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3056-2016 25Gbit/s 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
标准号:
YD/T 3056-2016
标准名称:
25Gbit/s 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993.5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056-2016.25Gbit/s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EML)subassembly.
1范围
YD/T 3056规定了25.78Gbit/s 或27.95 Gbit/s带制冷器的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组件的缩略语、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YD/T 3056适用于100Gbit/s CFP封装形式互连模块用25.78Gbitls或27.95 Gbit/s带制冷器的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组件(以下简称25Gbit/s)。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6125-2011电子电气产 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 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YD/T 701-1993半 导体激光二极管组件测试方法
YD/T 111.2-2001 SDH 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光发送模块
YD/T 1272.1-2003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一部分: LC型
YD/T 1272.3-2015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3部分: SC型
YD/T 1321.2-2004具有复用一去复用功能的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 第二部分: 10Gb 光收发合一模块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056-2016
25Gbit/s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25Gbit/s electro-absorptionmodulated laser(EML)subassembly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可靠性试验
8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试验方法
可靠性试验要求
失效判据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25Gbit/s电吸收调制器(EML)组件外形封装尺寸及管脚定义YD/T3056-2016
YD/T3056-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EEE802.3ba-2010《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分:CSMA/CD的接入方法及物理层规范-第4节》和ITU-TG.959.1-2011《光传输网络物理层传输》,并结合我国光通信用光发射器件的研制情况而制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小平、李媛媛、赵先明、龚雪、赵文玉、陈悦、武成宾、严雄武。I
HiiKANiKAca
1范围
25Gbit/s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YD/T3056-2016
本标准规定了25.78Gbit/s或27.95Gbit/s带制冷器的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组件的缩略语、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00Gbit/sCFP封装形式互连模块用25.78Gbit/s或27.95Gbit/s带制冷器的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组件(以下简称25Gbit/s)。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O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YD/T701-1993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组件测试方法YD/T1111.2-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光发送模块YD/T1272.1-2003光纤活动连接器第一部分:LC型YD/T1272.3-2015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YD/T1321.2-2004具有复用-去复用功能的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第二部分:10Gb光收发合一模块
YD/T1812.1-200810Gbit/s同轴连接型光发射组件(TOSA)和同轴连接型光接收组件(ROSA)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第1部分:10Gbit/s无制冷TOSAYD/T1812.2-200910Gbit/s同轴连接型光发射组件(TOSA)和同轴连接型光接收组件(ROSA)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第2部分:10Gbit/s有制冷TOSAYD/T2342-2011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YD/T2798.1-2015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第1部分:单波长型SJ/T11364-2014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MIL-STD-883J:2013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departmentofdefensetestmethodstandardmicrocircuits
TelcordiaGR-468-CORE:2004用于通信设备的光电器件通用可靠性保证要求(GenericReliabilityAssurance Requirement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ed in TelecommunicationsEquipment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iiKAoNiKAca
YD/T3056-2016
4术语和定义
10oGbit/sForm-factorPluggableContinuous Wave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Extinction Ratio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Flex Printed Circuit
Ground
Integrated Circuit
Optical Isolation
Non Return to Zero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Transmitter and Dispersion PenaltyThermo-Electric Cooler
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100Gbit/s可插拔
