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1 08:28:59
  • GB/T16640-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6640-2008

  • 标准名称: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导则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英文名称:

    Standard guide for sel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dosimetry systems for radiation processin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9-19
  • 实施日期:

    2009-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0.46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页数:32页/字数:50千字
  • 标准价格:

    24.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8-01
  • 计划单号:

    20062177-T-517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6-12-13
  • 起草人:

    张辉、张彦立、夏渲、刘智绵
  • 起草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γ射线、X 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加工中用于测量吸收剂量的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的基本原则。本标准给出了用于校准和商用辐射加工中质量保证的剂量测量系统的类型、吸收剂量的表述方法和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本标准代替GB/T 16640-1996《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本标准与GB/T 16640-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重新规定了标准的“意义与用途”;———将标准剂量计细分为参考标准剂量计和传递标准剂量计,增加了对基准剂量计、参考剂量计的定义;———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选择的“通用准则”和“工作剂量计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校准对“提供程序、协议和人员培训”的规定;———增加了确定吸收剂量率响应和传递剂量响应的规定;———增加了基本文件要求的条款;———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吸收剂量的表述”;———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加剂量的确定”;———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 GB/T 16640-2008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导则 GB/T16640-2008
本标准规定了γ射线、X 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加工中用于测量吸收剂量的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的基本原则。本标准给出了用于校准和商用辐射加工中质量保证的剂量测量系统的类型、吸收剂量的表述方法和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本标准代替GB/T 16640-1996《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本标准与GB/T 16640-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重新规定了标准的“意义与用途”; ———将标准剂量计细分为参考标准剂量计和传递标准剂量计,增加了对基准剂量计、参考剂量计的定义; ———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选择的“通用准则”和“工作剂量计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 ———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校准对“提供程序、协议和人员培训”的规定; ———增加了确定吸收剂量率响应和传递剂量响应的规定; ———增加了基本文件要求的条款;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吸收剂量的表述”;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加剂量的确定”;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ASTM51261:2002《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写格式进行了修改。
b)对于ISO/ASTM51261:2002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标准用引用我国的这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有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
国际标准,在本标准中均被直接引用。
