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机械行业标准(JB)】 气象仪器 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9 21:30:51
  • JB/T5750-1991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B/T 5750-1991

  • 标准名称:

    气象仪器 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92-01-07
  • 实施日期:

    1992-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1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neq ISO 1456

出版信息

  • 页数:

    17 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其他信息

  • 归口单位:

    长春气象仪器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仪器及其附件(以下简称产品)常用的以防护-装饰为目的的镀镍、铬,镀锌、铝阳极氧化以及有机涂装工艺技术要求,以提高产品的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以下简称“三防”)性能。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海洋仪器亦可参照采用。 JB/T 5750-1991 气象仪器 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 JB/T5750-199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750-91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車
1992-01-07发布
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2-07-01实施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术语·
覆盖层使用环境条件严酷程度分级产品电镀工艺技术要求·
产品的铝阳极氧化工艺技术要求···产品涂漆工艺技术要求…
产品设计、外协时应满足的要求·: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钝化膜鉴别试验(补充件)
延展性试验(补充件)
铬镀层裂纹和孔隙率的测定(补充件)目
铝阳极氧化膜封闭质量试验方法(补充件)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
JB/T5750—91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56《镍、铬电镀层》、1457《钢铁基体上的铜、镍、铬电镀层》、2081《钢铁基体上的锌电镀层》的相关部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仪器及其附件(以下简称产品)常用的以防护一装饰为目的的镀镍、铬,镀锌、铝阳极氧化以及有机涂装工艺技术要求。以提高产品的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以下简称“三防”)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海洋仪器亦可参照采用。2引用标准
GB495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4957
GB6462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磁性测厚方法GB4956
GB6463
GB5270
GB6458
GB6459
GB6460免费标准bzxz.net
GB6466
GB6465
GB646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金属覆盖层醋酸盐雾试验(ASS试验)金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电沉积铬层电解腐蚀试验(EC试验)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腐蚀膏腐蚀试验(CORR试验)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静止户外暴晒腐蚀试验一般规则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2423·4
