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

【电力行业标准(DL)】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3 05:43:32
- DL/T5134-2001
- 现行
标准号:
DL/T 5134-2001
标准名称: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1-10-08 -
实施日期:
2002-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9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的主要组成内容,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新建、扩建水电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也适用于编制预可行设计阶段施工交通设计文件。 DL/T 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 DL/T5134-2001

部分标准内容:
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
DL./T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DL/T5134—2001
前言·
引用标准
设计基本资料
5对外交通
6场内交通
附录A(标准的附录)标准轨距铁路限界.次
附录B(标准的附录)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附录C(标准的附录)厂矿道路主要设计规范附录D(标准的附录)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278
:284
DL/T5134—2001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文)有关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委托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本标准编写工作。制定本标准是为了提高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本标准编写过程中,经历了编制提纲、调查研究、导则编写三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导则的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分期组织了对提纲、各文本内容等方面的讨论、函审和审查,在吸取了我国已建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施工、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调整和修改,最后定稿。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允平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273
本标准包括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的主要组成内容。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新建、扩建水电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也适用于编制预可行设计阶段施工交通设计文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46.1—1983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146.2—1983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GBJ12—19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1987
JTJ 212—1987
JTJ 001—1997
SDJ 338—1989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河港总体及工艺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3总
3.0.1为了提高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水平,达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保证施工总进度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3.0.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应正确选择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合理的解决超限运输,配合施工总布置进行场内交通规划设计,按使用性质可划分为:1对外永久交通线路,一般指由坝顶、厂房、开关站、中心仓库、枢纽管理区等地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线路。
