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4/T 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5 10:33:17
- DB34/T1090-2009
- 现行
标准号:
DB34/T 1090-2009
标准名称: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Rape Straw Returning into Field Mechanization TechnicalStandard Based on Rice-Rape Cropping System2009-12-10发布
2009-12-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了提高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水平,规范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根据我省目前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作业技术应用状况和农艺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超波、阎晓明、张健美、吴文革、曹发海、荣松柏、蔡海涛。本标准首次发布。
http://foodmate.net/1范围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DB34/T1090-2009
本标准规定了稽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由机械化作业术语和定义、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对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安全作业、保管的技术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油菜秸秆切碎
应用装有油菜秸秆切碎装置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将油菜秸秆切碎。3.2
秸秆均匀抛撒
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将切碎的油菜秸秆均匀分布于田面,避免秸秆堆积。3.3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应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械或干田秸秆还田机械,对经过前期处理的油菜秸秆及根茬进行旋埋作业,满足水稻种植环节对旋耕、碎土、灭茬、整平、施肥等多项农艺要求的机械化作业。4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
4.1播种方式
宜采用机械直播、人工直播的方式,在前茬腾茬后至10月中旬前适期播种。4.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株形紧凑、结英相对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不易裂荚,利于机械收割的中早熟、高产、双低油菜品种。4.3播种量
根据种子发芽率、播期和土壤情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667m控制在150g~200g。播期晚摘情较差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成苗数量在15000-20000株/667m4.4田块准备
DB34/T10902009
田块要平整,填平田块中的轮辙印痕、深脚印:前留茬高度小于15cm;进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将切碎的水稻秸秆铺撒均匀,并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旋埋作业。4.5机械开沟
根据采用的油菜种植方式确定面宽度,应用开沟机开好摘沟及腰沟、围沟。沟宽18cm24cm,沟深12cm18cm。开沟要求:三沟相通,沟壁坚实,沟底平展。4.6田间管理
按照农艺要求进行施肥、洒水、化除化控、间苗补苗、病虫害防治等。4.7适时收获
在油菜黄熟后期(俗称九成熟),应用具有秸秆切碎及均匀抛撒装置的油菜收割机械,进行机械收获。
5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5.1对油菜秸秆的要求
5.1.1应用油菜收获机械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使割茬以上部分秸秆得到切碎并均勾抛撒在田面。5.1.2将秸秆全量还田,但不宜超过600kg/667m。5.1.3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应小于15cm5.2田块作业条件要求
5.2.1作业前查看、清除通向田间道路上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应加以标志。5.2.2油菜秸秆粉碎、均匀铺撒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进行水田旋耕埋茬作业的,要视田块土壤粘性提前1d~2d放水浸泡软化土壤,土壤吸足水分后保持一定水层利于机械作业,并按农艺要求撒施氮肥。进行干田旋耕埋茬作业的,田块土壤含水率在15%~22%的范围内。5.2.3进行秸杆还由作业前,由块增施基氮肥:每667m增施5kg尿素或15kg碳铵,调节碳氮比促进腐烂。
5.3操作人员要求
5.3.1作业人要经过专业操作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仔细阅读、充分理解所操作机具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按使用说明书实际操作。5.3.2未满18周岁、酒后人员、生病人员不得上机操作,操作机手在作业时要穿适宜的服装,以免被牵挂引起伤害。
6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
6.1作业前机具检查
6.1.1使用前必须向变速箱加足润滑油至检油孔高度位置。所有黄油嘴应注足黄油。检查并拧紧全部联接螺栓。各传动部分必须转动灵活并无异声。6.1.2旋耕灭茬机与拖拉机的挂接牢靠,万向节传动轴在安装时应保证中间方轴节叉、方管节叉的开口须在同一平面内。
