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 CJ/T 184-2003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0 13:00:49
- CJ/T184-2003
- 现行
标准号:
CJ/T 184-2003
标准名称: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标准类别: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7-11 -
实施日期:
2003-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40.66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材为我国自行开发的新型管材,其兼有不锈钢管和塑料管的优点,线膨胀系数小、内外层粘接牢固、耐老化、耐腐蚀等特点。在根据生产、施工经验及产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同时参考了铝塑复合管(对接焊)和其他塑料管材制品的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挤出成型的塑料管为内层,对接焊薄壁不锈钢管为外层,采用热熔胶或其他胶粘剂粘接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用于建筑冷热水供应、燃气、压缩空气及工业流体等的输送,公称压力为1.6 M Pao CJ/T 184-2003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CJ/T184-2003

部分标准内容:
CJ/T184—2003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材为我国自行开发的新型管材,其兼有不锈钢管和塑料管的优点,线膨胀系数小、内外层粘接牢固、耐老化、耐腐蚀等特点。在根据生产、施工经验及产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同时参考了铝塑复合管(对接焊)和其他塑料管材制品的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江西省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康泉净水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凯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嵊州农富管业有限公司、上海莘天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者东梅、刘畅、应明康、江明榆、粱永泰、李少农、尹春华、吴树潮、钱乐中。1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CJ/T 184—2003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挤出成型的塑料管为内层,对接焊薄壁不锈钢管为外层,采用热熔胶或其他胶粘剂粘接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塑料复合管(以下简称“复合管”),用于建筑冷热水供应、燃气、压缩空气及工业流体等的输送,公称压力为1.6MPa。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28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918
GB/T 4239
GB/T 6111
GB/T 8805
GB/T 8806
GB/T 9647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不锈钢和耐热钢冷轧钢带
长期恒定内压下热塑性塑料管耐破坏时间的测定方法硬质塑料管弯曲度测量
塑料管尺寸测量方法
塑料管材耐外负荷试验方法
GB/T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
GB/T 13663
GB15558.1
GB/T15820
GB/T 17219
GB/T 18474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
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交联度的试验方法GB/T18742.1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3分类与命名
3.1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复合管按用途可分为4类:a)冷水输送用复合管,代号L;b)热水输送用复合管,代号R;c)燃气输送用复合管,代号Q;d)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代号T。3.2结构图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结构见图1。
CJ/T 184—2003
3.3命名
标准号
不锈钢
粘接层
塑料层
图1结构图
用途代号:L、R、Q或T
公称外径(dn)
内层材料:以材料英文缩写表示,如PE、PE-RT、PP、PE-X、PVC-U、ABS等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示例:一种内层为聚乙烯塑料的不锈钢塑料复合管,外径32mm,作为热水输送用复合管。该产品标记为:SnP·PE? 32R CJ/T 184。
4要求
4.1原材料
