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
- GA/T 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5 15:54:45
- GA/T670-2006
- 现行
标准号:
GA/T 670-2006
标准名称: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12-14 -
实施日期:
2007-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9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 GA/T 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670-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Specification of lightning-surge protectionfor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2006-12-14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7-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基本要求目
安全防范系统前端设备防直击雷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电源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8
9安全防范系统用SPD的选型
10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保护措施检验要求.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的划分GA/T670—2006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并归口。GA/T670—2006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查标准上建标网wwwiz321.net
1范围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8802.1一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61643-1:1998,IDT)
GB50057一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一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andprotectionsystem;SPS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50348-2004,2.0.2]
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GB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3
雷电感应
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GB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4
雷电浪涌lightning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of thunderand lightningactivezone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宜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和强雷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以下的地区;1
查标准上建标网wwwjz321.net
GA/T670—-2006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的地区。[GB50343—2004,3.1.2]
地区雷暴日数按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参见附录A。3.6
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GB50343-—2004,2.0.19]
防雷防护区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直击雷防护区(LPZOB)、第一防护区(LPZ1)、第二防护区(LPZ2)、后续防护区,参见附录B。3.7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GB50343--2004,2.0.5]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护的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GB50343—2004,2.0.6]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EB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GB50343—2004:2.0.8]
等电位连接带equipotentialbondingbar;EBB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GB50343--2004,2.0.9]
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network;BN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GB50343—2004,2.0.15]
commonearthingsystem;CES
共用接地系统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GB50343—2004:2.0.7]
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electrode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的统称。[GB50343--2004,2.0.10]
查标准上建标网wwiz321.net
接地端子earthingterminal
GA/T670-2006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如果有的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GB50343—2004,2.0.11]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 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LEB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是局部等电位连接带的另一个称呼。[GB50343—2004,2.0.14]
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浪涌保护器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以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线浪涌保护器。
[GB50343-—2004,2.0.16]
voltage switching type;SPD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GB50343—2004,2.0.17]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limitingtype;SPD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GB50343-2004,2.0.18]
一端口SPD
one-port SPD
SPD与被保护电路并联。一端口能分开输人和输出端,在这些端子之间没有特殊的串联阻抗。[GB18802.1---2002,3.2]
二端口SPDtwo-portSPD
有二组输人和输出接线端子的SPD,在这些端子之间有特殊的串联阻抗。[GB18802.1—2002,3.3]
模拟雷电流冲击波simulatelightningcurrentimpactwave进行SPD标称放电电流试验时选用的雷电电流波形。如无特别声明,一般采用8/20μs的模拟雷电电流波。从LPZOA或LPZOB区进入LPZ1区的电源线路上使用的第一级SPD,其冲击通流量可选用10/350us的模拟雷电流波。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在SPD不发生实质性损坏的条件下,对SPD的每线或每个模块的输人端按规定次数、规定波形实施对地放电时所承受电流波的峰值电流。3.23
nominal passvoltage
标称导通电压
SPD上流过1mA电流时,SPD两端的电压。3
GA/T670—2006
残压residualvoltage
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GB18802.1—2002,3.17
限制电压measured limitingvoltage施加规定波形和幅值的冲击电压时,在SPD接线端子间测得的最大电压峰值。[GB18802.1-—2002,3.16
额定负载电流ratedloadcurrent能对SPD保护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提供的最大持续额定交流电流有效值或直流电流。[GB18802.1—2002,3.14]
二合一、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twoinone,threeinoneorallinonesurgeprotectivedevice一个设备的接线端口有电源线、视频线及其他控制信号线在防护雷电浪涌时为平衡各线间的电位,需要将两种或三种或多种SPD组合在一起的浪涌保护器。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基本要求4.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雷电防护级别的区分,按照GB50343一2004第3、4章的相关规定执行。4.2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GB50057—1994(2000版)第1~5章和GB50348—2004中3.9的要求,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电磁感应的综合保护措施。4.3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照GB50343一2004中1.0.5的要求,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在外部防雷措施符合GB50057-1994(2000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内部防雷措施上,采用屏蔽(隔离)、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配置浪涌保护器及共用接地系统等综合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防范系统受到雷电放电的危害。4.4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等),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置于户外的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装置当其安装高度高于周围半径10m的大部分物体高度时,其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的输入、输出端口应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的前端设备,应采取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并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
4.5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的供电线路、视音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等应有金属屏蔽层,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钢管应室少两端接地。4.6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路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设置适配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4.7安全防范系统的信号线、控制线,在进出建筑物的设备接口处,宜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4.8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独立的防直击雷引下线。若无法远离,应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4.9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备的接地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宜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宜不小于35mm。4.10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接至建筑物接地体或建筑物接地干线或楼层接地汇集端的导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4.11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2;建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在高山岩石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Q·m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2。5安全防范系统前端设备防直击雷技术要求5.1室外的前端设备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4
GA/T670—2006
5.2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的前端设备,其安装杆上应设置避雷针,如图1所示。LPZOA
避雷针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
图1前端设备安装杆上设置避雷针的示意图为防止高电位反击设备,前端设备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前端设备的线路接口处。前端设备与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视频输入线
电源输入线
视频输入线
控制线输入线
电源输入线
电涌保护器
三合-
或多合
电涌保护器
视频输入端
摄像机
电源输入端
视频输入端
控制线输入端
电源输入端
摄像机!
