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8 12:10:2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073-2016

  • 标准名称: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6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073-2016.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sistivity profiling method.
1范围
DZ/T 0073规定了电阻率剖面法(含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技术设计、野外工作、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报告编写等的技术要求。
DZ/T 0073适用于矿产资源、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考古等勘查中的电阻率剖面法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DZ/T 0069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 015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 1术语和定义
3.1.1
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
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采用-定电极装置,供以稳定电流或可以忽略电磁效应的超低频交变电流,观测供电电流强度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进而计算和研究视电阻率,推断介质的电阻率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研究有关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
3.1.2
电阻率剖面法resistivity profiling
保持电极装置的形式和极距不变,沿测线逐点移动,探测介质电阻率沿测线方向变化的一种电阻率法。
3.1.3
高密度电阻率法resistivity imaging
在测线上同时布置多个电极,通过电极转换装置,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进而实现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的视电阻率观测,具有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双重性质。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D 1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3—2016
代替 DZ/T 007393
电阻率部面法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sistivity profiling method2016-02-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竹
3术讲和定义、等与和量单位
3..术诺和定义
?常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
应H条件·
.2、常市装置
!技术设计.
资料收集
雪外踏
方讼有效性分析放试验
测区与测网布设
测地精度设计
5,5T作精度设计·
与,了装召类垫发亢极选择·
5.8参数测定与模拟实验
5、9设计编与
5仪端及装名
仪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6.装备的主要技术性能-
了等外「作
滩备「作
浏地作
野外数据来集
质检查与评价
物性测定
7. 6 技术安保
7.7资料验收
8图件编绘4-
8.1一般臣求
8.2要图件
9报告编
1编写英求
主蒸内容
王附留
n7./T 0073--2016
DZ/T 0073--2016
9.4附件
9.5资料存档
附录(资料性附录)
常用装置类型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电阻率剖面法工作设计捉纲
附录( (规范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参孝文献·
电阻率剖而法成果报告提
资料处埋与解释
+t1tt★
电阻率剖面法记录格式
DZ/T 0073—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C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山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苔1D2./T007393&电阳率剂间法技术见程》,与DZ/T007393相比,除编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内容;-增加了“前吾\“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见前言、3.【、3.2);-删除了原舰程\3总则\中的\3.?电阻率剖面法基木装置形式”其内容经修改补充后纳人新增的\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装置类型”中:_\技术设计\增广“装置类型选择”(5、7.):\野外下作”中增了\资料验收\(州7.7):将原规程的“8成果提交\纳人不规程的“9报告编写”中;
增划「附录l)(资料性附录)资料处现与解释\;史新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指标,本标滩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十资源部提出:本标雅山全国国十资源标推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叶国:本标滩起革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本标准要起草人:杜庆卡,冯晓、黄跃,李删华。本标准以往的历次版本信息:
地质部1964《白流电剖面法上作规范》:地质矿产部1984%白流电法工作规范》:0%/r 0073-93,
1范围
电阻率部面法技术规程
DZ/T 0073--2016
本标准观定广电阻率剖而法(含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技术设计野外上作、资料处理一解释,成果报告编写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滩适用丁矿产资源、水文、1胫,环境灾害地质考古等勘查中的电阻率剖南法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Ⅱ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汗I期的引而文件,H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干本文件。(G13/11499地球物埋理勘查技术衍号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范1Y2/T0069地球物理谢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确物化探1程测量规范
DZ/T 01534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
以介质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采用·定被装置,供以稳定电流或可以忽略电磁效应的超低频交变电流,观测供电电流亞度和测量电被之间的电位差,逊而计算和研究视电阻率,推断介质的电阻率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研究有关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31.2
电阻率部面法resistivityprofiling保持电极装置的形式和极距不变·沿测线点移动,探测介质电阻率沿测线方向变化的一种电阳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resistivily imaging在测线上同时布置多个电极:通过电极转换装置,组合成指定的电被装吾,进而实现多电极距在观测剖而的多个测点「的视电阻率观测,具有电阻率剖商法和电队率测深法双重性质。3. 2常用术语,将号和计量单位
电阳率剂面法术语、符号见(13T1419999,常用术请行号和计量单位地表1DZ/T 0073—2016
裹 1常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常用术语名称
装暨系数
测量电位落
供电电压
供电电流强度
探测深度
基本电瑕距
供电电极呢
测虽申极距
观测中心点或记录点
电阻率
视电阻率
接地电阳
电极间隔(隔离》系数
系统检查观测均方相对误落
仪器一致性均方和剂误差
注 1:β在 GB/T 11499 93中为p、符号
计虽单位(名称)
m米)
mV(溶伏[特]》
mA(亳安[培])
m(米)
m(米)
m米)
n米)
n·欧[姆]米)
·m(欧[姆}米)
a(欧「)
注2:表中的术语、符号卡包含在GB/T1149093中的有:基本电极距1、电极问隔(隔离)系数n、观测中心点必记求点0、系统检查观测均方相对误差所:注3:在/114499—93中来包含相应的计量单位4总则
应用条件
宜开展电阻率剖面法工作的条件主要有;勘查日标物与周画介质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谢查标物在地表能够引起可测的常;勘查目标物的电测异常能从扰背累中分辨出来;具备必要的地形条件、接地条件。因地形、接地条件、平扰等条件的限制,不宜开展电阻率剖面法工作的地区主要有:地形切割剧烈、悬峭壁及通行科难的地区:低阻覆盖厚度大,形成电廊蔽层而难以获取可靠观测信号的地区:接地电阻过大,义不能采取措施收善接地条件的地区;d)
因存在人于扰而使观测困难,不能保证观测质量的地区。常用装置
电阻率剂面法常用的装置有:对称四极装置、复合对称四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极面装置,中间梯度装置、高寄度电阻率法的多种装置(排列)。各装置的装置符号、装置示意图、装置系数K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 A.
