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8281-1999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机械行业标准(JB)】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31 01:36:58
- JB/T8281-1999
- 现行
标准号:
JB/T 8281-1999
标准名称: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08-06 -
实施日期:
200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62 MB
替代情况:
JB/T 8281-1995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281—1999
汽年用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zirconia oxygen analyzers1999-08-06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8281—1999
本标准是对JB/T8281-95《氧化锆氧分析器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JB/T8281—95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根据生产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原来大气压力70kPa~106kPa(525mmHg~800mmHg)改为当地大气压力;
电源频率由原来的50Hz±2.5Hz改为50Hz±1Hz;仪器的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由原来引用ZBY002-84《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改为引用CB/T11606-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章条作了相应的改动和补充。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8281-95。本标准由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分析仪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美文、郑文萍、洪萍。本标准于1989年3月首次发布。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zirconia oxygenJB/T8281—1999
代替JB/T8281-—95
1.1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错氧分析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仪器的保证期。1.2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氧化锆氧分析器(以下简称仪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
GB/T11606.1-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总则GB/T11606.14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贮存试验GB/T11606.15—-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高温忙存试验GB/T11606.16—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跌落试验CB/T11606.17—-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碰撞试验GB/T15464一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要求
3.1仪器正常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90%冷凝除外);b))
c)大气压力:当地大气压力;
空气流速:0m/s~0.5m/s;
e)电源电压220V±22Va.c.;
f)电源频率:50Hz1Hz。
3.2仪器的外观要求
仪器表面的油漆涂层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允许有擦伤、剥落、露底、裂纹及起泡等现象。所有铭牌及标志应清楚,紧固件应牢固可靠,不允许有松动、脱落等现象。各调节器件应能正常工作。3.3仪器的安全要求
3.3.1绝缘电阻
a)经受潮预处理的仪器,电源相、中线对地(或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h;b)未经受潮预处理的仪器,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40MQ。注:受潮预处理仅在产品鉴定时进行。3.3.2绝缘强度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
JB/T8281-1999
在仪器电源相、中线对地(或机壳)之间,施加1500V,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
3.3.3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不大于5mA(a.c.峰值)。3.3.4保护接地
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与机壳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0.22。3.4仪器的性能要求
3.4.1预热时间
仪器的预热时间分为0.5h,1h,2h,3h四种。3.4.2基本误差
量程不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应在下列数值中选取:±2%,±3%,±5%量程。量程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用绝对误差表示,其数值为:±1μmol/mol,±2μmol/mol,±5μmol/mol。
3.4.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仪器连续运行到规定时间间隔后,其零点漂移量及量程漂移量应不超过基本误差。时间间隔应在24h,7d数值中选取。注:本标准中所提到的各种误差均指误差的极限值。3.4.4重复性误差
仪器的重复性误差用Cv表示,其值应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3.4.5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仪器的滞后时间T1o不大于10s;上升时间T(10-90)及下降时间T(90-10)均不大于20s。注:直插式仪器除外。
3.4.6影响误差
a)仪器由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b)仪器由电源频率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c)仪器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5倍。3.4.7工作误差