图2前端设备与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示意图5.3若在前端设备的安装杆旁设置避雷针,其避雷针的安装应保证前端设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
为防止雷电流经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前端设备的反击,前端设备的安装杆与避雷针安装杆(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5.3.1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不相连时(如图3实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S≥0.3(Ri+0.1Lr)
式中:
S—两杆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Ri-
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2);Lr-—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的长度,单位为米(m)。5.3.2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如图3虚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GA/T670--2006
S≥0.075Lx(m)
避雷针安装杆(引下线)
避雷针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安装杆
图3前端设备安装杆与避雷针安装杆位置示意图5.4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屏蔽金属芯线时,摄像机端不接地,雷电浪涌保护器应以视频线的屏蔽层作为等电位参考点,在电源线和视频线上安装二合一浪涌保护器,有云台控制线的安装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5.5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非屏蔽金属芯线时,电源线、视频线和信号控制线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宜合装在一起,摄像机机壳与SPD的接地汇集端相连。SPD的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5.6与终端设备不在同一接地系统的探测器、识读器及其他前端设备在室外的信号线、电源线,在其相应的接口端宜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的雷电浪涌保护器。5.7解码器与摄像机分离且传输线未穿钢管屏蔽的,应在解码器输入、输出端上安装相应的雷电浪涌保护器。
5.8给前端设备供电的电源适配器,其输出端应安装标称放电流不小于10kA的二端口雷电浪涌保护器。
6安全防范系统电源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6.1电源线的布设应避免环路结构,推荐分段分区供电的模式。6.2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的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SPD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配电柜(箱)开关之后的设备侧,二端口SPD的选择,应考虑其负载功率不能超过二端口SPD的额定功率,并留有一定的余量。6.3进、出监控中心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应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配电线路应采用二端口SPD防护或多级并联SPD防护,并应采取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措施,保证SPD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多级并联SPD的安装位置如图4,图中浪涌保护器、退耦保护器、空气断路器等元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二端口SPD的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6.4图4和图5中电源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相连。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6
GA/T670-2006
(S-NL)S
GA/T670-—2006
SPD保护级别
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SPD安装位置
空气断路器:
一退耦器件:
1-一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一监控中心等电位接地端子板。V
总配电柜
隔离开关:
中一熔断器:
m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监控中心
二端口SPD
一浪涌保护器:
图5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二端口SPD的安装位置电源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浪涌保护器(SPD)连接线最小截面积防护级别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SPD的类型
开关型或限压型
限压型
限压型
限压型
导线截面积/mm2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6.5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应大于0.5m。电源开关型浪涌保护器(SPD1)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2)之间的线距应大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2)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3)之间的线距应大于5m。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末级电源SPD的保护水平应低于被保护设备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6.6二端口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长度不应大于0.5m。7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7.1有线传输信号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7.1.1进、出建筑物的非视频用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7.1.2监控中心的室外引来的信号电缆内芯线的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线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7.1.3与监控中心用金属缆线连接的各类室外安防终端设备,应在其相应接口处采取雷电浪保护措施。
7.1.4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人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Specification of lightning-surge protectionfor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2006-12-14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7-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基本要求目
安全防范系统前端设备防直击雷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电源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8
9安全防范系统用SPD的选型
10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保护措施检验要求.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的划分GA/T670—2006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并归口。GA/T670—2006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查标准上建标网wwwiz321.net
1范围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8802.1一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61643-1:1998,IDT)
GB50057一19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一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andprotectionsystem;SPS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50348-2004,2.0.2]
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GB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3
雷电感应
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GB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4
雷电浪涌lightning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of thunderand lightningactivezone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宜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和强雷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以下的地区;1
查标准上建标网wwwjz321.net
GA/T670—-2006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的地区。[GB50343—2004,3.1.2]
地区雷暴日数按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参见附录A。3.6