6.1.3所选机具动力匹配,作业耕深满足当地农艺要求。6.2作业前的机具调整
6.2.1机具横向调整
在较平的地面将机具降低至旋耕刀尖接近地面,观看左右两端刀尖离地面高度和左右两端开沟器离地面高度是否一致,者不一致,适当调整拖拉机提升拉杆长度,使左右力尖和开沟器离地面高度一致,以保证耕深一致。免费标准bzxz.net
6.2.2机具纵向调整
在机具左右水平调整的基础上,将机具调整至要求的作业耕深,视其万向节传动轴与动力输出轴的夹角是否接近水平,若夹角过大,则通过调节拖拉机上中调整拉杆长度使机具保持前后的水平状态。前n
后水平位置的调整,与耕深调整同时进行。6.2.3耕深调整
6.2.3.1耕作深度的大小,取决于秸杆还田效果及农艺要求。DB34/T1090—2009
6.2.3.2耕深调整是通过耕深调节装置,达到改变耕深和植被覆盖率的要求。耕深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机挂接机构的中调整拉杆来实现,伸长中拉杆耕深变浅,植被覆盖率降低,反之耕深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6.2.3.3耕深调整到达作业要求后,用限位装置限制升降操纵手柄的下降位置,保持作业深度一致。6.3试运转
机具与拖拉机挂接、调整后,将其升离地面,用力扳动旋耕刀轴转动,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异常响声,确定无异常后,再结合动力,转速由低到高,使机具转速达到最高,运转20min~30min后,停车检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作业。6.4秸秆还田机的起步
发动拖拉机,将旋耕机提升到刀尖离田面15cm~20cm,结合动力输出轴,转动1min~2min,挂上工作档,逐步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操作位调节手柄,使旋耕机逐步入土随之加大油门,直至正常耕深为止。
6.5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要点6.5.1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6.5.2秸秆切碎、均勾抛撒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h以上,软化土壤,以利作业:实施干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6.5.3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以Ⅱ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6.5.4耕深控制应≥15cm,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6.5.5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6.5.6土壤适当沉实,于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7对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
7.1对施肥的要求。
7.1.1实施秸秆还田后的施肥量与无秸秆还田的田块相比,应适当增氮、减磷钾。一般中等地力田块杂交水稻每667m施肥纯氮:12kg~14kg、五氧化二磷:4kg~6kg、氧化钾:8kg~10kg。7.1.2全部的磷肥、40-50%的氮肥、50%~60%的钾肥作基肥于耕整地前施入;氮肥基肥、肥与穗肥比例为5:2:3(釉)、4:2:4(梗):钾肥分基肥和拔节壮秆肥两次施用,基肥与壮秆肥比例为5~6:5~4。
7.2对大田水浆管理的要求
7.2.1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d~10d(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cm2cm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7.2.2移栽返青活棵期,薄水至湿润立苗。水稻移栽前田面水层宜为1cm~2cm,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d~7d间歇灌溉,适当晾田,扎根立苗。7.2.3有效分期,浅水勤灌,促根促葉。保持湿润无水层至3cm为宜。7.2.4无效分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提前搁田。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即可搁田;搁田采用“分次轻搁、逐次加重”,控制高峰苗数在成穗数的1.3倍~1.5倍。7.2.5拔节至成熟期,采用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每次灌水3cm~4cm,待自然落干至丰产沟(深15cm左右)底无水1d~2d后,再上新水,自然落干至收割前5d~7d停水晾田。注意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8油菜桔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DB34/T10902009
8.1油菜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8.2耕深≥16cm,耕深稳定性≥85%。8.3水耕水整秸杆覆盖率≥55%,旱耕水整秸杆覆盖率≥70%。8.4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cm。9
安全作业
地头转弯或倒车时要提升机具,严禁作业。作业时机具上严禁站人,不得接近旋转部件。9.2
严禁在工作状态下排除故障。
运输状态时必须锁定拖拉机升降机构,机具应停止转动。9.4
及时清除刀具上的秸草。
作业中听到异常声响,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9.7严禁先入土再结合动力,或急骤下降旋耕机,以免损坏拖拉机及旋耕传动部件。9.8安全防护
9.8.1机械应按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的规定进行安全防护9.8.2机械危险部位按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点
