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芪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14:37:32
  • DB13/T758.5-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13/T 758.5-2006

  • 标准名称: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芪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13/T 758.5-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芪 DB13/T758.5-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河北省地方标淮
DB13/T 758.5--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芪
2006-04-27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ht
2006-04-27实施
http://foodmate.net/前言
DB13/T 758.5--2006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实现无公害中药材的安全生产,保证中药材产品的质量,保护我们人类的健康,特制订《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系列标推。DB13/T758无公害中药材由间生产技术规程》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白术;
第2部分:自节;
第3部分:翁花;
第4部分:甘草;
第5部分:黄芪;
——第6部分:山药;
第7部分:丹参。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文件。本部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植保总站、安国市植保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彦杰、谢新玲、陈延廷、田丽、李同增、田伟、王静。httn
http://foodmate.net/1范围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芪
DB13/T 758.5---2006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黄芪田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黄茂无公害田简生产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拍15618土境环境康标推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3产地环境
产地的土壤符合士壤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出灌溉水质量GB5084标推,空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
4生产管理
4.1育苗(藜古黄芪
4.1.1选种
黄芪宜选三年生以上母株留种,黄芪为无限花序,种子的收获应分期进行。当果变黄、种子呈媽色时采摘,果英采收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及病虫粒,通过风选或水洗,剔除瘦籽和虫蛀籽,选择籽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
4.1.2种子处理
4.1.2.1沸水催芽
先将种子放人沸水中快速搅拌1min,立即加冷水,调至水温40℃,浸泡2h后捞出,用湿布或麻袋等盖好,闷8h~12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4.1.2.2机械磨损
播种前用碾米机将黄芪种子外壳摩擦刻伤,用30℃温水或水浸泡种子,每天早晚更换新水,吸水的种仁发芽膨胀,当有三分之一露出微小的白芽时,用特制的筛子将发芽的种子滤出,进行大田播种。4.1.3播前准备
选择偏钞性壤土,深耕40cm,每667m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可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匀撒施,整平靶细。播种前5d~7d,用48%氟乐灵乳油喷于土壤表面,每667m为200g,喷后立即靶勾,使农药均句分布在3cm~5cm深的表土层里。金品伙伴欧
DB13/T 758.5--2006
4.1.4播种
4.1.4.1播种量
每667㎡用种量6kg左右。
4.1.4.2播种期
3月下旬至4月中包,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播种,4.1.4.3播种方法
4.1.4.3.1条播
按行距25cm~30cm,开3cm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橄细砂,均勾撒人沟内,播幅15cm,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
4.1.4.3.2撤播
将种子均撤在育苗田内,然后覆土1cm~1.5cm,播后适当镇压,用稻草或其它作物桔杆覆盖遮荫。4.1.5育苗由管理
4.1.5.1除草
苗高4cm~5cm时及时中耕除草,以后保持土壤蔬松,田间无杂草。4.1.5.2排灌水
幼苗出土前不浇蒙头水。苗高不超过9cm时,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夏季烧水宜早晚进行,雨后高温骤晴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死苗。4.1.5.3清理田园
秋后至开春期间将地上部分枝叶剪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4.1.6种苗的挖采与贮瞰
于翌年4月中下旬,选晴天挖起种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极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蕨。4.1.7种苗的质量标准
根条形,无分,根长25cm以上,根顶端直径4.5mm以上,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4.2种植
4.2.1选地
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忌重茬,也不宜与豆科植物、马铃尊等连作。4.2.2整地
整地前灌一次透水,土壤耕翻30cm左右,结合整地施人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饼肥50kg以上,过磷酸钙50kg,整平粑靶细。4.2.3栽种
4.2.3.1时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5么以上。4.2.3.2方法
用小率开沟,沟与沟相距约30cm,沟深10cm~15cm,将黄芪苗朝同一方向平裁于沟内,株距10cm~12cm。然后覆土,镇压,作哇。4.2.4膜菜黄芪
4.2.4.1播前准备
参见4. 1.3(播前准备)。
4.2.4.2播种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0cm-30cm,开3cm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量细,均匀撒人沟内,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每667m用种1.5kg左右。2
含品伙欧网
4.2.4.3间苗、定苗
苗高4cm~5cm留强去弱间苗,苗高10cm-12cm时,按株距7cml~9cm定苗。4.2.4.4基它管理
参见4. 1.5(育苗田管理)。
4.2.5田间管理
4.2.5.1中耕除草
DB13/T758.52006
幼药出土后及时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以后欲要浅中耕。5月中下旬植株封行后,不再中耕,株间杂草用手拔。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锄松表土。4.2.5.2追肥
在6月中下旬,植株生长旺期,每667m追施尿素10kg~15kg,过磷酸钙50kg、饼肥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人,肥后浇水。4.2.5.3排灌水
黄芪总积水,雨后要蔬通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8月初至9月中句正值根膨大期,若遇干阜,要及时瓷水。
4.2.5.4摘
5月中下旬,留种臼除外,应分期分批摘蓄,现蓄后及时摘蓄。摘下的花带出田外巢中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5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黄芪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6病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没有标明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关停止使用。6.1病害
6.1.1 立枯病、根腐病
6.1.1.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除,并携出田外处理。苗期加强中耕划,增强王壤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6.1.1.2生物防治
播种和移裁前,每 1 m2用木霉制剂 10 g~15 g处理土壤。6.1.1.3化学防治
a)播种或裁植时沟施药剂:每667m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kg,用细沙土10kg混匀制成药土,连同3%辛硫磷颗粒剂3kg~4kg,在播种或裁植时顺裁植沟撒施,然店下种或栽植。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并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和线虫病。b)生长期防治:田间刚发现病株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6.1.2白粉病
6.1.2.1农业防治
6.1.2.1.1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6.1.2.1.2施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N、P、K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N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6.1.2.1.3实行轮作

