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Z 9001.33-1987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电子行业标准(SJ)】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2 14:59:28
- SJ/Z9001.33-1987
- 已作废
标准号:
SJ/Z 9001.33-1987
标准名称: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87-11-27 -
实施日期:
1987-11-27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94 MB
替代情况:
参见GB/T 2423.29-1982采标情况:
idt IEC 68-2-21(1983)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J/Z 9001.33-1987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SJ/Z9001.33-198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推荐性部标准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Basic environmental testing ProceduresPart 2: Tests
SJ/Z9001.33-87
IEC68-—2-21(1983)
Test U: Ra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1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气及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件),其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可能经受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出现的应力。试验Ua1:拉力试验(适用于各类引出端)2
21目的
确定引出端和引出端与元件本体间的连续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轴向力的能力。
2.2试验Ua1的一般说明
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沿轴向向引出端施加拉力,并作用在离开元件本体的方向。
该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2.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2.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2.5试验方法(见图1a)
2.5.1应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型的引出端。除了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2.5.2试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11-27批准1
SJ/Z9001.33--87
将受试验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端处于正常位置。按表1规定的拉力数值,沿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本体的方向。该拉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施加拉力的数值:
a:线状引出端(圆形截面线或带状线)或插头施加拉力的数值应按表1规定。
注:对于具有过大尺寸引出端的试验样品,其所施加的合适的拉力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8
标称横截面积*
0.050.07S≤0.2
相应圆形截面线的直径
(mm)
0.250.3d≤0.5
0.5d≤0.8
0.8*对于圆形截面线、带状线或插头,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规范所规定的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绞合线,其标称截面积为有关规范规定的各单股引线截面积的总和。绝缘线应在施加负荷何处剥去绝缘层。绞合线应在施加负荷前将施加负荷处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用锡焊或捆扎)。f.
凡是绝缘线或绞合线的技术特点在剥去绝缘、焊接或捆扎的操作中会造成困难,并且这种困难易于对试验结果引起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在有必要时可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
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施加拉力的数值由有关规范规定。2.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2.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2
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SJ/Z9001.33-87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如系3个以上):c.
d,拉力(对于尺寸过大的和其他引出端);剥除绝缘、连接或打结操作的详细说明(必要时):e.
f。最后检测。
试验Ua:推力试验
3.1·目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的连接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外加推力的能力。
本试验只适用于尺寸小,重量轻的元器件,而设备和部件不包括在内。注,本试验不适用柔软的引出端。3.2试验Va,的一般说明
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推力应在尽可能接近试验样品本体的地方施加到引出端上,但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3.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3.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3.5试验方法(见图16)
3.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有关规范应规定对引出端施加推力的方向(如果必要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3.5.2试验程序
将受试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地在接近试验样品本体的地方施加到引出端上,但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1秒钟。施加推力的数值:
a。线状引出端(园形截面线或带状线)或插头施加推力的数值应按表2规定。3
标称横截面积*
.050.2S≤0.5
0.5S3Z3001.33--87
相应圆形裁面线的直径
0.250.50.8d≤1.25
*对于圆形截面线、带状线或插头,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规范所规定的标称尺寸的计算值。绝缘线应在施期负荷处剥去绝缘层。凡是绝缘线的技术特点,会对剥去绝缘层造成困难,并因此易于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可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施加推力的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3.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3.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预处理方法;
初始检测;
试验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如系3个以上);e.
推力施加的方向;
剥除绝缘层的详细说明(必要时)f.
