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
- DZ/T0215-2020
- 现行
标准号:
DZ/T 0215-2020
标准名称: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2.4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215-2020.Specifications for coal exploration.
1范围
DZ/T 0215规定了煤(亦称煤炭)的地质勘查基本原则、目的任务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要求、可行性评价、资源储量估算、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资料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等。
DZ/T 0215适用于煤的地质勘查工作及其成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 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29119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GB/T 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 008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Z/T 0187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DZ/T 0216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 0300煤田地震勘探规范
DZ/T0336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
MT/T 897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MT/T 1090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
MT/T 1091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3基本原则
3.1坚持依法勘查, 实施绿色勘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2从勘查区 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用勘查技术手段。
3.3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以合理的投入和较短的工期取得最佳的地质成果。
3.4坚持综合勘查、 综合评价。

部分标准内容:
D1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al exploration2020-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0-04-30实施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原则、
4H的任务及勘查阶段
5勘查工作程度
5.1普查阶段
5.2详查阶段
5.3勘探阶段
6勘查工作要求
6.1勘查于段的选择及要求
6.2 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
6.3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7可行性评价
7.1 基本要求
7.2概略研究
7.3预可行性研究
7.4可行性研究
8资源储量估算
8.1资源量估算指标
8.2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资源量估算的一股要求
8.4有夹仟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8.5露大勘查煤层的夹仟和剥离物的估算8.6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9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
10资料编录、综合研究利报告编制,10.1原始资料缩录要求
10.2综合研究要求
10.3报告编制要求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名词解释
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
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建议的资源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DZ/T 0215—2020
DZ/T0215—-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Z/T0215一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一删除了泥炭地质勘查相关内容:一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1):一增加了绿色勘查的基本原则(见3.1):一修改了资源量类型(见5、6、8、附录E):一取消了预查阶段,修改了各勘查阶段的H的任务(见4);一增加了合并勘查阶段的条件(见4):一补充了各勘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见5):一增加了普查最终和详查最终的工作程度要求(见5.3.2):一补充了勘查类型及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见6.2):一增加了局部可采煤层的资源量估算要求(见6.2.4):一补充了资源量估算一般工业指标的有关要求(见8.1):一增加了资源量估算垂深的起点要求(见8.3.1)一增加了可采范围小但能够圈连成片的煤层一般应估算资源量的要求(见8.3.8):增加了复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煤的面积可采系数、全区可采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查最终、详查最终等名词解释(见附录A):一补充了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见附录B):一增加了勘探阶段冲地压的工作要求(见附录B):一完普了煤层气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见附录C):一增加了采样点的代表性要求(见附录D):一修改了煤质测试分析要求(见附录D):一增加了全井田探明和利控制资源量占资源量总和的比例(见附录E):一增加了勘探阶段的环境地质工作要求(见附录F):本标准由全国国上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白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市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规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上资源经济研究院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储量评审中心、新疆维吾尔白治区白然资源厅诺量评市中心,四川省国工资源厅储量评市中心。
木本标淮起草人:倪斌、万公、高利民、杨强、张子光、程爱国、万贵龙、潘树仁、干婉琼、中小龙、贾志刚、陈美英、郭俊牛、汤家轩、谢建强、马艳平、中文金、贺战朋、高洪烈、时作舟、干凹新、党延霞、周霄、宋晗、毛艺。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215—2002标准中的煤炭部分。11
1范围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
DZ/T0215—-2020
木标准规定了煤(亦称煤炭)的地质勘查基木本原则、H的任务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要求、可行性评价、资源储量估算、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资料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等本标准适用于煤的地质勘查工作及其成果评价。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08
3固体矿产资源诺量分类
GB/T 17766
GB/T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B/T29119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GB/T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DZ/T008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187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216煤层气资源诺量规范