复合管外层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牌号为0Cr18Ni9或0Cr18Ni9Ti。其几何尺寸、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应符合GB/T4239规定。其他材料要求可根据供需双方商定。以聚乙烯(PE)为内层材料的给水输送用复合管内层材料应符合GB/T13663的材料要求。以聚乙烯(PE)为内层材料的燃气输送用复合管内层材料应符合GB15558.1的材料要求。以其他塑料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其内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热熔胶或其他胶粘剂应使塑料层与不锈钢层紧密粘合,并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所有原材料应有供应商质量保证文件。4.2外观
复合管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焊疤和凹痕等缺陷,管口应平整无毛刺,端面应垂直管材轴线。
产品根据用途不同,内层塑料管宜采用如下颜色:a)冷水输送用复合管,白色;
b)热水输送用复合管,橙红色;c)燃气输送用复合管,黄色;
d)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红色。其他颜色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4.3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
4.3.1复合管长度为一般为3.0m、4.0m、5.0m、6.0m,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供需双方商定。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0mm~十10mm。
4.3.2以PE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的外径、壁厚(含各层厚度)及允许偏差进行规定,应符合表1。以其他塑料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其内层壁厚应保证公称压力为0.6MPa,外径尺寸与PE复合管一致,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公称外径,da
4.3.3弯曲度
允许偏差
表1PE复合管外径、壁厚及允许偏差总壁厚
总壁厚
允许偏差
复合管应平直不得呈S形弯曲,弯曲度不应大于0.3%。4.4物理机械性能
4.4.1耐液压性能
4.4.1.1冷水用复合管经下列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温度60℃±2℃,试验压力2.5MPa,持续1h;a)
温度60℃±2℃,试验压力2.0MPa,持续1000h。c
4.4.1.2、热水用复合管经下列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a)温度95℃±2℃,压力2.5MPa,持续1h;b)温度95℃±2℃,压力2.0MPa,持续1000h。壁厚
不锈钢层
允许偏差
4.4.1.3燃气管按照GB/T15558.1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液压试验由供需双方商定。4.4.1.4
4.4.2扁平性能
CJ/T184—2003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复合管经压至外径的50%试验后,内外表面应无裂纹,焊口应无开裂,内外层应不分离。3
CJ/T 184—2003
4.4.3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
外径小于等于32mm的复合管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不应小于30N/cm,其他外径复合管管环平均剥离强度不应小于40N/cm。此外,每组试样中单个试样的最小剥离强度不应低于规定值的二分之一。
4.4.4耐气体组分性能
用于燃气输送的复合管应符合GB15558.1耐气体组分性能要求。4.4.5交联度
内层材料采用PE-X的复合管,PE-X的交联度应大于65%。4.4.6卫生性能
用于生活饮用水输送的复合管,其内层材料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4.4.7耐化学性能
用于其他流体输送的复合管,其耐化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4.4.8系统适用性
复合管和管件组成的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4.4.8.1耐冷热循环性能:用于热水输送用复合管按照附录B进行试验,1.00MPa士0.05MPa压力下,在93℃±2℃和20℃士2℃间每15min士2min交替一次,循环5000次,系统应无损坏。4.4.8.2耐压力冲击试验:按照附录C进行试验,室温条件下,在0.10MPa士0.05MPa和1.5MPa土0.05MPa间每1min交替不少于30次,循环10000次,系统应无损坏。4.4.8.3真空性能:按照附录D进行试验,20℃,80kPa士1kPa的真空压力,持续1h,压力变化不应超过 5 kPa。
4.4.8.4耐拉拔性能:管接头与被连接的复合管应连接可靠,在常温下,应能承受表2中的拉拔力,持续60min连接部分无松动、断裂,零件应无裂缝或损坏。表2最小拉拔力
复合管外径/mm
最小拉拔力/N
5试验方法
5.1外观
复合管的外观采用目测方法进行检验。5.2规格尺寸和充许偏差
