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卫生行业标准(WS) >>
- WST 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 标准号: - WST 378-2013
- 标准名称: -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 标准类别: - 卫生行业标准(WS)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内容
标准内容部分标准内容:
					
					I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imulating factor onthe treatment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2013-03-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3-07-01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WS/T378-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志伟、王桂林、姜恩海、罗庆良、冯四洲、张凤奎。1范围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WS/T378-—2013
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效射病治疗中造血刺激因子的应用原则、应用方法、剂量及停药指证。本标准适用于因全身意外受照导致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造成的造血系统损伤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199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GBZ1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 external exposure;ARS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当受到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即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上根据其临床特点、受照剂量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脑型急性放射病。3.2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onemarrowformof acuteradiationsickness造血型急性放射病hetnatopoietic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轻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3.3www.bzxz.net
造血细胞因子hematopoieticcytokines具有调节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其功能的一大类细胞因子,按照其作用特性分为造血生长因子(又称造血刺激因子)和造血抑制因子。3.4
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s:HGF具有刺激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其功能的一大类细胞因子,包括集落刺激因子和造血辅助因子。3.5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某些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能刺激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主要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魔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1
WS/T378—2013
(EPO)、白细胞介素3(IL-3)等。3.6
造血辅助因子hematopoieticcofacton某些造血生长因子本身无集落刺激活性,但与其他血生长因子协同作用时,可增加集落的大小和数量。主要包括干细胞因子(SCF)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4应用原则
4.1全身或身体大部分吸收剂量估计达3Gy10Gy即可使用造血刺激因子治疗大于60岁的老人、小于12岁的儿童及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吸收剂量可降低到2Gy。4.2受照后5h内出现腮腺肿大、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首选G-CSF治疗,其次GM-CSF:当上述症状较严重或者上述症状出现在1h内时,联合使用造血刺激因子效果更好,首选G-CSF+TPO,其次GM-CSF十IL-11,当出现红细胞减少时可联合应用EPO。4.3造血刺激因子应于受照后24h内尽早使用:应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副作用和造血系统的恢复情况,对症处理并调整剂量,详见附录A。5应用方法与剂量
5.1G-CSF推荐剂量是5ug/(kg·d)10μg/(kg-d),GM-CSF推荐剂量5μg/kg·d)~10μg/(kg·d),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推荐使用剂量详见附录B。5.2白细胞介素11(IL-11)的推荐用量是25ug/kg·d)~50μg/(kg·d),皮下注射。5.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推荐剂量是300U/Ckg·d)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5.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推荐剂量是100U/kg:d)~150U/(kg?d),每周给药2~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
6停药指证
6.1GM-CSF或G-CSF用药过程应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待白细胞恢复至4.0X10个/L以上,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1.0×10°个/L时即应停用:停药后白细胞下降至3.0×10°个/L以下时可再继续应用,直到维持在4.0×10°个/L以上6.2TPO或IL-11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待血小板恢复至100×10个/L以上时停用6.3当血红蛋白维持在>120g/L、HCT≥36%时可考虑停用EPO;有条件的单位可监测EPO浓度,并依此调整EPO的剂量和用药时间。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WS/T378—2013
A.1CSF在临床应用一般是很安全的,GM-CSF较GCSF的不良反应重且发生率略高,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且出现,应停止使用。2EPO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红细胞压积,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期间铁需求量增加,如果患者血清铁A.2
蛋白低于1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应同时补充铁剂;还应监测血压,并调节降压药的用量,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A.3重组人IL-11可以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2倍,停药后可恢复;还可以导致钠水储留,用药时应注意。
A.4对于辐射事故造成的急性放射病的处理可参照GB/T18199.GBZ104进行处理。3
WS/T378—20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见表B.1。表B.1美国国家战略储备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造血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化
非格司亭
GM-CSF
皮下注射5pg/(kg·d)皮下注射5μg/(kg.d)ANC>1.0×10个/L
皮下注射6mg/次
体重>45kg同成人量
皮下注射5μg/Ckg·d)皮下注射5μg/(kgd)ANC1.0X10°个/
慎用疾病
镰状组胞血红蛋白病,严
C级(按成人用量)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ARDS,中性粒细胞恢复时
发生肺浸润时考感停药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严
C级(按成人用量)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ARDS
C级(按成人用量)
镶状细胞血红蛋白病,严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ARDS,中性粒细胞恢复时
发生肿浸润时考虑停药
,指药物对妊娠的危险等级,C级表示该级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害处以后方可使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78—2013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imulating factor onthe treatment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2013-03-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3-07-01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WS/T378-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志伟、王桂林、姜恩海、罗庆良、冯四洲、张凤奎。1范围
造血刺激因子在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WS/T378-—2013