c)原国际标准中的附录编号A1、A2、A3、A4、A5改为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本标准代替GB/T 16640—1996《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本标准与GB/T16640—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重新规定了标准的“意义与用途”(1996版4.1、4.2、4.3;本版的4.1、4.2、4.3);
———将标准剂量计细分为参考标准剂量计和传递标准剂量计,增加了对基准剂量计、参考剂量计的定义(1996版5.1;本版的5.1、5.1.1、5.1.2);
———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选择的“通用准则”和“工作剂量计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见第6章);
———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校准对“提供程序、协议和人员培训”的规定(见8.1.2);
———增加了确定吸收剂量率响应和传递剂量响应的规定(见8.4和8.5);
———增加了基本文件要求的条款(见10.5、10.6和10.7);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见第11章);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吸收剂量的表述”(见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加剂量的确定”(见附录B);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见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辉、张彦立、夏渲、刘智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本版发布情况为:GB/T16640—1996。
GB/T16509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导则(GB/T16509—2008,ISO/ASTM 51707:
2005,IDT)
GB/T16510 辐射加工剂量学校准实验室的能力要求(GB/T16510—2008,ISO/ASTM 51400:2002,IDT)
GB/T16639 使用丙氨酸EPR 剂量测量系统的标准方法(GB/T16639—2008,ISO/ASTM51607:2004,IDT)
GB/T16841 能量为300keV~25 MeV 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GB/T16841—2008,
ISO/ASTM51649:2005,IDT)
ASTM E170 辐射测量与剂量学术语
ASTM E178 处理离群观测值的实践
ASTM E456 量和统计术语
ASTM E666 计算X 或γ射线吸收剂量的方法
ASTM E668 使用热释光(TLD)剂量测量系统确定电子设备辐射损伤试验中吸收剂量的实践
ASTM E1026 使用弗里克标准剂量测定系统的标准规范
ISO/ASTM51204 用于食品处理的γ辐照装置剂量测量的实践
ISO/ASTM51275 使用辐射显色薄膜剂量测量系统标准实践
ISO/ASTM51276 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剂量测量系统标准实践
ISO/ASTM51310 使用辐射化学光学波导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
ISO/ASTM51431 电子束和轫致辐射装置食品加工用剂量学实践
ISO/ASTM51538 使用氯苯乙醇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
ISO/ASTM51540 使用辐射化学液体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
ISO/ASTM51631 使用量热法剂量测量系统对电子束剂量测量和剂量计校准的实践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意义与用途4
5 剂量计的分类和应用4
6 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5
7 分析仪器的校准和性能验证6
8 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6
9 产品中吸收剂量的表述11
10 基本文件要求11
11 测量不确定度12
12 关键词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吸收剂量的表述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附加剂量的确定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不确定度来源1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剂量计特性示例18
附录E(资料性附录)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22
参考文献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7.2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代替GB/T16640--1996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
选择和校准导则
Standard guide for sel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dosimetry systems forradiationprocessing
(ISO/ASTM51261:2002.IDT)
2008-09-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意义与用途
剂量计的分类和应用
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
分析仪器的校准和性能验证
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