用于线状引出端或插头以外的力;g.
h。最后检测。
试验Ub:弯曲试验(仅适用于易弯曲的引出端)目的
SJ/Z9001.33-87
确定易弯曲的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的连接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弯曲力的能力。
为了确定试验样品是否易弯,应采用下述条件:a。4.5.2.1和4.5.2.3条中规定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引出端应承受相对初始位置至少30°的弯曲(见图2C)。b。4.5.2.2条中规定的试验
引出端应能用手指扳弯。
4.2试验Ub的一般说明
a。弯曲试验(圆形截面线或带状线)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使引出端的轴向处于垂直方向,然后在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质量块(码)。将试验样品在一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返回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弯曲试验。方法2:在同一方向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弯曲试验。b。弯曲试验(签状引出端)
能够用手指扳弯的签状引出端,应该弯曲45,然后返回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
方法1:在相反方向做两次弯曲试验。方法2:在同一方向做两次弯曲试验。c.同时弯曲试验
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封接处3mm的地方,应该用夹具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质量块(码)加到夹具上,使引出端下垂。然后,使试验样品本体倾斜45°,接着返回原来位置。本试验应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进行。
4.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该按有关规范规定。4.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4.5试验方法
4.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限量,不适用于同时弯曲试验(4.5.2.3条),而同时弯曲试验通常适用于一侧或多侧上有成排引出端的微电子组件。4.5.2试验程序
SJ/Z9001.33-87
4.5.2.1弯曲试验(圆形截面或带状线)将试验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出端的轴向处于垂直方向,然后在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质量块(码),其数值按表3规定。将试验样品本体在2~3秒钟的时间内,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整个操作在一垂直平面内进行。试验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方法1(见图2a)
在一个方向进行一次弯曲后,紧接着在另一个方向进行第二次弯曲,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次数较多的交替弯曲。方法2(见图2b)
同一方向弯曲两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做数次较多的弯曲。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能够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带状引出端应向其最宽平面垂直弯曲。施加弯曲力的数值应按表3规定。表3
截面模量注②
Zx≤1.5×10-3
1.5×10-32.6×10-31.2×10~20.5×10-11.9×10-1相应圆形截面线直径
0.250.50.8注:①对于圆形截面线引出端,其截面模量由下式求出:ds
式中:d=引出端直径
=截面模量
对于带状引出端,其截面模量苗下式求出:zx=
α=与弯曲轴垂直的带状引出端的厚度式中:
b带状引出端的另二边尺寸
Zx=截面模量
②截面模量的定义在ISO31/Ⅱ标准中的3.19.1条已经给出,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以从标准的机械工程教科书中得到。
4.5.2.2弯曲试验(签状引出端)SJ/Z9001.33-87
可用手指扳弯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成45°,再返回刻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见图2)。
有关规范应规定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方法1:
一次弯凿后,立即在相反方向进行第二次弯函方法2:
在同一方向不停顿地进行两次湾曲。有关规范可以规定其他细节(例如:使用的钳子,弯离的位置等)。4.5.2.3国时弯出试验
应在固定面内(或当这个面没有给定时,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摔品本体封接处3m血左右的那一点)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在要发生湾曲的边缘处,买具的谢率半径为0。1mm。将质量块(码)加到夹具上,使引出端下垂,该祛码(包括来吴的质量在内)所施加的方,应等于表8所规定的值乘以所夹的引出端数门。然后将试验样品本体倾斜45°,这项操作历附2~3秒钟,接著以同祥的时间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本试验在一个方询上进行一次,返回到正常位置,再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再次返回到正常位置(见图2)
注:对于短引出端的试验,夹具的设计应是这祥的,即在弯曲试盗期间,决具的上丧面不应触及试验样品本体(如独及会在引出端上产生拉力)。见下图:4.6最后检测
应接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4.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C.试验是否适用,
SJ/Z 9001,33--87
d。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e。弯函的方法和次数(如系两次以上):f.应用方法和项目细节;
g,最后检测。
5试验Uc:力试验
注:本项试验仅适用于具有轴向的线状引!出端。5.1目的
4.5。1条
在。5#2元1条
·4.5.2.2条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择品本体的连接册分能够经受装配或拆卸过程中可能退理的扭力的能力。
5.2试验Uc的一没说明
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6.5mm处湾幽90。在距弯函处1,2士0.4mm邪一点上卖紧出端的自由端,然后使试验样品本体或爽具润绕引出端原家的轴线,以每秒创海转一次能感成游转。实连续施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替行。
5.3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5.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桃械性能检测。5.5试验方法(见图3)
5。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逃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5。5.2试验程序
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6.5mm处弯曲成90°,弯曲的油率半径应为0.75mm在右(见图3a)。
在距弯曲处1.2±0.4mm处夹紧出端的自由端(见图3b),然后将试验样品本体或夹具按如下规定旋转,即围绕引出端原来的轴线以每5秒钟旋转一次的速度旋转。其连续旋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替进行。
按详细规范要求,试验应该采用下列法和严酷度之行:方法A
试验样品本体被夹住:
严酷等级1:360°三转
严醋等级2:180°两转
方法B
两个引出端被夹住(见图3℃)
严酷度:180°两转
SJZ9001.33-$7
注:方法B主要用于试验样品本体不宜夹住(例如:其直径小于4mm)和在每端有周样的轴向引出端的试验样品。
5.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和机械性能检测。5.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測sbzxz.net
试验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d.
