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通信行业标准(YD)】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21:50:17
  • YD/T901-200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901-2001

  • 标准名称: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1-04-24
  • 实施日期:

    2001-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41.29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3光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YD/T 901-1997
  • 采标情况:

    IEC 60794-3-1998 MOD ITU-T G.650-2000 MOD ITU-T G.652-2000 MOD ITU-T G.655-2000 MOD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页数:

    20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1-07-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王则民、吴俭
  • 起草单位:

    大唐电信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 归口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提出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 相关标签:

    核心网 光缆 层绞式 室外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产品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和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心网用室外光缆,也适用于城域网和接入网室外光缆。 YD/T 901-2001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901-200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YD/T901—2001
本标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794-3:1998《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和架空光缆一分规范》(第二版)和国际电联建议ITU-TG.650:2000《有关单模光纤的定义与试验方法》、ITU-TG.652:2000《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和ITU-TG.655:2000《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的最新版本,结合我国实施本标准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保留了符合我国情况并行之有效的那些详细规定。本次修订中主要变更内容有:
1)本标准名称由“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更改为“核心网用光缆一一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2)严格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T1.3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规定的格式,将原第4章“结构”和第7章“技术要求”合并为第4章“要求”;将原第8章调整为第5章;将原第9章调整为第6章;将原第5章“标志”改为第7章“标志、使用说明”,将原第10章“包装”第11章“运输和贮存”和第12章“安装和运行”合并为第8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去掉原附录A(标准的附录)“层绞式光缆型号的编制方法”,改为直接引用YD/T908-2000《光缆型号命名方法》;原附录B调整为附录A。3)本标准适用范围明确为“核心网”用室外光缆,也适用于“城域网”和“接人网”用室外光缆。4)按照YD/T9082000规定,光缆加强构件取消了一般和重型加强的表示,因此取消了相应的各重型加强的光缆型式,但合并了“适用敷设方式和条件”。按照YD/T908一2000规定,去掉了型号和标记中有关光纤模场直径、衰减系数和温度特性的表示符号。5)光缆中光纤的类别去掉了我国核心网中不再采用的B1.2类(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B1.3类(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增了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4类光纤光缆的特性等效采用G.655(2000)规定。
6)对用于进局和隧道的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要求增加了卤酸气体总量和腐蚀性。7)对防白蚁套材料增加了邵氏硬度不小于63D的规定,使用材料增加了聚烯烃共聚物。各种防蚁层材料要求另订。
8)光缆扭转试验的扭转角由无铠装光缆为360°和有铠装光缆为180°分别改为180°和90%。9)参照IEC86A/563/CDV文件对IEC60793-2修改单2最新规定,光纤涂覆层的剥离力峰值规定为1.3~8.9N,平均值为1.0~5.0N。试验方法按照GB/T15972-B6规定。10)按照GB/T13993.2--1999《通信光缆系列第2部分:干线和中继用室外光缆》和ITU-TG.652(2000)最新规定全面修订B1.1类光纤光缆特性要求,例如光纤强度筛选水平由至少0.42GPa下持续1s改为筛选应力至少0.69GPa;模场直径容差由10%改为士0.7um;模场同心度误差改为芯同心度误差;截止波长明确采用光缆截止波长,并改为^cc≤1260nm;用于STM-64传输系统的光缆增加了1625nm(暂定)波长上的宏弯损耗和衰减系数的要求等。11)按照GB/T9771规定光纤波长附加衰减改为≤0.05dB/km本标准从发布之日起,同时代替YD/T901--1997《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则民、吴俭。26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核心网用光缆
一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Optical fiber cables for core network-Loose tube stranding type of outdoor optical fibercables for telecommunicationYD/T 901--2001
本标准规定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产品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和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心网用室外光缆,也适用于城域网和接入网用室外光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51.1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
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2951.38—1986电线电缆白蚁试验方法GB/T2952—1989电缆外护层
GB6995.2-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推颜色GB/T7424.1—1998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IEC794-1:1996)GB/T9771—2000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15972. 2—1998
GB/T15972.3—1998
GB/T 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eqvIEC793-1-2:1995)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eqvIEC793-1-3:1995)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eqv IEC 793-1-4:1995)
GB/T12666.2—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第2部分: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GB/T15065—1994
GB/T 1765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idtIEC61034:1997)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8137-1995E
YD/T 629--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723--1994
YD/T 837--1996
YD/T 839~-2000
YD/T 908--2000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1115—2001光缆用阻水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04-24批准264
2001-07-01实施
YD/T 1113—2001
YD/T 901—2001免费标准bzxz.net