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效射病治疗中造血刺激因子的应用原则、应用方法、剂量及停药指证。本标准适用于因全身意外受照导致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造成的造血系统损伤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199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GBZ1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 external exposure;ARS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当受到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即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上根据其临床特点、受照剂量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脑型急性放射病。3.2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onemarrowformof acuteradiationsickness造血型急性放射病hetnatopoieticformofacuteradiationsickness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轻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3.3www.bzxz.net
造血细胞因子hematopoieticcytokines具有调节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其功能的一大类细胞因子,按照其作用特性分为造血生长因子(又称造血刺激因子)和造血抑制因子。3.4
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s:HGF具有刺激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其功能的一大类细胞因子,包括集落刺激因子和造血辅助因子。3.5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某些造血生长因子在体外能刺激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主要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魔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1
WS/T378—2013
(EPO)、白细胞介素3(IL-3)等。3.6
造血辅助因子hematopoieticcofacton某些造血生长因子本身无集落刺激活性,但与其他血生长因子协同作用时,可增加集落的大小和数量。主要包括干细胞因子(SCF)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
4.1全身或身体大部分吸收剂量估计达3Gy10Gy即可使用造血刺激因子治疗大于60岁的老人、小于12岁的儿童及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吸收剂量可降低到2Gy。4.2受照后5h内出现腮腺肿大、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首选G-CSF治疗,其次GM-CSF:当上述症状较严重或者上述症状出现在1h内时,联合使用造血刺激因子效果更好,首选G-CSF+TPO,其次GM-CSF十IL-11,当出现红细胞减少时可联合应用EPO。4.3造血刺激因子应于受照后24h内尽早使用:应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副作用和造血系统的恢复情况,对症处理并调整剂量,详见附录A。5应用方法与剂量
5.1G-CSF推荐剂量是5ug/(kg·d)10μg/(kg-d),GM-CSF推荐剂量5μg/kg·d)~10μg/(kg·d),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推荐使用剂量详见附录B。5.2白细胞介素11(IL-11)的推荐用量是25ug/kg·d)~50μg/(kg·d),皮下注射。5.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推荐剂量是300U/Ckg·d)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5.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推荐剂量是100U/kg:d)~150U/(kg?d),每周给药2~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首选皮下注射。
6停药指证
6.1GM-CSF或G-CSF用药过程应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待白细胞恢复至4.0X10个/L以上,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1.0×10°个/L时即应停用:停药后白细胞下降至3.0×10°个/L以下时可再继续应用,直到维持在4.0×10°个/L以上6.2TPO或IL-11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待血小板恢复至100×10个/L以上时停用6.3当血红蛋白维持在>120g/L、HCT≥36%时可考虑停用EPO;有条件的单位可监测EPO浓度,并依此调整EPO的剂量和用药时间。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WS/T378—2013
A.1CSF在临床应用一般是很安全的,GM-CSF较GCSF的不良反应重且发生率略高,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且出现,应停止使用。2EPO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红细胞压积,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期间铁需求量增加,如果患者血清铁A.2
蛋白低于1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应同时补充铁剂;还应监测血压,并调节降压药的用量,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A.3重组人IL-11可以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2倍,停药后可恢复;还可以导致钠水储留,用药时应注意。
A.4对于辐射事故造成的急性放射病的处理可参照GB/T18199.GBZ104进行处理。3
WS/T378—20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见表B.1。表B.1美国国家战略储备射工作组(SNSRWG)造血因子推荐使用剂量造血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化
非格司亭
GM-CSF
皮下注射5pg/(kg·d)皮下注射5μg/(kg.d)ANC>1.0×10个/L
皮下注射6mg/次
体重>45kg同成人量
皮下注射5μg/Ckg·d)皮下注射5μg/(kgd)ANC1.0X10°个/
慎用疾病
镰状组胞血红蛋白病,严
C级(按成人用量)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ARDS,中性粒细胞恢复时
发生肺浸润时考感停药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严
C级(按成人用量)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ARDS
C级(按成人用量)
镶状细胞血红蛋白病,严
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ARDS,中性粒细胞恢复时
发生肿浸润时考虑停药
,指药物对妊娠的危险等级,C级表示该级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害处以后方可使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
- WS/T413-2013 血清肌酐测定参考方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WS/T448-2014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 WS/T364.8—2023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 第 8 部分:临床辅助检查
- WS/T13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倍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 WS/T16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丁胺的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 WS376.5-2013 儿童保健基本数据集 第5部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
- WS/T555-2017 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
- WS/T833-2024 蘑菇中毒事件样本采集标准
- WS/T447-2014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 WS/T404.6-2015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6部分 血清总钙、无机磷、镁、铁
- WS/T404.7-2015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7部分 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 WS/T797—2022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 WS/T578.1-2017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1部分:宏量营养素
- WS/T663-2020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 WS/T827—2023 核与放射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标准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