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23971-2009 有机热载体

【国家标准(GB)】 有机热载体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08:21:29
- GB23971-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 23971-2009
标准名称:
有机热载体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6-12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945.06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未使用过的矿物油型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包括L?QB、L?QC 和L?QD 有机热载体,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间接式传热系统。但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化学品。本标准不适用于回收处理油生产的有机热载体。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或其加工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热载体。根据GB/T7631.12划分为L?QA 类的产品不适用于有机热载体锅炉。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物质、操作和设备,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GB 23971-2009 有机热载体 GB23971-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3971--2009
有机热载体
Heattransferfluids
2009-06-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秋伴网
2010-01-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
4.2产品标记
5要求和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判定规则
复检规则
物性参数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安全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附录B(规范性附录)
原油中总氯含量的测定电量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有机热载体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法有机热载体的性质
品伙伴网
GB23971—2009
本标准第4.2.1、第5章和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23971—2009
本标准修改采用德国工业标准DIN51522一1998《热传导液性能和试验要求》(英文版)。本标准与DIN51522—1998的结构差异参见附录A。本标准与DIN51522—1998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表1有机热载体产品分类;
规定了热稳定性指标值;
规定了自燃点指标值;
规定了残炭指标值;
—增加了水溶性酸碱指标;
一酸值指标由“不大于0.2mgKOH/g”修改为“不大于0.05mg/g(以KOH计)”;一氯含量由\不大于0.01%\修改为“不大于20mg/kg”;开式系统使用的产品增加热氧化安定性指标;增加了附录D,以助于对本标准的理解。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SAC/TC280)。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宁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王骄凌、周英、杨麟、范兵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77一1999《热传导液》废止。m
http
1范围
有机热载体
GB23971—2009
本标准规定了未使用过的矿物油型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包据L-QB、L-QC和L-QD有机热裁体,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间接式传热系统。但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化学品。本标准不适用于回收处理油生产的有机热载体。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或其加工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热载体。根据GB/T7631.12划分为L-QA类的产品不适用于有机热载体锅炉。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物质、操作和设备,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59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1—2008,ISO2719:2002,MOD)GB/T265
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268
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GB/T268—1987,neqISO6615:1983)GB/T388
GB/T508
GB/T1884
ISO3675:1998)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508—1985,neqISO6245:1982)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一2000,eqvGB/T1885
GB/T3078
GB/T3535
GB/T3536
2000.MOD)
GB/T4756
GB/T4945
GB/T5096
GB/T6536
GB/T7304
石油计量表(GB/T1885—1998,eqvISO91-2:199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2006,ISO3016:1994,MOD)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2008,ISO2592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gvISO3170:1988)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7534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GB/T7534—2004,ISO4626:1980,MOD)GB/T7631.12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2部分:Q组(热传导液)(GB/T763112—1994,eqvISO6743-12:1989)
GB/T11133
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GB/T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1
bt
GB23971—2009
GB/T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自顺序GB/T17040
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7144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GB/T17144—1997,eqvISO10370:1993)GB/T23800
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70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SH/T0172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SH/T0246
SH/T0558
SH/T0604
SH/T0642
SH/T0689
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石油馏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SH/T0604—2000,eqvISO12185:1996)液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自燃点测定法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GO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版ASTMD6304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VDI3033一1995《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检修》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有机热载体heattransferfluids有机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注:有机热载体包括被称为热传导液(heattransferfluids)、导热油(hotoils)、有机传热介质(organicheattransfercarriers)、热媒(heatingmedia)等用于间接传热目的的所有有机介质。根据化学组成可分类为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和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根据沸程可分类为气相有机热载体和液相有机热载体,3.2