5.2.1复合管的长度用钢卷尺(精度1mm)进行测量。5.2.2复合管外径和总壁厚的测量按照GB/T8806规定进行。5.2.3复合管不锈钢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如下:a)在复合管上截取管环,管环的圆度偏差小于10%。32
b)利用带刻度尺的放大镜或显微镜(分度线精度0.01mm),量取圆周等分六点的厚度,其中有-点位于不锈钢焊缝处,测量不锈钢层厚度,取算术平均值5.2.4不圆度
按GB/T8806规定测量复合管同一截面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以两者之差作为不圆度。5.2.5弯曲度
复合管的弯曲度按照GB/T8805规定进行测试。5.3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5.3.1液压试验
复合管的液压试验按照GB/T6111规定进行测试。5.3.2扁平试验
CJ/T184—2003
从同一规格三根复合管上各截取一段长为50mm士1.0mm的管段,按GB/T9647规定进行,试验速度采用10mm/min。试样试验时放置方式见图2。施力方
上压板
下压板
图2扁平试验试样放置方式
5.3.3管环平均剥离强度
按照附录A规定进行。
5.3.4耐气体组分性能
按GB15558.1规定进行。
5.3.5交联度
按GB/T18474规定进行。
5.3.6卫生性能
按GB/T17219规定进行。
5.3.7系统适用性
5.3.7.1耐冷热循环试验:按照附录B规定进行。5.3.7.2耐压力冲击试验:按照附录C规定进行。5.3.7.3真空试验:按照附录D规定进行。5.3.7.4耐拉拔试验:采用2根长度不低于300mm的管段和1个管接头按照相关产品说明书进行连接,按照GB/T15820规定进行试验,拉拔力按4.4.8.4规定,持续60min,检查连接处有无松动或断裂,复合管和管件是否出现损坏。6检验规则
6.1产品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6.2组批
同一品种、规格的复合管为一组批,每批应不超过10000根。若连续生产不足10000根,则以月产品为一批。
6.3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项目包括4.2~4.4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同一设备制造厂的同类型设备首次投产或原材料发生变动时,按6.4.2对4.2和4.3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其他项目性能试验。
6.4出厂检验
6.4.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4.2~4.4.1中1h液压试验和4.4.2。出厂产品检验合格后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24.2和4.3采用GB/T2828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采用一般检查水平I,合格质量水平6.5,6.4.2
CJ/T 184—2003
抽样方案见表3。
批量范围
150~280
281~500Www.bzxZ.net
501~1 200
1201~3200
3 201-~10 000
6.5型式检验
样本大小n
表3抽样方案
合格判定数A
单位为根
不合格判定数 R。
型式检验项目为除4.4.8以外的全部技术要求,一般一年一次,产品若有以下情况之一时进行6.5. 1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投产后,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客户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e)
6.5.2型式检验中产品若液压试验不合格,则型式试验不合格,其他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测,复测后仍有不合格则型式检验不合格。7标志、使用说明书
7.1标志
7.1.1复合管上应有以下标志:产品标记、商标、生产日期。7.1.2标志应清晰、牢固,宜标注在复合管的两端。7.2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9969.1要求。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记、标准备案号、厂名、厂址、商标、使用温度、压力、注意事项等。81
包装、运输、贮存
8.1包装
复合管每根采用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包装,复合管两端应有颜色与内层塑料管相同的堵头。长途运输产品应进行捆扎。
8.2运输
复合管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抛掷、重压和磕碰。8.3贮存
8.3.1复合管在室内储放应平放、整齐,贮存温度不应超过45℃,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m,底部垫木应均匀,间距不应大于1m,垫木宽度不小于80mm。8.3.2复合管不得长期在室外曝晒或淋雨。6
A.1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管环平均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CJ/T 184—2003
采用对试样圆周连续均勾剥离的方法,绘制复合管试样的内层和不锈钢层间的分离力曲线,并计算其最小平均剥离力,以检查试样塑料内层和不锈钢层的粘和力。A.2试验仪器
A,2.1试验机
能显示剥离力连续曲线的试验机,并且具有夹持试样的夹具。力值精度至少为0.1N。A.2.2管环转盘支架
一个可固定的试验机上的支架,支架上部装有转轴。转轴一端带有可套入待测管环的锥套,并可与转轴压紧,如图A.1所示。