DZ/T0300煤田地震勘探规范
DZ/T0336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MT/T897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1090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MT/T1091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3基本原则
3.1坚持依法勘查,实施绿色勘查,加强牛态环境保护。3.2从勘查区的实际情况和煤矿牛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止确、合理地选用勘查技术于段。3.3注重技术经济效益。以合理的投入和较短的工期取得最仕的地质成果。3.4坚持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5提侣运用新理论,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4目的任务及勘查阶段
DZ/T0215—-2020
煤炭地质勘查足为煤炭矿区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休体规划、矿井(露天)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并为煤炭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依据GB/T13908,煤炭地质勘查工作通常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勘否阶段可以调整,即可按三个阶段顺序工作,也可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老矿区深部、生产矿开之可以及孤立的小煤盆地等不涉及开由划分的地区,可一次勘香完毕:5勘查工作程度
5.1普查阶段
5.1.1任务
对工作区煤炭资源足否有进一步勘查的价值作出评价,并圈出详查范围,为详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5.1.2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纫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坏境特征和聚煤特征a)
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c
初步香明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人敛确定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煤类,初步评价勘香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d)调勘查区白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人致了解勘查区水义地质条件,调查坏境地质现状,
人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着重了解煤层气赋存情况,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f)
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瓷源量:
5.2详查阶段
5.2.1任务
为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和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儿不涉及井日划分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休规划的勘查区,可在普查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勘探,但应按勘查阶段组织施工。5.2.2详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a)基本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内可能影响升日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基本杏明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b)
要可采煤层露头、火烧区位置,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的岩浆岩、占河流、占隆起陷落柱等,并人敛香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有古组分,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e
可采煤层煤的变质程度、煤质变化情况及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煤质评价参照MT/T1090执行d)基本香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初步评价期查区坏境地质条件:基本杏明勘查区所处水义地质单元(流域)的补给、径流、排泄分区位置,推断矿坑疏排水影响范围及深度,确定充水含水层类型及富水性等级.2
f)对勘区内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地下水资源作出初步评价:初步查明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作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g)
DZ/T0215—-202C
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控制、推断资源量,其中控制资源量分布应符合矿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占总h
资源的比例参照附录E确定,另有要求的按要求确定。5.3勘探阶段
5.3.1任务
为矿开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勘探一般以开日为单位进行,勘探的重点地段是开山的先期开采地段.其成果应满定确定开筒位置、水平划分皮主要开拓卷道布置,选择移交投产采区,硕定开采工艺的要:要保证开由境界和矿开设计生产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市人变化,保证不效医煤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5.3.2勘探的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5.3.2.1对丁拟建中型和中型以上矿开的,其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a)控制开日边界构造,其中与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边界构造线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150m以内:b)
详细香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等丁和人丁30m的断层,详缅否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丁和人丁20m(地层倾角平缓、构造简单,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为15m~1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作出评述,c)
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近水平煤层控制等高距为10m~20m的煤层底板等高线.
详纫否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内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包括煤层因受岩浆岩、古河流、溶蚀、古隆起、陷落柱、火烧区等的影响使煤层厚度和可采性发生的变化),对厚度变化较人的主要可采煤层,应控制煤层等厚线
严密控制与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在掩盖区,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边界e)
线在勘否线(测线)上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75m以内,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的风氧化带界线..
