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通信行业标准(YD)】 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8 13:03:01
  • YD/T1435-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1435-2007

  • 标准名称:

    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09-29
  • 实施日期:

    2008-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6.56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050电信终端设备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0通信设备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254
  • 标准价格:

    11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软交换设备的通信接口、功能、协议、性能、操作维护及网络管理、可靠性、协议、安全、供电以及环境测试等。本标准适用于软交换设备。 YD/T 1435-2007 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YD/T1435-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35-2007
代替YD/T1435-2006
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sfor Softswitch Equipments2007-09-29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路语
4接口测试·
功能测试·
呼叫流程测试
计费功能测试
话务统计功能测试.
协议测试
网络信息安全测试
操作管理维护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13补充业务测试·
14API接口应用测试
15可靠性测试
常规测试:
YD/T1435-2007
YD/T1435-2007
本标准是“软交换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如下:1.YD/T1434-2006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2.YD/T1435-2007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代替YD/T1435-2006《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与YD/T1435-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接入认证和P地址管理测试、通信安全测试、安全网管测试、主叫号码传送安全测试、传真功能测试、黑白名单功能测试、发夹功能测试、H323协议测试、IPCENTREX业务测试、点到点多媒体业务测试、点到多点多媒体业务测试等。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起草人:石友康、蒋晓琳、李海花、武静、相欢、翁捷、冯亮、晏宪华、刘晓辉本标准于2006年5月31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软交换设备测试方法
YD/T1435-2007
本标准规定了软交换设备的通信接口、功能、协议、性能、操作维护及网络管理、可靠性、协议、安全、供电以及环境测试等。
本标准适用于软交换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904-1999
YD/T 1156-2001
YD/T1202-2002
YD/T 1304-2004
YD/T 1316-2004
YD/T1444-2006
YD/T 1445-2006
YD/T1472-2006
YD/T1473-2006
YDN 107.2-1999
YDN108-1997
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
智能网能力集1(CS-1)INAP与No.7信令ISUP配合的技术规范国内No.7信令方式测试方法—-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电话用户部分(TUP)》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测试方法一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
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测试方法No.7信令与P互通话配层技术要求一—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2UA)
ISDN信令与IP互通用户适配层(IUA)技术要求接入网与IP互通V5.2用户适配层(V5UA)技术要求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测试规范一一业务交换点(SSP)部分V5.2接口一致性测试技术规范
用于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的可视电话系统的媒体流的打包与同步ITU-TH.225.0(99))
ITU-TH.248
RFC2138(1997)
RFC2139(1997)
RFC2705 (1999)
RFC2543
RFC3057
RFC3261
RFC3372
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RADIUS协议
RADIUS计费协议
MGCP协议
SIP协议
ISDNQ.921用户适配层
SIP协议
SIP-T协议
YD/T1435-2007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是分组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和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基本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3.1.2媒体网关(MediaGateway)媒体网关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例如:媒体网关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他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
3.1.3综合接入媒体网关(IntegratedAccessMediaGateway)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ISDN接入、V5接入、xDSL接入和LAN接入等,并至少支持接入到IP网或ATM网之一。3.1.4ATM中继媒体网关(ATMTrunkMediaGateway)位于电路交换网和ATM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3.1.5IP中继媒体网关(IPTrunkMediaGateway)在电路交换网和P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3.1.6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媒体网关控制器对与媒体网关中的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部分进行控制。3.1.7综合接入设备(1AD)
软交换体系中的用户接入层设备,用来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务接入到分组网络中,IAD的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个。3.1.8发夹(Hairpin)功能
表示媒体网关设备内部可以完成该网关下的终端之间的媒体流的交换,而不再经由网关外部的分组网络。媒体网关内部终端和外部的终端进行通信时的媒体流交换仍然由媒体网关外部的分组网络完成。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ccess Gateway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earer IndependentCail ControlGatekeeper
IntegratedAccessDevice
ISDNUserPart
Local Switch
SS7 MTP2-User Peer-to-Peer Adaptation LayerSS7 MTP2-User Adaptation Layer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异步转移模式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
综合接入设备
ISDN用户部分
本地交换机
第二级用户对等层间适配层协议MTP2用户适配协议
4接口测试
SS7MTP3-UserAdaptation LayerMedia Gateway