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一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YD/T 1118.1—2001
有关单模光纤光缆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G.650(2000)
IEC60794-1-2(1999)光缆第1-2部分:总规范光缆基本试验方法3产品分类
本光缆按GB/T7424.1—1998中1.4规定分类,按YD/T908—2000的规定划分型式、规格和编制型号。
3.1型式
3.1.1光缆的主要结构型式及其名称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GYTA5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TA3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TA33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GYTS33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结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TS4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结护套、单粗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TY5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GYFTY:非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有关深水下用光缆的型式另订。3.1.2各种型式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各主要型式和适用于阻燃和防蚁等特殊要求的派生型式的光缆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参照表1。
主要型式
GYTA53
GYTA33
派生型式
GYTZA33
表1各种型式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适用数设方式和条件
GYTA04
GYTA54
GYTA34
隧道电缆沟
深水强电磁
主要型式
GYTA333
GYTS333
GYTS43
GYTY53
派生型式
GYTZY53
GYFTZY
GYTS04
GYTY54
GYFTY04
YD/T901—2001
表1(完)
适用数设方式和条件
注:在“适用敷设方式和条件”栏中^表示适用,√表示可用。3.2规格
电缆沟架空
「水下
深水强电磁
3.2.1光缆中的光纤应为符合GB/T9771规定的B1.1类(即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B4类(即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或其他适用类别的单模光纤。3.2.2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4、6、8、10、12、14、16、18、20、24、30、36、48、60、72、84、96、108、120、132或144芯,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他芯数。3.3产品型号和标记
3.3.1型号
光缆型号由光缆的型式和规格的代号组成。3.3.2标记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例如: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48根B1.1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则光缆产品标记应表示为:GYTA 48B1. 1 YD/T 901--2001
4要求
4.1结构
4.1.1总则
光缆应由层绞结构的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如图1所示。
YD/T 901—2001
(1)中心加强构件;(2)可能有的垫层:(3)可能有的填充绳;(4)光纤;(5)管内填充复合物;(6)松套管:(7)填充复合物:(8)可能有的包带及扎纱、非金属辅助强构件和内衬套;(9)可能有的撕裂绳;(10)护套;(11)可能有的外护层图1光缆结构示意
4.1.1.1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可除外。
4.1.1.2允许采用其他的类似结构型式,但这些光缆的护套厚度和光缆性能等要求仍应不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4.1.1.3同批,同型式规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4.1.2缆芯
缆芯通常包括中心加强构件、松套光纤绞层(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可能有的包带及扎纱、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和聚乙烯内衬套等。4.1.2.1光纤
4.1.2.1.1光缆中应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光缆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4.1.2.1.2光纤涂覆层表面应有全色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4.1.2.1.3用于成缆的B1.1和B4类单模光纤的涂覆层结构、光纤强度筛选水平、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截止波长、1550nm波长上的宏弯损耗和色散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的规定。4.1.2.2松套管及填充复合物
4.1.2.2.1光缆中光纤应有一个热塑性材料构成的松套管,它对涂覆光纤起机械缓冲保护作用。每一松套管中的光纤数宜不超过12芯。松套管内各涂覆光纤的颜色应不相同,其颜色应选自表2规定的各种颜色,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识别用全色谱
4.1.2.2.2松套管的尺寸应规定管外径和管壁厚度,其中外径标称值宜为1.8~3.0mm,容差应不劣于士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其标称值宜为0.30~0.50mm,容差应不劣于士0.05mm。松套管标称尺寸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但在同一光缆中应相同。4.1.2.2.3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这些色标宜为全色,也可为环状或条状的色标。4.1.2.2.4光纤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匀稳定,以使光缆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标准规定。
4.1.2.2.5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PBT)塑料或其他合适的塑料,PBT应符合267
YD/T 901—2001
YD/T1118.1-2001规定,其他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4.1.2.2.6在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4.1.2.2.7填充复合物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并应符合YD/T839.3-2000《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三部分: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规定。4.1.2.3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4.1.2.4加强构件
4.1.2.4.1加强构件应在光缆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依光缆型式而定。必要时,允许在缆芯四周适当的位置放置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这些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杨氏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用以增强光缆拉伸性能。4.1.2.4.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也可用由高强度钢丝构成的1×7单股钢丝绳。高强度钢丝宜是不锈钢丝,也可以是磷化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单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钢丝绳的有效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7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4.1.2.4.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宜用芳纶丝束,其杨氏模量应不低于8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FRP不允许接头;每束芳纶丝允许有1个接头,但在任意200m长度内不得有2个丝束的接头。4.1.2.4.4当采用钢丝绳时,应在它的表面上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并在垫层下采用适当的阻水措施,以防止钢丝绳间隙纵向渗水;当采用单钢丝时,在它的表面上也可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垫层表面应圆整光滑,外径应适当,其材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4.1.2.5绞层