GB2423·1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漆膜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GB173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耐晒度的人造光加速试验GB6808
3术语
3.1覆盖层
是本标准所提出的电镀层和化学覆盖层的总称。3.2主要表面
指覆盖层对于工件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起主要作用的表面。3.3最小厚度
指工件主要表面上能被直径20mm的球接触到的任何一处,镀层厚度必须达到的最小值。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01-07批准1992-07-01实施
覆盖层使用环境条件严酷程度分级JB/T 5750-91
产品实际使用环境的严酷程度分为四级:4极严酷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含少量腐蚀气体或盐分的潮湿户外大气,如湿热带地区的工业城市和沿海地区。
3严酷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不含腐蚀气体或盐分的一般潮湿户外大气)。2一中等大气腐蚀环境(空气中不含腐蚀气体或盐分的干燥地区户外大气或湿热带室内大气)。1一轻微大气腐蚀环境(干燥的室内大气)5产品电镀工艺技术要求
5.1镀前预处理要求
5.1.1镀前预处理包括粗糙表面整平、除油、浸蚀几个方面。5.1.1.1粗糙表面的整平包括磨光、机械抛光、化学或电化学抛光、滚光、喷砂处理等。5.1.1.2除油包括溶剂除油、化学除油和电化学除油。5.1.1.3浸蚀包括浸蚀、电化学浸蚀和弱浸蚀(活化)。上述工序的选择应根据基材性质及其表面状态、油锈程度及使用质量要求而定。5.1.2镀前处理后应使被镀件表面无沾污、无油膜及氧化膜平整光滑。5.2镀层分类
镀层分类标记构成如下:
a.Fe-—表示钢铁基体、后续以斜线b.Zn一一锌镀层的化学符号、表示基休金属(锌合金)时,后续以斜线Cu-铜镀层的化学符号,表示基体金属(铜或铜合金)时,后续以斜线c.
Ni镍镀层的化学符号
表示镍镀层类型的符号
b光亮镍镀层
一暗镍或半光亮镍镀层,欲得到全光亮镍镀层需要抛光p-
d-双层镍或三层镍镀层
一铬镀层的化学符号
g--表示铬镀层种类及最小厚度的字符:r-普通铬
-微裂纹铬
mp—微孔铬
h.镀层后面的数字表示镀层的最小厚度(μm)5.2.2分类标记示例:钢铁上由20μm(最小)铜,25μm(最小)光亮镍和0.3μm(最小)微裂纹铬构成的镀层的分类标记可写成:Fe/Cu20Ni25bcrmc5.2.3对应于使用环境等级的镀层分类标记见表1~表4。5.2.4对提高产品镀层的防护一-装饰性能,对钢铁、铜基体应逐步采用多层镍套铬工艺体系,具体镀层组合可以是半亮镍—亮镍—铬、半亮镍—高硫镍——亮镍铬。半亮镍——亮镍封闭镍—铬,半亮镍—亮镍高应力镍—铬,半亮镍—高硫镍—光亮镍—封闭镍(或高应力镍)铬等。5.2.5对产品的防护性镀层,一般采用锌镀层或在锌镀层上再加一层清漆进行保护,如有特殊需要,经供需双方协商亦可采用镉镀层。
5.2.6弹簧和弹簧垫圈应采用锌镀层,直径或厚度小于0.4mm且不能在静槽中电镀者,应选用不锈弹簧钢,铍青铜、磷青铜或锡青铜等材料。2
用环境等级
使用环境
JB/T575091
钢铁上的铬、
Fe/Ni30bcrmc
Fe/Ni30bermp
Fe/Ni30pcrr
Fe/Ni25permc
Fe/Ni25permp
Fe/Ni30derr
Fe/Ni25dcrmc
Fe/Ni25dcrmp
Fe/Ni30bcrr
Fe/Ni25bcrmc
Fe/Ni25bermp
Fe/Ni25pcrr
Fe/Ni/20pcrmc
Fe/Ni20pcrmp
Fe/Ni25dcrr
Fe/Ni20dcrmc
Fe/Ni20dermp
Fe/Ni20bcrrFe/Nilodcrr
Fe/Ni1oberr
钢铁上的铜、镍、铬镀层
Fe/Cu20Ni25bcrmc
Fe/Cu20Ni25bermp
Fe/Cu20Ni25pcrr
使用环境等级
使用环境等级
JB/T5750—91
续表2
Fe/Cu20Ni20pcrmc
Fe/Cu20Ni20pcrmp
Fe/Cu20Ni25dcrr
Fe/Cu20Ni20dcrmc
Fe/Cu20Ni20dermp
Fe/Cu20Ni25berr
Fe/Cu20Ni20bcrmc
Fe/Cu20Ni20bcrmp
Fe/Cu15Ni25pcrr
Fe/Cu15Ni20pcrmc
Fe/Cu15Ni20permp
Fe/Cu15Ni25derr