最后检测。
6试验Ud:转矩试验
6.1目的
确定引出端、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的连接部分以及整体安装件经受在正常装配或使用、维修操作中可能遇到的转矩的能力。6.2试验Ud的一般说明
对于具有螺栓或螺钉的引出端,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以下表给出的转矩,施加到螺钉或通常装在每一引出端的每个螺母上,历时10~15秒钟。在这一试验期间,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置垫圈或放置一片对螺纹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属片。
对于其它类型的引出端,有关规范应规定出所要求试验方法。6.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6.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6.5,试验方法
6.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6.5.2试验程序
6.5.2.1螺栓或螺钉引出端
SJ/Z9001.33-87
用正常固定装置固定试验样品,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将表4所规定的转矩,不带冲击地施加于螺钉或每一引出端正常装配的每个螺母上,历时10~15秒钟。在试验期间,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置垫圈或放置片对螺纹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属片。
垫圈或金属片的厚度大约等于6倍标称螺栓的螺距。所有的零部件应是清洁的干燥的。按ISO272号标准规定,螺母的厚度大约等于0.8倍的标称螺栓的直径。表
标称螺纹
转短(N·m)
对于某些元件,例如:半导体器件,可能需要差异很大的转矩值,必要时,这些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
当直径大于6mm时,其转矩值应由有关规范规定。试验后,螺母或螺钉应能被旋出来。6.5.2.2其它类型引出端
有关规范应规定所需要的方法。6.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6.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试检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e。严酷等级;
f.大于6mm的螺纹直径或由于其他原因所使用的不同转矩值:g.
对于其它类型引出端的试验方法;h.
最后检测。
6.5.2.1条
6.5.2.1条
6.5.2.2条
·试验Uat]
SJ/Z9001.33-87
或按有关规范规定
或按有关规获援定
试验!
图1用箭头表示力的施加方向的示意图试验Ua1一拉力试验
试验Ua2\-推力试验
次享的
·两次春曲
方法1
,试胶Ub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第2部分:各种试验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Basic environmental testing ProceduresPart 2: Tests
SJ/Z9001.33-87
IEC68-—2-21(1983)
Test U: Ra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1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气及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件),其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可能经受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出现的应力。试验Ua1:拉力试验(适用于各类引出端)2
21目的
确定引出端和引出端与元件本体间的连续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轴向力的能力。
2.2试验Ua1的一般说明
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沿轴向向引出端施加拉力,并作用在离开元件本体的方向。
该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2.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2.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2.5试验方法(见图1a)
2.5.1应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型的引出端。除了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2.5.2试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11-27批准1
SJ/Z9001.33--87
将受试验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端处于正常位置。按表1规定的拉力数值,沿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本体的方向。该拉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施加拉力的数值:
a:线状引出端(圆形截面线或带状线)或插头施加拉力的数值应按表1规定。
注:对于具有过大尺寸引出端的试验样品,其所施加的合适的拉力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8
标称横截面积*
0.05
相应圆形截面线的直径
(mm)
0.25
0.5d≤0.8
0.8
凡是绝缘线或绞合线的技术特点在剥去绝缘、焊接或捆扎的操作中会造成困难,并且这种困难易于对试验结果引起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在有必要时可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
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施加拉力的数值由有关规范规定。2.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2.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2
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SJ/Z9001.33-87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如系3个以上):c.
