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标准(GB)】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设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8 21:14:03
- GB11444.1-1989
- 已作废
标准号:
GB 11444.1-1989
标准名称: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设备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89-07-04 -
实施日期:
1990-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40.66 KB
替代情况:
作废;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频分多路复用/调频传输的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作为制造设备时的技术依据。 GB 11444.1-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设备 GB11444.1-1989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设备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ground communicationequipment used in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earth stations -Technical reguirements --Part 1:Equipment fo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frequency modulation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1444.1-89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频分多路复用/调频传输的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作为设备制造的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
GB11443.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11443.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二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载波通道GB11445.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终端设备3设备组成
示意方框图见图1。图中各方框内的功能单元,可以是单独一台设备,也可以是几个功能单元组合成一台设备。各单元之间接口电平为推荐典型值。各功能单元一般应有主、备用,并适应自动或人工倒换。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7-04批准242
1990-03-01实施
至馈源
由馈源
设备工作条件
高功率
放大器
发射设备
接收设备
低噪声
敬大器,
低噪声
放大器
中功率
放大器
中功率
放大器
GB 11444.1-89
变频器
变频器
变频器
变频器
滤波器
滤波器
地面通信设备
滤波器
滤波器
调制器
调制器
解调器
解调器
图1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示意方框图温度:+5~+40℃;
相对湿度:5%~85%,
气压:70~106kPa
电源:单相交流电压220±22V,频率50±1Hz。d.
注:离功率放大器用三相交流电源,电压380±38V,频率50±1Hz。5设备输入、输出连接器
5.1射频
同轴L16-50K
5.2中频
同轴Q9-75K
5.3基带
同轴Q9-75K
5.4高功率放大器输出,
FDM-70波导法兰
5.5低噪声放大器输人
FDM~40波导法兰
6发射设备
接口单元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
包括高功率放大器和中功率放大器。高功率放大器通常为速调管或行波管放大器,可以包含或不包含场效应中功率放大器。
6.1高功率放大器
6.1.1 频率范围
GB 11444.1—89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1.2饱和输出功率
分为三类:
标称值
最小值
2.7kW (34.3dBW)
A. 3kW (34.8dBW)
B. 1kW (30dBW)
C. 0.4kW (26dBW)
6.1.3射频电平调节
0~20dB连续可调
0.9kW(29.5dBW)
0.36kW (25.6dBW)
6.1.4增益(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包含中功放时分三个等级:
A.≥75dB
B.≥70dB
C. ≥65dB
不包含中功放时:
6.1.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4dB/MHz(fo±14.4MHz)注:f为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下同。6.1.6增益稳定度
不劣于±0.5dB/d(恒定激励、恒温)6.1.7带宽
速调管放大器:≥36MHz(带内增益波动1dB)行波管放大器:≥500MHz(带内增益波动3dB)6.1.8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 (fo±14.4MHz)
≤1dB p-p(fo±18MHz)
6.1.9输入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0输出驻波比(冷态)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1负载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2.0:1(最大)
行波管放大器:1.5:1(最大)
6.1.12多载波互调比
-24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饱和输出7dB时)6.1.13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速调管放大器:≤4°/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行波管放大器:<3°/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6.1.14残余调幅
≤-40dBc (F,<4kHz)
≤-20 (1 +lgF ) dBc (4kHzFg<500kHz)244
- 80dBc (F>500kHz)
GB 11444.189
注:F。为所测量的4kHz频槽的中心频率,kHz。6.1.15残余调频
不劣于=60dB(相对于任意5MHz带宽内的4MHz峰峰频偏)6.1.16群时延/频率特性
