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专业标准(ZB) >>
- ZB X 14010-1987 人造奶油

【国家专业标准(ZB)】 人造奶油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16:13:38
- ZBX14010-1987
- 已作废
标准号:
ZB X 14010-1987
标准名称:
人造奶油
标准类别:
国家专业标准(Z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1986-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47.63 KB
替代情况:
转化为LS/T 3217-198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
Margarine
ZBX14010-87
人造奶油系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人造奶油,供直接食用或用作食品加工。2技术条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2.1感官指标
外观呈鲜明的淡黄色或白色可塑性固体,质地均匀、细腻,风味良好,无霉变和杂质。2.2质量指标见下表。
价,mgKOHg油
过氧化值,meq/kg
脂肪含量,%
水分含量,%
食盐含量,%
熔点,油相℃
铜(以Cu计),mg/kg
镍(以Ni计),mg/kg
注:以脂肪为基础的熔点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2.3卫生指标
金属残留量、食品添加剂、细菌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2716-81《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标准执行。3检验方法
3.1酸价的测定:
按GB5530-85《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的标准方法检验。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1mgKOH/g油。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3.2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5538-85《植物油脂检验油脂酸败试验及过氧化值测定法》的标准方法检验。但样品取全样,不需加热过滤。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4meq/kg。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3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3.3.1仪器和用具
3.3.1.1电热干燥箱。
3.3.1.2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3.3.1.3天平:感量0.0001g。
3.3.1.4平底玻璃皿:直径50~60mm,高20~30mm。3.3.1.5玻璃棒:直径5mm,长60~70mm。3.3.2药品和试剂
石英砂:化学纯或分析纯,外观白净。3.3.3操作方法
在平底玻璃皿内置短玻璃棒一支及10~15g石英砂,以105土2℃烘至恒重(约1.5h),于玻璃血内加入2~3g试样(准确至0.0002g)放入电热干燥箱内5min,待样品熔化后用玻璃棒与石英砂搅拌均匀后计时,隔一小时再用玻璃棒搅拌一次。在105土2℃的电热干燥箱内约烘2~2.5h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然后置上述烘箱每烘30min冷却称重一次直至恒重为止(如发现重量增加,则以前次最小重量为准)。3.3.4结果计算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X(以重量百分比浓度表示)按式(1)计算:G1-G2
式中:G1一干燥前玻璃血、玻璃棒、石英砂及试样重,g;G2一—干燥后玻璃血、玻璃棒、石英砂及试样重,g;试样重,g。
双试验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0.20%,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3.4脂肪含量的测定,本标准有两法:3.4.1脂肪索氏提取法
3.4.1.1仪器和用具
3.4.1.1.1电热干燥箱。
3.4.1.1.2天平:感量0.0001g。3.4.1.1.3
平底玻璃血:直径50~55mm,高40mm。3.4.1.1.4
玻璃棒。
3.4.1.1.5
3.4.1.1.6
3.4.1.1.7
洗耳球。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索氏脂肪抽提器。
3.4.1.2药品和试剂
3.4.1.2.1
无水乙醚:分析纯。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3.4.1.2.2
脱脂棉。
3.4.1.2.3
3.4.1.2.4滤纸筒。
3.4.1.3操作方法