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GB50343-—2004,2.0.19]
防雷防护区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直击雷防护区(LPZOB)、第一防护区(LPZ1)、第二防护区(LPZ2)、后续防护区,参见附录B。3.7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GB50343--2004,2.0.5]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护的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GB50343—2004,2.0.6]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EB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GB50343—2004:2.0.8]
等电位连接带equipotentialbondingbar;EBB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GB50343--2004,2.0.9]
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network;BN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GB50343—2004,2.0.15]
commonearthingsystem;CES
共用接地系统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GB50343—2004:2.0.7]
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electrode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的统称。[GB50343--2004,2.0.10]
查标准上建标网wwiz321.net
接地端子earthingterminal
GA/T670-2006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如果有的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GB50343—2004,2.0.11]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 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LEB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是局部等电位连接带的另一个称呼。[GB50343—2004,2.0.14]
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浪涌保护器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以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线浪涌保护器。
[GB50343-—2004,2.0.16]
voltage switching type;SPD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GB50343—2004,2.0.17]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limitingtype;SPD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GB50343-2004,2.0.18]
一端口SPD
one-port SPD
SPD与被保护电路并联。一端口能分开输人和输出端,在这些端子之间没有特殊的串联阻抗。[GB18802.1---2002,3.2]
二端口SPDtwo-portSPD
有二组输人和输出接线端子的SPD,在这些端子之间有特殊的串联阻抗。[GB18802.1—2002,3.3]
模拟雷电流冲击波simulatelightningcurrentimpactwave进行SPD标称放电电流试验时选用的雷电电流波形。如无特别声明,一般采用8/20μs的模拟雷电电流波。从LPZOA或LPZOB区进入LPZ1区的电源线路上使用的第一级SPD,其冲击通流量可选用10/350us的模拟雷电流波。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dischargecurrent在SPD不发生实质性损坏的条件下,对SPD的每线或每个模块的输人端按规定次数、规定波形实施对地放电时所承受电流波的峰值电流。3.23
nominal passvoltage
标称导通电压
SPD上流过1mA电流时,SPD两端的电压。3
GA/T670—2006
残压residualvoltage
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GB18802.1—2002,3.17
限制电压measured limitingvoltage施加规定波形和幅值的冲击电压时,在SPD接线端子间测得的最大电压峰值。[GB18802.1-—2002,3.16
额定负载电流ratedloadcurrent能对SPD保护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提供的最大持续额定交流电流有效值或直流电流。[GB18802.1—2002,3.14]
二合一、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twoinone,threeinoneorallinonesurgeprotectivedevice一个设备的接线端口有电源线、视频线及其他控制信号线在防护雷电浪涌时为平衡各线间的电位,需要将两种或三种或多种SPD组合在一起的浪涌保护器。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基本要求4.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雷电防护级别的区分,按照GB50343一2004第3、4章的相关规定执行。4.2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GB50057—1994(2000版)第1~5章和GB50348—2004中3.9的要求,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电磁感应的综合保护措施。4.3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照GB50343一2004中1.0.5的要求,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在外部防雷措施符合GB50057-1994(2000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内部防雷措施上,采用屏蔽(隔离)、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配置浪涌保护器及共用接地系统等综合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防范系统受到雷电放电的危害。4.4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等),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置于户外的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装置当其安装高度高于周围半径10m的大部分物体高度时,其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的输入、输出端口应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的前端设备,应采取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并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
4.5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的供电线路、视音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等应有金属屏蔽层,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钢管应室少两端接地。4.6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路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设置适配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4.7安全防范系统的信号线、控制线,在进出建筑物的设备接口处,宜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4.8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独立的防直击雷引下线。若无法远离,应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4.9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备的接地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宜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宜不小于35mm。4.10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接至建筑物接地体或建筑物接地干线或楼层接地汇集端的导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4.11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2;建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在高山岩石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Q·m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2。5安全防范系统前端设备防直击雷技术要求5.1室外的前端设备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4
GA/T670—2006
5.2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的前端设备,其安装杆上应设置避雷针,如图1所示。LPZOA
避雷针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
图1前端设备安装杆上设置避雷针的示意图为防止高电位反击设备,前端设备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前端设备的线路接口处。前端设备与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视频输入线
电源输入线
视频输入线
控制线输入线
电源输入线
电涌保护器
三合-
或多合
电涌保护器
视频输入端
摄像机
电源输入端
视频输入端
控制线输入端
电源输入端
摄像机!
