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 33/T 735-2009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 气相色谱法

【地方标准】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 气相色谱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4:09:27
- DB33/T735-2009
- 现行
标准号:
DB 33/T 735-2009
标准名称: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 气相色谱法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040
备案号:
浙江省地
方标准
DB33/T7352009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adulteration of camellia seed oilgaschromatography
2009-03-23发布
2009-04-0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果品质量检验中心(常山)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昕、严晓丽。DB33/T735—2009
1范围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本标准规定了以气相色谱法对掺假山茶油进行定性鉴别的方法。DB33/T735—-2009
本标准适用于掺入了一种或几种其它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后的山茶油定性鉴别。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原理
3.1测定原理
样品中的各脂肪酸甘油酯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后,气相色谱法对各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测定,利用各脂肪酸甲酯的标准品进行定性,直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3.2鉴别原理
不同的植物油具有各自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根据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进行掺假山茶油的定性鉴别。
4试剂与材料
4.1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三级水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4.2甲醇:含水量不超过0.5%(m/m)。4.3正庚烷或正已烷。
4.4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2mol/L,称取氢氧化钾11.2g,用甲醇(4.1)溶解定容至100ml。4.5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脂肪酸甲酯-包括软脂酸(即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花生一烯酸(C20:1)、山裔酸(C22:0)、芥酸(C22:1)的甲酯标准品,纯度≥99.0%,分别称取以上各脂肪酸甲酯标准品0.1g(精确到0.0001g)于同一容量瓶中,以正庚烷或正已烷(4.2)定容至10mL。5仪器与设备
5.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检测器。5.2天平:感量0.1mg和0.01g。
6色谱条件
6.1色谱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内膜涂布50%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或等效色谱柱。
6.2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6.3载气流速(氮气):1.0mL/min,空气:300mL/min,氢气:30mL/min。DB33/T735—2009
6.4柱温:240℃。
6.5气化室温度:250℃。
6.6分流比:1:30。
7分析步骤
7.1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的测定以微量进样器直接取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4.4)1uL进气相色谱仪分析。7.2样品预处理-脂肪酸甲酯的制备称取0.5-1.0g(精确到0.01g)样品置于20mL具塞试管中,加入10mL正庚烷或正已烷(4.2)溶解油脂,再加入0.5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4.3),摇匀,静置30分钟澄清后,上层溶液用于气相色谱仪测定。
7.3样品的测定
微量进样器直接取0.5uL样液进气相色谱仪分析,以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各组分保留时间定性,直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样品中各脂肪酸组成的百分含量7.4计算
脂肪酸含量X%按公式(1)进行计算,用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比表示。X%=
式中:
-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脂肪酸甲酯的响应峰面积:
A,×100免费标准bzxz.net
Z4——各脂肪酸甲酯响应峰面积的总和。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误差,含量大于5%的组分,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1%:含量小于5%的组分,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7.6掺假山茶油的定性判定
根据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按照表1进行掺假山茶油的定性判定:表1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的脂肪酸指标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含量要求(%)
棕榈酸(C16:0)
油酸(C18:1)
亚麻酸(C18:3)
芥酸(C22:1)
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中如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脂肪酸含量符合表1要求,则该样品判定为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结果为阳性:如待测样品的脂肪酸含量均不符合表1要求,则该样品判定为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结果为阴性,同时注明掺假判定限。山茶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酸标准混合溶液的色谱图参见附录A。8判定限
本标准的掺假判定限为10%。
DB33/T735—2009
DB33/T735-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一烯酸(C20:1);7-芥酸(C22:1)图A.1山茶油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7-花生一烯酸(C20:1);8-山酸(C22:0);9-芥酸(C22:1).图A.2菜籽油色谱图
DB33/T735—2009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I);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图A.3大豆油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花生酸(C20:0):6-花生一烯酸(C20:1)图A.4棕榈油色谱图