速调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5ns/MHz
抛物线:±0.05ns/MHz2
波动:2nsp-p
行波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1ns/MHz
抛物线:±0.05ns/MHz2
波动:1nspp
6.1.17噪声和杂散
≤- 65dBW/4kHz (4.2~12.0GHz)≤-130dBW/4kHz (3.7~4.2GHz)
≤-110dBW/MHz (12~40GHz)
6.1.18射频泄漏(机柜辐射)
≤1mW/cm2(离机柜5cm)
6.2中功率放大器
6.2.1频率范围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2.2输出功率(1dB增益压缩点)分为三类:
6.2.3增益
分为三类:
≥20dB
B、≥30dB
6.2.4增益平坦度
不劣于±1dB(500MHz)
6.2.5输人驻被比
1.5:1(最大)
6.2.6输出驻波比
1.5:1(最大)
6.2.7噪声系数
6.2.8三阶互调截取点
A40dBm(1dB增益压缩点1W)
B.≥43dBm(1dB增益压缩点2W)C:≥47dBm(1dB增益压缩点5W)245
7接收设备
GB 11444.1---89
通常噪声温度指标要求较高时,采用低噪声参量放大器,要求较低时,采用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7.1频率范围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7.2噪声温度
7.2.1分为六个等级:
A.30K
B.≤35K
C.45K
D.55K
E.65K
F.≤85
7.2.2在-35~+55℃温度范围内可以工作。7.3振幅/频率特性
7.3.1在500MHz带宽内
A. ≤idBp-p
B.<2dBp-p
7.3.2每36MHz带宽中:
0.8dB p-p
7.4增益
分为两个等级:
B.≥50dB
7.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3dB/MHz
7.6增益稳定度
7.6.1增益稳定度分为:
短期:优于±0.1dB/hWww.bzxZ.net
中期:优于±0.2dB/d
长期:优于±0.5dB/周
7.6.2在-35~+55℃温度范围内,允许增益变化2.7dB。7.7动态范围(1dB增益压缩点)≥+10dBm2输出
7.8输入驻波比
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
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9输出驻波比
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
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10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1ns/MHz
抛物线:±0.03ns/MHz2
波动:0.5nsp-p
7.11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51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为-7dBm时)7.12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0.5°/dB(输出-7dBm时)
7.13带内过载
10dBm输人时,性能不永久性恶化。7.14带外特性
10dBm的发射频带范围内的信号输人时,正常工作。7.15杂散
低于热噪声(100kHz带宽测试)。8地面通信设备
8.1上变频器
8.1.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1.2输人频率
70±18MHz
8.1.3输人阻抗
8.1.4输入回波损耗
8.1.5输出频率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8.1.6输出阻抗
8.1.7输出回波损耗
8.1.8额定输出电平
分两种:
A. ≥-10dBm
B,≥+10dBm(含场放)
8.1.9增益
分两种:
B.25±2dB(含场放)
8.1.10输出电半稳定度
不劣于±0.25dB/d
8.1.11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1×105/月
8.1.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fo±14.4MHz)
<0.8 dB p-p(fo ± 18MHz)
8.1.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ns/MHz
抛物线:±0.015ns/MHz2
波动:lnspp
8.1.14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0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比额定输出电平低7dB时)8.1.15本振泄漏
分两个等级:
A. <-80dBm
B.≤-70dBm
8.1.16 杂散
分两个等级:
A.<- 90dBm/4kHz
B. <-75dBm/4kHz
8.2下变频器
8.2.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2.2输人频率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8.2.3输入阻抗
8.2.4输人回波损耗
8.2.5输人电平范围
-70~40dBm
8.2.6输出频率
70±18MHz
8.2.7输出阻抗
8.2.8输出回波损耗
≥26dB
8.2.9增益
分两种:
A40±2dB
B.30±2dB
8.2.10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1×10-5/月
8.2:11噪声系数
8.2.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fo±14.4MHz)
≤0.8dBp-p (fo± 18MHz)
8.2.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ns/MHz
抛物线:±0.015ns/MHz2
波动:1nsp-p
8.2.14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5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对应A为0dBm,B为-10dBm)8.2.15本振泄漏(输入端)
-70dBm
8.2.16杂散
-75dBm/4 kHz
8.2.17镜频抑制比
≥60dBc
8.3发送、接收中频滤波器、均衡器和放大器8.3.1群时延/频率特性
a。卫星群时延与星体转发器的特性有关,租星系统的地球站所要求的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特性见表1,
表1租星系统卫星群时延要求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分配带宽
均衡带宽
线性均衡
ns/MHz
0~±10
0~±5
0~±5
0~±5
0~±5
0~±3
0~±2
抛物线均衡
ns/MHz?