DB13/T 758.52006
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注意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6.1.2.1.4清璨田困
黄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6.1.2.2化学防治
在发病韧期,即1%的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时用20%的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次,视病情隔7d再防治一次,要交替用药。
6.1.3枯黄萎病
6.1.3.t农业防治
6.1.3.1.1加强田间管理
发现病株应及时别除,并捞出田外处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耕时避免伤根。
6.1.3.1.2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6.1.3.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钢(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0.3kg~0.5k,连灌3次,或用12.5%敌获灵800倍液喷灌,每7d次,连喷灌3次以上。6.2虫害防泊
6.2.1豆英螺
6.2.1.1农业防治
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药材种植,避免与大豆、紫云英等科作物连作或套种;调整播期,使开花、幼英期避开成虫盛发期;幼虫人土化蝇期结合灌溉,可杀死初化蛹。6.2.1.2生物防治
2龄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B生物制剂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相互问半量混配喷施。6.2.1.3化学防治
2龄幼虫盛发期,用B乳剂加2.5%溴截菊酯乳油,各按常规推荐用量的1/2量混合对水800~1000倍液喷雾,同时兼治其它鳞越目害虫。6.2.2棉小灰象鼻虫【棉尖螺】
6.2.2.1农业防治
加强裁培普理,秋后进行深翻改士,消灭士中越冬幼虫。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象鼻虫虫源。6.2.2.2人工捕杀
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在其出土期间,清晨振动植株,辈下用布单或塑料薄膜接虫,捕杀植株上的成虫特别在下雨之后,成虫大量出土,摘杀效果最好。6.2.2.3毒饵诱杀
每667m用莱叶25kg、麦2.5kg40%辛硫磷乳油200g,加适量水制成毒饵,在傍晚撒于垫间诱杀。6.2.3蚜虫
6.2.3.1物理防治
黄板诱蚜:选用市场销售的商品黄板,按产品说明悬挂;或用100cm×20c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植株顶部均匀分布于行间,每667m挂30~40块,每隔10d涂一次机油,当沾满蚜虫时及时抹。
6.2.3.2生物防治
用0.3%的苦参碱植物茶虫剂500~1000倍液喷寒。4

6.2.3.3化学防治
DB13/T 758.5--2006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6.2.4黄芪种子小蜂
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热期各喷1次40%亲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在结英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咪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7采收
7.1时间
蒙古黄芪于移裁后1年采收;直播的膜英黄芪1~2年采收,在10月中下旬选哨天采挖。7.2方法
收刨时先将地上部割掉,然后在睡的一边开沟,顺沟挖采,不可挖断或伤根皮,力求收刨于净。去掉泥土,忌用水洗,除去残茎须根,晾于后分级包装。采收的药材产品应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的质量要求。5
品伙伴
DB13/T 758.5--2006
病虫害名称
白粉病
根腐病
立枯病
豆荚蝎
黄芪种子小蜂
小灰象甲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黄芪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病源或害虫种类
Erysiphe pisi DC
Fusarium equiseti;
F. solani : Fmoniliforne
Rhizoctonia solani kihn
豆葵螺Etiella zinckenellawww.bzxz.net
Semiaphis heraclei
广肩小蜂科的混合种
Bruchophagu ssp.
棉尖象 Phytoscaphus
gossypiichao
传播途径
病残体。风流
气流、雨水
土壤、农家肥、种子、水流
土壤传播
成虫短距离迁飞,产卵扩散
有翅蚜短距离迁飞、风扩散
成虫短距离迁飞
产卵扩散
迁飞、爬行
全品伙网
有利发生条件
气温16℃~24℃
气温、土温24°℃~30℃、相对湿度70%
气温16℃~18%℃,相对湿度 80%最适温度28℃相对湿度80%~
气温16℃~20℃
地温 8℃以上,土壤含水量 22 ~27%
http://foodmate.net/http://foodmate.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