d,拉力(对于尺寸过大的和其他引出端);剥除绝缘、连接或打结操作的详细说明(必要时):e.
f。最后检测。
试验Ua:推力试验
3.1·目的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的连接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外加推力的能力。
本试验只适用于尺寸小,重量轻的元器件,而设备和部件不包括在内。注,本试验不适用柔软的引出端。3.2试验Va,的一般说明
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推力应在尽可能接近试验样品本体的地方施加到引出端上,但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土1秒钟。3.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3.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3.5试验方法(见图16)
3.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有关规范应规定对引出端施加推力的方向(如果必要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3.5.2试验程序
将受试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地在接近试验样品本体的地方施加到引出端上,但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有2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不带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1秒钟。施加推力的数值:
a。线状引出端(园形截面线或带状线)或插头施加推力的数值应按表2规定。3
标称横截面积*
.05
0.5
相应圆形裁面线的直径
0.25
*对于圆形截面线、带状线或插头,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规范所规定的标称尺寸的计算值。绝缘线应在施期负荷处剥去绝缘层。凡是绝缘线的技术特点,会对剥去绝缘层造成困难,并因此易于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可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施加推力的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3.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3.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预处理方法;
初始检测;
试验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如系3个以上);e.
推力施加的方向;
剥除绝缘层的详细说明(必要时)f.
用于线状引出端或插头以外的力;g.
h。最后检测。
试验Ub:弯曲试验(仅适用于易弯曲的引出端)目的
SJ/Z9001.33-87
确定易弯曲的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的连接部分在正常装配或维修操作中,可能经受的弯曲力的能力。
为了确定试验样品是否易弯,应采用下述条件:a。4.5.2.1和4.5.2.3条中规定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引出端应承受相对初始位置至少30°的弯曲(见图2C)。b。4.5.2.2条中规定的试验
引出端应能用手指扳弯。
4.2试验Ub的一般说明
a。弯曲试验(圆形截面线或带状线)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固定元件本体,使引出端的轴向处于垂直方向,然后在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质量块(码)。将试验样品在一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返回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弯曲试验。方法2:在同一方向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弯曲试验。b。弯曲试验(签状引出端)
能够用手指扳弯的签状引出端,应该弯曲45,然后返回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
方法1:在相反方向做两次弯曲试验。方法2:在同一方向做两次弯曲试验。c.同时弯曲试验
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封接处3mm的地方,应该用夹具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质量块(码)加到夹具上,使引出端下垂。然后,使试验样品本体倾斜45°,接着返回原来位置。本试验应该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进行。
4.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该按有关规范规定。4.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4.5试验方法
4.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受试引出端的数目限量,不适用于同时弯曲试验(4.5.2.3条),而同时弯曲试验通常适用于一侧或多侧上有成排引出端的微电子组件。4.5.2试验程序
SJ/Z9001.33-87
