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Q/GDW 1202—2015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标准号:
Q/GDW 1202—2015
标准名称: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0.00 bytes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GDW 1202—2015.
1范围
Q/GDW 1202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的技术条件。
Q/GDW 1202适用于总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验收,各地市、县级供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198—2012传声器通用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01—2014
防洪标准
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56—2005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技术规范
GB 50635——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YD/T 1622—2007通信局(站)门禁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T 5032——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TU-T H.239用于H.300系列终端的角色管理与附加媒体信道(Rolc management and additionalmedia channels for H.300-series terminals
ITU-T H.264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的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services)
ITU-TH.323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Packet-bas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突发事件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公司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或者参与应急救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部分标准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22015
代替Q/GDWIZ202—2008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forSGCCemergencycommand center2016-05-20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2016-05-20实施
Q/GDW1202—2015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原则...
5.1建设原则..
5.2技术原则.
6功能要求..
6.1应急指挥场所...
6.2基础支撑系统
6.3应用系统.
7技术要求.
7.1应急指挥场所..bzxZ.net
7.2基础支撑系统..
7.3应用系统.
7.4其他
编制说明
Q/GDW1202-2015
为规范公司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验收工作,统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等技术要求,确保总部、省、地市、县等四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代替Q/GDW/Z202-2008,与Q/GDW/Z202200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一增加了缩略语、技术条件中背景标示、防汛、录播系统等内容:一修改了应急指挥场所中的灯光系统、声场环境、室内环境、电源、防雷和接地部分,基础支撑系统中的通信与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拾音及扩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及应用系统中的信息接入等内容;删除了应用系统中的预测预警功能要求。本标准由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Q/GDW/Z2022008)转化。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振、许永刚、徐希源、金焱、仇晋、李伯中、郝宗良、宋晓东、刘超、芦倩、房殿阁、冯杰。
本标准2008年9月首次发布,2015年11月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1范围
Q/GDW1202—2015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应用系统的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手总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验收,各地市、县级供电企业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198—2012
GB500112010
GB500572010
GB50174—2008
GB50201—2014
GB50222—1995
GB50311—2007
GB50343—2012
GB503562005
GB50635—2010
GA/T367—2001
YD/T1622-2007
YD/T5032-2005
ITU-TH.239
传声器通用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防洪标准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技术规范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通信局(站)门禁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用于H.300系列终端的角色管理与附加媒体信道(Rolemanagementandadditionalmedia channelsforH.300-seriesterminals)ITU-TH.264
