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238-2002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通讯标准】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 YD/T1238-2002
- 现行
标准号:
YD/T 1238-2002
标准名称: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2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238-2002.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DH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1范围
YD/T 1238规定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 的技术要求,包括节点的基本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网络应用的具体设备规范另行制定。
YD/T 1238适用于基于SDH平台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人、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标准。
CB/T 16814-1997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
IEEE 802.1d (1998)介质访问控制(MAC)桥协议
IEEE 802.1q (1998)虚拟桥局域网
IEEE 802.3 (2000)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重访问方式及物理层定义
IETF RFC 1661 (1994)点到点协议(PPP)
IETF RFC 1662 (1994)类似HDLC帧中的端对端协议
IETF RFC 1990 (1996)PPP多链路协议
IETF RFC 2615 (1999)在SONET/SDH上的PPP
ITU-T C.691 (2000)单信道STM-64,STM-256和其他带有光纤放大器SDH系统的光学接口
ITU-T G.703 (2001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特性
ITU-T G.704 (1998)用于1544、 6312、2048、8448 和44736kbit/s速率系列级的同步帧结构
ITU-T G.7041 (2001)通用成帧规程
ITU-T G.707 (2000)同步数字系列(SDH) 的网络结点接口
ITU-T G.774.1 (2001)同步数字体系(SDH)一从网元考虑的双向性能监测
ITU-T C.783 (2000)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

部分标准内容:
YD/T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DH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2002-11-08发布
2002-11-0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言
1范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
4.1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功能模型
4.2、基丁 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主要功能5SDH 上传送以太网MAC輕的协议.5.1SDH 上传送 MAC顿的 PPP技术规范5.2 SDH L传送 MAC 顿的 LAPS 技术规范 5.3GFP 技术规范
6 性能指标要求
6.1 PDH 性能指标
6.2SDH 性能指标
6.3以太网性能指标
6.4ATM性能指标
7接口要求
SDH 接口
7.2十兆/百兆以太网接口
7.3千兆以太网接口
7.4 ATM 接
8定时和同步要求
频率准确度
保持特性
8.3牵引人/牵引出范围
同步时钟来源
MSTP基准时钟的转换
8.6MSTP定时基准的输出
定时接IT的部分电气物理特性
8.8定时基准接口的漂移和抖动性能指标9保护倒换要求…
保护力式
9.2复用段保护倒换准卿
9.3子网连接保护(SNCP)倒换准则9.4以太网业务保护倒换
9.5ATM业务保护倒换
10网络管理功能
故障筛理
TTKANTKAca
YD/T 1238---2002
YD/T1238-2002
性能管理
配置管理
接口能力
安全管理
计费管理基础信息
YD/T 1238—2002
本标准是在部分参照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T)/T1022一1999“同步数宁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YDN099--1998《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和YD/T11092001ATM交换机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
基于SDII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川根据网络需求应用在传送网的接人层、汇聚层:应用在骨下层的情况,有待研究。
本标准是基于SDHI多业务传送节点的系列行业标准之一。本标准预计结构如下:1)《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士要起草人:票常犬孔令广彭忠文蒋章震鲁鸿驹袁飞郭昌松
TKAONIKAca
1范围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1238-2002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优点(MSTP)的技术要求,包括节点的基本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网络应用的具体设备规范另行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 SDH平台实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人、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可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丁本标准,GB/T 16814—1997
IEEE 802.1d (1998)
IEEE 802.1q (1998)
IEEE 802.3 (2000)
IETF RFC 1661 (1994)
IETF RFC 1662 (1994)
IETF RFC 1990 (1996)
IETF RFC 2615 (1999)
ITU-T G.691 (2000)
ITU-T G.703 (2001)
ITU-T G.704 (1998)
ITU-T G.7041 (2001)