则的规定要求设置永久性安全标志。10保管
作业结束时应清除机器内外的杂物,将各运动部件清洗干净,用清洁润滑油涂敷封存。金品秋伴欧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DB34/T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Rape Straw Returning into Field Mechanization TechnicalStandard Based on Rice-Rape Cropping System2009-12-10发布
2009-12-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090—2009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了提高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水平,规范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根据我省目前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作业技术应用状况和农艺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超波、阎晓明、张健美、吴文革、曹发海、荣松柏、蔡海涛。本标准首次发布。
http://foodmate.net/1范围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DB34/T1090-2009
本标准规定了稽油两熟制油菜秸杆还由机械化作业术语和定义、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对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油菜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安全作业、保管的技术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油菜秸秆切碎
应用装有油菜秸秆切碎装置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将油菜秸秆切碎。3.2
秸秆均匀抛撒
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将切碎的油菜秸秆均匀分布于田面,避免秸秆堆积。3.3
稻油两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应用水田秸秆还田机械或干田秸秆还田机械,对经过前期处理的油菜秸秆及根茬进行旋埋作业,满足水稻种植环节对旋耕、碎土、灭茬、整平、施肥等多项农艺要求的机械化作业。4对油菜栽培的技术要求
4.1播种方式
宜采用机械直播、人工直播的方式,在前茬腾茬后至10月中旬前适期播种。4.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株形紧凑、结英相对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不易裂荚,利于机械收割的中早熟、高产、双低油菜品种。4.3播种量
根据种子发芽率、播期和土壤情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667m控制在150g~200g。播期晚摘情较差时,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成苗数量在15000-20000株/667m4.4田块准备
DB34/T10902009
田块要平整,填平田块中的轮辙印痕、深脚印:前留茬高度小于15cm;进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将切碎的水稻秸秆铺撒均匀,并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旋埋作业。4.5机械开沟
根据采用的油菜种植方式确定面宽度,应用开沟机开好摘沟及腰沟、围沟。沟宽18cm24cm,沟深12cm18cm。开沟要求:三沟相通,沟壁坚实,沟底平展。4.6田间管理
按照农艺要求进行施肥、洒水、化除化控、间苗补苗、病虫害防治等。4.7适时收获
在油菜黄熟后期(俗称九成熟),应用具有秸秆切碎及均匀抛撒装置的油菜收割机械,进行机械收获。
5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5.1对油菜秸秆的要求
5.1.1应用油菜收获机械在收获油菜籽粒的同时,使割茬以上部分秸秆得到切碎并均勾抛撒在田面。5.1.2将秸秆全量还田,但不宜超过600kg/667m。5.1.3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应小于15cm5.2田块作业条件要求
5.2.1作业前查看、清除通向田间道路上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应加以标志。5.2.2油菜秸秆粉碎、均匀铺撒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进行水田旋耕埋茬作业的,要视田块土壤粘性提前1d~2d放水浸泡软化土壤,土壤吸足水分后保持一定水层利于机械作业,并按农艺要求撒施氮肥。进行干田旋耕埋茬作业的,田块土壤含水率在15%~22%的范围内。5.2.3进行秸杆还由作业前,由块增施基氮肥:每667m增施5kg尿素或15kg碳铵,调节碳氮比促进腐烂。
5.3操作人员要求
5.3.1作业人要经过专业操作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仔细阅读、充分理解所操作机具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后再按使用说明书实际操作。5.3.2未满18周岁、酒后人员、生病人员不得上机操作,操作机手在作业时要穿适宜的服装,以免被牵挂引起伤害。
6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
6.1作业前机具检查
6.1.1使用前必须向变速箱加足润滑油至检油孔高度位置。所有黄油嘴应注足黄油。检查并拧紧全部联接螺栓。各传动部分必须转动灵活并无异声。6.1.2旋耕灭茬机与拖拉机的挂接牢靠,万向节传动轴在安装时应保证中间方轴节叉、方管节叉的开口须在同一平面内。
6.1.3所选机具动力匹配,作业耕深满足当地农艺要求。6.2作业前的机具调整
6.2.1机具横向调整