b.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群时延/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2。8.3.2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振幅/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3。
群时延 /频率特性
短幅 /频率特性
GB 11444.1-—89
图2群时延/频率特性和振幅/频率特性注:①上、下图均以中心频率对称。②幅度标度是线性的,dB。
③频率标度是线性的,MHz。
载波带宽
8.3.3增益
最大增益:10dB
电可调范围:40dB(1dB步级)
8.3.4输人阻抗
8.3.5输人凹波损耗
8.3.6输出阻抗
8.3.7输出回波损耗
8.4频率调制器
8.4.1调制方式
8.4.2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4.3输入信号频带
20Hz~Fmax(最高基带频率)
GB 11444.1---89
8.4.4输人电平
一26~-20dBm(产生1MHz方均根频偏可调)8.4.5基带振幅/频率特性
不劣±0.2dB(20Hz~4.5MHz)
8.4.6输出载波频率
8.4.7最大允许频偏
±18MHz
8.4.8中频振幅/频率特性
≤0.5dBp-p(70±18MHz)
8.4.9线性
≤1.5% (70 ±18MHz)
8.4.10时延
1ns (70 ± 18MHz)
8.4.11热噪声和1互调噪尚
GB 11444.1-89
.250pWop/每路(调制器与解调器中频自环)8.4.12频率容差(包括长期稳定度和准确度)在±10kHz之内(川机大后)
8.4.13输出电平
8.4.14输出电平稳定度
在±0.2dB/天之内
8.4.15输出电调节范围
至少±5dB
8.4.16输入阻抗
8.4.17输人回波损耗
≥26dB(4kHz~Fmax)
8.4.18输出阻抗
8.4.19输出回波损耗
8.4.20杂散(不包括70MHz谐波) - 80 dBc(70 ± 18MHz)
8.4.21载波谐波
次谐波:-20dBc
三次谐波:≤-26dB c
8.5频率解调器
8.5.1解调方式
频率解调建议采用门限扩展解调技术。8.5.2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5.3输人频率
载波频率:70MHz
最大允许频偏:±18MHz
8.5.4输人电半
20~0dBm(标称值可选范围)
8.5.5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输人中频电在偏离标称值-15~+5dB范围内,输出中频电平变化不超过±1dB。8.5.6输出基带频率
4kHz~Fmax
8.5.7输出电平
20dBm/路(标称),为适应24~972路测试音频偏的变化,输出电平应有±10dB可调范围。8.5.8基带振幅/频特性
GB 11444.1—89
不劣于±0.25dB(4kHz~Fmax,以0.608Fmax为参号)8.5.9输入阻抗
8.5.10输人回波损耗
226dB (70±18MHz)
8.5.11输出阻抗
8.5.12输出回波损耗
≥26dB(4kHz~Fmax)
8.5.13噪声及互调噪声
250pW0p/话路(调制器与解调器中频自环)8.5.14线性
1.5% (70 ± 18MHz)
8.5.15解调性能
见表4。
载波容量
话路数
注:1)8 000+200 pW0 P。
2) 50 000 pwo p。
8.6发送基带单元
8.6.1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6.2输人电业
-45dBr/话路
8.6.3输人电平调节范围
8.6.4输入阻抗
8.6.5输人回波损耗
26dB(4kHz~ Fmax)
8.6.6输出阻抗
测试音频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设备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ground communicationequipment used in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earth stations -Technical reguirements --Part 1:Equipment fo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frequency modulation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1444.1-89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频分多路复用/调频传输的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作为设备制造的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
GB11443.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11443.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二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载波通道GB11445.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频分多路复用终端设备3设备组成
示意方框图见图1。图中各方框内的功能单元,可以是单独一台设备,也可以是几个功能单元组合成一台设备。各单元之间接口电平为推荐典型值。各功能单元一般应有主、备用,并适应自动或人工倒换。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7-04批准242
1990-03-01实施
至馈源
由馈源
设备工作条件
高功率
放大器
发射设备
接收设备
低噪声
敬大器,
低噪声
放大器
中功率
放大器
中功率
放大器
GB 11444.1-89
变频器
变频器
变频器
变频器
滤波器
滤波器
地面通信设备
滤波器
滤波器
调制器
调制器
解调器
解调器
图1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示意方框图温度:+5~+40℃;
相对湿度:5%~85%,
气压:70~106kPa
电源:单相交流电压220±22V,频率50±1Hz。d.