ITU-T G.707 (2000)
ITU-T G.774.1 (2001)
rIU-T G.783 (2000)
ITU-T C.784 (1999)
TTU-T G.825 (2000)
rTU-T G.841 (1998)
ITU-T G.842 (1997)
ITU-T I321 (1991)
ITU-T I.630 (1999)
ITU-T 1.731 (2000)
ITU-T 1.732 (2000)
ITU-T M.3100 (1995)
TTU-T Q.821 (20000)
ITU-T Q.822 (1994)
ITU-T X.721 (1992)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介质访问控制(MAC)桥协议
虚拟桥高域网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重访问方式及物理层定义点到点协议(PPP)
类似 HDLC 顿中的端对端协议
PPP多链路协议
在 SONET/SDH 上的PPP
单信道STM-64,STM-256和其他带有光纤放人器SDH系统的光学接门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特性
用于1544、6312、2048、8448和44736kbi/s速游系列级的向步恢结构通用成顿规程
同步数字系列(STII)的网络结点接口同步数字体系(SDH)一从网元考虑的双问性能监测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
SDH管理
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IH)的数字网中抖动和漂移的控制SIH网保扩结构的类型与特性
SDFI网保护结构的斤.通
B-ISDN协议参考模型和它的应用ATM保护倒换
ATM 设备的类型和一般特性
ATM设备的功能特性
通用网络信息模型
Q3接的二级和三级描述一告警监视Q3 接口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描述一性能管理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互连一管理信息的结构:管理信息定义1
YD/T 1238---2002
ITU-T X.733 (1992)
JTU-T X.738 (1993)
ITU-T X.739 (1993)
ITU-T X.826 (1999)
ITU-T X.86 (2(01)
Y/T 1022--1999
YD/T 1109—2001
YD/T 767--1995
YD/T 900-1997
YD/T 877—1996
YPN 099—199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ML-PPP
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与连一系统管理:告警报告功能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一系统管理:摘要功能信息技术一开放系统与连一系统臂理:测量客体和属性基群或基群以上速率的国际侦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和指标基于 I4PS 的以太网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SDH 设备技术要求-
一时钟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节点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暂行规)Add/Drup Multiplexer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synchronous Iransfer Mode
Connection Admission GontrolCorstant Bit Rate
Cell Delay Variation
Cell Error Ratio
Crell Loss Hate
Cell Misinsertion Ratic
Class of Service
Cell Transfer Delay
Emhedded Control Chaanel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c
GARP Mullicast Registration ProtocolGARPVI.ANRegistrationProtocolInternet Protarol
Link Acceae IProcedurc-SDH
Loss of Cell Delimilation
Loss Of Framc
Lcks Of Signal
Network Faramctcr Contral
Metia Access Control
Multi-Link Point to Point ProtucolMultiplex Sertion ProtectionOut-of-Cell Delincation
Point-lu-Puinl Protocol
Pemael Virlual Conmection
Quality of Service
Synchronous Dhigital HierarchySeverely Errored Cell Block
TTKAONTKAca
分插复用器
告警指示信号
异步转移模式
连接接纳控制
固定比特率
信元时延变化
信元差错率
信元丢尖率
信元误插率
业务分类
信元传送时延
嵌人式控制通道
通用顿规程
GARP组播注册协议
GARP VLAN注册协议
五述网协议
链路接人协议-SDH
信元定界丢失
信号丢失
网络参数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
多径点对点处议
复用段保护
信元定界失步
点对点协议
永久虚连接
服务质量
同步数字体系
严重错误信元块
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Spanning Tree Pmtocol
子网连接保护
生成树协议
TrangparentLocalAreaNetworkServioe透明局域网业务
Lnavailuble Second
Unspecified Bil Rate
Usage Parameter Control
Variable Bit Kate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
Virtual Local Area Nctwork
Virtual Path Group
Virtual Path Identifier
4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
4.1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功能模型
不可用秒
未指定比特渐
使用参数控制
可变比特率
虚通路识别码
虚拟局域网
虚通道组
虚通道识别码
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具有SDH处理功能,ATM处理均能、以太网/IP处功能,其功能块模型如图1所示,
PIH口
ATM接口
以太阿甚口
STM-N 接
(支持级取)
ATM尽处理
二变换
冉生段
开销处理
LAPS/GEP
复用段
开销处埋
注1:二层交换功能可选。三层功能有待研究VC
变受连接
