹:与肱骨内上鯉、外上踝连线相平。一腕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苯突尘下连线相平。一腕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3.2.2“骨度”折盘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整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脑穴定位的方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耻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份,每1等份为1寸,10等份为1尺),作为定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表1。
表1“骨度”折盘寸表
头面部
胸腰助部
背庭部
上肢部
下肢部
起正点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月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奕(完骨)之间
胸骨上度(天突)一剑胸结合中点(歧骨)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脐中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两肩归骨喙突内侧缘之间
两乳头之向
肩脾骨内侧缘→后正中线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尺骨盛瞻)时横纹(平尺骨脏嗜)一腕萃(背)侧远端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一底
槟底→酶尖
髋尖(麟牛)→内躁尖15寸
(经骨内货踝下方阴陵泉内躁尖为 13 寸股骨大转子→横纹(平眸尖)
臀沟→国横纹
胭横纹(平猴尖)→外踝尖
内躁尖→足底
3“指寸定位法
折过寸度盘法
用于确定头部脑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胸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头前部脸穴的横向距。用于确定头后部幽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腹部验穴的圾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腹部脑穴的绒向矩离。用于劲定胸部胸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胶部脑穴的横问距离,用丁确定背腰都舱穴的横向斯离。用于确定上对部脑穴的娠问距离,用于确定前臂部脑穴的绒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部脑穴的纵向更离。用于确定小腿内部胸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大腿后都脑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小腿外部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足内侧部穴的纵向距离。是指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穴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当在骨度折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方法,以确定穴的标准定位。3.2.3.1中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的中指中节桡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回身寸:以被取穴者拇指的指闻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2.3.2
3.2.3.3横指同身小(一夫法):被取穴者手四指并拢,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GB/T12346—2006
跪穴定位的以上三种方法在应用时需互相结合,即主要采用体表解部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而对少低难以完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腑穴,则配合使用\指寸”定位法。3. 3标准体位
传统穴定位所规定的人体体位与方位术语与现代解削学不完全相同。如将上肢的宰心一侧即厕侧称为“内侧”,是手三阴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外侧\,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卜肢向正中线的-侧称为“内侧”,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将下肢远离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外侧*,下肢的后部称为“后侧”,是足三阳经穴分布的部位。头面驱下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酱脉六的分布部位,是确定分布于其两测穴的基准。本标准穴定位的描述果用标准解剖学体位,即:身体直立,两眼平前方,两足并扰,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举心向前。3.4穴定位的衰述
3.4.1瞻穴定位“部位尽量采用明确的纵横两坐标法,即两线相交定一点,先确定纵坐标(Y轴)上距离,再定横坐标(X轴)上距离。
3.4.2穴定位表述中有关解剖分区采用1998年由解剖名词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最新版《国际标准解剖名词》Internationalanatomical terminology)。根据穴定位的实际情况选用该标推中适用级别的分区术语。
3.4.3胞穴定位的表述中不涉及“取穴法“内容。根据要,将有关瀚穴定位所要求的特定体位、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的技法,骨度寸的折取方法等“取穴法”内容,以及与相邻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以注文的形式说明。
3,4.4将取穴的一般体位集中说明,而只将某些穴定位所第的特殊体位,在相关瀚穴定位条目下,加注具体说明。