2场内临时交通线路,一般指因施工需要而修建的交通线路,工程建成即完成使命,如下河床基坑、进出隧洞、出渣等的交通线路,施工工厂线路,生活区线路等。3.0.3施工交通运输施工组织设计,除应执行SDJ338的规定,并按本标准确定的原则进行设计外,还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4设计基本资料
4.0.1气象资料
1气温。包括年最高、最低、平均温度,月平均气温。2降水。包括年月最大、最小、平均降雨量,下雨天数及强度,暴雨强度,一次暴雨最大持续时间和雨量,河流洪水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最大、平均积雪厚度。3风。包括主导风向及风向频率(风玫瑰图),最大风速。4冰冻。包括冰冻期、最大冰冻厚度、冻土厚度、通航河道流凌及解冻日期。5雾。包括逐年、逐月雾日数,雾的能见度、浓度及持续时间。当地有无沙暴、雷暴、冰暴等特殊气候现象。6
水文资料
1交通运输线路有关河段的水位与流量关系资料及图表。2:桥梁、渡口的水位变化情况及周期性统计资料,历史最高洪水位的调查资料,河流最大、最小及平均流量,河流最大流速及平均流速。3河道水面线纵部面图。
与交通线路有关的山沟山洪资料或汇水区平面图及计算汇水流量所必须的资料。4
4.0.3地形、地质资料
1交通运输线路沿线干支流流域面积、形状、河流主要支流分布,干流河长、河宽、流向、比降等。
2干、支流两岸地形、地势走向,分水岭主要山蜂位置及高程,所在地区植被、农作物、经济作物情况。
3交通线路有关地段的一般地质特性、土壤(岩石)产状及性质。4’有关地段地层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山崩、陷、.滚石、断层、暗河、泥石流等以及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程度。5历年地震资料。
6地下水资料。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料。
社会调查资料
工程所在地现有公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标准。1
现有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结构型式、跨度、桥高、桥长、桥面宽及完好程度。2
公路沿线渡口,渡船最大载重能力,昼夜通过能力。3
公路在冬季、雨季汛期交通中断的可能性和原因。现有公路实际昼夜最大行车密度(双向),对货运量及种类、货运价率、回空费的规5
有关部门对公路接线的意见及要求。7
工程附近现有及规划中的铁路干、支线的技术条件,主要技术标准。铁道部门及有关单位对接轨方面的意见和要求。8
9工程所在河流的自然条件及航道营运条件。10对航道现有港口、码头设施的吞吐能力及其利用的可能性,对新建码头及其设施的意见和要求。
当地交通发展规划,根据工程选择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其使用的可能275
5对外交通
5.1方案选择
5.1.1对外交通方案选择拟定的原则1线路运输能力满足施工期间物资、材料、设备的需求。2能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3运输物资的中转环节少,及时、安全、可靠。4尽量结合当地运输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地方)交通道路和其他工矿企业专用线。5结合本流域或跨流域上下游水电水利工程梯级开发的长远规划。6要满足转运站设置、超限件运输的要求以及投资节约的方案。5.1.2货运量计算及货流分析
1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特性及工程量、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主要技术供应计划、单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总布置等分析计算各种外来物资、材料、设备等总货运量、分年货运量。
应结合所需各种物资材料的货源进行分析,拟定供应地区和厂家及货物的中转地点。2
3对外交通方案在选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时,应对每种运输方式分担的货运量进行分析计算,并计算出相应的运输强度、车流量,线路运输能力应满足货运量的要求。4利用现有交通条件,收集地方客货量,航运上下游客货运量,选择专用线或水运时考虑地方运量的要求。
5新建交通方案,应加入地方运量,并考虑运量预测规划问题。5.1.3对外交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1选择方案的线路与国家、地方干线的接线条件,应能满足建设工程施工需要。2线路施工进度应满足工程施工的总进度计划,同时运输能力应满足总货运量及分年货运量的要求。
3转运条件应满足物资材料运输的需要。4运输设备选择,应满足物资材料种类和运量的需要。5线路运输条件,应满足工程超限件运输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应有采取临时措施解决超限件运输的条件。
6投资费用比较包括工程建设及维护费,物资、材料运输费及贷款利息的影响。5.2公路专用线规划设计
5.2.1基本规定
1公路接线点,应选择在干线公路上,与国家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相衔接,具有适合建设枢纽工程对外公路的方便条件,并取得公路部门的同意。2对外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货运量、运输强度、运输车种、车型、行车密度等综合确定。
3公路专用线设计参见GBJ22和JTJ001的规定(参照附录C,附录D),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对所引用的公路技术参数提高或降低。276