注:离功率放大器用三相交流电源,电压380±38V,频率50±1Hz。5设备输入、输出连接器
5.1射频
同轴L16-50K
5.2中频
同轴Q9-75K
5.3基带
同轴Q9-75K
5.4高功率放大器输出,
FDM-70波导法兰
5.5低噪声放大器输人
FDM~40波导法兰
6发射设备
接口单元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
包括高功率放大器和中功率放大器。高功率放大器通常为速调管或行波管放大器,可以包含或不包含场效应中功率放大器。
6.1高功率放大器
6.1.1 频率范围
GB 11444.1—89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1.2饱和输出功率
分为三类:
标称值
最小值
2.7kW (34.3dBW)
A. 3kW (34.8dBW)
B. 1kW (30dBW)
C. 0.4kW (26dBW)
6.1.3射频电平调节
0~20dB连续可调
0.9kW(29.5dBW)
0.36kW (25.6dBW)
6.1.4增益(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包含中功放时分三个等级:
A.≥75dB
B.≥70dB
C. ≥65dB
不包含中功放时:
6.1.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4dB/MHz(fo±14.4MHz)注:f为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下同。6.1.6增益稳定度
不劣于±0.5dB/d(恒定激励、恒温)6.1.7带宽
速调管放大器:≥36MHz(带内增益波动1dB)行波管放大器:≥500MHz(带内增益波动3dB)6.1.8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 (fo±14.4MHz)
≤1dB p-p(fo±18MHz)
6.1.9输入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0输出驻波比(冷态)
速调管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3:1(最大)6.1.11负载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2.0:1(最大)
行波管放大器:1.5:1(最大)
6.1.12多载波互调比
-24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饱和输出7dB时)6.1.13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速调管放大器:≤4°/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行波管放大器:<3°/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6.1.14残余调幅
≤-40dBc (F,<4kHz)
≤-20 (1 +lgF ) dBc (4kHzFg<500kHz)244
- 80dBc (F>500kHz)
GB 11444.189
注:F。为所测量的4kHz频槽的中心频率,kHz。6.1.15残余调频
不劣于=60dB(相对于任意5MHz带宽内的4MHz峰峰频偏)6.1.16群时延/频率特性
速调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5ns/MHz
抛物线:±0.05ns/MHz2
波动:2nsp-p
行波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0.1ns/MHz
抛物线:±0.05ns/MHz2
波动:1nspp
6.1.17噪声和杂散
≤- 65dBW/4kHz (4.2~12.0GHz)≤-130dBW/4kHz (3.7~4.2GHz)
≤-110dBW/MHz (12~40GHz)
6.1.18射频泄漏(机柜辐射)
≤1mW/cm2(离机柜5cm)
6.2中功率放大器
6.2.1频率范围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6.2.2输出功率(1dB增益压缩点)分为三类:
6.2.3增益
分为三类:
≥20dB
B、≥30dB
6.2.4增益平坦度
不劣于±1dB(500MHz)
6.2.5输人驻被比
1.5:1(最大)
6.2.6输出驻波比
1.5:1(最大)
6.2.7噪声系数
6.2.8三阶互调截取点
A40dBm(1dB增益压缩点1W)
B.≥43dBm(1dB增益压缩点2W)C:≥47dBm(1dB增益压缩点5W)245
7接收设备
GB 11444.1---89
通常噪声温度指标要求较高时,采用低噪声参量放大器,要求较低时,采用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7.1频率范围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7.2噪声温度
7.2.1分为六个等级:
A.30K
B.≤35K
C.45K
D.55K
E.65K
F.≤85
7.2.2在-35~+55℃温度范围内可以工作。7.3振幅/频率特性