unused heat transfer fluids
未使用有机热载体
尚未注入传热系统使用的有机热载体。其中不包括以回收处理油生产的产品。3.3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
synthetic heat transfer fluids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的产品。根据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划分为普通合成型和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3.4
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mineralheattransferfluids以石油为原料,经蒸馏和精制(包括溶剂精制和加氢精制)工艺得到的适当馏分生产的产品。其主要组分为烃类的混合物。
vapourphaseheattransferfluids气相有机热载体
具有沸点或共沸点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可以在气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气相有机热载体。气相有机热裁体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在液相使用,因此又称为气相/液相有机热载体。3.6
液相有机热载体liquidphaseheattransferfluids具有一定馏程范围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和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只能在液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液相有机热载体。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有机热载体在高温下抵抗化学分解的能力。GB23971—2009
注: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热载体将发生化学反应或分子重排,所生成的气相分解产物、低沸物、高沸物和不能蒸发的产物将影响有机热载体的使用性能。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maximum permitted bulk temperature通过GB/T23800试验测定,被测有机热载体的变质率不超过10%(质量分数)条件下的最高试验温度。
最高工作温度maximumworkingtemperature在传热系统运行条件下,锅炉出口处测得的有机热载体平均主流体温度为工作温度;锅炉出口处允许的有机热载体最高主流体温度为最高工作温度。3.10
最高允许液膜温度
maximum permitted film temperature液膜湿度是指锅炉受热面上的有机热载体温度,即与炉管壁接触的有机热载体边界层内的温度;最高允许液膜温度是边界层内有机热载体的最高允许温度,该温度是传热系统内任何一处的有机热载体都不应超过的温度。
闭式传热系统closedheatingsystem膨胀罐与大气隔离的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闭式系统通常采用情性气体或冷油液封装置与大气隔离。
开式传热系统openingheatingsystem膨胀罐与大气相通的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3.13
气相分解产物
gaseousdecompositionproduc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称量的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常压下其沸点在室温以下的物质,如氢气和甲烷。
低沸物low-boilingcomponents
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模拟蒸馏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的沸程在未使用有机热载体初馏点以下的物质。
高沸物high-boilingcomponen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模拟蒸馅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的沸程在未使用有机热载体终馏点以上的物质。
不能蒸发的产物nonvolatiledecompositionproduc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不能通过模拟蒸馅方法分离出来的物质,它是球管蒸馏器在一定条件下定量测定出的残渣。3
GB23971—2009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本标准所属产品依据GB/T7631.12划分产品品种,并按照使用状态、适用的传热系统类型和最高充许使用温度确定产品代号,具体分类见表1。表1有机热载体的产品分类
产品品种
产品类型
使用状态
适用的传热
系统类型
产品代号
精制矿物油型
普通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闭式或开式
1-QB280
LQB300
精制矿物油型
普通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LQC310
L-QC320
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L—QD330、L—QD340
L-QD350、L-QDX××*
aL一QD×××指经热稳定性试验确定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高于350C的某一产品,如L一QD360,L一QD370、L—QD380、L—QD390、L—QD400等。4.2产品标记
4.2.1标记方式
符合本标准表2技术要求的产品应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标记:QXYYYGB23971
本标准代号和顺序号
根据GB/T23800方法确定的有机热载体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Q组产品的类别代号,如B、C、D根据GB/T7631.12规定的L类Q组
4.2.2标记示例
某产品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300℃,其产品标记为L-QB300GB23971。5
要求和试验方法
热传导液的组别代号
有机热载体是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有机传热介质,为了保证锅炉及传热系统安全运行,有机热载体的生产商应严格执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关于有机热载体的相关要求。有机热载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2。表2有机热载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指标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自燃点/℃
不低于
清澈透明,无悬浮物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品伙伴网httn:
wfoodmate.net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GB/T23800
SH/T0642
闪点(闭口)/℃
闪点(开口)°/℃
硫含量(质量分数)/%
氯含量/(mg/kg)
不低于
不低于
不大于
不大于
酸值(以KOH计)/(mg/g)
不大于
铜片腐蚀(100℃3h)/级
不大于
水分/(mg/kg)
不大于
水溶性酸碱
倾点/C
密度(20C)/(kg/m)
灰分(质量分数)/%
初馅点/℃
沸程/C(气相)
残炭(质量分数)/%
运动黏度/(mm/s)
100℃
不高于
不大于
不大于
热氧化安定性(175℃,72h)
黏度增长(40℃)/%不大于
酸值增加(以KOH计)/
不大于
(mg/g)
沉渣/(mg/100g)
不大于
热稳定性(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下加热)
变质率/%
不大于
表2(续)
质量指标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
报告中
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
http://
rwfoodmate.net
GB23971—2009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GB/T261
GB/T3536
GB/T388.GB/T11140
GB/T17040.SH/T0172.
