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01034-2008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纺织行业标准(FZ)】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 FZ/T01034-2008
- 现行
标准号:
FZ/T 01034-2008
标准名称: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3-12 -
实施日期:
2008-09-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00.49 KB
替代情况:
替代FZ/T 01034-1993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机织物拉伸弹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物。本标准是对FZ/T01034—1993《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的修订。与FZ/T0103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整合了FZ/T01062—1999《弹性机织物的拉伸弹性试验方法》(原ZB W 04010—1989)部分内容。2) 适用范围扩大,包括弹性和非弹性机织物。3) 增加了第3章。4) 织物拉伸仪明确为CRE 型强力仪。5) 将原“样品”和“试样的制备”两章合并为“取样”一章。6) 将原“仪器的校正”的内容并入“步骤”一章内,并增加了拉伸速度100mm/min一档。7) 增加了松式夹持方法以及弹力织物的预加张力值。8) 定力值或定伸长值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9) 拉伸保持时间或拉伸停置时间和回复时间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确定。 原标准中的位伸停置时间1min和回复时间3min改为推荐值。10)反复拉伸循环次数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确定。11)增加了定力伸长率、定伸长力、应力松弛率、定力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项目。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FZ/T01034—1993。 FZ/T 01034-2008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FZ/T01034-2008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034—2008
代替FZ/T01034-1993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Textiles-Test method of the tensile elasticity for woven fabrics2008-03-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FZ/T01034—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
字数11千字
2008年4月第一版
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18618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FZ/T01034—2008
本标准是对FZ/T01031—1993《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的修订。与FZ/T0103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整合了FZ/T01062-1999《弹性机织物的拉伸弹性试验方法》(原ZBW04010--1989)部1)
分内容。
适用范围扩大,包括弹性和非弹性机织物。3)
增加了第3章。
织物拉伸仪明确为CRE型强力仪。将原“样品”和“试样的制备”两章合并为“取样”一章。将原“仪器的校正”的内容并人“步骤”一章内,并增加了拉伸速度100mm/min一档。增加了松式夹持方法以及弹力织物的预加张力值定力值或定伸长值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拉伸保持时间或拉伸停置时间和回复时间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确定。原标准中的位伸停置时间1min和回复时间3min改为推荐值。10)反复拉伸循环次数改为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或推荐值确定。11)增加了定力伸长率、定伸长力、应力松弛率、定力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项目。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FZ/T01034—1993。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纤维检验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颖、任鹤宁、下爱荣、柴千红。本标准于199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纺织品、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机织物拉伸弹性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01034—2008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291.3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术语和定义
GB/T3291.3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原理
织物经定伸长或定力的拉伸,产生形变,经规定时间后释去拉伸力,使其在规定时间回复后测量其残留伸长,据此计算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以表征织物拉伸弹性。5仪器和器具
5.1等速伸长(CRE)试验仪:应符合GB/T3923.1的要求,满足力的示值的1%,并能进行定伸长、定力拉伸,且具有记录装置。
5.2裁剪试样的器具。
6取样
6.1取样应具有代表性,确保避开明显的折皱及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6.2试样的剪取按GB/T3923.1规定。在距样品布边10cm处剪取,每块试样不应含有相同的纱线。6.3试样的尺寸和数量:每个样品至少剪取经向、纬向各三块试样,试样长度应满足隔距长度200mm,宽度应满足有效宽度50mm。
7调湿和试验环境
7.1试样的预调湿和调湿按GB6529规定进行。7.2试验在GB6529规定的二级温带标准大气中进行。8步骤
8.1仪器设置
8.1.1试验前应校准仪器及记录装置的零位、满力。8.1.2校正隔距长度为200mm,并使夹钳相互对齐和平行。1
FZ/T01034—2008
8.1.3设定拉伸速度
定伸长:伸长率≤8%时,拉伸速度为20mm/min;伸长率>8%时,拉伸速度为100mm/min。-定力:根据预试验,达到规定力时的伸长率≤8%时,拉伸速度为20mm/min;伸长率>8%时,拉伸速度为100mm/min。
8.2夹持试样
8.2.1采用预张力夹持
将试样夹持在夹钳中间位置,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夹钳的中心。试样可采用表1中的预张力夹持,如果产生的伸长率大于2%,则减小预张力值。表1
织物种类
普通机织物
弹力机织物
≤200g/m
0.3N或较低值
预加张力值
200g/m2~500g/m2
注:对于弹力机织物,预加张力是指施加在弹力纱方向的力。8.2.2采用松式夹持
>500g/m
当采用松式夹持试样方法时,计算伸长率时所需的初始长度应为隔距长度与试样达到8.2.1采用的预张力时伸长量之和。
8.3测定和计算
根据协议或需要选择项目,按本章的方法进行测定。8.3.1定力伸长的测定
8.3.1.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定力值。如无协议,推荐采用20N、25N或30N。8.3.1.2启动仪器,拉伸试样至定力,读取试样长度Lr。8.3.1.3按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伸长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