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煤类及其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的变化,测定其灰分、发热量及r
有害组分,着重研究与煤的开采、洗选加工、工业应用等有关的煤质指标和工艺性能,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评价矿开充水因素,预测先期开采地段矿开涌水量、全矿开最小一最人涌水量,对矿开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初步评价;详细查明矿开开采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坏境地质条件可能的影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及问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水位、水质、富水性或宁水性,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等;基本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空问的发育程度及分布情况,对矿开充水有影响的断层(书)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地下水综合利用前景及矿开水综合利用途径:具体规定参见GB12719及M/T1091:详细研究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火矿、顶底板厚度、岩性及煤层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h)bzxZ.net
尘爆炸危险性、煤的白燃倾向性及地温热店、地应力等开采技术条件:详细调查开日内及邻区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开的分布及开采情况和采空范围,评述其积水(()i
情况,详纫调查生产矿开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素.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特征。
估算各可采煤层探明、控制、推断资源量,资源量比例的一般要求可参照附录E确定k)
DZ/T 0215-—-202C
5.3.2.2对拟建小型矿开的开由,期探的工作程度可根据矿开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5.3.2.1并加以简化和调整。资源量的比例要求参照附录E中对小型开的要求确定:5.3.2.3现有生产矿开深部及外围的延仲(包括扩人及延深)勘香,应视扩人区所处位置,结合扩人区的资源开发要求,明确地质任务,布置勘查工程,其工作程度按有关要求确定。延仲勘查应充分利用矿并生产地质资料,在最终评价扩人区的工作程度时,应综合考总矿井生产地质资料.5.3.2.4对丁拟建中型和中型以上的露天矿勘查区,其勘查工作程度一般除应参照5.3.2.1的要求外,根据露天开采的特点,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复煤层按分煤层基本对比清楚:b)严格控制先期开采地段煤层露头的顶底界线及煤层露头被剥蚀后的形态,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其底板深度的误差应控制在5m以内详纫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人丁10m的断层;控制裙曲的产状,裙曲轴部的标高应控制在10me
以内:查明作为露天边界的断层,以及露天境界以外可能影响露天边坡稳定性的断层。d)详细查明各煤层的火研层数、厚度、岩性,对不能分层剥离的火矿和在开采时可能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名,均应测定其灰分、有工组分、发热量和真密度、视密度等:c)基本查明剥离岩层中赋存的其他有益矿产,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其他矿产,应提出必要的地质资料.
f)详缅香明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可采煤层顶板以上各含水层,以及煤层底板以下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水文地质特征,计算露天开采第一水平的正常涌水量和最人涌水量,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及矿坑水疏干的难易程度:g)基本查明露天边坡各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详细了解软弱火层的层位、厚度变化、分布及其物理力学特征,评价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基本查明露天剥离物的岩性、厚度变化、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h)全区及先期开采地段(首采区)探明和控制资源量比例,应比附录E的要求提高10%,5.3.2.5普查最终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a)基本查明井日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详纫了解日构造复杂程度b)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适当密控制初期采区范围内煤层的可采边界,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5.3.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d)
整后确定.
估算推断资源量。
5.3.2.6详查最终工作程度的一股要求:查明并日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对并日边界构造应作适当控制。a)
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困内,适b)
当加密控制可采煤层的可采边界,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的露头位置。c)
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评价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d)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5.3.2.1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估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其中控制资源量比例参照附录E对小型开的要求确定,6勘查工作要求
6.1勘查手段的选择及要求
DZ/T 0215—2020
6.1.1应根据地形、地质及物性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地质填图、物探、钻探、抽水试验、采样测试等勘香手段,