SH/T0689°
附录 B
GB/T4945*.GB/T7304
GB/T5096
GB/T11133.SH/T0246
ASTMD6304°
GB/T0259
GB/T3535
GB/T1884和GB/T1885
SH/T0604
GB/T508
SH/T0558
GB/T6536
GB/T7534
GB/T268°SH/T0170
GB/T17144
GB/T265
附录C
GB/T23800
GB23971—2009
表2(续)
质量指标
aL一QC和LQD类有机热载体应在闭式系统中使用。330
350xxx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b在实际使用中,最高工作温度较最高允许使用温度至少应低10℃,L一QB和L一QC的最高允许液膜温度为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加20℃,L一QD的最高允许液膜温度为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加30℃。相关要求见《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有机热载体在开式传热系统中使用时,要求开口闪点符合指标要求。d所有“报告”项目,由生产商或经销商向用户提供实测数据,以供选择。e测定结果有争议时,硫含量测定以SH/T0689为仲裁方法、酸值测定以GB/T4945为仲裁方法,残炭以GB/T268为仲裁方法、水分以ASTMD6304为仲裁方法「初馏点低于最高工作温度时,应采用闭式传热系统。多热氧化安定性达不到指标要求时,有机热载体应在闭式系统中使用。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本标准所属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为出广批次检验和出厂周期检验,其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见表3。每组批生产的有机热载体应经生产单位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除了包括该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的实测结果外,还应包括该产品的出厂周期检验项目在本周期内的测定结果。表3出厂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
出厂批次
出厂周期
检验项目
外观、运动黏度(40C、100C)、酸值、闪点(开口和闭口)、水分、水溶性酸及碱、2%馏程、密度、残炭、倾点自燃点、灰分、氯含量、铜片腐蚀、硫含量、初馏点热氧化安定性
热稳定性
用于闭式系统的产品可不测定热氧化安定性6. 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表2中的所有技术要求。以下情况之一需进行型式检验:a)
新研制的产品投人市场前;
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出厂批次检验或周期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正常生产时间达4年时;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组批
检验频次
每批次检验
每半年检测一次
每年检测一次
每4年检测一次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一签为一个组批。每组批的批次检验报告日期应与该组批的生产日期和组批编号相对应。6
全品体伴网httn
6.3取样
取样按GB/T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6.4判定规则
GB23971—2009
出厂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表2规定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定本批产品合格。产品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6.5复检规则
如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本标准表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时,按GB/T4756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量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表2中的技术要求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物性参数
有机热载体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运动黏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蒸气压、气化潜热、热焰等与锅炉及传热系统设计有关的物性参数应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有机热载体的出厂检验报告和包装桶应明示其符合本标准4.2的产品标记。合成型有机热载体还应标明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
9安全
有关有机热载体的运输、储存、使用和事故处理等环节涉及安全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应包括在该有机热载体产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中。生产商或供应商应提供其有机热载体产品的符合GB/T16483规定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B23971—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一1998章条编号对照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见表A.1。表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表本标准章条编号
附录A
附录 B
附录C
附录D
DIN51522—1998章条编号
r品k伴网httn://foodmate.netB.1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原油中总氟含量的测定
电量法
本方法规定了原油和重质右油产品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本方法氯含量的测定范围为1mg/kg~10000mg/kg。B.2方法概要
GB23971—2009
将盛有试样的石英杯放入石英舟内,用固体进样器送人石英管的气化段,试样在氧气和氮气中燃烧气化。试样中的氯化物转化为氯离子,并随气流一起进入含有恒定银离子浓度的滴定池中,发生如下反应:
Agt+CI--→AgCI
此时池内银离子浓度降低,指示电极对将这一信号输人放大器,放大器输出一个相应的电压信号给电解电极对,由电解阳极电解产生银离子,以补充消耗的银离子,当电解池中银离子浓度恢复至初始平衡浓度时,电解自动停止。记下电解产生银离子所需的电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即可求出试样中的总氯含量。
图A.1为微库仑测定试样氯含量的流程框图。流控
滴定池
放大器
裂解炉
积分器
(氮气、氧气)
固体进料器
记录器
微库仑测定氯含量流程框图
B.3仪器与设备
B.3.1微库仑滴定仪:包括固体进样器,温度、流量控制器,电磁搅拌器,裂解炉,库仑放大器,积分仪和记录仪。
B.3.2滴定池:内有指示电极对和电解电极对。B.3.2.1测量电极:一个厚为0.1mm~0.2mm,面积为7mm×7mm的镀银铂片。B.3.2.2参比电极:一根直径为0.5mm的铂丝,镀银后插人饱和乙酸银溶液中。B.3.2.3电解阳极:同测量电极。B.3.2.4电解阴极:直径为0.4mm的铂丝,浸入侧臂的电解液中。B.3.3石英裂解管:人口端填装线状氧化铜。B.3.4石英舟。
B.3.5石英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3971--2009
有机热载体
Heattransferfluids
2009-06-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秋伴网
2010-01-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
4.2产品标记
