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7667-1995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

【机械行业标准(JB)】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4 11:57:02
- JB/T7667-1995
- 现行
标准号:
JB/T 7667-1995
标准名称: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5-06-16 -
实施日期:
1996-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51.97 KB
替代情况:
替代JB/TQ 753-1989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在役压力容器检修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材料屈服强度小于等于800 MN 的钢制压力容器。对压力管道也可参照使用。 JB/T 7667-1995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 JB/T7667-1995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JB/T7667--95
本标准规定了在役压力容器检修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材料屈服强度小于等于800MPa的钢制压力容器。对压力管道也可参照使用。2目的及原理提要
2.1目的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有效声源位置及其严重性级别,对严重声源采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检。
2.2原理提要
声发射是指材料内部产生塑性变形或裂纹形成和扩展时,瞬态释放应变能而产生弹性波的现象。在役容器的声发射检测在加载过程中进行,加载程序一般包括升压、保乐过程。在被检容器表面布置声发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活动缺陷的声波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检测系统鉴别、处理,然后显示、记录和分析声源的位置及声发射特性参数。根据声源的分类原则确定其严重性级别,剔除非缺陷产生的噪声信号,对严重性声源应采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复查,并按有关法规处理。3检测人员
3.1声发射检测应由掌握声发射基础知识并具有现场检测经验的人员进行。其中,检测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当于工程师或更高的技术职称。3.2常规无损检测复检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相应的I级以上(含I级)资格证,并具有现场检测的经验。
4检测设备
4.1声发射检测系统由传感器、前置放大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记录器、模拟源等组成。4.2模拟源应能产生可再现的弹性波,推荐采用0.5mmHB铅笔芯折断型模拟源,铅芯伸长量2.5mm,与容器表面夹角30%。
4.3传感器的谐振频率范围为100~400kHz。传感器-声发射系统的通道灵敏度可进行试验测试:在被试容器上固定传感器,距传感器100mm处折断0.5mmHB铅芯,响应幅度应达到80dB,取三次以上铅芯折断信号的平均值。
传感器应通过耦合剂固定在容器壁上或通过波导杆与容器壁连接,以保证良好的声耦合,4.4前置放大器接传感器后的输出噪声应满足现场测试的要求。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应与传感器工作频率一致.
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电缆不得大于2m。4.5信号处珲器应具有定位功能,并能实时和事后分析声发射参数。至少能记录以下声发射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二业部1995-06-16批准336
1996-07-01实施
声源位置;
b.事件计数;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幅度、能量和振铃计数。
JB/T 7667-95
4.6信号处理器在5~38C温度范围内,其增益变化不超过士2dB;门槛值精度为士1dB;摄铃计数的测量精度为土5%;峰值幅度的测量精度为士2dB:动态范围至少达到60dB。5检测准备
5.1资料准备
用户应向检测人员提供下列资料:5.1.1材料牌号、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焊接工艺和热处理条件。5.1.2设计压力、工作压力、验收试验压力、受压历史以及压力波动情况、工作温度、温度波动和充装介质。
5.1.3容器总装图,并注明容器焊缝和接管位置,以及表明该容器在工艺系统中的位置和操作条件的系统图。
5.1.4出厂日期、投产日期、检修历史。5.1.5出厂和过去检修时的无损检测报告。5.2技术推备