上钳口
固定螺母
管环试样
图A.1管环转盘支架示意图
A.3试样的制备
从复合管上截取长为(10士1)mm的管环,两端面应与管环中心线保持90°士5°的角度。至少采用5个管环进行试验。
A.4试验程序
A.4.1试验环境
按GB/T2918要求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2)℃,相对湿度(50士10)%,仲裁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1)℃,相对湿度(50士5)%。A.4.2管环由不锈钢焊接处将不锈钢层与塑料内层剥离,并剥离约45°圆周、垂直剥离。A.4.3将管环套入锥套并装在转轴上,将管环固定在转轴上。A.4.4将管环剥离段夹持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试验机以(50土1)mm/min的速度进行剥离,并同时记7
CJ/T 184--2003
录管环试样的剥离曲线,读取曲线有效部分的最小剥离力值(见图A.2),精确至0.1N。最小剥离强度按式(A.1)进行计算。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以最小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有效部分
式中:
剥离长度/mm
剥离曲线示例
α-—为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强度,N/cm,F—为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力,N;
l为单个管环长度,cm。
A.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测试标准和方法;
所测产品的名称;
试验环境;
试样的数量、编号及管环规格尺寸;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力及剥离强度;管环平均剥离强度;
试验人员;
试验日期。
.......(A.1 )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冷热循环试验方法
CJ/T184—2003
本试验方法旨在考核复合管、管件或管路系统在一定内压流体载荷条件下由于温度交变作用,耐受热应力及蠕变破坏的能力。
B.2试验仪器
该试验仪器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冷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冷热水交替循环系统压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管路预应力装置及管路固定支撑设施等。该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提供的冷水水温能控制在20℃土2℃范围内;a)
b)提供的热水水温能控制在93℃土2℃范围内;在试验过程中,试样人口与出口温度差不超过5℃;d)冷热水交替在1min内完成;
在试验过程中,水压能控制在1.0MPa士0.1MPa范围内(冷热水交替时可能产生的水e)
锤除外)。
B.3试样的制备
管道系统由复合管、管件和接头组成,并根据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装配和固定。该系统应包括分支A、分支B和分支C,见图B.1。a)分支A应由至少一对管箍连接的管段组成,并按A.4所述对其施加预应力。分支A的长度为3000mm±5mm;
b)分支B应由至少两根直管组成,每根直管可以自由移动,每根长度为300mm士5mm;分支C应由至少有三根直管组成。c)
分支A
3000±5
施加预应力管材
300±5
分支C
管件和接头
滑动支架
300±5
复合管
冷热循环试验
300±5
分支B
固定支架
CJ/T184—2003
B.4试验程序
B.4.1按照图B.1安装试验系统,通水排气。B.4.2对分支A施加预应力,其应力值等于温度下降20℃时所产生的收缩应力。B.4.3在测试温度下预处理1h,将分支A的两端的位置在预应力下固定。将试件置于规定的冷热水循环中,其压力、温度、时间、循环次数应符合复合管试验的要求。在最初的5个循环期间拧紧或调节接头,使之达到理想的状态。
B.4.4控制循环水的流速,使得管路系统中热循环时进出口水温温差值不超过5℃。B.4.5
在整个试验周期中,应观察所有连接处是否有泄漏。B.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相关测试标准和方法;
所测产品的名称;
测试条件;
任何观察到的泄漏;
e)试验人员;
试验时间。
C.1试验原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压力循环试验方法
CJ/T 184—2003
本试验方法旨在考核复合管、管件或管路系统在交变负荷情况下耐受应力疲劳破坏以及脉冲峰值压力的能力。
C.2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统应能向系统提供两个特定的压力循环值,并可在两个压力之间作正弦波循环,1 min交替不少于30次,试验装置见图C.1。电控箱
电磁阀
压缩空气罐
C.3试样的制备
压力换能器
试验组件
图C.1水锤试验
温控箱
系统中至少有一件管件和接头,一个或多个长度不小于10d的管段(d为复合管外径),并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连接。为满足试验要求的复合管、管件数量,可以同时测试几个系统。C.4试验程序
按照图C.1安装试验系统,通水排气;立即将带水的测试系统调至要求的试验温度,预处理不小于1h。根据要求设定循环压力条件和交替频率,保持要求的温度。试验中观察所有试样和接头有无泄漏C.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相关的试验标准方法;