services)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的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codingforgenericaudiovisual3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Packet-basedmultimediacommunicationssystems)ITU-TH.32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突发事件
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公司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子以应对,或者参与应急救援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3.2
电力突发事件
electricpower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环境破坏等危及电力企业、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了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Q/GDW1202—2015
社会安全事件。
emergencycommand center
应急指挥中心
对有影响的电力突发事件进行综合应急处置的指挥场所以及为应急指挥提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系统。
应急指挥场所emergencycommandsite应急指挥中心内用以实现应急值守、应急指挥、应急会商和放置相关设备等功能的物理场所,一般股包括应急值班区域、应急指挥区域、会商区域、控制区域、设备区域等部分。3.5
应用系统applicationsystem
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手段,为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保障的信息系统,是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应急指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撑3.6
基础支撑系统primarysupportsystem保障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各类基础系统,包括通信与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拾音及扩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录播系统等。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F: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IntermediateFormat)IP:网络之间连接的协议(InternetProtocol)VGA:显示绘图阵列(VideoGraphicsArray)MCU: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ControlUnit)DLP:数字光投影(DigitalLightProcession)PDP:等离子显示板(PlasmaDisplayPanel)LCD: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DVI-I:数字视频接口-集成(DigitalVisualInterface-Integrated)DVI-D:数字视频接口-数字(DigitalVisualInterface-Digital)HD-SDl:高清数字分量串行接口(HighDefinitionSerialDigitalInterface)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5基本原则
5.1建设原则
建设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整合资源、功能完善、注重实效的原则。
5.2技术原则
技术上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遵循安全可靠、纵向贯通、横向连接、信息全面、技术先进的原则。
6功能要求
6.1应急指挥场所
Q/GDW1202—2015
应急指挥场所应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还应满足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基础支撑系统设备安装等对空间场地的需求6.2基础支撑系统
6.2.1通信与网络系统
通信与网络系统应满足应急指挥场所与外部进行沟通的需求,如视频会议接入,数据通信网络接入、电话接入、应急通信系统接入等。6.2.2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应急指挥场所话音、数据、图像、控制信号的正常传输,并为其提供通道及连接。
6.2.3拾音及扩声系统
拾音及扩声系统应满足应急指挥场所声音采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声音播放的需求,并应保证声音信号能够被清晰、无失真地采集、放大及播放。6.2.4视频会议系统
总部应急指挥中心应能够与各分部、各省(白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及其下属各地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直接视频会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既可以参加公司总部组织的视频会商,也可召集其下属单位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商:地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参加总部、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组织的视频会商,也可召集其下属单位应急中心进行视频会商: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参加总部、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地市公司组织的视频会商。
