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Z 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国家标准(GB)】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6 15:50:58
- GBZ42-2002
- 现行
标准号:
GBZ 42-2002
标准名称: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tetrachloride poisoning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2-04-08 -
实施日期:
2002-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6.2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的诊断和处理,非职业性急性中毒可参照使用。 GBZ 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42-2002

部分标准内容:
1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Tetrachloride Poisoning200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06-01实施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9-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在接触四氯化碳的职业活动中,可发生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为保护接触者的身体健康,便于开展中毒防治工作,并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应当反映临床最新进展的要求,对GB11509一1989作了修订。
本标准的GB11509一1989版本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次修订复习了近九年国内外有关的临床文献,结果说明原标准诊断及处理原则明确简洁,符合临床实际,原则上可以继续使用。近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总论性质的标准。根据职业病靶器官损害表现具同一性的原则,原标准中涉及神经系统、肝及肾脏损害的有关内容,均可参照相关总则标准内的有关条文执行。本标准附录中加入了本标准与各相关总则标准之间关系的说明。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关原化工厂职工医院及河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四氯化碳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的诊断和处理,非职业性急性中毒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3诊断原则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根据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四氯化碳职业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4接触反应
接触四氯化碳后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头痛、乏力,或伴有眼、上呼吸道黏膜等刺激症状者。
5诊断及分级标准
5.1轻度中毒
除头晕、头痛、乏力或眼、上呼吸道黏膜等刺激症状外,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步态端蹦或轻度意识障碍:
b)肝脏增大、压痛和轻度肝功能异常:c)蛋白尿,或血尿和管型尿。
5.2重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昏迷;
b)重度中毒性肝病:
c)重度中毒性肾病。
处理原则bzxz.net
治疗原则
6.1.1立即脱离现场,按一般急救常规处理,并早期给氧。中毒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6.1.2
目前无特效解毒药,早期以积极防治神经系统、肝和肾损害等对症处理为主。6.1.3
6.2其他处理
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6.2.1
6.2.2重度中毒者治愈后视疾病恢复情况,酌情安排不接触毒物工作。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非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亦可作参照,A.2四氯化碳遇热后可分解为光气等有害气体,故在四氯化碳遇热的情况下(如用含四氯化碳灭火剂时),出现以呼吸系统为主的症状时,应考虑有光气中毒的可能。A.3接触反应者一般应观察7-10天,注意神经系统、肝及肾损害的早期征象。A.4根据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资料,目前国内仍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肝损害的主要诊断指标。其他的一些肝功能检查如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甘胆酸(CG)、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测定等也可作辅助诊断。
A.5短期内接触极大剂量四氯化碳而致死者,其肝肾损害可不明显。A.6诊断分级标准中提到的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其诊断和治疗的原则以及护理方法,均应按照相关标准(GBZ76;GBZ59和GBZ79)执行。A.7治疗
乙酰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有一定疗效。重症病例适宜给予血液净化疗法,也可考虑使用高压氧治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Tetrachloride Poisoning200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06-01实施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9-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在接触四氯化碳的职业活动中,可发生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为保护接触者的身体健康,便于开展中毒防治工作,并根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应当反映临床最新进展的要求,对GB11509一1989作了修订。
本标准的GB11509一1989版本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次修订复习了近九年国内外有关的临床文献,结果说明原标准诊断及处理原则明确简洁,符合临床实际,原则上可以继续使用。近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总论性质的标准。根据职业病靶器官损害表现具同一性的原则,原标准中涉及神经系统、肝及肾脏损害的有关内容,均可参照相关总则标准内的有关条文执行。本标准附录中加入了本标准与各相关总则标准之间关系的说明。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关原化工厂职工医院及河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四氯化碳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的诊断和处理,非职业性急性中毒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3诊断原则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根据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四氯化碳职业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4接触反应
接触四氯化碳后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头痛、乏力,或伴有眼、上呼吸道黏膜等刺激症状者。
5诊断及分级标准
5.1轻度中毒
除头晕、头痛、乏力或眼、上呼吸道黏膜等刺激症状外,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步态端蹦或轻度意识障碍:
b)肝脏增大、压痛和轻度肝功能异常:c)蛋白尿,或血尿和管型尿。
5.2重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昏迷;
b)重度中毒性肝病:
c)重度中毒性肾病。
处理原则bzxz.net
治疗原则
6.1.1立即脱离现场,按一般急救常规处理,并早期给氧。中毒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6.1.2
目前无特效解毒药,早期以积极防治神经系统、肝和肾损害等对症处理为主。6.1.3
6.2其他处理
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6.2.1
6.2.2重度中毒者治愈后视疾病恢复情况,酌情安排不接触毒物工作。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16180处理。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非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亦可作参照,A.2四氯化碳遇热后可分解为光气等有害气体,故在四氯化碳遇热的情况下(如用含四氯化碳灭火剂时),出现以呼吸系统为主的症状时,应考虑有光气中毒的可能。A.3接触反应者一般应观察7-10天,注意神经系统、肝及肾损害的早期征象。A.4根据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资料,目前国内仍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肝损害的主要诊断指标。其他的一些肝功能检查如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甘胆酸(CG)、腺苷脱氨酶(ADA)、前白蛋白(PA)测定等也可作辅助诊断。
A.5短期内接触极大剂量四氯化碳而致死者,其肝肾损害可不明显。A.6诊断分级标准中提到的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其诊断和治疗的原则以及护理方法,均应按照相关标准(GBZ76;GBZ59和GBZ79)执行。A.7治疗
乙酰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有一定疗效。重症病例适宜给予血液净化疗法,也可考虑使用高压氧治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