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
- HB 5830.17-1997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高度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高度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3 00:32:40
- HB5830.17-1997
- 现行
标准号:
HB 5830.17-1997
标准名称: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高度
标准类别: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7-09-23 -
实施日期:
1997-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31 M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HB5830.17-97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一高度
1997-09-23发布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高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HB 5830.17-97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设备温度一高度试验的条件和方法,用于确定机载设备对高温、低温和高度(低气压)各单一环境及其综合环境的适应能力。1.2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高度不超过30500m的机载设备。引用标准
GB1920
试验条件
3.1低温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3.1.1地面低温冷浸
标准大气(30公里)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总则温度-62℃(全球),-55℃(不进入北极区)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2h
3.1.2地面低温工作
温度40、-5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3.1.3空中低温
温度-40、-55℃
高度4550、9150、15250、21350、24400m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3.1.4地面低温结霜
温度-10、-1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7-09一23发布1997-10-01实施
3.2地面高温
3.2.1地面高温热漫
温度85、95、125、15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16h
3.2.2地面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55、70、95、12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4h
3.2.3地面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70、95、125、15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20、30min
3.2.4地面高温短时工作
温度150、26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10min
3.3空中高温工作(1)
3.3.1空中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30、36、48、49、60、90℃高度4550、6100、12200、15250m持续时间4h
3.3.2空中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47、60、64、65、90、115℃高度4550、6100、12200、15250m持续时间20、30min
3.4空中高温工作(2)
3.4.1空中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10、10、20、25、40℃
HB5830.17-97
高度9150、15250、21350.30500m(109kPa)持续时间4h
3.4.2空中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20、35、50、57℃
高度9150、15250、21350、30500m持续时间30min
3.4.3空中高温短时工作
温度45、155℃
高度30500m
持续时询10min
3.5容差
3.5.1压力容差
HB5830.17-97
±5%(22000m以下)或±0.2kPa22000m以上)。3.5.2温度容差
3.5.2.1试验箱内温度测量仪器测得的温度与试验温度的差值应不超过土2℃。3.5.2.2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内不工作时,紧靠试验样品周围的空气层中测得的温度梯度应不超过1℃/m,或最大温差应不超过2.2℃53.5.3测量系统的误差应不大于被测参数容差的三分之一。4对试验设备及仪表的要求
4.1试验箱(室)应能满足第3章规定的试验条件和HB5830.1中第5章规定的要求,辅助仪表和传感器应能连续监控试验条件。如果需要,应能连续记录试验箱温度一高度。4.2试验箱(室)温度变化速率可按试验箱(室)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4.3试验箱(室)压力变化速率可按试验箱(室)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变化,但不得超过1.7kPa/so
4.4试验箱(室)辅助冷却气源提供的冷却气源应能满足机载设备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5试验方法
使用本方法时,首先应按照试验样品的工作高度范围和在海平面高度上的连续工作温度,参照表1确定试验样品所属的等级,而后按表2中规定的相应等级的步骤进行试验。图5表示一个完整的试验过程控制示意图(以等级6为例)。试验步骤及试验程序见表2,表2的每一步骤都代表了使用中试验样品所遇到的条件,因此每一步骤都可以独立使用。表2中未给出的温度-高度工作条件,可以参照图1~图4中的曲线确定。当本标准中规定的温度一高度条件不适用时,应根据试验样品的任务部面规定其他试验条件。
压力-高度换算应按GB1920的压力一高度换算表进行。5.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HB5830.1中规定的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5.2初始检测
按HB5830.1中7.2条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初始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5.3试验
按HB5830.1中第6章要求,将试验样品装入试验箱内,并连接必要的测量仪表和传感器。根据表1规定的设备等级从下述试验步骤中选用所需要的步骤进行试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布置传感器,以监视试验样品及其周围空气的温度a.在每个单元组件周围大气中布置1个或数个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温度;3
HB5830.17-97