会商模式应包括广播式全局会商、多点互动式局部会商。在应急状况下,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移动视频终端的能力,应急现场可以作为一个节点临时加入视频会商。6.2.5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
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应满足应急指挥场所图像采集、视频信号处理与传输、图像展示的需求,应具有同时显示多种信息功能。
6.2.6集中控制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宜配置集中控制系统,对应急指挥中心声、光、电等各种设备集中控制、6.2.7录播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宜配置高清录播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会商、应急演练等会议音视频信号的录制6.2.8日常办公设备
应急指挥中心宜配备日常办公设备,以保证应急及日常办公的需要。e
Q/GDW1202—2015
6.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有为电力应急指挥提供全方位信息技术支撑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应服务于电力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应具有日常工作管理、预案管理、预整管理、应急值班、应急资源调配与监控、辅助应急指挥、预测预警、应急培训、演练及评估管理等功能。应用系统可与统一权限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由公司协同办公系统单点登录。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日常工作管理
日常工作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应急规章制度、应急档案查询管理功能:a
日常应急工作计划管理功能:
日常应急资源信息查询功能:
日常应急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报送功能6.3.2.2
预案管理
预案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
a)各类各级应急预案修编、更新、查询等动态管理功能:b)各级用户按照用户权限进行分级共享功能。6.3.2.3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
预警信息接收功能:
预警级别分类分级调整、下达功能: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管理功能:
预警启动、监测功能。
6.3.2.4应急值班
应急值班应具备如下功能:
应统一、规范报表格式,实现突发事件信息报表的接收、编辑、报送:a)
应具有突发事件报警信息接收、审核、存档、分发等功能:b)
应实现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续报等功能,可实现告警功能:可实现报警自动接收、存储转发和录音功能:d)
应具备短信编辑、审核、发送功能:e)
应具备值班日志、值班表管理和白动排班功能。应急资源管理
应急资源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a)应急资源分布、异动、调用情况等查询、统计、分析功能;4
b)应急资源信息在地理图上的显示和标注功能。6.3.2.6辅助应急指挥
辅助应急指挥应具备如下功能:分类分级应急启动、监测功能:ay
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损害或影响的辅助评估、研判功能;b)
应急过程记录和过程重现功能。应急培训、演练及评估管理
应急培训、演练及评估管理宜具备如下功能:a)培训、演练方案生成功能:
b)培训、演练方案汇总、分发等管理功能:c)模拟演练管理功能:
d)演练过程记录功能
e)演练考核评估功能。
6.3.2.8信息上报、统计及分析
信息统计及分析具备如下功能
Q/GDW1202—2015
a)应具备信息报表定制功能,实现人员伤亡、电力设备设施损环、电力设备设施停运及恢复、停电用户(含重要用户)、投入应急救援力量等信息填报功能:b)宜具备信息审核及上报功能:c)应具备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6.3.3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接入
6.3.3.1电网信息接入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电力设施信息、电网运行信息等电网信息的能力,接入信息应按照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通过信息内网接入应急指挥中心或在应急指挥中心由各业务系统人机终端展示业务系统信息并根据需要分配相应权限。具体功能要求如下:应接入电网负荷相关信息:
应接入电网运行情况信息:
应接入线路、变电站、杆塔等电力设施基础信息:应接入线路、变电站、杆塔等电力设施故障信息;d)
应接入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停运信息:应接入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视频信息:应接入用户基础信息:
应接入用户停电信息:
应接入电网地理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显示相关内容。6.3.3.2
抢修资源信息接入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抢修资源信息的能力,接入信息应按照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通过信息内网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具体功能要求如下:a)应接入应急物资仓库、应急物资信息:5
Q/GDW1202—2015
应接入应急物资仓库视频信息:b)
c)应接入应急队伍信息:
d)应接入指挥车、抢修车、应急发电车等特种车辆GPS信息及北斗定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6.3.3.3外部信息接入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电力突发事件相关外部信息的能力,接入信息应按照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具体功能要求如下:应接入天气预报等基本气象信息:a)
应接入卫星云图信息;
宜接入台风信息:
应接入地方电视新闻并上传总部应急指挥中心:d)
可接入和查询公司内外应急重要事项、应急动态等信息:可接入气象灾害、火灾、水灾、新闻等外部信息;f