7.3.1在500MHz带宽内
A. ≤idBp-p
B.<2dBp-p
7.3.2每36MHz带宽中:
0.8dB p-p
7.4增益
分为两个等级:
B.≥50dB
7.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3dB/MHz
7.6增益稳定度
7.6.1增益稳定度分为:
短期:优于±0.1dB/hWww.bzxZ.net
中期:优于±0.2dB/d
长期:优于±0.5dB/周
7.6.2在-35~+55℃温度范围内,允许增益变化2.7dB。7.7动态范围(1dB增益压缩点)≥+10dBm2输出
7.8输入驻波比
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
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9输出驻波比
参量放大器:1.30:1(最大)
场效应放大器:1.25:1(最大)7.10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1ns/MHz
抛物线:±0.03ns/MHz2
波动:0.5nsp-p
7.11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51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为-7dBm时)7.12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0.5°/dB(输出-7dBm时)
7.13带内过载
10dBm输人时,性能不永久性恶化。7.14带外特性
10dBm的发射频带范围内的信号输人时,正常工作。7.15杂散
低于热噪声(100kHz带宽测试)。8地面通信设备
8.1上变频器
8.1.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1.2输人频率
70±18MHz
8.1.3输人阻抗
8.1.4输入回波损耗
8.1.5输出频率
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650MHz)8.1.6输出阻抗
8.1.7输出回波损耗
8.1.8额定输出电平
分两种:
A. ≥-10dBm
B,≥+10dBm(含场放)
8.1.9增益
分两种:
B.25±2dB(含场放)
8.1.10输出电半稳定度
不劣于±0.25dB/d
8.1.11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1×105/月
8.1.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fo±14.4MHz)
<0.8 dB p-p(fo ± 18MHz)
8.1.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ns/MHz
抛物线:±0.015ns/MHz2
波动:lnspp
8.1.14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0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比额定输出电平低7dB时)8.1.15本振泄漏
分两个等级:
A. <-80dBm
B.≤-70dBm
8.1.16 杂散
分两个等级:
A.<- 90dBm/4kHz
B. <-75dBm/4kHz
8.2下变频器
8.2.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2.2输人频率
3700~4200MHz(或扩展为3400~4200MHz)8.2.3输入阻抗
8.2.4输人回波损耗
8.2.5输人电平范围
-70~40dBm
8.2.6输出频率
70±18MHz
8.2.7输出阻抗
8.2.8输出回波损耗
≥26dB
8.2.9增益
分两种:
A40±2dB
B.30±2dB
8.2.10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1×10-5/月
8.2:11噪声系数
8.2.12振幅/频率特性
.0.4dBp-p(fo±14.4MHz)
≤0.8dBp-p (fo± 18MHz)
8.2.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0.2ns/MHz
抛物线:±0.015ns/MHz2
波动:1nsp-p
8.2.14多载波互调比
GB 11444.1--89
45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对应A为0dBm,B为-10dBm)8.2.15本振泄漏(输入端)
-70dBm
8.2.16杂散
-75dBm/4 kHz
8.2.17镜频抑制比
≥60dBc
8.3发送、接收中频滤波器、均衡器和放大器8.3.1群时延/频率特性
a。卫星群时延与星体转发器的特性有关,租星系统的地球站所要求的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特性见表1,
表1租星系统卫星群时延要求地球站发射链路的均衡分配带宽
均衡带宽
线性均衡
ns/MHz
0~±10
0~±5
0~±5
0~±5
0~±5
0~±3
0~±2
抛物线均衡
ns/MHz?