选线定线原则
依据超限件运输条件、防洪要求、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1
选线时应贯彻节约用地,保护水利设施、文物古迹,保护环境等方针。2
利用工程附近已有公路时,应对原有公路的设计标准进行充分论证。3
选线尽量避开城镇,以减少干扰。4
5.3铁路专用线规划设计
基本规定
铁路专用线接轨,应得到铁路部门的同意。1
选择接轨点考距工程所在地距离短、地形条件较好、工程量小、物资转运方便等2
条件。
设计原则
铁路等级应根据工程施工期间单方向高峰期运量选择,参见GBJ12(见附录B)。1
铁路桥涵载重、上部建筑类型、铁路限界(参见.GB146.1和GB.146.2,见附录2
A),应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单件运输重量、运输尺寸、·运输方案选择。5.3.3委托设计所需提供的资料
水电水利工程所在区域位置图和总平面图。1
铁路专用线进人场内控制点的坐标:方位、标高和对线路的特殊要求。“12
:3专用线运输量(包括远录运量)、货物种类和对专用线的特殊要求。4·专用线委托设计范围、设计内容、设计项目、完成日期。5.4转运站、码头规划设计
转运站设计基本规定
1储运能力应满足施工运输强度的要求。2场地的选择应有足够的仓库、堆场及装卸作业用地,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装卸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储运物资、材料、设备作业及转运强度和超限件运输的3
要求。
宜结合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需要规划设计转运站的规模。:5.4.2码头设计基本规定
1污染性货物码头或作业区应布置在主风向的下风侧,危险性物资码头或作业区应布置在下游,并与其他码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2码头水域宜有天然掩护,应有可供船舶运行的足够水域面积,水域宽度宜为34倍设计标准船舶的宽度及深水带线,并应便利船舶航行、锚舶、系靠、避风等作业。3码头防洪标准应考虑泄洪时水位变动对码头的影响。4码头陆域应有适当的高度纵深和足够的港区面积。5应能与前方施工区紧密联系。
6应满足船舶装卸需要,缩短停泊时间。5.4.3转运站、码头规模确定
应根据工程施工期对外运输量、高峰转运强度,转运物资种类、来源、运输条件,1
仓储方式确定转运规模,转运仓储规模应与场内仓储统筹考虑。277
2参照码头设计技术标准及工程使用要求确定(参见JTJ212有关规定)。5.5超限件运输
超限件运输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超限件名称、型号、数量,解体后单件重量,运输外形尺寸、承重面积及相应的图纸资料。
2设备安装进度。
3装卸、运输方式和条件。
4减少超限件转运次数。
6场内交通
6.0.1场内公路交通规划设计原则1场内交通运输设施,除应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外,并应妥善解决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方式。
2应满足施工总布置及各工区施工布置的需要。3线路设计应考虑永久与临时、前期与后期相结合的原则。4布置交通干线时,对运输繁忙的交叉点力求避免平面交叉,设计所采用的最大纵坡,最小转弯半径和视距应根据施工运输特点,在现行规范范围内合理选用,场内临时线路在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经充分论证容许适当的降低标准。5施工期间货物临时过坝运输,应避免与施工运输干扰。6应满足施工要求,运输安全、装卸方便,运距短,工程量小。7场内道路的等级标准和路面结构型式应与运输车辆相适应,在超限件运输通过的路段可以考虑临时加固措施。
8道路的边坡应保持稳定,在采用临时安全边坡的情况下,傍山上下层线路应有适当间距,下层路线削坡应保证上层线路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6.0.2坝区跨河桥梁规划设计原则1位置选择能适应永久工程、导流工程施工需要,能与场内公路干线协调。2应布置在河道顺畅,水流稳定,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3桥梁位置应满足两岸施工运输方便,并满足施工安全度汛要求,不影响大坝泄洪及尾水出流。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标准轨距铁路限界
A1机车车辆限界
A1.0.1适用范围:本限界适用于新建的和改造的1435mm标准轨距铁路蒸气、电力、内燃278
机车及各种车辆。
图A1机车车辆上部限界(车限一1A)(单位:mm)面
A1.0.2定义: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机车车辆无论是空车或重车,无论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的新车,或是真有最大标准公差和磨耗限度的旧车,停放在水平直线上,无侧向倾斜与偏移,除电力机车升起的集电弓外,其他任何部位应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不得超越。A1.0.3使用方法:
1依限界设计机车车辆,限界中心线为通过平直线路两轨中点的垂直线,机车车辆水平尺寸自其中心线算起,并以限界半宽表示,垂直尺寸自轨面算起。2机车车辆设计制造,无论是基本尺寸或公差尺寸都不应超过限界所规定的极限横断面轮线。