精密称取3~4g试样于平底血中加入20g无水硫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混匀,放入圆筒滤纸内。平底血及玻棒以含乙醚的脱脂棉擦拭数次,将擦拭后的含脂棉小心塞入圆筒滤纸内然后把圆筒滤纸放入萃取管内,以乙醛醚萃取8~10h。回收乙醚至接受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于。再于100~105℃干燥箱内干燥1~1.5h其间以洗耳球鼓风以助乙醚挥发),取出接受瓶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3.4.1.4结果计算
脂肪含量X1(以重量百分比浓度表示)按式(2)计算:X1(%) =
式中:G1——接受瓶和脂肪的重量,g;GO——接受瓶重量,g;
W—试样重,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4%,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4.2减重法
3.4.2.1仪器和用具
3.4.2.1.1
3.4.2.1.2
3.4.2.1.3
3.4.2.1.4
电热干燥箱。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天平:感量0.0001g。
平底烧杯50mL。
3.4.2.1.53号砂芯漏斗。
胶管。
3.4.2.1.6
3.4.2.1.7
水力抽气泵。
3.4.2.1.8
3.4.2.1.9
吸滤瓶。
安全瓶。
药品和试剂
3.4.2.2.1
3.4.2.2.2
3.4.2.2.3
3.4.2.2.4
分析乙醚。
95%乙醇。
酸洗石棉。
脱脂棉。
定性滤纸。
3.4.2.2.5
3.4.2.3操作方法
3.4.2.3.1准备抽气装置:用胶管连接抽气泵、安全瓶和抽气瓶。用水将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先用粗的,后用细的石棉铺垫玻璃砂芯漏斗(约厚3mm),再用水沿玻棒倾入漏斗中抽洗,后用少量乙醇和乙醚分先后抽洗.待乙醚挥净后.将漏斗送入105℃电热干燥箱中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3.4.2.3.2称取混匀试样15~20g于烧杯中,加入15mL分析乙醚,用玻棒搅拌,使脂肪溶于乙醚中。连接抽气装置,在已恒重的玻璃砂芯漏斗中倾入试样乙醚溶解液,再用100mL乙醚分数次洗涤烧杯及砂芯漏斗,直至无油迹为止。3.4.2.3.3用脱脂棉措净漏斗外部,在105℃烘至恒重。3.4.2.4结果计算
3.4.2.4.1残渣计算
残渣(%)
式中:G1——抽滤后砂芯漏斗重量,g;GO——抽滤前砂芯漏斗重量,g;W——试样重,g 。
3.4.2.4.2计算公式:
脂肪含量X2(以重量百分浓度表示)按式(4)计算:X2=100一(水分%+残渣%)
双试验结果充许差不超过0.4%.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5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3.5.1仪器和用具
3.5.1.1锥形瓶250mL。
3.5.1.2滴定管25或50mL分度值0.1。3.5.1.3分液漏斗250或500mL。
3.5.1.4电炉500W。
3.5.2药品和试剂
3.5.2.1铬酸钾指示剂:10%铬酸钾水溶液。3.5.2.20.1N硝酸银标准溶液。
3.5.3操作方法
精确称取10g左右混匀样品,置分液漏斗中,用热水充分洗涤5~8次,将洗涤水收集在个250mL三角瓶内,以10%铬酸钾为指示剂用0.1N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初现桔红色为止。
3.5.4结果计算
氯化钠含量X(以重量百分浓度表示)按式(5)计算:VXNX0.0585
式中:V—滴定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硝酸银标准液的当量浓度
0.0585—1N硝酸银标准液1mL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双试验结果充许差不超过0.20%,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6熔点的测定:
3.6.1仪器和用具
3.6.1.1冰箱一台。
3.6.1.2磁力搅拌器或小量鼓风装置。3.6.1.3温度计:刻度060℃分度值0.1~0.2℃。3.6.1.4开口式玻璃毛细管:内径1mm,外径小于3mm,长50~80mm。3.6.1.5烧杯:600mL。
3.6.1.6电炉:带有变压装置,可控制升温速度。3.6.2操作方法
3.6.2.1取试样约20g,在电热板温度低于150℃搅拌加热,使油相和水相分层,然后取上层油相在40~50℃左右保温过滤,使油相呈透明清亮。·(5)
3.6.2.2用至少3支干净毛细管插入完全熔化的液态脂肪内,吸取约10mm试样,立即用冰冷冻至脂肪固化为止。
3.6.2.3把毛细管置冰箱内4~10℃过夜(16h)。3.6.2.4从冰箱中取出毛细管样品,并用橡皮筋将毛细管系在温度计上,毛细管末端要与温度计的水银球底部齐平。3.6.2.5将温度计浸入盛有蒸馏水的600mL烧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液面下约30mm。
3.6.2.6调节水浴温度,在低于试样熔点8~10℃时应用磁力搅拌器或吹入少量空气等其他方法搅拌水浴,调节升温速度为1℃/min,至快到熔点前调节升温速度为0.5℃/min。3.6.2.7继续加热,直至每个毛细管柱的油面都浮升,并观察记录每个毛细管油面浮升的温度.计算其平均值即为试样的熔点。3.7铜、镍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所用器血均需先用1:1硝酸液浸泡4h,再以去离子水冲洗干净。3.7.1仪器和用具