在较平的地面将机具降低至旋耕刀尖接近地面,观看左右两端刀尖离地面高度和左右两端开沟器离地面高度是否一致,者不一致,适当调整拖拉机提升拉杆长度,使左右力尖和开沟器离地面高度一致,以保证耕深一致。免费标准bzxz.net
6.2.2机具纵向调整
在机具左右水平调整的基础上,将机具调整至要求的作业耕深,视其万向节传动轴与动力输出轴的夹角是否接近水平,若夹角过大,则通过调节拖拉机上中调整拉杆长度使机具保持前后的水平状态。前n
后水平位置的调整,与耕深调整同时进行。6.2.3耕深调整
6.2.3.1耕作深度的大小,取决于秸杆还田效果及农艺要求。DB34/T1090—2009
6.2.3.2耕深调整是通过耕深调节装置,达到改变耕深和植被覆盖率的要求。耕深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机挂接机构的中调整拉杆来实现,伸长中拉杆耕深变浅,植被覆盖率降低,反之耕深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6.2.3.3耕深调整到达作业要求后,用限位装置限制升降操纵手柄的下降位置,保持作业深度一致。6.3试运转
机具与拖拉机挂接、调整后,将其升离地面,用力扳动旋耕刀轴转动,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异常响声,确定无异常后,再结合动力,转速由低到高,使机具转速达到最高,运转20min~30min后,停车检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投入作业。6.4秸秆还田机的起步
发动拖拉机,将旋耕机提升到刀尖离田面15cm~20cm,结合动力输出轴,转动1min~2min,挂上工作档,逐步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操作位调节手柄,使旋耕机逐步入土随之加大油门,直至正常耕深为止。
6.5油菜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要点6.5.1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6.5.2秸秆切碎、均勾抛撒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h以上,软化土壤,以利作业:实施干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6.5.3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以Ⅱ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6.5.4耕深控制应≥15cm,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6.5.5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6.5.6土壤适当沉实,于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7对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
7.1对施肥的要求。
7.1.1实施秸秆还田后的施肥量与无秸秆还田的田块相比,应适当增氮、减磷钾。一般中等地力田块杂交水稻每667m施肥纯氮:12kg~14kg、五氧化二磷:4kg~6kg、氧化钾:8kg~10kg。7.1.2全部的磷肥、40-50%的氮肥、50%~60%的钾肥作基肥于耕整地前施入;氮肥基肥、肥与穗肥比例为5:2:3(釉)、4:2:4(梗):钾肥分基肥和拔节壮秆肥两次施用,基肥与壮秆肥比例为5~6:5~4。
7.2对大田水浆管理的要求
7.2.1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d~10d(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cm2cm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7.2.2移栽返青活棵期,薄水至湿润立苗。水稻移栽前田面水层宜为1cm~2cm,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d~7d间歇灌溉,适当晾田,扎根立苗。7.2.3有效分期,浅水勤灌,促根促葉。保持湿润无水层至3cm为宜。7.2.4无效分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提前搁田。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即可搁田;搁田采用“分次轻搁、逐次加重”,控制高峰苗数在成穗数的1.3倍~1.5倍。7.2.5拔节至成熟期,采用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每次灌水3cm~4cm,待自然落干至丰产沟(深15cm左右)底无水1d~2d后,再上新水,自然落干至收割前5d~7d停水晾田。注意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8油菜桔秆还田机械化作业质量要求DB34/T10902009
8.1油菜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8.2耕深≥16cm,耕深稳定性≥85%。8.3水耕水整秸杆覆盖率≥55%,旱耕水整秸杆覆盖率≥70%。8.4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cm。9
安全作业
地头转弯或倒车时要提升机具,严禁作业。作业时机具上严禁站人,不得接近旋转部件。9.2
严禁在工作状态下排除故障。
运输状态时必须锁定拖拉机升降机构,机具应停止转动。9.4
及时清除刀具上的秸草。
作业中听到异常声响,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9.7严禁先入土再结合动力,或急骤下降旋耕机,以免损坏拖拉机及旋耕传动部件。9.8安全防护
9.8.1机械应按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的规定进行安全防护9.8.2机械危险部位按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点
则的规定要求设置永久性安全标志。10保管
作业结束时应清除机器内外的杂物,将各运动部件清洗干净,用清洁润滑油涂敷封存。金品秋伴欧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