9产品中吸收剂量的表述·
10基本文件要求
测量不确定度
12关键词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吸收剂量的表述
附加剂量的确定
不确定度来源
剂量计特性示例
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
GB/T16640—2008/ISO/ASTM51261:2002次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ASTM51261:2002《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写格式进行了修改a)
b)对于ISO/ASTM51261:2002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标准用引用我国的这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有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在本标准中均被直接引用。原国际标准中的附录编号A1、A2、A3、A4、A5改为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c
本标准代替GB/T16640-1996《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与校准导则》。本标准与GB/T16640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重新规定了标准的\意义与用途”(1996版4.1、4.2、4.3;本版的4.1、4.2、4.3);将标准剂量计细分为参考标准剂量计和传递标准剂量计,增加了对基准剂量计、参考剂量计的定义(1996版5.1;本版的5.1、5.1.1、5.1.2);一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选择的“通用准则”和“工作剂量计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见第6章);-··增加了剂量计测量系统校准对“提供程序、协议和人员培训”的规定(见8.1.2);.-.—增加了确定吸收剂量率响应和传递剂量响应的规定(见8.4和8.5);-增加了基本文件要求的条款(见10.5、10.6和10.7);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见第11章);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吸收剂量的表述”(见附录A);--—-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附加剂量的确定”(见附录B);--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测量剂量率响应的方法”(见附录E)。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辉、张彦立、夏煊、刘智绵。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本版发布情况为:GB/T16640-1996。m
1范围
GB/T16640-2008/1S0/ASTM51261:2002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
选择和校准导则
1.1本标准规定了Y射线、X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加工中用于测量吸收剂量的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的基本原则。本标准给出了用于校准和商用辐射加工中质量保证的剂量测量系统的类型、吸收剂量的表述方法和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价。分析仪器的校准见相关的剂量测量系统标准。1.2本标准测量吸收剂量的上限为1000kGy;辐射能量范围为0.1McV~50MeV(光子和电子)。1.3本标准应与特定的剂量学系统的具体应用标准结合使用。1.4本标准不包括中子或重带电粒子的辐射加工剂量测量。1.5本标准不涉及与使用者相关的安全问题(如果存在)。本标准的使用者负责建立适用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并在使用前确定其适用的限制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9辐射加工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导则(GB/T16509-2008,ISO/ASTM51707:GB/T16509
2005,IDT)
GB/T16510车
辐射加工剂量学校准实验室的能力要求(GB/T16510-2008,ISO/ASTM51400:2002,IDT)
GB/T16639
2004,IDT)
使用丙氮酸-EPR剂量测量系统的标准方法(GB/T16639—2008,ISO/ASTM51607:能量为300keV~25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GB/T16841-2008,GB/T16841
ISO/ASTM51649:2005,IDT)
ASTME170
ASTME178
ASTME456
ASTME666
ASTME668
ASTME1026
辐射测量与剂量学术语
处理离群观测值的实践
量和统计术语
计算X或射线吸收剂量的方法
使用热释光(TLD)剂量测量系统确定电子设备辐射损伤试验中吸收剂量的实践使用弗里克标准剂量测定系统的标准规范ISO/ASTM51204月
用于食品处理的辐照装置剂量测量的实践ISO/ASTM51275
ISO/ASTM51276
ISO/ASTM51310
ISO/ASTM51431
ISO/ASTM51538
ISO/ASTM51540
使用辐射显色薄膜剂量测量系统标准实践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剂量测量系统标准实践使用辐射化学光学波导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电子束和致辐射装置食品加工用剂量学实践使用氯苯-乙醇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使用辐射化学液体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ISO/ASTM516311