图2前端设备与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示意图5.3若在前端设备的安装杆旁设置避雷针,其避雷针的安装应保证前端设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
为防止雷电流经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前端设备的反击,前端设备的安装杆与避雷针安装杆(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5.3.1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不相连时(如图3实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S≥0.3(Ri+0.1Lr)
式中:
S—两杆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Ri-
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2);Lr-—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的长度,单位为米(m)。5.3.2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如图3虚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GA/T670--2006
S≥0.075Lx(m)
避雷针安装杆(引下线)
避雷针
监控系统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安装杆
图3前端设备安装杆与避雷针安装杆位置示意图5.4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屏蔽金属芯线时,摄像机端不接地,雷电浪涌保护器应以视频线的屏蔽层作为等电位参考点,在电源线和视频线上安装二合一浪涌保护器,有云台控制线的安装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5.5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非屏蔽金属芯线时,电源线、视频线和信号控制线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宜合装在一起,摄像机机壳与SPD的接地汇集端相连。SPD的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5.6与终端设备不在同一接地系统的探测器、识读器及其他前端设备在室外的信号线、电源线,在其相应的接口端宜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的雷电浪涌保护器。5.7解码器与摄像机分离且传输线未穿钢管屏蔽的,应在解码器输入、输出端上安装相应的雷电浪涌保护器。
5.8给前端设备供电的电源适配器,其输出端应安装标称放电流不小于10kA的二端口雷电浪涌保护器。
6安全防范系统电源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6.1电源线的布设应避免环路结构,推荐分段分区供电的模式。6.2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的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SPD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配电柜(箱)开关之后的设备侧,二端口SPD的选择,应考虑其负载功率不能超过二端口SPD的额定功率,并留有一定的余量。6.3进、出监控中心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应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配电线路应采用二端口SPD防护或多级并联SPD防护,并应采取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措施,保证SPD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多级并联SPD的安装位置如图4,图中浪涌保护器、退耦保护器、空气断路器等元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二端口SPD的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6.4图4和图5中电源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相连。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6
GA/T670-2006
(S-NL)S
GA/T670-—2006
SPD保护级别
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SPD安装位置
空气断路器:
一退耦器件:
1-一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一监控中心等电位接地端子板。V
总配电柜
隔离开关:
中一熔断器:
m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监控中心
二端口SPD
一浪涌保护器:
图5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二端口SPD的安装位置电源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浪涌保护器(SPD)连接线最小截面积防护级别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SPD的类型
开关型或限压型
限压型
限压型
限压型
导线截面积/mm2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
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6.5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应大于0.5m。电源开关型浪涌保护器(SPD1)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2)之间的线距应大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2)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3)之间的线距应大于5m。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末级电源SPD的保护水平应低于被保护设备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6.6二端口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长度不应大于0.5m。7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7.1有线传输信号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7.1.1进、出建筑物的非视频用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的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7.1.2监控中心的室外引来的信号电缆内芯线的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线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7.1.3与监控中心用金属缆线连接的各类室外安防终端设备,应在其相应接口处采取雷电浪保护措施。
7.1.4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人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标准计划
- GA/Z1736-2020 基于目标位置映射的主从摄像机协同系统技术要求
- GA/T755-2008 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写保护设备要求及检测方法
- GA/T1354-2018 安防视频监控车载数字录像设备技术要求
- GA401-2002 消防员呼救器
- GA408.4-2006 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 第4部分:交通违法处罚种类代码
- GA/T852.3-2009 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信息规范第3部分:业务登记序号编码规则
- GA/T1063-2013 感应加热设备校准规范
- GA/T1062-2013 IC卡光标测试系统校准规范
- GA/T465.3-2004 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功能规范第3部分:租赁房屋管理基本业务功能
- GA/T697-2007 信息安全技术静态网页恢复产品安全功能要求
- GA/T6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交换机安全评估准则
- GA/T1030.3-2017 机动车驾驶人考场使用验收规范第3部分:道路驾驶技能考场
- GA/T1030.1-2017 机动车驾驶人考场使用验收规范第1部分:驾驶理论考场
- GA274-2001 警用服饰星徽
- GA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