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22160-2008 食品级微晶蜡

【国家标准(GB)】 食品级微晶蜡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00:54:30
- GB22160-2008
- 现行
标准号:
GB 22160-2008
标准名称:
食品级微晶蜡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6-27 -
实施日期:
2009-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储运、取样。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的重馏分或减压渣油的溶剂脱沥青油经溶剂精制、脱蜡、脱油,再经白土或加氢精制而制得的食品级微晶蜡。 本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标准FAO/WHOJECFA(2000)《微晶蜡》(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FAO/WHOJECFA(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滴熔点的技术要求,并以产品的滴熔点确定牌号,共5个牌号;———增加了25 ℃针入度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含油量的技术要求;———增加了70号“100 ℃运动黏度”为“不小于6.0”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嗅味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外观”、“溶解性”、“红外吸收”、“硫含量”、“折光指数”的技术要求。 GB 22160-2008 食品级微晶蜡 GB22160-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2160——2008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食品级微晶蜡
Foodgrademicrocrystallinewax2008-06-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GB22160—2008
本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标准FAO/WHOJECFA(2000)《微晶蜡》(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FAO/WHOJECFA(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滴熔点的技术要求,并以产品的滴熔点确定牌号,共5个牌号,增加了25℃针入度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含油量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70号“100℃运动黏度”为“不小于6.0”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嗅味的技术要求;
取消了“外观”、“溶解性”、“红外吸收”、“硫含量”、“折光指数”的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益民、齐邦峰。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食品级微晶蜡
1.1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运、取样。GB22160—2008
1.2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的重馏分或减压渣油的溶剂脱沥青油经溶剂精制、脱蜡、脱油,再经白土或加氢精制而制得的食品级微晶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4985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
GB/T.5009.75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7363
GB/T8026
SH/T0129
石蜡中稠环芳烃试验法
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GB/T80261987.neqISO6244:1982)石油蜡和石油脂灼烧残渣试验法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229
SH/T0398
SH/T0414
SH/T0638
SH/T0653
3产品用途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石油蜡和石油脂分子量测定法
石蜡嗅味试验法
微晶蜡含油量测定法(体积法)(SH/T0638—1996,neqISO2908:1974)石油蜡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定法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食品的保护涂层、消泡剂、表面处理剂和口香糖基料用蜡。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1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
滴熔点/℃
不低于
针人度(25C,100g)/(1/10mm)
不大于
含油量(质量分数)/%
颜色/号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GB/T8026
GB/T4985
SH/T0638
GB/T6540
GB22160—2008
运动黏度(100℃)/(mm*/s)
5%蒸增点碳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灼烧残渣\(质量分数)/%
铅/(mg/kg)
膜味/号
稠环芳烃/(紫外吸光度/cem)
280nm~289mm
290nm~299nm
300nm~359nm
360nm~400nm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表1(续)
质量指标
