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NB能源标准】 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1 08:19:40
  • NB/T20412-201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B/T 20412-2017

  • 标准名称:

    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能源标准(N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6.1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NB/T 20412-2017.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e module assembly and acceptance in PWR nuclear power plant.
1范围
NB/T 20412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的基本要求。
NB/T 20412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的现场组装和验收。其它堆型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B/T 20003.7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NB/T 20003.8核电厂 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真空盒泄漏检测
NB/T 20328.2核电厂 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2部分:超声波检测
NB/T 20328.3核电厂 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3部分:射线检测
NB/T 20328.4核电厂 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4部分:渗透检测
NB/T 20328.5核电厂 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5部分:磁粉检测
SJ 20893不锈钢酸洗 与钝化规范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结构模块structural module
在工厂加工制造,并在现场拼装安装的土建结构相关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或钢结构,包括钢板混凝土模块、钢模板模块、钢框架模块等。
3.2子组件sub assembly
将相连的若干子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结构体。
3.3 子模块sub-module
构成结构模块的结构单元。
3.4定位点(DP) datum point
标注在子模块上的基准点。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7.120.20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备案号:57412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412—2017
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e module assembly and acceptanceinPWRnuclearpowerplant
2017-02-10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7-07-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NB/T20412—2017
本标准由国核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赵有生、张洪瑞、孙兰、郝建、刘卫华、瀚武钧、庄伟杰、苟敏、朱子坤、程亮、章中华、刘利军、高飞、刘天宇。I
1范围
NB/T20412—2017
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结构模块的现场组装和验收。其它堆型结构模块组装及验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B/T20003.7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真空盒泄漏检测NB/T20003.8
NB/T20328.2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2部分:超声波检测NB/T2032.8.3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3部分:射线检测NB/T20328.4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4部分:渗透检测NB/T20328.5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另一规范第5部分:磁粉检测SJ20893不锈钢酸洗与钝化规范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3.1
structuralmodule
结构模块
在工厂加工制造,并在现场拼装安装的土建结构相关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或钢结构,包括钢板混凝土模块、钢模板模块、钢架模块等。3.2
+sub-assembly
子组件
将相连的若干子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结构体。3.3
子模块sub-module
构成结构模块的结构单元。
定位点(DP)datumpoint
标注在子模块上的基准点。
4总则
NB/T20412—2017