4.1.2.5.1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5~12管松套光纤(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四周构成。层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SZ绞。4.1.2.5.2绞层中各松套管的识别可采用全色谱方式,也可用领示色谱。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2规定。
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为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的相同颜色,宜为本色。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套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有红色时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1为领示红色后的第一根松套管。4.1.2.6扎纱
4.1.2.6.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上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也可没有。4.1.2.6.2当采用SZ绞时,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4.1.2.6.3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塑料纱束。4.1.2.7包带层
4.1.2.7.1缆芯的绞层外可有绕包或(和)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层外允许再有扎纱。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
4.1.2.7.2包带材料应是强度足够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吸水膨胀带或其他合适的带材。4.1.2.8内衬套
4.1.2.8.1对于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钢丝铠装光缆,包带层上宜再有一层聚乙烯内衬套,其厚度的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4.1.2.8.2聚乙烯内衬套的材料宜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4.1.2.9阻水结构
4.1.2.9.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或内衬套)及以内的缆芯间隙宜用填268
YD/T 901—2001
充复合物连续充满,包带(或内衬套)和护套之间的间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或纱,也可间隔设置阻水环。4.1.2.9.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2000规定,吸水膨胀带和纱应符合YD/T1115-2001的规定,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4.1.3护套
4.1.3.1总则
4.1.3.1.1光缆常用护套有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S护套)和聚乙烯护套,在深水光缆中宜用金属密封护套。4.1.3.1.2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应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4.1.3.1.3黑色聚乙烯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4.1.3.2铅-聚乙烯粘结护套(A护套)4.1.3.2.1A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层纵包搭接的铝塑复合带挡潮层,并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搭接的重选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1.8mm,最小值应不小于1.5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均值应不小于0.9mm。光缆中挡潮铝带上任何-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4mm。4.1.3.2.2铝塑复合带应符合YD/T723.2—1994《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二部分:铝塑复合带》规定的双面复合粘结剂薄膜的铝带。其中铝带的标称厚度为0.20mm或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4.1.3.3钢-聚乙烯粘结护套(S护套)4.1.3.3.1S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并且应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纵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重送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1.8mm,最小值应不小于1.5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但有33型或33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应不小于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光缆中挡潮钢带上任何一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3mm。4.1.3.3.2钢塑复合带应符合YD/T723.3--1994《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三部分:钢塑复合带》规定的双面复合粘结剂薄膜的钢带。其中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其钢带宜对接,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4.1.3.4聚艺烯护套
4.1.3.4.1聚乙烯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护套,其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均值应不小于0.9mm。4.1.4外护层
4.1.4.1总则
4.1.4.1.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的以外,外护层结构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4.1.4.1.2外被层的聚乙烯套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宜用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YD/T 901---2001
4.1.4.1.3黑色聚乙烯外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4.1.4.1.4外护层中的阻水材料的技术要求另订。4.1.4.253型
53型外护层应采用与S护套相同的结构(见4.1.3.3),但案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吸水膨胀带或纱、阻水环或其他阻水材料进行阻水。4.1.4.333型和333型
3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螺旋层绞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333型应在护套外施加两层绞合方向相反的螺旋层绞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钢丝内外应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钢丝直径应在0.8~2.9mm之间选定。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但FST为40000N(见表4)的333型光缆,其标称值为2.2mm,最小值应不小于1.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2.0mm。
4.1.4.443型
4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螺旋层绞的粗圆镀锌钢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钢丝内外应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钢丝直径应在3.0~4.0mm之间选定。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2mm,最小值应不小于1.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2.0 mm。
4.1.4.5防蚁外被层
4.1.4.5.1防蚁外被层(即4型)光缆应在般光缆的外层聚乙烯套上再挤包一层邵氏硬度不小于63D的黑色尼龙套、黑色聚烯烃共聚物套或半硬聚氯乙烯套,其表面应完整、光滑,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 mm.