3.7.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铜元素,镍元素,空心阴极灯。3.7.1.2
瓷埚:60mL。
3.7.1.4马福炉。
分液漏斗:梨形125mL。
药品和试剂
硝酸:分析纯1:1(V/V)溶液。
硫酸:分析纯。
:盐酸:分析纯0.1N溶液。
氨水:1:1氨水溶液。
二甲基黄:0.05%乙醇溶液。
吡喀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2%水溶液。乙酰丙酮:2%水溶液。
甲基异丁基酮。
铜、镍标准液的配制:精密称取高纯金属铜(99.99%)1.000g,溶解于少量硝3.7.2.9
酸中,再以1%盐酸稀释至1000mL,此液每毫升含铜1000μg,临用时吸取此液稀释至每毫升含铜10ug。镍标准液完全相同于铜标准液的配制。3.7.3操作方法
3.7.3.1灯芯制作:剪40×50mm的无灰滤纸卷成直径约4mm长30mm的纸芯,作灯芯用。3.7.3.2样品制备:称取混匀样品20g于瓷堆璃内插入灯芯,随即点燃直至锅内样品全部烧尽。加510滴浓硫酸并加热蒸干移入马福炉中,在550℃下灰化5h,同时做灯芯空白试验。
3.7.3.3萃取和测定:将已灰化了的样品加入5mL0.1N盐酸,低温加热,使之溶解,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转入分液漏斗内,加0.05%二甲基黄指示剂2滴,用盐酸和1:1氨水调节pH至溶液呈微红色。加入3mL络合剂(2%吡喀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十2%乙酰丙酮,体积为2:1),最后加3mL甲基异丁基甲酮,摇匀放置10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上层有机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光度。3.7.3.4绘制标准曲线:吸取10ug/mL的铜、镍混合标准液0,0.2,0.4,0.6,0.8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去离子水至50ml,以0.05%二甲基黄作指示剂,用盐酸和氨水调节PH呈微红色,加入3mL混合络合剂和3mL甲基异丁基甲酮,摇匀放置10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
相,将上层有机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含量。根据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3.7.4结果计算:
铜含量或镍含量X(以mg/kg表示)按式(6)计算:(C1—C2)X1000
WX×1000
式中:C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铜、镍的含量,ug:C2—试剂空白液中铜、镍的含量,ug;W—试样重,g;
V1——试样消化液总体积,mL;
V2——测定用试样消化液的体积数,mL。3.8砷、铅、汞的测定。
按GB5009.11-85《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5009.12-85《食品中铅的的测定方法》、GB5009.17-85《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测定。4检验规则
4.1样品是决定每批成品的质量依据,生产车间必须随机取样,应按同一配方,同一品种,司一批次作为一个检验单位。
4.2随机取样地点可在下料口每一批次代表总量不得大于10t,取样数量不少于500g。4.3定型定量包装的库房取样,必须根据库房堆放的形式分层,分区或设点按产品的不司类型.分批次检取样品。
4.4每批采样作好采样日期,采样条件,采样地点、品名、包装情况及代表数量的详细记录。
5包装、贮存和运输
5.1包装容器应牢固、干燥、清洁,并符合食品卫生包装要求。外包装必须有明显的标记。定型包装产品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并注明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或主要成分,存放期限等。5.2成品存放,必须有专用仓库,分批次,分品种贮存,仓库必须有通风或空调设备,贮存温度15℃以下为宜。
5.3运输人造奶油,应符合食品运输的有关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由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归口。本标准委托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由上海市油脂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菊华、娄建国、何洪钧、谢阶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03-16发布1987-07-01实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
Margarine
ZBX14010-87