5.2.1据容器资料,确定传感器的布置方案。5.2.2分析容器总装图与具体试验加载条件,预计可能出现的噪声源并设法予以排除。5.2.3确定最高加载压力和保压台阶最高加载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的1.25倍。保压至少应在80%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加载压力三个台阶进行,保乐时间-般不少于5min,最高加载压力的保压时间不少于15min。采用液压方式加载。若必须采用气压加载时,其加载压力及程序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5.2.4确定加载过程中连续记录压力的方法。5.2.5确定声发射检测人员与加载人员之间的联络方法。5.2.6按选定的阵列布置,固定传感器,采用适宜的耦合剂(如工业凡士林油、黄油等)和传感器固定装置,保证检测过程中良好的声耦合。最大传感器间距见6.3条规定。5.2.7在正式加载试验之前应预加载一定压力(不超过最高加载压力的10%),以检查接管、人孔、柱脚和支撑件等处的噪声情况。当出现高于门槛的噪声源时,应设法排除。对于无法剔除的噪声源,应记录其显示位置,并在检测结果评定时将其去除。6校准
6.1在距每个传感器100mm处给以模拟源信号,各通道对模拟源的幅度响应偏差不超过士3dB。6.2测定模拟源信号在容器壁上的衰减值,即幅值响应随距离的衰减曲线。测试应在容器装有试验液体的情况下进行。
6.3根据6.2条所测衰减值,检测门槛值和规定的可检测幅度值,确定最大传感器间距。见附录A(参考件)。
6.4声源定位精度
声源定位可采用时差定位和区域定位方式。采用时差定位时,应在各阵列中选择典型测试点输人模拟源停号,定位精度为传感器最大间距的5%。7检测程序
7.1般应在加压前30s开始检测并记录升压、保压过程中的声发射数据。337
JB/T 7667-95
7.2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声源位置及其声发射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如果声发射活动度、强度等明显增加,可要求临时保压,当保压声发射信号不收敛时,应立即降压或卸压检查。7.3检测过程中如出现强噪声干扰,应设法排除或确认噪声源后再进行检测。7.4试验结束后,按第6章要求进行仪器复校,记录灵敏度和源定位精度的变化。7.5若检验者认为有必要,经用户认可,可以进行二次加压,第二次加载压力可以稍大于第-一次加载力。
8检测记录
记录所有校准数据和仪器测定的声发射信号参数,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a.
传感器的技术条件(型号、灵敏度、频率范围、固定方法、耦合剂);传感器布置阵列和位置草图;
声发射仪器型号和特性;
每次校准的时间、步骤和结果;加载程序;
以图表等形式对所测声发射信号作出随压力和时间变化的永久性记录。9检测结果评定
用图表列出检测结果,这些图表应能表示每个声发源的位置和等级。9.2有效声源
作为一个有效声源一般不少于5个事件,验证声源位置时应参考声源的定位精度。越过规定值的高幅度和高摄铃计数的孤立事件,应作为有效声源处理。参见附录A。9.3有效声源分类
根据有效声源的活动度、强度、保压信号分类。9.3.1有效声源的活动度是指声源区事件计数或振铃计数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率。9.3.2有效声源的强度是经过距离修正的有效声源平均幅度P。与规定值Pu之比。参见附录A。9.3.3有效声源严重性按表1分为三级。对于Ⅱ级声源,三种评判参数中任-参数达到标准规定值即视为达到这一等级。
9.4严重性声源的复检
保压 1 min 后声发射事件计数
≥1~3
声源强度P./Pa
9.4.1对于I、Ⅱ级声源应根据声源位置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检。活动度
恒速增加
快速增加
9.4.2对由于容器结构或其他原因无法复检的容器,出现1、Ⅲ级声源应监控、降压或停止使用。9.4.3对复检确认的缺陷可根据有关法规处理。见附录B(参考件)。10报告
10.1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
容器名称、类别、公称壁厚、主体材质;a.
设计压力、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工作介质、出厂日期、投产日期;b.
声发射仪器型号,
JB/T7667--95
传感器型号、颊率范围、传感器-通道灵敏度、耦合剂类型;传感器布置阵列和位置草图;
校准结果;
加载程序;
检测结果及评定结论;
检测日期。
报告应由检测人员签字。
A1区域定位的传感器间距
JB/T7667-95
附录A
传感器间距的确定
(参考件)
检验区域内任一位置发射的铅芯断裂信号至少被一个传感器接收到。A2时差定位的传感器间距
阵列定位最少所需的传感器应能接收到检验区域内任一位置的铅芯断裂信号。A3可检测幅度
传感器最大间距应参考检测门槛值、衰减值,以保证测到70dB以上的声源信号。A4高幅度事件
高幅度事件规定值Pa为80dB。
附录B
对复检确认缺陷的处理
(参考件)
B1对复检确认的缺陷可采用劳动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或《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1984》评定处理。
B2采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一1984》处理缺陷时,必须测定平面类缺陷(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的长度、埋藏深度、自身高度、然后进行缺陷评定。评定通过的缺陷可不经返修,容器直接投用,不允许的缺陷必须返修。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卫和、何泽云。34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JB/T7667--95
本标准规定了在役压力容器检修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材料屈服强度小于等于800MPa的钢制压力容器。对压力管道也可参照使用。2目的及原理提要
2.1目的
在役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有效声源位置及其严重性级别,对严重声源采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检。