阁1基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基本功能模型复
用段开销处
图1定义了基丁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功能模型,具体功能求如下:再尘段护销处埋
1)应满足YD/T1022—[999和YDN099—1998中规定的5DIT节点基本功能要求;2)应支持ATM业务或以太网业务中的一种;STM-N 接F
STM-N 接口
3)当支持ATM业务时,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支持ATM业务的统计复用和VP/VC交换处理功能;
4)当支持以太网业务时,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支持TLS功能,即应支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3
YD/T 1238—2002
性,保证对所有的二层/三层以L的协议透明,包括正EE802.1g等二层协议和IPv4、IPv6等三层协议。4.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主要功能4.2.1 SDH功能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满足SDH节点的基木功能要求,具体要求应符合YP/T1022一1999《SDH设备功能要求》和YDN099—1998《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休制》中的相应规范对于H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其SDH顿结构、VC映射部分应满足G.707规范中对于级联,虚级联业务的要求,包括提供低阶通道VC-12、VC-3级别的虚级联或连续级联功能和提供高阶通道VC-4级别的虚级联或连续级联功能,并提供级联条件下的VC通道的交叉处理能力。4.2.2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
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是指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点到点传送。功能块模型如图2所示。网搬
LAPS 4
(VC-N)
签用凝下能处理
图2以网业务透传功能基本模型
再坐股开销处埋
基于SDH的具备以太透传功能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具备以下功能:1)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2)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心顿,VI.AV标记等的透明传送:3)以太网数据顿的封装应采用PPP协议,或者LAPS协议,或者CFP协议;4)数据慎可以采用MT-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顺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4.2.3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可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支持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丁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顿交换。功能块模型如图3所示。以太阀铵口
(Vc-N)
段开销
图3以太网一层交换山能基本模型基于SDH的具备一层交换功能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具备以下功能。1)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冉生段
开销处理
2)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红AC、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3)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FFP协议,或者IAPS协议,或者GFP协议。4)数船帧可以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整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慎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TTKAONIKAca
YD/T 1238-—2002
5)应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顺的以能,该功能应符合IFEE802.1d协议的规定。6)应能够识别TEEE802.1g规定的数据顿,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顿。7)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MA心地址表。8)实现维护用了决定转发/过滤数据慎的信息的功能,可以选用以下方式:a)计算配置被桥接的以太网的拓扑;6)显式配置静态过滤信总;
)通过查看被桥接局域树流量中的源地址,自动学口的地址的动态过滤信息,并对所学到的动态过滤信息设置老化定时器:
d)通过GMRP协议自动添加/册除动态过滤信息:e)显式配置关联到设备端口上的流量类信息、端口VID/PVID、允许接收顿类型参数、出口标记、使能人川过滤参数;
)通过使用GVRP白动配宵动态VLAN注册实体以及显示配置通过静态VIAN注册实体方式关联GVRP操作的管理控制:
)通过观察网络流量自动学习关联到VLAN的MAC地址。9)支持IEEE802.1d牛成树协议(SIP):10)可以支持多链路聚合来实现灵活的高带宽和链路兀余。实现多链路聚合必须符介TFFF802.3(2000)Fdition43子句。
11)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a)支持半双丁模式下的反压流控功能;h)文持全双工模式下的IEEE802.3x流量控制(也称P4LSF帧控制)功能。对基于SDH的其备二层交换功能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以下功能可选。1)支持组播。
2)支持基于用户的端口接人速率限制。对于超过接入速率限制的数据包,在交换拥塞时优先丢充。3)支持业务分类(CoS):
)每个接口其备多个输入/输出似列。建议只有2个以上的输人/输出队列;b)实现基丁端口、MAC地址数据顿类型、VLA.Y标签等不同特征的流量分类:)实现基于流量分类的速率限制。速率粒度应较小以利丁合理分配。4.2.4以太网接口映射到 SDH虚容器的要求对于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以太网接口映射到SDH虚容需应符合如表1所示的要求,表1以太网决射到SDH虚容器对应关系以太网接口
10/100Mbit/s白适应接口
1000 Mbit/s 接 口bZxz.net