4.5.2.1弯曲试验(圆形截面或带状线)将试验样品的本体固定,使其引出端的轴向处于垂直方向,然后在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质量块(码),其数值按表3规定。将试验样品本体在2~3秒钟的时间内,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整个操作在一垂直平面内进行。试验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方法1(见图2a)
在一个方向进行一次弯曲后,紧接着在另一个方向进行第二次弯曲,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次数较多的交替弯曲。方法2(见图2b)
同一方向弯曲两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做数次较多的弯曲。在试验样品本体和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能够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带状引出端应向其最宽平面垂直弯曲。施加弯曲力的数值应按表3规定。表3
截面模量注②
Zx≤1.5×10-3
1.5×10-3
0.25
式中:d=引出端直径
=截面模量
对于带状引出端,其截面模量苗下式求出:zx=
α=与弯曲轴垂直的带状引出端的厚度式中:
b带状引出端的另二边尺寸
Zx=截面模量
②截面模量的定义在ISO31/Ⅱ标准中的3.19.1条已经给出,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以从标准的机械工程教科书中得到。
4.5.2.2弯曲试验(签状引出端)SJ/Z9001.33-87
可用手指扳弯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成45°,再返回刻初始位置,这一操作构成一次弯曲(见图2)。
有关规范应规定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方法1:
一次弯凿后,立即在相反方向进行第二次弯函方法2:
在同一方向不停顿地进行两次湾曲。有关规范可以规定其他细节(例如:使用的钳子,弯离的位置等)。4.5.2.3国时弯出试验
应在固定面内(或当这个面没有给定时,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摔品本体封接处3m血左右的那一点)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在要发生湾曲的边缘处,买具的谢率半径为0。1mm。将质量块(码)加到夹具上,使引出端下垂,该祛码(包括来吴的质量在内)所施加的方,应等于表8所规定的值乘以所夹的引出端数门。然后将试验样品本体倾斜45°,这项操作历附2~3秒钟,接著以同祥的时间使其返回到初始位置。本试验在一个方询上进行一次,返回到正常位置,再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再次返回到正常位置(见图2)
注:对于短引出端的试验,夹具的设计应是这祥的,即在弯曲试盗期间,决具的上丧面不应触及试验样品本体(如独及会在引出端上产生拉力)。见下图:4.6最后检测
应接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4.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C.试验是否适用,
SJ/Z 9001,33--87
d。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e。弯函的方法和次数(如系两次以上):f.应用方法和项目细节;
g,最后检测。
5试验Uc:力试验
注:本项试验仅适用于具有轴向的线状引!出端。5.1目的
4.5。1条
在。5#2元1条
·4.5.2.2条
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择品本体的连接册分能够经受装配或拆卸过程中可能退理的扭力的能力。
5.2试验Uc的一没说明
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6.5mm处湾幽90。在距弯函处1,2士0.4mm邪一点上卖紧出端的自由端,然后使试验样品本体或爽具润绕引出端原家的轴线,以每秒创海转一次能感成游转。实连续施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替行。
5.3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5.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桃械性能检测。5.5试验方法(见图3)
5。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逃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5。5.2试验程序
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6.5mm处弯曲成90°,弯曲的油率半径应为0.75mm在右(见图3a)。
在距弯曲处1.2±0.4mm处夹紧出端的自由端(见图3b),然后将试验样品本体或夹具按如下规定旋转,即围绕引出端原来的轴线以每5秒钟旋转一次的速度旋转。其连续旋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替进行。
按详细规范要求,试验应该采用下列法和严酷度之行:方法A
试验样品本体被夹住:
严酷等级1:360°三转
严醋等级2:180°两转
方法B
两个引出端被夹住(见图3℃)
严酷度:180°两转
SJZ9001.33-$7
注:方法B主要用于试验样品本体不宜夹住(例如:其直径小于4mm)和在每端有周样的轴向引出端的试验样品。
5.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和机械性能检测。5.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a。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測sbzxz.net
试验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d.