MediaGatewayController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essageTransferPart
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Signalling Gateway
Softswitch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ignalling System No. 7
Trunk Media Gateway
4.110/100MLAN接口测试
有关具体的测试内容应符合YD/T1156中相应的要求。4.2ATMSTM-1接口测试
STM-1ATM接口测试为可选。
MTP3用户适配协议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控制器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消息传递部分
公共电话交换网
流控传输协议
信令网关
软交换
会话起始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No.7信令系统
媒体网关
有关具体的测试内容STM-1ATM接口要求应符合YD/T1156中相应的要求。5功能测试
5.1呼叫控制功能测试
YD/T1435-2007
用于软交换呼叫控制功能测试的配置示意如图1所示。在图1中,协议分析仪A可以用来分析语音流,协议分析仪B可以用来监视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的协议。网络模拟器用来模拟承载网情况,例如可以调节承载网的网络传送时延、网络分组丢包率等。协议分析仪B
媒体网关1
用户A
协议分析仪A
软交换设备
网络模拟器
图1呼叫控制功能测试配置示意
用户B
媒体网关2
用户c
YD/T1435-2007
测试编号:SS_Call-Control-Function_1测试项目:基本呼叫控制测试
测试配置:图1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如G711、G729.A和G723.1等;2)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协议分析仪B分析媒体网关1和软交换之间的协议信息;3)呼叫成功后,协议分析仪A分析双向的语音流;4)释放呼叫
预期结果:
软交换能为基本呼叫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功能测试说明:
·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Control-Function_2测试项目:多方呼叫控制测试
测试配置:图1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如G711、G729.A和G.723.1等;2)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协议分析仪B分析媒体网关1和软交换之间的协议信息;3)呼叫成功后,协议分析仪A分析双向的语音流4)原有呼叫置于保持状态,主叫向用户C发起呼叫;5如果被叫方空闲,主叫听见回铃音;6)用户C加入呼叫;
7)过10s,释放所有呼叫
预期结果:
软交换能提供多方控制功能
测试说明:
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Control-Function_3测试项目:拨号计划(DigitMap)的配置测试测试配置:图1
预置条件:
YD/T1435-2007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软交换机配置可接收号码的匹配规则并将其下发给媒体网关设备。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2)用户A发起呼叫,协议分析仪B分析媒体网关1和软交换之间的协议信息;3)对于等位长的DigitMap,拨完最后一位被叫号码后,呼叫立即建立;4)对于不等位长的DigitMap,拨完最后一位被叫号码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呼叫建立预期结果:
软交换机配置可接收号码的匹配规则,并将其下发给媒体网关设备测试说明:
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Control-Function_4测试项目:信号音及通知音播放功能测试配置:图1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2)用户A发起呼叫;
3)软交换机能控制媒体网关设备向用户播放各种提示音,包括拨号音、振铃音和回铃音等预期结果:
软交换机能控制媒体网关设备向用户播放各种提示音,包括拨号音、振铃音和回铃音等测试说明:
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YD/T1435~2007
5.2呼叫处理功能测试
用于软交换呼叫处理功能测试的配置示意如图2所示。AD1
用产A
软交换设备
网络模拟器
图2呼叫处理功能测试配置示意
测试编号:SS_Call-Handle_1
测试项目:呼叫释放方式测试
测试配置:图2
预置条件:
用户BwwW.bzxz.Net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如G711、G729.A和G723.1等;2)软交换机设置呼叫主叫释放方式;3)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
4)呼叫成功后,用户A首先挂机,用户B立即听忙音;5)软交换机设置呼叫互不控制释放方式;6)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
7)呼叫成功后,用户A首先挂机,用户B立即听忙音;8)软交换机设置呼叫被叫释放方式;9)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
10)呼叫成功后,用户B首先挂机,用户A立即听忙音预期结果:软交换机能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呼叫释放方式,包括主叫控制、互不控制和被叫控制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Handle_2
测试项目:时间监视定时器测试测试配置:图2
YD/T1435-2007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如G711、G729.A和G723.1等;2)软交换机设置呼叫主叫释放方式;3)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
4)呼叫成功后,用户B首先挂机;5)在忙音监视定时器超时后,软交换向MG1发送信息,用户A听忙音预期结果:
1)软交换机对各种定时器具有时间监视功能:2)检验当监视的事件超过定时器时长时,是否执行正确的动作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Handle_3
测试项目:反极信号提供测试
测试配置:图2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媒体网关1和2都设置为支持相同的语音编码算法,如G711、G.729.A和G723.1等:2)软交换机设置呼叫主叫释放方式;3)用户A向用户B发起呼叫;
4)呼叫成功后,软交换向MG1发送信息,MG1应能向主叫提供反极信号预期结果:软交换机能对主叫提供反极信号信息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测试编号:SS_Call-Handle_4
测试项目:被叫久叫不应测试
测试配置:图2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软交换网络用户A拨打另一用户B;2)被叫用户B不应答;
3)检验超时是否送忙音,时间是否可以配置预期结果:超时送忙音,时间可以配置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YD/T1435-2007
测试编号:SS_Call-Handle_5
测试项目:特服呼叫处理功能
测试配置:图2
预置条件:
在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已经建立关联,媒体网关设备处于业务运行状态,不启动网络模拟器测试过程:
1)软交换网络用户进行特服呼叫(拨叫号码“110”或者“119”);2)检验被叫是立即振铃还是延迟一段时间振铃,延迟时间是否可设定;3)主叫用户挂机,并重新摘机,观察呼叫是立即释放还是仍保持预期结果:
1)在步骤2中被叫延迟一段时间振铃,延迟时间可设定;2)在步骤3中呼叫保持
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5.3用户锁定与解锁定功能测试
测试编号:SS_FUN_HANG_1
测试项目:久不挂机的测试与处理测试分项目:通话态久不挂机进入锁定的测试预置条件:
1)个软交换带一个IAD,IAD带2部双音频的话机:2)连接软交换和IAD的协议为MGCP;3)数据库配置为默认配置
测试过程:
1)城域网内的一个用户拨打城域网内的另一个用户;2)检验双方是否可以正常通话;3)主叫先挂机,被叫始终不挂机;4)被叫用户在听到鸣音后10min才挂机;5)另一用户重新呼叫该用户
预期结果:
1)主叫挂机后,被叫立即听忙音;2)被叫听忙音一段时间后,仍不挂机,改听鸣音;3)再经过一段时间,鸣音不停;4)指定时间后被叫挂机,呼叫释放;5)再次摘机应该听到拨号音,作被叫可以振铃判定原则:测试结果必须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