连续波
电吸收调制激光器
消光比
静电放电
柔性印制电路
集成电路
光隔离度
非归零
边模抑制比
发送和色散代价
热电制冷器
光发射组件
YDT1111.2-2001,YD/T1321.2-2004和YD/T1812.2-200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5技术要求
5.1分类
按传输距离可分为:
40km。
按速率可分为
-25.78Gbit/s光发射组件:
27.95Gbit/s光发射组件。
按结构可分为:
-内置驱动IC结构:
外置驱动IC结构。
按波长可分为:
中心波长1295.56nm;
一中心波长1300.05mm
-中心波长1304.58nm;
一中心波长1309.14nm。
5.2眼图模板
用25Gbit/sNRZ信号,以内置式电吸收的方式来调制组件,可能产生信号失真(或畸变),包括脉冲上升、下降等。一般应对这些特征进行控制,以免光接收机灵敏度过分劣化。组件输出在NRZ码型光信号条件下应符合图1所示及表1要求2
iiKAoiKAca
3极限条件
组件的极限条件见表2。
参数名称
存储温度
工作时壳体温度
输出光功率
激光器正向工作电流
激光器反向电压
背光检测二极管正向工作电流
背光检测二极管反向工作电压
驱动IC提供电压
调制器调制控制电压
调制器调制偏置电压
交叉点控制电压
TEC工作电压
TEC工作电流
FPC焊接温度
FPC焊接时间
静电放电
X2X3 1-X31-X2 1-XI
归一化时间
图1发射眼图模板
表1眼图模块参数
极限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YD/T3056-2016
HiiKAoNiKAca
YD/T3056-2016
推荐工作条件
组件的推荐工作条件见表3。
参数名称
工作环境温度
工作时壳体温度
输出光功率
激光器正向工作电流
背光检测二极管反向工作电压
TEC工作电压
TEC工作电流
5.5光电特性要求
5.5.1组件的波分复用通道波长
组件的波分复用通道波长见表4。表3推荐工作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表4组件的波分复用通道波长
组件的光电特性
组件的光电特性见表5。
表5主要光电特性
阀值电流
平均发射光功率
激光器正向工作电流
激光器正向工作电压
消光比
拐点电流
跟踪误差
边模抑制比
光隔离度
光谱线宽
发送和色散代价
等效输入阻抗
RF回损
测试条件
Top=+25℃
Top=+25℃
Ref Top=+25℃
Top=+25℃
Top=+25℃ (0G~8G)
(8G~14G)
(14G~20G)
最小值
最大值
波长范围(nm)
1294.531296.59
1299.021301.09
1303.54~1305.63
1308.091310.19
最大值
典型值50±5
HiiKAoNiKAca
调制带宽(-3dB)
背光探测器监视电流
背光探测器暗电流
背光探测器等效电容
TEC工作电流
TEC工作电压
TEC功耗
热敏电阻阻值
热敏电阻B值
调制器驱动电压
调制器高电平偏置电压
差分输入单端
差分输入偏置端
驱动IC提供电压
调制器调制控制电压
调制器调制偏置电压
交叉点控制电压
a激光器的工作条件为:
管芯温度40℃~45℃;
一工作电流范围内:
比特率:25.78Gbit/s或27.95Gbit/s:-码型:PRBS231-1
眼图模板:见5.2
表5(续)
测试条件
VRp=5V
VRp=5V
VRP=5V ;-1MHz
Teae=70℃
Tease=70℃
Tease=70℃
Tset=-25℃
25℃~75℃
只针对驱动外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外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只针对驱动内置结构
最小值
25Gbit/s电吸收调制器(EML)组件外形封装尺寸及管脚定义25Gbit/s电吸收调制器(EML)组件外形封装尺寸及管脚定义见附录A。环保符合性
最大值
YD/T3056-2016
25Gbit/s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的组成单元分类应符合GB/T26572-2011中表1的规定,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按GB/T26125-2011规定检测,应符合GB/T26572-2011中表2的要求测试方法
测试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要求应满足GB/T2421.1-2008中5.3的要求。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应在测试报告上写明测试环境条件。5
TiiKAoNiKAca
YD/T3056-2016
6.2测试仪器要求
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在规定的有效校准期内,如无特殊说明,其精度应高于所测参数精度至少一个数量级。
6.3测试方法
6.3.1阈值电流
按YD/T701-1993中3.3要求进行。6.3.2平均发射光功率
按YD/T2798.1-2015中5.1要求进行,将25Gbit/sTOSA组件安装到测试板上,替代被测光模块。6.3.3激光器正向工作电压
按YD/T701-1993中3.1要求进行。6.3.4激光器正向工作电流
按YD/T701-1993中3.2要求进行。6.3.5跟踪误差
按YD/T701-1993中3.15要求进行。6.3.6中心波长、边摸抑制比、光谱带宽按YD/T2798.1-2015中5.9、5.10、5.11要求进行,将25Gbit/sTOSA组件安装到测试板上,替代被测光模块。
6.3.7RF回损
按YD/T1812.2-2009中6.3.5要求进行。6.3.8调制带宽
按YD/T1812.1-2008中6.3.10要求进行。6.3.9背光探测器监视电流
按YD/T701-1993中3.9要求进行。6.3.10眼图测试,消光比
按YD/T2798.1-2015中5.3、5.4要求进行,将25Gbit/sTOSA组件安装到测试板上,替代被测光模块。
6.3.11发送和色散代价
按YD/T2798.1-2015中5.14要求进行,将25Gbit/sTOSA组件安装到测试板上,替代被测光模块7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同6.1。
试验方法
按YD/T2342-2011进行测试。
可靠性试验要求
可靠性试验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HiiKAoNiKAca
试验项目
可焊性(无铅)
静电放电敏感度
机械冲击
变频振动
热冲击be
内部水汽含量c
高温储存
低温储存
温度循环
恒定湿热
寿命(高温)
表625Gbit/s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组件可靠性试验要求引用标准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MIL-STD-883J:201
方法3015.9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3.3.1.1.1
Telcordia GR-468-
CORE:2004
3.3.1.1.2
Telcordia GR-468-
CORE:2004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3.2.10.1.1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Telcordia
GR-468-CORE:2004
试验条件
不要求蒸汽老化,焊槽法,温度280℃土5℃,时间5s(光学参数不做考察)人体放电模型
加速度500g,脉冲持续时间1.0ms,冲击次数:每方向5次,方向Xi、X2、Yi、Y2、22
加速度:20g,频率:20Hz~2000Hz,扫频速率:4min/循环,循环次数:4循环/轴向,方向X、Y、Z
A7-100℃0℃~100℃
<5000×10-
储存温度:85℃,
循环次数:15
时间2000h
储存温度:-40℃,时间72h
温度范围-40℃~+85℃,温度变化速率>10℃C/min,极限温度下的停留时间不小于10min,循环次数:500次
温度:85℃,相对湿度:85%,时间:500h最高工作温度和正常工作条件下,时间:2000h
注:LTPD一批允许不合格品率,SS一最少样品数,C一允许失效数不要求参数测试,可用参数不合格的产品进行:b.仅适用于气密性封装的产品
11失效判据