a灼烧残渣允许用SH/T0129测定,仲裁试验以附录A方法测定结果为准。b铅含量允许用(GB/T5009.75测定,仲裁试验以附录B方法测定结果为准。5取样
取样按SH/T0229进行,取1kg作为检验及留样用。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2
试验方法
GB/T265
SH/T0653
SH/T0398
附录A
SH/T0129
附录B
GB/T5009.75
SH/T0414
GB/T736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灼烧残渣试验法
GB22160—2008
在已称重的瓷或白金器皿中准确称取大约2g样品,置于火焰上加热。样品挥发时无任何辛辣气味,灼烧至无碳而出现极度暗红色物质,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3
GB22160—2008
B.1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食品级微晶蜡中的铅含量。B.2设备
B.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nm~900nm。B.2.2
铅空心阴极灯。
容量瓶:50mL、100mL,500mL、1000mLB.2.3
凯氏烧瓶:100ml~150mL。如图B.1所示,有一个用于冷凝蒸汽的外接部分与凯氏烧瓶的磨B.2.4
口相接,此外接部分具有一旋塞漏斗,通过它加入试剂。图B.1
天平:感量0.1mg。
移液管:5mL、10mL。
材料与试剂
空气:压缩空气,经净化除去油、水。乙炔气:纯度不低于99.9%。
去离子水。
浓硫酸:优级纯。
浓盐酸:优级纯。
浓硝酸:优级纯。
高氯酸:优级纯。
硝酸铅:优级纯。
准备工作
配制铅标准溶液
凯氏烧瓶
在1000mL容量瓶中,将1.6g硝酸铅Pb(NO,)2(称准至0.1mg)溶解在硝酸(10mL浓硝酸溶4
GB22160—2008
于20mL水中,煮沸,除掉硝酸烟气并冷却)中,加水至刻线。在20℃时取该溶液10mL于50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线。该铅标准溶液含铅20μg/mL。B.4.2配制校正曲线溶液
在一系列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1mL、2mL、3mL、4mL、5mL铅标准溶液并稀释到大约50mL。加8mL浓硫酸和10mL浓盐酸,摇匀,使之溶解。溶解完毕,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线。
该溶液中每毫升含有0、0.2μg、0.4μg、0.6μg、0.8μg和1.0μg的铅。B.4.3配制样品溶液
在一个100mL~150mL凯氏烧瓶中准确称取2.5g样品(称准至0.1mg),加入5mL稀硝酸。当初期反应一变缓,开始缓慢加热,直到进一步的剧烈反应停止,然后冷却。逐渐加入4mL浓硫酸,控制加入速度.使加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泡沫(通常需要5~10min).加热,直到液体颜色明显变黑,即开始碳化。缓慢加入少量浓硝酸,每两次加入之间加热,直到再次变黑。不要猛烈加热以致于过度碳化,在整个过程中,应有少量的游离硝酸存在。继续该处理过程直到溶液变为浅黄色并且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颜色不再变黑。如果该溶液在0.5mL高氯酸溶液和少量浓硝酸中仍然变色,加热大约15min,然后进一步加入0.5mL高氯酸溶液再加热儿分钟。记录所用浓硝酸的总量。稍冷却并用10mL去离子水稀释。溶液的颜色应该是完全无色的(如果存在很多铁,溶液可能是浅黄色)。平稳煮沸,避免暴沸,直到出现白色烟气。冷却,再加入5mL水,再次平稳煮沸到出现烟气。最后,冷却,加入10ml5mol/L盐酸平稳煮沸几分钟。冷却将溶液转移到50mL单一刻线的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冲洗凯氏烧瓶。将冲洗凯氏烧瓶的水加到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线。该溶液称为溶液A。用相同数量的试剂(样品氧化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准备一个空白溶液。B.5试验步骤
B.5.1仪器工作条件
分析波长:283.3nm
其他条件因仪器型号不同,所推荐的各种仪器参数是不同的。而且在使用时某些参数需要最优化,以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应该参照厂家说明书的火焰类型及上面所规定的设置来调节仪器。B.5.2步骤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条件设定在选好的状态,吸入含有待测元素的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并优化仪器的设定条件·使之在记录纸上达到满量程或偏移值最大。测定其他标准溶液的吸收值,绘制净吸收值与标准溶液中元素浓度关系的曲线。吸入由样品溶解或样品湿法氧化得到的溶液A及相应的空白溶液,检测净吸收值。使用上边绘制的曲线,测定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B.6计算
铅含量(mg/kg)=元素质量浓度(μg/mL)×50(mL)/试样质量(g)5
GB22160-2008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食品级微晶蜡
GB22160—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桑皇岛印剧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
字数10千字
2008年11月第一版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4594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2160——2008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食品级微晶蜡
Foodgrademicrocrystallinewax2008-06-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GB22160—2008