b)试验产品名称;
管材及管件连接方式;
测试条件,包括试验温度、试验压力、循环次数等;d)
任何观察到的泄漏;
试验人员;
g)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材为我国自行开发的新型管材,其兼有不锈钢管和塑料管的优点,线膨胀系数小、内外层粘接牢固、耐老化、耐腐蚀等特点。在根据生产、施工经验及产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同时参考了铝塑复合管(对接焊)和其他塑料管材制品的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江西省凯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康泉净水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凯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嵊州农富管业有限公司、上海莘天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者东梅、刘畅、应明康、江明榆、粱永泰、李少农、尹春华、吴树潮、钱乐中。1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CJ/T 184—2003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挤出成型的塑料管为内层,对接焊薄壁不锈钢管为外层,采用热熔胶或其他胶粘剂粘接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塑料复合管(以下简称“复合管”),用于建筑冷热水供应、燃气、压缩空气及工业流体等的输送,公称压力为1.6MPa。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28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918
GB/T 4239
GB/T 6111
GB/T 8805
GB/T 8806
GB/T 9647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不锈钢和耐热钢冷轧钢带
长期恒定内压下热塑性塑料管耐破坏时间的测定方法硬质塑料管弯曲度测量
塑料管尺寸测量方法
塑料管材耐外负荷试验方法
GB/T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
GB/T 13663
GB15558.1
GB/T15820
GB/T 17219
GB/T 18474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
聚乙烯压力管材与管件连接的耐拉拔试验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交联聚乙烯(PE-X)管材与管件交联度的试验方法GB/T18742.1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3分类与命名
3.1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复合管按用途可分为4类:a)冷水输送用复合管,代号L;b)热水输送用复合管,代号R;c)燃气输送用复合管,代号Q;d)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代号T。3.2结构图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结构见图1。
CJ/T 184—2003
3.3命名
标准号
不锈钢
粘接层
塑料层
图1结构图
用途代号:L、R、Q或T
公称外径(dn)
内层材料:以材料英文缩写表示,如PE、PE-RT、PP、PE-X、PVC-U、ABS等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
示例:一种内层为聚乙烯塑料的不锈钢塑料复合管,外径32mm,作为热水输送用复合管。该产品标记为:SnP·PE? 32R CJ/T 184。
4要求
4.1原材料
复合管外层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牌号为0Cr18Ni9或0Cr18Ni9Ti。其几何尺寸、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应符合GB/T4239规定。其他材料要求可根据供需双方商定。以聚乙烯(PE)为内层材料的给水输送用复合管内层材料应符合GB/T13663的材料要求。以聚乙烯(PE)为内层材料的燃气输送用复合管内层材料应符合GB15558.1的材料要求。以其他塑料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其内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热熔胶或其他胶粘剂应使塑料层与不锈钢层紧密粘合,并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所有原材料应有供应商质量保证文件。4.2外观
复合管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焊疤和凹痕等缺陷,管口应平整无毛刺,端面应垂直管材轴线。
产品根据用途不同,内层塑料管宜采用如下颜色:a)冷水输送用复合管,白色;
b)热水输送用复合管,橙红色;c)燃气输送用复合管,黄色;
d)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红色。其他颜色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4.3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
