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34/T 907-2009 桑蚕种

【地方标准】 桑蚕种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8:46:54
- DB34/T907-2009
- 现行

部分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
方标准
DB34/T9072009
桑蚕种
2009-04-14发布
2009-04-14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KAONTKAca-
DB34/T907-—2009
桑蚕种质量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替代原DB34/T056-1998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中的质量要求部分与DB34/T056-1998比较,修改、删除了部分质量指标,新增加包装要求内容,因繁育质量预控要求不属于种子质量范畴,因此,将其编制在规范性附录。合格指标的设定主要参考外省同类指标及我省的生产实绩。免费标准bzxz.net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虹孔琦陈斌李庆宝孙怀珍汪剑霞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4/T056-91、DB34/T056-1998KAONTKAca-
1范围
桑蚕种
DB34/T907--2009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种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包装要求,判定规则和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桑蚕种,即三级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繁育、检验和质量判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4/T560桑蚕三级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4/T56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三级原种
三级原种包括原种、原原种和原原母种,供繁育一代杂交种的蚕种称原种,供繁育原种的蚕种称原原种,供繁育原原种和品种循环继代用的蚕种称原原母种。3.2
一代杂交种
利用杂交一代优势,用原蚕按审定的杂交组合繁制的蚕种。3.3
实用孵化率
连续2日孵化最多的蚁蚕头数占调查良卵总数的百分比。3.4
原种、原原种、原原母种中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蚕(或茧、卵)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3.5
杂交率
代杂交种中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蚕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3.6
病蛾率
带微粒子病的母蛾数占制种批(段)母蛾总数的百分比。一代杂交种按规定方法抽样检验,以允许检出的病蛾集团数来判定蚕种合格与否。3.7
病卵率
带微粒子病的蚕卵数占制种批蚕卵总数的百分比。一代杂交种按规定方法抽样检验,以允许检出的病卵集团数来判定蚕种合格与否。3.8
DB34/T907—2009
虫蛹统一生命率
表示蚕的幼虫期和蛹期的综合健康强度。计算方法为: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生命率×(1一死笼率)4质量要求
4.1三级原种质量要求
三级原种质量指标见表1。
2一代杂交种质量要求
代杂交种质量指标见表2。
原原母种、
原原种
用种期别
即浸种
冷浸种、越年种
包装要求
5.1三级原种
折净率
良卵率
三级原种质量指标
良卵数
≥370
≥330
≥370
≥330
良卵率
张种一日
收蚁量
一代杂交种质量指标
实用孵化率
杂交率
单位:粒、克、%
病蛾率
病蛾率
病卵率
单位:%
病卵率
三级原种为框制平附种,原原母种、原原种为14圈单蛾种,原种为28圈单蛾种。蚕连纸上应注明生产单位、品种、批次、生产日期、执行标准、许可证编号,并附具检疫合格证。5.2一代杂交种
代杂交种为散卵种,每盒种良卵数为25000士500粒。散卵盒应当用对蚕种无害的木条、纱布等材料制作,要求透气、牢固、无破漏,单盒容积≥50cm。散卵盒上应附具蚕种质量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生产单位、品种、批次、期别、执行标准,许可证编号。6判定规则
用于销售的各级蚕种,分别达到相应的质量指标和包装要求的为合格蚕种。折净率、良卵数、良卵率未达标的,应重新整理直至合格,其余指标有一项未达标的则判为不合格种。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
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2
IKAONTKAca=
A.1个体选择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桑蚕种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
DB34/T907—2009
各级蚕种在繁育过程中应按照DB34/T560柔蚕三级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4/T56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严格五选,选出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以及不良的卵、蚕、董、蛳、蛾。
A.2饲育区选择
发育明显不齐、爆发蚕病、中毒等造成个体淘汰率达40%以上的饲育区不得留种。各级蚕种在生产中应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有微粒子孢子的饲育区。A.3种茧选择
原原母种、原原种种茧,蛾区选除率应不低于20%,区内个体选出率应不低于25%,个体选除率超过60%的蛾区不得制种。原种个体选除率不低于10%(不包括双宫、屑茧),合格区内个体选除率超过50%的不得制种。
选制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种茧应进行个体称量,原原母种、原原种全茧量和层量应分别在合格区平均数上下开差0.1g和0.04g、0.2g和0.06g范围内。A.4种质量要求
各级种革质量要求见表A.1、表A.2、表A.3。A.5雌雄鉴别
雌雄鉴别准确率应大于99%。纯对不得制种。表A.1
多丝量
中丝量
原原母种、原原种种黄质量要求虫蛹统一生命率
董层量
董层率
DB34/T907—2009
多丝量品种
中丝量品种
原种种茧质量要求
克蚁收董量
死笼率
≥2800
≥2500
≥1800