Fe/Cu15Ni20dcrme
Fe/Cu15Ni20dermp
Fe/Cu20Ni10berr
Fe/Cu10Ni5berr
铜或铜合金上的铬、
镍镀层
Cu/Ni20bcrmc
Cu/Ni20bermp
Cu/Ni25pcrr
Cu/Ni20pcrme
Cu/Ni20permp
Cu/Ni25dcrr
Cu/Ni20dcrmc
Cu/Ni20bermp
Cu/Ni20berr
使用环境等级
JB/T 5750-91
续表3
Cu/Niloberr
Cu/Ni8berr
双金属片的镀层,既要防护性能好,又不宜过厚,因此建议采用多层镍镀层:5.2.7
5J18/Ni25dcrr
使用环境等级
钢铁上的镀锌层
分类标记
Fe/Zn25c
Fe/Zn12c
Fe/Zn 8c
Fe/Zn 5c
Fe/Zn12c
Fe/ Zn 5c
注:字符“C”表示已经过彩虹、军绿或黑色铬酸盐,钝化处理。5J18/Ni20dermp
5J18/Ni20dcrmc
5.2.8镀层的厚度及性能质量考核按5.4条执行。5.3钝化与去氢
工件类别
一般结构件
小零件及弹簧零件
5.3.1为提高锌镀层的耐蚀性,镀锌件除特殊情况外都应采用形成有色膜的钝化处理,而不允许采用“白钝化”处理。
5.3.2弹簧件进行钝化处理时,必须先进行去氢处理以消除氢脆。5.3.3钝化膜的性能考核按5.5条执行。5.4镀层质量
5.4.1在主要表面上,镀层应无明显的起泡、麻点、粗糙、裂纹及漏镀等缺陷,也不应有污点和变色,工作表面应洁净,无损伤。
5.4.2接在化学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该镀层的最小厚度。根据产品不同的使用环境,选用相应的使用环境等级所对应的镀层组合。按GB4955库仑测厚法规定测量铬、镍(总厚)的厚度,按GB6462显微镜法测各层镍和铬层的厚度。用上述方法或按GB4956磁性测厚法。GB6463轮廓仪法测量锌镀层厚度。
镀层的结合力,应按GB5270的规定进行测试。即使在测试后,镀层与基体仍应牢固结合。5.4.3
各种组合的镍、铬镀层,其耐蚀性试验,应按表5所列的方法和条件选择一项进行,并判定是5.4.42
JB/T 5750-91
否合格。必要时,可按GB6464进行静置户外暴晒试验。5.5钝化膜质量
5.5.1锌镀层的钝化膜应无裂纹,无针孔,必须连续地覆盖于镀层表面,透明层膜可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检查。
5.5.2钝化膜的附着力试验,可在正常压力下用软的白薄纸摩擦膜表面10次,白纸不应染上污斑,或用砂橡皮摩擦钝化膜表面10次,不应出现擦出的钝化膜或露出锌镀层。5.5.3钝化膜的抗蚀性试验,应按GB6458规定,试验72h,主要表面应无白色或灰色腐蚀物。5.6镍、铬镀层的质量要求
5.6.1对双层镍和三层镍的质量要求见表6。5.6.2铬镀层
5.6.2.1各类防护—装饰铬镀层的最小厚度—0.3~0.5μm。5.6.2.2微裂纹铬(crmc)按附录C所述的方法检查时,有效面所有方向上每1cm可有250条以上的裂纹,裂纹呈网孔状结构。
5.6.2.3微孔铬(crmp)按附录C所述方法检查时,微孔密度至少为20000/cm。6产品的铝阳极氧化工艺技术要求6.1阳极氧化工艺技术要求
气象仪器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产品所用铝制工件,必须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表5
使用环境
基体金属
锌合金
铜或铜合金
镍、铬镀层腐蚀试验
CASS试验
GB6460
合格要求
主要表面无棕锈
主要表面无
灰色魔蚀
主要表面无
绿色腐蚀
EC试验
GB6466
合格要求
36cm\面积内不出
现2个以上红色腐
基体金属
双金属片
使用环境
JB/T 5750—91
续表5
CASS试验
GB6460
合格要求
主要表面无
EC试验
GB6466
注:除此两种方法外,还可按GB6459、GB6465的规定进行,并参考GB9797金属覆盖层铬电镀层的试验周期和合格要求进行考核。表6
中间层
延伸率
对双层镍和三层镍的有关要求
含硫量
>0.04和<0.15
注:延伸率的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合格要求
一镍+铬和铜+镍+
厚度占总镍厚度的百分数(%)
阳极氧化前,工件必须经过除油污和漫蚀等表面准备前置处理工序,防护一一装饰性氧化,一般6.1.1
还应进行化学抛光或电抛光。
6.1.2阳极氧化工艺的选择,应根据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特点,一般以选择具有防护-—-装饰性的硫酸阳极氧化法为宜。也可根据不同要求,采用其他方法,特别是在湿热沿海的工业性大气中,要求具有极强的耐蚀性或要求坚硬、耐磨时,应采用硬质阳极氧化法。6.1.3氧化膜应连续、透明、均匀一致,不允许表面粗糙、疏松。6.1.4为保证氧化膜抗蚀性,防护-装饰性硫酸阳极氧化膜厚度应≥10um,需测厚时,应按GB4957的规定进行。
