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重阳糕
今天是重阳节,小明兴奋地拿着自己画的贺卡跑向爷爷家。他的爷爷王伯伯今年七十岁了,是小明最喜欢的老人。爷爷总是笑呵呵地和小明讲小时候的故事,还会教他做木工手工。
小明妈妈告诉他,重阳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要去敬老、看望家里的长辈,还要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小明听得热血沸腾,他决定亲手为爷爷做一个重阳糕。
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准备了面粉、糖和红枣,按照食谱一步步揉面、蒸糕。他小心翼翼地将红枣摆成笑脸状,心里想着爷爷看到时的笑容。蒸好的糕香气扑鼻,小明忍不住偷尝了一口,甜甜的味道让他更期待爷爷的反应。
下午,小明兴冲冲地端着重阳糕来到爷爷家,双手恭恭敬敬地说:“爷爷,重阳节快乐!这是我做的重阳糕。”爷爷看着小小的身影和满脸的认真,眼睛都亮了。他摸摸小明的头,慈祥地说:“谢谢你,孙子,你真贴心。”
爷爷慢慢地讲起了重阳节的故事:很久以前,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远眺,祈求健康长寿,也会在这一天看望老人、表达孝心。小明听得入神,觉得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好有意义。
下午,他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重阳糕,阳光照在爷爷的银发上,显得格外温暖。小明想,以后每年的重阳节,他都要陪着爷爷做糕、登高、赏菊,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长辈的尊敬。
从那天起,小明明白了重阳节不仅仅是吃糕、登高,更重要的是关心和尊重长辈,把孝心化作实际行动,让每一个老人都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的温暖。
重阳节的登高趣
重阳节早晨,阳光洒满大街,小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奶奶家门口挂着黄色的菊花,院子里还摆放着小巧的重阳糕。奶奶笑着迎接他们:“今天是重阳节,咱们一起去登高吧。”
小芳一开始有些疑惑:“奶奶,为什么我们要登高呢?”奶奶轻轻摸摸她的头,说:“古时候,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是为了避邪求福,也希望身体健康长寿。登高也是一种对长辈的祝福。”
于是,一家人踏上了小山坡。小芳一边走一边帮奶奶拎着包,一边听奶奶讲起她小时候的重阳节经历:那时没有电灯,他们会在山上放风筝,边登高边吃着菊花糕。小芳觉得奶奶的故事很有趣,也感到重阳节的传统特别温暖。
爬到山顶时,风轻轻吹拂,小芳看见远处的城市和院落,一切都显得明亮而开阔。她握住奶奶的手,感受着老人的心跳,也感受到了责任——关心、尊重和陪伴长辈的幸福感。
下山后,小芳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奶奶泡了一杯菊花茶,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分享糕点。小芳发现,原来敬老不仅是在节日的形式上,更在于平时的陪伴与关心。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经常帮奶奶做家务、聊天,像今天一样在重阳节表达自己的孝心。
重阳节的登高让小芳明白了一个道理:尊重长辈不仅是言语的礼貌,更是行动上的关怀。每一次陪伴、每一次问候,都是对老人最珍贵的礼物。
小提示:上面此文档内容仅展示完整文档里的部分内容,若需要下载完整文档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文档。
 
			 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