3图A1(车限—1A)、图A2(车限—1B)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廊,距轨面高350mm以上部分为上部限界(车限一1A),距轨面高350mm以下部分为下部限界(车限一1B)。
A1.0.4基本尺寸:机车车辆上部限界(车限一1A)尺寸如图.A1所示。机车车辆下部限1600
图A2机车车辆下部限界(车限一1B)(单位:mm)279
界(车限一1B)如图A2所示。
A2建筑限界
A2.0.1适用范围:本限界适用于1435mm的标准距铁轨。A2.0.2定义:建筑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廊,在此轮廊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接受器、接触电线及其他)外,其他设备或建筑物均不得侵人。A2.0.3使用方法:
1无论用新钢轨或旧钢轨(包括远期更换重轨加厚道床),以轨面算起的建筑限界尺寸,均应符合规定。
2建筑限界图上的尺寸,是为水平直道上的线路制定的。3在曲线部分相邻线路中心距离以及线路中心线至建筑物之间的扩大距离应按规定的公式计算。
注:旅客站台上的柱类建筑离站台边缘至少1.5m,建筑物离站台边缘至少2.0m。在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办法:
曲线内侧加宽(mm)
曲线外侧加宽(mm)
曲线内外侧加宽共计(mm)
区间及站内正线
图A3基本建筑限界(建限—1)
式中R—曲线半径(m);
W=W,+W,=84500+H,
H一计算点自轨面算起的高度(mm);h——外轨超高(mm);
150h——此值亦可用内侧轨顶为轴将有关限界旋转 6 角( =tg-1:(A3)
1500求得。
4在曲线部分由于外轨超高关系,建筑限界的垂直高度应自内外两钢轨最高点所组成的直线上算起。水平尺寸应自加宽后的线路中心线算起。5车站及区间相邻线路中心线距离,以及其他次要限界尺寸,均在铁道部各种技术规范或标准中规定。
A2.0.4基本尺寸:基本建筑限界(建限一1)尺寸如图A3所示。基本建筑限界(建限2)尺寸如图A4所示。
图A4基本建筑限界(建限—2)
A3隧道建筑限界
隧限一1A和隧限一1B适用于新建和改建蒸汽、内燃牵引的单线或双线铁路,采A3.0.1
用这些限界时,货物列车的装载高度应不超过5300mm。基本尺寸如图A5所示。A3.0.2隧限-52A和隧限一2B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电力牵引的单线或双线铁路,采用这些限界时,货物列车的装载高度应不超过5300mm。基本尺寸如图A6所示。注:在基本建筑限界与隧道建筑限界之间,可以装设照明、通信、警告信号及色灯信号等设备。隧道加宽办法:
曲线内侧加宽(mm)wwW.bzxz.Net
曲线外侧加宽(mm)
W,=405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DL./T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设计导则DL/T5134—2001
前言·
引用标准
设计基本资料
5对外交通
6场内交通
附录A(标准的附录)标准轨距铁路限界.次
附录B(标准的附录)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附录C(标准的附录)厂矿道路主要设计规范附录D(标准的附录)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278
:284
DL/T5134—2001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文)有关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委托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本标准编写工作。制定本标准是为了提高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本标准编写过程中,经历了编制提纲、调查研究、导则编写三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导则的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分期组织了对提纲、各文本内容等方面的讨论、函审和审查,在吸取了我国已建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施工、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调整和修改,最后定稿。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允平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273
本标准包括了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的主要组成内容。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新建、扩建水电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也适用于编制预可行设计阶段施工交通设计文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46.1—1983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146.2—1983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GBJ12—1987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1987