5技术设计
5.1资料收集
应根据工作目的和任务的安求收集有美资料:a)测区的人文、气象、交通条件等资料:h)测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土壤、植被等资料;c
测区的干扰因素种类,扰程度和分布范围等资料:DZ/T 0073--2016
测区与工作任务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测绘及工程设计等资料;e)测区主要介质电阻率参数资料,5.2野外踏勘
如收集的资料不能满是工作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成进行野外踏勘,实地踏谢测区地形,地貌、人文,气象、交通、1壤、植被等条件.调查测区平扰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核实。5.3方法有效性分析及试验
5.3.1在电阻率剖而法技术设计过程中,可依据下列资料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a)相邻地区或其他条件类似地区的实际工作成果;b)以测区物性参数为基础的正演运算或模拟实验结果;c)野外踏勘结果;
d)以的勘查成果。
5.3.2应详细分析采用电阻率剖面法将可能解决的具体地质问题及可能达到的程度:对于地质条件具备而方法有效性尚不能完全确定的测区,则应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具体要求如下:A)试验点(剖面)成选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地质断面相对简单的地段,并尽可能通过钻井,大然露头和探矿「程揭露的驰段;
b)试验点(剂面)应尽可能包括不同地电特征、不同地形和不同接地条件的地段,使试验点(剖面)兵有代表性,便于资料对比;
)试验时定采用多种装置和多种电极距。5.4测区与测网布设
5.4.1测区范围
5.4.1.1应根据工作任务及测区的地质条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月的来确定测区范用。营查工作应有足够的背景场衬托另常,详查1作应保证异常的完整性,5.4.1.2确定测区范国时应考虑地形,地.兼顾施工方便,力求资料完整和测区边界规则。5.4.1.3追案性1.作的测区范围应包拓全部或部分知区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扩大测区范用时,测区近缘应复部分测线我测点,
54.1.4在H他物化探成果基谢上布置史大比例尺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已知资料来确定测区的交际范围,并成尽可能包括与谢查H标物有关的露头和探霜下程,5.4.2测线方向
5.4.2.1测线方向应尽量册或大角度补交于主要勘查只标物或已知异常的走向,并尽可能避免或诚3
DZ/T 0073—2016www.bzxz.net
小地形和其他干抚因素的影响。5.4.2.2测线应尽景与测区内的地质勘探线、典型地质剂面、物化探剖面-致或重合,并尽川能通过区内的已知点。
5.4.3比例尺和测网密度
5.4.3.1比例心和测网密度应根据勘查日的、1作性质、工作条件、勘查口标物规模与空间位置以及所采用的装置形式等因素来确定,应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便于追踪。常用的作比例尺和相应的测网密度列于表2,穿过异常的测线、测点数还成问时参照表3的规定;实际工作中还可根据其体情况在设计中给出表2常用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表比例尼
1: 50 000
1:25 000
1:10000
1:5 000
1:1 co0
1: 500
装贵形式
刘称四极装暨
联合剖面、鸠极剖面装置
中向梯度装
线呢/m
表3穿过异常的测线、测点数
工作性励
测线数/条
每条线上的
测点数/个
测线数/条
点距/m
%0·-2C0
50~-100
20--5G
10~·20
每条测线上的
测点数/个
5.4.3.2普查时当测线上反映单个异常的测点数达不到表3的规定要求时,应保证3条剖面在相应位置!有异常反应:
5.4.3.3测网点、线号通常按白西向东、自南闻北增大的顺序编排,5.5
测地精度设计
电阻率剖面法的测地工作精度要求见表4。表4测地工作精度
精度级别
图「乎点位
限举/nn
相邻点所误差/%
