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1857.5-2010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

【行业标准】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3:21:19
- NY/T1857.5-2010
- 现行
标准号:
NY/T 1857.5-2010
标准名称: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Y/T 1857.5-2010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1857.5-2010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57.5—2010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Rules for evaluation of cucumber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csPart 5: Rule for evaluation of cucumber for rcsistance to cucumber scab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857.5—2010
NY/T18572010《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舰程》为系刻标准,共8部分:第1部分:黄瓜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第2部分:黄瓜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黄瓜抗枯蒸病鉴定技术规程;第4部分:黄瓜抗疫病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显病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鉴定技术规程;第7部分:黄娠抗黄孤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第8部分:黄派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鉴定技不规程,本部分为NY/T1857—2010的第5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可提出并山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荣花卉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宇红、谢丙炎、冯兰香、杨翠荣、龚慧芝。I
1范围
黄孤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NY/T 1857.5--2010
本部分规定了黄低抗黑呈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各、整定条件及试验设计、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和鉴定记载表格。本部分适用于各种黄瓜资源对黄瓜黑星病抗性的室内鉴定及评价。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c
植物体所其有的能够减轻战克眠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2.2
抗病性鉴定identitication of disease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2.3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levels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
致病性patlu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被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5
artificial inoculation
人工接种
在遗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摘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6
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rale人为定鼠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7
病原分离物pathogenic 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2.8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白然或人工配制的基质。2.9bzxz.net
接种体inoculn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部分。2. 10
NY/T1857.5—2010
接种悬浮液inoculumsspension
用丁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11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还形式:2.12
黄瓜黑星病Cucumber scab
出瓜疮痴技孢等(CadosporimcucuneninuwEll.ctArihur)所引起的可为害叶片,茎蔓,卷领和瓜条,产生暗绿色、风形或菱形病斑的黄孤病害。3接种体制备
3.1病原物分离
从发病植株叶片、茎冕或病果的典型病斑上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黑累病病晾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瓜疮频枝孢露[cladosporiumcuemerinumEll.tArthur后,通过单他分离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保存备用。3.2接种体殖和保存
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的繁殖方法为:将黄瓜黑星病菌接种于PLDA斜面培养基上生长7左右,用少量无菌水冲洗斜而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例丁培养血中的TDA平板培养基上,轻轻据动,使之散布均勾,然后将其置于20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加人适量无菌水后,刮胺FDA平板焙养垫上的绿色得层,两层纱布过滤,滤液用而球计数板计数帮释至接种浓度:将黄瓜照星病菌接种汀PIDA斜面培养基上在2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d-7d.窗1°~2冰箱内保存,可存活 2- 年。
4室内抗性鉴定
4. 1鉴定室设置
人工接种鉴定驾应具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各良好的发病环境,4.2鉴定对照品种
鉴定时设“中农号”黄瓜为抗病对照品种,“津杂1号”黄瓜为感病对照品种4.3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或顺序排列,每份材科重复3次.每蛋复10株节。4.4鉴定材料育苗
鉴定材料种广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0min后,用清水冲洗,放人垫有两层滤纸的磨养Ⅲ中,然后于恒温培希箱中23℃催步。待胚根长至0.5时,将其播装有播种基质的塑料育前体内。音苗基质为草炭蛭石和菜用上(2:1:1)基质经高温热汽火菌(134℃,30mim)。在20℃C25%的口光温案内育苗,幼苗应生长健壮、致
4.5接种
4.5.1接种期
黄瓜黑显病抗性鉴定接种期为1片真叶期。4.5.2接种浓度
约2×10°孢子/ml.