5要求和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判定规则
复检规则
物性参数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安全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附录B(规范性附录)
原油中总氯含量的测定电量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有机热载体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法有机热载体的性质
品伙伴网
GB23971—2009
本标准第4.2.1、第5章和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23971—2009
本标准修改采用德国工业标准DIN51522一1998《热传导液性能和试验要求》(英文版)。本标准与DIN51522—1998的结构差异参见附录A。本标准与DIN51522—1998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表1有机热载体产品分类;
规定了热稳定性指标值;
规定了自燃点指标值;
规定了残炭指标值;
—增加了水溶性酸碱指标;
一酸值指标由“不大于0.2mgKOH/g”修改为“不大于0.05mg/g(以KOH计)”;一氯含量由\不大于0.01%\修改为“不大于20mg/kg”;开式系统使用的产品增加热氧化安定性指标;增加了附录D,以助于对本标准的理解。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SAC/TC280)。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宁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红、王骄凌、周英、杨麟、范兵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77一1999《热传导液》废止。m
http
1范围
有机热载体
GB23971—2009
本标准规定了未使用过的矿物油型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包据L-QB、L-QC和L-QD有机热裁体,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间接式传热系统。但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化学品。本标准不适用于回收处理油生产的有机热载体。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或其加工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热载体。根据GB/T7631.12划分为L-QA类的产品不适用于有机热载体锅炉。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物质、操作和设备,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59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1—2008,ISO2719:2002,MOD)GB/T265
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268
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GB/T268—1987,neqISO6615:1983)GB/T388
GB/T508
GB/T1884
ISO3675:1998)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508—1985,neqISO6245:1982)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一2000,eqvGB/T1885
GB/T3078
GB/T3535
GB/T3536
2000.MOD)
GB/T4756
GB/T4945
GB/T5096
GB/T6536
GB/T7304
石油计量表(GB/T1885—1998,eqvISO91-2:199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2006,ISO3016:1994,MOD)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2008,ISO2592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gvISO3170:1988)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7534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GB/T7534—2004,ISO4626:1980,MOD)GB/T7631.12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2部分:Q组(热传导液)(GB/T763112—1994,eqvISO6743-12:1989)
GB/T11133
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GB/T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1
bt
GB23971—2009
GB/T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自顺序GB/T17040
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7144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GB/T17144—1997,eqvISO10370:1993)GB/T23800
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70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SH/T0172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SH/T0246
SH/T0558
SH/T0604
SH/T0642
SH/T0689
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石油馏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SH/T0604—2000,eqvISO12185:1996)液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自燃点测定法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GO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版ASTMD6304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VDI3033一1995《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检修》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有机热载体heattransferfluids有机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注:有机热载体包括被称为热传导液(heattransferfluids)、导热油(hotoils)、有机传热介质(organicheattransfercarriers)、热媒(heatingmedia)等用于间接传热目的的所有有机介质。根据化学组成可分类为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和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根据沸程可分类为气相有机热载体和液相有机热载体,3.2
unused heat transfer fluids
未使用有机热载体
尚未注入传热系统使用的有机热载体。其中不包括以回收处理油生产的产品。3.3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