仪器的工作误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2.5倍。3.5运输、运输贮存要求
仪器在包装状态下应符合CGB/T11606.1一1989中表1有关规定。其中交变湿热试验按CB/T2423.4规定。
3.6成套性
成套仪器至少应包括传感器系统、电子单元及附件等。4试验方法
无其他规定时,下列试验应在参比条件下进行。校准气组分浓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应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3。对测量上限不大于100mol/mol的仪器,其相对不确定度应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24.1仪器的参比条件
a)环境温度:23℃±2℃;
b)相对湿度:45%~75%(在23℃时);大气压力:当地的大气压力;
空气流速:0m/s~0.2m/s;
e)电源电压:220V±2.2Va.c.;f)电源频率:50Hz±0.5Hz。
4.2外观
用目测和手感进行检查。
4.3安全要求
JB/T8281-1999
仪器在不包装及非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4.3.1受潮预处理
受潮预处理在潮湿箱内进行。箱内空气要流通,其相对湿度为92.5%±2.5%,温度为40℃±2℃。在加湿之前,仪器温度要达到40℃=2℃,并至少保持4h。仪器在箱内保持48h,不允许露滴和凝水落在仪器上。然后移出,在参比条件下恢复2h,再进行绝缘电阻、绝缘强度试验。
4.3.2绝缘电阻
测试设备用500v(d.c.)兆欧表。测量前接通电源开关,将兆欧表的一个接线端子接到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上,另一个接线端子接到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上,加人500V直流电压,持续5s,测量绝缘电阻。4.3.3绝缘强度
用功率不小于0.25kVA的介质绝缘装置,接通电源开关,将设备的两根检验导线分别接到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及接地端子(或机壳)上,施加1500V的试验电压,升、降压时间为5s~20s,保持1min,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
4.3.4泄漏电流
仪器置于绝缘工作台上,经隔离变压器使其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工作,直到仪器温度趋于平衡,分别测定供电电源的每个极与连在一起的所有可触及导电部分(包括测量接地端子)之间的泄漏电流。4.3.5保护接地
用数字式欧姆表检查保护接地性能。4.4预热时间
当仪器所有部件都达到参比温度后,接通电源,并同时连续通人50%量程的校准气,每隔10min记录读数一次。测出从仪器通电及通气起,直至连续四个读数的偏差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2为止之前的时间。
按式(1)计算偏差。
式中:A—记录的读数最大值;
Amn——记录的读数最小值;
R—量程。
8 w=4m=A ±×100%
4.5基本误差
仪器经校准后,将量程的10%,50%及90%的三种校准气,按制造厂规定的流量,依次通入仪器,待指示值稳定后,分别记录读数。上述步骤重复进行三次,将相同含氧量的三次读数取平均值。按式(2)计算基本误差,基本误差取其中的最大值。A-A×100%
式中:A—读数的平均值;
A。—校准气标称值。
量程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按式(3)计算,取最大值:S0=A-A。
·(3)
4.6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JB/T8281—1999
仪器经预热后,通人1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记录示值Ao1,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记录示值As1。仪器通人10%量程校准气运行到规定的时间后,记录示值Ac,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记录示值As2。零点漂移量按式(4)计算:
量程漂移量为,
式中:AA=AAo
AAs=As2
4.7重复性误差
(4)
先将10%量程的校准气通人仪器,直至稳定再将浓度为90%量程的校准气通人仪器,记录稳定后的读数。上述步骤连续地重复进行六次,按式(6)一式(8)进行计算:A
(6)
令d,=A.rA,则:
式中:A:
通人90%量程校准气时,第的读数,s
一标准偏差;
一相对标准偏差
量程小于100mol/mo仅器的重复性误差用式(7)计算。4.8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中
将10%和90%量程的校准气经过三通阀及尽可能短的管道与进气口相连。按制造厂规定的流量,先通人1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读数为Y;然后转换三通阀,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读数为Y2。用秒表测量转换三通阔时起到读数达到Y+0.(Y-Y)为止的时间及由Y+0.1(Yz-Y)升至Yi+0.9(Y2Y)处的时间,即为滞后时间T1o及上升时间Ta0-0)。用秒表测量由Y+09(Y2-Y)降至Y+0.1(Y-)处的时间,即为下降时间T(80-10)。上述三种时间也可根据钯录纸图形及纸速确定。4.9影响误差
4.9.1电源电压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分别测定仪器在电源电压为220V参比值时及工作范围198V~242Y内各点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值与在工最大差值AU。
偏差用对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
4.9.2电源频率
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值的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分别测定仪器在电源频率为50Hz参比值时及工作范围49Hz~51Hz内各点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值与在工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的最大差值△U。偏差用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4.9.3环境温度
向仪器通入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将环境试验室(箱)温度依次均匀调到23℃,0℃及4
JB/T8281-1999
40℃,升降温平均变化速率不大于1℃/min,在该温度下保温2h,分别测定仪器在参比温度23℃和在下限0℃、上限40℃时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与工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的最大差值△U。偏差用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