4.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4.2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起重工、焊工、电工、脚手架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许可证书。焊工/焊接操作工、无损检测作业人员还应按照设计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4.3从事核安全相关物项的焊接、无损检测活动的焊工/焊接操作工应按HAF603的要求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无损检测作业人员应按HAF602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4.4施工中所采取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防火等措施,应执行现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4.5施工及质量验收内容和指标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本标准执行。5结构模块组装
5.1般规定
5.1.1子模块进场应进行接收检查,并形成接收检查记录。5.1.2原材料、焊接材料、防腐材料、构配件等应按技术要求、相关程序进行验收和管理。5.1.3施工机具应检验合格,测量、计量器具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满足施工精度要求。5.1.4不锈钢在加工或组装过程中应防止污染。5.1.5结构模块组装应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5.1.6结构模块组装及组装完成后均应做好成品保护和维护。5.2组装场地
5.2.1模块组装区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并合理规划通道及作业区域,地面承载能力应满足施工作业要求,5.2.2在组装区域内应建立测量微网,并设立测量基准点。5.2.3应设置组装平台,其结构、规格应满足结构模块的组装和运输要求。5.2.4组装平台施工完成后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组织验收,并形成检查记录。5.3放线
5.3.1宜在组装平台上按照图纸要求划出控制线(包括模块就位的中轴线、边界线、标高控制线等),并做好标识。
5.3.2子组件(子模块)组装检查合格后,可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可视面上划出中心线,作为调整垂直度的测量控制线。
5.3.3吊装
5.3.4子组件(子模块)吊装前,应在组装平台上放置垫块找平,并防止模块表面划伤。5.3.5子组件应在拼装焊接完成检查合格后翻转竖立。5.3.6吊装时应设置合适的吊点,选择合适的吊索具,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模块变形。5.3.7子组件(子模块)就位后应设置缆风绳,吊车摘钩前,应确认组件固定牢固。5.4组装
5.4.1子组件(子模块)在组装平台上组对时,应按设计要求控制模块的平面度、垂直度;各定位点的相对位置、模块底边的直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4.2对接缝的错边量及间隙应满足设计要求,调整时应考虑焊接收缩量。5.4.3模块组对错边调整可采用图1~图2所示的方法2
说明:
斜边钢板
斜边钢板应焊接固定在模块钢板上。楔块
图1错边调整工装示意图
NB/T204122017
斜边钢板
模块钢板
5.4.4子模块组对时,可用组对工装(如图2所示)进行调整,满足要求后,方可焊接。A向视
说明:
通孔方铁应焊接固定在子模块.上;锥棒护块焊接固定在背杆.上。图2组对工装示意图
A向解视放大
5.4.5子组件(子模块)垂直度、标高、位置调整满足要求后,应与平台固定。锥神
维样护块
通孔方铁
5.4.6子组件(子模块)之间的连接缝焊接前宜先点焊定位,并按照表8的要求对结构模块的整体尺寸、平面度及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合格后正式施焊。5.4.7子组件(子模块)焊接过程应监控焊接变形,确保模块总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5.4.8子组件(子模块)组装应考虑设备及机械模块的引入时机及临时固定。3
NB/T20412--2017
5.5测量
5.5.1应以同一个定位点为基准进行组对测量,尺寸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参见图3)。X3±4
(YI±A)
定位点A
子模块A
说明:
(Y3±A)
(Y2±4)
定位点B
子模块B
1、X1、X2、X3、Y1、Y2、Y3—各子模块定位点的间距;2、4——公差值。
定位点C
子模块C
图3尺寸测量链示意图
定位点D
子模块D
5.5.2测量子组件的平面度,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测量方法参见附录A)。5.5.3组对前后子组件(子模块)均应复核外形尺寸及形位偏差,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5.5.4模块的角钢梁、预埋件等附件的安装应通过定位点来测量定位。5.6焊接
5.6.1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的选择应与母材相匹配,按设计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并按批准的程序要求贮存、烘于、发放、使用及回收。5.6.2焊接用气应符合设计技术条件要求。5.6.3焊接工艺评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按批准的工艺评定编制相应的焊接工艺规程。5.6.4全熔透焊缝的根部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产生焊渣的焊接方法,应进行背部清根或加衬垫。
5.6.5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工件不受有害物的污染。5.6.6焊接坡口加工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如采用火焰或等离子切割方法进行坡口加工时,应去除热影响区。