4.3.1复合管长度为一般为3.0m、4.0m、5.0m、6.0m,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供需双方商定。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0mm~十10mm。
4.3.2以PE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的外径、壁厚(含各层厚度)及允许偏差进行规定,应符合表1。以其他塑料为内层材料的复合管,其内层壁厚应保证公称压力为0.6MPa,外径尺寸与PE复合管一致,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公称外径,da
4.3.3弯曲度
允许偏差
表1PE复合管外径、壁厚及允许偏差总壁厚
总壁厚
允许偏差
复合管应平直不得呈S形弯曲,弯曲度不应大于0.3%。4.4物理机械性能
4.4.1耐液压性能
4.4.1.1冷水用复合管经下列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温度60℃±2℃,试验压力2.5MPa,持续1h;a)
温度60℃±2℃,试验压力2.0MPa,持续1000h。c
4.4.1.2、热水用复合管经下列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a)温度95℃±2℃,压力2.5MPa,持续1h;b)温度95℃±2℃,压力2.0MPa,持续1000h。壁厚
不锈钢层
允许偏差
4.4.1.3燃气管按照GB/T15558.1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后,应无破损和渗漏。其他流体输送用复合管液压试验由供需双方商定。4.4.1.4
4.4.2扁平性能
CJ/T184—2003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复合管经压至外径的50%试验后,内外表面应无裂纹,焊口应无开裂,内外层应不分离。3
CJ/T 184—2003
4.4.3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
外径小于等于32mm的复合管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不应小于30N/cm,其他外径复合管管环平均剥离强度不应小于40N/cm。此外,每组试样中单个试样的最小剥离强度不应低于规定值的二分之一。
4.4.4耐气体组分性能
用于燃气输送的复合管应符合GB15558.1耐气体组分性能要求。4.4.5交联度
内层材料采用PE-X的复合管,PE-X的交联度应大于65%。4.4.6卫生性能
用于生活饮用水输送的复合管,其内层材料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4.4.7耐化学性能
用于其他流体输送的复合管,其耐化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4.4.8系统适用性
复合管和管件组成的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4.4.8.1耐冷热循环性能:用于热水输送用复合管按照附录B进行试验,1.00MPa士0.05MPa压力下,在93℃±2℃和20℃士2℃间每15min士2min交替一次,循环5000次,系统应无损坏。4.4.8.2耐压力冲击试验:按照附录C进行试验,室温条件下,在0.10MPa士0.05MPa和1.5MPa土0.05MPa间每1min交替不少于30次,循环10000次,系统应无损坏。4.4.8.3真空性能:按照附录D进行试验,20℃,80kPa士1kPa的真空压力,持续1h,压力变化不应超过 5 kPa。
4.4.8.4耐拉拔性能:管接头与被连接的复合管应连接可靠,在常温下,应能承受表2中的拉拔力,持续60min连接部分无松动、断裂,零件应无裂缝或损坏。表2最小拉拔力
复合管外径/mm
最小拉拔力/N
5试验方法
5.1外观
复合管的外观采用目测方法进行检验。5.2规格尺寸和充许偏差
5.2.1复合管的长度用钢卷尺(精度1mm)进行测量。5.2.2复合管外径和总壁厚的测量按照GB/T8806规定进行。5.2.3复合管不锈钢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如下:a)在复合管上截取管环,管环的圆度偏差小于10%。32
b)利用带刻度尺的放大镜或显微镜(分度线精度0.01mm),量取圆周等分六点的厚度,其中有-点位于不锈钢焊缝处,测量不锈钢层厚度,取算术平均值5.2.4不圆度
按GB/T8806规定测量复合管同一截面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以两者之差作为不圆度。5.2.5弯曲度
复合管的弯曲度按照GB/T8805规定进行测试。5.3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5.3.1液压试验
复合管的液压试验按照GB/T6111规定进行测试。5.3.2扁平试验
CJ/T184—2003
从同一规格三根复合管上各截取一段长为50mm士1.0mm的管段,按GB/T9647规定进行,试验速度采用10mm/min。试样试验时放置方式见图2。施力方
上压板
下压板
图2扁平试验试样放置方式
5.3.3管环平均剥离强度
按照附录A规定进行。
5.3.4耐气体组分性能
按GB15558.1规定进行。
5.3.5交联度
按GB/T18474规定进行。
5.3.6卫生性能
按GB/T17219规定进行。
5.3.7系统适用性
5.3.7.1耐冷热循环试验:按照附录B规定进行。5.3.7.2耐压力冲击试验:按照附录C规定进行。5.3.7.3真空试验:按照附录D规定进行。5.3.7.4耐拉拔试验:采用2根长度不低于300mm的管段和1个管接头按照相关产品说明书进行连接,按照GB/T15820规定进行试验,拉拔力按4.4.8.4规定,持续60min,检查连接处有无松动或断裂,复合管和管件是否出现损坏。6检验规则
