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
- QJ 3178-2003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1 19:28:47
- QJ3178-2003
- 现行
标准号:
QJ 3178-2003
标准名称: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9-25 -
实施日期:
2003-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产品常用的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着色、荧光)、涡流、声发射、激光全息、工业CT、检漏、目视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其它无损检测技术可参照执行。 QJ 3178-2003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QJ3178-2003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0140
QJ3178-2003
20041053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 检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astronautic material and parts, assemblies (subassemblies)2003-09—25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3-12—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前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二一一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引、白冰、李玉兰、赵玉清QJ3178—2003
1范围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QJ3178—2003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产品常用的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着色、荧光)、涡流、声发射、激光全息、工业CT、检漏、目视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其它无损检测技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310
GB/T+162
GB4792
钢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T5126
GB/T5193
GB/T5616
GB/T5777
GB/T6519
GB/T7735
GB/T12605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969.1
GB/T12969.2
GJB1038.1
GJB1038.2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验方法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
超声纵波和横波检验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磁粉检验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
渗透检验
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超声波检验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X射线检验方法GJB1187A—2001
射线检验
GJB1486
GJB1580
GJB2028
GJB2029
GJB2044
GJB2351
GJB2367
GJB2908
铝及铝合金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变形金属超声波检验方法
磁粉检验
磁粉检验显示图谱
钛合金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方法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锻件规范
渗透检验方法
涡流检验方法
QJ3178-2003
GJB3595
GJB9712
QJ1175
QJ1274
QJ1610
QJ1885
药柱包覆层粘接质量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钢薄板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玻璃钢层压板超声波检测方法
阀门气体泄漏率分级及其检测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
QJ2053
QJ2252
QJ2286
QJ2592
QJ2751
QJ2859
QJ2861
QJ2862
QJ2866
QJ29-4
QJ2915
QJ3073
QJ3088
QJ3089
QJ3101
QJ3102
QJ3115
QJ3116
QJ3123
标准漏孔的校准方法绝对校准方法标准漏孔的校准方法
卫星检漏试验方法
相对校准方法
高温含金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标准铸件荧光渗透检验方法
弹头气密性检查试验方法
复合固体推进剂无损探伤方法
工业内窥镜操作使用方法与判定规则氨质谱检漏最小可检漏率检验方法压力容器焊缝氨质谱吸枪罩盒检漏试验方法导管环焊缝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复合材料结构件声发射检测方法蜂窝夹层结构粘接质量激光全息检测方法X射线照相检验质量控制要求
正压标准漏孔校准方法
氨质谱正压检漏方法
航天火工装置X射线检验方法
航天火工装置射线工业CT检验方法导管熔焊接头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金属熔焊内部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底片氨质谱真空检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nondestructivetesting processprocedure规定无损检测作业的检测程序、操作方法、检测参数及有关事项的工艺文件。3.2
通用检测规程
general testingprocedure
用于常用性的材料、通用性的零、部(组)件的检测或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的无损检测工艺规程3.3
专用检测规程
special testing procedure