使用量热法剂量测量系统对电子束剂量测量和剂量计校准的实践1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GB/T16640—2008/ISO/ASTM51261:2002ISO/ASTM51650
ISO/ASTM51702
ISO/ASTM51956
使用CTA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
辐射加工辐照装置的剂量学实践辐射加工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实践辐射剂量学:最大光子能量为0.6MeV25MeV的X射线和射线ICRU14号报告:
辐射剂量学:管电压为5kV~150kV的X射线发生装置ICRU17号报告:
ICRU34号报告
ICRU35号报告
ICRU37号报告
ICRU60号报告
3术语和定义
脉冲辐射剂量学
初始能量为1MeV50MeV的电子束辐射剂量学电子和正电子的阻止本领
电离辐射基本量和单位
ASTME170和ICRU第60号报告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accrediteddosimetrycalibrationlaboratory认可的剂量测量校准实验室
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经国家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认证和批准的进行剂量校准的实验室。3.2
calibration curve
校准曲线
表示剂量测量系统响应函数的曲线图。3.3
星calibrationfacility
校准装置
由辐射源和相关设备组成的用于获取剂量计响应函数或校准曲线的装置。该装置可在指定的位置和材料中提供均匀、重复并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吸收剂量(或吸收剂量率)值。3.4
带电粒子平衡chargedparticalequilibrium受照介质中某点处的如下状态:在该点周围的体积元内,进人和离开的带电粒子的动能和数目彼此相等。
注:当电子为主要的带电粒子时,常用“电子平衡”术语来描述带电粒子的平衡。3.5
剂量计批dosimeterbatch
采用受控且固定的工艺流程制备的性能、质量、组成相同且具有唯一标识代码的同批剂量计。3.6
dosimetrysystem
剂量测量系统
由剂量计、测量仪器、相关的参考标准和使用程序组成的用于确定吸收剂量的系统。3.7
电子平衡electronequilibrium
针对电子的带电粒子平衡。
fmeasurementintercomparison
测量比对
用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的某一标准参考装置或物质对现场测量系统实施测量评价的过程。
注:在辐射加工中,剂量计发放的主导实验室可在某一辐照装置上辐照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然后将其寄回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进行测量分析。换句话说,剂量计发放主导实验室也可邮奇剂量计给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辐照,然后将辐照过的剂量计寄回剂量计发放实验室用于分析评价的过程。2
GB/T16640--2008/1S0/ASTM51261:2002测量质量保证计划
measurementqualityassuranceplar为保证测量不确定度满足特定应用要求,建立量值潮源性的一整套测量程序计划。3.10
测量源性
measurement traceability
通过连续的比较链,证明测量结果能够与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在不确定度可接受范围内-致的特性。
基准剂量计primary-standarddosimeter由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吸收剂量标准剂量计,其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与同种量的其他测量标准无关。
加工负荷
processload
作为单一整体辐照、具有特定装载形态的某体积物质。3.13
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
为达到预定的质量水平,提供足够置信度所必需的校准、测量或加工的全部系统活动。3.14
参考标准剂量计
reference-standarddosimeter
具有较高计量学特性标准的剂量计,用于溯源至基准剂量计并与基准剂量计测量保持致的标准剂量计。
响应函数
responsefunction
对于给定的剂量测量系统,剂量计响应与吸收剂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3.16
工作剂量计
routine dosimeter
使用基准、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校准过的用于日常吸收剂量测量的剂量计。3.17
模拟产品
simulatedproduct
与被辐照的产品、材料或物质具有相似的减弱、散射性质的材料。注:在描述辐照装置特性时,模拟产品作为用于实际辐照产品、材料或物质的替代物。在测量吸收剂量分布时,模批产品为模体材料。
库存剂量计dosimeterstock
由使用者保存的另一部分同批剂量计。3.19
传递标准剂量计transfer-standarddosimeter在测量标准相互比较中用作媒介的标准剂量计。通常是一种性能稳定、结实的参考标准剂量计,它能够可靠地传递吸收剂量值,进行邮寄比对或校准工作剂量计和刻度辐射场。3.20
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对客观凭证的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某一特殊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3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4意义与用途