b.在每个单元组件的热惯性最大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c.在估计是表面温度最高的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d.在出现温度对试验样品性能产生限制性影响的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5.3.1步骤1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保持此温度时间不少于2h。如有可能,在不改变箱内温度的情况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定是否出现影响试验样品后续工作的损坏。5.3.2步骤2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使其在规定的最低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小动力源条件下工作,以确定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试验样品能否立即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然后切断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并使试验样品重新稳定在规定的温度值,再重复上述操作步骤2次。5.3.3步骤3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同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箱温不变,并在达到规定的压力后,检测其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4步骤4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打开箱门,使试验样品表面结霜。箱门打开的时间要足以能使霜溶化,但又不使水分蒸发掉。关闭箱门,使试验样品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以确定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试验样品能否立即满足工作性能要求。试验样品的动力源至少通、断3次。5.3.5步骤5调整箱内试验条件到HB5830.1中规定的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按有关标准的规定使其工作并进行性能检查,并将结果与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估。
5.3.6步骤6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保持此温度至少16h,而后如有可能,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定是否出现任何损坏。5.3.7步骤7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源),在箱温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8步骤8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1)首先要检查容易受到低温影响的那些性能特性。经过规定的预热后,如果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所需要的时间超过15min,试验应再次稳定在表2中规定的温度,然后继续进行工作检查。2)打开箱门是为了结霜,如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不足以结霜,则应采用人工方法提高相对湿度使之结霜。4
HB5830.17-97
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9步骤9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全部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前后均记录温度,工作期间均要检测其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0步骤10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上述试验条件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1步骤11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持续时间按表2中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12步骤12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上述试验条件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3步骤13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14步骤14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5
HB5830.17-97
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每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前后均记录1次温度,工作期间均要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4恢复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达到稳定。5.5最终检测
按HB5830.1中7.6条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将这些数据与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定。6试验中断处理
试验中断时,应遵循下述处理方法,任何偏离要求部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6.1容差范围内的中断当中断期间试验条件没有超出容差范围时,中断时间应作为总试验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6.2欠试验条件中断当试验条件低于容差下限时,应重新做整个试验。若试验条件是常压条件(包括温度和高度条件),如果温度应力低于容差下限时,应从低于试验条件的点重新达到预先规定的试验条件,恢复试验,-直进行到完成预定的试验周期。6.3过试验条件中断如果出现过试验条件,最好停止此试验,用新的试验样品重做。但是如果是由过度的试验条件而直接引起试验样品的任何损坏且又不影响其它试验样品的特性或该试验样品可以修复,则该试验可以按欠试验条件中断所述的那样恢复试验并继续进行。如果以后试验中出现试验样品失效,则应认为此试验结果无效。7失效判据
按HB5830.1中第9章和(或)有关标准中的规定。8,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项目
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a.检测项目和要求;
b.试验样品的配置状态;
c.若标准中规定的各试验条件不适用时,则应另行规定;d.试验样品所属的等级;
e.试验样品工作性能参数极值(如输入电压极值等)f.其他。
高度范围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H85830.17-97
温度-
高度试验设备等级
-40~55
62(-55)、85
-55~55
-62(-55)、85
-55~55
62(-55)、85
-55~70
62(-55)、95
95~125
125~150
62(-55)、125
-55 ~125
125~150
150~260
62( 55)150
设备状态
间断2
短时3
注:1)设备等级:由于1、2级设备主要适用于地面设备,本标准只纳入GJB150中3到8级的设备等级;2)间断:3级工作20rmin、其它工作30min后,停止供电和(或)其它动力源15min。3)短时:7到8级工作10min后,停止供电和(或)其它动力源15min。不工作
62(-55)
62(-55)
62(-55)
62(-55)
62(-55)
62(-55)
各设备等级的试验条件
30minl
10minl
高度(m)
温度(℃)
图1等级3至等级5的设备工作条件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注:①曲线A;在海平面55℃下连续工作的设备的设计和试验要求;曲线B:在海平面55℃下连续工作的设备能在海平面70下间断工作的设计和试验要求9
高度(m)
HB5830.17-97
温度(℃)
图2等级6的设备工作条件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注:①曲线A:在海平面70℃下连续工作的设备的设计和试验要求:②曲线B:在海平面70C下连续工作的设备能在海平面95℃下间断工作的设计和试验要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HB5830.17-97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一高度
1997-09-23发布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温度高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HB 5830.17-97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设备温度一高度试验的条件和方法,用于确定机载设备对高温、低温和高度(低气压)各单一环境及其综合环境的适应能力。1.2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高度不超过30500m的机载设备。引用标准