QJ3178-2003
对特定的零、部(组)件单项检测技术的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其所做的规定还应包含检测等级、验收要求等。
特种操作规程specialoperationprocedure对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特种操作项目及安全作业等所编制的操作程序及规定。4要求
4.1检测资格与检测条件
4.1.1检测资格
无损检测单位应具备必要的人员、设备、材料、规章制度、场地与环境等技术条件,具备承担航天无损检测的资格。
4.1.2质量管理体系
4.1.2.1尤损检测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相关标准或规程,明确分工与职贵,充分运作质量管理系统,确保无损检测工艺质量处于受控状态。4.1.2.2应建立无损检测专业审核制度,由专业人员定期审核有关单位无损检测工艺与检测质量。4.1.3检测人员
4.1.3.1无损检测人员应按GJB9712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4.1.3.2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所取得的技术资格证书的项目与级别相适应的技术工作。4.1.3.3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执行标准与检测工艺规程,严格控制检测质量。4.1.3.4无损检测人员应坚持独立性的工作原则,其工作不得受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干扰。4.1.41
仪器设备与检测用品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用品等,应满足产品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要求。4.1.4.1
4.1.4.2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及仪表,应按计量规定或专业规定定期检定,并有相关的标识。4.1.4.3无损检测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4.1.5环境控制
4.1.5.1检测场地与环境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应不存在影响有关检测的电磁、噪声、振动、强光等于扰因素。
4.1.5.2检测所用电源的能量与稳定性等,应能满足仪器设备的要求。4.1.5.3环境温度、湿度及气流等应满足检测要求。4.2检测要求与工艺审查
4.2.1检测要求
4.2.1.1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应了解无损检测基本知识及有关标准与规定(如GB5616、《无损检测于册》等),具备提出无损检测要求的能力。4.2.1.2设计单位、工艺单位应以图样或技术文件形式明确对航天材料与零、部(组)件的无损检测要求。
4.2.1.3无损检测要求应包括下述内容:一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结构与尺寸:
工艺、材料与状态;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QJ3178—2003
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部位;
验收技术条件及等级;
其它要求。
4.2.1.4无损检测要求应注意下述几点:检测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与规定:-检测要求应考虑无损检测的技术能力,使之能做到实际可行;检测要求既要满足质量要求,又要注意经济效益:检测要求应经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4.2.2工艺审查
4.2.2.1按Q1885规定,设计人员向工艺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时,应安排有关无损检测人员参加。设计的无损检测要求,应按QJ1885的有关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承担单位进行工艺审查和会签。4.2.2.2无损检测工艺审查内容包括:无损检测要求的合理性:
无损检测要求的达标性:
无损检测要求的可行性:
一提出无损检测对工艺状态的要求(零、部(组)件表面状态要求等);一提出无损检测对工艺条件的要求(仪器设备、工装需求等):一对检测难度大的新型检测项目,应提出项目研制课题。4.2.2.3因结构等原因,某些检测只能局部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要求,而又只能采用这种检测方法时,应由无损检测与设计或工艺协调,作为特例处理,在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中明确。4.3技术文件与检测方法
4.3.1检测标准
4.3.1.1航天无损检测应严格执行相关的主要标准有:通用:GB/T5616、GJB9712
射线:GB4792、GB/T12605、GJB1038.2、GJB1187A-2001、GJB1486、QJ1175、QJ2751、QJ2866、QJ3073、QJ3101、QJ3115、QJ3116-超声波:GB/T3310、GB/T4162、GB/T5193、GB/T5777、GB/T6519、GB/T12969.1、GJB593.1、GJB1038.1、GJB1580、GJB2351、QJ1274、QJ2252:—磁粉:GJB593.3、GJB2028、GJB2029:—渗透:GJB593.4、GJB2367、QJ2286:-涡流:GB/T5126、GB/T7735、GB/T12969.2、GJB2908;声发射:GJB2044、QJ2914;
激光全息:GJB3595、QJ2915;
工业CT:QJ3102:
检漏:QJ1610、QJ2040.1、QJ2040.2、QJ2053、QJ2592、QJ2861、QJ2862、QJ3088、QJ3089、QJ3123:
目视检测:QJ2859。
4.3.1.2无损检测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需求,编制相应的企业标准或规程,但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4
4.3.2检测工艺规程
4.3.2.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分为通用检测规程、专用检测规程与特种操作规程。QJ3178—2003
4.3.2.2对常用性的材料(板材、棒材等)、通用性的零件(紧固件、导管等)的检测及某些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渗透等)可编制通用检测规程。4.3.2.3除4.3.2.2规定范围以外的批次性检测一般应逐项编制专用检测规程。4.3.2.4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特种操作项目(曝光曲线制作、火工品无损检测等)、安全作业等应编制特种操作规程