4.1电离辐射可在产品中产生各种期望的效应。其应用包括:医疗保健产品的消毒和灭菌、食品加工、聚合物改性、电子器件的辐照以及油墨、涂层和胶粘剂的固化等[11.2]。在这些应用中吸收剂量范围为约10Gy至100kGy,或更高。
4.2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医疗保健产品的消毒和灭菌与食品加工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要求校准剂量测量系统的响应并将该系统溯源至国家标准[3],[4],[5]。足够量的具有合理统计控制和文件记录的剂量计是保证产品正确加工的必要条件。4.3必须选用正确的剂量测量系统以保证产品接受期望的吸收剂量,剂量计必须经过校准。工作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可通过直接在国家或授权的标准实验室中对工作剂量计进行标准化辐照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使用自有的校准设施或在生产用辐照装置中进行。应了解并考虑所有可能影响剂量计响应的因素,包括: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在生产装置内的变化。同时必须校准相关的分析仪器。5剂量计的分类和应用
5.1根据剂量计的品质和应用领域可将剂量计分为以下四类:5.1.1基准剂量计:基准剂量计由国家标准实验室建立、保存,用于校准辐射场。基准剂量计的典型用途是校准或比对剂量测量校准实验室的辐射场,通常不作工作剂量计使用。有关基准剂量计选择和校准见6.1和8.2.1。两种最常用的基准剂量计是电离室和量热计(见ICRU第14、17、34和35号报告)。
5.1.2参考标准剂量计:参考标准剂量计用于辐射场和工作剂量计的校准,也可用于需要高质量剂量测量辐射加工的常规剂量测量。广泛使用的参考标准剂量计包括:硫酸亚铁(Frickc)水溶液(见GB/T139)和丙氨酸-EPR剂量测量系统(见GB/T16639)。有关参考标准剂量计选择和校准见6.2和8.2.2。用作基准剂量计的设备同样也可用作参考标准剂量计,但应按8.2.2的规定进行校准。表1列出了参考标准剂量计的示例;这些剂量计系统特性的细节见附录D。表1参考标准剂量计
剂量计
电离室
量热计
丙氨酸
硫酸锦-亚铈溶液
氰苯-乙醇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重铬酸钾/银溶液
读出系统
静电计
热量计
EPR谱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或
电化学势能计
分光光度计、比色滴定、
高频电导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吸收剂量(Gy)范围
10-4~10
102~105
103~105
10~2×105
20~4×103
103~105
参考文献
[1]、[12]
[15]、[16]
[17]、[18]
5.1.3工作剂量计:工作剂量计用于测量辐射场和产品中的剂量分布以及日常剂量监测。有关工作剂量计选择和校准的陈述见6.2和8.4。表2列出了工作剂量计的示例;这些剂量计系统特性的细节见附录D。
剂量计
丙氨酸
红色透明有机玻璃
无色透明有机玻璃
醋酸纤维素
硼酸锂,氟化锂
氟化锂(光学级)
辐射显色薄膜,光波导
硫酸铈-亚溶液
硫酸亚铁-铜溶液
氨苯-乙醇溶液
氨基酸
场效应管
GB/T16640—2008/ISO/ASTM51261:2002表2工作剂量计
读出系统
EPR谱仪
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热释光读数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比色滴定、高频电导仪晶溶发光读数仪
伏特计
吸收剂量(Gy)范围
102~105
103~105
10*~4×10
10-4~103
10°~105
103~105
103~5×103
10~2×105
10-5~10
12×102
参考文献
[21]、[22][23]
[2]]、[24]
[6]、[8][28]
5.1.4传递标准剂量计:是一种专门选择的标准剂量计,用于在授权的或国家标准实验室和照射装置之间传递剂量信息,为校准装置建立溯源性。传递标准剂量计应在剂量计发放实验室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它们既可以是参考标准剂量计(见表1)也可以是符合特殊应用要求的工作剂量计(见表2)。除表1和表2列出的剂量计外,其他类型剂量计的相关信息见GB/T15053和ASTME668。注1:在所列的参考标准或工作剂量计中,没有一个剂量计能完全满足第6章给出的“理想”传递标准剂量计的全部期望特征。但是,如果剂量计缺少某些期望特征,而该待征对其响应的影响可忽略,或者采用修正因子修正使其响应满足应用不确定度限制的剂量计,仍可作为传递标准剂量计。6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
6.1基准剂量测量系统一国家实验室依据特定的测量应用要求对基准剂量计的选择准则。6.2参考标准、传递标准和工作剂量测量系统6.2.1通用准则
6.2.1.1剂量计对所关注的吸收剂量范围和特定的辐照产品的适用性;6.2.1.2
2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系统校准的难易程度;
4对系统误差控制或修正系统响应的能力,例如:由温度和湿度引起的系统误差(示例见参考文献[6]】;
建立系统和操作的全部成本,包括剂量计、读出系统和人工成本;在研究的吸收剂量极限值内,确定拟合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剂量计响应对校准以及产品辐照前后和辐照期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变化的依赖性。同时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对剂量计读出设备的影响;6.2.1.8剂量计响应依赖于吸收剂量率或剂量给予方式,或两者兼而有之;6.2.1.9
辐照前后剂量计响应的稳定性;同一批次内或不同批次之间剂量计响应的一致性;剂量计的尺寸、位置、取向和组成对辐照场或吸收剂量测量的影响。有时还要测量不同材料界面的吸收剂量(例如骨组织界面或产品表面)。应使用较薄的剂量计,其厚度相对于吸收剂量梯度变S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化较小。
