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CECS 42-1992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其他行业标准】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18 13:13:06
- CECS42-1992
- 现行
标准号:
CECS 42-1992
标准名称: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11-06 -
实施日期:
1992-06-2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42:92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DESIGN STANDARD FOR DEEP
WELLAERATION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标准
深井曝
寒气设计规范
DESIGN STANDARDFOR DEEP
WELL AERATION
42:92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渗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2年11月6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深井曝气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是处理污水的有效方法。为了统一设计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89)建标委字第19号文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深井曝气设计规范》。本规范在调研、工程测试和工程总结的基础上,规定了深井曝气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计方法、运行方式和监测控制等,并对深井结构设计和成井施工提出了要求,经反复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现批准《深井曝气设计规范》CECS42:92,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北京月坛南街乙2号(邮政编码100045)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2年11月6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般规定
深井曝气池
深井构造形式…
运行方式和循环动力…
工艺参数…
空气扩散渗施·
大气泡脱气池·
固液分离构筑物
脱气沉淀
气浮—沉淀
污泥回流方式
监测控制
附录A
附录B
附加说明
深井结构设计和成井施工的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总则免费标准bzxz.net
1.0.1为保证深井曝气工程设计质量,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标准统一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深井曝气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
1.0.3深井曝气工程设计,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一87)中有关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般规定
设计前必须具备下列资料:
(1)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可生化性资料。(2)深井井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深井必须采取防腐、防渗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源。2.0.2
一般工艺流程宜采用:
预处理内容应视污水的水质、水量而定,一般可不设初次沉淀池。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深井曝气池
3.0.1深井曝气池可由深井和大气泡脱气池两部分组成。3.1
深井构造形式
3.1.1深井可建成同心圆型、U管型和中隔墙型等形式。3.1.2同心圆型深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管为深井降流管,外管与内管间的环形通道为深井升流管。不同深度处的升流管与降流管横断面积的比例关系应维持不变。对于直径大于1.5m的深井,一般可取升流管与降流管等断面积。
(2)降流管直径应通过流体力学计算,使深井循环动力最小。
(3)降流管应妥善定位和支撑稳定。3.1.3U管型深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竖井管间净距不得小于0.2m。(2)井管直径一般不宜大于0.8m。3.1.4中隔墙型深井宜符合下列规定:(1)深井直径小于或等于4m时,可按一字隔墙设计。(2)深井直径大于4m时,可按十字隔墙设计,每格断面不宜超过8m2,使相邻二格相通
3.1.5深井曝气池中阻水构造宜按水流流线修圆。3.2运行方式和循环动力
方式。
深井曝气池按循环动力有气提循环和水泵循环两种运行2深井曝气所续循环动力必须克服深井的总阻力,并应3.2.2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根据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液体经济循环流速计算求出。3.2.3气提循环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深井循环所续的气量小于生化供气量的1.3倍时,供气量宜按生化供气量1.3倍计;当深并循环所需的气量大于或等于生化供气量的1.3倍时,供气量即为循环所需的气量。(2)供气量的2/3左右应注入降流管中,其余的气量注入升流管中。
(3)注气点深度应按所需的循环动力计算确定。(4)供气的富余风压不宜小于0.02MPa。3.2.4水泵循环方式(可分鼓风曝气和虹吸曝气两种)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化供气量必须全部注入降流管中。(2)鼓风曝气时,注气点在降流管中的位置宜在大气泡脱气池液面附近。
(3)虹吸曝气时,注气点应在降流管的负压区,负压值应保持在0.01~0.02MPa间。
(4)循环水泵的富余水头宜为总坐力的30%。3.3工艺参数
3.3.1深并深度应根据地质及施工技术等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50~100m。
3.3.2降流管的液体循环流速宜采用0.8~2.0m/s。3.3.3降流管最大空隙率,应控制在0.2以下。深井曝气池容积负荷的确定:一般宜采用5~3.3.4
10kgBODs/m2·d;高浓度易生化污水可采用10~15kgBODs/m3·d。
3.3.5处理城市污水时,深井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得小于0.5h。
3.3.6深井曝气氧的利用率应根据井深、空隙率、循环流速等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40%~90%。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3.7深井曝气的生化供气量可按1.1~1.3kgO2/去除kgBOD计算确定。
混合液污泥浓度宜采用5~10g/L。3.4空气扩散设施
1深井中宜采用穿孔管扩散器,其布置应保证曝气均匀。3.4.1
穿孔管和输气管的安装应稳固,并便于拆卸修理。3.4.2
3.4.3穿孔管的孔径不得小于5mm,空气通过孔口的流速不宜小于50m/s。
3.5大气泡脱气池
3.5.1大气泡脱气池可采用散开式和密闭式两种型式。密闭式脱气池附有水封排气池。