最后检测。
6试验Ud:转矩试验
6.1目的
确定引出端、引出端与试验样品本体的连接部分以及整体安装件经受在正常装配或使用、维修操作中可能遇到的转矩的能力。6.2试验Ud的一般说明
对于具有螺栓或螺钉的引出端,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以下表给出的转矩,施加到螺钉或通常装在每一引出端的每个螺母上,历时10~15秒钟。在这一试验期间,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置垫圈或放置一片对螺纹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属片。
对于其它类型的引出端,有关规范应规定出所要求试验方法。6.3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6.4初始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6.5,试验方法
6.5.1应用
有关规范应指出本项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的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都具有经受本试验的同等可能性。
6.5.2试验程序
6.5.2.1螺栓或螺钉引出端
SJ/Z9001.33-87
用正常固定装置固定试验样品,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严酷等级,将表4所规定的转矩,不带冲击地施加于螺钉或每一引出端正常装配的每个螺母上,历时10~15秒钟。在试验期间,应在螺钉头部和它的紧固面之间放置垫圈或放置片对螺纹具有正常开孔的金属片。
垫圈或金属片的厚度大约等于6倍标称螺栓的螺距。所有的零部件应是清洁的干燥的。按ISO272号标准规定,螺母的厚度大约等于0.8倍的标称螺栓的直径。表
标称螺纹
转短(N·m)
对于某些元件,例如:半导体器件,可能需要差异很大的转矩值,必要时,这些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
当直径大于6mm时,其转矩值应由有关规范规定。试验后,螺母或螺钉应能被旋出来。6.5.2.2其它类型引出端
有关规范应规定所需要的方法。6.6最后检测
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6.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
当有关规范包括本试验时,应对下列细节作出具体规定:预处理方法;
b。初始检测;
试检是否适用;
受试引出端数目(如系3个以上),e。严酷等级;
f.大于6mm的螺纹直径或由于其他原因所使用的不同转矩值:g.
对于其它类型引出端的试验方法;h.
最后检测。
6.5.2.1条
6.5.2.1条
6.5.2.2条
·试验Uat]
SJ/Z9001.33-87
或按有关规范规定
或按有关规获援定
试验!
图1用箭头表示力的施加方向的示意图试验Ua1一拉力试验
试验Ua2\-推力试验
次享的
·两次春曲
方法1
,试胶Ub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
- SJ/T10519.05-1994 塑料注射模零件 台阶导柱
- SJ1428-1978 3DA107型NPN硅高频大功率三极管
- SJ1476-1979 3CG114型PNP硅外延平面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 SJ1484-1979 3CG160型PNP硅外延平面高频小功率高反压三极管
- SJ1486-1979 3CG180型PNP硅外延平面高频小功率高反压三极管
- SJ2144-1982 3DH14-15型硅稳流三极管
- SJ50599/8-2006 系列Ⅲ J599/29可拆卸压接式插针接触件失效保护拉线分离螺纹圆形自由电连接器(F、G、J、K、M、R、S、W、X类)详细规范
- SJ20463.9-1998 41SS11Y7型指示管详细规范
- SJ/T31444-1994 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
- SJ50033.152-2002 半导体分立器件 2CK140型微波开关二极管详细规范
- SJ20785-2000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组件测试方法
- SJ20685-1998 机载通信抗干扰电台接收信道模块通用规范
- SJ1468-1979 3CG100型PNP硅外延平面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 SJ20228-1993 Gould 1421型数字存贮示波器检定规程
- SJ20726-1999 GPS定时接收设备通用规范
- 行业新闻
- Ripple高管表示RLUSD每日交易量达100亿美元
- Solaxy 主网测试启动:6 月 26 日 Dev 更新揭秘功能进展
- 美国比特币公司筹集2.2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和矿机
- 华尔街的比特币代理机构在不卖出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季度目标瞄准140亿美元
- 本周值得关注的模因币:BONK、FARTCOIN、NOBODY
- 突发新闻:策略新增价值5亿美元的4,980枚BTC
- BOB 宣布在BitVM测试网将原生BTC引入DeFi系统,Lombard、Solv Protocol、Fiamma等十家机构提供支持
- APT矿工:让算力触手可及,让普通用户轻松挖矿赚取被动收入
- 策略师赛勒暗示将再次购买比特币,但附带重大警告
- 币安上值得购买的顶级加密货币
- 专家列出可能推动XRP在7月达到25美元的发展动向
- XRP重大新闻:Ripple申请美国银行牌照
- FTX公布下一还款日期 将全额偿付大额债权人
- 2025年7月值得关注的3个模因币
- 亲瑞波币律师约翰·迪顿明确表态Linqto退款方案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