可接入地震、地质灾害信息:
可接入交通信息:
可具有与政府应急指挥部门音视频应急信息互通功能。7技术要求
7.1应急指挥场所
7.1.1—般要求
7.1.1.1应急指挥场所功能划分
按功能划分,应急指挥场所应包括应急指挥区、会商区、控制区、值班区、设备间等区域。各区域面积宜满足下列规定:
a)应急指挥区:应急指挥区的面积宜按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总人数确定,平均每人按2.2m计算:
b)会商区:会商区的面积宜按不少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人数的半数确定,平均每人按2.2m2计算。会商区可为独立房间或应急指挥区中的独立区域:c)控制区:宜设置不小于8m的单独房间也可设置满足不少于4人同时办公的区域,平均每人按2.2m计算:
d)值班区:宜设置满足不少于2人同时24小时值守的区域,平均每人按不少于2.2m计算,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家具或盟洗设施:e)设备间(机房):宜设置不小于8m的单独房间。如果设备较多,还可按实际需要增加面积:f)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区域可共用。7.1.1.2应急指挥场所平面布置
应急指挥场所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若控制区为独立房间,控制区宜与应急指挥区相邻,且应能观察指挥区和会商区内设备运行情况,应能清晰接收指挥区所发布的命令:若控制区非独立,应能清晰接收指挥区所发布的命令其不干扰指挥区办公:
b)设备间(机房)宜与控制区相邻:6
Q/GDW1202—2015
在应急指挥场所附近宜设置参加应急处置人员休息、饮水场所和卫生间等公共用房:d)应急指挥场所的位置宜远离噪声源:若靠近噪声源,应进行隔音降噪处理。7.1.1.3建筑和装修要求
应急指挥中心建筑装修宜符合表1规定。表1应急指挥中心装修要求
最低净高
楼、地面等效
均布活荷载
应急指挥区
防静电地毯
(或地板)
符合声学要求
双扇外开隔声门,
宽度不应
小于1.50m
隔声、遮光
符合照度要求
装修总体设计
会商区
防静电地毯
(或地板)
符合声学要求
双扇外开隔声门,
宽度不应
小于1.50m
隔声、遮光
符合照度要求
应急指挥中心装修总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值班区
防静电地毯
(或地板)
隔声、防尘
单扇外开门,
宽度不应小于1m
隔声、遮光
控制区
防静电地板
吸声、防尘
单扇外开门,
宽度不应小于1m
a)应急指挥中心总体装修设计应符合YD/T5032—2005的有关要求:设备间(机房)
防静电地板
隔声、防尘
单扇外开门,
宽度不应小于1m
b)应急指挥区装修整体设计应满足获取最佳图像效果的要求,宜庄重、简洁、朴素、大方:墙面装饰应统一色调,宜浅中色为主,深浅搭配。为避免对人物摄像产生光吸收或光反射等c
不良效应,不宜采用黑色或白色作为背景色d)
桌椅、地毯的颜色与墙面颜色应协调,且涂漆表面应采用亚光处理:e
控制室、设备间(机房)装修基本格调宜简明、淡雅、柔和:装潢材料应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和员工健康。f
7.1.2背景标识
标识设置
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标识应正对主摄像机,宜位于应急指挥区正后方。标识大小可根据场地情况自行确定,应保证主摄像机在最大取景范围下摄取到标识上的所有文字,且在画面中能清晰辨识。
7.1.2.2标识样式
应急指挥中心标识样式应符合下列规定:a)标识应由本单位标识地标+“应急指挥中心文字构成,浅底色,字体颜色为国网绿色(十六进制颜色码:#006569)
b)地标应位于标识左上角,标识下测区统一名称为“应急指挥中心”,字体为黑体,名称所占背景板的比例、字体大小可根据背景板大小调整。地标及“应急指挥中心”位置所占比例、大小可根据主7
Q/GDW1202—2015
摄像机画面效果调整,二者上下间距可适当调整c)标识底色和文字颜色,应参考《国家电网品牌推广应用手册》D05-2重要会议室、接待室背景墙应用示例。单位地标应依据《国家电网品牌推广应用手册》D02地标应用规范。7.1.3灯光系统
7.1.3.1灯光系统应由光源、灯具、调光、控制系统等组成。7.1.3.2应急指挥区不应采用自然光,室内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源的显色指数Ra应大于或等于85:b)光源应采用色温为3200K的三基色灯:光源的色温应一致,宜采用色温3200K~5000K三基色灯:
指挥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800lx:其它区域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1x。水平工作面计算距地c)
高度为0.8m。主显示设备区照度不应高于80lx:d)光源应采用发光效能高、寿命长的产品:各种照度应均匀可调,保证应急指挥场所按各种功能要求调节灯光:e)
在指挥区宜设置面光灯:
灯具的外壳应可靠接地:
灯具及其附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h)
7.1.3.3控制室、设备间(机房)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光源宜采用日光灯:
机架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00lx。垂直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1.2mb)
座席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00lx。水平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0.8m。c)
7.1.3.4应急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宜符合下列规定:a)
备用照明的照度值除另外规定外,不低于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b)
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e)
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照度值不低于0.5lx7.1.4声场环境
7.1.4.1应急指挥场所声场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a)声场环境应满足语言清晰和声场均匀的要求,并应避免出现聚焦、共振、回声、多重回声和额动回声等缺陷:
b)应急指挥区的混响时间应符合GB50356-2005中对多用途厅堂的有关规定:应急指挥区墙面、吊顶应进行声学设计,并应选用阻燃型吸声材料:d
应急指挥区窗户应采用具有吸声效果的隔光窗帘,窗帘材料应选用阻燃型d)
