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 无公害花生 第3部分 原种繁育技术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09:51:22
  • DB34/T252.3-200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34/T 252.3-2002

  • 标准名称:

    无公害花生 第3部分 原种繁育技术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34/T 252.3-2002 无公害花生 第3部分 原种繁育技术 DB34/T252.3-200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
方标准
DB34/T252.3—2002
无公害花生
第3部分
2002-12-17发布
原种繁育技术
2002-12-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日纯伴网
规范性引用文件
原种生产
http://foodmaatenet.
DB34/T252.32002
DB34/T252.32002
目前,无公害花生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农民缺少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规范花生的科学种植,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目的,规范本地花生生产销售特制定本部分。
本标准2002年12月10日首次发布;自2002年12月17日起实施。《无公害花生》共由六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均为独立。本部分是无公害花生的第3部分,《无公害花生》其它部分为:
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第4部分
第5部分
花生果实分级要求
饲用花生秸杆
第6部分花生果(仁)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蒙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蒙城县篱镇农经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承富朱明照武勇
韩海秀张章陆迪
nate.net/
食品k伴网httn://uwwr
1范围
无公害花生
第3部分原种繁育技术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花生的术语、原种生产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普通型花生原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4/T252.3200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7.2花生种子质量标准
GB/T3543.1~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DB34/T252.1无公害花生第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DB34/T252.2无公害花生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
3.1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3.2原种繁育
采用单株选择和混系繁殖的方法生产原种4原种生产
4.1原种生产
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行圃和原种圃的三年二圃制法,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4.2单株选择
4.2.1原种圃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砂壤土,施足基肥后作为原种圃。圃地环境要求应符合DB34/T252.1的要求。4.2.2单株选择的材料
提纯复壮的应是目前大面积推广且表现突出的良种。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择,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且必须单粒播种。4.2.3单株选择要求
选用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且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典型优良单株。株选主要结合收获进行。4.2.4选择数量
选择单株数量应根据种植面积而定,一般每种植667㎡选600株左右为宜。4.2.5复选
全品伙伴网h
DB34/T252.32002
播种前根据荚果饱满度、结实率、种子形状和种皮色泽等典型性进行复选。4.3株行圃
4.3.1播种
将上年当选的优良单株,分株剥壳袋装,以单株为单位播种,每个单株播种1行,每9行或19行设1行原品种为对照行。行长一般为6m~10m,行距45cm。以单株编号顺序排列。4.3.2由间观察记载、鉴定
按附录A规定执行。
生育期间在苗期、花针期、成熟期、收获期分别做好鉴定、观察和记载,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苗期:主要观察记载出苗期和出苗整齐度。病虫、草害防治按DB34/T252.2规定执行花针期:主要观察记载株型、叶形、叶色、开花类型、分枝习性、抗旱性等。成熟期:主要观察记载成熟早晚、抗病性、株丛高矮及是否表现一致等。收获期:记载收获时间,先收淘汰行和对照行,后收初选行,同时观察记载初选行的丰产性、典型性和一致性,以及荚果形状、大小及其整齐度等性状。4.4种子收获、贮藏
4.4.1种子收获
通过鉴定,性状表现一致的株行可混合摘果,性状特别优良的株行可分别单独摘果装袋,标记株行号。收获后抓紧时间晒干,搞好种子贮藏。4.4.2贮藏
当选优良单株及时挂牌编号,充分晒干,分株挂藏或分袋贮存。入选株行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摘果、晒干。在收获、运输和晾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包装袋等用具。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混杂及鼠害。
4.5混系繁殖