4.3.2.5临时性的检测项目,需详细做好原始记录,必要时可编制检测规程。4.3.3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4.3.3.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般应规定以下内容: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号:
检测方法:
材料牌号:
一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一岑、部(组)件的工艺状态;检测示意图:
-检测标准:
检测参数:
灵缴度要求及控制方式:
检测后需要复检的项目、复检比例及复检方式:-评定标准及等级:
检测记录方式(表格、图像、光盘等):注意事项;
其它事项。
4.3.3.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由具有II级或I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编制与校对,由II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或技术主管领导审批。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纳人工艺文件管理系统严格管理。4.3.4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4.3.4.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下述因素:材料特性:
结构与尺寸特点:
工艺状态:
常见缺陷与特殊缺陷状态;
设计、工艺对检测的要求:
检测方法的特点;
相关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
无损检测的实际检测能力:
一操作便捷性:
经济核算:
QJ3178—2003
安全防护特点:
其它因素。
4.3.4.2一般无损检测要求可直接选定检测方法:难度大的或新型检测项目,应立题通过研究确定检测方法。
必要时,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同一产品。4.3.4.3少
4.3.4.4新研制的检测仪器、新开发的检测方法,必须经过充分试验与验证,经专业评审通过后方准正式使用。
4.4检测作业与质量控制
4.4.1检测现场
检测现场只允许存在现行有效的工艺文件,作废的工艺文件须及时收回。4.4.1.2
检测现场不允许存在不合格的或过期的检测用品4.4.1.3
检测现场,已检测的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测品或待检测部位,应有明显的标识,严格区分。4.4.2检测作业
4.4.2.1检测操作前,检测人员应熟悉有关工艺文件,严格按检测工艺规程操作:,严格控制检测参数等要素,确保检测质量。
无损检测应采用双岗制,确保检测质量。4.4.2.3必要时,批次检测后可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由他人进行复验。4.4.3灵敏度控制
4.4.3.1无损检测应达到检测灵敏度要求。检测灵敏度没有达到要求的检测,应视为无效检测,须重新检测。
4.4.3.2对可能存在漂移现象的检测,应在检测前、检测中的各个阶段、检测终核对检测灵敏度。4.4.3.3对于间接性灵敏度显示的检测,应确保主检(检测产品)与辅检(检测试块)两次检测的条件与参数的一致性。
4.4.3.4应保持灵敏度试块或标样的达标性(标准漏孔不能堵塞等),否则不能用于灵敏度校验、4.4.4质量评定
4.4.4.1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有关标准及技术文件,准确评定缺陷性质,准确测定缺陷尺寸,正确评定产品等级。
4.4.4.2射线检测、激光全息检测、自视检测等应建立典型影像图谱,必要时应进行比对。4.4.4.3对有疑问的信息,无损检测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对照或验证,作出正确的评定检测有效区域外或评定范围外的缺陷或可疑间题.需作原始记录,并通知有关单位,4.4.4.4
4.4.4.5质量部门应对无损检测报告的有效性进行监督。4.4.5安全操作
4.4.5.1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坚持文明生产,确保安全生产,杜绝人身、设备、产品事故。
4.4.5.2无损检测操作,应注意保护产品,严防划伤、磕碰产品,严防多余物留在产品上。射线检测应符合GB4792有关防护的规定。4.4.5.3
4.4.6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
4.4.6.1无损检测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记录方式(如表格、图像、光盘等),无损检测原始6
记录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
检测编号: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被检件编号:
一材料及尺寸;
检测标准:
一检测参数及灵敏度:
一检测结果:
检测人员、日期,
4.4.6.2无损检测报告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一被检件数量:
一材料与状态:
炉号或批号:
检测方法:
-验收标准与等级:
--检测结论:
一报告人员、日期:
检测单位并加盖检测专用章。
QJ3178—2003
4.4.6.3各种尤损检测原始记录及无损检测报告的填写应书写工整,内容填写正确、完整,注明报告编号,签署齐全。
无损检测原始记录及无损检测报告应归档保存。处于保存期的产品,其原始记录与报告应保存4.4.6.4
完整。
QJ3178-2003
李家伟、陈积懋编.无损检测手册.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
J3178-2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QJ3178-2003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0
北京航标印务中心印刷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发行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2003年11月出版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FL0140
QJ3178-2003