GB1920
试验条件
3.1低温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3.1.1地面低温冷浸
标准大气(30公里)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总则温度-62℃(全球),-55℃(不进入北极区)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2h
3.1.2地面低温工作
温度40、-5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3.1.3空中低温
温度-40、-55℃
高度4550、9150、15250、21350、24400m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3.1.4地面低温结霜
温度-10、-1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达到温度稳定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7-09一23发布1997-10-01实施
3.2地面高温
3.2.1地面高温热漫
温度85、95、125、15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16h
3.2.2地面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55、70、95、125℃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4h
3.2.3地面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70、95、125、15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20、30min
3.2.4地面高温短时工作
温度150、260℃
高度试验室所在高度
持续时间10min
3.3空中高温工作(1)
3.3.1空中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30、36、48、49、60、90℃高度4550、6100、12200、15250m持续时间4h
3.3.2空中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47、60、64、65、90、115℃高度4550、6100、12200、15250m持续时间20、30min
3.4空中高温工作(2)
3.4.1空中高温连续工作
温度-10、10、20、25、40℃
HB5830.17-97
高度9150、15250、21350.30500m(109kPa)持续时间4h
3.4.2空中高温间断工作
温度20、35、50、57℃
高度9150、15250、21350、30500m持续时间30min
3.4.3空中高温短时工作
温度45、155℃
高度30500m
持续时询10min
3.5容差
3.5.1压力容差
HB5830.17-97
±5%(22000m以下)或±0.2kPa22000m以上)。3.5.2温度容差
3.5.2.1试验箱内温度测量仪器测得的温度与试验温度的差值应不超过土2℃。3.5.2.2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内不工作时,紧靠试验样品周围的空气层中测得的温度梯度应不超过1℃/m,或最大温差应不超过2.2℃53.5.3测量系统的误差应不大于被测参数容差的三分之一。4对试验设备及仪表的要求
4.1试验箱(室)应能满足第3章规定的试验条件和HB5830.1中第5章规定的要求,辅助仪表和传感器应能连续监控试验条件。如果需要,应能连续记录试验箱温度一高度。4.2试验箱(室)温度变化速率可按试验箱(室)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4.3试验箱(室)压力变化速率可按试验箱(室)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变化,但不得超过1.7kPa/so
4.4试验箱(室)辅助冷却气源提供的冷却气源应能满足机载设备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5试验方法
使用本方法时,首先应按照试验样品的工作高度范围和在海平面高度上的连续工作温度,参照表1确定试验样品所属的等级,而后按表2中规定的相应等级的步骤进行试验。图5表示一个完整的试验过程控制示意图(以等级6为例)。试验步骤及试验程序见表2,表2的每一步骤都代表了使用中试验样品所遇到的条件,因此每一步骤都可以独立使用。表2中未给出的温度-高度工作条件,可以参照图1~图4中的曲线确定。当本标准中规定的温度一高度条件不适用时,应根据试验样品的任务部面规定其他试验条件。
压力-高度换算应按GB1920的压力一高度换算表进行。5.1预处理
使试验样品在HB5830.1中规定的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5.2初始检测
按HB5830.1中7.2条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初始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5.3试验
按HB5830.1中第6章要求,将试验样品装入试验箱内,并连接必要的测量仪表和传感器。根据表1规定的设备等级从下述试验步骤中选用所需要的步骤进行试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布置传感器,以监视试验样品及其周围空气的温度a.在每个单元组件周围大气中布置1个或数个传感器,以测量空气温度;3
HB5830.17-97
b.在每个单元组件的热惯性最大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c.在估计是表面温度最高的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d.在出现温度对试验样品性能产生限制性影响的部位安装传感器,以测量接触温度。5.3.1步骤1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保持此温度时间不少于2h。如有可能,在不改变箱内温度的情况下,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定是否出现影响试验样品后续工作的损坏。5.3.2步骤2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使其在规定的最低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小动力源条件下工作,以确定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试验样品能否立即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然后切断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并使试验样品重新稳定在规定的温度值,再重复上述操作步骤2次。5.3.3步骤3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同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箱温不变,并在达到规定的压力后,检测其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4步骤4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打开箱门,使试验样品表面结霜。箱门打开的时间要足以能使霜溶化,但又不使水分蒸发掉。关闭箱门,使试验样品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以确定经过规定的预热时间后,试验样品能否立即满足工作性能要求。试验样品的动力源至少通、断3次。5.3.5步骤5调整箱内试验条件到HB5830.1中规定的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按有关标准的规定使其工作并进行性能检查,并将结果与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估。