2校准和产品辐照场之间不同能谱的影响。6.2.1.12
注2:选择剂量测量系统时应考虑剂量测量系统性能全部信息的有效性。6.2.2工作剂量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6.2.2.1易用性:
6.2.2.2获得剂量计合理数量的可能性;6.2.2.3建立剂量计响应所需要的时间,对剂量计读出和表述的人力要求;6.2.2.4剂量计系统的耐用性(在常规处理和在加工环境使用中的抗损坏性)。6.2.3传递标准剂量测量系统的附加准则6.2.3.1辐照前的搁置时间;
6.2.3.2辐照后响应的稳定性(实现的能力);6.2.3.3具有耐受递送到辐照装置的便携性和对递送极端环境条件影响的不敏感性。7分析仪器的校准和性能验证
7.1在整套系统校准前和校准周期内应对剂量测量系统的独立组件进行校准并进行性能验证。应定期验证系统组件的稳定性;在校准整套系统时,还应证明其组件的性能没有变化。7.1.1如有适用的标准,应按照文件程序校准独立组件,并确保测量用仪器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
7.1.1.1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时,使用溯源至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吸光度滤光片和波长标准检查,并证明该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和吸光度值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7.1.1.2用测厚仪测量厚度时,使用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厚度块检查,并以文件证明该测厚仪符合文件的规定。
7.1.2没有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的剂量测量系统仪器,应使用工业化文件或生产厂家的程序证明该仪器的性能符合自身的性能规定。注3:例如,丙氨酸剂量测量系统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谱仪进行分析,EPR谱仪的正确操作由适用的EPR自旋标准(如:辐照过的丙氨酸剂量计,沥青样品或CaO中的Mn(IⅡI))进行验证。7.1.3在整套系统校准周期内,应按照文件程序重复仪器的校准或仪器性能的验证。仪器在进行可能影响其性能的维修后,应重新进行校准或性能验证,注4;对某些分析仪器,可用剂量计给出已知吸收剂量的读数与期望的读数在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性的方法进行验证。本方法仅用于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已被文件证明了的参考标准剂量计。7.1.4仪器校准和仪器性能验证应由有资质的独立机构按照文件化的质量程序进行。7.1.5应证明每台仪器的校准或性能验证是在符合所规定的应用限制范围内进行的。8剂量测重系统的校准
8.1概论
8.1.1剂量测量系统校准包括:在使用的已知吸收剂量范围内辐照若干个剂量计,用校准过的分析仪器测量剂量计,由此得到校准曲线或响应函数。定期进行校准验证以确保校准曲线或响应函数的连续有效。校准设施应符合GB/T16510的规定,应具有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的吸收剂量率。注5:在某些国家,国家标准是间接通过某一校准过的辐照场实现的。例如: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6°Co源排列中心的吸收剂量率是由量热计准确测量的;该辐照场也是NIST使用的国家标准之一,使用该场辐照参考标准、传递标准以及工作剂董计得到已知的吸收剂量,8.1.2应提供程序、协议以及人员的培训,以保证赋予剂量计正确的吸收剂量。8.2校准剂量计等级
8.2.1基准剂量计:这类装置不需要参照其他标准校准,因为它们的测量基于基本的物理原理。6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8.2.2参考标准剂量计:参考标准剂量计的校准由国家或授权的实验室按照GB/T16510的规定进行。
8.2.3传递标准剂量计:可从参考标准剂量计和工作剂量计中选择传递标准剂量计(见5.1.4)。并按照测量比对传递所选择的剂量计类型的区分等级要求对传递标准剂量计进行校准(见8.2.2和8.2.4)。8.2.4工作剂量计:工作剂量计的校准可在校准设施或在需要分析测试的生产用辐照装置上对剂量计辐照进行。
8.3校准步骤
8.3.1确定校准曲线或剂量计测量系统响应函数所需的剂量计组的数量取决于应用的吸收剂量范围。每一个吸收剂量数量级至少需要五组剂量计;不足一个数量级时,至少需要四组剂量计。注6:为了精确确定使用剂量计组的最少数量,可由应用范围的最大剂量(Dsx)除以最小剂量(Dmi)计算比值Q=lg(Dmx/Di)来确定。如果Q等于或大于1,计算5XQ的积,4舍5人到最近的整数,该数即为需要使用的最少组数。
8.3.2每个吸收剂量点所使用剂量计的数量应达到期望的置信水平的要求(见ASTME668)。8.3.3剂量计放置在校准场中标记过、可重复的位置,并尽可能减少剂量计在辐射场中所占体积内的剂量率变化。
8.3.4用或X射线校准时,剂量计周围应用足够量的材料包裹,以达到近似的电子平衡条件(7)。注7:适宜的包晨材料厚度取决于辐射的能量(见ASTME666和E668)。测量水吸收剂量时,材料具有的辐射吸收性质应与水基本相同,例如,对*Co源,应将剂量计包妻在3mm~5mm厚的聚苯乙烯(或等效的聚合材料)片中。
8.3.5如果需要,辐照期间应监测和控制剂量计的温度。注8:为减小温度极限和有利于测量剂量计温度,剂量计与专用于电子束或X射线辐射的散热器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热接触。
8.3.6如果剂量计的响应受湿度的影响且不在密闭的容器内,应在辐照期间监测并控制相对湿度。8.3.7明确研究材料的校准剂量。校准剂量通常用水吸收剂量表示。附录A给出了计算不同材料中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
8.4吸收剂量率的影响