2.2原理提要
声发射是指材料内部产生塑性变形或裂纹形成和扩展时,瞬态释放应变能而产生弹性波的现象。在役容器的声发射检测在加载过程中进行,加载程序一般包括升压、保乐过程。在被检容器表面布置声发射传感器,接收来自活动缺陷的声波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检测系统鉴别、处理,然后显示、记录和分析声源的位置及声发射特性参数。根据声源的分类原则确定其严重性级别,剔除非缺陷产生的噪声信号,对严重性声源应采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复查,并按有关法规处理。3检测人员
3.1声发射检测应由掌握声发射基础知识并具有现场检测经验的人员进行。其中,检测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当于工程师或更高的技术职称。3.2常规无损检测复检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相应的I级以上(含I级)资格证,并具有现场检测的经验。
4检测设备
4.1声发射检测系统由传感器、前置放大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记录器、模拟源等组成。4.2模拟源应能产生可再现的弹性波,推荐采用0.5mmHB铅笔芯折断型模拟源,铅芯伸长量2.5mm,与容器表面夹角30%。
4.3传感器的谐振频率范围为100~400kHz。传感器-声发射系统的通道灵敏度可进行试验测试:在被试容器上固定传感器,距传感器100mm处折断0.5mmHB铅芯,响应幅度应达到80dB,取三次以上铅芯折断信号的平均值。
传感器应通过耦合剂固定在容器壁上或通过波导杆与容器壁连接,以保证良好的声耦合,4.4前置放大器接传感器后的输出噪声应满足现场测试的要求。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应与传感器工作频率一致.
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电缆不得大于2m。4.5信号处珲器应具有定位功能,并能实时和事后分析声发射参数。至少能记录以下声发射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二业部1995-06-16批准336
1996-07-01实施
声源位置;
b.事件计数;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幅度、能量和振铃计数。
JB/T 7667-95
4.6信号处理器在5~38C温度范围内,其增益变化不超过士2dB;门槛值精度为士1dB;摄铃计数的测量精度为土5%;峰值幅度的测量精度为士2dB:动态范围至少达到60dB。5检测准备
5.1资料准备
用户应向检测人员提供下列资料:5.1.1材料牌号、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焊接工艺和热处理条件。5.1.2设计压力、工作压力、验收试验压力、受压历史以及压力波动情况、工作温度、温度波动和充装介质。
5.1.3容器总装图,并注明容器焊缝和接管位置,以及表明该容器在工艺系统中的位置和操作条件的系统图。
5.1.4出厂日期、投产日期、检修历史。5.1.5出厂和过去检修时的无损检测报告。5.2技术推备
5.2.1据容器资料,确定传感器的布置方案。5.2.2分析容器总装图与具体试验加载条件,预计可能出现的噪声源并设法予以排除。5.2.3确定最高加载压力和保压台阶最高加载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的1.25倍。保压至少应在80%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加载压力三个台阶进行,保乐时间-般不少于5min,最高加载压力的保压时间不少于15min。采用液压方式加载。若必须采用气压加载时,其加载压力及程序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5.2.4确定加载过程中连续记录压力的方法。5.2.5确定声发射检测人员与加载人员之间的联络方法。5.2.6按选定的阵列布置,固定传感器,采用适宜的耦合剂(如工业凡士林油、黄油等)和传感器固定装置,保证检测过程中良好的声耦合。最大传感器间距见6.3条规定。5.2.7在正式加载试验之前应预加载一定压力(不超过最高加载压力的10%),以检查接管、人孔、柱脚和支撑件等处的噪声情况。当出现高于门槛的噪声源时,应设法排除。对于无法剔除的噪声源,应记录其显示位置,并在检测结果评定时将其去除。6校准
6.1在距每个传感器100mm处给以模拟源信号,各通道对模拟源的幅度响应偏差不超过士3dB。6.2测定模拟源信号在容器壁上的衰减值,即幅值响应随距离的衰减曲线。测试应在容器装有试验液体的情况下进行。
6.3根据6.2条所测衰减值,检测门槛值和规定的可检测幅度值,确定最大传感器间距。见附录A(参考件)。
6.4声源定位精度
声源定位可采用时差定位和区域定位方式。采用时差定位时,应在各阵列中选择典型测试点输人模拟源停号,定位精度为传感器最大间距的5%。7检测程序
7.1般应在加压前30s开始检测并记录升压、保压过程中的声发射数据。337
JB/T 7667-95
7.2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声源位置及其声发射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如果声发射活动度、强度等明显增加,可要求临时保压,当保压声发射信号不收敛时,应立即降压或卸压检查。7.3检测过程中如出现强噪声干扰,应设法排除或确认噪声源后再进行检测。7.4试验结束后,按第6章要求进行仪器复校,记录灵敏度和源定位精度的变化。7.5若检验者认为有必要,经用户认可,可以进行二次加压,第二次加载压力可以稍大于第-一次加载力。
8检测记录
记录所有校准数据和仪器测定的声发射信号参数,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a.