JTJ 212—1987
JTJ 001—1997
SDJ 338—1989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河港总体及工艺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3总
3.0.1为了提高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水平,达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保证施工总进度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3.0.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设计,应正确选择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合理的解决超限运输,配合施工总布置进行场内交通规划设计,按使用性质可划分为:1对外永久交通线路,一般指由坝顶、厂房、开关站、中心仓库、枢纽管理区等地与外界联系的交通线路。
2场内临时交通线路,一般指因施工需要而修建的交通线路,工程建成即完成使命,如下河床基坑、进出隧洞、出渣等的交通线路,施工工厂线路,生活区线路等。3.0.3施工交通运输施工组织设计,除应执行SDJ338的规定,并按本标准确定的原则进行设计外,还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4设计基本资料
4.0.1气象资料
1气温。包括年最高、最低、平均温度,月平均气温。2降水。包括年月最大、最小、平均降雨量,下雨天数及强度,暴雨强度,一次暴雨最大持续时间和雨量,河流洪水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最大、平均积雪厚度。3风。包括主导风向及风向频率(风玫瑰图),最大风速。4冰冻。包括冰冻期、最大冰冻厚度、冻土厚度、通航河道流凌及解冻日期。5雾。包括逐年、逐月雾日数,雾的能见度、浓度及持续时间。当地有无沙暴、雷暴、冰暴等特殊气候现象。6
水文资料
1交通运输线路有关河段的水位与流量关系资料及图表。2:桥梁、渡口的水位变化情况及周期性统计资料,历史最高洪水位的调查资料,河流最大、最小及平均流量,河流最大流速及平均流速。3河道水面线纵部面图。
与交通线路有关的山沟山洪资料或汇水区平面图及计算汇水流量所必须的资料。4
4.0.3地形、地质资料
1交通运输线路沿线干支流流域面积、形状、河流主要支流分布,干流河长、河宽、流向、比降等。
2干、支流两岸地形、地势走向,分水岭主要山蜂位置及高程,所在地区植被、农作物、经济作物情况。
3交通线路有关地段的一般地质特性、土壤(岩石)产状及性质。4’有关地段地层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山崩、陷、.滚石、断层、暗河、泥石流等以及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程度。5历年地震资料。
6地下水资料。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料。
社会调查资料
工程所在地现有公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标准。1
现有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结构型式、跨度、桥高、桥长、桥面宽及完好程度。2
公路沿线渡口,渡船最大载重能力,昼夜通过能力。3
公路在冬季、雨季汛期交通中断的可能性和原因。现有公路实际昼夜最大行车密度(双向),对货运量及种类、货运价率、回空费的规5
有关部门对公路接线的意见及要求。7
工程附近现有及规划中的铁路干、支线的技术条件,主要技术标准。铁道部门及有关单位对接轨方面的意见和要求。8
9工程所在河流的自然条件及航道营运条件。10对航道现有港口、码头设施的吞吐能力及其利用的可能性,对新建码头及其设施的意见和要求。
当地交通发展规划,根据工程选择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了解其使用的可能275
5对外交通
5.1方案选择
5.1.1对外交通方案选择拟定的原则1线路运输能力满足施工期间物资、材料、设备的需求。2能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3运输物资的中转环节少,及时、安全、可靠。4尽量结合当地运输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地方)交通道路和其他工矿企业专用线。5结合本流域或跨流域上下游水电水利工程梯级开发的长远规划。6要满足转运站设置、超限件运输的要求以及投资节约的方案。5.1.2货运量计算及货流分析
1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特性及工程量、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主要技术供应计划、单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总布置等分析计算各种外来物资、材料、设备等总货运量、分年货运量。
应结合所需各种物资材料的货源进行分析,拟定供应地区和厂家及货物的中转地点。2
3对外交通方案在选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时,应对每种运输方式分担的货运量进行分析计算,并计算出相应的运输强度、车流量,线路运输能力应满足货运量的要求。4利用现有交通条件,收集地方客货量,航运上下游客货运量,选择专用线或水运时考虑地方运量的要求。