5.3.6步骤6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保持此温度至少16h,而后如有可能,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确定是否出现任何损坏。5.3.7步骤7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源),在箱温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8步骤8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1)首先要检查容易受到低温影响的那些性能特性。经过规定的预热后,如果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所需要的时间超过15min,试验应再次稳定在表2中规定的温度,然后继续进行工作检查。2)打开箱门是为了结霜,如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不足以结霜,则应采用人工方法提高相对湿度使之结霜。4
HB5830.17-97
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查试验样品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9步骤9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全部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前后均记录温度,工作期间均要检测其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0步骤10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上述试验条件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1步骤11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持续时间按表2中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12步骤12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并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保持上述试验条件4h。在此期间每30min记录1次温度。此试验步骤结束时,在试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
5.3.13步骤13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前3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期间,每10min记录1次温度,并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3.14步骤14在试验样品不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的情况下,调整试验箱内的温度到表2中的规定值(保持此温度直至此步骤完成),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和(或)其他动力源(如果需要,应提供冷却气源),使其在规定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或)其他最大动力源条5
HB5830.17-97
件下工作。按表2中规定的高度调节箱内压力,而后使试验样品工作4次,每次工作时间按表2中的规定,每次工作后接着停止供电和(或)其他动力源15min。每次工作前后均记录1次温度,工作期间均要检测试验样品的工作性能,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并记录结果。5.4恢复
使试验样品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达到稳定。5.5最终检测
按HB5830.1中7.6条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将这些数据与初始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定。6试验中断处理
试验中断时,应遵循下述处理方法,任何偏离要求部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6.1容差范围内的中断当中断期间试验条件没有超出容差范围时,中断时间应作为总试验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6.2欠试验条件中断当试验条件低于容差下限时,应重新做整个试验。若试验条件是常压条件(包括温度和高度条件),如果温度应力低于容差下限时,应从低于试验条件的点重新达到预先规定的试验条件,恢复试验,-直进行到完成预定的试验周期。6.3过试验条件中断如果出现过试验条件,最好停止此试验,用新的试验样品重做。但是如果是由过度的试验条件而直接引起试验样品的任何损坏且又不影响其它试验样品的特性或该试验样品可以修复,则该试验可以按欠试验条件中断所述的那样恢复试验并继续进行。如果以后试验中出现试验样品失效,则应认为此试验结果无效。7失效判据
按HB5830.1中第9章和(或)有关标准中的规定。8,引用本标准时应规定的项目
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a.检测项目和要求;
b.试验样品的配置状态;
c.若标准中规定的各试验条件不适用时,则应另行规定;d.试验样品所属的等级;
e.试验样品工作性能参数极值(如输入电压极值等)f.其他。
高度范围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H85830.17-97
温度-
高度试验设备等级
-40~55
62(-55)、85
-55~55
-62(-55)、85
-55~55
62(-55)、85
-55~70
62(-55)、95
95~125
125~150
62(-55)、125
-55 ~125
125~150
150~260
62( 55)150
设备状态
间断2
短时3
注:1)设备等级:由于1、2级设备主要适用于地面设备,本标准只纳入GJB150中3到8级的设备等级;2)间断:3级工作20rmin、其它工作30min后,停止供电和(或)其它动力源15min。3)短时:7到8级工作10min后,停止供电和(或)其它动力源15min。不工作
62(-55)
62(-55)
62(-55)
62(-55)
62(-55)
62(-55)
各设备等级的试验条件
30minl
10minl
高度(m)
温度(℃)
图1等级3至等级5的设备工作条件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注:①曲线A;在海平面55℃下连续工作的设备的设计和试验要求;曲线B:在海平面55℃下连续工作的设备能在海平面70下间断工作的设计和试验要求9
高度(m)
HB5830.17-97
温度(℃)
图2等级6的设备工作条件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注:①曲线A:在海平面70℃下连续工作的设备的设计和试验要求:②曲线B:在海平面70C下连续工作的设备能在海平面95℃下间断工作的设计和试验要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标准计划
- HB7868-2008 28MPa无扩口A型变径四通管接头
- HB7756.2-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 第2部分:坐标系
- HB5220.20-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铬天青S吸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
- HB1-19604-2002 六角头高抗剪铆钉
- HB5220.2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钼含量
- HB1-126-1995 圆柱头螺栓
- HB780-1973 1~8级精度用套量头双头光面塞规D>30~80mm
- HB5220.3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钨含量
- HB5921-5922-1985 大叉形接头
- HB2439-1979 加工模具用锥柄两齿锥形立铣刀D=20~44mm
- HB2442-1979 加工模具用锥柄半圆头两齿锥形立铣刀D=19.6~42.7mm
- HB7853-2008 28MPa无扩口拧入式45°弯管接头
- HB5220.34-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4部分:氯代磺酚C吸光光度法测定铌含量
- HB3239-1979 螺塞
- HB5220.4-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还原蒸馏吸光光度法测定硫含量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