将表现一致株行混合种植、混合收获。4.6种子检验
原种生产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3543.1~3543.7进行复检。对符合GB4407.2原种标准的签发合格证书;不合格的原种,可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1.1生育期间调查项目
A1.1形态特征考查
A1.1.1株型
(规范性附录)Www.bzxZ.net
花生品种特征特性
根据封垒前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开张角度,分三个类型:A1.1.1.1直立型
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小于45°A1.1.1.2半匍甸型
DB34/T252.32002
第一对侧枝近基部部分与主茎约呈60°角。侧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直立部分大于匍部分。A1.1.1.3匍甸型
第一对侧枝与主茎间呈80°土10°夹角。侧枝几乎贴地生长,仅前端翘起向上生长,向上部分小于角匐部分。
A1.1.2分枝型
根据第一次分枝上的第二次分枝的多少,分为两类:A1.1.2.1密枝型
第二次分枝多,且可见到第三。四次分枝。A1.1.2.2疏枝型
第二次分校少,甚至没有。
A1.1.3开花习性
根据花序在第一次分枝上的着生位置,分为两个类型A1.1.3.1交替开花型
花节与枝节交替着生。
A1.1.3.2连续开花型
第一次分枝上通常连续着生花节,主茎开花或主茎不开花。A1.1.4叶形
果针大量入主后调查。以第一对侧枝中上部完全展开的复叶顶端两片小叶为标准,分为长圆、宽椭圆、椭圆、宽倒卵和倒卵形。A1.1.5叶片大小
在调查叶形的部位取样测定,根据小叶平均长度分为五级:3.9cm以下为小,4.0cm~4.9cm为较小:5.0cm~5.9cm为中,6.0cm~6.9cm为大,7.0cm以上为极大。A1.1.6叶色
根据观察叶形部位的叶片的叶色,分黄绿、淡绿、绿、深绿、暗绿五级、A1.1.7茎的粗细
成熟期测量第一对侧枝与第二对侧枝之间日节间中部的茎粗、分为五级:直径3.9mm以下为纤细,4.0mm~4.9mm为中粗,5.0mm~5.9mm为较粗,6.0mm~6.9mm为粗,7.0mm以上为极粗A1.1.8茎枝茸毛
根据茎位上茸毛多少和长短,分为密长、密短、中长、中短、稀长、稀短。A1.1.9茎部花青素
根据茎色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多。1
金品伙伴区
A1.1.10花色
根据花冠的颜色分为橘黄、黄、浅黄三种。A1.2生物学特性
A1.2.1种子休眠期
DB34/T252.32002
根据收获时成熟完好英果的种子有无发芽的情况分为强(无发芽)、中(少数发芽)、弱(发芽多)三级。
A1.2.2抗旱性
在干旱期间根据植株菱為程度及其在每日早晨、傍晚恢复快慢及英果成实情况分强(萎為轻,恢复快)、中、弱(菱焉重,恢复慢)三级。A1.2.3耐涝性
在土壤过湿的情况下,根据叶片变黄及烂果多少分强。中、弱三级。A1.2.4抗病性
A1.2.4.1花生叶斑病:
收获前8d~12d调查植株中上部叶片,根据病斑多少确定发病程度(分五级),再根据发病程度计算感病指数,按感病指数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A1.2.4.2花生锈病:
根据叶片上孢子堆多少确定发病程度(分五级),再根据发病程度计算感病指数,按感病指数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A1.2.4.3花生青枯病:
以感病植株的累计数计算发病的百分率,以发病百分率计算抗性率,按抗性率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抗性率90%以上为高抗,80%~90%为中抗,60%~79%为低抗,50%~59%为感病,50%以下为高感。
A1.3考种项目
A1.3.1主茎高
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的长度。A1.3.2侧枝长
第一对侧枝中最长的一条侧枝长度,即由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节的长度。A1.3.3有效枝长
第一对侧枝上最远结实(空果不算)节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A1.3.4结实范围内的节数
第一对侧枝上有效结果范围内的节数:A1.3.5总分枝数
全株5cm长度以上的分枝(不包括主茎)的总和。A1.3.6结果枝数
全株结果枝(空果枝不算)的总和。A1.3.7单株结果数
全株有经济价值的荚果的总和。A1.3.8荚果大小
根据典型荚果长度分为小、中、大、极大四级,以二粒荚果为主的品种:26.9mm以下为小,27.0mm~37.9mm为中,38.0mm~41.9mm为大,42.0mm以上为极大。以三粒以上英果为主的品种:36.9mm以下为小,37.0mm~46.9mm为中,47.0mm~49.9为大,50.0mm以上为极大。A1.3.9果壳厚度
以荚果后室为鉴定标准,分厚、中、薄三级。A1.3.10果形
全品伙伴区
分为葫芦形、曲棍形、蜂腰形、普通型、蚕茧形、斧头形、串珠形。A1.3.11荚果缩缢
分为深、中深、浅、平四级。
A1.3.12单株生产力
选有代表性的植株,将其荚果充分晒干后称重。求单株平均重量。A1.3.13百果重
取饱满典型干果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大于5%。A1.3.14百仁重
取饱满典型干籽仁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5%。A1.3.15千克果数
随机取干荚果1kg计算荚果数,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大于5%。A1.3.16出仁率
随机取1kg干荚果,剥壳后称籽仁重量。计算公式:籽仁重
出仁率(%)
A1.3.17籽仁大小
荚果重
DB34/T252.32002
根据百仁重分为大、中、小三级。大粒种(百仁重80g以上),中粒种(百仁重50-80g),小粒种(百仁重50g以下)。
A1.3.18籽仁形状
分为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角形、圆柱形五种。A1.3.19种皮色泽
晒干后调查。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白、红白相间等11色。A1.3.20粗脂肪含量
粗脂肪重量
粗脂肪(%)
A1.3.21粗蛋白含量
测定全氮量,乘以系数5.46。
干样品重量
全品伴风httr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