DB33/T735—2009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7-花生一烯酸(C20:1);8-山酸(C22:0):9-芥酸(C22:1)图A.5脂肪酸标准混合溶液色谱图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
浙江省地
方标准
DB33/T7352009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adulteration of camellia seed oilgaschromatography
2009-03-23发布
2009-04-0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果品质量检验中心(常山)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昕、严晓丽。DB33/T735—2009
1范围
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本标准规定了以气相色谱法对掺假山茶油进行定性鉴别的方法。DB33/T735—-2009
本标准适用于掺入了一种或几种其它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后的山茶油定性鉴别。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原理
3.1测定原理
样品中的各脂肪酸甘油酯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后,气相色谱法对各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测定,利用各脂肪酸甲酯的标准品进行定性,直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3.2鉴别原理
不同的植物油具有各自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根据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进行掺假山茶油的定性鉴别。
4试剂与材料
4.1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三级水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4.2甲醇:含水量不超过0.5%(m/m)。4.3正庚烷或正已烷。
4.4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约2mol/L,称取氢氧化钾11.2g,用甲醇(4.1)溶解定容至100ml。4.5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脂肪酸甲酯-包括软脂酸(即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花生一烯酸(C20:1)、山裔酸(C22:0)、芥酸(C22:1)的甲酯标准品,纯度≥99.0%,分别称取以上各脂肪酸甲酯标准品0.1g(精确到0.0001g)于同一容量瓶中,以正庚烷或正已烷(4.2)定容至10mL。5仪器与设备
5.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检测器。5.2天平:感量0.1mg和0.01g。
6色谱条件
6.1色谱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内膜涂布50%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或等效色谱柱。
6.2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6.3载气流速(氮气):1.0mL/min,空气:300mL/min,氢气:30mL/min。DB33/T735—2009
6.4柱温:240℃。
6.5气化室温度:250℃。
6.6分流比:1:30。
7分析步骤
7.1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的测定以微量进样器直接取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4.4)1uL进气相色谱仪分析。7.2样品预处理-脂肪酸甲酯的制备称取0.5-1.0g(精确到0.01g)样品置于20mL具塞试管中,加入10mL正庚烷或正已烷(4.2)溶解油脂,再加入0.5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4.3),摇匀,静置30分钟澄清后,上层溶液用于气相色谱仪测定。
7.3样品的测定
微量进样器直接取0.5uL样液进气相色谱仪分析,以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溶液各组分保留时间定性,直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样品中各脂肪酸组成的百分含量7.4计算
脂肪酸含量X%按公式(1)进行计算,用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比表示。X%=
式中:
-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脂肪酸甲酯的响应峰面积:
A,×100免费标准bzxz.net
Z4——各脂肪酸甲酯响应峰面积的总和。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误差,含量大于5%的组分,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1%:含量小于5%的组分,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7.6掺假山茶油的定性判定
根据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按照表1进行掺假山茶油的定性判定:表1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的脂肪酸指标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含量要求(%)
棕榈酸(C16:0)
油酸(C18:1)
亚麻酸(C18:3)
芥酸(C22:1)
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中如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脂肪酸含量符合表1要求,则该样品判定为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结果为阳性:如待测样品的脂肪酸含量均不符合表1要求,则该样品判定为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结果为阴性,同时注明掺假判定限。山茶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脂肪酸标准混合溶液的色谱图参见附录A。8判定限
本标准的掺假判定限为10%。
DB33/T735—2009
DB33/T735-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一烯酸(C20:1);7-芥酸(C22:1)图A.1山茶油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7-花生一烯酸(C20:1);8-山酸(C22:0);9-芥酸(C22:1).图A.2菜籽油色谱图
DB33/T735—2009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I);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图A.3大豆油色谱图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花生酸(C20:0):6-花生一烯酸(C20:1)图A.4棕榈油色谱图
DB33/T735—2009
1-棕榈酸(C16:0);2-硬脂酸(C18:0);3-油酸(C18:1):4-亚油酸(C18:2);5-亚麻酸(C18:3);6-花生酸(C20:0);7-花生一烯酸(C20:1);8-山酸(C22:0):9-芥酸(C22:1)图A.5脂肪酸标准混合溶液色谱图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23/T208.6-2008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第6部分: 简易式脱粒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