6.1产品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6.2组批
同一品种、规格的复合管为一组批,每批应不超过10000根。若连续生产不足10000根,则以月产品为一批。
6.3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项目包括4.2~4.4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同一设备制造厂的同类型设备首次投产或原材料发生变动时,按6.4.2对4.2和4.3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其他项目性能试验。
6.4出厂检验
6.4.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4.2~4.4.1中1h液压试验和4.4.2。出厂产品检验合格后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24.2和4.3采用GB/T2828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采用一般检查水平I,合格质量水平6.5,6.4.2
CJ/T 184—2003
抽样方案见表3。
批量范围
150~280
281~500Www.bzxZ.net
501~1 200
1201~3200
3 201-~10 000
6.5型式检验
样本大小n
表3抽样方案
合格判定数A
单位为根
不合格判定数 R。
型式检验项目为除4.4.8以外的全部技术要求,一般一年一次,产品若有以下情况之一时进行6.5. 1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投产后,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客户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e)
6.5.2型式检验中产品若液压试验不合格,则型式试验不合格,其他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测,复测后仍有不合格则型式检验不合格。7标志、使用说明书
7.1标志
7.1.1复合管上应有以下标志:产品标记、商标、生产日期。7.1.2标志应清晰、牢固,宜标注在复合管的两端。7.2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9969.1要求。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记、标准备案号、厂名、厂址、商标、使用温度、压力、注意事项等。81
包装、运输、贮存
8.1包装
复合管每根采用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包装,复合管两端应有颜色与内层塑料管相同的堵头。长途运输产品应进行捆扎。
8.2运输
复合管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抛掷、重压和磕碰。8.3贮存
8.3.1复合管在室内储放应平放、整齐,贮存温度不应超过45℃,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m,底部垫木应均匀,间距不应大于1m,垫木宽度不小于80mm。8.3.2复合管不得长期在室外曝晒或淋雨。6
A.1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管环平均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CJ/T 184—2003
采用对试样圆周连续均勾剥离的方法,绘制复合管试样的内层和不锈钢层间的分离力曲线,并计算其最小平均剥离力,以检查试样塑料内层和不锈钢层的粘和力。A.2试验仪器
A,2.1试验机
能显示剥离力连续曲线的试验机,并且具有夹持试样的夹具。力值精度至少为0.1N。A.2.2管环转盘支架
一个可固定的试验机上的支架,支架上部装有转轴。转轴一端带有可套入待测管环的锥套,并可与转轴压紧,如图A.1所示。
上钳口
固定螺母
管环试样
图A.1管环转盘支架示意图
A.3试样的制备
从复合管上截取长为(10士1)mm的管环,两端面应与管环中心线保持90°士5°的角度。至少采用5个管环进行试验。
A.4试验程序
A.4.1试验环境
按GB/T2918要求进行状态调节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2)℃,相对湿度(50士10)%,仲裁试验环境温度为(23土1)℃,相对湿度(50士5)%。A.4.2管环由不锈钢焊接处将不锈钢层与塑料内层剥离,并剥离约45°圆周、垂直剥离。A.4.3将管环套入锥套并装在转轴上,将管环固定在转轴上。A.4.4将管环剥离段夹持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试验机以(50土1)mm/min的速度进行剥离,并同时记7
CJ/T 184--2003
录管环试样的剥离曲线,读取曲线有效部分的最小剥离力值(见图A.2),精确至0.1N。最小剥离强度按式(A.1)进行计算。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强度以最小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有效部分
式中:
剥离长度/mm
剥离曲线示例
α-—为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强度,N/cm,F—为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力,N;