5.6.7母材坡口两侧各25mm范围内的待焊表面应清理干净,无影响焊缝质量的缺陷。5.6.8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焊接变形。5.6.9焊接作业应遵循经批准的焊接工艺文件,并做好焊接记录。5.6.10双相不锈钢焊接应重点控制焊前预热温度、焊接线能量及道间温度,并作好检查记录。采用钢垫板焊接工艺时,垫板与待焊工件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2mm。5.6.11
5.6.12坡口背部的垫板在焊缝长度方向上应连续,垫板厚度应不小于6mm。NB/T20412—-2017
5.6.13对接焊缝焊接施工完成后,应检测焊缝,检测结果应满足表1、表3、表4要求。5.6.14采用角焊缝连接的两个组件应尽可能贴紧,根部间隙应不大于5mm,角焊缝焊脚尺寸应随根部间隙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5.6.15在双相不锈钢湿面上焊接临时附件应征得设计方认可,并按批准的焊接工艺文件实施。临时附件去除后,应按5.8.4和5.8.6要求进行无损检测。5.6.16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两次,两次以上返修技术措施,应经批准后实施。5.7无损检测
5.7.1焊缝无损检测方法和抽检比例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按表1执行。5.7.2焊缝抽检应具有代表性,应覆盖各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每名焊工,自动焊接应覆盖每台焊机。焊缝抽检长度应不小于100mm(除非结构限制长度不足)。如焊缝抽检结果不能满足验收标准,非全检焊缝应再选取10%进行检测。第二次选点应与第一次选点直接相邻。若第二次选点仍不能满足验收标准,选点所在的焊缝应全部检测。5.7.3返修焊缝应按原设计或规范要求重新进行无损检测。5.7.1焊接临时附件去除后,对切除焊缝处的模块本体母材处理后应进行100%的目视检测;当母材为碳钢时,应进行100%的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当母材为不锈钢时,应进行100%的渗透检测。5.7.5焊缝应冷却到环境温度且不锈钢焊缝应在完成焊接24h后,进行无损检测。5.7.6除相关产品设计文件或采购技术文件有特殊规定外,无损检测要求如下:a)超声波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328.2的要求执行:b)射线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328.3的要求执行:c)渗透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328.4的要求执行:d磁粉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328.5的要求执行:e)目视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003.7的要求执行:f)真空盒泄漏检测及验收应按照NB/T20003.8的要求执行。表1
焊缝无损检测要求和检测比例
焊缝类型
所有焊缝
全熔透焊缝
碳钢全熔透焊缝
不锈钢或异种钢全熔透焊缝
湿面双相不锈钢全熔透根部焊缝湿面双相不锈钢全熔透最终焊缝碳钢部分熔透焊缝
不锈钢或异种钢部分熔透焊缝
湿面双相不锈钢或异种钢角焊缝附件安装
5.8.1栓钉
检测要求
目视检测
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磁粉检测或着色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真空盒泄漏检测
磁粉检测或着色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
着色渗透检测+真空盒泄漏检测
检测比例
检测范围可按每一条焊缝
的10%或者按每十条焊缝
中选一条焊缝的100%应
随机选择检测区域。
NB/T20412—2017
5.8.1.1栓钉的焊接作业应遵照已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5.8.1.2模块组装过程中需临时移除栓钉时,宜在靠近栓钉根部5mm处切割,待相关施工完成后,按设计要求焊接栓钉。
5.8.1.3恢复及新增加的栓钉的规格、材质、安装间距及偏差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8.1.4螺柱焊作业前每名焊工应按附录B方法进行试焊:试焊合格后才能正式焊接。5.8.1.5栓钉应按照表9的要求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如焊接飞边不完整,可采用手工焊修补。修补焊缝至少超出无缺陷长度10mm。5.8.2角钢梁、牛腿、机械连接件、预埋板、检漏槽5.8.2.1安装应按图纸要求测量并划线定位安装。5.8.2.2焊接应按焊接工艺要求及5.7执行。5.8.2.3安装焊接完成后,应在原测量位置进行复测5.8.2.4机械连接件接头应按设计要求的旋入量及力矩值拧紧。5.8.2.5检漏槽端部封堵板焊接前应完成吹扫及清洁度检查。5.9防腐
5.9.1涂装
碳钢表面应按照设计进行涂装防腐,设计无要求时按表5执行:不需涂装的部位(钢板与混5.9.1.1
凝土接触面、机加工面等)应保护良好。5.9.1.2涂装前的表面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5、6执行并作好检查记录。5.9.1.3在油漆涂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油漆产品的要求进行涂装工艺评定。5.9.1.4无特别要求时,应在表面处理合格后4h内喷涂油漆并作好记录。5.9.1.5补漆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所有现场碳钢焊缝及模块本体油漆破损位置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补漆;b)补漆前,应对碳钢焊缝区域进行表面处理;应清除铁锈、焊渣、毛刺、飞溅物等杂质,并清除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被清理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c)对漆膜损坏但基材未暴露,可将损坏面漆除去,露出底漆,并打磨成毛面:d)对漆膜损坏且基材已暴露的,应将损坏油漆除去,露出金属基材,并打磨成毛面恢复表面粗糙度:
e)表面处理完成后应按油漆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书修补漆膜。修补后干膜厚度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
f进行油漆涂装作业时,应采取措施以避免油漆滴落和污染其周围其他物项。5.9.2酸洗、钝化
5.9.2.1不锈钢及其焊缝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酸洗钝化处理。5.9.2.2不锈钢酸洗钝化前应进行脱脂处理。5.9.2.3不锈钢完成洗、钝化后应立即彻底清洗干净,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7执行并作好检查记录。
6成品保护
6.1应制定成品保护方案。
6.2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清洁度等级对模块进行清洁。6.3在组装、吊装、运输与存储期间,应采取防护、防变形措施。6.4模块上外露的螺纹等应采取防锈措施。7验收
7.1一般规定
7.1.1质量检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并获得授权。7.1.2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应及时填写并签字齐全。7.1.3质量检验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试验设备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7.2原材料、构配件、子模块进场验收7.2.1原材料、构配件、子模块入场均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NB/T20412—2017
7.2.2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条不应有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等缺陷,焊剂不应受潮结块。7.2.3栓钉及焊接瓷环的规格尺寸及偏差应符合GB10433中的规定。7.3结构模块组装质量验收
7.3.1子组件组装质量验收
7.3.1.1子组件焊接完工后应按设计图纸和文件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若设计图纸和文件的无要求时,应按表2要求进行检查。
表2子组件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
平面度
子模块间的垂直定位线(X-Z、Y-Z)间距公差子模块定位线(X-Y)标高公差
外形尺寸
焊缝质量
质量要求
允许差小于等于10mm
(跨焊缝处14mm)
允许偏差士6mm
允许偏差土3mm
允许候差土6mm
见表3
附录A
长、宽、对角线
7.3.1.2设计文件无要求时,焊缝质量应满足表3要求,焊缝无损检测按表4要求检查。7
NB/T20412-2017
检查项目
对接焊缝坡口
对接焊缝组对间隙
焊缝外观
焊缝咬边
焊缝余高
对接焊缝错边量
角焊缝
检查项目
着色渗透检测
磁粉检测
射线检测
超声波检测
真空盒泄漏检测
7.3.1.3防腐
表3焊缝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
质景要求
按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0~4mm:4mm~12mm(加势板)焊缝的表面应无粗糙的波纹、沟槽、焊瘤以及大的凸起和凹坑:焊道应与母材熔合良好、平滑过渡;应无影响最终无损检测的焊渣、飞溅物、污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电弧击伤应彻底清除
深度小于等于0.8mm:允许任何300mm长度内累积咬边长度为50mm的咬边存在
允许偏差小于等于3mm
不大于对接缝较薄板板厚r的10%,且小于等于3mm:板厚小于16mm时,错边景不大于1.6mma)不锈钢角焊缝焊脚尺寸不应小于设计值:b)碳钢及低合金钢角焊缝焊脚尺寸:1)所有情况下,焊脚尺寸不足的部分不应超过焊缝长度的10%:
2)任何连续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当其小于规定的公称尺寸(L)而符金下述规定数值(U)时,应视为合格:当规定的公称尺寸L≤5mm时,在此基础上允许的减少量U应小于等于1.5mm:当规定的公称尺寸满足5mm8mm时,在此基础上允许的减少量U应小于等于3mm。
表4焊缝无损检测要求
质最要求
按设计要求或5.8的要求
按设计要求或5.8的要求
按设计要求或5.8的要求
按设计要求或5.8的要求
按设计要求或5.8的要求
NB/T20003.7
NB/T20328.4
NB/T20328.5
NB/T20328.3
NB/T20328.2
NB/T20003.8
防腐应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应满足表5要求:表面清洁度应满足表6要求。8
检查项目
表面油脂处理
表面清洁度
表面处理等级
表面处理粗糙度
底漆漆膜厚度
环氧面漆漆膜厚度
漆膜外观
表5防腐施工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质嫩要求
无油脂
见表6
ISO8501-1
50μm~80μm
50μm~150μm
100μm~200μm
无流挂、针孔、刷痕、起皱、裂纹、气泡表6表面清洁度检查验收项目及质量要求检查项目
检查是否有漏补漆部位
检查模块是否有锈蚀部位
检查模块是否附着油脂、石油之类的污染物检查模块是否附着混凝土之类的污染物模块整体清洁度检查是否合格
酸洗钝化
质最要求
无漏补漆部位
无锈蚀部位
无油脂、石油类污染物
无混凝土污染
符合规范要求
酸洗钝化应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否则应满足表7的要求。表7酸洗钝化检查项目及质量要求序号
检查项目
钝化膜完整性
表面清洗残液PH值
7.3.2结构模块总装质量验收
质最要求
NB/T20412—2017
a)经机械加工的零件敲洗后应保持不锈钢原有色泽:b)酸洗后化学钝化的零件表面为略带黄色的灰色。应无游离铁等阳极性夹杂物。每9m2内随机抽检不少于5处:检测方法参见附录D。
SJ20893不锈
钢酸洗与钝化
结构模块总装焊接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和文件的要求进行验收,若设计无明确要求,应满足表8的要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NB能源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