synthetic heat transfer fluids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的产品。根据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划分为普通合成型和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3.4
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mineralheattransferfluids以石油为原料,经蒸馏和精制(包括溶剂精制和加氢精制)工艺得到的适当馏分生产的产品。其主要组分为烃类的混合物。
vapourphaseheattransferfluids气相有机热载体
具有沸点或共沸点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可以在气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气相有机热载体。气相有机热裁体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在液相使用,因此又称为气相/液相有机热载体。3.6
液相有机热载体liquidphaseheattransferfluids具有一定馏程范围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和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只能在液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液相有机热载体。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有机热载体在高温下抵抗化学分解的能力。GB23971—2009
注: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热载体将发生化学反应或分子重排,所生成的气相分解产物、低沸物、高沸物和不能蒸发的产物将影响有机热载体的使用性能。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maximum permitted bulk temperature通过GB/T23800试验测定,被测有机热载体的变质率不超过10%(质量分数)条件下的最高试验温度。
最高工作温度maximumworkingtemperature在传热系统运行条件下,锅炉出口处测得的有机热载体平均主流体温度为工作温度;锅炉出口处允许的有机热载体最高主流体温度为最高工作温度。3.10
最高允许液膜温度
maximum permitted film temperature液膜湿度是指锅炉受热面上的有机热载体温度,即与炉管壁接触的有机热载体边界层内的温度;最高允许液膜温度是边界层内有机热载体的最高允许温度,该温度是传热系统内任何一处的有机热载体都不应超过的温度。
闭式传热系统closedheatingsystem膨胀罐与大气隔离的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闭式系统通常采用情性气体或冷油液封装置与大气隔离。
开式传热系统openingheatingsystem膨胀罐与大气相通的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3.13
气相分解产物
gaseousdecompositionproduc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称量的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常压下其沸点在室温以下的物质,如氢气和甲烷。
低沸物low-boilingcomponents
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模拟蒸馏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的沸程在未使用有机热载体初馏点以下的物质。
高沸物high-boilingcomponen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通过模拟蒸馅方法测得加热后试样的沸程在未使用有机热载体终馏点以上的物质。
不能蒸发的产物nonvolatiledecompositionproducts采用GB/T23800方法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不能通过模拟蒸馅方法分离出来的物质,它是球管蒸馏器在一定条件下定量测定出的残渣。3
GB23971—2009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本标准所属产品依据GB/T7631.12划分产品品种,并按照使用状态、适用的传热系统类型和最高充许使用温度确定产品代号,具体分类见表1。表1有机热载体的产品分类
产品品种
产品类型
使用状态
适用的传热
系统类型
产品代号
精制矿物油型
普通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闭式或开式
1-QB280
LQB300
精制矿物油型
普通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LQC310
L-QC320
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
液相或
气相/液相
L—QD330、L—QD340
L-QD350、L-QDX××*
aL一QD×××指经热稳定性试验确定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高于350C的某一产品,如L一QD360,L一QD370、L—QD380、L—QD390、L—QD400等。4.2产品标记
4.2.1标记方式
符合本标准表2技术要求的产品应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标记:QXYYYGB23971
本标准代号和顺序号
根据GB/T23800方法确定的有机热载体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Q组产品的类别代号,如B、C、D根据GB/T7631.12规定的L类Q组
4.2.2标记示例
某产品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300℃,其产品标记为L-QB300GB23971。5
要求和试验方法
热传导液的组别代号
有机热载体是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有机传热介质,为了保证锅炉及传热系统安全运行,有机热载体的生产商应严格执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关于有机热载体的相关要求。有机热载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2。表2有机热载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指标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自燃点/℃
不低于
清澈透明,无悬浮物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品伙伴网httn:
wfoodmate.net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GB/T23800
SH/T0642
闪点(闭口)/℃
闪点(开口)°/℃
硫含量(质量分数)/%
氯含量/(mg/kg)
不低于
不低于
不大于
不大于
酸值(以KOH计)/(mg/g)
不大于
铜片腐蚀(100℃3h)/级
不大于
水分/(mg/kg)
不大于
水溶性酸碱
倾点/C
密度(20C)/(kg/m)
灰分(质量分数)/%
初馅点/℃
沸程/C(气相)
残炭(质量分数)/%
运动黏度/(mm/s)
100℃
不高于
不大于
不大于
热氧化安定性(175℃,72h)
黏度增长(40℃)/%不大于
酸值增加(以KOH计)/
不大于
(mg/g)
沉渣/(mg/100g)
不大于
热稳定性(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下加热)
变质率/%
不大于
表2(续)
质量指标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
报告中
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
http://
rwfoodmate.net
GB23971—2009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GB/T261
GB/T3536
GB/T388.GB/T11140
GB/T17040.SH/T0172.