20041053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 检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astronautic material and parts, assemblies (subassemblies)2003-09—25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3-12—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前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二一一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引、白冰、李玉兰、赵玉清QJ3178—2003
1范围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航天材料和零、部(组)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QJ3178—2003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产品常用的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着色、荧光)、涡流、声发射、激光全息、工业CT、检漏、目视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其它无损检测技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310
GB/T+162
GB4792
钢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T5126
GB/T5193
GB/T5616
GB/T5777
GB/T6519
GB/T7735
GB/T12605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969.1
GB/T12969.2
GJB1038.1
GJB1038.2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验方法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
超声纵波和横波检验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磁粉检验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
渗透检验
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超声波检验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X射线检验方法GJB1187A—2001
射线检验
GJB1486
GJB1580
GJB2028
GJB2029
GJB2044
GJB2351
GJB2367
GJB2908
铝及铝合金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变形金属超声波检验方法
磁粉检验
磁粉检验显示图谱
钛合金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方法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锻件规范
渗透检验方法
涡流检验方法
QJ3178-2003
GJB3595
GJB9712
QJ1175
QJ1274
QJ1610
QJ1885
药柱包覆层粘接质量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钢薄板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玻璃钢层压板超声波检测方法
阀门气体泄漏率分级及其检测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
QJ2053
QJ2252
QJ2286
QJ2592
QJ2751
QJ2859
QJ2861
QJ2862
QJ2866
QJ29-4
QJ2915
QJ3073
QJ3088
QJ3089
QJ3101
QJ3102
QJ3115
QJ3116
QJ3123
标准漏孔的校准方法绝对校准方法标准漏孔的校准方法
卫星检漏试验方法
相对校准方法
高温含金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标准铸件荧光渗透检验方法
弹头气密性检查试验方法
复合固体推进剂无损探伤方法
工业内窥镜操作使用方法与判定规则氨质谱检漏最小可检漏率检验方法压力容器焊缝氨质谱吸枪罩盒检漏试验方法导管环焊缝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复合材料结构件声发射检测方法蜂窝夹层结构粘接质量激光全息检测方法X射线照相检验质量控制要求
正压标准漏孔校准方法
氨质谱正压检漏方法
航天火工装置X射线检验方法
航天火工装置射线工业CT检验方法导管熔焊接头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金属熔焊内部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底片氨质谱真空检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nondestructivetesting processprocedure规定无损检测作业的检测程序、操作方法、检测参数及有关事项的工艺文件。3.2
通用检测规程
general testingprocedure
用于常用性的材料、通用性的零、部(组)件的检测或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的无损检测工艺规程3.3
专用检测规程
special testing procedure
QJ3178-2003
对特定的零、部(组)件单项检测技术的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其所做的规定还应包含检测等级、验收要求等。
特种操作规程specialoperationprocedure对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特种操作项目及安全作业等所编制的操作程序及规定。4要求
4.1检测资格与检测条件
4.1.1检测资格
无损检测单位应具备必要的人员、设备、材料、规章制度、场地与环境等技术条件,具备承担航天无损检测的资格。
4.1.2质量管理体系
4.1.2.1尤损检测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相关标准或规程,明确分工与职贵,充分运作质量管理系统,确保无损检测工艺质量处于受控状态。4.1.2.2应建立无损检测专业审核制度,由专业人员定期审核有关单位无损检测工艺与检测质量。4.1.3检测人员
4.1.3.1无损检测人员应按GJB9712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4.1.3.2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所取得的技术资格证书的项目与级别相适应的技术工作。4.1.3.3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执行标准与检测工艺规程,严格控制检测质量。4.1.3.4无损检测人员应坚持独立性的工作原则,其工作不得受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干扰。4.1.41