3.5.2散开式大气泡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有效容积宜为深井容积的20%~40%。(2)液体流速不宜小于0.3m/s。(3)有效水深宜采用1.0~3.0m。(4)超高宜采用1.0m左右。
3.5.3密闭式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区容积宜为深井容积的30%~50%。(2)气区容积宜为深井容积10%~15%。(3)气区高度不得小于0.5m。
3.5.4水封排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横断面宜大于深井横断面的5倍。(2)超高宜采用0.5m以上。
(3)水封排气管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大气泡脱气池与固液分离池的水位差确定。
(4)液面处宜设可调溢流管。
(5)视污水水质设置消泡措施。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固液分离构筑物
1固液分离可有脱气一沉淀和气浮一沉淀两种型式。4.1
脱气一沉淀
脱气装置一般可有真空脱气塔和机械搅拌脱气池两4.1.2真空脱气塔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3~6min。(2)塔内的负压值应大于0.05MPa。(3)塔内气区高度应大于3m。
(4)塔顶应高出二次沉淀池水面10m。(5)混合液应从塔底流入,在塔的中部以上出流。4.1.3机械搅拌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612min。(2)搅拌机的叶轮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1.5m/s。4.1.4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可按表面水力负荷计算,但必须用固体负荷校核,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20~1.0m2/m2·h。(2)固体负荷和宜采用100~200kg/m2·d。4.2气浮一沉淀
4.2.1气浮沉淀池一般可有竖流式和平流式两种。4.2.2气浮沉淀池的设计可按表面水力负荷计算,但必须用固体负荷校核,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302.0m2/m2·h。(2)固体负荷宜采用150~300kg/m2·d。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4.2.3竖流式气浮沉淀池可由气浮区和沉淀区两部分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浮区停留时间应为0.5~1.0h。(2)气浮区有效水深不得小于1.5m。(3)气浮区内中心简宜采用旋流进水方式,其喷嘴流速为1.5~2.0m/s,停留时间为1min左右。4.2.4平流式气浮沉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效水深应为1.5~2.5m。(2)距混合液进口0.5m处设J型障板,淹没深度至少为0.3m。
污泥回流方式
除机力回流方式外,尚可采用重力式或气提式。4.3.1
4.3.2重力式回流污泥适用于水泵循环式深井曝气系统,重力流水头差不宜小于1.5m。
4.3.3气提式回流污泥适用于气提循环式深井曝气系统。应在升流管中设置空气提升器,空气提升器内液体流速不应小于5m/s,提升高度不宜小于1.5m。
4.3.4污泥回流比宜为50%~150%。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42:92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DESIGN STANDARD FOR DEEP
WELLAERATION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标准
深井曝
寒气设计规范
DESIGN STANDARDFOR DEEP
WELL AERATION
42:92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渗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2年11月6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深井曝气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是处理污水的有效方法。为了统一设计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89)建标委字第19号文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深井曝气设计规范》。本规范在调研、工程测试和工程总结的基础上,规定了深井曝气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计方法、运行方式和监测控制等,并对深井结构设计和成井施工提出了要求,经反复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现批准《深井曝气设计规范》CECS42:92,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北京月坛南街乙2号(邮政编码100045)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2年11月6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般规定
深井曝气池
深井构造形式…
运行方式和循环动力…
工艺参数…
空气扩散渗施·
大气泡脱气池·
固液分离构筑物
脱气沉淀
气浮—沉淀
污泥回流方式
监测控制
附录A
附录B
附加说明
深井结构设计和成井施工的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总则免费标准bzxz.net
1.0.1为保证深井曝气工程设计质量,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标准统一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深井曝气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
1.0.3深井曝气工程设计,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一87)中有关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般规定
设计前必须具备下列资料:
(1)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可生化性资料。(2)深井井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深井必须采取防腐、防渗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源。2.0.2
一般工艺流程宜采用:
预处理内容应视污水的水质、水量而定,一般可不设初次沉淀池。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深井曝气池
3.0.1深井曝气池可由深井和大气泡脱气池两部分组成。3.1
深井构造形式
3.1.1深井可建成同心圆型、U管型和中隔墙型等形式。3.1.2同心圆型深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管为深井降流管,外管与内管间的环形通道为深井升流管。不同深度处的升流管与降流管横断面积的比例关系应维持不变。对于直径大于1.5m的深井,一般可取升流管与降流管等断面积。
(2)降流管直径应通过流体力学计算,使深井循环动力最小。
(3)降流管应妥善定位和支撑稳定。3.1.3U管型深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竖井管间净距不得小于0.2m。(2)井管直径一般不宜大于0.8m。3.1.4中隔墙型深井宜符合下列规定:(1)深井直径小于或等于4m时,可按一字隔墙设计。(2)深井直径大于4m时,可按十字隔墙设计,每格断面不宜超过8m2,使相邻二格相通