4.1.4.5.2防蚁层用尼龙11或尼龙12、聚烯烃共聚物材料和半硬聚氯乙烯材料的技术要求另订。4.1.5阻燃光缆结构
4.1.5.1阻燃光缆的外层和其他层聚乙烯套应改用低烟无卤(或低卤)阻燃套,其他的元构件宜尽可能采用不燃和阻燃的材料。低烟无卤阻燃套材料宜符合YD/T1113--2001规定,其他材料的技术规范另订。
4.1.5.2阻燃光缆的其他结构要求仍应符合本章规定。4.1.6撕裂绳
光缆护套下面和外护层的聚乙烯外套下面可放置(也可不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光缆长度,不吸湿,不吸油,并具有足以开启光缆的强度。4.2交货长度
光缆的标准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2000m、3000m或4000m,容差为0~100m。光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经买方同意,可以任意长度交货。4.3性能要求
4.3.1光缆中的单模光纤特性
4.3.1.1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A3的规定。4.3.1.2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A4和A6的规定。4.3.2护层性能
4.3.2.1挡潮层铝带、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4.3.2.2粘结护套(含53型外护层)的铝(或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和搭接重迭处铝(或钢)带之间的剥离强度都应不小于1.4N/mm,但在铝(或钢)带下面采用填充或涂覆复合物阻水时,铝(或钢)带搭接处可不作数值要求。
YD/T 901—2001
4.3.2.3聚乙烯套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3规定。防蚁外被层要求可参照YD/T1020—1999中表A1的规定。
表3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
热老化处理温度
(最小值)MPa
(最大值)
热老化处理时间
断裂伸率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IEB!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热收缩率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C,96h)
(最小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大值)
100±2
100±2
24×10
100±2
24×10
115±2
失效数/试样数:0/10
注:LLDPE、MDPE、HDPE 和ZRPO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4.3.2.4外护层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4.3.3光缆的机械性能
4.3.3.1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磨损以及松套管弯折等项目,并应通过5.5节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4.3.3.2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4规定。表4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
允许拉伸力
光缆主要型式
GYTY53
GYTA53
GYTY53
GYTY53
GYTA33
GYTA33
GYTA333
GYTS333
敷设方式
管道、
非自承架空
水下、直埋
(最小值)
10 000
允许压扁力
(最小值)
N/100mm
N/100 mm
光缆主要型式
GYTA333
GYTS333
GYTS43
敷设方式
YD/T 901-—2001
表4(完)
允许拉伸力
(最小值)
允许压扁力
(最小值)
N/100 mm
N/100mm
-长期拉伸力;G-1km光缆的重量,N;Fsc-短暂压扁力,Fic—长期压扁力。FsT—短暂拉伸力,FLT—
2同一结构型式可有不同的拉伸力要求,应在订货合同中规定。3光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扁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的要求相同。4.3.3.3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D的倍数表示,它应符合表5规定。表5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外护层型式
静态弯曲
动态弯曲
无外护层或04型
53型、54型、33型、34型
333型、43型
4.3.4光缆的环境性能
光缆的环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特性、护套完整性、渗水性、阻燃性、防蚁性能、低温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等项目,并应按照5.6节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4.3.4.1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3种级别,其代号为A、B和C。光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4个级别,如表6所示。
光缆温度特性
适用温度范围
分级代号
低限TA
高限T:
0级(特级)
无明显
附加衰减
允许光纤附加衰减
不大于0.05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下的光纤衰减差。4.3.4.2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2级
不大于0.10
不大于0.15
4.3.4.3聚乙烯套完整性