b.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群时延/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2。8.3.2地球站发射中频到射频或接收射频到中频的振幅/频率特性见图2和表3。
群时延 /频率特性
短幅 /频率特性
GB 11444.1-—89
图2群时延/频率特性和振幅/频率特性注:①上、下图均以中心频率对称。②幅度标度是线性的,dB。
③频率标度是线性的,MHz。
载波带宽
8.3.3增益
最大增益:10dB
电可调范围:40dB(1dB步级)
8.3.4输人阻抗
8.3.5输人凹波损耗
8.3.6输出阻抗
8.3.7输出回波损耗
8.4频率调制器
8.4.1调制方式
8.4.2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4.3输入信号频带
20Hz~Fmax(最高基带频率)
GB 11444.1---89
8.4.4输人电平
一26~-20dBm(产生1MHz方均根频偏可调)8.4.5基带振幅/频率特性
不劣±0.2dB(20Hz~4.5MHz)
8.4.6输出载波频率
8.4.7最大允许频偏
±18MHz
8.4.8中频振幅/频率特性
≤0.5dBp-p(70±18MHz)
8.4.9线性
≤1.5% (70 ±18MHz)
8.4.10时延
1ns (70 ± 18MHz)
8.4.11热噪声和1互调噪尚
GB 11444.1-89
.250pWop/每路(调制器与解调器中频自环)8.4.12频率容差(包括长期稳定度和准确度)在±10kHz之内(川机大后)
8.4.13输出电平
8.4.14输出电平稳定度
在±0.2dB/天之内
8.4.15输出电调节范围
至少±5dB
8.4.16输入阻抗
8.4.17输人回波损耗
≥26dB(4kHz~Fmax)
8.4.18输出阻抗
8.4.19输出回波损耗
8.4.20杂散(不包括70MHz谐波) - 80 dBc(70 ± 18MHz)
8.4.21载波谐波
次谐波:-20dBc
三次谐波:≤-26dB c
8.5频率解调器
8.5.1解调方式
频率解调建议采用门限扩展解调技术。8.5.2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5.3输人频率
载波频率:70MHz
最大允许频偏:±18MHz
8.5.4输人电半
20~0dBm(标称值可选范围)
8.5.5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输人中频电在偏离标称值-15~+5dB范围内,输出中频电平变化不超过±1dB。8.5.6输出基带频率
4kHz~Fmax
8.5.7输出电平
20dBm/路(标称),为适应24~972路测试音频偏的变化,输出电平应有±10dB可调范围。8.5.8基带振幅/频特性
GB 11444.1—89
不劣于±0.25dB(4kHz~Fmax,以0.608Fmax为参号)8.5.9输入阻抗
8.5.10输人回波损耗
226dB (70±18MHz)
8.5.11输出阻抗
8.5.12输出回波损耗
≥26dB(4kHz~Fmax)
8.5.13噪声及互调噪声
250pW0p/话路(调制器与解调器中频自环)8.5.14线性
1.5% (70 ± 18MHz)
8.5.15解调性能
见表4。
载波容量
话路数
注:1)8 000+200 pW0 P。
2) 50 000 pwo p。
8.6发送基带单元
8.6.1传输容量
24~972话路
8.6.2输人电业
-45dBr/话路
8.6.3输人电平调节范围
8.6.4输入阻抗
8.6.5输人回波损耗
26dB(4kHz~ Fmax)
8.6.6输出阻抗
测试音频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8949-2008 聚氨酯干法人造革
- GB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 GB/T7251.1-202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20614—2006 烟花爆竹烟火药中高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 GB/T10068-2020 轴中心高为56 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 GB12115-1989 高频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
- GB/T22943-2008 蜂蜜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 GB/T14926.6-2001 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
- GB18583-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 GB/T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GB/T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 GB9364.2-1997 小型熔断器 第2部分:管状熔断体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