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纺织行业标准(FZ)】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26 11:27:45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50001-2005

  • 标准名称: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5-05-18
  • 实施日期:

    2006-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2-16376
  • 页数:

    13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5-07-07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尤琦、陈敏、龚蔚、陆秀琴、虞辛日
  • 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化纤产品检测中心
  • 归口单位:

    上海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提出单位: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相关标签:

    合成纤维 网络 试验 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的三种试验方法——方法A:手工移针法;方法B:手工重锤法;方法C:仪器移针法。本标准适用于纺织用合成纤维长丝。其中方法A主要适用于牵伸丝;方法B主要适用于变形网络丝;方法C适用于牵伸丝和变形网络丝。当对试验结果有争议时,采用方法A和方法B。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50001-200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_ 59.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50001—2005
代替FZ/T50001-1991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interlacing degree of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2005-05-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01-01实施
FZ/T50001—2005
本标准中的预加张力参数和附录C-—统计术语和计算部分等修改采用BISFA《涤纶长丝国际商定试验方法》(1995版)、《锦纶长丝试验方法》(1995年版)和《变形丝国际商定试验方法》(1989版)等标准,这些国际标准虽然针对网络度以外的其他方法进行叙述,但是所涉及的参数及统计内容同样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FZ/T50001--1991《合成纤维网络丝网络度试验方法》,并以其为基础对标准作了如下的修改:
-增加了散件实验室样品的抽取和试验数量的确定(见4.1、4.4);一增加了批量样品需计算变异系数时试样量的确定以及当变异系数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如何增加卷装数。根据这一内容增加了附录C(见4.4、附录C);增加了解脱力的图示说明(见图1);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方法(见附录A);增加了高弹丝的预加张力和附录B预加张力的求取方法(见附录B);增加了附录D手工(水浴)移针法(见附录D)。本标准的附录C、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化纤产品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琦、陈敏、龚蔚、陆秀琴、虞辛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50001—1991。
1范围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50001-—2005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的三种试验方法-—方法A:手工移针法;方法B:手工重锤法;方法C:仪器移针法。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用合成纤维长丝。其中方法A主要适用于牵伸丝;方法B主要适用于变形网络丝;方法C适用于牵伸丝和变形网络丝。当对试验结果有争议时,采用方法A和方法B。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146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GB/T6502--2001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idtBISFA95)GB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eqvISO139)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网络度degreeof interlacing
每米丝条加规定负荷后,具有一定牢度的未散开的网络结数。3.2
变形网络丝interlacingdegreeof stretchyarn经过加工后具有网络度的变形丝、高弹性变形丝和膨体纱(BCF)等弹性丝的统称。3.3
解脱力extricationload
加一定的负荷在网络丝条上,能满足网络度要求的最小负荷值,用厘牛顿(cN)表示。4实验室样品和试样
4.1取样
散件的实验室样品按需取出;