3,4.4,1注\是根据输穴定位文字描逆,给出相应的取穴要领,补充说明以下相关信息取穴所要求的特殊体位;
一骨度分寸的折取方法;Www.bzxZ.net
一对于某些解部标志敢法的说明:一一与相邻穴或标恶穴的邻关系体表标志的性别及个体差异情况的说明。3.4.4.2取穴的一般体位:
前头、面部及前颈部:常取仰卧位或正坐仰靠。一例头、侧面及侧颈部:常取侧卧位或侧伏,或正坐。一后头、颈项及后背的上部:常取俯伏,或俯卧位。一后背中下部:常取俯卧位或俯伏位。一腰骶部:紫取俯卧位。
——胸部及上胶部:常取仲卧位或仰靠位。下胶部:常取仰卧位。
一侧胸,助部及腾部:常取侧卧位。肩部;常取侧卧位或正坐垂肩,或臂外展位。一腰部,髋部、肩脚部及上肢外侧穴:常取侧卧位或横眩俯伏坐位,或两手按部平坐,上肢内侧、手擎面穴常取伸拷仰载,或仰举位或仰卧位。一一大肠经前样穴:常取横脑屈时,或侧掌位。一三焦经前臂、手背穴常取俯举位。一下肢内侧、前侧穴:常取正坐届膝,或仰卧位。一下肢外测穴:常取正坐屈藤,或侧卧位。6
一臀部外侧穴:常取侧卧位。
一大腿后侧穴:常取俯卧位。
一小腿后侧及足跟部穴:常取俯即,或正坐垂足位。一足背部穴:常取仰卧,或正坠垂足位。4十四经穴名称与定位
4.1手太阴肺经穴
中府Zhongfu(LU1)
在胸部,横平第1助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E寸,注 1:先确定云门(1U2),中府即在云门(EU2)下1 GB/T 12346—2006
注2:横平内侧的库房(ST14),感中(KI26),华盖(CV20),4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殖度与第 1肋同晾亚度相应,4.1.2
云门 Yinmen(LU2)
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骨咚牵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注,横平内侧的气户(ST13)、俞府(KI27),避玑(CV21),4穴略呈--弧形分布,其弧度与锁骨下缘弧度相迹。4.1.3
天府Tianfu(LU3)
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脑二头肌烧缘处,注:脏二头肌外例海平腋前纹头处至尺泽(1.1J5>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4.1.4
侠白Xihai(LU4)
在臂前区,蔽前纹头下4寸,眩二头肌桡侧缘处。4.1.5
尺泽Chize(LU5)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注:用肘,肘横纹上,曲池(LI11)与曲泽(PC3)之间,与曲泽(PC3)相随一肌腱(肱二头肌腱)。4. 1.6
孔最Kongzui(LU6)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译(LU5)与太渊(1.U9)连线上。注:尺涵(LU5)下5寸,即尺泽(LU5)与太谢(LU9)连线的宁点上1寸。4.1.7
列缺Liequ(LU7)
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4.1.8
经渠Jinggu(Lu)
在前臂前区,腋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注:太渊(LU9)上1寸·约当豌掌侧近端横纹中。4. 1.9
太渊Taiyuan(U9)
在腕前区,榄骨萃突窦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例叫陷中。注:在腕掌侧远端描纹榄侧·桃动脉搏动处:4.1.10
鱼际Yaji(LU10)
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7
GB/T 12346—2006
少商Shaoshang(LUi1)
在于指,拇指未节税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注:拇指侧指甲根角侧上方(印沿角平分线方向)0,1 寸。相当于沿严甲烧侧画一直线与瓜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4.2手阳明大肠经穴
商阳Shangyang(LJ1)
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注:食指桃侧甲根角侧上方(即滑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瓜桃侧画一度线与爪甲装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二间rjianL12)
在手指,第2挚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4.2.3
三间 Sanjian(1.13)
在手背,第2挚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4.2. 4
合谷Hegi(L14)
在手背,第2挚骨桡侧的中点处。A.2.5
阳溪Yangxi(L15)
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舜烟窝凹陷中。注:手抑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手背外侧部拇长仲肌健与拇短伸肌避之间形成一明显的凹陷一一解剖学“算退窝”,其最凹陷处即本穴。
偏历Piaali(L16)
在前臂,腕登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15)与曲池(L111)莲线上。注:阳澳(L15)第曲池(L111)连毁的下1/4与上3/4的交点处。4.2.7
温酒Wenliu(L17)
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15)与曲池(LI11)连线上。4.2.8
下廉Xialian(L18)
在前臂,肘横纹下 4寸,阳溪(L15)与曲池(1.[11)连线上。注:阳锲(LI5)与曲他(L11I)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上搬(L19)下1寸。4.2.9
上廉Shanglian(L19)
在前臂,附横纹下 3寸,阳溪(LI5)与曲池(L.I!1)连线上。4.2.10
手三里Shousanli(Ll10)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15)与曲池(LI11)连线上。B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806.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