均方相对误差
图上相对高程
限差/n1m
电摄排列方间
5.6工作精度设计
5.6.1上作精度成根据贴查H的任务,测区干扰水平等因素迹行设计:DZ/T D073—2016
a)根据勘查的口的任务,以能够探测与分辨的最小查目标物产牛的最弱异常为原则,通常设计的总精度的绝对值应小十有意义另带的分之,b)根挑测区非勘月标物所引起的干扰水平,设计的总精度成小于于扰水平的“分之,5.6.2电叫率剖面法工作总精度以均方相对误差衡量,其分皱及各影响因素可起的误差分配值别表5。表5中规定的指标原则上适用丁所有种炎的出阳率剂面法「作·仁应根据不同测区,不回期否口的、不同比例尺以及不同1扰水平来选择个适的精虑级别,表5工作总精度
避测均方相对误差
七流强度
光位均方
相对误
该暨屿方
和对误差
单位:
总均方相刘误差
(位装)
注1:“其他误芯出电极极差变化、然申位变化、仪器因泰等起的误单和因混度变化导致表只电阻率变化引起的误差。
注2:“位均方相对误率”是“己位差”“电流强度”的观测误差和“其他”误为的合战。注3:“总均方相对误》(方位差)“足“装盘均方相对提素\和\无位均方相对误※”的合成,5.6.3在允分研究测区勘查口标物、干扰因素、地形条件并取得可靠依据的前提下,设计名可在不收变设计总精度的条件下.灵新调整各项影响索引起的误差配置。5.7装置类型及电极距选择
5.71装置类型选择
电阳率剖而法各种装置在观测时各有侧五·应根据1作任务、地电条件、场地范用、地形情况、纵横向探测分辨率的要求、干扰情况、仪器设备等因索合现选择:也叫川同时选择多种装置联个使用(不成采用间一观测装晋中的万相换算值代替实测数据),以达到最任勘探效果,选择1作装置时,参见附录A并按照5.7.2中的规定进行。实际工作时,川通过现场试验最终确定。
5.7.2电极距选择
5.7.2.1在一定范围内供电它极距A3越大,勘探深度越人;测最电极距MV越小,探测分辩率高。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极距和电极间渐(隔离)系数的选摔取淡于助查日标物的埋藏深、规模等因素,设计的最小电极!成与预期的横向分率科当。5.72.2对称四极或复合对称四税装置的电极距!成符合下列原则:)供定电被距A举少应为勘查标物质消埋深的4倍6倍-测量电极:MN成不人于助查目标物的顶部埋深;
b)在复合对称四极装置十、AP定为助查日标物项部地深的6倍1借:A3宜为助查H称物顶DZ/T 0073—2016
部埋深的倍倍,
5.7.2.3选择联合剖面装置的电极距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查良导性脉状介质体时,应使AO大致等丁最小断查目标物的走向长度与其下延深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当欲分辩相邻介质体时,应使A()不大于相邻介质体间距的二分之一;在进行地质填图或追案异常时,一般要求AO至少应为助查日标物项部理深的3倍:MN应小于40.-
三A0~3
般可为10
b)当勘查目标物的规模与埋深不清楚或变化范围较大时,应尽可能设计多种电极距进行观测,其距变化比值以不大于2为宜。
c)“光穷远”电极一般应垂直测线方向布设,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为AO的5倍10倍。当只能斜交测线方向布设无穷远极时,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超过A0的10倍。5.7.2.4偶极剖面装置的电极距,应使供电偶极了AB中心至测量偶极子M.N中心的距离大于勘查月标物顶项部埋深的3倍,或大致等丁解决同-地质问题的联合剖而装置中AO的长度;A和MV的长度宜相同,且应小于AB中心至MN中心距离的四分之一。5.7.2.5中间梯度装置的电极距,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使AB与MN适合于AB>20MN。当勘查月标物与周用介质电阻率的差别仅为10倍时,MN成不超过勘查月标物厚度的1倍~2倍:当电阻率差别达50倍时.MN允许增至勘查月标物厚度的5倍。
-AB的范制内。
b)观测段应选在供电电极中部不大于-3
旁侧剖而至主剖面的最人距离应不大于言ABd)供电电极距AB的选定,可根据覆盖层厚度及其地电性质,并结合电源功率和施1方便等因索设,应能达到所期望的有效探测深度,并使勘查日标物有明显的异常反映。5.8参数测定与模拟实验
5.8.1电阻率参数测定的设计应包括测定点的布置原则、测定方法、技术及精度要求。具体测定方法参照 7.5.