人造奶油系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人造奶油,供直接食用或用作食品加工。2技术条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2.1感官指标
外观呈鲜明的淡黄色或白色可塑性固体,质地均匀、细腻,风味良好,无霉变和杂质。2.2质量指标见下表。
价,mgKOHg油
过氧化值,meq/kg
脂肪含量,%
水分含量,%
食盐含量,%
熔点,油相℃
铜(以Cu计),mg/kg
镍(以Ni计),mg/kg
注:以脂肪为基础的熔点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2.3卫生指标
金属残留量、食品添加剂、细菌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2716-81《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标准执行。3检验方法
3.1酸价的测定:
按GB5530-85《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的标准方法检验。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1mgKOH/g油。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3.2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5538-85《植物油脂检验油脂酸败试验及过氧化值测定法》的标准方法检验。但样品取全样,不需加热过滤。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4meq/kg。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3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3.3.1仪器和用具
3.3.1.1电热干燥箱。
3.3.1.2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3.3.1.3天平:感量0.0001g。
3.3.1.4平底玻璃皿:直径50~60mm,高20~30mm。3.3.1.5玻璃棒:直径5mm,长60~70mm。3.3.2药品和试剂
石英砂:化学纯或分析纯,外观白净。3.3.3操作方法
在平底玻璃皿内置短玻璃棒一支及10~15g石英砂,以105土2℃烘至恒重(约1.5h),于玻璃血内加入2~3g试样(准确至0.0002g)放入电热干燥箱内5min,待样品熔化后用玻璃棒与石英砂搅拌均匀后计时,隔一小时再用玻璃棒搅拌一次。在105土2℃的电热干燥箱内约烘2~2.5h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然后置上述烘箱每烘30min冷却称重一次直至恒重为止(如发现重量增加,则以前次最小重量为准)。3.3.4结果计算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X(以重量百分比浓度表示)按式(1)计算:G1-G2
式中:G1一干燥前玻璃血、玻璃棒、石英砂及试样重,g;G2一—干燥后玻璃血、玻璃棒、石英砂及试样重,g;试样重,g。
双试验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0.20%,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3.4脂肪含量的测定,本标准有两法:3.4.1脂肪索氏提取法
3.4.1.1仪器和用具
3.4.1.1.1电热干燥箱。
3.4.1.1.2天平:感量0.0001g。3.4.1.1.3
平底玻璃血:直径50~55mm,高40mm。3.4.1.1.4
玻璃棒。
3.4.1.1.5
3.4.1.1.6
3.4.1.1.7
洗耳球。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索氏脂肪抽提器。
3.4.1.2药品和试剂
3.4.1.2.1
无水乙醚:分析纯。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3.4.1.2.2
脱脂棉。
3.4.1.2.3
3.4.1.2.4滤纸筒。
3.4.1.3操作方法
精密称取3~4g试样于平底血中加入20g无水硫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混匀,放入圆筒滤纸内。平底血及玻棒以含乙醚的脱脂棉擦拭数次,将擦拭后的含脂棉小心塞入圆筒滤纸内然后把圆筒滤纸放入萃取管内,以乙醛醚萃取8~10h。回收乙醚至接受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于。再于100~105℃干燥箱内干燥1~1.5h其间以洗耳球鼓风以助乙醚挥发),取出接受瓶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3.4.1.4结果计算
脂肪含量X1(以重量百分比浓度表示)按式(2)计算:X1(%) =
式中:G1——接受瓶和脂肪的重量,g;GO——接受瓶重量,g;
W—试样重,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4%,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4.2减重法
3.4.2.1仪器和用具
3.4.2.1.1
3.4.2.1.2
3.4.2.1.3
3.4.2.1.4