仪器设备与检测用品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用品等,应满足产品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要求。4.1.4.1
4.1.4.2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及仪表,应按计量规定或专业规定定期检定,并有相关的标识。4.1.4.3无损检测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4.1.5环境控制
4.1.5.1检测场地与环境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应不存在影响有关检测的电磁、噪声、振动、强光等于扰因素。
4.1.5.2检测所用电源的能量与稳定性等,应能满足仪器设备的要求。4.1.5.3环境温度、湿度及气流等应满足检测要求。4.2检测要求与工艺审查
4.2.1检测要求
4.2.1.1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应了解无损检测基本知识及有关标准与规定(如GB5616、《无损检测于册》等),具备提出无损检测要求的能力。4.2.1.2设计单位、工艺单位应以图样或技术文件形式明确对航天材料与零、部(组)件的无损检测要求。
4.2.1.3无损检测要求应包括下述内容:一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结构与尺寸:
工艺、材料与状态;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QJ3178—2003
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部位;
验收技术条件及等级;
其它要求。
4.2.1.4无损检测要求应注意下述几点:检测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与规定:-检测要求应考虑无损检测的技术能力,使之能做到实际可行;检测要求既要满足质量要求,又要注意经济效益:检测要求应经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4.2.2工艺审查
4.2.2.1按Q1885规定,设计人员向工艺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时,应安排有关无损检测人员参加。设计的无损检测要求,应按QJ1885的有关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承担单位进行工艺审查和会签。4.2.2.2无损检测工艺审查内容包括:无损检测要求的合理性:
无损检测要求的达标性:
无损检测要求的可行性:
一提出无损检测对工艺状态的要求(零、部(组)件表面状态要求等);一提出无损检测对工艺条件的要求(仪器设备、工装需求等):一对检测难度大的新型检测项目,应提出项目研制课题。4.2.2.3因结构等原因,某些检测只能局部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要求,而又只能采用这种检测方法时,应由无损检测与设计或工艺协调,作为特例处理,在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中明确。4.3技术文件与检测方法
4.3.1检测标准
4.3.1.1航天无损检测应严格执行相关的主要标准有:通用:GB/T5616、GJB9712
射线:GB4792、GB/T12605、GJB1038.2、GJB1187A-2001、GJB1486、QJ1175、QJ2751、QJ2866、QJ3073、QJ3101、QJ3115、QJ3116-超声波:GB/T3310、GB/T4162、GB/T5193、GB/T5777、GB/T6519、GB/T12969.1、GJB593.1、GJB1038.1、GJB1580、GJB2351、QJ1274、QJ2252:—磁粉:GJB593.3、GJB2028、GJB2029:—渗透:GJB593.4、GJB2367、QJ2286:-涡流:GB/T5126、GB/T7735、GB/T12969.2、GJB2908;声发射:GJB2044、QJ2914;
激光全息:GJB3595、QJ2915;
工业CT:QJ3102:
检漏:QJ1610、QJ2040.1、QJ2040.2、QJ2053、QJ2592、QJ2861、QJ2862、QJ3088、QJ3089、QJ3123:
目视检测:QJ2859。
4.3.1.2无损检测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需求,编制相应的企业标准或规程,但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4
4.3.2检测工艺规程
4.3.2.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分为通用检测规程、专用检测规程与特种操作规程。QJ3178—2003
4.3.2.2对常用性的材料(板材、棒材等)、通用性的零件(紧固件、导管等)的检测及某些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渗透等)可编制通用检测规程。4.3.2.3除4.3.2.2规定范围以外的批次性检测一般应逐项编制专用检测规程。4.3.2.4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特种操作项目(曝光曲线制作、火工品无损检测等)、安全作业等应编制特种操作规程
4.3.2.5临时性的检测项目,需详细做好原始记录,必要时可编制检测规程。4.3.3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4.3.3.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般应规定以下内容: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号:
检测方法:
材料牌号:
一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一岑、部(组)件的工艺状态;检测示意图:
-检测标准:
检测参数:
灵缴度要求及控制方式:
检测后需要复检的项目、复检比例及复检方式:-评定标准及等级:
检测记录方式(表格、图像、光盘等):注意事项;
其它事项。
4.3.3.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由具有II级或I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编制与校对,由II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或技术主管领导审批。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纳人工艺文件管理系统严格管理。4.3.4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4.3.4.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下述因素:材料特性:
结构与尺寸特点:
工艺状态:
常见缺陷与特殊缺陷状态;
设计、工艺对检测的要求:
检测方法的特点;
相关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
无损检测的实际检测能力:
一操作便捷性:
经济核算:
QJ3178—2003
安全防护特点:
其它因素。
4.3.4.2一般无损检测要求可直接选定检测方法:难度大的或新型检测项目,应立题通过研究确定检测方法。
必要时,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同一产品。4.3.4.3少
4.3.4.4新研制的检测仪器、新开发的检测方法,必须经过充分试验与验证,经专业评审通过后方准正式使用。
4.4检测作业与质量控制
4.4.1检测现场
检测现场只允许存在现行有效的工艺文件,作废的工艺文件须及时收回。4.4.1.2
检测现场不允许存在不合格的或过期的检测用品4.4.1.3
检测现场,已检测的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测品或待检测部位,应有明显的标识,严格区分。4.4.2检测作业
4.4.2.1检测操作前,检测人员应熟悉有关工艺文件,严格按检测工艺规程操作:,严格控制检测参数等要素,确保检测质量。
无损检测应采用双岗制,确保检测质量。4.4.2.3必要时,批次检测后可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由他人进行复验。4.4.3灵敏度控制
4.4.3.1无损检测应达到检测灵敏度要求。检测灵敏度没有达到要求的检测,应视为无效检测,须重新检测。
4.4.3.2对可能存在漂移现象的检测,应在检测前、检测中的各个阶段、检测终核对检测灵敏度。4.4.3.3对于间接性灵敏度显示的检测,应确保主检(检测产品)与辅检(检测试块)两次检测的条件与参数的一致性。
4.4.3.4应保持灵敏度试块或标样的达标性(标准漏孔不能堵塞等),否则不能用于灵敏度校验、4.4.4质量评定
4.4.4.1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有关标准及技术文件,准确评定缺陷性质,准确测定缺陷尺寸,正确评定产品等级。
4.4.4.2射线检测、激光全息检测、自视检测等应建立典型影像图谱,必要时应进行比对。4.4.4.3对有疑问的信息,无损检测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对照或验证,作出正确的评定检测有效区域外或评定范围外的缺陷或可疑间题.需作原始记录,并通知有关单位,4.4.4.4
4.4.4.5质量部门应对无损检测报告的有效性进行监督。4.4.5安全操作
4.4.5.1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坚持文明生产,确保安全生产,杜绝人身、设备、产品事故。
4.4.5.2无损检测操作,应注意保护产品,严防划伤、磕碰产品,严防多余物留在产品上。射线检测应符合GB4792有关防护的规定。4.4.5.3
4.4.6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
4.4.6.1无损检测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记录方式(如表格、图像、光盘等),无损检测原始6
记录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
检测编号: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被检件编号:
一材料及尺寸;
检测标准:
一检测参数及灵敏度:
一检测结果:
检测人员、日期,
4.4.6.2无损检测报告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产品代号、零、部(组)件名称及图号;一被检件数量:
一材料与状态:
炉号或批号:
检测方法:
-验收标准与等级:
--检测结论:
一报告人员、日期:
检测单位并加盖检测专用章。
QJ3178—2003
4.4.6.3各种尤损检测原始记录及无损检测报告的填写应书写工整,内容填写正确、完整,注明报告编号,签署齐全。
无损检测原始记录及无损检测报告应归档保存。处于保存期的产品,其原始记录与报告应保存4.4.6.4
完整。
QJ3178-2003
李家伟、陈积懋编.无损检测手册.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
J3178-2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航天材料和零、部(组)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QJ3178-2003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0
北京航标印务中心印刷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发行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2003年11月出版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标准计划
- QJ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
- QJ3216.1-2005 真空扩散钎焊用锰镀层 第1部分:规范
- QJ3214-2005 复合固体推进剂研制生产单位安全评价
- QJ1000.120-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圆柱头调节支承
- QJ1000.141-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侧装对刀块
- QJ1456A-1997 单自由度液浮速率积分陀螺仪通用规范
- QJ1000.112-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固定手柄
- QJ1000.123-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螺钉支承
- QJ1000.127-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支承板
- QJ2241A-2004 返回式卫星天线通用规范
- QJ3296.2-2008 蜂窝夹层结构用镶嵌件 第2部分:通孔B型镶嵌件
- QJ1000.18-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压入式螺纹衬套(用于普通螺纹)
- QJ1000.37-1986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工艺卡片 光面压块
- QJ1318.2-1987 普通螺纹量规 双头锥度锁紧式螺纹塞规d=7~48mm
- QJ1145.5-1987 焊接夹具零件及部件 小锥体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