4.5.3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接种法。用小型于特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地喷于叶的正、反面至有水滴流出为。2
4.6接种后管理
NY/T 1857.5--2010
接种后将植株置于鉴定室内黑暗保湿(RII为100%)24h.以后白天RH大于60%,夜晚RH大寸85%,接种期间温度挖制在20℃~23℃范用内,5病情调查
5.1调查时间
病情调查于接种后7d~10d逃行。5.2调查方法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接种株发病情说,根括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记载病情级别,计算出病情指数(DI)。
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
式中:
DI—病情指数;
各病情级别代表数值;
各病情级别病株(叶)数:
N——调查总株(叶)数:
S-:最高病情级别代表值。
5.3病情分级
Z(sXn)
室内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1黄孤黑星病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6抗性评价
症状带迩
无症状
川片十有零虽病斑,茎工元病斑叶柄綫缩,吃上有落虽病斑,茎有小病斑叶柄缔缔,心叶调蒸,学上疯斑微下陷心叶干粘,老上病斑下降,变叶片折断叶柄,叶片全部凋娄桔死
6.1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癌病度(DI1>15),该批次抗黑屋病鉴定视为有效。6.2抗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的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确定其对黑层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灌见表2。表2黄瓜对黑星病抗性评价标准
病捞措激
304DI≤45
高抗(IHR)
抗病(R)
中(MR)
感病(S)
高感HS)
抗性评价
NY/T1857.52010
鉴定记载表格
黄瓜抗黑堡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黄瓜抗黑星病鉴定结果记载表
「品种名称
1.播种月期:
3.接种牛育期:
5.牛理小种类型:
病情级圳
2.接种口划:
1.按种病原菊分离物编号:
8.跑查H期:
瘤情措数
鉴定技负资人(签字):
抗性评价
A.1学名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黄瓜黑星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
瓜疮痴枝孢露(CtudosporiumcucumerinumEll.ctArthur)。A.2形态描述
VY/T1857.5—2D10
菌丝白色至灰色,具隔膜。分生孢于梗细长,从生,褐色或淡褐色,形成轴分枝,大小160u1~520umX4um~5.5m;分生孢子近梭形或长梭形,单生或串尘,有0~2个隔膜,淡褐色。单胞,分生孢子大小11. 5μm~:17.8 μm× μm-~5 μm双胞,19.5 qem24. 5 μm×4. 5 μmr~5.5 μm分生孢了与分生孢予梗间的细胞往往可脱落、萌发而生成菌丝,较他子咯,大,1至多胞。对!黄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苗则彦等认为,黄瓜熙星病菌具有较明显的生埋分化现象,且初步认为该病菌川能存在2~3个上理小种。该研究结果还有待于筛选山一套鉴别寄主后加以验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57.5—2010
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Rules for evaluation of cucumber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csPart 5: Rule for evaluation of cucumber for rcsistance to cucumber scab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857.5—2010
NY/T18572010《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舰程》为系刻标准,共8部分:第1部分:黄瓜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第2部分:黄瓜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黄瓜抗枯蒸病鉴定技术规程;第4部分:黄瓜抗疫病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显病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鉴定技术规程;第7部分:黄娠抗黄孤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第8部分:黄派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鉴定技不规程,本部分为NY/T1857—2010的第5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可提出并山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荣花卉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宇红、谢丙炎、冯兰香、杨翠荣、龚慧芝。I
1范围
黄孤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黄瓜抗黑星病鉴定技术规程NY/T 1857.5--2010
本部分规定了黄低抗黑呈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各、整定条件及试验设计、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和鉴定记载表格。本部分适用于各种黄瓜资源对黄瓜黑星病抗性的室内鉴定及评价。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c
植物体所其有的能够减轻战克眠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2.2
抗病性鉴定identitication of disease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2.3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levels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
致病性patlu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被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5
artificial inoculation
人工接种