电热干燥箱。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天平:感量0.0001g。
平底烧杯50mL。
3.4.2.1.53号砂芯漏斗。
胶管。
3.4.2.1.6
3.4.2.1.7
水力抽气泵。
3.4.2.1.8
3.4.2.1.9
吸滤瓶。
安全瓶。
药品和试剂
3.4.2.2.1
3.4.2.2.2
3.4.2.2.3
3.4.2.2.4
分析乙醚。
95%乙醇。
酸洗石棉。
脱脂棉。
定性滤纸。
3.4.2.2.5
3.4.2.3操作方法
3.4.2.3.1准备抽气装置:用胶管连接抽气泵、安全瓶和抽气瓶。用水将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先用粗的,后用细的石棉铺垫玻璃砂芯漏斗(约厚3mm),再用水沿玻棒倾入漏斗中抽洗,后用少量乙醇和乙醚分先后抽洗.待乙醚挥净后.将漏斗送入105℃电热干燥箱中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3.4.2.3.2称取混匀试样15~20g于烧杯中,加入15mL分析乙醚,用玻棒搅拌,使脂肪溶于乙醚中。连接抽气装置,在已恒重的玻璃砂芯漏斗中倾入试样乙醚溶解液,再用100mL乙醚分数次洗涤烧杯及砂芯漏斗,直至无油迹为止。3.4.2.3.3用脱脂棉措净漏斗外部,在105℃烘至恒重。3.4.2.4结果计算
3.4.2.4.1残渣计算
残渣(%)
式中:G1——抽滤后砂芯漏斗重量,g;GO——抽滤前砂芯漏斗重量,g;W——试样重,g 。
3.4.2.4.2计算公式:
脂肪含量X2(以重量百分浓度表示)按式(4)计算:X2=100一(水分%+残渣%)
双试验结果充许差不超过0.4%.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5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3.5.1仪器和用具
3.5.1.1锥形瓶250mL。
3.5.1.2滴定管25或50mL分度值0.1。3.5.1.3分液漏斗250或500mL。
3.5.1.4电炉500W。
3.5.2药品和试剂
3.5.2.1铬酸钾指示剂:10%铬酸钾水溶液。3.5.2.20.1N硝酸银标准溶液。
3.5.3操作方法
精确称取10g左右混匀样品,置分液漏斗中,用热水充分洗涤5~8次,将洗涤水收集在个250mL三角瓶内,以10%铬酸钾为指示剂用0.1N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初现桔红色为止。
3.5.4结果计算
氯化钠含量X(以重量百分浓度表示)按式(5)计算:VXNX0.0585
式中:V—滴定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硝酸银标准液的当量浓度
0.0585—1N硝酸银标准液1mL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双试验结果充许差不超过0.20%,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3.6熔点的测定:
3.6.1仪器和用具
3.6.1.1冰箱一台。
3.6.1.2磁力搅拌器或小量鼓风装置。3.6.1.3温度计:刻度060℃分度值0.1~0.2℃。3.6.1.4开口式玻璃毛细管:内径1mm,外径小于3mm,长50~80mm。3.6.1.5烧杯:600mL。
3.6.1.6电炉:带有变压装置,可控制升温速度。3.6.2操作方法
3.6.2.1取试样约20g,在电热板温度低于150℃搅拌加热,使油相和水相分层,然后取上层油相在40~50℃左右保温过滤,使油相呈透明清亮。·(5)
3.6.2.2用至少3支干净毛细管插入完全熔化的液态脂肪内,吸取约10mm试样,立即用冰冷冻至脂肪固化为止。
3.6.2.3把毛细管置冰箱内4~10℃过夜(16h)。3.6.2.4从冰箱中取出毛细管样品,并用橡皮筋将毛细管系在温度计上,毛细管末端要与温度计的水银球底部齐平。3.6.2.5将温度计浸入盛有蒸馏水的600mL烧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液面下约30mm。
3.6.2.6调节水浴温度,在低于试样熔点8~10℃时应用磁力搅拌器或吹入少量空气等其他方法搅拌水浴,调节升温速度为1℃/min,至快到熔点前调节升温速度为0.5℃/min。3.6.2.7继续加热,直至每个毛细管柱的油面都浮升,并观察记录每个毛细管油面浮升的温度.计算其平均值即为试样的熔点。3.7铜、镍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所用器血均需先用1:1硝酸液浸泡4h,再以去离子水冲洗干净。3.7.1仪器和用具
3.7.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铜元素,镍元素,空心阴极灯。3.7.1.2
瓷埚:60mL。
3.7.1.4马福炉。
分液漏斗:梨形125mL。
药品和试剂
硝酸:分析纯1:1(V/V)溶液。
硫酸:分析纯。
:盐酸:分析纯0.1N溶液。
氨水:1:1氨水溶液。
二甲基黄:0.05%乙醇溶液。
吡喀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2%水溶液。乙酰丙酮:2%水溶液。
甲基异丁基酮。
铜、镍标准液的配制:精密称取高纯金属铜(99.99%)1.000g,溶解于少量硝3.7.2.9
酸中,再以1%盐酸稀释至1000mL,此液每毫升含铜1000μg,临用时吸取此液稀释至每毫升含铜10ug。镍标准液完全相同于铜标准液的配制。3.7.3操作方法