SH/T0689°
附录 B
GB/T4945*.GB/T7304
GB/T5096
GB/T11133.SH/T0246
ASTMD6304°
GB/T0259
GB/T3535
GB/T1884和GB/T1885
SH/T0604
GB/T508
SH/T0558
GB/T6536
GB/T7534
GB/T268°SH/T0170
GB/T17144
GB/T265
附录C
GB/T23800
GB23971—2009
表2(续)
质量指标
aL一QC和LQD类有机热载体应在闭式系统中使用。330
350xxx
试验方法或引用文件
b在实际使用中,最高工作温度较最高允许使用温度至少应低10℃,L一QB和L一QC的最高允许液膜温度为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加20℃,L一QD的最高允许液膜温度为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加30℃。相关要求见《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有机热载体在开式传热系统中使用时,要求开口闪点符合指标要求。d所有“报告”项目,由生产商或经销商向用户提供实测数据,以供选择。e测定结果有争议时,硫含量测定以SH/T0689为仲裁方法、酸值测定以GB/T4945为仲裁方法,残炭以GB/T268为仲裁方法、水分以ASTMD6304为仲裁方法「初馏点低于最高工作温度时,应采用闭式传热系统。多热氧化安定性达不到指标要求时,有机热载体应在闭式系统中使用。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本标准所属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为出广批次检验和出厂周期检验,其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见表3。每组批生产的有机热载体应经生产单位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除了包括该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的实测结果外,还应包括该产品的出厂周期检验项目在本周期内的测定结果。表3出厂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
出厂批次
出厂周期
检验项目
外观、运动黏度(40C、100C)、酸值、闪点(开口和闭口)、水分、水溶性酸及碱、2%馏程、密度、残炭、倾点自燃点、灰分、氯含量、铜片腐蚀、硫含量、初馏点热氧化安定性
热稳定性
用于闭式系统的产品可不测定热氧化安定性6. 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表2中的所有技术要求。以下情况之一需进行型式检验:a)
新研制的产品投人市场前;
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出厂批次检验或周期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正常生产时间达4年时;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组批
检验频次
每批次检验
每半年检测一次
每年检测一次
每4年检测一次
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一签为一个组批。每组批的批次检验报告日期应与该组批的生产日期和组批编号相对应。6
全品体伴网httn
6.3取样
取样按GB/T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6.4判定规则
GB23971—2009
出厂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表2规定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定本批产品合格。产品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6.5复检规则
如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本标准表2中的技术要求的规定时,按GB/T4756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量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表2中的技术要求规定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物性参数
有机热载体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运动黏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蒸气压、气化潜热、热焰等与锅炉及传热系统设计有关的物性参数应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有机热载体的出厂检验报告和包装桶应明示其符合本标准4.2的产品标记。合成型有机热载体还应标明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
9安全
有关有机热载体的运输、储存、使用和事故处理等环节涉及安全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应包括在该有机热载体产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中。生产商或供应商应提供其有机热载体产品的符合GB/T16483规定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B23971—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一1998章条编号对照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见表A.1。表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DIN51522—1998章条编号对照表本标准章条编号
附录A
附录 B
附录C
附录D
DIN51522—1998章条编号
r品k伴网httn://foodmate.netB.1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原油中总氟含量的测定
电量法
本方法规定了原油和重质右油产品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本方法氯含量的测定范围为1mg/kg~10000mg/kg。B.2方法概要
GB23971—2009
将盛有试样的石英杯放入石英舟内,用固体进样器送人石英管的气化段,试样在氧气和氮气中燃烧气化。试样中的氯化物转化为氯离子,并随气流一起进入含有恒定银离子浓度的滴定池中,发生如下反应:
Agt+CI--→AgCI
此时池内银离子浓度降低,指示电极对将这一信号输人放大器,放大器输出一个相应的电压信号给电解电极对,由电解阳极电解产生银离子,以补充消耗的银离子,当电解池中银离子浓度恢复至初始平衡浓度时,电解自动停止。记下电解产生银离子所需的电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即可求出试样中的总氯含量。
图A.1为微库仑测定试样氯含量的流程框图。流控
滴定池
放大器
裂解炉
积分器
(氮气、氧气)
固体进料器
记录器
微库仑测定氯含量流程框图
B.3仪器与设备
B.3.1微库仑滴定仪:包括固体进样器,温度、流量控制器,电磁搅拌器,裂解炉,库仑放大器,积分仪和记录仪。
B.3.2滴定池:内有指示电极对和电解电极对。B.3.2.1测量电极:一个厚为0.1mm~0.2mm,面积为7mm×7mm的镀银铂片。B.3.2.2参比电极:一根直径为0.5mm的铂丝,镀银后插人饱和乙酸银溶液中。B.3.2.3电解阳极:同测量电极。B.3.2.4电解阴极:直径为0.4mm的铂丝,浸入侧臂的电解液中。B.3.3石英裂解管:人口端填装线状氧化铜。B.3.4石英舟。
B.3.5石英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9863-2023 服装制图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2239.1-2022 洗涤用酶制剂 第1部分:碱性蛋白酶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T6109.13-2008 漆包圆绕组线 第13部分:180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22264.3-2022 安装式数字显示电测量仪表 第3部分: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的特殊要求
- GB/T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 GB/T14625.1-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1部分:圆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2-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弹高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3-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动态耐冲击试验方法
- GB/T27840-2011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
- GB/T50908-201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