传感器的技术条件(型号、灵敏度、频率范围、固定方法、耦合剂);传感器布置阵列和位置草图;
声发射仪器型号和特性;
每次校准的时间、步骤和结果;加载程序;
以图表等形式对所测声发射信号作出随压力和时间变化的永久性记录。9检测结果评定
用图表列出检测结果,这些图表应能表示每个声发源的位置和等级。9.2有效声源
作为一个有效声源一般不少于5个事件,验证声源位置时应参考声源的定位精度。越过规定值的高幅度和高摄铃计数的孤立事件,应作为有效声源处理。参见附录A。9.3有效声源分类
根据有效声源的活动度、强度、保压信号分类。9.3.1有效声源的活动度是指声源区事件计数或振铃计数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率。9.3.2有效声源的强度是经过距离修正的有效声源平均幅度P。与规定值Pu之比。参见附录A。9.3.3有效声源严重性按表1分为三级。对于Ⅱ级声源,三种评判参数中任-参数达到标准规定值即视为达到这一等级。
9.4严重性声源的复检
保压 1 min 后声发射事件计数
≥1~3
声源强度P./Pa
9.4.1对于I、Ⅱ级声源应根据声源位置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复检。活动度
恒速增加
快速增加
9.4.2对由于容器结构或其他原因无法复检的容器,出现1、Ⅲ级声源应监控、降压或停止使用。9.4.3对复检确认的缺陷可根据有关法规处理。见附录B(参考件)。10报告
10.1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
容器名称、类别、公称壁厚、主体材质;a.
设计压力、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工作介质、出厂日期、投产日期;b.
声发射仪器型号,
JB/T7667--95
传感器型号、颊率范围、传感器-通道灵敏度、耦合剂类型;传感器布置阵列和位置草图;
校准结果;
加载程序;
检测结果及评定结论;
检测日期。
报告应由检测人员签字。
A1区域定位的传感器间距
JB/T7667-95
附录A
传感器间距的确定
(参考件)
检验区域内任一位置发射的铅芯断裂信号至少被一个传感器接收到。A2时差定位的传感器间距
阵列定位最少所需的传感器应能接收到检验区域内任一位置的铅芯断裂信号。A3可检测幅度
传感器最大间距应参考检测门槛值、衰减值,以保证测到70dB以上的声源信号。A4高幅度事件
高幅度事件规定值Pa为80dB。
附录B
对复检确认缺陷的处理
(参考件)
B1对复检确认的缺陷可采用劳动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或《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1984》评定处理。
B2采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一1984》处理缺陷时,必须测定平面类缺陷(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的长度、埋藏深度、自身高度、然后进行缺陷评定。评定通过的缺陷可不经返修,容器直接投用,不允许的缺陷必须返修。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卫和、何泽云。34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 JB/T12872-2016 畜类屠宰加工机械 猪头刨毛机
- JB/T5729-1991 单排多轴木工钻床 精度
- JB/T6382.4-2007 锥密封焊接式60°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 JB/T7273.7-1994 内波纹手轮
- JB/T2967.2-2010 横截木工圆锯机 第2部分:精度
- JB/T9853-1999 向上式凿岩机
- JB/T7270.3-1994 直手柄
- JB/T6067-1992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 技术条件
- JB/T6519-1992 风扇磨煤机用大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
- JB/T2858.3-1999 螺纹磨床 精度检验
- JB/T7658.1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 第16部分:氨液过滤器
- JB/T9908.1-1999 卧轴圆台平面磨床 参数
- JB/T6358-2006 带可换导柱可转位平底锪钻
- JB/T12865-2016 畜类屠宰加工机械 螺旋自动刨毛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