3.7.3.1灯芯制作:剪40×50mm的无灰滤纸卷成直径约4mm长30mm的纸芯,作灯芯用。3.7.3.2样品制备:称取混匀样品20g于瓷堆璃内插入灯芯,随即点燃直至锅内样品全部烧尽。加510滴浓硫酸并加热蒸干移入马福炉中,在550℃下灰化5h,同时做灯芯空白试验。
3.7.3.3萃取和测定:将已灰化了的样品加入5mL0.1N盐酸,低温加热,使之溶解,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转入分液漏斗内,加0.05%二甲基黄指示剂2滴,用盐酸和1:1氨水调节pH至溶液呈微红色。加入3mL络合剂(2%吡喀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十2%乙酰丙酮,体积为2:1),最后加3mL甲基异丁基甲酮,摇匀放置10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上层有机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光度。3.7.3.4绘制标准曲线:吸取10ug/mL的铜、镍混合标准液0,0.2,0.4,0.6,0.8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去离子水至50ml,以0.05%二甲基黄作指示剂,用盐酸和氨水调节PH呈微红色,加入3mL混合络合剂和3mL甲基异丁基甲酮,摇匀放置10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
相,将上层有机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含量。根据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3.7.4结果计算:
铜含量或镍含量X(以mg/kg表示)按式(6)计算:(C1—C2)X1000
WX×1000
式中:C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铜、镍的含量,ug:C2—试剂空白液中铜、镍的含量,ug;W—试样重,g;
V1——试样消化液总体积,mL;
V2——测定用试样消化液的体积数,mL。3.8砷、铅、汞的测定。
按GB5009.11-85《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5009.12-85《食品中铅的的测定方法》、GB5009.17-85《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测定。4检验规则
4.1样品是决定每批成品的质量依据,生产车间必须随机取样,应按同一配方,同一品种,司一批次作为一个检验单位。
4.2随机取样地点可在下料口每一批次代表总量不得大于10t,取样数量不少于500g。4.3定型定量包装的库房取样,必须根据库房堆放的形式分层,分区或设点按产品的不司类型.分批次检取样品。
4.4每批采样作好采样日期,采样条件,采样地点、品名、包装情况及代表数量的详细记录。
5包装、贮存和运输
5.1包装容器应牢固、干燥、清洁,并符合食品卫生包装要求。外包装必须有明显的标记。定型包装产品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并注明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或主要成分,存放期限等。5.2成品存放,必须有专用仓库,分批次,分品种贮存,仓库必须有通风或空调设备,贮存温度15℃以下为宜。
5.3运输人造奶油,应符合食品运输的有关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由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归口。本标准委托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标准由上海市油脂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菊华、娄建国、何洪钧、谢阶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03-16发布1987-07-01实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专业标准(ZB)标准计划
- ZBX31005-1989 麦芽糖饴饴糖
- ZBW75001-1985 篷盖用维纶染色防水帆布
- ZBX10051-1986 半干态盐渍菜生产工艺通用规程
- ZBB91016-1989 喷雾器塑料喷射部件
- ZBY50002.2-1989 圆珠笔名词术语
- ZBY40018-1989 加酶洗涤剂中碱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ZBH93002-1989 弧形方坯连铸机结晶器铜管
- ZBH72006-1988 A型单体喷油泵铁基粉末冶金挺柱体技术条件
- ZBN05010.4-1989 光电池测量方法 照度-电流特性
- ZBBZH/KJ/2 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 第二卷 术语标准
- ZBJ42008-1987 磁性表座
- ZBY023-1981 工业热电偶 型式、基本参数及尺寸
- ZBK50008-1990 高压线路耐污盘形悬式瓷绝缘子
- ZBK14005-1989 铜铋银触头材料技术条件
- ZBN05010.11-1989 光电池测量方法 结电容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