l为单个管环长度,cm。
A.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测试标准和方法;
所测产品的名称;
试验环境;
试样的数量、编号及管环规格尺寸;单个管环最小剥离力及剥离强度;管环平均剥离强度;
试验人员;
试验日期。
.......(A.1 )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冷热循环试验方法
CJ/T184—2003
本试验方法旨在考核复合管、管件或管路系统在一定内压流体载荷条件下由于温度交变作用,耐受热应力及蠕变破坏的能力。
B.2试验仪器
该试验仪器应由以下部分组成:冷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冷热水交替循环系统压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管路预应力装置及管路固定支撑设施等。该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提供的冷水水温能控制在20℃土2℃范围内;a)
b)提供的热水水温能控制在93℃土2℃范围内;在试验过程中,试样人口与出口温度差不超过5℃;d)冷热水交替在1min内完成;
在试验过程中,水压能控制在1.0MPa士0.1MPa范围内(冷热水交替时可能产生的水e)
锤除外)。
B.3试样的制备
管道系统由复合管、管件和接头组成,并根据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装配和固定。该系统应包括分支A、分支B和分支C,见图B.1。a)分支A应由至少一对管箍连接的管段组成,并按A.4所述对其施加预应力。分支A的长度为3000mm±5mm;
b)分支B应由至少两根直管组成,每根直管可以自由移动,每根长度为300mm士5mm;分支C应由至少有三根直管组成。c)
分支A
3000±5
施加预应力管材
300±5
分支C
管件和接头
滑动支架
300±5
复合管
冷热循环试验
300±5
分支B
固定支架
CJ/T184—2003
B.4试验程序
B.4.1按照图B.1安装试验系统,通水排气。B.4.2对分支A施加预应力,其应力值等于温度下降20℃时所产生的收缩应力。B.4.3在测试温度下预处理1h,将分支A的两端的位置在预应力下固定。将试件置于规定的冷热水循环中,其压力、温度、时间、循环次数应符合复合管试验的要求。在最初的5个循环期间拧紧或调节接头,使之达到理想的状态。
B.4.4控制循环水的流速,使得管路系统中热循环时进出口水温温差值不超过5℃。B.4.5
在整个试验周期中,应观察所有连接处是否有泄漏。B.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相关测试标准和方法;
所测产品的名称;
测试条件;
任何观察到的泄漏;
e)试验人员;
试验时间。
C.1试验原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压力循环试验方法
CJ/T 184—2003
本试验方法旨在考核复合管、管件或管路系统在交变负荷情况下耐受应力疲劳破坏以及脉冲峰值压力的能力。
C.2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统应能向系统提供两个特定的压力循环值,并可在两个压力之间作正弦波循环,1 min交替不少于30次,试验装置见图C.1。电控箱
电磁阀
压缩空气罐
C.3试样的制备
压力换能器
试验组件
图C.1水锤试验
温控箱
系统中至少有一件管件和接头,一个或多个长度不小于10d的管段(d为复合管外径),并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连接。为满足试验要求的复合管、管件数量,可以同时测试几个系统。C.4试验程序
按照图C.1安装试验系统,通水排气;立即将带水的测试系统调至要求的试验温度,预处理不小于1h。根据要求设定循环压力条件和交替频率,保持要求的温度。试验中观察所有试样和接头有无泄漏C.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相关的试验标准方法;
b)试验产品名称;
管材及管件连接方式;
测试条件,包括试验温度、试验压力、循环次数等;d)
任何观察到的泄漏;
试验人员;
g)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标准计划
- CJ/T539-2019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CJ/T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 CJJ/T82-19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CJ/T203-2016 无堵塞泵
- CJ/T415-2013 城镇供水管网加压泵站无负压供水设备
- CJ/T386-2012 集成灶
- CJ/T256-2007 分体先导式减压稳压阀
- CJ/T427-20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片复合管
- CJ/T435-2013 燃气用铝合金衬塑复合管材及管件
- CJ/T456-2014 气体保压式叠压供水设备
- CJ/T393-2012 家用燃气器具旋塞阀总成
- C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T411-2012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电气系统技术条件
- CJ/T441-2013 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CJ/T305-2009 家用燃气灶具陶瓷面板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