—批量样品中的实验室样品抽取按GB/T6502一2001规定。不要抽取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潮、擦伤或包装已经打开的卷装。4.2试验条件
4.2.1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4.2.1.1实验室样品的调湿用标准大气按GB6529—1986中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二级标准规定,在温度(20土2)℃,相对湿度(65士3)%,至少调湿16h。下机检验可参见附录A规定的快速调湿。4.2.1.2实验室样品的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6529一1986中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二级标准规定,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3)%的环境下进行试验。FZ/T50001—-2005
4.2.2试件的预加张力
试件的预加张力按式(1)计算:
式中:
F-—预加张力负荷,单位为厘牛(cN);F=P×T
P-—预加张力,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牵伸丝、预取向丝的标准预加张力:(0.05士0.005)cN/dtex;—变形丝的标准预加张力:(0.10士0.01)cN/dtex;高弹变形丝的标准预加张力:(0.20士0.02)cN/dtex:一对于不适合以上标准预加张力的长丝,可以参见附录B,规定其他值。T——试样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克斯(dtex)。4.2.3解脱张力负荷
解脱张力负荷按式(2)计算:
F,=P,×T
式中:
解脱力负荷,单位为厘牛(cN);F
P;——解脱张力,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牵伸丝、预取向丝的解脱张力:(0.20士0.02)cN/dtex;-变形网络丝的解脱张力:(0.30士0.03)cN/dtex。T-—试样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克斯(dtex)。注1:牵伸丝的解脱力负荷最低不小于10cN,最大不超过40cN。注2:变形网络丝的解脱力负荷最大不超过70cN,其中BCF丝最大重负荷不超过500cN。4.2.4解脱张力重负荷
解脱张力重负荷按式(3)计算:F=PXT
式中:
-重负荷,单位为厘牛(cN);
P。—-重负荷张力,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变形网络丝的重负荷张力:1.0cN/dtex。T—试样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克斯(dtex)。4.3试样长度
试样长度为(1.000±0.002)m。4.4试验次数
-对于散件样品,以该散件作为实验室样品,每个卷装试验两次以上。一对于批量样品,若需要统计变异系数,至少试验20个卷装,每个样品试验两次。(1)
(3)
一对确定为95%的置信水平时,除已经规定每批的实验室样品卷装数外,当置信区间半宽值超过网络度算术总平均值的士1.5%,按附录C的规定增加卷装数。5试验方法
5.1方法A-
5.1.1原理
手工移针法
将加有规定解脱力负荷中的针钩在规定长度的丝条中缓缓移动,每遇到网络结时,针钩即停止移动,以此计数网络结数。
5.1.2装置和工具
-立式量尺:最小分度值1mm,并附有夹持器;解脱力负荷,由重锤和针钩质量累加配套而成(见图1),要求:a)一对质量相同的带圈解脱力重锤;b)一个直径为0.6mm的不锈钢针钩,尖端部分可以容易地插人丝条。-预加张力负荷:张力夹;
剪刀、镊子、秒表等。
图1解脱力示意图
5.1.3试验步骤
5.1.3.1将卷装丝的丝头引出,拉去表层可能受伤的丝。FZ/T50001——2005
5.1.3.2取出大于1.2m的试样,上端加入立式量尺上的夹持器中,下端加4.2.2中规定的预加张力负荷,30s以后,任取两点标记,其间距为1m。5.1.3.3将针钩对准试样的起点处(对应于量尺的零点)插入丝条,在针钩的两端挂上解脱力负荷,针钩缓缓下移,遇到阻碍时计数一个网络结。5.1.3.4取出针钩绕过网络节点,再次插入丝条进行下一个试验,计数网络结数并记录。5.1.3.5重复上述试验,直至规定的试验次数。5.1.3.6当牵伸丝线密度非常小或其他原因,用针钩不能穿过丝条时,见附录D提供的水浴计数法。5.2方法B-—手工重锤法
5.2.1原理
沿丝条铅直方向施加规定的重负荷,在规定的时间释放后,目测计数规定长度内的网络结数。5.2.2装置和工具
立式量尺:最小分度值1mm并附有夹持器:重负荷:重负荷张力夹;
预加张力负荷:张力夹;
剪刀、镊子、秒表等。
5.2.3试验步骤
5.2.3.1将卷装丝的丝头引出,拉去表层可能受伤的丝,取出大于1.2m的试件,一端夹人立式量尺上的夹持器中,下端加4.2.2中规定的预加张力负荷,30s以后,任取两点标记,其间距为1m。5.2.3.2去掉张力夹,在丝条下端加4.2.4中规定的重负荷,30s后去掉重负荷,将试样取下放在黑绒板上目测标记间网络结数并记录。5.2.3.3重复上述试验,直至规定的试验次数。5.3方法C——
仪器移针法
5.3.1原理
同5.1.1。
5.3.2仪器
网络度试验仪附:
::FZ/T50001—2005
试样长度调节装置;
分丝针上下移动速度、试验速度、试验频率可调节装置;预加张力测试装置;
一数据处理装置。
5.3.3试验步骤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在仪器上设定试样长度、试验速度和试验次数,试验频率设置为网络度的中心值。
5.3.3.1按4.2调节预加张力负荷和解脱力负荷。5.3.3.2根据试样的网络度大小,调节分丝针的速度,使其与试验速度相一致。注1:对于牵伸丝来说,仪器的调节需使测试结果与手工移针法的试验结果接近。注2:对于变形网络丝来说,仪器的调节需使测试结果与手工重锤法的试验结果接近。注3:分丝针尽量使单位根数对分,防止漏穿或错穿。5.3.3.3按照仪器要求的步骤试验,直至规定的试验次数。5.4数据收集
分别收集每个试样的网络结数。6结果计算