式中:
L-(L±AL)×100
定力伸长率二
-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Lo
L+△L
L,试样拉伸至定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一一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张力时的伸长,单位为毫米(mm)。预张力夹持时△L为0。8.3.2定伸长力的测定
8.3.2.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定伸长。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5%或10%。.(1)
8.3.2.2启动仪器(松式夹持试样时,从达到预张力时开始计伸长),拉伸试样至定伸长值,读取对应力,单位为牛顿(N)。
8.3.2.3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N。8.3.3定力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的测定8.3.3.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力值。如无协议,推荐采用20N、25N或30N。8.3.3.2拉伸保持时间、回复时间根据双方协议确定。如无协议,推荐采用拉伸保持时间1min,回复时间3min。
8.3.3.3启动仪器,拉伸试样至定力,并保持其定力1min后读取试样长度L1。然后以相同速度使夹钳回复零位,停置3min。
8.3.3.4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试样至8.2.1规定的预张力,读取试样长度L。2
FZ/T01034-2008
8.3.3.5按式(2)和式(3)计算每块试样的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
定力弹性回复率L(L)×100
定力塑性变形率=()×100
式中:
L。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L试样拉伸至定力保持1min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z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3min后再施加预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AL一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张力时的伸长,单位为毫米(mm)。预张力夹持时△L为0。8.3.4定力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的测定8.3.4.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循环次数。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次,5次或10次。8.3.4.2按8.3.3.18.3.3.3反复拉伸,至预定循环次数后,测其长度L1。8.3.4.3再按8.3.3.4方法测其长度L2·(2)
·(3)
8.3.4.4按式(2)和式(3)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8.3.5定伸长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率的测定8.3.5.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伸长。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5%或10%。8.3.5.2拉伸停置时间、回复时间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确定。如无协议,推荐采用拉伸停置时间1min,回复时间3min。
8.3.5.3启动仪器(松式夹持试样时,从达到预张力时开始计伸长),拉伸试样至定伸长L3停置1min。然后以相同速度使夹钳回复至零位,停置3min。8.3.5.4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试样至定伸长L3。8.3.5.5读取8.2.1预张力对应的试样长度L28.3.5.6按式(4)和式(5)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定伸长弹性回复率L(L)×100
定伸长塑性变形率=()×100-
L。+AL
式中:
Lo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Lz—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3min后再施加预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s试样拉伸至定伸长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一一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张力时的伸长,单位为毫米(mm)。预张力夹持时△L为0。8.3.6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的测定8.3.6.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循环次数。如无协议,建议采用3次、5次或10次。8.3.6.2按8.3.5.1~8.3.5.3反复拉伸至预定循环次数。8.3.6.3再按8.3.5.4拉伸至定伸长L3。8.3.6.4读取8.2.1预张力对应的试样长度L(4)
8.3.6.5按式(4)和式(5)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FZ/T01034—2008
8.3.7定伸长应力松弛率的测定
8.3.7.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伸长。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5%或10%。8.3.7.2拉伸时间根据双方协议确定。如无协议,推荐采用拉伸停置时间10min。8.3.7.3启动仪器(松式夹持试样时,从达到预张力时开始计伸长),拉伸试样至定伸长,记录此时的力F。,停置10min后再记录力Fi,精确至0.1N。8.3.7.4按式(6)计算每块试样的应力松弛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约至0.1%。
式中:
Fo-F×100
定伸长应力松弛率=
F。——拉伸至定伸长时的力,单位为牛顿(N);F
拉伸至定伸长并停置10min后的力,单位为牛顿(N)。8.3.8定伸长反复拉伸应力松弛率的测定8.3.8.1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定伸长。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5%或10%。.(6)
8.3.8.2根据产品要求或双方协议选择反复拉伸循环次数。如无协议,推荐采用3次、5次或10次。8.3.8.3启动仪器(松式夹持试样时,从达到预张力时开始计伸长),拉伸试样至定伸长,记录此时的力F。,然后以相同速度使夹钳回复至零位。如此反复拉伸至选定循环次数后,停置10min,再记录力Fi,精确至 0. 1 N。
8.3.8.4按式(6)计算每块试样的反复定伸长应力松弛率,测定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修均至0.1%。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和试验日期;
b)样品的描述,试样数量;
c)试样的夹持方式以及采用的预张力值;拉伸速度、定力值、定仲长值、拉伸保持时间、拉伸停置时间、回复时间、循环次数;d)
试验结果;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2-18618
FZ/T01034-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 FZ/T12035-2012 精梳棉与莫代尔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