本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标准FAO/WHOJECFA(2000)《微晶蜡》(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FAO/WHOJECFA(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滴熔点的技术要求,并以产品的滴熔点确定牌号,共5个牌号,增加了25℃针入度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含油量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70号“100℃运动黏度”为“不小于6.0”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嗅味的技术要求;
取消了“外观”、“溶解性”、“红外吸收”、“硫含量”、“折光指数”的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益民、齐邦峰。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食品级微晶蜡
1.1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运、取样。GB22160—2008
1.2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的重馏分或减压渣油的溶剂脱沥青油经溶剂精制、脱蜡、脱油,再经白土或加氢精制而制得的食品级微晶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4985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
GB/T.5009.75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7363
GB/T8026
SH/T0129
石蜡中稠环芳烃试验法
石油蜡和石油脂滴熔点测定法(GB/T80261987.neqISO6244:1982)石油蜡和石油脂灼烧残渣试验法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229
SH/T0398
SH/T0414
SH/T0638
SH/T0653
3产品用途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石油蜡和石油脂分子量测定法
石蜡嗅味试验法
微晶蜡含油量测定法(体积法)(SH/T0638—1996,neqISO2908:1974)石油蜡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定法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食品的保护涂层、消泡剂、表面处理剂和口香糖基料用蜡。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1食品级微晶蜡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
滴熔点/℃
不低于
针人度(25C,100g)/(1/10mm)
不大于
含油量(质量分数)/%
颜色/号
不大于
不大于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GB/T8026
GB/T4985
SH/T0638
GB/T6540
GB22160—2008
运动黏度(100℃)/(mm*/s)
5%蒸增点碳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灼烧残渣\(质量分数)/%
铅/(mg/kg)
膜味/号
稠环芳烃/(紫外吸光度/cem)
280nm~289mm
290nm~299nm
300nm~359nm
360nm~400nm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表1(续)
质量指标
a灼烧残渣允许用SH/T0129测定,仲裁试验以附录A方法测定结果为准。b铅含量允许用(GB/T5009.75测定,仲裁试验以附录B方法测定结果为准。5取样
取样按SH/T0229进行,取1kg作为检验及留样用。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2
试验方法
GB/T265
SH/T0653
SH/T0398
附录A
SH/T0129
附录B
GB/T5009.75
SH/T0414
GB/T736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灼烧残渣试验法
GB22160—2008
在已称重的瓷或白金器皿中准确称取大约2g样品,置于火焰上加热。样品挥发时无任何辛辣气味,灼烧至无碳而出现极度暗红色物质,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3
GB22160—2008
B.1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食品级微晶蜡中的铅含量。B.2设备
B.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nm~900nm。B.2.2
铅空心阴极灯。
容量瓶:50mL、100mL,500mL、1000mLB.2.3
凯氏烧瓶:100ml~150mL。如图B.1所示,有一个用于冷凝蒸汽的外接部分与凯氏烧瓶的磨B.2.4
口相接,此外接部分具有一旋塞漏斗,通过它加入试剂。图B.1
天平:感量0.1mg。
移液管:5mL、10mL。
材料与试剂
空气:压缩空气,经净化除去油、水。乙炔气:纯度不低于99.9%。
去离子水。
浓硫酸:优级纯。
浓盐酸:优级纯。
浓硝酸:优级纯。
高氯酸:优级纯。
硝酸铅:优级纯。
准备工作
配制铅标准溶液
凯氏烧瓶
在1000mL容量瓶中,将1.6g硝酸铅Pb(NO,)2(称准至0.1mg)溶解在硝酸(10mL浓硝酸溶4
GB22160—2008
于20mL水中,煮沸,除掉硝酸烟气并冷却)中,加水至刻线。在20℃时取该溶液10mL于50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线。该铅标准溶液含铅20μg/mL。B.4.2配制校正曲线溶液
在一系列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1mL、2mL、3mL、4mL、5mL铅标准溶液并稀释到大约50mL。加8mL浓硫酸和10mL浓盐酸,摇匀,使之溶解。溶解完毕,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线。
该溶液中每毫升含有0、0.2μg、0.4μg、0.6μg、0.8μg和1.0μg的铅。B.4.3配制样品溶液