11.1.1各项试验完成后,出现下列故障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a)外壳破裂或有裂纹、内部的元器件发生脱落YD/T3056-2016
抽样要求
YD/T3056-2016
b)在相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下,试验前后,光电特性参数不满足表5规定:c)國值变化量超过20%,组件不能正常工作。12检验规则
12.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12.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为常规检验和抽样检验。12.2.1常规检验
常规检验应百分之百进行,检验项目如下:a)性能检测:按6.3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表5规定。b)高温加电老化:
一在最大工作温度下,组件在正常工作状态,老化时间至少24h;一恢复: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1h后按6.3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一失效判据:阅值电流、光功率、背光电流不满足表5要求,或者光功率变化量大于1dB,c)温度循环:
一非工作状态,极限温度一40℃、+85℃,循环次数20次,高、低温维持时间30min,温度变化速率大于或等于10C/min。
一恢复: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1h后按6.3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一失效判据:阈值电流、光功率、背光电流不满足表5要求或或者光功率变化量大于1dB12.2.2抽样检验
从批量生产中生产的同批或若干批产品中,按GB/T2828.1-2012规定,取一般检查水平IⅡI,接收质量限(AQL)和检验项目如下:
a)外观:
一AQL取1.5:
一检验方法:目测,符合表面无明显划痕,无各种污点,产品标识清晰牢固的要求。b)性能检测:
一AQL取0.4;
一检验方法:按6.3的规定进行测试,检验项目同6.3,其结果符合表5规定。12.3型式检验
12.3.1检验条件
组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定型时或已定型产品转场时: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长期停产12个月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定型时的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e)正常生产24个月后: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8
12.3.2检验要求
在进行型式检验前,按6.3要求,对样品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12.3.3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及抽样方案见表612.3.4样品的使用规则
样品的使用规则如下:
a)凡经受了型式检验的样品,一律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使用:b)在不影响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条件下,一组样品可用于其他分组的检验和试验12.3.5产品不合格的判定
YD/T3056-2016
各项试验完成后,不合格判定按7.3条规定执行,若其中任何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时,则判该批不合格。bzxZ.net
12.3.6不合格批的重新提交
当提交型式检验的任一检验批不符合表5中规定的任一分组要求时,应根据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对不合格的检验分组重新提交检验。重新检验应采用加严抽样方案。若重新检验仍有失效,则该批拒收。如通过检验,判为合格。但重新检验不得超过2次,并应清楚标明为重新检验批。12.3.7检验批的构成
提交检验的批,可由一个生产批构成,或由符合下述条件的几个生产批构成:一这些生产批是在相同材料、工艺、设备等条件下制造出来的:若干个生产批构成一个检验批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13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1标志
13.1.1标志内容
每个产品应标明产品型号、规格、编号、批的识别代码等标志13.1.2标志要求
进行全部试验后,标志应保持清晰。标志损伤了的产品应重新打印标志,以保证发货之前标志的清晰。
13.1.3污染控制标志
产品的污染控制标志应按SJ/T11364-2014第5章规定,在包装盒或产品上打印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志。
13.2包装
产品应有良好的包装及防静电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包装盒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生产厂家、产品执行标准号、防静电标识、激光防护标志等。包装盒内应有产品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简要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极限工作条件、安装尺寸和管脚排列、使用注意事项等,13.3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可用常用的交通工具运输,运输中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袭,烈日曝晒和猛烈撞击。13.4储存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
- YD/T1889-2009 手柄电话助听器耦合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YD/T2327-2011 ADSL 系统计费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 YD/T3272-2017 LTE FD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 YD/T1678-2007 2GHz cdma200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高速分组数据(HRPD)(第二阶段)接入网(AN)
- YD/T2513-2013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家庭基站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 YD/T3038-2016 钓鱼攻击举报数据交换协议技术要求
- YD/T1122-2001 寻呼系统空中接口协议(EPOC 寻呼码)
- YDN140-2006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 YD/T550-1992 纵横接线器
- YD/T2378-2011 通信用 240V 直流供电系统
- YD/T2787-2015 移动转售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互联业务功能要求
- YD/T2294-2011 统一 IMS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 YD/T2372-2011 支持 IPv6 的接入网总体技术要求
- YD/T2068.3-2010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3部分:基于 CORBA 技术的网络资源模型设计
- YD/T1968-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