在遗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摘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6
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rale人为定鼠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7
病原分离物pathogenic 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2.8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白然或人工配制的基质。2.9bzxz.net
接种体inoculn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部分。2. 10
NY/T1857.5—2010
接种悬浮液inoculumsspension
用丁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11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还形式:2.12
黄瓜黑星病Cucumber scab
出瓜疮痴技孢等(CadosporimcucuneninuwEll.ctArihur)所引起的可为害叶片,茎蔓,卷领和瓜条,产生暗绿色、风形或菱形病斑的黄孤病害。3接种体制备
3.1病原物分离
从发病植株叶片、茎冕或病果的典型病斑上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黑累病病晾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瓜疮频枝孢露[cladosporiumcuemerinumEll.tArthur后,通过单他分离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保存备用。3.2接种体殖和保存
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的繁殖方法为:将黄瓜黑星病菌接种于PLDA斜面培养基上生长7左右,用少量无菌水冲洗斜而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例丁培养血中的TDA平板培养基上,轻轻据动,使之散布均勾,然后将其置于20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加人适量无菌水后,刮胺FDA平板焙养垫上的绿色得层,两层纱布过滤,滤液用而球计数板计数帮释至接种浓度:将黄瓜照星病菌接种汀PIDA斜面培养基上在2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d-7d.窗1°~2冰箱内保存,可存活 2- 年。
4室内抗性鉴定
4. 1鉴定室设置
人工接种鉴定驾应具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各良好的发病环境,4.2鉴定对照品种
鉴定时设“中农号”黄瓜为抗病对照品种,“津杂1号”黄瓜为感病对照品种4.3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或顺序排列,每份材科重复3次.每蛋复10株节。4.4鉴定材料育苗
鉴定材料种广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0min后,用清水冲洗,放人垫有两层滤纸的磨养Ⅲ中,然后于恒温培希箱中23℃催步。待胚根长至0.5时,将其播装有播种基质的塑料育前体内。音苗基质为草炭蛭石和菜用上(2:1:1)基质经高温热汽火菌(134℃,30mim)。在20℃C25%的口光温案内育苗,幼苗应生长健壮、致
4.5接种
4.5.1接种期
黄瓜黑显病抗性鉴定接种期为1片真叶期。4.5.2接种浓度
约2×10°孢子/ml.
4.5.3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接种法。用小型于特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地喷于叶的正、反面至有水滴流出为。2
4.6接种后管理
NY/T 1857.5--2010
接种后将植株置于鉴定室内黑暗保湿(RII为100%)24h.以后白天RH大于60%,夜晚RH大寸85%,接种期间温度挖制在20℃~23℃范用内,5病情调查
5.1调查时间
病情调查于接种后7d~10d逃行。5.2调查方法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接种株发病情说,根括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记载病情级别,计算出病情指数(DI)。
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
式中:
DI—病情指数;
各病情级别代表数值;
各病情级别病株(叶)数:
N——调查总株(叶)数:
S-:最高病情级别代表值。
5.3病情分级
Z(sXn)
室内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1黄孤黑星病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6抗性评价
症状带迩
无症状
川片十有零虽病斑,茎工元病斑叶柄綫缩,吃上有落虽病斑,茎有小病斑叶柄缔缔,心叶调蒸,学上疯斑微下陷心叶干粘,老上病斑下降,变叶片折断叶柄,叶片全部凋娄桔死
6.1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癌病度(DI1>15),该批次抗黑屋病鉴定视为有效。6.2抗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的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确定其对黑层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灌见表2。表2黄瓜对黑星病抗性评价标准
病捞措激
304DI≤45
高抗(IHR)
抗病(R)
中(MR)
感病(S)
高感HS)
抗性评价
NY/T1857.52010
鉴定记载表格
黄瓜抗黑堡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黄瓜抗黑星病鉴定结果记载表
「品种名称
1.播种月期:
3.接种牛育期:
5.牛理小种类型:
病情级圳
2.接种口划:
1.按种病原菊分离物编号:
8.跑查H期:
瘤情措数
鉴定技负资人(签字):
抗性评价
A.1学名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黄瓜黑星病病原菌和生理小种
瓜疮痴枝孢露(CtudosporiumcucumerinumEll.ctArthur)。A.2形态描述
VY/T1857.5—2D10
菌丝白色至灰色,具隔膜。分生孢于梗细长,从生,褐色或淡褐色,形成轴分枝,大小160u1~520umX4um~5.5m;分生孢子近梭形或长梭形,单生或串尘,有0~2个隔膜,淡褐色。单胞,分生孢子大小11. 5μm~:17.8 μm× μm-~5 μm双胞,19.5 qem24. 5 μm×4. 5 μmr~5.5 μm分生孢了与分生孢予梗间的细胞往往可脱落、萌发而生成菌丝,较他子咯,大,1至多胞。对!黄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苗则彦等认为,黄瓜熙星病菌具有较明显的生埋分化现象,且初步认为该病菌川能存在2~3个上理小种。该研究结果还有待于筛选山一套鉴别寄主后加以验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