5新建交通方案,应加入地方运量,并考虑运量预测规划问题。5.1.3对外交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1选择方案的线路与国家、地方干线的接线条件,应能满足建设工程施工需要。2线路施工进度应满足工程施工的总进度计划,同时运输能力应满足总货运量及分年货运量的要求。
3转运条件应满足物资材料运输的需要。4运输设备选择,应满足物资材料种类和运量的需要。5线路运输条件,应满足工程超限件运输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应有采取临时措施解决超限件运输的条件。
6投资费用比较包括工程建设及维护费,物资、材料运输费及贷款利息的影响。5.2公路专用线规划设计
5.2.1基本规定
1公路接线点,应选择在干线公路上,与国家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相衔接,具有适合建设枢纽工程对外公路的方便条件,并取得公路部门的同意。2对外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货运量、运输强度、运输车种、车型、行车密度等综合确定。
3公路专用线设计参见GBJ22和JTJ001的规定(参照附录C,附录D),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对所引用的公路技术参数提高或降低。276
选线定线原则
依据超限件运输条件、防洪要求、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1
选线时应贯彻节约用地,保护水利设施、文物古迹,保护环境等方针。2
利用工程附近已有公路时,应对原有公路的设计标准进行充分论证。3
选线尽量避开城镇,以减少干扰。4
5.3铁路专用线规划设计
基本规定
铁路专用线接轨,应得到铁路部门的同意。1
选择接轨点考距工程所在地距离短、地形条件较好、工程量小、物资转运方便等2
条件。
设计原则
铁路等级应根据工程施工期间单方向高峰期运量选择,参见GBJ12(见附录B)。1
铁路桥涵载重、上部建筑类型、铁路限界(参见.GB146.1和GB.146.2,见附录2
A),应根据大型机电设备单件运输重量、运输尺寸、·运输方案选择。5.3.3委托设计所需提供的资料
水电水利工程所在区域位置图和总平面图。1
铁路专用线进人场内控制点的坐标:方位、标高和对线路的特殊要求。“12
:3专用线运输量(包括远录运量)、货物种类和对专用线的特殊要求。4·专用线委托设计范围、设计内容、设计项目、完成日期。5.4转运站、码头规划设计
转运站设计基本规定
1储运能力应满足施工运输强度的要求。2场地的选择应有足够的仓库、堆场及装卸作业用地,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装卸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储运物资、材料、设备作业及转运强度和超限件运输的3
要求。
宜结合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需要规划设计转运站的规模。:5.4.2码头设计基本规定
1污染性货物码头或作业区应布置在主风向的下风侧,危险性物资码头或作业区应布置在下游,并与其他码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2码头水域宜有天然掩护,应有可供船舶运行的足够水域面积,水域宽度宜为34倍设计标准船舶的宽度及深水带线,并应便利船舶航行、锚舶、系靠、避风等作业。3码头防洪标准应考虑泄洪时水位变动对码头的影响。4码头陆域应有适当的高度纵深和足够的港区面积。5应能与前方施工区紧密联系。
6应满足船舶装卸需要,缩短停泊时间。5.4.3转运站、码头规模确定
应根据工程施工期对外运输量、高峰转运强度,转运物资种类、来源、运输条件,1
仓储方式确定转运规模,转运仓储规模应与场内仓储统筹考虑。277
2参照码头设计技术标准及工程使用要求确定(参见JTJ212有关规定)。5.5超限件运输
超限件运输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超限件名称、型号、数量,解体后单件重量,运输外形尺寸、承重面积及相应的图纸资料。
2设备安装进度。
3装卸、运输方式和条件。
4减少超限件转运次数。
6场内交通
6.0.1场内公路交通规划设计原则1场内交通运输设施,除应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外,并应妥善解决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方式。
2应满足施工总布置及各工区施工布置的需要。3线路设计应考虑永久与临时、前期与后期相结合的原则。4布置交通干线时,对运输繁忙的交叉点力求避免平面交叉,设计所采用的最大纵坡,最小转弯半径和视距应根据施工运输特点,在现行规范范围内合理选用,场内临时线路在满足施工要求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经充分论证容许适当的降低标准。5施工期间货物临时过坝运输,应避免与施工运输干扰。6应满足施工要求,运输安全、装卸方便,运距短,工程量小。7场内道路的等级标准和路面结构型式应与运输车辆相适应,在超限件运输通过的路段可以考虑临时加固措施。
8道路的边坡应保持稳定,在采用临时安全边坡的情况下,傍山上下层线路应有适当间距,下层路线削坡应保证上层线路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6.0.2坝区跨河桥梁规划设计原则1位置选择能适应永久工程、导流工程施工需要,能与场内公路干线协调。2应布置在河道顺畅,水流稳定,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3桥梁位置应满足两岸施工运输方便,并满足施工安全度汛要求,不影响大坝泄洪及尾水出流。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标准轨距铁路限界