≥1600
≥2800
≥2000
≥1800
一代杂交种种茧要求
克蚁收革量(g)
≥2600
≥1800
KAONTKAca-
董层量
死笼率(%)
董层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方标准
DB34/T9072009
桑蚕种
2009-04-14发布
2009-04-14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KAONTKAca-
DB34/T907-—2009
桑蚕种质量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替代原DB34/T056-1998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中的质量要求部分与DB34/T056-1998比较,修改、删除了部分质量指标,新增加包装要求内容,因繁育质量预控要求不属于种子质量范畴,因此,将其编制在规范性附录。合格指标的设定主要参考外省同类指标及我省的生产实绩。免费标准bzxz.net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虹孔琦陈斌李庆宝孙怀珍汪剑霞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4/T056-91、DB34/T056-1998KAONTKAca-
1范围
桑蚕种
DB34/T907--2009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种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包装要求,判定规则和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桑蚕种,即三级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繁育、检验和质量判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4/T560桑蚕三级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4/T56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三级原种
三级原种包括原种、原原种和原原母种,供繁育一代杂交种的蚕种称原种,供繁育原种的蚕种称原原种,供繁育原原种和品种循环继代用的蚕种称原原母种。3.2
一代杂交种
利用杂交一代优势,用原蚕按审定的杂交组合繁制的蚕种。3.3
实用孵化率
连续2日孵化最多的蚁蚕头数占调查良卵总数的百分比。3.4
原种、原原种、原原母种中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蚕(或茧、卵)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3.5
杂交率
代杂交种中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蚕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3.6
病蛾率
带微粒子病的母蛾数占制种批(段)母蛾总数的百分比。一代杂交种按规定方法抽样检验,以允许检出的病蛾集团数来判定蚕种合格与否。3.7
病卵率
带微粒子病的蚕卵数占制种批蚕卵总数的百分比。一代杂交种按规定方法抽样检验,以允许检出的病卵集团数来判定蚕种合格与否。3.8
DB34/T907—2009
虫蛹统一生命率
表示蚕的幼虫期和蛹期的综合健康强度。计算方法为: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生命率×(1一死笼率)4质量要求
4.1三级原种质量要求
三级原种质量指标见表1。
2一代杂交种质量要求
代杂交种质量指标见表2。
原原母种、
原原种
用种期别
即浸种
冷浸种、越年种
包装要求
5.1三级原种
折净率
良卵率
三级原种质量指标
良卵数
≥370
≥330
≥370
≥330
良卵率
张种一日
收蚁量
一代杂交种质量指标
实用孵化率
杂交率
单位:粒、克、%
病蛾率
病蛾率
病卵率
单位:%
病卵率
三级原种为框制平附种,原原母种、原原种为14圈单蛾种,原种为28圈单蛾种。蚕连纸上应注明生产单位、品种、批次、生产日期、执行标准、许可证编号,并附具检疫合格证。5.2一代杂交种
代杂交种为散卵种,每盒种良卵数为25000士500粒。散卵盒应当用对蚕种无害的木条、纱布等材料制作,要求透气、牢固、无破漏,单盒容积≥50cm。散卵盒上应附具蚕种质量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生产单位、品种、批次、期别、执行标准,许可证编号。6判定规则
用于销售的各级蚕种,分别达到相应的质量指标和包装要求的为合格蚕种。折净率、良卵数、良卵率未达标的,应重新整理直至合格,其余指标有一项未达标的则判为不合格种。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
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2
IKAONTKAca=
A.1个体选择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桑蚕种繁制过程质量预控要求
DB34/T907—2009
各级蚕种在繁育过程中应按照DB34/T560柔蚕三级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4/T56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严格五选,选出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以及不良的卵、蚕、董、蛳、蛾。
A.2饲育区选择
发育明显不齐、爆发蚕病、中毒等造成个体淘汰率达40%以上的饲育区不得留种。各级蚕种在生产中应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有微粒子孢子的饲育区。A.3种茧选择
原原母种、原原种种茧,蛾区选除率应不低于20%,区内个体选出率应不低于25%,个体选除率超过60%的蛾区不得制种。原种个体选除率不低于10%(不包括双宫、屑茧),合格区内个体选除率超过50%的不得制种。
选制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种茧应进行个体称量,原原母种、原原种全茧量和层量应分别在合格区平均数上下开差0.1g和0.04g、0.2g和0.06g范围内。A.4种质量要求
各级种革质量要求见表A.1、表A.2、表A.3。A.5雌雄鉴别
雌雄鉴别准确率应大于99%。纯对不得制种。表A.1
多丝量
中丝量
原原母种、原原种种黄质量要求虫蛹统一生命率
董层量
董层率
DB34/T907—2009
多丝量品种
中丝量品种
原种种茧质量要求
克蚁收董量
死笼率
≥2800
≥2500
≥1800
≥1600
≥2800
≥2000
≥1800
一代杂交种种茧要求
克蚁收革量(g)
≥2600
≥1800
KAONTKAca-
董层量
死笼率(%)
董层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