6.1.2凡裸露和半裸露地区,均应在少量的槽探、开探、浅钻及必要的地面物探方法、遥感手段的配合下进行地质填图:地质填图要求参照D7./T33444和D7/T0078执行,比例尺一般为:a)普查阶段1:500001:25000,也可采用1:10000。b)详查阶段1:25000~1:10000,也可采用1:5000。c)勘探阶段1:10000,也可采用1:5000。6.1.3槽探、并探和地面物探的布置,按有关标准规定执行。6.1.4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以地面物探(要是地震,也包括其他有效的地面物探方法)结合钻探为上要于段,配合地质填图、测并、采样测试及其他手段,进行各阶段的地质工作。必要时,根据设计要求对先期元采地段范用内实施三维地震勘查,相关要求参照DZ/T0300及MT/T897执行。对于火烧区、采空区等,鼓励采用磁法、瞬变电磁等适宜的物探方法,具体要求见DZ/T0187。各勘查阶段钻探工程摔制程度可参照6.2.5条确定。6.1.5凡不适于使用地震勘查的地区及裸露和平裸露地区,应在槽探、并探、浅钻、必要的地面物探方法及地质填图的基础进行钻探。各勘查阶段钻探工程控制程度可参照6.2条确定。所有钻孔都应进行测升T作,相关要求参照DZ/T0080执行。6.1.6普香阶段钻孔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厚度的煤层应全部采取煤心煤样:各种煤样的采取及其测试项目,参考附录D研究确定,详查和勘探阶段钻孔中各种煤样的采取及煤样的测试项目,以及其他各种煤样的采取及其测试项目,参考附录D研究硫定6.1.7露大勘查的工程控制程度,根据露天开发建设的需要,一般应在露大首采区范围内采用平行等距剖面进行加密,其剖面间距可为同类型井田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基木线距的1/2。6.1.8各勘查阶段以及露大勘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工作,参考附录F研究确定
6.1.9各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参照附录B确定。6.1.10各种地质勘否T程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勘查工作中山现的相关质量问题,都应客观反应和评价。
6.2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
6.2.1勘查类型划分的地质因素
勘查类型划分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炎”,依据煤层稳定程度划分“型”
6.2.2勘查类型划分原则
6.2.2.1原则上以勘查区(井田)为单位进行划分。当勘查区(井田)的不同地段构造复杂程度有显落差异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可以分段确定勘查类型。6.2.2.2当勘查区(井田)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煤层稳定型别时,应以资源量占优势的主要可采煤层的型别确定区的勘查型别。当勘查区(井田)的不同地段煤层稳定程度有显著差兄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可以分段确定勘查型别。6.2.3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别5
DZ/T0215—-2020
6.2.3.1一类:简单构造,即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人,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主要包括:
a)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b)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c)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裙皱:6.2.3.2二类:中等构造。即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a)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裙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b)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裙出及倒转,c)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裙皱,伴有稀少断层6.2.3.3三类:复杂构造。即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人,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
a)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b)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裙出和断层均很发育c)紧密裙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6.2.3.4四类:极复杂构造。即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人,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
a)紧密裙皱、断层密集.
b)形态复杂特殊的裙皱,断层发育c)断层发,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6.2.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型别6.2.4.11型:稳定煤层。即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牟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6.2.4.2II型:较稳定煤层。即煤层序度变化不大,或虽有一定变化侣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一股为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煤层的可采面积相对较大日分布集中、厚度变化小的也可定为较稳定煤层。6.2.4.3II1型:不稳定煤层。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尤明显规律,结构复杂牟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包括:
a)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b)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c)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纠对比的复煤层。6.2.4.4IV型:极不稳定煤层。即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股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零星分布;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口层纠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日无明显规律。
6.2.5勘查工程间距
不同勘查奖型的基本工程线距参照表1确定。6.3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6.3.1研究勘查区(并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划分勘否类型,选择勘查区(并田)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