在一个100mL~150mL凯氏烧瓶中准确称取2.5g样品(称准至0.1mg),加入5mL稀硝酸。当初期反应一变缓,开始缓慢加热,直到进一步的剧烈反应停止,然后冷却。逐渐加入4mL浓硫酸,控制加入速度.使加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泡沫(通常需要5~10min).加热,直到液体颜色明显变黑,即开始碳化。缓慢加入少量浓硝酸,每两次加入之间加热,直到再次变黑。不要猛烈加热以致于过度碳化,在整个过程中,应有少量的游离硝酸存在。继续该处理过程直到溶液变为浅黄色并且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颜色不再变黑。如果该溶液在0.5mL高氯酸溶液和少量浓硝酸中仍然变色,加热大约15min,然后进一步加入0.5mL高氯酸溶液再加热儿分钟。记录所用浓硝酸的总量。稍冷却并用10mL去离子水稀释。溶液的颜色应该是完全无色的(如果存在很多铁,溶液可能是浅黄色)。平稳煮沸,避免暴沸,直到出现白色烟气。冷却,再加入5mL水,再次平稳煮沸到出现烟气。最后,冷却,加入10ml5mol/L盐酸平稳煮沸几分钟。冷却将溶液转移到50mL单一刻线的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冲洗凯氏烧瓶。将冲洗凯氏烧瓶的水加到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线。该溶液称为溶液A。用相同数量的试剂(样品氧化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准备一个空白溶液。B.5试验步骤
B.5.1仪器工作条件
分析波长:283.3nm
其他条件因仪器型号不同,所推荐的各种仪器参数是不同的。而且在使用时某些参数需要最优化,以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应该参照厂家说明书的火焰类型及上面所规定的设置来调节仪器。B.5.2步骤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条件设定在选好的状态,吸入含有待测元素的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并优化仪器的设定条件·使之在记录纸上达到满量程或偏移值最大。测定其他标准溶液的吸收值,绘制净吸收值与标准溶液中元素浓度关系的曲线。吸入由样品溶解或样品湿法氧化得到的溶液A及相应的空白溶液,检测净吸收值。使用上边绘制的曲线,测定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B.6计算
铅含量(mg/kg)=元素质量浓度(μg/mL)×50(mL)/试样质量(g)5
GB22160-2008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食品级微晶蜡
GB22160—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桑皇岛印剧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
字数10千字
2008年11月第一版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4594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GB/T 21999-2008 蚝油
- 下一篇: GB 22185-2008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14946-2002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T34007-2017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方法
- GB12594-1990 工作基准试剂(容量) 溴酸钾
- GB/T39498-2020 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
- GB/T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
- GB16199-1996 车间空气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
- GB13851-2022 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 GB/T4726-1984 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 GB/T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检验
- GB/T1592.1-2008 农业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轴 1、2和 3型 第1部分:通用要求、安全要求、防护罩尺寸和空隙范围
- GB/T14743-1993 港口轮胎起重机技术条件
- GB17269-2003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T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
- GB/T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行业新闻
- BONK最新价格:今日涨幅约21%,突破0.000017美元了吗?
- XRP今日价格:随着Ripple寻求美国国家银行牌照,XRP突破2.25美元
- 罗宾汉基于Arbitrum的代币化股票发行将如何影响欧洲投资者?
- Tuttle Capital提报2倍杠杆BONK ETF,Binance 或将上线相关产品?
- 如何购买和使用 Bonk 币?新手入门指南
- XRP价格在实时追踪器上突然飙升至691,667美元。事件真相揭秘
- 分析师预测,随着ETF热潮再度升温,XRP可能重现2017年1200%的暴涨行情
- Bonk 空投回顾与生态演变:2022–2025 年里程碑事件
- Bonk Guy 推动”USELESS“2,000% 暴涨,暗示 BONK 的社区力量仍在
- BONK ETF 进展:Tuttle Capital 推动 2× 杠杆 ETF,于 7 月 16 日前启动
- 尽管比特币披露集体诉讼,策略(MSTR)股票仍飙升至407美元以上
- 比特币90天未平仓合约下降,预示逢低买入机会——详情
- 模因币版块回暖,BONK能否领涨?—2025年7月模因币趋势前瞻
- SEC暂停灰度$GDLC加密货币ETF审批进行审查
- 专家称忽视XRP将错失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