4.10工作误差
工作误差用计算方法确定。
工作误差按式(9)计算:wwW.bzxz.Net
式中:基本误差;
:—影响误差。
......(9)
式(9)假定了单项误差统计不相关,系数1.15保证计算结果在其极限范围内的概率为95%。4.11运输、运输贴存
按GB/T2423.4和GB/T11606.14~11606.17的方法进行。4.12成套性
目测检验。
5检验规则
5.1每台仪器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合格证书。5.2仪器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5.2.1出厂检验
按3.2,3.3.1b),3.3.4,3.4.2,3.4.3,3.4.4及3.6检验批产品中的每台仪器,对3.3.2,3.3.3,3.4.1,3.4.5,3.4.6进行抽查。
5.2.2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鉴定时;
b)产品在设计、工艺或使用材料作重大改变时;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时;c)
不经常生产(或停产)的产品重新生产时;,d)
同类产品质量评比或升级创优时;e)
f)成批生产的产品每三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的仪器必须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5.2.3抽样方案与判定规则
每次抽样两台,如果检验结果有一台不合格,则型式检验判为不合格。判定规则:
a)仪器型式检验项目按3.2,3.3,3.4,3.5,3.6进行;b)3.3不合格为A类不合格,3.4.2,3.4.3,3.4.4,3.4.6不合格为B类不合格,其余项目不合格为C类不合格;
c)有一个A类或B类不合格的产品为不合格产品;d)两台试样的C类不合格总数为三个,或有两个相同的C类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6、标志、包装、运输、赔存
6.1仪器应在明显位置标明以下内容:5
仪器型号、名称及规格;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仪器出厂日期及编号。
JB/T8281—1999
6.2仪器包装箱应用油墨或油漆刷写下列内容或标志:仪器型号、名称及规格;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包装箱体积:长×宽×高,mm;毛重和净重,kgc)
“向上“小心轻放”、“怕湿”及CB191所规定的图案符号;d)
收货单位及地址。
6.3仪器包装按
15464的防潮包装规定进行。
6.4随同仪器的技术文件至少包括:a)装箱单
b)附件、备件清单;
c)产品合格证书
d)使用说明书(注明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6.5仪器在运输和贮存时必须防止剧烈冲击雨淋曝晒及辐射。6.6仪器在仓库中存放时,应有托垫,并用原箱存放保管。仓库环境温度应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同时不应有能引起仪器腐蚀及电器绝缘性能降低的有害物质存7仪器的保证期
造厂发货给用户之日起严年(传感器为六个月)内,产品在用户遵守保管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地为用片修理或更换产品,但玻璃件及易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
损件除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281—1999
汽年用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zirconia oxygen analyzers1999-08-06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8281—1999
本标准是对JB/T8281-95《氧化锆氧分析器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JB/T8281—95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根据生产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原来大气压力70kPa~106kPa(525mmHg~800mmHg)改为当地大气压力;
电源频率由原来的50Hz±2.5Hz改为50Hz±1Hz;仪器的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由原来引用ZBY002-84《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改为引用CB/T11606-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章条作了相应的改动和补充。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8281-95。本标准由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分析仪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美文、郑文萍、洪萍。本标准于1989年3月首次发布。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氧化锆氧分析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zirconia oxygenJB/T8281—1999
代替JB/T8281-—95
1.1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错氧分析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仪器的保证期。1.2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氧化锆氧分析器(以下简称仪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
GB/T11606.1-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总则GB/T11606.14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贮存试验GB/T11606.15—-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高温忙存试验GB/T11606.16—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跌落试验CB/T11606.17—-1989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碰撞试验GB/T15464一1995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要求
3.1仪器正常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90%冷凝除外);b))
c)大气压力:当地大气压力;