6.3.2在裸露和半裸露地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填图和其他地面地质工作的成果:以线形构造为主的地区,基本线距可根据构造的特点,沿构造线走向方向适当稀:6
表|勘杏类型及基本工程线距(控制资源量线距)I
1000*2000m
5001000m
250500m
全区及人部分
可采煤层
局部可采煤层
宜生产阶段边探边采,线距不作具体舰定,注1:能用物探手段有效解决构造问题的,可按“型”确定线距,注2:探明瓷源量的工程线距一般在基本工程线距的基本上加密1倍。注3:点距般应不人于线距。
7可行性评价
7.1基本要求
DZ/T 0215—2020
7.1.1在菩查、详查和勘探各阶段,均应进行可行性评价工作,并与勘否工作同步进行、动态深化,以使勘否工作与下步勘查或并田建设紧密衔接,减少勘查、码山(并田)元发的投资风险,提高勘否元发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综合效益。7.1:2可行性评价根据研究深度币浅到深划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7.1.3可行性评价应视研究深度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洗选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坏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分析研究矿山(井日)建设的可能性(投资机会)、可行性,并作出是否宜由较低勘否阶段转入较高勘查阶段、矿山开发是否可行的结论:7.2概略研究
7.2.1通过了解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洗选加工、墓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待、坏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简略研究,作出是否有开发的可能性,是否有必要转入下一勘查阶段工作的结论:
7.2.2概略研究可以在各勘查工作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按照IZ/T0336执行。7.3预可行性研究
7.3.1通过分析项H的地质、采矿、洗选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H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研究,作出矿山(井田)建设是否可行的基木评价,为矿山建设立项提供决策依据。7.3.2预可行性研究应在详查及以上工作程度基础上进行。7.4可行性研究
7.4.1通过分析项H的地质、采矿,洗选加工、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H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详细研究,作出矿山(井田)建设是否可行的详细评价,为矿山(井田)建设投资决策、确定工程项H建设计划和编制矿山(井田)建设初步设计等提供依据。7.4.2可行性研究般应在勘探工作程度基础1进行。7
DZ/T 0215—2020
8资源储量估算
8.1资源量估算指标
煤炭资源量的估算指标见表2。
煤层有
盗厚度
2515°
露天开来
最高灰分(%)
最高硫分S..(%)
最低发热量Q.(MJ/kg)
表2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1/2中粘煤、气煤、气
肥煤、1/3焦煤、肥煤、
焦煤、瘦煤、宽瘦煤
长焰煤、不粘煤
弱粘煤、贪煤
无烟煤
注:硫分S-,学3%的,单独估算资源量,不计入总量;硫分St,一般按全煤层平均值计算,如果硫分S在煤层中呈渐变趋势日界线明显的,也可对同一煤层St3%的连片部分单独估算资源量。8.2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2.1各类型块段的划分,原则上应以相应勘查工程间距可采见煤点(或内插点)连线为界,亦可以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界;当外围有低一类型地质控制程度的工程间距控制日见可采煤层时,可视煤层稳定程度按同类型上程间距的1/41/2外护。8.2.2跨越较大断层(落差≥30m)划定探明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块段时,均应在断层的两侧各划出30m~50m的范围作为推断资源量块段。断层密集时,不允许百接跨越断层划定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量块段。
8.2.3小构造或陷落柱发育的地段,不应划定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量块段。探明资源量或控制资源量块段不得古接以推定的老案采空区边界、风化带边界、火烧区边界或插入划定的煤层可采边界为边界。8.2.4露天勘查务类型块段的划分,不受先期元采地段内平行等距剖面加密的影响。8.3资源量估算的一般要求
8.3.1各勘否阶段估算的垂深-般为1000m,最大不超过1200m。只适于建小型并的不超过600m。般情况下,垂深的起算点在平原地区以地面标高起算,在丘陵、低山区般以最低侵蚀基准面起算,在中、高山区以含煤地层(或上要含煤段)山露的-般(或平均)标高为起算点。对于老码并的深部,般以现在并口标高作为垂深的起算点。8.3.2煤类不同时应分别估算资源量。如硫分、灰分变化大且界线明显的,必要时应按硫分、灰分含量级别分别估算:煤层的风化带要圈出,但一般不予估算,但若风化煤中总腐殖酸含量人丁20%时,应估算风化煤及腐殖酸的资源量;炼焦用煤还应圈出其氧化带,并单独估算其资源量。8.3.3资源量估算中所利用的各项勘查工程(工作)成果和基础资料的质量应当可靠。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DZ/T0184.11-1997 210Pb 地质年龄测定
- DZ/T0184.21-1997 天然水中氧同位素的二氧化碳 —— 水平衡法测定
- DZ/T0184.13-1997 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中氧同位素组成的五氟化溴法测定
- DZ/T0196.5-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传导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84.14-1997 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96.6-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感应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84.12-1997 岩石、矿物中微量铅的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84.22-1997 硅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75.5-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矿石光片鉴定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75.3-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 矿石光片制样
- DZ/T0253.4-2014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扩散-分光光度法
- DZ/T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 DZ∕T0209-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