3.1.5深井曝气池中阻水构造宜按水流流线修圆。3.2运行方式和循环动力
方式。
深井曝气池按循环动力有气提循环和水泵循环两种运行2深井曝气所续循环动力必须克服深井的总阻力,并应3.2.2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根据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液体经济循环流速计算求出。3.2.3气提循环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深井循环所续的气量小于生化供气量的1.3倍时,供气量宜按生化供气量1.3倍计;当深并循环所需的气量大于或等于生化供气量的1.3倍时,供气量即为循环所需的气量。(2)供气量的2/3左右应注入降流管中,其余的气量注入升流管中。
(3)注气点深度应按所需的循环动力计算确定。(4)供气的富余风压不宜小于0.02MPa。3.2.4水泵循环方式(可分鼓风曝气和虹吸曝气两种)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化供气量必须全部注入降流管中。(2)鼓风曝气时,注气点在降流管中的位置宜在大气泡脱气池液面附近。
(3)虹吸曝气时,注气点应在降流管的负压区,负压值应保持在0.01~0.02MPa间。
(4)循环水泵的富余水头宜为总坐力的30%。3.3工艺参数
3.3.1深并深度应根据地质及施工技术等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50~100m。
3.3.2降流管的液体循环流速宜采用0.8~2.0m/s。3.3.3降流管最大空隙率,应控制在0.2以下。深井曝气池容积负荷的确定:一般宜采用5~3.3.4
10kgBODs/m2·d;高浓度易生化污水可采用10~15kgBODs/m3·d。
3.3.5处理城市污水时,深井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得小于0.5h。
3.3.6深井曝气氧的利用率应根据井深、空隙率、循环流速等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40%~90%。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3.7深井曝气的生化供气量可按1.1~1.3kgO2/去除kgBOD计算确定。
混合液污泥浓度宜采用5~10g/L。3.4空气扩散设施
1深井中宜采用穿孔管扩散器,其布置应保证曝气均匀。3.4.1
穿孔管和输气管的安装应稳固,并便于拆卸修理。3.4.2
3.4.3穿孔管的孔径不得小于5mm,空气通过孔口的流速不宜小于50m/s。
3.5大气泡脱气池
3.5.1大气泡脱气池可采用散开式和密闭式两种型式。密闭式脱气池附有水封排气池。
3.5.2散开式大气泡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有效容积宜为深井容积的20%~40%。(2)液体流速不宜小于0.3m/s。(3)有效水深宜采用1.0~3.0m。(4)超高宜采用1.0m左右。
3.5.3密闭式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区容积宜为深井容积的30%~50%。(2)气区容积宜为深井容积10%~15%。(3)气区高度不得小于0.5m。
3.5.4水封排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横断面宜大于深井横断面的5倍。(2)超高宜采用0.5m以上。
(3)水封排气管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大气泡脱气池与固液分离池的水位差确定。
(4)液面处宜设可调溢流管。
(5)视污水水质设置消泡措施。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固液分离构筑物
1固液分离可有脱气一沉淀和气浮一沉淀两种型式。4.1
脱气一沉淀
脱气装置一般可有真空脱气塔和机械搅拌脱气池两4.1.2真空脱气塔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3~6min。(2)塔内的负压值应大于0.05MPa。(3)塔内气区高度应大于3m。
(4)塔顶应高出二次沉淀池水面10m。(5)混合液应从塔底流入,在塔的中部以上出流。4.1.3机械搅拌脱气池宜符合下列规定:(1)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612min。(2)搅拌机的叶轮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1.5m/s。4.1.4二次沉淀池的设计可按表面水力负荷计算,但必须用固体负荷校核,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20~1.0m2/m2·h。(2)固体负荷和宜采用100~200kg/m2·d。4.2气浮一沉淀
4.2.1气浮沉淀池一般可有竖流式和平流式两种。4.2.2气浮沉淀池的设计可按表面水力负荷计算,但必须用固体负荷校核,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302.0m2/m2·h。(2)固体负荷宜采用150~300kg/m2·d。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4.2.3竖流式气浮沉淀池可由气浮区和沉淀区两部分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浮区停留时间应为0.5~1.0h。(2)气浮区有效水深不得小于1.5m。(3)气浮区内中心简宜采用旋流进水方式,其喷嘴流速为1.5~2.0m/s,停留时间为1min左右。4.2.4平流式气浮沉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效水深应为1.5~2.5m。(2)距混合液进口0.5m处设J型障板,淹没深度至少为0.3m。
污泥回流方式
除机力回流方式外,尚可采用重力式或气提式。4.3.1
4.3.2重力式回流污泥适用于水泵循环式深井曝气系统,重力流水头差不宜小于1.5m。
4.3.3气提式回流污泥适用于气提循环式深井曝气系统。应在升流管中设置空气提升器,空气提升器内液体流速不应小于5m/s,提升高度不宜小于1.5m。
4.3.4污泥回流比宜为50%~150%。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B/T20133.2-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2部分涂层系统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 JB/T11153-2011 单极和双极交流接触器
- ZJBK34007-1988 舰用电气设备的外壳
- HG/T3545-2014 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 06SG515-2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
- HG/T4869-2015 车身喷绘贴膜
- CB/T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 QCHM0001S-2016 复合调料
- QB/T4768-2014 沙发床
- QB/T4096.22-2011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2部分:风扇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 Q/QJA26-2005 航天型号飞行试验(任务)通用放行准则
- SZJG21.6-2006 非发酵性豆制品 第6部分 腐竹
- CNAS-CC31:2010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 QSY06506.9-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9部分:无密封离心泵
- JTG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