6.2氧化膜的着色
为提高产品的装饰性、耐蚀性和满足产品的功能用途,氧化膜必须进行着色处理。着色工艺应适应气象仪器耐蚀性、耐候性高的特点,提倡采用电解着色工艺。6.3为提高氧化膜的耐蚀性和抗污染能力,氧化膜都必须进行封闭处理,其封闭时间与所采用的封闭方法有关,一般,高温封闭(95℃以上)。1μ/2.5~3分钟,常温封闭法(30~35℃)1μ/11.2分钟。封闭质量用染色法或导纳法测定(附录D)。其使用条件及最小厚度为:7
JB/T5750-91
4--A1/阳极氧化15~18um+着色+封闭-Al/阳极氧化12~14μm+着色+封闭3
2,1--Ai/阳极氧化8~10μm+着色+封闭6.4耐蚀性试验
铝或铝合金工件经过阳极氧化,着色、封闭工艺处理,即可进行耐蚀性试验,试验方法见表7。表7铝阳极氧化+着色+封闭层的腐蚀试验CASS试验
使用环境等级
注:也可采用表5注的方法。必要时,应按CB6808进行耐晒试验。7产品涂漆工艺技术要求
7.1涂漆前表面处理工艺要求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
7.1.1铸件表面涂漆前应进行平整处理7.1.2涂漆前,铸件还应进行喷砂或抛光处理,小件可采用滚筒法进行处理。被涂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锈点、粘砂、毛刺凸块、凸点、油污等,使呈金属本色。7.1.3钢铁部件在除油除锈干净后,必须进行磷化处理或涂磷化底漆,磷化处理应按GB6807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7.1.4铝及铝合金涂漆前应按6.1条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亦可按7.1.3条进行磷化处理或涂磷化底漆。7.1.5经涂前处理后的零、部件,应及时进行涂漆,否则应重新进行涂前处理。7.2涂漆后表面质量要求
7.2.1涂漆层应平整、清洁、面层应美观、光滑、具有较好光泽、颜色一致,不允许有流痕、皱纹、针孔、起泡等缺陷。
7.2.2·三防性能质量考核按7.2.2。1~7.2.2.4条的规定进行。7.2.2.1按GB6459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建议试验时间为90、120、144小时,应无明显变化。7.2.2.2按GB2423.4进行交变湿热试验,建议试验时间为192、216、240小时,并按JB4159《电工产品通用技术条件》2.4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7.2.2.3按GB2423.16进行长霉试验。7.2.2.4按GB1732《漆膜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涂膜耐冲击性能试验,通过50kg·cm冲击试验者为合格。
7.3涂漆材料及施工工艺
7.3.1宜采用下列底漆:环氧铁红底漆,聚氨酯铁红底漆,铬黄、锌黄丙烯酸底漆,过氯乙烯锌黄铁红底漆,磷化底漆。
7.3.2宜采用下列面漆:聚氨酯磁漆,聚氨酯锤纹漆,过氯乙烯外用磁漆,丙烯酸磁漆,氨基醇酸烘漆等。
JB/T5750--91
7.3.3粉末静电喷涂,户内产品宜采用热固型环氧粉末涂料或聚酯环氧粉末涂料,户外产品宜采用热固型聚酯粉末涂料或热固型丙烯酸树酯粉未涂料。7.3.4宜采用环氧类腻子,腻子应刮在已涂好底漆的表面上。并尽量少而薄,待其干燥并打磨后,应再涂层底漆,然后施涂面漆。
7.3.5产品涂漆配套推荐选用方案见表8。7.4涂漆施工工艺要求
7.4.1除静电粉末喷涂外,一般应采用如下涂漆层次。a.
钢板及铸铁件:底漆二层,面漆二层;4,3级环境:
铝及铝合金件:底漆一层,面漆二层。钢板及铸铁件:底漆一层,面漆二层,2,1级环境:
铝及铝合金件:底漆一层,面漆一层。每层漆层应待完全于透并打磨后,才能涂刷下一道漆。在施工过程中,各漆层表面均不应有沾污现象。
7.4.3涂漆施工场地要保持清洁干净,要有良好的抽风设备。7.4.4涂漆前应将漆充分搅拌,并用120~180目的网筛过滤。7.4.5喷漆时采用的压缩空气,必须使用油水分离器除去空气中的水份和油渍,并经常检查油水分离器的可靠性,使用的溶剂工具、器皿亦不允许有水份。表8产品涂漆层配套选用方案
底材:黑色金属(包括钢材、铸件)产品外壳底
聚氨酯铁红底漆
环氧铁红底漆
过氯乙烯锌黄铁红底漆
(一层)/环氧铁红底漆
铬黄、锌黄丙烯酸底漆
磷化底漆/环氧底漆
底材:铝件,
丙烯酸底漆
聚氨酯铁红底漆
-阳极氧化处理
聚氨酯磁漆
聚氨酯锤纹漆
过氯乙烯外用磁漆
丙烯酸磁漆
氨基醇酸烘漆
丙烯酸清漆
聚氨酯磁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