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的完整性试验。4.3.4.3.1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7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应不击穿。272
电压类型
试验电压(最小值)
1 t为聚乙烯套的标称厚度,mm。2交流试验电压系有效值。
YD/T 901--2001
表7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流,kv
9t,最高25
6t,高15
4.3.4.3.2用漫水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光缆在浸水24h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a)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2000Mα?km。b)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15kV下2 min不击穿。4.3.4.4渗水性能
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钢丝铠装层可不检验)。4.3.4.5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
a)阻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b)烟密度:燃烧烟雾不应使透光率<50%;当用于进局或隧道时,还应符合:c)卤酸气体总量:应<5mg/g;
d)腐蚀性:燃烧产生气体的pH值应<4.3,电导率应>10μS/mm。4.3.4.6防蚁性能
在有白蚁的环境下,防蚁光缆应具有足够的耐啮蚀性能,应不劣于GB/T2951.38中蛀蚀等级2的要求。
4.3.4.7低温下弯曲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15倍缆径的U形弯曲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4.3.4.8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耐冲击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5
试验方法
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表8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序号
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识别色谱
光纤识别色谱
松套管识别色谱
颜色不迁移和不褪色
光缆结构尺寸
松套管外径和壁厚
复合物在松套管中填充度
内衬套、护套和外套的厚度
其他结构尺寸
光缆长度
本标准条文号
4.1.2.5.2
4.1.2.2.2
4.1.2.2.6
本标准5.2
目力检查
目力检查
试验方法
GB/T2951.1
GB/T 2951.1
参照YD/T837.5--1996
本标准5.4
检验规则
出厂型式
光纤特性
尺寸参数
模场直径
截止波长
衰减系数
波长附加衰减
衰减不均匀性
护层性能
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电气导通性粘结护套剥离强度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热收缩率
聚乙烯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外护层的其他性能
光缆的机械特性
光缆环境性能
衰减温度特性
滴流性能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电火花)
(浸水)
渗水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a)阻燃性
b)烟密度
c)卤酸气体总量
d)腐蚀性
防蚁性能
低温下弯抽性能
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10包装
YD/T 901--2001
表8(完)
本标准条文号
表3序号1和序号2
表3序号3
表3序号4
4.3.4.3.1
4.3.4.3.2
4.3.4.5a)
4.3.4.5b)
4.3.4.5c)
4.3.4.5d)
7.1.1,7.1.2
试验方法
GB/T 15972-A2
GB/T 15972-C9
GB/T 15972-C7
GB/T 15972-C1
GB/T 15972-C1
GB/T 15972-C1C
GB/T 15972-C5
参照YD/T 837.2—1996中4. 9
YD/T 837. 3--1996 中 4. 9
YD/T837.3—1996中4.10和4.11
YD/T837.3—1996中4.12
YD/T 837. 4—1996 中 4. 1
GB/T2952
本标准5.5
本标准5.6.2
GB/T7424.1-F8(预处理1h)
参照YD/T837.4—1996中4.6
本标准5.6.3
GB/T 7424.1-F5B
GB/T12666.2中(DZ-1法)
GB/T 17651
GB/T 17650.1
GB/T 17650. 2
本标准5.6.4
本标准5.6.5
本标准5.6.6
目力检查
本标准5.3.1
本标准5.3.2
目力检查
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2有关光纤特性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TU-TG.650有关规定执行。3有关光缆性能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EC60794-1-2有关规定执行。5.2光缆结构检查
检验规则
光缆结构(4.1)节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5.3光缆标志检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