6.1平均值计算
网络度平均值按式(4)计算:
(4)
式中:
——网络度平均值,单位为个每米(个/m);T:——各次试验值,单位为个每米(个/m);一试验次数。
当需要对该实验室样品进行变异系数等统计分析时见附录C。6.2修约
试验结果计算到两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7允差
如果需要,应确定测试值与货批申报值的最大允许差异。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免费标准bzxz.net
样品的名称和规格;
被选作批量样品包装件的号码标识;实验室样品数,每个实验室样品的试验次数;实验室样品的网络度和网络度中心值以及采用的试验方法;经协商后对试验步骤的修改提示;如果计算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则要写入报告。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快速调湿方法
A.1本附录按产品标准回潮率的大小规定了试样的快速调湿时间。FZ/T 500012005
A.2本附录仅适用于生产现场的下机产品。在有争议的情况下,需经有关各方协商之后方能采用。调湿时间见表A.1。
试样的标准回潮率/(%)
2以上~7
2及以下
最少调湿时间/h
FZ/T50001-200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加张力的求取方法
B.1本附录给出了当某些试样不适应正文中规定的预加张力时,其预加张力的求取方法。B.2本附录规定预加张力的求取试验在CRE单纱强伸仪进行。B.2.1在试验仪上对试样作拉伸试验得到负荷-伸长曲线图B.1。B.2.2从图上零负荷附近取负荷变化随伸长变化最大的A点作切线与伸长轴相交于E,再由E作垂线与负荷-伸长曲线相交于F,FE所表示的就是试样的预加张力负荷值。N/
伸长/mm
图B.1负荷-伸长曲线
C.1单值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统计:术语和计算
FZ/T50001-—2005
每一次测定的结果称为试验单值。由一个样品的每一次测定值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该样品的单值。以各样品的单值参加计算实验室样品的算术总平均值,这些样品单值称为一组单值。C.2频数
每个实验室样品中一组单值的数目称频数。在第i组中单值的数目用n,表示。k表示组的数。单值总数按式(C.1)计算:
.(C.1)
C.3算术平均值
单值,2,3,
\工n的算术平均值是单值的总和除以它们的个数(n),见式(C.2)): = +2+.
在由k组组成的频数表中。算术平均值按式(C.3)计算J, = nyi+n ye +...
C.4算术总平均值
(C.2)
(C.3)
不论如何分组(见单值),一组单值的总平均即为算术总平均值(和)。在各组所含的单值个数相同时,算术总平均值可由各组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到。C.5方差和标准偏差
一组单值的方差(s2)是各单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n一1)之差,见式(C.4):2
组单值的标准偏差是方差的平方根,见式(C.5): )2
式中:
样品的个数;
单个样品的算术平均值;
(C.4)
FZ/T50001—2005
一实验室样品的算术总平均值。在频数分布的情况下,按式(C.6)或式(C.7)进行计算:1
C.6变异系数
标准偏差与算术平均值之比值,用百分率表示,见式(C.8):CV,=×100或cV,=×100
式中:
变异系数,%。
C.7置信界限
(C.6)
.(C.7)
.(C.8)
一组单值的n次试验值近似正态分布。在实验室样品的算术总平均值(元)左右,对称地划定一个区间,使所试验的真实算术平均值以给定的百分率(本标准要求95%)落在该区间中。注:该百分率称为置信水平,置信水平有时以0和1之间的数字表示,但通常以百分率表示。从(一c)到(十c)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元一c)和(元十c)称为置信界限。在规定的置信水平下,置信区间的半宽值是由算术总平均值来估计批量样品的真实算术平均值,所产生误差的最大值。置信区间的半宽值由式(C.9)得出:c=ts
式中:
一系数(在所要求的95%置信水平下,可从与n成函数关系的表C.1得到);s-—标准偏差;
n一单值的个数。
(C.9)
当对仪器方面的精度要求足够严格时,系统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以算术总平均值的百分率C来表示半宽值c:
C(%)= :
C(%) = 2 CV(%)
·(C.10)
.(C.11)
试验中个别试样总是不会得到正态分布的数据。因此需要从批量样品中取得的一系列实验室样品进行独立的试验。每个实验室样品试验多个试样,按C.3计算该实验室样品一系列单值的算术平均值。按C.5计算每个实验室样品的每组单值算术平均值对算术总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算术总平均值的置信界限可由该标准偏差计算,此处n为所测试的实验室样品个数。8
试验数量的再确定
表c.1n与t的函数关系表
31~40
61~120
121~230
FZ/T50001—2005
按GB/T6502一2001规定抽取实验室样品经测试后,若未能达到规定的置信区间,就有必要增加试验次数。如果已经作了n次测试,计算标准偏差s或变异系数CV,超过规定的置信区间。为了到达所要求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或C*,试验次数应增加m次,m按式(C.12)或式(C.13)计算:m=t
式中:
表c.1中与n值相对应的值。
.......
(C.12)
........( C.13 )
在这种情况下,用(m十n)次试验结果计算平均值和置信区间,且检查新的置信区间是否满足要求。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 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