空气流速:0m/s~0.5m/s;
e)电源电压220V±22Va.c.;
f)电源频率:50Hz1Hz。
3.2仪器的外观要求
仪器表面的油漆涂层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允许有擦伤、剥落、露底、裂纹及起泡等现象。所有铭牌及标志应清楚,紧固件应牢固可靠,不允许有松动、脱落等现象。各调节器件应能正常工作。3.3仪器的安全要求
3.3.1绝缘电阻
a)经受潮预处理的仪器,电源相、中线对地(或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h;b)未经受潮预处理的仪器,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40MQ。注:受潮预处理仅在产品鉴定时进行。3.3.2绝缘强度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
JB/T8281-1999
在仪器电源相、中线对地(或机壳)之间,施加1500V,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
3.3.3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不大于5mA(a.c.峰值)。3.3.4保护接地
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与机壳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0.22。3.4仪器的性能要求
3.4.1预热时间
仪器的预热时间分为0.5h,1h,2h,3h四种。3.4.2基本误差
量程不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应在下列数值中选取:±2%,±3%,±5%量程。量程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用绝对误差表示,其数值为:±1μmol/mol,±2μmol/mol,±5μmol/mol。
3.4.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仪器连续运行到规定时间间隔后,其零点漂移量及量程漂移量应不超过基本误差。时间间隔应在24h,7d数值中选取。注:本标准中所提到的各种误差均指误差的极限值。3.4.4重复性误差
仪器的重复性误差用Cv表示,其值应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3.4.5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仪器的滞后时间T1o不大于10s;上升时间T(10-90)及下降时间T(90-10)均不大于20s。注:直插式仪器除外。
3.4.6影响误差
a)仪器由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b)仪器由电源频率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2。c)仪器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5倍。3.4.7工作误差
仪器的工作误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2.5倍。3.5运输、运输贮存要求
仪器在包装状态下应符合CGB/T11606.1一1989中表1有关规定。其中交变湿热试验按CB/T2423.4规定。
3.6成套性
成套仪器至少应包括传感器系统、电子单元及附件等。4试验方法
无其他规定时,下列试验应在参比条件下进行。校准气组分浓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应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3。对测量上限不大于100mol/mol的仪器,其相对不确定度应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24.1仪器的参比条件
a)环境温度:23℃±2℃;
b)相对湿度:45%~75%(在23℃时);大气压力:当地的大气压力;
空气流速:0m/s~0.2m/s;
e)电源电压:220V±2.2Va.c.;f)电源频率:50Hz±0.5Hz。
4.2外观
用目测和手感进行检查。
4.3安全要求
JB/T8281-1999
仪器在不包装及非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4.3.1受潮预处理
受潮预处理在潮湿箱内进行。箱内空气要流通,其相对湿度为92.5%±2.5%,温度为40℃±2℃。在加湿之前,仪器温度要达到40℃=2℃,并至少保持4h。仪器在箱内保持48h,不允许露滴和凝水落在仪器上。然后移出,在参比条件下恢复2h,再进行绝缘电阻、绝缘强度试验。
4.3.2绝缘电阻
测试设备用500v(d.c.)兆欧表。测量前接通电源开关,将兆欧表的一个接线端子接到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上,另一个接线端子接到仪器的保护接地端子上,加人500V直流电压,持续5s,测量绝缘电阻。4.3.3绝缘强度
用功率不小于0.25kVA的介质绝缘装置,接通电源开关,将设备的两根检验导线分别接到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及接地端子(或机壳)上,施加1500V的试验电压,升、降压时间为5s~20s,保持1min,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
4.3.4泄漏电流
仪器置于绝缘工作台上,经隔离变压器使其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工作,直到仪器温度趋于平衡,分别测定供电电源的每个极与连在一起的所有可触及导电部分(包括测量接地端子)之间的泄漏电流。4.3.5保护接地
用数字式欧姆表检查保护接地性能。4.4预热时间
当仪器所有部件都达到参比温度后,接通电源,并同时连续通人50%量程的校准气,每隔10min记录读数一次。测出从仪器通电及通气起,直至连续四个读数的偏差不大于基本误差的1/2为止之前的时间。
按式(1)计算偏差。
式中:A—记录的读数最大值;
Amn——记录的读数最小值;
R—量程。
8 w=4m=A ±×100%
4.5基本误差
仪器经校准后,将量程的10%,50%及90%的三种校准气,按制造厂规定的流量,依次通入仪器,待指示值稳定后,分别记录读数。上述步骤重复进行三次,将相同含氧量的三次读数取平均值。按式(2)计算基本误差,基本误差取其中的最大值。A-A×100%
式中:A—读数的平均值;
A。—校准气标称值。
量程小于100μmol/mol仪器的基本误差按式(3)计算,取最大值:S0=A-A。
·(3)
4.6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JB/T8281—1999
仪器经预热后,通人1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记录示值Ao1,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记录示值As1。仪器通人10%量程校准气运行到规定的时间后,记录示值Ac,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记录示值As2。零点漂移量按式(4)计算:
量程漂移量为,
式中:AA=AAo
AAs=As2
4.7重复性误差
(4)
先将10%量程的校准气通人仪器,直至稳定再将浓度为90%量程的校准气通人仪器,记录稳定后的读数。上述步骤连续地重复进行六次,按式(6)一式(8)进行计算:A