8.4.1在不同吸收剂量率下辐照某些工作剂量测量系统同一吸收剂量时,其剂量计的响应会与系统工作范围存在部分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吸收剂量的大小以及辐射类型(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如果不明确吸收剂量率的影响,则应进行差异试验。在测试中,应将可能影响剂量计响应的其他因素(例如:辐射温度)固定或保持在有效的范围内。有多种方法检验这种差异,附录E给出了检查这种差异的两种方法。
8.5附加剂量的影响
校准辐照计时器停止后,移动剂量计或辐射源到达、离开辐射位置过程中会产生附加剂量。例如,伽玛室型辐照器的计时器是在样品抽完全到达(辐照)位置时才启动,计时器的设置未考虑到抽屉下降和辐射后回升过程所接收的剂量。附加剂量对低剂量辐照的影响比较明显,应通过实验确定或在计时器设置时予以考。附录B给出了确定附加剂量修正的方法。8.6校准和验证的频率
8.6.1每批新使用的参考标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剂量计剂量测量系统都需要校准。8.6.2在不超过12个月的时间间隔内,应对每批参考标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剂量计剂量测量系统进行重新校准,除非该剂量测量系统进行过频繁的测量比对验证。重新校准应包括分析仪器(见第7章)。重新校准的间隔依据环境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可适当延长(见注4)。8.6.3应对储备参考标准、传递标准或工作剂量计进行验证校准。在其应用范围内,至少确认三个吸7
GB/T16640--2008/IS0/ASTM51261:2002收剂量的响应与在用的剂量计一致。8.7校准和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
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和吸收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取决于使用的剂量测量系统。参照GB/T16640以及给定的剂量测量系统关于不确定度评定的适用标准,见2.1和附录D给出的适用的剂量测量系统标准。
8.8剂量计的辐照:可用三种不同方法辐照工作剂量计。第一种方法(见8.8.1)是在辐射加工剂量学校准实验室用满足规定的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物致辐射)的校准装置辐照工作剂量计。第二种方法(见8.8.2)是将工作剂量计置于经过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测量过吸收剂量率的自有辐照设施中辐照。第三种方法(见8.8.3)是将工作剂量计和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一起置于工业辐照装置内辐照。
注9:有些工作剂量计的响应会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影响,如:吸收剂量率、能谱、温度或相对湿度(包括温度、相对度的季节性变化),此时,无法用修正系数对其修正。因此,应尽量使校准工作剂量计的辐照条件与实际产品辐照条件相似。
注10:应以文件注明参考标准和传递标准剂量计对温度、相对湿度、吸收剂量率以及能谐等综合环境影响的响应。应用已知的修正系数时,应考虑在校准和使用条件下剂蛋计响应的差异。8.8.1用校准装置辐照:在校准实验室用符合GB/T16510规定的Y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校准装置校准工作剂量计,其优点是剂量计可以被准确地辐照已知的吸收剂量值,并能很好的控制规定条件。然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业辐照装置内使用这些工作剂量计,可能引人难以评定的不确定度。在实验室与用户之间传送剂量计也会引人辐照前后与贮存所产生的不确定度。8.8.1.1用校准装置辐照工作剂量计到已知的吸收剂量。8.8.1.2规定校准装置的辐照条件与实际工业辐照装置的条件尽量相似,即能谱、吸收剂量率和辐照温度等条件应与常规使用的实际情况接近,同时以文件形式记录这些条件存在的差异并在不确定度评定时予以考患。
注11: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和授予剂量计的吸收剂量率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可能在同样变化的条件下校准剂量计。为接近工业辐照装置的条件,校准应在常规生产的平均温度和最大温度之间选择某一固定温度进行。如果有一具有期望剂量率的校准装置,则校准应在日常生产所用的平均剂量率和最大剂量率之间选择某一固定剂量率进行。使用8.8.3给出的方法进行校准可减小校准装置和工业辐照装置之间不同温度和剂量率所产生的影响。
8.8.1.3剂量计递送至校准实验室的校准装置或从校准实验室的校准装置传回时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剂量计的响应。8.8.1.4包装剂量计可以减小剂量计传送期间环境条件的影响。8.8.1.5在递送的剂量计包装内放置最高温度指示标签,可以判定所进行的校准是否因递送剂量计期间温度的变化而失效。
8.8.1.6确认剂量计递送期间的环境条件没有改变剂量计的响应。在递送一套校准用剂量计的同时附带一套已经辐照过已知吸收剂量的剂量计。在它们返回时读数,用两套剂量计的读数与辐照了相同剂量并贮存在可控条件下的其他剂量计的读数进行比较。8.8.1.7在校准实验室辐照器上辐照剂量计得到的工作剂量计的校准曲线,应在工业辐照装置使用的实际条件下进行验证(见8.8.1.8)。8.8.1.8校准的验证可以在工业辐照装置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吸收剂量同时照射工作剂量计和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进行。标准剂量计与工作剂量计应是不同的类型,以减少两种类型剂量计产生同样的综合环境影响的可能性。确保工作剂量计和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接受相同的吸收剂量(见8.7和8.8.3.5)。如果工作剂量计和参考标准或传递标准剂量计测得的吸收剂量值之间有明显的差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