4.25以太环两功能可选
SDH 映射单位
VC-12-XuVv
VC-3-2c/v
VC-4-4k:/v
vC-4-8c/v
VC-4-X0/v
基SDH的多业务传送书点的以太环功能是指在SDH坏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用来传送以太网5
YD/T 1238—2002
业务,要求具有如下功能:
1)以太网环路的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2)以太网环路带宽的统计复用功能:3)以太网环路中各节点端口带宽的动蕊分配:4)以太网环路的保护倒换功能。对于以太环网功能的是体技术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4.2.6ATM 层处理功能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ATM层处理功能,其相关的协议参考模型和分层功能应符合建议1.321要求,功能特性应符合建议1.731和1.732要求。功能块模型如图4所示。ATM
4.2.6.1提供ATM业务
复用段升销处脚
图4ATM处理坊能块基本模型
质用段销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对不同特性的ATM业务源应提供以下业务:1)CBR业务;
2)t-VBR业务:
3)nrt-VBR 业务;
4)UBR业务。
本部分的详细要求见《ATM交换机技术规范》(YD/T1109—2001)。4.2.6.2基本连接功能
支持通过命令建立和删除永久虚电路(PVC)连接,支持ATM各接口间的用户数据通路的有序建立和拆除,
4.2.6.2.1点到点连接功能
支持通过命令建立永久虚电璐(PVC)连接。4.2.6.2.2点到多点连接功能
1)多点网络连接
支持在两个或更多的物理接口上,实现网络级丘连。2)ATM组播
支持在进行iATM交换时将-个输人的ATM信元流(VP,VC)复制到多个输出的ATM链路,ATM组播可以采用:
a)空间组播。输出的ATM链路可分布在两个或者更多个物理接口,并且每个接H只有一条ATM链路:b)逻辑组播。两个或者更多个输出ATM链路共亨。个物埋接口。4,2.6.3连接管理功能
该功能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资源控制:包括对虚通道标志符(VFI)/虚通路标志符(VCI)的管理、网络带宽理、业务路由选择等;
2)流量管现,支持对ATM数据流提供约定的服务质(QoS),包括流量整形、使用参数控制/网络参数控制(UPC/NPC)、连接接纳控制(CAC)、选择性信元去弃、帧丢牵、用广数据缓存和QoS类型6
TTKAoNTKAca
管理等,
本部分的详细功能要求见《ATM交换机技术规范》(YD/T1109一2001)。5SDH上传送以太网MAC顿的协议
5.1SDH上传送MAC顿的PPP技术规范YD/T1238—2002
基于SDHI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采用PP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顿应符合TFTFRFC1661、RFC1662RFC2615要求
对于采用ML-PPP协议实现速率适配应符合[ETFRFC1990要求5.2SDH上传送MAC顿的LAPS技术规范基于SDII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采用LAIS协议封装以太网MAC恢应符合FTU-TX.86建议要求。5.3GFP技术规范
GFP是数据信号映射到SDH,OTV的通用成顿协议,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 MLAC顺应符合 ITU-T C,704I 建议要求。6性能指标要求
6.1PDH性能指标
6.1.1PDH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PDII支路输人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5模板及表2中规定容限。抖动漂移峰-悼值(对数)
kbit/s
[39264
抖动幅度(lp-p)
(18μs)
(18ug)
图 5 PDH 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流移容限f3
200B/10倍频程
抖动频率(对数)
表2PDH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派参数频率(Hz)
(注」)
0.075「(注1)
注1:该值由设备供应商提供具体数值。f10
(注2)
(注 1)
(注1)
(注2)
(注1)
(注2)
(注 1)
(注 1)
(注 1)
注2:2048kbiVs速率下,F8、了9和,10的数值指不携带同步信号的2048kits接口特性。3
伪随机
测试信号
2E15-1
2E23-1
2E23-1
YD/T 1238—2002
6.1.2抖动和漂移传逻特性
PDH支路接口的抖动传递特性应满尼图6和表3的规范, (R)
接口速率
(khi/)
139264
fO (Hz)
(注1)
图6PDH支路接工抖动传递特性
表3PDH支路按口抖动传遂参数
f6 (Hz)
注1:该值由投备供应商提供,但FQ频率应不大于20Fz6.1.3抖动和漂移的产生
f7 (Hz)
增益ds
-x (dB)
米支路映射的抖动和漂移:米白2048bit/B在没有输人抖动和指针活动时,应不超过0.35UI峰一峰值,测量方法按G.783建议;来自140Mbit/s在没有输人抖动和指针活动时的支路映射抖动和漂移由设备供应商提供。
来白指针调整的抖动和漂移指标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来自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的结合抖动和漂移:在提供通道的所有网络单元保持在同步状念下,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的结合抖动和漂移应满足表4及图7的要求,表4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规范
被器特
G.703接口
2048khiL/s
34368khiVg
139264klit/y
比特率容差
±50×10-6
±20×10-
±15x10-6
20 dB/ders
20dB/dcc
2001Hz
20dB/doc
注1:该值由设备供应商提供
20dB/der
20 dB/doc
20 dB/d
100k1fz
-20B/r
800 kHz
-20d/dec
3500kHz
-20dB/er
映射抖动
最大峰-峰抖动
结合抖动
(注1)
(注1)
(浅1)
(注2)
0.75UI(注3)
0.75UI(洋3)
(注2)
(注3)
(浊3)
社2:0.4UI限值对应于图7中的a、b、\所示指针测试序列,0.075U限值对应丁图7中的a、b、c,d所示指针测试序列。 72>0.75 s. T3=2 ms。
注:3:0,4L1 限饰对应于图 7 中的 a、b、c 所示指针测试序列,0.75UI 限值对应于图7 中的 1 所示指针测试岸列;0.075 限值对应于图 7 中的 a,b、c、d 所示指针测试序列。 目前暂定 T2=34 mB, T3=0.5 m。 假设相反极性的指针调整在时问上尽充分扩展的,即调整周期大于解同步器的时间常数、8
TT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