A1机车车辆限界
A1.0.1适用范围:本限界适用于新建的和改造的1435mm标准轨距铁路蒸气、电力、内燃278
机车及各种车辆。
图A1机车车辆上部限界(车限一1A)(单位:mm)面
A1.0.2定义: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机车车辆无论是空车或重车,无论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的新车,或是真有最大标准公差和磨耗限度的旧车,停放在水平直线上,无侧向倾斜与偏移,除电力机车升起的集电弓外,其他任何部位应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不得超越。A1.0.3使用方法:
1依限界设计机车车辆,限界中心线为通过平直线路两轨中点的垂直线,机车车辆水平尺寸自其中心线算起,并以限界半宽表示,垂直尺寸自轨面算起。2机车车辆设计制造,无论是基本尺寸或公差尺寸都不应超过限界所规定的极限横断面轮线。
3图A1(车限—1A)、图A2(车限—1B)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廊,距轨面高350mm以上部分为上部限界(车限一1A),距轨面高350mm以下部分为下部限界(车限一1B)。
A1.0.4基本尺寸:机车车辆上部限界(车限一1A)尺寸如图.A1所示。机车车辆下部限1600
图A2机车车辆下部限界(车限一1B)(单位:mm)279
界(车限一1B)如图A2所示。
A2建筑限界
A2.0.1适用范围:本限界适用于1435mm的标准距铁轨。A2.0.2定义:建筑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廊,在此轮廊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接受器、接触电线及其他)外,其他设备或建筑物均不得侵人。A2.0.3使用方法:
1无论用新钢轨或旧钢轨(包括远期更换重轨加厚道床),以轨面算起的建筑限界尺寸,均应符合规定。
2建筑限界图上的尺寸,是为水平直道上的线路制定的。3在曲线部分相邻线路中心距离以及线路中心线至建筑物之间的扩大距离应按规定的公式计算。
注:旅客站台上的柱类建筑离站台边缘至少1.5m,建筑物离站台边缘至少2.0m。在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办法:
曲线内侧加宽(mm)
曲线外侧加宽(mm)
曲线内外侧加宽共计(mm)
区间及站内正线
图A3基本建筑限界(建限—1)
式中R—曲线半径(m);
W=W,+W,=84500+H,
H一计算点自轨面算起的高度(mm);h——外轨超高(mm);
150h——此值亦可用内侧轨顶为轴将有关限界旋转 6 角( =tg-1:(A3)
1500求得。
4在曲线部分由于外轨超高关系,建筑限界的垂直高度应自内外两钢轨最高点所组成的直线上算起。水平尺寸应自加宽后的线路中心线算起。5车站及区间相邻线路中心线距离,以及其他次要限界尺寸,均在铁道部各种技术规范或标准中规定。
A2.0.4基本尺寸:基本建筑限界(建限一1)尺寸如图A3所示。基本建筑限界(建限2)尺寸如图A4所示。
图A4基本建筑限界(建限—2)
A3隧道建筑限界
隧限一1A和隧限一1B适用于新建和改建蒸汽、内燃牵引的单线或双线铁路,采A3.0.1
用这些限界时,货物列车的装载高度应不超过5300mm。基本尺寸如图A5所示。A3.0.2隧限-52A和隧限一2B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电力牵引的单线或双线铁路,采用这些限界时,货物列车的装载高度应不超过5300mm。基本尺寸如图A6所示。注:在基本建筑限界与隧道建筑限界之间,可以装设照明、通信、警告信号及色灯信号等设备。隧道加宽办法:
曲线内侧加宽(mm)wwW.bzxz.Net
曲线外侧加宽(mm)
W,=405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5190.4-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DL/T549-1994 电能计量柜基本试验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5161.1-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通则
- DL/T404-200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1298-201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 DL5009.1-201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
- DL/T1315-2013 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
- DL/T1214-2013 9F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 DL/T1703-201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 DL/T5096-2008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 DL/T383-2010 污秽条件高压瓷套管的人工淋雨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