5.8.2电阻率剂面法不同阶段对测定电阻率参数的要求:a)普查性电阳率剖面法T作要求对测区内各类介质电阻率进行概括性了解;b)详查性电阻率剂面法工作要求了解断查日标物与周国介质的电阻率关系;查证所见介质是否能够引起所观测到的异常时,应对工程揭露的标本,岩心标本进行全面和较精确的测定,
测区中应有足够数量.H.其代表性的地质物性综合剖面,其中至少应有1条~2条剖面能够比较5.8.3
完整地穿越测区内勘查日标物及不同地层和各种介质。综合剖面应选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构造比较简单的地段:
5.8.4在设计正演计算或模拟实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正计算或模拟实验应按实际地电断面、勘查月标物与周用介质的电阻率、旁侧情况、勘查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和产状要素等条件设计,或者选择提炼该区典型断面设计,设计时应符合相似性原理;b)依据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正演计算方法或模拟实验方法,提出止演计算或模拟实验方法的各种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
提出应上交的正演认算或模拟实验资料,5.9设计书编写
5.9.1编写依据
1Z/T 0073---2016
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并在全而收集和分析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绘、钻探等资料的些础上编写设计书:5.9.2内容
具体内容参照闭录B,
5.9.3审批与变更
设计书应出项任务来源单位审批,设计书:经批准,应按照设计书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困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无法按设计执行时,应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变更,并将变更依拟及变更内睿及时报告设中批单位,变更批崔后方川执行。6仪器及装备
仪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电阻率剖面法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6的规定。发送机供电方式为占空比1:1的双向短脉冲时,其供电脉宽应不小于0.5s。仪器应有完普的过流、过压和断电保护电路,发送机,接收机分离的仪器应采用卫星授时信号同步或高精度石英钟同步方式。表6电阻率剖面法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项
输人阳抗
接收机电位差测精度
接收机电位差测量分辨率
接收机电流测量精度
接收机电流测虽分辨率
发送机供电时间精度
发送机稳流精度
发送机电流测量精度
自电补偿方式及范围
1.作蕴度
工作混度
对 so Iz工频冲制
融点·卡迦电阳
外壳、旋扭、插孔之间绝缘电阳(供电电乐为50V时)
技术指标
±1%(观测值amv);二0.5%(观测值3mV)1.0 uv
—2元
—1次
全量程白动补偿,补偿范用不低于土1.0V16 ℃ ---+-
3%(49时)
DZL/T0073—2016
6.2装备的主要技术性能
6.2.1供电电源
6.2.1.1千电池作为电源时,应配备绝缘良好的电池箱,要求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10M2。新电池的开路电压与额定电压差值不大于5,短路电流强度不小于额定值的三分之二。6.2.1.2可充电电池组作为电源时成满足下列要求:a)在10℃~30℃的环境温度下,以规定的放电率使用时能保持额定容量正常、稳定,应可连续丁作8小时以上,在高于30℃或低于10℃时也应可使用,但容量可略低。b)充电后在10℃~30℃的环境温度下.开路搁置28查夜应仍具有定的容量,并能保证使用。c)在正带条件下连续充放电使用应可达500次以上。6.2、1.3使用交流发电机作为电源时,应配置相应的调压,整流与平衡负载设备,按所要求的电压供电时,输出电压变化不超过5%,当供电电压为500V时,发电机外壳对地绝缘电阳应大于5MQ,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出厂说明书。
6.2.2导线
供电和测量导线应根据施工要求选用拉力强、电阻小、绝缘高的耐磨导线;导线绝缘电叫(包括导线芯间绝缘电阻)可采用浸水法测定。当供电电压为500√时.供电导绒的绝缘电阻每千米导线应不小于2MQ;测量导线的绝缘电阻每T米导线应不小于5M。6.2.3电极
6.2.3.1供电电极应坚固耐用,导电性能良好,一般宜采用金属棒状电极;在接地电阻大战需人供电电流1作的测区,宜采用铝籍或铜电极,6.2.3.2测量使用的铜、高碳钢或不极化测量电极,要求电化学性能稳定,极差变化小。当测区水系比较发育或地表腐殖层极不均勾时,应使用不极化电极。6.2.3.3在高密度电法的电被阵列或并巾及水小测量时,它使用稳定性好的不锈钢电极或铅、碳电被,7野外工作
7.1准备工作
7.1.1技术准备
7.1.1.1明确与本项工作有关的各项技术要求,必要时逊行技术培训。7.1.1.2了解测区概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提山并征集野外工作的施工顺序及与其他方法协调配合的意见和建议。
7.1.2器装备准备
7.1.2.1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和规格,备齐仪器、各类技术装备及常用的检测校验仪表和工具,仪器及装备使用时应遵照下列要求:
a)开工前后及作施工中每三个月均应对仪器进行系统检查,使用两台(包括备用)或两台以1仪器时应做一致性校验,以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校验误差计算及精度要求见7.1.2.2: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