(6)
令d,=A.rA,则:
式中:A:
通人90%量程校准气时,第的读数,s
一标准偏差;
一相对标准偏差
量程小于100mol/mo仅器的重复性误差用式(7)计算。4.8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中
将10%和90%量程的校准气经过三通阀及尽可能短的管道与进气口相连。按制造厂规定的流量,先通人1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读数为Y;然后转换三通阀,再通人90%量程校准气,稳定后读数为Y2。用秒表测量转换三通阔时起到读数达到Y+0.(Y-Y)为止的时间及由Y+0.1(Yz-Y)升至Yi+0.9(Y2Y)处的时间,即为滞后时间T1o及上升时间Ta0-0)。用秒表测量由Y+09(Y2-Y)降至Y+0.1(Y-)处的时间,即为下降时间T(80-10)。上述三种时间也可根据钯录纸图形及纸速确定。4.9影响误差
4.9.1电源电压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分别测定仪器在电源电压为220V参比值时及工作范围198V~242Y内各点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值与在工最大差值AU。
偏差用对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
4.9.2电源频率
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值的
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分别测定仪器在电源频率为50Hz参比值时及工作范围49Hz~51Hz内各点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值与在工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的最大差值△U。偏差用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4.9.3环境温度
向仪器通入规定浓度的校准气或模拟毫伏信号,将环境试验室(箱)温度依次均匀调到23℃,0℃及4
JB/T8281-1999
40℃,升降温平均变化速率不大于1℃/min,在该温度下保温2h,分别测定仪器在参比温度23℃和在下限0℃、上限40℃时的输出信号值。找出参比条件下输出信号与工作范围内各点输出信号的最大差值△U。偏差用量程的百分误差表示。
4.10工作误差
工作误差用计算方法确定。
工作误差按式(9)计算:wwW.bzxz.Net
式中:基本误差;
:—影响误差。
......(9)
式(9)假定了单项误差统计不相关,系数1.15保证计算结果在其极限范围内的概率为95%。4.11运输、运输贴存
按GB/T2423.4和GB/T11606.14~11606.17的方法进行。4.12成套性
目测检验。
5检验规则
5.1每台仪器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合格证书。5.2仪器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5.2.1出厂检验
按3.2,3.3.1b),3.3.4,3.4.2,3.4.3,3.4.4及3.6检验批产品中的每台仪器,对3.3.2,3.3.3,3.4.1,3.4.5,3.4.6进行抽查。
5.2.2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鉴定时;
b)产品在设计、工艺或使用材料作重大改变时;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时;c)
不经常生产(或停产)的产品重新生产时;,d)
同类产品质量评比或升级创优时;e)
f)成批生产的产品每三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的仪器必须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5.2.3抽样方案与判定规则
每次抽样两台,如果检验结果有一台不合格,则型式检验判为不合格。判定规则:
a)仪器型式检验项目按3.2,3.3,3.4,3.5,3.6进行;b)3.3不合格为A类不合格,3.4.2,3.4.3,3.4.4,3.4.6不合格为B类不合格,其余项目不合格为C类不合格;
c)有一个A类或B类不合格的产品为不合格产品;d)两台试样的C类不合格总数为三个,或有两个相同的C类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6、标志、包装、运输、赔存
6.1仪器应在明显位置标明以下内容:5
仪器型号、名称及规格;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仪器出厂日期及编号。
JB/T8281—1999
6.2仪器包装箱应用油墨或油漆刷写下列内容或标志:仪器型号、名称及规格;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包装箱体积:长×宽×高,mm;毛重和净重,kgc)
“向上“小心轻放”、“怕湿”及CB191所规定的图案符号;d)
收货单位及地址。
6.3仪器包装按
15464的防潮包装规定进行。
6.4随同仪器的技术文件至少包括:a)装箱单
b)附件、备件清单;
c)产品合格证书
d)使用说明书(注明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6.5仪器在运输和贮存时必须防止剧烈冲击雨淋曝晒及辐射。6.6仪器在仓库中存放时,应有托垫,并用原箱存放保管。仓库环境温度应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同时不应有能引起仪器腐蚀及电器绝缘性能降低的有害物质存7仪器的保证期
造厂发货给用户之日起严年(传感器为六个月)内,产品在用户遵守保管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地为用片修理或更换产品,但玻璃件及易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
损件除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 JB/T8325.1-1996 简式重型卧式车床 精度
- JB/T6427-2001 变压吸附制氧、制氮设备
- JB/T9616-1999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机座号 80~315)
- JB/T8774.12-1998 机床电气系统辅件 单管固定座
- JB/T2847-1999 多触头高压造型机 型式与基本参数
- JB/T9335-1999 平板仪
- JB/T7414.1-1999 立式立体仿形铣床 精度检验
- JB/T9915-1999 立轴双端面磨床 精度检验
- JB/TQ858-1990 油田用转子式稠油泵 产品质量分等
- JB4703-1992 长颈对焊法兰
- JB/T7881.2-2010 剪羊毛机 第2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 JB/T6545-1993 全金属弹簧箍六角锁紧螺母
- JB/T9153-1999 双链冷拔机用重载直板滚子链和链轮
- JB/T6646-1993 粉末冶金物理性能检测规范
- JB/T8011.5-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偏心轮用垫板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