控制区内应做吸声处理,中频混响时间宜小于0.50s。7.1.4.2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急指挥区、控制区的噪声控制设计,应按GB50356一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a)
应急指挥区允许的噪声级不应大于40dB(A):b)
空调设备及通风机应采取控制噪声措施:c
应急指挥区内设备应采用低噪声产品。7.1.5室内环境要求
应急指挥场所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急指挥区、会商区、值班区的环境在应急指挥中心启用时,应符合:9
1)温度18℃~26℃:相对湿度45%~70%;2)室内新鲜空气换气量每人每时不应小于18m3)室内空调气体流速不宜大于1.5m/sb)控制区的环境应符合:温度18℃26℃:相对湿度45%~70%Q/GDW1202—2015
c)设备间(机房)的环境应符合GB501742008要求:温度18℃~25℃、相对湿度45%~65%、温度变化率不高于5C/h、不应结露。7.1.6安防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安防系统应包括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两部分,安防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门禁系统宜符合YD/T1622—2007的相关规定:a
b)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GA/T367—2001的相关规定:c)视频监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7.1.7电源、接地及防雷
7.1.7.1电源
应急指挥场所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急指挥场所宜具备独立的两路交流供电,每路电源应具备应急指挥中心满负荷供电能力且两路交流电源之间能实现互为备用、快速无扰转换;b)交流失电后,应急指挥场所内的音频、视频、应急照明设备、应用系统主机、网络与通信设备等应由不间断电源供电,供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同时,应急指挥场所应在交流失电1小时内启动应急电源进行供电:
c)在应急指挥区、控制区、设备间(机房)周围墙上应均匀安装220V电源插座,宜采用两极加三极联体插座电源插座,每个插座的电流容量不小于10A。7.1.7.2接地
应急指挥场所接地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护地线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中的第五根线,与交流电源的零线应严格分开:b)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2: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宜大于10
保护地线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25mV:d)接地系统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信号接地、机壳接地、电源告警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均应分别用导线经接地排,一点接至接地体。7.1.7.3防雷
应急指挥场所防雷应符合GB50057-—2010和GB503432012的有关规定7.1.8消防
应急指挥场所应急指挥区、会商区、值班区、控制区消防系统应符合GB50222一1995的有关规定,设备间(机房)的消防系统应符合国标的要求。7.1.9抗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它国内标准
- Q/GDW1738-20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NB/T20009.6-2012 压水堆核电厂用焊接材料 第6部分:1、2、3级设备用碳钢气体保护电弧焊焊丝
- TSGD2002-2006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
- JB/T10151-2012 普通磨料 清洁度的测定
- JB/T7425-2012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 04S802-1 钢筋混凝土倒锥壳不保温水塔(50m3、100m3)
- QDDC0003S-2016 登封市东辉茶业有限公司 古桑茶
- QX/T289-2015 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
- QX/T291-2015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方法
- QX/T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 沪J/T702-1997 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通用图集 8 彩色涂层钢板门窗
- CNAS-CC01:201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2011版本)
- DGTJ08-2156-2014 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范
- QGZCZ0001S-2016 广州市朝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楂压片糖果
- JB/T10155-2012 涂附磨具 砂布砂纸磨削性能试验方法
- 行业新闻
- 卡尔达诺(ADA)2025年7月21日价格预测:多头挑战关键阻力位,ADA收复0.85美元关口
- XRP进入价格发现阶段,宏观目标逐渐显现
- Pump.fun前开发者因违反保释条例入狱 涉嫌200万美元加密货币盗窃案
- SHIB团队发布4.49671393亿枚SHIB诈骗警报:详情披露
- 传奇交易员彼得·勃兰特宣布山寨币季节开始
- Chainbase 代币 $C 暴涨超过100%,可能受币安空投激励
- 为什么SpacePay可能成为将消费转变为全球运动的加密项目
- 24小时内交易量达1,408,887,886 XRP:史诗级飙升预示涨势将持续
- 每月投资100美元,到2030年柴犬币如何让你成为百万富翁
- 为什么狗狗币(DOGE)价格今天暴涨?
- 赌博思维席捲全球:不知不觉中沦为输家的根源
- 企业转向比特币赋权
- dYdX通过一次性雇佣整个团队,以社交优先的方式进军永续合约交易领域
- 7月21日至27日期间,超过2700万美元的内部代币即将解锁
- 狗狗币突破阻力位,成交量激增;链上数据显示或将突破0.36美元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